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商业银行导论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综合练习题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第一部分选择题1、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银行是()A、浙江兴业银行B、交通银行C、东方银行D、通商银行2、()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中介B、信用创造C、支付中介D、金融服务3、我国的商业银行实行的是(),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实行此种组织形式。
A、单一银行制B、分行制C、银行控股公司制D、非银行控股公司制4、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中,()是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
A、董事会B、监事会C、总稽核D、股东大会5、现代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A、决策机构B、执行机构C、监管机构D、监督机构6、商业银行的管理系统由()方面组成。
A、全面管理B、财务管理C、人事管理D、经营管理E、市场营销管理7、世界各国在对银行业进行监管时,主要内容包括()A、银行业的准入B、银行资本的充足性C、银行的清偿能力D、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E、贷款的集中程度第二部分填空题1、在英国,早期的银行业是由发展而来的。
2、1694年,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它的出现宣告了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在社会信用领域垄断地位的结束。
3、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与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4、从全球商业银行来看,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和。
5、政府对银行监管的“CAMEL(骆驼)原则”具体指、、、和。
6、目前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和。
7、1894年我国的成立以后,开始正式行使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能。
而2003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明确是银行业的监督管理机构。
第三部分名词解释1、信用创造2、银行控股公司制3、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4、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形式5、存款保险制度第四部分问答题1、商业银行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2、商业银行单一银行制有哪些优缺点?商业银行分行制有哪些优缺点?3、政府为什么要对银行业实施监管?我国政府如何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第一部分选择题1、一家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A、信用风险B、利率风险C、汇率风险D、经营风险E、流动性风险2、(),国际清算银行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规定12个参加国应以国际可比性及一致性为基础制定各自银行资本标准。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案例分析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案例分析题金融教研室(2013.9.1)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案例金融控股公司---美国“花旗”模型为了限制银行规模过度膨胀,(1956年银行持股公司法案)对拥有多家银行的控股公司规定的限制性条款有:不允许跨州购并新银行;不允许拥有和经营非银行业务的子公司等。
但法律对单一银行的控股公司没有限制,因此许多大银行利用这一法律漏洞大力发展单一银行控股公司。
花旗银行于1968年成立了单—银行控股公司-----花旗公司(Citicorp),作为花旗银行的母公司。
包括花旗银行,花旗公司共拥有13个子公司,能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业务。
花旗公司与花旗银行的董事会成员同一套人马,公司和银行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
也正是通过这种多样化的金融混业经营方式,花旗公司在1984年就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持股公司。
详见图。
1998年4月美国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合并组成“花旗集团”,总资产为7000亿美元,业务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能型金融集团之一,同时也在美国本土开创了全能化金融集团之先河,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的金融分业制度。
1998年5月13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1998年金融服务业法案),该法案在涉及银行控股组织结构的条款中,创造了“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新的法律概念,允许银行成立金融控股公司控制或拥有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
1999年11月,美国众议院正式通过(金融现代化法案),允许银行持股公司升格为金融控股公司,允许升格的或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从事具有金融性质的任何业务,即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但其混业经营是通过各个子公司经营不同性质的金融业务来实现,各子公司在法律和经营上是相对独立的法人。
其意义就是以“在防火墙”的方式达到分业监管和混业经营的目的。
回答问题:1. 什么是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有哪些类型?银行控股公司有哪些优点?2. 美国花旗银行为什么采取金融控股公司组织机构?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资料稳定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的几点思考(节)凯生(工行行长)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4-13可以粗略地作一测算,即使撇开中小型上市银行不谈,仅按工、中、建、交在现有基础上每年贷款平均增幅15%(2009年四行贷款分别增加25%、49%、22%和38%),风险权重贷款增加约占贷款增加额的85%计(2006年至2009年工、中、建、交四行年平均该数据分别为84.3%、82.4%、85.4%和87.1%),四大行在今后5年风险权重贷款将增加15万亿。
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PPT课件

中银控股、中保国际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工商亚洲、工商香港、工商国际、香港友联银行
农业银行 香港农银、中国长城信托投资公司
建设银行 首创公司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43.35%)、香港建新银行(100%)、中信嘉 华银行(5.19%)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美国1933年 颁布,其影响发达国家对商业银行能否从 事证券业务有不同的规定。并由此对商业 银行划分为:德国式全能银行、英国式全 能银行、美国式职能银行。
混业经营制度和分业经营:
混业经营制度,即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
范围如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业务、短期信贷与 长期业务、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之间不作或 很少作法律方面的限制,银行业务领域多元化。 混业经营一般又可分为两种模式:德国式的全 能银行、英国式的全能银行。
3、监督系统 (1)监事会 (2)内部审计(稽核)部门 4、管理系统
(1) 全面管理(2)财务管理 (3)人事管理 (4) 经营管理(5)市场营销管理
董事会
银行管理委员会
商
业
银
企业金融部
个人金融部
基金金融部
信托部
行
的
内
财务
财务
财务
财务
财务
部
组
织
结 构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
稽核
稽核
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存、放、汇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职能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 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综合性\ 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大纲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大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在借贷之间充当中间人的角色,即商业银行运用信用方式将社会上各种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然后依据一定的原则,运用信用方式将这些资金再投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企业单位,满足经济对资金的各种需求。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在办理负债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代理客户支付贷款和费用、兑付现金等,逐渐成为工商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人、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
信用创造即银行通过在其日常业务活动中发行银行卷和支票等信用工具,以及借助于支票流通,银行可以超出自有资本和吸收的资金总额而扩大信用时所发挥的一种职能。
分行制设有总行,又可以设立分支行的银行体制。
又称总分行制。
分支行制的总行一般都设立在大城市,作为分支行,所有业务都同意遵照总行的指示办理。
流动性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二、单项选择1、()银行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产生。
A英国 B英格兰 C丽如 D东方2、商业银行能够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臵资金得到充分利用,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3、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货币结算、转账、兑换、转移存款等业务,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4、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活期存款,通过转账的方式发放贷款,从而衍生出更多存款,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
这种功能被称为()功能。
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5、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是()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6、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古老的功能是()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7、商业银行的下列功能中,最特殊的功能是()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8、下列银行体制中,只存在于美国的是()A分行制 B私人银行 C国有银行 D单元制9、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是()A单元制银行 B分支行制银行 C银行控股公司 D连锁银行10、实行分支行制最典型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法国D英国11、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最高权利机构是()。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二版)(商业银行导论)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圣才出品】

第1章商业银行导论1.1复习笔记一、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西方银行业的原始状态,可溯及公元前的古巴比伦以及文明古国时期。
银行一词英文称之为“Bank”,是由意大利文“Banca”演变而来的。
早期银行业的产生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期的银行业虽已具备了银行的本质特征,但它仅仅是现代银行的原始发展阶段。
现代商业银行的最初形式是资本主义商业银行,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资本主义商业银行的产生,基本上通过两种途径。
一是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
另一途径就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
与西方的银行相比较,中国的银行则产生较晚。
到了唐代出现了类似汇票的“飞钱”。
这是我国最早的汇兑业务。
我国近代银行业,是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主义银行入侵我国之后才兴起的。
商业银行发展到今天,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百货公司”。
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领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直接或间接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与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银行资本越来越集中,国际银行业出现竞争新格局;(2)国际银行业竞争激化,银行国际化进程加快;(3)金融业务与工具不断创新,金融业务进一步交叉,传统的专业化金融业务分工界限有所缩小;(4)金融管制不断放宽,金融自由化的趋势日益明显;(5)国内外融资出现证券化趋势,证券市场蓬勃发展;(6)出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趋势。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1.商业银行的性质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003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规定,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
(2)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②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考试重点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资本主义商业银行产生途径:1: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演变;2: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
1694年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商业银行的产生。
清政府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中国通商银行,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2:支付中介;3:信用创造;4: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及其优缺点:(简答)(1)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或独家银行制。
它的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这种银行制度在美国非常普遍.优点:有利于自由竞争;有利于银行和地方政府的协调;独立性和自主性,经营灵活;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的监管。
缺点:与现代经济横向发展的趋势不协调;业务集中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行业,不利于分散风险;不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2)分行制: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所有分支机构统一由总行领导指挥。
优点: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广泛,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本,有利于保障银行的安全性;银行规模较大,易于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银行总数较少,便于宏观管理。
缺点:容易形成垄断,降低公平和效率;内部层次复杂,管理困难。
(3)银行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优点:银行业规避分业经营限制的桥梁;更为便利地从资本市场凑集资金,并通过关联交易获得税收好处。
监管原则:谨慎原则—-“CAMEL"原则:C:Capital 资本,最重要的是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A:Asset 资产,如资产的质量规模、结构M:Management 管理,即管理者的能力E:Earning 收益,即盈利能力L:Liquidity 清偿能力,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的能力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货币主管部门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规定本国金融机构必须或自愿地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率,向专门存款保险机构交纳保险金进行投保的制度。
商业银行(习题及答案)

商业银⾏(习题及答案)第⼀章商业银⾏导论⼀、单项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个正确答案,请选择正确答案)1.银⾏业产⽣于(C)。
A.英国B.美国C.意⼤利D.德国2.最早设⽴股份制银⾏的国家(A)。
A.英国B.美国C.意⼤利D.德国3.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利贷做⽃争,以满⾜新⽣的资产阶级发展⼯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成⽴⼀家股份制银⾏是(A)。
A.英格兰银⾏B.曼彻斯特银⾏C.汇丰银⾏D.利物浦银⾏4.北宋真宗时,由四川富商发⾏的(A),成为我国早期的纸币。
A.交⼦B.汇票C.飞钱D.当票5.1897年在上海成⽴的(C),标志着中国现代银⾏的产⽣。
A.交通银⾏B.浙江兴业银⾏C.中国通商银⾏D.北洋银⾏6.最早到中国来的外国银⾏是(A)。
A.英商东⽅银⾏B.伦敦银⾏C.汇丰银⾏D.英格兰银⾏7.英国式的商业银⾏提供资⾦融通的传统⽅式主要有(A)。
A.短期为主B.长期为主C.债券D.股票8.现代商业银⾏的发展⽅向是(A)。
A.⾦融百货公司B.贷款为主C.吸收存款为主D.表外业务为主9.商业银⾏是以(B)为经营对象的信⽤中介机构。
A.实物商品B.货币C.股票D.利率10.商业银⾏的(D)被称为第⼀级准备。
A.贷款资产B.证券资产C.股票资产D.现⾦资产11.商业银⾏的性质主要归纳为以追求(B)为⽬标。
A.追求最⼤贷款额B.追求最⼤利润C.追求最⼤资产D.追求最⼤存款12.(C)是国家的⾦融管理当局和⾦融体系的核⼼,具有较⾼的独⽴性,它不对客户办理具体的信贷业务,不以营利为⽬的。
A.⼯商银⾏B.股份制银⾏C.中央银⾏D.专业银⾏13.(A)是商业银⾏最基本也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的职能。
A.信⽤中介B.⽀付中介C.清算中介D.调节经济的职能14.⾦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使经济体在筹集或运⽤资⾦时可能遭受到的损失是指(A)。
A.国家风险B.利率风险C.信⽤风险D.流动性风险15.借贷双⽅产⽣借贷⾏为后,借款⽅不能按时归还贷款⽅的本息⽽使贷款⽅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指(C)。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导论重点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1、商业银行含义: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商业银行性质:(1)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经营目标、自负盈亏、自求发展(2)商业银行具有金融企业特征A、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经营货币和货币资本B、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C、责任特殊: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3)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A、是综合型、全能型的金融机构——“金融百货公司”和“万能银行”B、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基础和途径3、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可用资金;B、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能带来货币收入的投资,扩大社会资本总量,加速经济增长;C、将短期货币资本转化为长期货币资本。
(2)支付中介A、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
B、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周转,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信用创造A、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在信用中介与支付中介的职能基础之上产生的。
B、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4)金融服务根据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可从事业务范围: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从事同行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与担保;代理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营结汇、售汇业务4、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1)单一银行制特点: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验,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美国普遍)优点:A、限制银行业垄断,有利于自由竞争B、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的协调,使银行更好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C、各银行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大,经营较灵活D、管理层次少,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缺点:A、商业银行不设分支机构,与现代经济的横向发展、商品交换范围不断扩大存在矛盾,同时,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大量应用的条件下,其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受到限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总分行制:又叫分支行制,它是由一家总行和下设的如干架分支行形成的以总行为中心的庞大的银行网络。
3、集团银行制:又叫控股公司制,即由一个集团成立控股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二、简答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具有哪些基本功能?(1)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的特殊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又不是一般的企业,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是特殊的银行。
(2)基本功能:a.信用中介 b.支付中介 c.信用创造 d.金融服务 e.调节经济2、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目标以及协调目标之间的矛盾?(论述)安全性:安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应努力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它的影响,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现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重含义。
盈利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银行的利润最大化。
作为一个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企业,商业银行在实现盈利的过程中又要受到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制约,忽视这两者,单纯追求盈利,商业银行的经营必然陷入混乱。
因此,现代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性目标的同时,必须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
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从盈利性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资产可以分为盈利资产和非盈利资产,盈利性目标要求提高盈利资产的运用率,而流动性目标却要求降低盈利性资产的运用率;资金的盈利性要求选择有较高收益的资产,而资金的安全性却要求选择有较低收益的资产。
事实上,商业银行经营"三性"目标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题

商业银行经营学复习题《商业银行经营学》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信用中介: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融通。
支付中介:是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也称作《1933年银行法》。
在1930年代大危机后的美国立法,将投资银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严格地划分开,保证商业银行避免证券业的风险。
该法案禁止银行包销和经营公司证券,只能购买由美联储批准的债券。
分行制银行:是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持股公司制银行:有一个集团公司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流动性:指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
商业银行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
五、问答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有哪些功能?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和风险管理。
2、商业银行经营原则有哪些?如何贯彻这些原则?安全性目标;流动性目标;盈利性目标;如何贯彻这些原则:从第1章第五节自己凝练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一、名词解释普通股:普通股是指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及财产的分配上享有普通权利的股份,代表满足所有债权偿付要求及优先股东的收益权与求偿权要求后对企业盈利和剩余财产的索取权,它构成公司资本的基础。
商银-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

鼓励竞争 成本高规模小 优 点 服务本地 缺 点 风险集中 金融创新受限
经营灵活 利于监管
7
§3 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2. 分行制 源于英国,遍布世界
规模效应
优 点 分散风险 便于监管 缺 点 形成垄断
内部管理困难
8
2013年十大商业银行排名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商业 银行学
知识扩展
1. 《商业银行管理》,彼得· 罗斯
2. 《商业银行管理》,周好文
3.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约瑟夫· 辛基
4. 中国银监会
/index.html 5. 华尔街日报 中文版 /gb/index.asp 6. 各大门户网站的财经板块
3.
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历程
飞钱 交子 钱庄 票号
中国通 商银行
4
寺库
§2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
阅读并思考 1. 如何理解商业银行性质的三个层次
企业
2.
特殊的企业
特殊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四大作用(职能)具体内容
信用 中介 支付 中介 信用 创造 金融 服务
3.
商业银行存在的经济原因
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辅助货币政策实施
2
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
起源、发展
商业 银行学
性质、作用
组织结构
政府监管
§1 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阅读并思考 1. 商业银行在西方的产生发展历史
古巴比伦 古希腊 古罗马 意大利 国际贸易 banca 英国 金匠业 资本主义 商业银行
2.
现代商业银行诞生的标志
1694,史上首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
商业银行考试

第一章商业银行导论一、商业银行的性质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其次,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银行又有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企业:a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b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c商业银行的责任特殊——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
最后,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有别于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在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社会经济各部门。
商业银行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和借入者实现货币资本的融通。
2.支付中介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人和支付代理人。
3.信用创造商业银行利用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成派生存款,以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要求不断拓展自己的金融服务领域,如信托租赁咨询经纪人业务等三、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存在形式:1.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也称独家银行制,它的特点是银行业务完全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经营,不设或限设分支机构。
2.分行制分行制的特点是法律允许除了总行以外,在本市及国内各地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分行制按总行职能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总行制和总管理处制3.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制是指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有该公司控制或收购两家以上的银行。
银行控股公司制有两种类型:非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四、政府对银行监管的内容政府对银行监管要以审慎监管为原则,即camel原则C(capital)代表资本,建立国际上共同的资本A(asset)代表资产,关注资产品质与资产集中的问题M(management)代表管理,用以评价银行管理人员E(earning)代表收益,银行的盈利能力L(liquidity)代表清偿能力,用来衡量银行满足提款和借款需求又不必出售其资产的能力第二章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一、银行资本的关键作用是吸收意外损失和消除银行不稳定因素二、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有银行资产结构形成的资产风险所决定,资产风险越大,最低资本额越高,银行的主要资本是银行持股人的股本,构成银行的核心资本,协议签署国银行的最低资本限额为银行风险的8%,核心资本不能低于风险资产的4%三、资本充足与银行稳健P31(几个公式,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主要精神——银行风险监管的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最低资本要求第二支柱是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第三支柱是市场纪律五、《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银行业风险资本监管的意义1.新的最低资本要求使中国银行资金不足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我国解决资本金不足根本途径还是控制高风险的资产和业务,提高资产质量2.内部评级法的提出促使我国着手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体系,为我国更好的管理银行风险资本提供起点和基础3.对银行风险管理范围的扩充引导我们从单一的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学第一章01

• 5、存款保险制度的负激励 • 为了避免存款人集体行动导致“挤兑”行 为的发生,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 存款保险制度。 • 尽管存款保险制度在个别商业银行遭遇风 险事故时能保护广大存款人的利益,并尽 量减小金融风险的波及范围和破坏力。 • 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存款保险制度会 产生以下两方面的负面效果:
• (1)拥有剩余索取权的股东(如普通股股东) 会偏爱一些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侵害只索取 固定回报的债权人(如优先股股东、债券持 有人等)的利益,而存款保险制度可能会增 加商业银行股东和管理者的这种风险偏好。 • (2)在存款保险制度实行以后,存款人对存 款银行的风险状况和经营效果的关注程度减 弱,因为即使存款银行倒闭,也不会给存款 人带来损失。而存款人外部监督机制的丧失, 极大地弱化了商业银行的外部治理机制。
• (一)商业银行的经济性质: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 信用业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 • 1 、商业银行首先具备一般的企业特征:如必须具 备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并达到管理部门所规 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必须照章纳税;实行自主经营、 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有明确的经营对 象;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和发展动力。 •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十三条规定: 设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十亿元 人民币。设立城市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 一亿元人民币,设立农村商业银行的注册资本最低 限额为五千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应当是实缴资本。
商业银行经营学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于殿江
第一章 导论
•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 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商业银行内部 组织结构及商业银行的职能,掌握商 业银行的本质属性及经营原则,对商 业银行进行监管和商业银行本身加强 内控的原则、方法,并能应用商业银 行经营的基本原则分析经济环境变化 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商业银行 第1章导论练习

第一章导论本章的重要概念(根据书本里的本章小结):商业银行信用中介支付中介分行制持股公司制流动性银行制度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一、判断题1、从历史上看,银行起源于意大利。
早在1272年,佛罗伦萨就出现了一家名为巴尔迪的银行,其后因债务问题于1348年倒闭。
2、威尼斯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现代商业银行产生的象征.3、一般认为,商业银行的名称来源与它早期主要办理基于商业行为的货币保管和汇兑支付业务有关.4、17世纪,银行这一新型机构由意大利传播到美洲其他国家。
5、至今,英美两国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仍以短期商业性贷款为主。
6、货币兑换商逐渐演变成了集存贷款和汇兑支付、结算业务于一身的早期银行。
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也就应运而生.7、比较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是1587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8、瑞士、荷兰、奥地利等少数国家仍一直坚持英国式综合银行模式,美国、日本等国也在开始向这种综合银行模式发展。
9、17世纪,意大利出现了由金匠业等演变为银行业的过程。
10、商业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商业银行拥有业务经营所必需的自有资本,且大部分资本来源于自有资本。
二、单选题1、一般企业创造的是使用价值,而商业银行创造的是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中央银行创造的是基础货币.A.信用货币 B。
存款货币 C。
信贷货币 D。
扩张货币2、1694年,英国政府为了同高利贷作斗争,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发展工业和商业的需要,决定的成立一家股份制银行是( )。
A.英国工商业银行 B。
威尼斯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
英商银行3、商业银行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A.社会经济 B。
资本主义经济 C.商品经济 D.股份制4、( )以后,当外国金融机构侵入我国,人们又根据我国长期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这一情况,将当时专门从事货币信用业务的这类外国金融机构叫做银行,这样翻译既达意又形象。
A。
鸦片战争 B。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商业银行管理导论一、商业银行的基本概念1. 定义:商业银行是依法成立的,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业务为主营业务,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2. 特点:- 盈利性:商业银行通过提供服务获取利润,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风险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
- 信用创造:商业银行通过贷款等方式创造存款货币,扩大货币供应。
- 服务性: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社会各界的金融需求。
- 法定性:商业银行的设立和运营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1. 性质:- 企业性:商业银行是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追求利润最大化。
- 金融性: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参与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
- 信用中介性: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连接资金的需求者和供给者。
2. 功能:- 信用创造功能:通过贷款等信贷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创造新的存款货币。
- 支付结算功能:提供汇款、转账、支付结算等服务,促进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 信用中介功能: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
- 金融服务功能:提供包括储蓄、投资、保险、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 风险分散功能:通过资产组合管理,降低单一风险的影响。
- 政策传导功能:执行和传导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三、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1. 安全性: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避免因风险事件导致的损失。
- 资产质量:保持贷款和投资的高质量,减少不良资产。
- 资本充足:维持足够的资本水平,以吸收潜在的损失。
2. 流动性:确保银行能够满足客户的提款需求和正常经营的流动性需求。
- 负债管理:合理安排负债结构,确保资金的稳定来源。
- 资产管理: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危机。
3. 盈利性:通过有效的业务经营,实现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 收入增长:提高贷款和中间业务的收入。
- 成本控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商业银行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从历史上看,银行起源于意大利,比较具有近代意义的银行则是1587年建立的威尼斯银行。
1694年,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第一条途径是从旧式高利贷银行转变过来的;第二条途径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按资本主义原则,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商业银行的功能:信用中介(最基本的功能);支付中介;金融服务;信用创造;调节经济。
商业银行组织形式:1、单元制:指那些不设立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这种银行主要集中在美国;2、分行制:指那些在总行之下,可在本地或外地设有若干分支机构,并都可以从事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
3、持股公司制:又叫集团制银行,即由一个集团成立股权公司,再由该公司收购或控制若干独立的银行。
(主要是美国)。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资本构成:1、股本:普通股和优先股;2、盈余:资本盈余和留存收益;3、债务资本:资本票据和债券;4、其他来源:储备金。
发行普通股的好处:(1)普通股没有偿还期,银行不用考虑本金的偿付,可以永久的使用资金;(2)普通股是股票市场的主体,而且对投资人而言,普通股的收益率一般高于优先股和债券,出售比较容易;不利因素:(1)股息在税后支付,因此,筹资成本较高,一般略高于优先股和债券;(2)新发行的普通股会使原股东的控制决策权下降(3)新发行普通股会对商业银行的股东权益产生稀释作用,造成每股净收益下降,从而引起股票行市下跌。
发行优先股对商业银行的好处:(1)控制权不会变更,不会影响普通股收益和股价(2)如果是不可赎回优先股,便不具有偿还性,可以永久使用资金;(3)成本一般低于普通股(4)发行固定股息的优先股,当市场行情较好时,商业银行可获得财务杠杆效应。
不利:(1)税后支付利息(2)财务杠杆风险债务资本的好处:(1)利息固定,因而与固定利率的优先股相似,在银行盈利率上升时,能带来杠杆效应。
《商业银行经营学》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1)第一章导论●商业银行: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信用中介: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各种闲散资金集中到银行,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有闲置资金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
●支付中介: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账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
●信用创造:当商业银行吸收了一笔原始活期存款并将其贷放出去后,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会转化为存款,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致使商业银行系统形成数倍于原始活期存款的派生活期存款.●金融服务: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务.这些服务主要有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以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服务等.●股份制银行:以股份公司为组织形式的银行。
在我国,股份制银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非公众公司,即不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筹集资本金的银行;二是公众公司,即部分或全部股份向公众发售筹集股本资金的银行。
●国有银行:产权归国家所有,或由国家控股的银行。
●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以金融业为主;一般以一个金融企业为控股母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专门从事某些具体业务(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等)的各个子公司;这些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都有相关的营业执照,都可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司董事会有权决定或影响其子公司最高管理层的任免决定及重大决策。
通过内部的资源配置,集团实际上可以从事多样化经营(包括全能制经营).●分业经营:按照法规将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信托业务等分开,规定商业银行除了可以进行投资代理、经营制定的政府债券、用自有资本有限制地购买某些股票和债券之外,不得经营证券投资业务,不能设立从事证券投资的子公司。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一章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导论一、试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功能性质:1.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企业性质(1)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求平衡、自我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价值最大化。
(2)在性质上不同于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2.商业银行具有特殊的经营规律商业银行经营的商品是货币,除少量自有资金和固定资产,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头在外。
一般企业管理常用的最优化经济原理用于商业银行管理具有局限性。
(1)边际分析方法用于商业银行管理的局限性(2)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原理用于商业银行管理的局限性(3)规模经济原理在商业银行的适应性和不适应性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受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比一般工商企业大的多;金融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内容之一,考虑的风险比一般企业更为广泛。
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特殊性决定其有着与一般工商企业不同的经营规律。
功能:1、中介职能:商业银行通过存款等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贷款等资产业务,将吸收的资金投给向银行借款的单位和个人。
2、支付中介功能(传统功能):商业银行代表客户支付商品和服务价款,例如签发和支付支票,电汇资金、电子支付、支付现金等。
3、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派生存款,最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形成了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4、金融服务职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范围包括为客户提供担保、信托、租赁保管、咨询、经纪、代理融通等业务。
二、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管理的目标1、最终目标: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是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
2、基本目标“三性平衡”“三性”平衡指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之间的平衡。
基本目标与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商业银行只有围绕基本目标开展经营活动才能实现其最终目标。
三、商业银行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对象:围绕稀缺资源-----信用资金的优化配置所展开的各种业务及相关联的组织管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二、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 安全性原则
• 1. 安全性的含义 – 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从比较直接的意义上 讲,首先是保证资金的安全。 – 从资金来源方面看,包括资本金的安全以 及负债(存款、各种借入款)的安全; – 从资产角度来看,包括现金资产的安全、 贷款资产的安全、证券资产的安全等
30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
三、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一)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 • 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 – 内部控制是一种为合理保证实现下述三大 目标的程序: – (1) 经营的效果和效率。 – (2)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 (3) 符合法律和规章制度。
31
1
• 因此,商业银行可定义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经 营目标,以经营存款、放款、转账结算和汇 兑为主要业务,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 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 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模式
一、 商业银行的性质
(一) 商业银行是企业
• 判断一个经济组织是否属于企业范畴,一般要看它是 否同时具有以下六个要素特征: • ① 是依法设立的法人单位。 • ② 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项支出。 • ③ 有从事经营所需的自有资本。 • ④ 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 自我发展。 • ⑤ 经营目标为追求盈利最大化。 • ⑥ 照章纳税。
23
首先,兼顾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的统一。 流动性高的资产,其安全性就高。 其次,兼顾安全性与盈利性之间的统一。 盈利的增加必然以安全经营为前提。 总体目标: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 上来追求资产的盈利性。
24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
一、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一) 单一银行制 • 单一银行制是指不设立分行,全部业务由各 个相对独立的商业银行独自进行的一种银行 组织形式。 (二) 分支银行制 • 分支银行制又称总分行制。实行这一制度的 商业银行可以在总行以外普遍设立分支机构 ,分支银行的各项业务统一遵照总行的指示 办理。
25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
• 分支银行制的优点: – 第一,实行这一制度的商业银行规模巨大 、分支机构众多,便于银行拓展业务范围 ,广泛开展金融服务,易于取得规模经济 效益。 – 第二,业务分布分散,有助于降低经营风 险。 – 第三,由于银行总数少,便于金融当局的 监管。
26
• 分支银行制的缺点: – 第一,银行规模过大,内部层次多 ,从而增加了银行管理的难度。第 二,容易加速垄断的形成,妨碍银 行业的竞争。
28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
二、 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 决策系统 • 1. 股东大会 • 2. 董事会 (三) 执行系统 (四) 监督系统
29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
三、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 (一)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内涵
• 1.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定义 – 内部控制的定义可以理解为: 首先,内部 控制是一个过程,本身并非目的,但它能 帮助企业达到经营与管理目标。其次,内 部控制不是单项的事件或行为,而是一个 系统,包含了诸多要素,是一个有特定目 标的制度、组织、方法和程序的体系。再 次,企业管理包括计划、决策、执行和监 督等若干方面,而内部控制只是企业管理 的一部分,并且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所提供 的仅仅是基本保证,而不是绝对的保证。
21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三) 盈利性原则 • 3. 增加银行盈利的主要途径 – (1) 提高资产收益,减少资产损失。 – (2) 降低负债利息,控制资金成本。 – (3) 拓展中间业务,增加服务收入。
22
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 – 安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基础, 离开了安全性,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 就无从谈起; –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的,是商 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必定 要求; –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条件, 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才能使商业银行的 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协调好这三者之 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矛 盾,是银行经营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 商业银行是多功能综合性的金融企业
4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模式
二、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一) 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的概念 • 分业经营模式指金融机构的专业化经营, 其核心在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 托业之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各行 业之间有严格的业务界限,各类金融机构 严格在法律限定的某一范围内提供金融服 务,不得跨界经营,并由不同的监管机构 分别监督管理。 • 在分业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只能从事存 贷款、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不能从事证 券、保险等业务。
9
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指由厂 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也即是当同 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 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 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 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技术水平上, 随着规模扩大,产出的增加则平均成本(单 位产出成本)逐步下降。
20
– (3) 银行作为典型的高负债经营 的机构,其业务活动建立在社会信 用的基础上,而银行的盈利是影响 银行信誉的重要因素,一个经营不 善、亏损的银行必然会因没有安全 感而失去其客户,银行一旦失去客 户和社会的信任,也就等于失去了 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资格。因此, 盈利性是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的 原则之一。
13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二、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 安全性原则 • 2. 安全性原则的必要性 – (1) 银行的负债率高,对风险比较敏感。 – (2) 银行是从事货币信用经营的中介机构 ,信誉对其来说攸关生存,而信誉的确立 ,首先来自经营的安全性。 – (3) 银行保持安全性有利于社会金融秩序 的稳定。
27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
二、 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 (一) 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 • 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 织架构。公司作为法人,也就是作为由法律 赋予了人格的团体人、实体人,需要有相适 应的组织体制和管理机构,使之具有决策能 力、管理能力,行使权利,承担责任。
16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二) 流动性原则 • 2. 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必要 – (1) 银行的现金流动最频繁。 – (2)银行的资金营运具有某种不确 定性。 – (3)银行需要维持高信誉度。
17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二) 流动性原则 • 3. 银行保持流动性的主要方法 – (1) 建立分层次的准备资产制度 。 – (2) 实施负债管理。
7
– 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 – – ① 规模效率低(业务范围单一)。 – ② 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 金融产品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客户 的多种需求;同时,也难以分散风 险,综合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差(风 险集中)。 – ③ 弱化了金融机构间的竞争
8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模式
(二) 两种经营模式的优劣比较 • 2. 混业经营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 混业经营的优点主要有: – ① 具有范围经济。 [教材修改] – ② 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竞争) – ③ 具有更综合的金融服务功能(分散风险) 。
第一章 商业银行导论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一、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途径
(一) 商业银行的概念
• 第一,商业银行是一个信用授受的金融中介机构 ,它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 第二,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提供“银行货币”的金 融组织,它具有其他金融机构不具有的存款货币 的吸收和创造能力。 • 第三,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的企业 。
14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二、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一) 安全性原则 • 3. 银行保持安全性的措施 – (1) 规避风险。 – (2) 分散风险。 – (3) 转移风险。
15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二) 流动性原则 • 1. 流动性的含义 – 所谓流动性,是指银行对全部应付款的支 付、清偿能力及满足各种合理资产需求的 能力。 – 银行的流动性可以从两个角度看: – 一是负债的流动性,即银行能以较低的成 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或者说融资 的能力。 – 二是资产的流动性,即银行的资产在不发 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6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经营模式
(二) 两种经营模式的优劣比较 • 1. 分业经营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 分业经营的优势是: – ① 专业化经营(规模经济)。 – ② 有利于金融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 ③ 金融机构经营专门的业务,与客户之间 的关系较为简单(避免了各金融部门相互 之间的利益冲突)。
18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功能与经营原则
(三) 盈利性原则
• 1. 盈利性原则的含义
– 所谓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经营获 取利润的要求。追求盈利、实现利 润最大化是所有企业的经营目标, 与一般企业一样,商业银行经营的 最终目标也是尽可能多赚钱。
19
• 2. 盈利性原则的必要性
– (1) 银行作为经济实体,必须具有承担 风险的能力。 – (2) 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部门,作 为社会信用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承担者, 还应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己任。遵循盈 利性原则,能够使银行在经济利益的引导 下自觉地重视信贷资金的运营效益,在实 现自身盈利的过程中,推动企业及整个社 会经济效益的提高。
10
混业经营的弊端主要有: – ① 容易形成风险传递。(利益冲突) – ② 管理难度大。(本业务以外的风险 增加) – ③ 同一机构内从事存贷款、证券承销 、共同基金、业务咨询等各类金融业 务,容易导致金融业的垄断,对经济 产生消极影响。(产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