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
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
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
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
1、宫廷学校
2、僧侣学校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
(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
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
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
3、职官学校—
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
三、古代硬度的教育
(一)波罗门教育
1、古代印度等级制
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
3、教学内容:《吠陀》经
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
(二)佛教教育
1、寺庙学校
2、教学内容:佛经
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
(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
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
(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
(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
(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
(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
第二章古希腊教育
一、古风时代的教育
(一)巴斯达教育
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
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
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
7-18岁—军营教育
18-30岁—军事训练
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
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
(二)雅典教育
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
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
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
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
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
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
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
5、不重视女子教育
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
(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
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
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
个人主义
感觉主义
怀疑主义
(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
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
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
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
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
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
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
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
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
2、德育论: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
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
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
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
(二)“苏格拉底方法”
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意思是不直接把学生应该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的方式来揭示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五、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一)“学习即回忆”
(二)《理想国》中的教育观
1、《理想国》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2《理想国》中的教育过程:
早期教育:公育,以游戏为主。
初等教育:情感教育为主。具体内容是“四艺”(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高等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主。内容注重哲学和“四艺”。
(三)柏拉图的历史地位
六、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灵魂论与教育
灵魂说与之相应的教育:人类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
植物灵魂—体育教育
动物灵魂—德育教育
理性灵魂—智育教育
(二)论教育的作用:发展人的理性
(三)论教育过程
0—7以体育教育为主
7—14以德育为主
14—21以智育为主
(四)论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教育
在儿童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
必须注重多功能的道德教育
智育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
和谐发展的核心是音乐教育
第三章古罗马教育(前8世纪—5世纪)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一)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
1、教育的基本特征:农民—军人的教育
2、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
3、教育的目的:培养合格的公民
(二)共和后期的罗马教育(希腊—罗马时期)
1、共和后期的双制学校与双语教育
(1)双制学校分为:希腊式学校与拉丁语学校(2)双语教育:希腊语与拉丁语
2、共和后期的学校教育
(1)初等教育:(7—12岁)私立学校
(2)中等教育:(12—16岁)文法学校
(3)高等教育(16--)修辞学校
二、帝国时期罗马教育
(一)帝国时期罗马教育的改革
1、改变教育目的
2、初等教育实行国家监督,把部分私立学校改为国立
3、教师地位和待遇由私人的聘请改为国家委派(二)帝国时期罗马学校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