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6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1)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1)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植树问题(1) 青岛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植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心自然的良好思想道德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几何知识,确定树木的种植位置。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例如:栽种树木的数量、面积等。

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根据上节课内容复习知识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包括周长和面积计算。

2. 概念讲解(10分钟)将黑板上的地图分成几块,介绍青岛市的部分地形、地貌、水系、气温以及土壤等情况。

3. 实践操作(25分钟)1.制作环保标语。

学生在黑板上绘制并写上环保标语。

2.树木摆放。

老师分发树木摆放的平面图,并要求学生根据图纸进行摆放。

3.树木计算。

学生根据上述摆放图,计算树木的数量和面积以及总的花费。

4. 练习(10分钟)学生拿起上节课的《小学数学四年级》课本,翻到相关章节,自主练习。

5. 作业布置(5分钟)每位同学都需要写好一篇环保作文,以此来巩固今天学到的课程内容。

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包括练功册的完成情况,以及环保作文的完成情况。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

包括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实践操作中的表现等。

3.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4.教师的评价。

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并在下一次授课中改进。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植树问题,让学生了解了树木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最后,希望学生们能够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共同保护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美好的世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了解植树问题的定义,理解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掌握棵数、间隔、段数之间的关系,学会计算在一定长度内植树的棵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树木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如学校的绿化带,引入植树问题。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在绿化带上植树,应该如何计算植树的棵数?2. 新课讲解:通过PPT和黑板,讲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结合实例,解释棵数、间隔、段数之间的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剪刀和彩纸制作一段绿化带,并计算植树的棵数。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植树问题计算方法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植树问题题目,让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棵数、间隔、段数。

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棵数 = 段数× 间隔。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学校计划在操场的一边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一共要植20棵,请问操场的一边有多长?2. 如果在一段长度为100米的路上植树,每隔10米植一棵,一共要植几棵?作业答案:1. 操场的一边有100米。

2. 一段长度为100米的路上要植11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仍需进一步的练习和引导。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植树问题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具和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出示一些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树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植树的认识和经验。

二、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1. 教师提出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析。

四、拓展提高1. 教师出示一些拓展提高的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拓展提高的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布置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思考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一方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

20秋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8.3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20秋青岛版(六年制)数学四年级上册8.3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第八单元 条形统计图
课件PPT
8.3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学习目标
课件PPT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通过动手操作 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 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导入
课件PPT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 数学信息?
男生志愿者
王东 李明 刘刚 运动会报名
李亮 丁一 张帅 于军 刘平 赵海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 出什么问题?
学校门前有一条长50米的小路,计 划在小路一旁植树,每5米栽一棵。
探索新知
50米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课件PPT
如果两端都栽,需要 多少棵树苗? 如果一端不栽,需要 多少棵树苗? 如果两端不栽,需要 多少棵树苗?
用手指代表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隔。 间隔 5棵树之间有4个间距。
间隔数 + 1 = 棵数 50 ÷ 5 + 1 = 11(棵)
间隔数
探索新知
课件PPT
如果一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5米5Biblioteka 米的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50米 平均分成10段,要栽10棵。
探索新知
课件PPT
如果一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50米的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握住大拇指,数一数。
间隔数 = 棵数 50 ÷ 5 = 10(棵)
探索新知
课件PPT
如果两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5米
50米的小路, 一旁植树, 每5米栽一棵。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精神,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植树问题的拓展与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植树活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明确植树问题中的关键要素:植树的数量、植树的位置、植树的方式等。

(2)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出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如:线性植树问题、环形植树问题、方形植树问题等。

3. 实践应用(1)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植树的数量、确定植树的位置等。

(2)植树问题的拓展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的拓展,如:如何优化植树方案、如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等。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植树活动,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3. 思考植树问题的拓展,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植树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与意图【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材分析】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在学校门前的小路一旁栽树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需要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习“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时,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间隔问题。

间隔现象的规律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都接触过,而且难度不大,有利于学生自主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体会探究的方法,提高思维水平,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目标】1.结合植树的情境,了解在一条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基本情况,理解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举例、画图等活动,探索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迁移能力。

3.在利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不同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正确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学校门前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一旁植树,每5米栽一棵。

可能栽几棵树苗?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到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植树的情境,提出研究问题,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引发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为后续解决问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一)探究问题,感知规律1.解决问题谈话:可能栽几棵树苗呢?请你来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份植树方案。

要求学生借助一号学习任务单记录自己的想法。

教师巡视并收集出现的问题,为交流做准备。

植树问题-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植树问题-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植树问题-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植树方法;2.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计数方法;3.能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植树问题。

二、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小木棍或其他代替物•盆和泥土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一下为什么要植树,如何植树,以及植树的好处等。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展示PPT演示文稿。

2. 讲授植树方法(10分钟)介绍植树的正确方法,如何挖洞、种树和浇水等。

让学生模拟操作,并强调树的很多地方都需要水,需要及时浇水。

3. 讲授图形基本概念(10分钟)介绍图形的基本概念,如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梯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画出不同形状的图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4. 计数方法概述(15分钟)介绍计数方法,如1、2、3、4……的规律性,以及整体计数法和分别计数法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运用。

5. 植树计数问题的讲解和实践操作(20分钟)通过实践操作,教授植树计数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在一行或一列上植树需要几棵,并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进行计算。

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换算。

6. 练习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计数以及计算需要植多少棵树等。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特点和应用情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感性认识了植树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对图形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计数方法的应用能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植树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06-107页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结合植树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使学生能掌握间隔现象中的规律。

2. 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3. 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

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现象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摆、动手画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出间隔数现象中的规律,并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研究报告记录卡。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来不开花,能写会算还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课件出示谜底:手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的工作和事情,你知道吗?其实在咱们的小手中,还藏着数学知识呢?想了解一下吗?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让学生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回答:五根手指,四个空。

我们的一只手有五根手指,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一共有四个空。

在数学上,我们把“空”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根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请你比较一下间隔数和手指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回答:间隔比手指数少一)2.生活中的间隔我们刚才在手掌中发现了间隔问题,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间隔”问题随处可见。

(课件出示生活图片)成行的树木有间隔问题;桥上的栏杆也有间隔问题;齿轮有间隔问题……你还能举出这样类似的例子吗?(学生可能回答:做操站队有间隔问题;鞋子系带有间隔问题。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引言植树造林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在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背景下,植树问题更是刻不容缓。

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些植树的实践机会。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了解不同的植树方式和方法;•学会计算树木的成本,并评估植树的收益;•学会测量树木的高度和周长,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树木的体积。

活动1:植树演讲通过组织植树演讲比赛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谈论植树的重要性,比如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防止水土流失、美化城市环境等。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分享,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活动2:计算树木成本为了让学生了解植树的成本,并评估植树的收益,可以组织一个计算树木成本的活动。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植树的各项成本,比如树苗、土地、水源、肥料、劳动力等。

然后,学生可以自行计算植树的成本,并评估植树的收益。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植树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财意识。

活动3:测量树木为了让学生学会测量树木的高度和周长,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树木的体积,可以组织一个测量树木的活动。

学生需要自己找到一棵树木,并使用直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树木的高度和周长。

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树木的体积。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观察能力。

活动4:植树实践为了让学生亲身参与植树活动,可以组织一场植树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植树的方式和方式,并按照实际需求来实施植树计划。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植树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结论通过本次植树问题的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植树的重要性,掌握不同的植树方式和方法,学会计算树木的成本,并评估植树的收益,学会测量树木的高度和周长,并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树木的体积。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植树问题教学(教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植树问题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掌握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概念及分类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3.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

- 提问:你们听说过植树问题吗?谁能来说说什么是植树问题?2. 学习植树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介绍植树问题的概念:在一条直线上,按照一定的间隔植树,求植树的数量或间隔的长度。

- 介绍植树问题的分类:只栽一端、只栽两端、两端都栽。

3. 学习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根据植树问题的分类,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 通过实例,演示植树问题的解决过程。

4. 练习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植树问题。

-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植树问题的步骤。

5.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规划、园林设计等。

- 让学生举例说明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植树问题有了哪些了解?你们觉得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植树问题题目。

2. 观察身边的植树情况,思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树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同时,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掌握不同情况下的植树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概念2. 植树问题的分类3.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4. 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植树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植树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树节,了解植树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植树问题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植树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线路上,按照一定的间隔植树,求植树的数量或间隔长度的问题。

(2)讲解植树问题的分类,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a. 两端都要栽:植树的数量等于间隔数加1。

b. 两端都不栽:植树的数量等于间隔数减1。

c. 一端栽,一端不栽:植树的数量等于间隔数。

(3)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以下步骤:a. 确定植树线路的总长度。

b. 确定植树间隔。

c. 根据植树问题的分类,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植树数量。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植树问题,并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

(2)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植树问题练习题。

(2)教师点评,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植树问题的概念、分类、解决方法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植树问题的概念、分类及解决方法。

(2)让学生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植树问题,并尝试用所学方法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生:植树节师:对,在植树节这一天光明小学组织开展了植树活动,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师:“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什么是两端都种)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一共要栽多少棵树?(2)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植树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

在发现问题环节利用课件形象解释什么是两端都栽,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你说我讲1.教学“两端都栽”。

师:需要几棵树苗?下面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种一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展示,教师随机评价。

课件展示绘图及计算过程。

师:其实在我们的手上也有类似问题,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展示)。

师:用手指代表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隔,我们会发现5棵树之间有4个间隔,结合上一题,两端都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间隔数+1=棵数(板书)试一试: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植树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六章第二节的“植树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解的是在一条直线上植树时,如何计算树的数量和间隔。

具体内容包括:植树问题的引入,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树之间的间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能够独立解决植树问题。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将植树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道路绿化、农田种植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植树的情境图,同学们需要准备好笔和本子,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植树情境图,引导同学们思考并提出问题:如何计算树的数量和间隔?(二)新课讲解:我会通过PPT,详细讲解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树之间的间隔。

(三)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讲解如何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的植树问题。

(四)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植树问题的定义,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所学知识的练习题,一部分是将植树问题应用到实际情境中的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巩固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同时,也可以尝试将植树问题应用到更多的实际情境中,如学校绿化、家庭种植等。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计算树之间的间隔”这两个细节。

这是因为在解决植树问题时,这两个概念是核心。

同学们需要理解并掌握它们,才能够解决实际的植树问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1.填一填
(1)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在内侧每隔10米插一面彩旗;一共可以插()面彩旗。

(2)正六边形的花圃每边有3盆花;顶点都有花;共有()盆花。

(3)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48人围成正方形;4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名同学。

2.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

一共要锯几次?
3.四年级共选49位同学参加校运会开幕式;他们排成一个方阵人场。

这个方阵的最外层一共有多少人?
4.怡馨苑小区要在区内的一块正方形草坪周围种树。

要使每边都有5棵树;请你画出示意图;一共要种多少棵树?
5.一个圆形鱼塘周长是24米;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6.一列共有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7.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8.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

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1 /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1)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植树问题(1)  青岛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植树问题(1)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 1的计算方法,能应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植树问题(1)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难点: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关系的发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展示一段植树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探究新知(1)出示例1,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明确植树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时,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植树棵数=间隔数 1的计算方法。

(4)出示例2,引导学生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独立解决问题。

(5)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师生共同评价。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方法。

例如:(1)小明家门前有一段长100米的路,他想在路的一边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2)小华家有一条长80米的绳子,他想每隔5米打一个结,一共需要打多少个结?4. 总结延伸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植树问题中植树棵数与间隔数关系的理解。

同时,布置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植树问题中的其他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发现植树问题中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全体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提高课堂实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

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植树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植树场景,引导学生思考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是指在一定的线路上,按照一定的间隔植树,求植树的数量或者间隔的长度。

(2)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解题步骤。

首先,确定植树线路的总长度;其次,确定植树的间隔;最后,根据植树线路的总长度和植树间隔,计算植树的数量或者间隔的长度。

(3)植树问题的应用通过讲解植树问题的应用,让学生学会将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活动设计一些植树问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植树问题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分享探究中的表现。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交流、分享探究的学习态度。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在智慧广场上,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将要学习一项与自然和数学相关的有趣问题——植树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植树的重要性,还能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学习第三章“常见的量”中的“植树问题”。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学习如何计算在一定距离内植树的棵数,以及如何根据距离和树间距来计算需要植树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植树问题,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植树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树的数量,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树间距和植树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小树苗和测量工具,以及一些绘图工具,如彩笔和画纸。

五、教学过程在学生们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的练习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题目可以是“在一条50米长的公路上,每隔5米植一棵树,问需要植多少棵树?”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来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和实际例题。

我会用彩笔将板书设计得生动有趣,以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在一条30米长的河边,每隔10米植一棵树,问需要植多少棵树?答案:需要植4棵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我将会反思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树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例引入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选择了使用实际的小树苗和测量工具来进行实例引入。

这个实例引入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植树问题的实际意义。

通过亲自动手测量树间距并计算树的数量,学生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树间距和植树数量之间的关系。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课题——《植树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以及在实际情景中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在路长和间隔已知的情况下,植树的总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在一定的路长和间隔下,植树的总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而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这一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白板、黑板擦、粉笔、树状图、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如果我们要在一条长为2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2. 自主探究:我会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3. 讲解与演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进行讲解,使用PPT或者白板,展示植树的总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个例题,比如:“如果我们要在一条长为3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10米,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让学生进行解答。

5.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个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6. 应用拓展:我会出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路长间隔植树总棵数200米 5米 40棵300米 10米 30棵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我们要在一条长为4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米,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2. 如果我们要在一条长为5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是20米,那么我们需要种多少棵树?答案:1. 200棵2. 25棵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够好,需要改进的地方。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在一片广袤的田野上,有一座智慧广场。

广场的中心有一棵巨大的树,周围则是一片空地。

今天,我将带领四年级的同学们学习《植树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植树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在一片空地上植树的总数,以及如何计算在一条直线上植树的间隔数。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同学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树木模型和一条长的木板,用来模拟智慧广场和直线的植树问题。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介绍智慧广场的情况,并提出问题:如果在智慧广场上植树,我们要如何计算总共需要多少棵树?2. 讲解计算方法:我会利用树木模型和木板,向同学们讲解如何在智慧广场上植树,并计算总数。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同学们跟着我一起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我会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以此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智慧广场的示意图,以及植树问题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如果在一条50米长的直线上植树,每隔5米植一棵树,请问需要植多少棵树?答案:需要植11棵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这就是我对于《植树问题》的教学计划,我期待着和同学们一起在智慧广场上探索植树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计划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
一、说教材
“植树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的内容。

这个单元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理解掌握间隔数与植树棵数的规律,会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过程目标: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两端都种的问题。

教学难点: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讲解法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五、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两个手指一个隔(教师示范用手指展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做),三个手指两个隔,会说吗?请继续……学生说到五个手指四个隔时,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

(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随机请一行同学站起来,不断增减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说,几个同学几个隔,老师发问,哪个间隔长,引出“间隔长”的概念。

初步感知什么是间隔数,间隔长度。

为下面的发现规律打下基础。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像同学们排队这样的问题,数学家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2、化繁为简,解决问题。

例题,通过创设在100米小路一边植树的现实情境,提出”共需要多少棵树“的问题,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让学生去画图验证时感知100米太长了,可以将100米转化成20米等小的数据研究。

然后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同桌轻轻地交流,将得到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最后从中发现规律。

间隔数+1=植树棵数,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

通过发现的规律再来解决100米小路植树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由复杂问题到简单问题再到发现规律,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利用模型解决问题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数学教师充满灵气的发挥,精彩的“亮点”和“创新”都是数学课堂教学必备的要素。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方面为了巩固之前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不仅用来解决植树的问题,还可以解决类似的问题。

本课练习安排了以下两个层次:①、直接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推广到与植树问题相近的一些问题中。

安装路灯、排队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全课总结1、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不少问题,你们看,老师把大家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小树苗,栽一栽,两端都栽问题来,间隔数多1是棵数,棵数少1是间隔数,怎样求出间隔数?全长除以间隔长。

2、师:植树问题中的学问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五、布置作业:课本109页第1、3题。

六、板书设计:间隔长×间隔数=栽的米数栽的米数÷间隔长=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 七、说教学反思:一、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例题感知间隔,以例题为载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生活中植树问
题的应用为探讨对象,了解植树问题实质,多角度应用拓展植树问题的认识。

在例题探讨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到关键词,再引导学生把数据改小,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开放的情景中,突现知识的起点,从而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理解多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体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解题的方法。

在这里改小数据,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考,照顾到后20℅的学生,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解题的方法。

最后例举生活中类似植树问题的内容进行解决。

二、注重实践体验自主探究。

教学中,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注重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建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对数形结合意识、一一对应思想的渗透。

在例题探究中激励学生自己设计,根据自己的思考探究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学生画的图,引导发现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紧接着提问:“你还有什么发现?”从而孩子质疑“为什么要加1?”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而是通过其他孩子的讨论来解疑;并设计了图形个数与横线条数之间的关系来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段数(间隔数)多1的关系。

这样就把整个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并非只是让学生会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

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一定的思维能力。

上这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先是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动手画线段图,提炼出数学模型(棵数=间隔数+1),最后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到生活实际。

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的动机,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

在上课过程中,“猜想到验证”的学生学习过程一直贯穿着整节课中。

下面来谈谈亮点之处:1、把枯燥的数学理论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生活事例。

本节课由观察图片、植树、栏杆、学生团体操队列、路灯、课中举例生活中哪里有间隔及创造间隔。

所有的学习材料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认知的起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概念剖析清晰,注重学生体验。

例如:蒋老师对重点词“间隔、两端要种”的解释到位,还有在教例1时,得出答案,要求验证,不同方法画图的探究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对植树规律的得出了实践性的体验,加深了对这个规律的理解、3、学生方面,学生上课热情高,主动参与,全班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有充分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4、整堂课中,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渗透,复杂问题---简单问题--找出规律,再用规律来解决复杂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