[关于行贿案件若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行贿案件若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大学生调研报告
范文3000字
关键词行贿案件若干问题
一、行贿案件的特点
2.从行贿人的身份来看,身份复杂难以界定,但非国有单位人员居多。在转型期的市场经济中,行贿者身份大多复杂,有的是国企中的职工,与企业实行承包制;有的挂着单位的牌子,实质上个人经营,如建筑市场
的包工头、项目经理等;更多的是个私企业、民营企业,这些非国有单位
人员缺乏组织管理,为谋取私利,往往任意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3.行贿行为长效化。大多数行贿人已经不再是为一时、一事之利而
行贿,而是谋求与一些领导干部建立长期稳定的权钱交易关系,通过细水
长流的人情往来,将这些领导干部牢牢地控制住,为以后办事打基础。
4.行贿金额不断增大。市场经济的发展使金钱的作用和诱惑力进一
步增大,金钱既是行贿的“武器”,也是行贿者追求的主要目的。行贿者
由于对权力、金钱追求无止境,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不惜重金大肆行贿,使行贿犯罪呈现一种内在的加速发展趋势。
二、行贿案件产生的原因
1.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行贿犯罪的行贿人中,除了少部
分是因受贿人不断索要而不得已向受贿人行贿外,大部分人是为了获取更
大的利益而主动向受贿人行贿,这部分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忘记了党纪
国法,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法制和道德防线被冲垮,于是他们
逐步蜕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2.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刑法对贿赂犯罪的规定,仍不尽完善。如为
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但何谓“不正
当利益”,法律并未明确,司法实践中对此认识不一,以致影响了对行贿
犯罪的及时有效打击,难以从源头上有效地预防和遏制贿赂犯罪。
3.在执法过程中对行贿人打击力度不够。执法者为了获取受贿证据,往往过度体现“坦白从宽”的原则。由于目前受贿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大
多数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对侦破受贿案件并取得有力的定
罪证据增加了难度。司法机关为严厉打击受贿罪,积极鼓励行贿人主动交
代行贿事实,对行贿人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一般都作出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理。但在司法实践中,该规定容易滥用,造成不少行
贿者虽然没有“自首”或“检举揭发”的表现,但只要最后交代出行贿事实,就能得到宽大处理。
4.行贿人的行贿情况复杂,查证比较困难。行贿人为了谋取不正当
的利益,往往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利用不同的方式,对不同的人员进行
行贿,行贿次数较多而且情况复杂,行贿数额难以查清。另外,贿赂一般
是“一对一”作案,且都是隐蔽进行,只有行贿人和受贿人对方对案情了解。因此,在绝多数情况下,行贿、受贿两方面的当事人基于自己的私利,谁也不会主动去检举,揭发对方的受贿、行贿行为。这就给侦查部门对打击、惩治行贿案件带来极大的难度。
三、预防行贿案件发生的对策
1.针对当前对行贿犯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和打击不力的状况,首先
要进一步提高对行贿犯罪危害性和打击行贿犯罪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
到行贿犯罪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是产生受贿犯罪的直接根源,腐蚀性、危害性极大。打击行贿犯罪是国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也是惩
治腐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家机关工作正常活动、维护我国
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其次,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打击行贿犯罪的良好氛围。要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行贿也是犯罪,使行贿犯罪失去社
会心理基础。
2.针对行贿犯罪越来越隐蔽的特点,加强反贪情报工作,变被动等
案为主动出击,深入调查,完善侦查机制,强化专门手段等方法,广泛搜
集案源信息、社情信息及其他涉案信息,增强揭发犯罪的能力。加强对行
贿犯罪的特点、规律和适用法律的研究,不断提高侦查技能和办案水平。
同时,还要加强对打击行贿犯罪的协作。
3.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这种监督制约机制有官方的,也有来
自社会公众的,如社会舆论的监督、公众对行贿线索的举报等。各种新闻
媒体对犯罪行为的及时揭露可以敦促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作出处理,
激励执法者依法惩治行贿犯罪;社会公众可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家有关部门
揭发行贿犯罪行为,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地配合司法机关惩治腐败,
充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这样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行贿行为的制
约监督,使各种行贿犯罪在起始状态受到抑止。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预防职务犯罪的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法
规的培训,让法制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国家公职人员和广大企业知法懂法
守法,营造一种依法经营、守规矩、重信用的社会氛围。努力提高全体公
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形成强有力的法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