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09-05-20T14:13:28.873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年第2期供稿作者:贾红杰

[导读] 县域金融作为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终端环节,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业必须顺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实现县域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子系统,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县域金融作为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终端环节,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金融业必须顺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实现县域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县域金融体制创新和谐发展County territory finance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study

Jia Hongjie

Abstract: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is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most basic subsystem,in our country politics,the economy,the society,the culture and so on many aspects is at the essential position which links the preceding with the following,develops 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is vigorously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well off society s important foundation.The county territory finance took the execu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monetary policy terminal link,has the pivotal status in the support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development.The financial industry must comply with 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the need to develop,displays the function fully,realizes the county territory economical financ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words:County territory economy County territory finance System innov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0136-04

县域经济是以县域为中心,以产业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村为重点,以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既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发挥自身在配置县域资源和调节县域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和杠杆作用,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县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是金融部门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县域金融发展的现状及成因分析入手,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的政策建议。

1.县域金融发展现状与成因

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和谐发展是一个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小城镇建设、县域企业改制、民营企业发展、市场环境建设、政府职能转变以及思想观念解放等诸多方面的经济社会问题。从总体上看,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基础较差,和谐发展能力较弱,金融生态链条脱节,社会信用程度低、企业信用等级低下,经济主体“融资难”与银行“难贷款”的问题较为突出,县域金融生存发展环境不容乐观。

1.1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适应性差。现状: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金融主体弱小,服务品种单一。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县域经济组织的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多元化和市场化,其特点是综合性、区域性、层次性、差异性和开放性。而目前存在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的现状,已无法与之相适应。除东部经济较发达的县域,金融服务主体的区域布局相对较为完善,县域金融商品供给较为充分外,大多数县域金融机构一般只有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少量的保险机构。金融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制度实施以及事实上存在的“农村金融歧视”,导致了县域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创新产品供给匮乏。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县及县以下没有证券交易网点,保险机构特别是人寿保险机构也不健全,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其他类金融机构几乎为零,而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又大量退出,即使保留下来的县域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其服务面也非常狭窄,不少已成为实际上的“大储蓄所”。

金融产品传统、单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产品基本上属于卖方市场,在产品开发、业务创新和金融服务方面,商业性金融机构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仍然固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营观念和工作思路,维持着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低效运转。金融创新和金融电子化产品缺乏,广大县域城乡居民根本享受不到现代金融的便利。

成因:县域金融组织体系改革明显滞后于县域经济改革发展的步伐,适应性差。金融组织体系的适应性是指任何一种交易行为都只有在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约束条件下才能发生,即不同的交易方式,与之相对应的制度约束框架也应该不相同。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与经济发展水平或阶段的适应程度。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上,会存在不同的分工程度、交易方式和市场规模,要求金融组织体系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②与经济运行机制的适应程度。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以不同的金融制度结构为基础。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经济运行机制是计划机制,要求单一计划金融制度结构与之相适应;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机制是市场机制,必然要求现代金融制度结构。就金融组织体系而言,它必须是建立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基础上的,具有货币资金商品化、金融实体法人化、金融调控间接化和金融行为法制化的特征。③与经济运行结构的适应程度。经济运行结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各个不同领域和不同区域商品经济发展的有机组合。不同领域或区域内的微观经济组织,其经济活动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融资需要,为了促进经济有效运行和增长,金融组织体系应根据不同区域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实行分层次的组织运行结构,并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来调节资金的运行,以实现不同区域的资金配置和有效运用。

通过对我国县域金融制度发展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它的每次变迁均是自上而下的政府强制性行为,而非自下而上的诱发性政府行为,更不是县域经济主体自主性行为。这样就容易导致或造成县域金融制度变迁与县域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相悖。如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从宏观层面锁定了县域金融机构的运营弹性,造成了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信贷资源配置从风险偏好型向风险规避型转变,国有商业银行县级分支机构几乎没有授信权,对公司类贷款只有推荐权和调查监督权,信贷功能完全丧失。二是信贷配置向经济发达区域、大城市、垄断性行业、大型企业倾斜的趋势进一步强化。三是整合机构布局,提高营运效率,经济欠发达县域的分支机构被大量裁撤业务受到很大限制,所保留的基层分支机构成为资金输出通道。

1.2县域金融组织体系调节机制发育不全,培育不足,稳定性差。现状:县域金融组织体系自我调节机制失灵。一是自1994年进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至今,我国虽然业已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由于资本的趋利性与欠发达县域经济主体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比较效益低、风险性大的矛盾,以及受政策性因素限制,造成了正规商业金融机构大幅缩减,政策性金融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