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漳县第三中学导学案

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主备人:王想红审批:李胜班级:姓名:组名: 2018年月日

课题邓稼先课时 2 课型讲授课五、当堂检测(检测案):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2、根据句意,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A.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_____ (熟识,熟习)。B.在北京,见到(分别,阔别)了22年的稼先。

C.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___ (震荡,振荡)。

D.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______(重要,新生)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__ __ (重要,新生)日子。

六、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气温最低零下10℃,最高零下7℃,东风1~2级,晴转多云。”当时他已经不能到室外亲自观测温度,这是依照气象局的报告记录的,所以还注上“局报”两个字。这位卓越的科学家,一直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他留下了人民需要的科学遣产。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放出光彩。

1.这段文字分二层,请用“‖”在文中标出。第一层是的表达方式;第二层_是的表达方式。

2.用横线画出最能表达这段中心的一处细节描写。

3.“一直”“才”强调了竺可桢的精神。

4. 找出文中一处错别字。

5. 把文中的“临终”换成“临死”是否恰当?为什么?

6. 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竺可桢的( ) 、( )精神。

A. 持之以恒

B. 深入实际

C. 孜孜不倦

D. 坚持不懈

E.细心观察

F. 严谨治学

G. 坚持真理

H. 调查研究

七、作业布置:完成配套练习题。

八、课外延伸。

仿照下文的句式,结合邓稼先性格与品质的特点,再造一个句子。例句:“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文章用事例比较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重点

1、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2、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难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考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整体把握了课文,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节我们将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深刻含义;把握文章在行文顺序、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

二、预习检查:检查生字生词

三、课内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研制“两弹”的过程和巨大贡献上,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地介绍?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四、课堂小结:这是一篇优秀的人物传记。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在历史视野和全球视野上,将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祖国对民族的伟大贡献。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多处运用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在句式的选择上,长短句结合,使文章生动感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