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制度定义

合集下载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失业保险是指通过财政与社会补贴来保护失业者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是一种安抚失业者的情绪、保护其基本生活的补偿性社会保障项目。

国家对失业者的安全保障,主要依靠失业保险制度。

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通过政府和政策来实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法》,失业保险制度由政府组织实施,政府全力支持失业保险制度,由政府财政直接负担由财政补助支付的部分,并通过与企业缴纳失业保险金来填补可能存在的不足或缺口。

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参保资格。

参保资格是认定失业的依据,规定了哪些人有资格获得失业保险金。

根据《失业保险法》,在中国,劳动者因正常就业被解雇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正常参加中小学学习期间实习经历、经历低工资或者由于身体原因未能从事正常从业等情况可以申请失业保险金,有资格参加失业保险。

二是参保要求。

参保要求是参与失业保险的前提条件,使得参保者有责任为自己的失业保险账户缴纳参保费用。

《失业保险法》对参保要求有明确规定,即在申请失业保险的过程中,申请人必须提供由本人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的职工缴费及缴费期限证明书,以证明申请人在缴费期间缴纳了失业保险费。

三是参保费用。

参保费用是指当参保者缴费给失业保险基金时,偿付失业保险金的支出,根据《失业保险法》,参保费用的金额由劳动者、企业和政府一同分担。

劳动者按照规定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企业按照规定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政府按照规定用财政补贴补充失业保险基金,实行参保费用的分担。

四是失业保险金支付.《失业保险法》对失业保险金的支付有规定,即参保者满足申请条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失业保险机构负责支付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的金额由参保者在参保时缴纳的失业保险金的缴费期所决定。

同时,失业保险金的金额还受到了本地政府允许的最低金额的限制。

五是失业保险金的使用。

失业保险金的使用主要用于失业人员的生活支出,包括住房、饮食、衣着等基本费用。

失业保险金的使用需要符合《失业保险法》的规定,失业人员需要报告失业保险金使用情况,并向失业保险机构反映实际收入情况,以保证失业保险金的使用是合理的和有效的。

失业保险培训课件

失业保险培训课件

汇报人:2023-11-30contents •失业保险基本概念与原则•失业保险参保与缴费•失业保险待遇申领与发放•失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企业员工失业保险权益保障•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目录01失业保险基本概念与原则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的制度。

定义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平,共享发展成果。

作用失业保险定义及作用03其他相关法规如《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对失业保险制度有补充和完善作用。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覆盖范围、资金来源、待遇标准等。

02《失业保险条例》详细规定失业保险的实施细则,包括参保登记、缴费标准、待遇申领等。

失业保险法律法规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失业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参加。

强制性失业保险基金由社会集中建立,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风险共担。

共济性失业保险待遇是对失业人员因失业而中断收入的补偿,以保障其基本生活。

补偿性失业保险制度不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还通过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等措施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预防性失业保险制度特点02失业保险参保与缴费等。

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如学校、医院、科研机构等。

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如工会、妇联、残联等。

0102其他符合规定的单位和人员:如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等。

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如民办学校、民办医院等。

参保条件年龄在16周岁以上,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

已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且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参保条件。

. 具备缴费能力,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01020304根据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具体比例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缴费标准缴费方式缴费时间由用人单位按月代扣代缴,职工个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每月的缴费时间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用人单位应按时缴纳。

简析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简析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简析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作者:陈丽云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2期一、失业保险的概念所谓失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失业保险制度中所指称的“失业”一词,具有限定的法律内涵,通常指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意愿的劳动者处于得不到工作机会或者就业后又失去工作岗位的状态。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口”的定义,在我国“失业”指“具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二、失业保险的特征与其他社会保险险种相比较,失业保险具有下列特征:保障对象有特定性。

失业保险制度主要是为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保障对象限定为失业的劳动者,而且必须是非自愿性失业的劳动者。

自愿性失业的劳动者,通常不能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只限定为就业转失业的人员。

(2)保险待遇水平较低。

失业保险待遇只能保障失业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国现阶段,失业保险待遇水平控制在社会救济水平和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之间,保障水平较低。

(3)保险待遇有期限限制。

失业保险待遇不能永远享有,只能在法定期限内享受。

超过法定期限,失业者即使没有实现就业,也不能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在我国,依照《社会保险法》和《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24个月。

(4)保险功能具有双重性。

失业保险具有双重功能:一是通过预先筹集失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失去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二是通过职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结束和组织生产自救等综合性服务措施,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力,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提供帮助。

正因如此,失业保险也被称为“就业保险”和“主动式保险”。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一种为失去工作的个体提供短期生活补贴的社会保障制度。

它旨在帮助失业人员度过失业期间,缓解其经济压力,并提供职业转换培训和就业援助。

失业保险制度在许多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失业保险的意义失业保险的意义在于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救济,确保他们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水平。

失业会给个体和家庭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包括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和社会排斥等。

而失业保险的设立,能够有效减轻失业者的负担,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维持他们的基本消费和生活需求。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运作1. 参保和缴费失业保险制度首先需要个体参加,并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

参保个体通常包括所有劳动者,以及满足一定条件的失业人员。

缴费标准则根据个体的工资收入和所在地区所确定,通常由个体和用人单位共同缴纳。

2. 失业登记当个体失去工作后,他们需要及时进行失业登记。

登记的目的是确定个体的失业身份和资格,为其提供相应的失业救济。

登记机构通常是地方劳动就业部门或失业保险办公室,个体需要提供一定的失业证明和相关材料。

3. 求职援助失业保险制度不仅提供经济救济,还提供一系列的求职援助措施,以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这些援助可以包括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创业支持等,旨在提升个体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 救济金发放失业保险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救济金的发放。

失业个体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可以领取一定比例的失业救济金,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救济金的发放通常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个体需要在规定的期限内继续寻找工作。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优势1. 保障社会稳定失业保险制度能够缓解失业人员的经济负担,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它能够提高失业人员的生活水平,提供一定的安全感,降低社会不满情绪和社会矛盾。

2. 促进就业稳定失业保险制度通过提供求职援助,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人才的优化配置。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变动,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失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问题,各国纷纷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向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救济和相应的服务,以减轻其经济负担,帮助其重新就业。

本文将从失业保险制度的起源、目的和运作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起源失业保险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欧洲。

当时,工业化进程加速,劳动力市场面临着巨大变革。

频繁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导致大量的人失去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在1884年率先出台了《失业保险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

之后,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陆续建立起了自己的失业保险制度。

二、失业保险制度的目的失业保险制度的目的是保护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重新就业。

具体来说,失业保险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经济保障: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救济,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样一来,失业人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而不至于因经济困难而失去信心和动力。

2. 就业指导:失业保险制度不仅仅提供经济救济,还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服务。

通过职业指导咨询、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失业人员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快地重新就业。

3. 动态调整:失业保险制度会根据经济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在经济繁荣期,失业保险的标准可能会相应提高;而在经济衰退期,标准可能会适当降低,以应对大规模的失业压力。

三、失业保险制度的运作方式失业保险制度的运作方式因国家而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缴费:雇主和雇员通常需要按一定比例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形成共同的资金池。

这些资金将用于支付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金。

2. 给付: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可以向失业保险机构申请失业救济金。

通常情况下,失业人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连续工作一定年限、在失业前有稳定的就业等。

失业保险管理制度

失业保险管理制度

失业保险管理制度一、引言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其度过失业期间的困难。

失业保险管理制度对于保障个体权益、促进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分析失业保险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对其二级标题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二、失业保险管理制度的概述失业保险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落实失业保险政策,保障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制度安排。

失业保险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如失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失业金的发放、再就业服务等。

1. 失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失业人员的资格认定是失业保险的基础,也是保障制度公平和合理运行的前提。

在资格认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能够享受到失业保险金的待遇,避免对非失业人员的滥用。

2. 失业金的发放失业金的发放是失业保险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保障个体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也可以缓解其经济压力,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

然而,失业金的发放与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工作年限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失业金的合理制定和发放管理是关键。

3. 再就业服务再就业服务是失业保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失业人员尽快重新就业。

再就业服务旨在提升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增加其再就业的机会,从而实现就业市场的有效匹配,降低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失业保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失业保险管理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发挥其保障和促进作用。

1. 资金来源和管理不够稳定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缴费、个人缴费和国家财政拨款等。

然而,由于经济状况的波动,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和就业形势的变化等原因,使得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和管理存在不稳定性。

因此,应加强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正常运行。

2. 资金分配存在差异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存在差异化的问题。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层次的失业人员,其失业金的发放标准也不同,这可能导致失业人员权益不公平的情况。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一、背景与目的失业保险是为了保障员工在失去工作时能够获得肯定的经济支持,帮忙其度过失业期间的生活,并在肯定程度上减轻其经济负担,加添就业乐观性。

本规章制度旨在明确失业保险的执行方式和要求,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体员工。

三、失业保险的条件与细则1.员工在本公司正式工作一年后,方可享受失业保险福利。

2.员工必需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并已经彻底失业,且具备肯定的工作本领和求职意愿,才略申请失业保险。

3.员工必需在失业后及时办理失业登记,并供应相关的失业证明料子。

4.员工在申请失业保险前应自动努力找寻新的就业机会,并乐观参加就业培训等相关活动。

5.员工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及时履行向劳动部门报告就业情况的义务。

6.员工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失业保险资格将被取消:–有偿职务,–无法供应真实的失业证明料子,–恶意躲避就业培训和相关调查等义务,–拒绝合理的就业布置。

四、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1.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和期限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定,并依据员工的工龄和缴费历史进行计算。

2.失业保险金一般以月为单位发放,具体金额将依照员工失业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的肯定比例确定。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将通过银行电汇的方式进行,员工需供应正确的银行账户信息和身份证明料子。

4.员工在享受失业保险期间应当连续寻求就业机会,如在规定期限内未能重新就业,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再次审核和发放。

五、失业保险的停止和更改1.当员工重新就业或者自己乐意退出劳动力市场时,失业保险资格将停止。

2.员工在职期间如存在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导致被解雇或辞退的,失业保险资格将被取消。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和期限如有调整,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及时通知员工。

六、保密责任1.公司及员工在使用和处理失业保险相关信息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相关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2.员工不得将失业保险相关信息泄露给任何非授权人员,不得利用相关信息谋取欠妥利益。

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

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

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是指政府或者私人公司在提供失业保险服务时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政策。

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失业保险风险,确保失业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

本文将重点介绍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制度的含义、作用、构建和运行机制等方面。

一、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的含义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是指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旨在对失业保险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这套管理体系包括政策、法规、制度、流程、技术和人员等多个方面,通过统一协调的方式来保障失业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

其中,政策和法规是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的基础,制度和流程是制度执行的依据,技术和人员是制度运行的保障。

因此,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二、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的作用1. 保障失业者的合法权益。

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失业者及时获得应有的失业救济金和其他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并为其重回就业市场提供支持。

2. 控制失业保险风险。

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对失业保险的风险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避免出现滥发、骗领等问题,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稳定。

3. 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失业者的经济压力,帮助其更快地找到新的工作,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4. 保障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合理的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其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失业者提供保障。

三、失业保险险管理制度的构建1. 完善的制度和流程。

建立并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流程,明确失业保险的领取条件、发放标准、申领流程、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规定,保证失业保险金的合理发放和使用。

2. 强化技术支持。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失业者信息登记、审核、查询和统计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加强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失业保险金的审计、风险评估、追索和处罚等工作,规范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失业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失业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失业保险制度国际比较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失业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社会问题。

失业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和国家。

为了应对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各国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失业保险制度。

这些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经济支持和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不同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资助水平和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对失业保险制度在国际上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为我国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借鉴。

一、失业保险制度的概念和作用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经济补偿或补助,以减轻失业者的经济负担,促进其重新就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为失业者提供经济支持,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二是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三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失业保险制度在不同国家的比较研究1. 欧洲国家欧洲国家是失业保险制度比较完善的地区之一。

在欧洲,失业保险制度通常由政府主导,具有相对较高的资助水平和覆盖范围。

欧洲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失业金的发放,二是就业服务和培训。

失业金的发放一般按照失业者的工龄和工资水平来确定,通常为失业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经济补偿。

欧洲国家还会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服务和培训,帮助他们重新就业。

2. 美国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与欧洲国家有一定的差异。

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由各州政府负责管理,具有一定的分权特点。

失业者可以通过申请失业救济金来获得经济支持,救济金的数额和领取期限取决于失业者的工龄和工资水平。

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资助水平相对较低,覆盖范围也较窄。

3. 中国1. 加强公共支持和政府参与通过对失业保险制度在不同国家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公共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失业保险制度的投入,提高资助水平和覆盖范围,为失业者提供更好的经济支持。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介绍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介绍

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用人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及国家财政补贴等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对因失业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的劳动者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并通过专业训练、职业介绍等手段为其再就业创造条件的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之一。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等有关规定,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普遍性。

失业保险制度覆盖了城镇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不分部门、行业、所有制、用工形式、家居地区,只要符合条件,都有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

强制性。

失业保险制度是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来强制实施的,在失业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及其职工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不履行缴费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互济性。

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筹集,由单位、个人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缴费比例、缴费方式相对稳定,筹集的失业保险费,不分来源渠道,不分缴费单位的性质,全部并入失业保险基金,在统筹地区内统一调度使用以发挥互济功能。

中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失业保险费的征缴。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个人按照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失业保险费,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但单位缴费比例不得低于1%,不得高于2%,个人缴费比例不得低于0.2%,不得高于1%。

从2016年5月1日起,失业保险总费率在2015年已降低1个百分点基础上可以阶段性降至1%—1.5%,其中个人费率不超过0.5%,降低费率的期限暂按两年执行¹。

失业保险基金的管理。

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

失业保险基金必须存入财政部门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

失业保险基金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平衡财政收支。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一定时期内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之一。

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的特征:(1)普遍性。

它是为保障有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对非本人意愿中断就业而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一定时期内物质帮助及再就业服务的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的主要项目之一。

失业保险制度具有以下的特征:(1)普遍性。

它是为保障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其覆盖范围十分广泛。

(2)强制性。

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及其劳动者必须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3)互济性。

收缴的失业保险费在统筹地区范围内统一安排使用,不需要偿还。

(4)社会化。

失业保险基金来源多渠道,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和国家分担。

(5)待遇水平适度。

失业保险待遇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同时尽可能减轻企业和政府的负担。

(6)适当积累。

在采取现收现付办法的同时,保留一定数量的失业保险基金以备应急之用。

(7)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保证失业保险基金安全。

失业保险同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一样,都是政府行为,都侧重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并以货币为帮助的主要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失业保险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再就业的双重职能,与劳动力市场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要充分考虑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经济状况,从本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别国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并在实践中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从我国情况看,建立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广覆盖的原则。

失业保险应该覆盖到每一个劳动者,覆盖到各类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甚至新成长劳动力中尚未实现就业的人员。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的支持。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目录第一章失业保险概述 (2)1.1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 (2)1.1.1失业保险的概念 (2)1.1.2失业保险的特点 (3)1.2失业保险的类型与作用 (3)1.2.1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3)1.2.2失业保险基金制度的作用 (4)1.3失业保险的国际比较 (5)1.3.1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 (5)1.3.2部分国家失业保险的筹资模式、覆盖范围以及给付标准的比较.5 第二章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8)2.1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8)2.2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 (9)2.3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0)2.3.1保险基金的覆盖范围不广,使许多失业人员不能享受失业保障102.3.2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较低 (11)2.3.3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 (12)2.3.4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存在问题 (12)2.3.5失业保险金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13)2.3.6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不强 (15)第三章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16)3.1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 (16)3.1.1扩大到乡镇企业及城市的农民劳务 (16)3.1.2将大学生失业群体纳入考虑对象之一 (16)3.1.3公务员应纳入失业保险范围 (17)3.2完善给付水平与期限制度 (17)3.3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 (18)3.4完善失业保险费征缴制度 (18)3.4.1加强失业保险费征缴法律力度 (18)3.4.2实行差别缴费率 (19)3.5加强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和监督 (21)3.5.1建立起国家统一的监督机构,监督失业保险基金使用 (21)3.5.2建立起失业保险人员信用管理体制 (21)3.5.3专业化运作,实现失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21)3.5.4完善个人缴费记录并逐步形成个人账户 (22)3.6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3)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摘要:本文通过对失业保险的概念、特征、类型、作用的介绍,并介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及当前的失业保险制度,对比国外部分国家的筹资模式、覆盖范围以及给付标准,分析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保险基金的覆盖范围不广,使许多失业人员不能享受失业保障,失业保险制度不完善,失业保险金标准较低,失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低,失业保险金的筹集存在问题,失业保险金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如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给付水平与期限制度,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完善失业保险费征缴制度,加强失业保险金的管理和监督,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

失业保险制度:为就业保驾护航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就业机制。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人员还是会失去工作,这时候,失业保险就成为了他们的一道救命稻草。

那么,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如何才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于劳动者和社会经济发展呢?一、是什么失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指在遭受失业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以便失业者重返就业市场。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失业保险是由国家和工人共同缴纳,由国家提供基本保障,由各级财政承担失业救济金的支付,以及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就业帮扶和培训。

失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照顾失业人员的生活,同时激发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在失业的情况下,失业人员可以拿到一定的救济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和消费需求。

而随着就业总量的增加,失业保险金缴纳总额也随之增长。

这需要建立严格的财政支出机制,确保财政救济金的合理使用和社会效益。

二、失业保险的作用(一)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利益失业保险的最主要的作用是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利益。

为了满足失业人员的生活需要,失业保险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对于那些失去工作、难以维持生计的人来说,失业保险确保了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

同时,通过失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失业人员的就业前景也得到了较大的保障。

(二)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失业保险能够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

当失业者能够得到一定的生活保障,他们就可以在找到合适岗位前暂时不再就业,这样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提高竞争力。

同时,还有助于争取劳动力市场的稳定,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稳定时期。

通过为失业者提供一定的救济,失业保险政策降低了社会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

(三)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对于政府来说,失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

失业保险可以起到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的作用。

失业保险政策的实施可以减轻家庭难度,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

失业保险政策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就业保障,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失业保险知识》课件

《失业保险知识》课件
《失业保险知识》ppt课 件
CATALOGUE
目 录
• 失业保险基本概念 • 失业保险的保障范围 • 失业保险的参保方式 • 失业保险金的申领与发放 • 失业保险的常见问题解答
01
CATALOGUE
失业保险基本概念
失业保险的定义
总结词
失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因经济原因而失去工作的人提供一定的 经济保障和帮助其再就业。
01
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保险相
互补充、相互协调。
衔接方式
02
在处理失业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关系时,应遵循社会保险政
策的规定,确保各项保险权益的合理衔接。
注意事项
03
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同时,要注意其他社会保险政策的适用
范围和条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THANKS
04
CATALOGUE
失业保险金的申领与发放
申领条件
失业前已参加失业保 险并足额缴费满一年 ;
已办理失业登记,并 有求职要求。
失业非自愿,需有单 位出具的终止或解除 劳动关系的证明;
申领流程
失业人员携带相关材料到当地社 保经办机构窗口办理失业登记;
社保经办机构审核材料,符合条 件的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
总结词
失业保险应遵循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和福利性的 原则。
详细描述
失业保险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普遍性原则, 即覆盖全体劳动者,不论其职业、性别、年龄等。同时 ,它也具有强制性,即劳动者必须参加失业保险,并按 规定缴纳保险费。此外,失业保险还具有互济性,即劳 动者之间通过缴纳保险费实现互济互助,共同应对失业 风险。最后,失业保险还应当遵循福利性原则,即以提 供福利保障为主,帮助失业人员度过难关并尽快重新就 业。

第六章 失业保

第六章  失业保

第六章失业保险第六章失业保险第一节失业保险概述一、失业保险定义及特点1.失业保险定义失业保险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法规,对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劳动者达到法定劳动年龄一般都要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波动、行业竞争、产业转型、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等原因,对每个就业者来说失业风险是时刻存在的,一旦失业就会失去经济生活来源,后果严重,对雇主来说辞退雇员也要承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压力,常常造成劳动关系紧张。

这就需要由政府负责建立一种制度,要求雇主与雇员居安思危,为防范可能的失业风险,在平时缴纳失业保险金,由政府负责建立和管理,一旦失业事件发生,失业者就可以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得失业保险金,有基本生活保障,这种制度就是失业保险制度。

2.失业保险特点与其他险种相比,失业保险有如下特点:(1)失业保险的对象是失去工作机会而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失业保险兼有保护失业者劳动能力的责任。

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对象都因为丧失劳动能力而失去工资收入,失业保险的对象是因为失去了工作机会而失去工资收入,而不是因为失去劳动能力。

因此,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获得者与在职职工没有竞争关系,而失业保险的获得者与在职职工之间依然有竞争关系。

(2)失业保险有支付期限。

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等其他险种,只要受保原因没有消除(比如劳动能力没有恢复),保险就会延续。

而对于失业保险来说,即使依旧失业,当初受保原因没有变化,只要支付期限已满,失业保险就会停止支付。

(3)失业保险一般完全由政府承办。

养老、医疗、工伤等险种除了政府负责以外,往往还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作为补充保险。

二、失业及失业率的概念1.失业的概念失业是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却找不到工作的这么一种个人状态(或这么一种社会现象)。

从这个定义来看,失业者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比如16—67周岁(我国是16—60周岁)被称为劳动年龄人口。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

contents •失业保险制度概述•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分析•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实践与案例•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挑战与对策•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的未来展望•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目录失业保险特点失业保险的定义与特点失业保险的历史与发展030201目标原则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原则提供经济支持求职期间提供保障稳定家庭和社会情绪通过为失业者提供经济支持和保障,失业保险制度有效地稳定了家庭和社会情绪。

这有助于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就业市场的繁荣发展。

刺激消费和需求由于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费和需求。

当失业者的生活得到保障后,他们更有可能去进行一些必要的消费,如购物、旅游等。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也间接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的机制与原理加拿大通过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一定的失业补助,同时通过就业服务帮助失业者重新就业。

其促进就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就业信息、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

此外,加拿大还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失业人员。

德国德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以帮助失业者再就业为核心,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服务,提升失业者的就业能力。

同时,德国政府还通过提供一定的创业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失业人员。

加拿大VS上海广东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严格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短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面临的挑战提高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效果的对策建议放宽失业保险金领取条件延长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失业保险制度对就业的促进效应失业保险制度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的关系展望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优化失业保险制度设计提高失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拓展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范围失业保险制度对促进就业有着积极作用研究结论总结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效果存在差异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服务相结合效果更佳研究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缺乏对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研究不足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研究有待加强。

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

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

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是指由政府或雇主在一定范围内设立的保险制度,以向失业者提供短期经济帮助。

它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解失业带来的经济困难。

失业保险制度的原则失业保险制度的运行基于以下原则:1. 缩小社会福利差距,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

2. 鼓励就业,降低社会失业率。

3. 维护劳动者权益,推动公平就业。

4. 稳定社会和谐,促进经济发展。

失业保险制度的主体失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主体:1. 政府:作为制度的运作主体,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

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和管理失业保险基金的运用和使用。

2. 雇主:雇主是失业保险制度的重要贡献者,在支付‘失业金和缴纳保险费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

3. 失业者:作为失业保险制度的受益者,失业者需要遵守规定的申请条件,亲自前往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领失业金。

4. 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是失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执行机构,负责办理失业保险金的申领和支付。

失业保险制度的运作失业保险制度的运作模式基本分为两种:1. 分级管理模式:指在国家层面建立失业保险基金,由各地政府实行失业保险的具体实施。

取得失业金需要劳动者符合一系列条件,如纳保期限、失业原因和缴纳保费等。

2. 行业管理模式:在某些特定职业领域,如演艺、咨询和民间金融等行业,需要建立专业失业保险机构。

在此模式下,受益人可以获得更加丰富和专业的服务。

失业保险制度的经济意义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进一步激励人们创新和工作。

同时也可以提高社会公平和减少社会不安全感,并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失业保险制度将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发展保障系统之一。

对于政府来说,失业保险制度还有着巨大的财政收益。

与其他福利项目相比较,失业保险费用的出现周期短,规模小,并且与缴费者的工资状况有关,具有较高收益和较低成本的特点。

总之,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劳动者权益以及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和失业率标准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和失业率标准

第一节失业概述一、失业和失业率标准1、失业的界定失业是指劳动者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愿望并确实在寻找工作的情况下,不能得到适宜职业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国际劳工组织于1982年将失业定义为在调查期内达到一定年龄并满足以下条件者:(1)没有工作,即未被雇佣同时也未自谋职业者。

(2)目前可以工作,即可被雇佣或自谋职业者。

(3)正在寻找工作,即在最近特定时期已经采取明确步骤寻找工作或自谋职业者。

2、失业率标准(1)失业率由失业水平和失业程度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失业水平是指社会的失业人数与社会一般劳动力之比。

失业程度是指社会失业时间的平均长度。

(2)年失业率的计算公式:年失业率=该年度的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平均失业持续期/52周我国目前使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概念,其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

2004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二、失业类型(有很多种划分)1、摩擦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市场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临时性失业,一般是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方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间滞差而形成的失业。

(怎么解决)2、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的波动而形成的失业。

3、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导致社会生产节省了劳动力而形成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由于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形式和规模的变化,劳动力结构不能与之相适应而导致的失业。

5、周期性失业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或曰景气循环所形成的失业。

此外,依据失业者的意愿不同可划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依据失业的表现形式划分为公开性失业和隐蔽性失业;依据失业程度不同划分为完全失业和不完全失业;依据失业期限不同划分为长期失业和短期失业;等等。

三、失业的经济社会效应1、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失业表明一部分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益:愿意工作又有工作能力的人没有人尽其用,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使国民收入不能达到潜在最高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自考名词解释1、资源:是指某种可被以利用,提供资助或满足需要的东西。

2、人力资源:是指一定围的人所具备的劳动能力总和,也称“人类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

3、人力资源运动:是指人力资源的经济运动。

4、人力资源数量定义:指的是构成劳动力人口的那部分人口的数量,其单位是“个”或“人”。

5、劳动力人口定义: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6、人力资源数量定义: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围,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劳动适龄人口之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7、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人口总量及再生产状况;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迁移8、人口迁移定义:即人口的地区间流动。

9、人力资源总量定义:是数量与质量的乘积,即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质量,出于计量的需要,可采用下列公式:人力资源总量=求和符号:某等级劳动人口数量×某等级劳动人口质量,或者:人力资源总量=劳动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平均质量。

10、人力投资收益定义: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使之形成或者强化劳动能力而取得的经济回报。

11、人力资源供给定义:是指就经济运动而言,已经开发的、马上可以投入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劳动者与正在谋职者所具备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12、人力资源需求定义:即一定围的用人主体对于人力资源所指出的需求。

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源需一种派生需求,也称为“引致需求”,它是由人的消费所引起的、所派生出来的。

13、劳动者权益定义:即劳工权利或劳动者权利,简称“劳权”,它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义务的同时所享有的与劳动有关的社会权利的总称。

14、劳动立法的定义:是立法机关制定、修改或废止有关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规活动的总称。

15、人力资源关系定义,是居于一定组织之中的员工,与组织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工作关系。

这一关系也成为劳动关系、人事关系、劳资关系、员工关系、雇佣关系、劳动管理关系等。

16、人口定义:指的是在一定时期、特定区域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体17、人口的数量定义:是指以个体形式存在的人的数目18、人口的质量定义:包括人们的健康水平和文化水平,它们一般可以通过人力体质水平、患病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和平均教育程度等表现出来,它无疑对人的经济效能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人口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人口与人力资源有着极为密切的在联系。

总的来说,人口是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人力资源是人口的核心和关键。

我们知道,人力资源是体现在人的自然生命机体上的经济资源,它是以人口为存在的自然基础的。

人口具有推动生产资料、从事社会劳动的能力,因而能够成为国民经济的资源。

但是,构成人力资源的人口不是所有的人口,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部分人口即劳动年龄人口。

要得到人力资源,必须以一定的劳动年龄人口为前提;要有劳动年龄人口,则必须要以总体人口的存在为前提。

因此,人口成为一个社会人力资源的基础和前提。

就一般情况而言,一定的人口总体决定了即时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该人口总体的再生产状况决定了人力资源未来的基本格局。

人口的迁移流动则对改变一定地域的人力资源结构布局产生一定的作用。

从人口角度看人力资源,涉及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对近期人口再生产的调节,调控远期的人力资源生产数量和质量。

第二,根据近期和远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对未来人口数量与合理结构做出科学预测,作为人口数量与质量再生产以及教育事业发展的调控依据。

第三,对目前和近期的存量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合理扩大就业人口比重,扩大其经济性、增加其生产能力。

20、人口的再生产定义:是指人口在运动过程中实现更替,维持自身。

21.KPI含义:是指企业宏观战略目标决策经过层层分解产生的可操作性的战术目标,是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监测指针。

通常情况下,用来反映策略执行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在一定区域围,可以被管理者运用产生经济效益和实现管理目标的体力、智能、心力等人力因素的总和及其形成基础,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品性素质等。

2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定义:确保实现组织战略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人力资源部署和管理行为。

四个含义: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系统性、战略性、目标性。

23.动力:所有引起、推动和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行动的因素,包括:心理学中的动机与欲望。

24.自我申报: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容、工作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自我评价,同时提出轮岗与能力开发愿望与计划的过程。

25.团队活动:通过一定的项目与任务把具有不同人力资源特点的人员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管理形式,叫项目管理。

26.弹性福利:由员工自行选择福利项目的福利管理模式。

既有效控制了企业福利成本,又照顾到了对员工对福利项目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双赢的管理模式。

27.企业年金,原称:补充养老保险,我国补充养老保险定位为缴费确定性模式。

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投资风险由职工个人承担。

明确了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的4%以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并确立了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行的原则。

28.EET:对缴费、投资收益实行免税,对领取年金课税。

ETT:对缴费免税,对投资收益、领取年金课税。

TEE:对缴费课税,对投资收益、领取年金免税。

TTE:对缴费、投资收益实行课税,对领取年金免税。

29.虚拟培训:利用网络的普及,注重现代化、个性化的培训30.绩效考核是依据既定的标准,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序,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方法。

31.公共部门: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相对于私营部门而存在的,旨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谋求公共利益和普遍福祉的一套组织体。

3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中的各类公共组织依据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职业发展、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管理、法定权利保障等多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33.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一国公共组织依靠立法和规章制度的手段,以功绩制为中心原则,以官员稳定性,连续性和职业化为目标,通过专门的人事管理机构,对规定围的公务员的获得,任用,晋升,工作福利,考核激励,纪律惩戒等进行管理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公共组织人事管理制度。

34.政治中立:是指在政府中工作的业务类公务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应超然于政党政治和个人政治理念或价值观;不以拥有的行政权力偏袒某一政党、政治团体或利益集团,应以客观、公正、公平的态度和中立的能力尽忠职守,推动政府的各项政策,为公民服务;不受利益团体的影响,更不能图谋某个集团的利益,而应采取统一、一致的标准,执行法律;不介入派系或政治纷争,专心执行本职工作。

3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体系,从广义上讲,是指有关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由法律制度,法律原则,法律规定等因素构成的总体法律框架。

从狭义上讲,可以视为由国家和政府组织制定,颁布并执行的,有关公共部门公职人员管理制度和规则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等法律文件和规的总和。

36.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主体,又是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承担一定法定权利,义务的双方(或两个以上的主体)。

37.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在公职人员法律关系的主体中,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包括公职人员享有的消费性生活资料,人身,行为38.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组织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对在未来变化中人力资源共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预测,对现有人力资源存量进行分析和规划,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企业和个人获得长远利益的一项管理活动。

39.前馈控制是指在人力资源战略实施的准备阶段就加以控制,以保证将来战略实际结果能达到预期目标,尽量减少偏差40.同期(同时)控制是指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组织直接对战略执行进行观察,检查并纠正偏差41.反馈控制也称结果控制,事后控制或者后期控制,是在行为完成之后进行的控制,针对战略实施结果进行分析思考,尽力去检查事情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发生,衡量最终结果是否有偏差,找出促成和阻碍战略目标达成的各种因素,从而为未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实施提供经验42.工作日志法,是在规定时限,任职者实地,实时地准确记录工作活动与工作任务的一种信息收集方法。

43.排序法又称排列法,是由职位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将组织所有职位按责任轻重,复杂程度等相对价值,由高到低排列出来进行评价的方法。

44.分等法又称分类法,是将工作职位分为若干等级,然后在每一等级选出一至两个关键岗位,并附上工作说明和工作规,再对每一个职位进评价,并逐一与各级的关键岗位比较,相似的编为同一等级最后排列出各等级高低的方法。

45.评分法又称因素计点法,指根据职位通用的工作特征来确定所有职位共同的评价因素,然后度量出每项因素对于被评价职位的重要程度和价值,并以分数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职位总分值的方法。

46.因素比较法,是在改良排序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定量的职位评价法,是以多个因素为基础来进多次比较,形成职位评价结果。

47. 职位说明书是组织工作分析的直接结果,它以书面形式描写,确定了某一职位的工作涵,工作特征和对任职者的要求,是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正式文件。

48.职位,是指某个公职人员担任的职务及其责任集合。

49.职位(概念群),组织分配给某一个公职人员的职务和责任,表现为一系列工作任务的集合;职组,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而成为职组;职级,在工作性质相同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同一职系中按照工作责任大小,业务的繁简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把职位划分为不同的职级。

50.职位归极就是指依据一定标准,按照一定程序,将分类的各职位,根据职系说明书决定职位所属职系,再根据职级规决定职位所属职级、职等的过程。

职位归极是职位分类的最后一个程序51.广告招募,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广告形式向社会公开招募人才的方式。

52.猎头公司,专门为组织寻找一些符合某一职位要求的,具有丰富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

53.职业发展又可称为“员工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涯计划”,由美国人事管理专家施恩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54.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从事工作经历的总称,包括其职位变迁、职务变化以及个人通过工作实现理想和愿望的发展历程,反映着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行为取向、态度和价值观。

55.职业发展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通过咨询和指导等手段,强化组织员工对个人能力、潜质和个人终生职业计划的认知,加强其对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之间联系的认识,以鼓励员工在达成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