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泥鳅 教案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触摸、捉泥鳅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触摸、捉泥鳅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活泥鳅、水盆、捞网、观察记录表。

2.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捉泥鳅的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认识泥鳅: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 观察泥鳅: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的行为,让幼儿注意观察泥鳅的游动方式和习性。

4. 捉泥鳅: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总结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作业:1. 观察记录:让幼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泥鳅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 绘画作业:让幼儿回家后画一画捉泥鳅的场景。

六、教学策略:1. 观察法:通过观察泥鳅的外形和行为,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特点。

2.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捉泥鳅,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发现法: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发现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认识泥鳅: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

3. 观察泥鳅: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的行为,让幼儿注意观察泥鳅的游动方式和习性。

4. 捉泥鳅: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捉泥鳅的感受,总结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八、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记录表了解幼儿对泥鳅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掌握情况。

2. 幼儿表现:观察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音乐捉泥鳅活动教案(优秀11篇)

音乐捉泥鳅活动教案(优秀11篇)

音乐捉泥鳅活动教案(优秀11篇)捉泥鳅教案1设计意图:《新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为寻求两者的结合点,本课以泥鳅为例,通过多种活动,让幼儿了解泥鳅的形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泥鳅是幼儿经常接触到的动物,会常出现于幼儿的生活之中,当幼儿对泥鳅的认识也是模糊的,见到更多的是碗里面的泥鳅,其实幼儿园周边的池塘里都能见到。

为了让幼儿亲近泥鳅,喜爱泥鳅,本活动通过安排“看,画,捉,玩”等活动,不断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活动,努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初看泥鳅,再看泥鳅,捉泥鳅,喂泥鳅的四个环节,特别是充分尊重幼儿好动、喜欢做游戏等特点,让他们在捉泥鳅中体验到泥鳅的形体特征,并在喂泥鳅中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亲近动物及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活动目标1.通过看、画、捉、玩等活动,感知泥鳅的特征。

2.亲历捉泥鳅活动,体验和分享成功与快乐。

3.初步培养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1、泥鳅若干;玻璃缸一个;大小盆各五个;干毛巾若干;蓝色泡沫地垫若干、湿毛巾、杯子、汤匙、碗、瓶盖若干。

2、幼儿没人一块记录板、一只记号笔3、《捉泥鳅》音乐磁带活动过程一.初次观察,感知泥鳅1、导入,激发兴趣教师:今天欧式带来一种有趣的小动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泥鳅,将泥鳅导入准备好的玻璃缸中)2.初步观察请小朋友观察或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泥鳅长什么样?3、分组观察教师为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份泥鳅,请幼儿仔细观察泥鳅,看看它长的跟刚才的小朋友说的一样吗?还没有新的发现?二.再次观察,尝试记录1.讨论交流教师在知道小组观察过程中,注意幼儿的新发现。

请2-3名幼儿说说泥鳅长什么样,自己还看到了什么。

2.总结特征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与发言,重点引导哟而认识泥鳅尖尖的头、长长的身体,像小扇子似的的尾巴以及眼睛、嘴巴、鳍等特征,为下一步记录做好铺垫。

3.尝试记录教师出示画有泥鳅外形轮廓图案的记录板,提问:小朋友们请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条大泥鳅,可是它身上什么也没有!等会请你们再仔细地看一看,把你所看到的泥鳅的嘴巴、眼睛、鱼鳍等,用笔把它添画上去好吗?幼儿添画4、展示成果教师展示记录成果,并请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泥鳅是怎么样的。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捉泥鳅教案一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6页语文园地七《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书写生字词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捉泥鳅》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5. 表达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看法。

六、板书设计《捉泥鳅》生字词:捉、泥鳅、滑、捉住、童年、怀念。

七、作业设计1. 书写生字词。

2. 默写课文。

3.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较好,但对课文的表达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如捉泥鳅,体验童年的乐趣。

捉泥鳅教案二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6页语文园地七《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书写生字词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PPT、黑板、粉笔、课文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捉泥鳅》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5. 表达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看法。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

2. 通过观察、实践,学习捉泥鳅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泥鳅生活环境的图片或视频。

2. 捉泥鳅的工具,如网兜、盆子等。

3. 湿巾、清水等清洁用品。

4. 记录表、画笔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泥鳅生活环境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说出泥鳅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捉泥鳅: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行动轨迹,学习捉泥鳅的方法。

3. 观察与记录:邀请幼儿观察捉到的泥鳅,注意泥鳅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并用画笔记录在记录表上。

4. 清洁与总结:组织幼儿将捉到的泥鳅放入清水中清洁,放回自然环境。

引导幼儿总结捉泥鳅的过程和收获。

四、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捉泥鳅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

2. 开展泥鳅养殖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养殖过程,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爱心。

3. 组织幼儿参观泥鳅加工厂,了解泥鳅的加工过程,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 关注幼儿在观察泥鳅过程中的细心程度和观察力。

3. 了解幼儿对泥鳅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捉泥鳅时发生意外。

2. 活动前,对幼儿进行简单的捉泥鳅技巧培训,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活动后,及时与家长沟通,分享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六、活动内容1. 学习捉泥鳅的基本技巧,如如何轻轻地捉住泥鳅,避免伤害到它。

2. 观察泥鳅的身体特征,如它的鳞片、皮肤和尾巴。

3. 探讨泥鳅的生活习性,包括它在水中的活动方式和食物来源。

七、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让幼儿亲自尝试捉泥鳅,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2. 观察教学: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泥鳅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2024年《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2024年《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2024年《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捉泥鳅》。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以及相关语文技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动词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捉泥鳅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用动词描述捉泥鳅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捉泥鳅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捉泥鳅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例句,指导学生用动词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句,用动词描述捉泥鳅的过程,进行课堂交流。

6. 小组合作六、板书设计1. 课题:《捉泥鳅》2. 生字词:泥鳅、捉、扑、翻、跳、笑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描述捉泥鳅的动词:扑、翻、跳、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动词描述你喜欢的动物,不少于50字。

答案示例:我喜欢小狗。

小狗跑得快,跳得高,还会汪汪叫。

2.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关于动物的课文,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指导学生用动词描述动物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物,用文字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我喜欢的动物”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语文》第二单元《可爱的大自然》中的《捉泥鳅》一文。

文章详细描述了作者童年时与小伙伴们一起捉泥鳅的有趣经历,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童年的欢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童年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词卡片,捉泥鳅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捉泥鳅的视频,让学生们初步了解捉泥鳅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生词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共同学习生词和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并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课文朗读和生词认读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捉泥鳅》2. 生词:泥鳅、活泼、欢笑、清澈、嬉戏等。

3. 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绿油油、水汪汪、亮晶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捉泥鳅的过程。

2. 答案要求:语言流畅,能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词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有关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文章,进行阅读分享,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童年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捉泥鳅》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观察、探索、记录的科学素养。

3.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泥鳅,掌握捉泥鳅的方法。

2.教学难点: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记录观察结果。

三、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鱼缸一个。

2.观察工具:放大镜、记录本、彩笔。

3.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谁知道泥鳅长什么样?生1:我知道,泥鳅小小的,长长的,有点像蚯蚓。

生2:我还知道,泥鳅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

师: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泥鳅吧!2.认识泥鳅(1)展示泥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泥鳅有哪些特点呢?生1:泥鳅的身体是长长的,有点像蛇。

生2:泥鳅的皮肤是滑滑的,有点像鱼。

(2)播放泥鳅生活视频,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师:请大家观看视频,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

生1:泥鳅喜欢在水里游来游去,还会挖洞。

生2:泥鳅吃水里的植物和小虫子。

3.捉泥鳅方法探讨师:小朋友们,如果让你们去捉泥鳅,你们会怎么做呢?生1:我会用手去捉。

生2:我会用网子去捞。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捉泥鳅的方法。

(1)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捉泥鳅的方法。

4.实践操作(1)师:现在,我们就来亲自动手捉泥鳅吧!(2)学生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捉泥鳅的过程和心得。

5.观察记录师:小朋友们,你们在捉泥鳅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泥鳅的一些特别之处呢?生1:我发现泥鳅的皮肤很滑,捉起来有点难。

生2:我还发现泥鳅在水里游得很快。

师:那我们就把这些发现记录下来吧!(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泥鳅,记录观察结果。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泥鳅特点。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认识到了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也学会了捉泥鳅的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保护大自然,珍惜每一种生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认识泥鳅、讨论捉泥鳅方法、实践操作捉泥鳅等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了泥鳅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探索、记录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熟悉《捉泥鳅》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捉泥鳅》这首歌曲,并能用正确的音准和节奏演唱。

难点:音准的准确性,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幼儿演示歌曲,引导幼儿模仿和学习。

2. 游戏法:通过捉泥鳅的游戏,让幼儿体验歌曲的乐趣。

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捉泥鳅》歌曲曲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正常运行。

3. 教学辅助工具:图片、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2. 新歌教学:(1)教师向幼儿介绍《捉泥鳅》这首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2)教师教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引导幼儿跟唱。

(3)分组练习,教师分别指导每组幼儿的合唱部分,确保合唱效果的协调。

3. 歌曲练习:(1)教师带领幼儿反复练习歌曲,加强音准和节奏感。

(2)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幼儿的合唱能力。

4. 游戏环节:(1)组织捉泥鳅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2)教师引导幼儿边游戏边唱《捉泥鳅》,增强幼儿对歌曲的记忆。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唱《捉泥鳅》,加强家庭亲子互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表现。

2. 歌曲演唱:评估幼儿对《捉泥鳅》歌曲的掌握程度,包括音准、节奏和合唱能力。

3. 游戏环节:观察幼儿在捉泥鳅游戏中的表现,以及是否能边游戏边唱歌曲。

《捉泥鳅》音乐教案

《捉泥鳅》音乐教案

《捉泥鳅》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捉泥鳅》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中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捉泥鳅》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和节奏,以及部分歌词的咬字和发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卡片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光线充足。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学生的热情。

2. 歌曲介绍(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捉泥鳅》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大意以及歌曲风格。

3. 学习歌词(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歌词的咬字和发音。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歌词卡片,帮助学生记忆。

4. 学习旋律(10分钟):教师为学生示范旋律,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哼唱。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旋律卡片,帮助学生记忆。

5. 练习演唱(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纠正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课后多加练习,提高演唱水平。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要按时完成乐谱和歌词的背诵。

2. 家长要鼓励孩子多练习演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家长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参加音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评价1. 教师将在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价。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学生的演唱水平进行评价。

3. 教师还将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练习情况,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加课堂活动,让家长亲身体验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

《捉泥鳅》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捉泥鳅》这一课,教材为《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歌曲《捉泥鳅》,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了解歌曲背景,理解歌曲的意境;学唱歌曲并进行演唱实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捉泥鳅》的旋律和节奏,培养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了解歌曲背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捉泥鳅》的旋律、节奏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中的连音、跳音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学具:音乐课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以谈话方式引入,询问学生是否喜欢捉泥鳅,了解他们对捉泥鳅的印象。

b. 讲述捉泥鳅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曲(15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捉泥鳅》。

b. 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c. 针对歌曲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

3. 演唱实践(15分钟)a.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背景介绍(10分钟)a. 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

b. 讲解捉泥鳅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提高熟练度。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捉泥鳅》2. 歌曲旋律、节奏示意图3. 歌曲难点:连音、跳音4. 保护生态环境,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演唱《捉泥鳅》给家人听,并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课后拓展:了解其他关于捉泥鳅的歌曲或故事,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歌曲背景介绍环节,部分学生对环境保护意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捉泥鳅》大班教案

2024年《捉泥鳅》大班教案

2024年《捉泥鳅》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教材《捉泥鳅》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泥鳅对环境的影响。

2. 使学生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力、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标本、图片、视频、捕鱼网、水桶等。

学具:小桶、捕鱼网、手套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池塘,观察泥鳅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发现泥鳅的特点。

2. 讲解泥鳅知识(10分钟)教师展示泥鳅标本、图片和视频,讲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3. 捉泥鳅方法学习(10分钟)教师示范捉泥鳅的方法,讲解技巧,强调安全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2.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3. 注意事项:安全、环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捉泥鳅实践报告答案示例:2. 课后实践:与家人分享捉泥鳅的经历,讨论环保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环节效果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捉泥鳅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泥鳅养殖活动,了解泥鳅的养殖方法,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同时,结合其他课程,如绘画、手工等,让学生创作与泥鳅相关的作品,提高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2. 安全事项的强调3. 环保意识的培养4. 实践环节的组织与指导5. 作业设计与课后实践一、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1. 捉泥鳅前的准备工作: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选择合适的工具(如捕鱼网、小桶等)。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捉泥鳅》(附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捉泥鳅》(附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捉泥鳅》(附反思教案:《捉泥鳅》一、教学内容1. 教材:中班科学活动教材2. 章节:第二单元《生物世界》,第五节《捉泥鳅》3. 内容: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泥鳅、鱼缸、网兜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泥鳅的外形、颜色、鳞片等特征,并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

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用网兜捉泥鳅,体验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创作环节:让学生用画笔和彩泥创作泥鳅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5. 分享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特点外形:长形,光滑,有鳞片颜色:背面深色,腹面浅色生活环境:水草丛生的小河、池塘等2. 泥鳅的生活习性善于在泥里生活以浮游生物、昆虫等为食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选取一种,用画笔和彩泥创作作品,并写一段描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泥鳅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得到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分享意识是否得到培养?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水族馆,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开展“关爱动物,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动物奥秘,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设定:在本次课程中,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是教学难点。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

《捉泥鳅》教案捉泥鳅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中“亲近大自然”章节,详细内容为“捉泥鳅”。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

重点: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以及捉泥鳅的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泥鳅标本、图片、视频、捉泥鳅工具等。

学具:笔记本、笔、捉泥鳅工具(自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泥鳅标本、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2. 讲解:讲解捉泥鳅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实践:分组进行捉泥鳅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2. 捉泥鳅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捉泥鳅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以“我学会了捉泥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了解其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捕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2. 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讲解3. 实践活动中教师的巡回指导4.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答案一、捉泥鳅的方法和技巧1. 选择合适的捉泥鳅工具,如渔网、泥鳅笼等。

2.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如泥鳅喜欢在泥沙中钻来钻去,善于躲藏。

3. 在捕捉过程中,要轻手轻脚,避免惊动泥鳅。

4. 学会观察泥鳅的踪迹,如泥鳅洞、泥鳅泡等。

5. 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捕捉,提高成功率。

二、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的讲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泥鳅,教师需在课堂上详细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 泥鳅属于淡水鱼类,生活在河流、湖泊、稻田等水域。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捉泥鳅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幼儿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增进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容器(如脸盆、水桶等)3. 辅助工具(如网兜、夹子等)4. 清水一桶5. 遮阳布一块6. 毛巾、拖鞋等卫生用品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泥鳅,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兴趣。

2.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教师讲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泥鳅喜欢在泥巴里生活,善于跳跃等。

3. 捉泥鳅游戏:教师将泥鳅放入容器中,组织幼儿进行捉泥鳅游戏。

幼儿可以用手、网兜等工具捉泥鳅,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4. 观察泥鳅:捉完泥鳅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特点,如身体光滑、色泽鲜艳等。

5. 清洗泥鳅:教师示范如何清洗泥鳅,并组织幼儿共同完成清洗工作。

6. 结束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整理工具,收拾场地,结束捉泥鳅活动。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捉泥鳅经历,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

2. 环境创设:教师将捉泥鳅的工具和泥鳅放入科学区,供幼儿自由探索。

3. 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关于泥鳅的其他教学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在捉泥鳅过程中受伤。

2. 注意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捉泥鳅前后要求幼儿洗手。

3.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适时调整活动难度和节奏。

4. 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关注幼儿的探究过程,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 活动结束后,及时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体验和感受。

六、活动教学内容1. 认识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的外观特征,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2. 捉泥鳅方法学习:教授幼儿捉泥鳅的正确方法,如如何在水中捕捉泥鳅,如何用手轻轻抓取等。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捉泥鳅》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对生物的兴趣。

2. 通过捉泥鳅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

4.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泥鳅若干条,鱼缸一个,水草适量。

2. 捉泥鳅的工具:网兜、小桶等。

3. 垫子一块,用于放置捉到的泥鳅。

4. 教育幼儿注意安全,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起幼儿兴趣。

2. 捉泥鳅:幼儿分组进行捉泥鳅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 观察泥鳅:捉到的泥鳅放在垫子上,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颜色等特点。

4. 交流分享:幼儿分享捉泥鳅的过程和感受,教师引导幼儿讲述。

5. 总结:教师总结泥鳅的特点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幼儿爱护动物。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和学习有关泥鳅的知识。

2. 环境创设: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内寻找其他动物,创设爱护动物的氛围。

3. 科学实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关于泥鳅的实验,如观察泥鳅在清水和污水中的反应等。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2. 注意泥鳅的生活习性,防止泥鳅逃跑或死亡。

3. 教育幼儿捉泥鳅时要轻柔,关爱动物。

4.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清理活动现场,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内容:1. 认识泥鳅:了解泥鳅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环境。

2. 捉泥鳅技巧:学习捉泥鳅的正确方法,如如何用手捉、用网兜捕等。

3. 泥鳅保护:了解泥鳅的生态意义,教育幼儿爱护泥鳅,保护生态环境。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教师通过实物泥鳅,向幼儿展示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实践操作: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捉泥鳅的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

《捉泥鳅》教案(精选10篇)《捉泥鳅》教案篇1设计意图:泥鳅是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之一,也是幼儿园的自然角中常常投放的,孩子们经常喜爱站在旁边看泥鳅,但却不敢给泥鳅换水,换水的时候泥鳅跑出来了,有的女孩子吓得尖叫,不敢靠近,更不敢捉泥鳅。

依据孩子们喜爱观看又可怕泥鳅的特点,我设计了科学活动《捉泥鳅》,消退幼儿对动物的恐惊心理,鼓舞幼儿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活动目标:1、在探究活动中发觉粗糙材料及有兜的材料易抓泥鳅的现象。

2、熟悉泥鳅的形状特征,初步了解其生活习性。

3、消退对动物的恐惊心理,能大胆英勇地与动物交往。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预备:1、泥鳅每组五到六条,2、操作材料每组一份(包括:毛巾、网兜、食品夹、一次性手套、保鲜袋、筷子),3、实物投影仪,塑料筐、记录表格活动过程:一、出示泥鳅,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

1、师:今日,黄老师带来了一群动物伴侣,猜猜,是谁?小结:这是一群淘气可爱的小泥鳅。

2、老师和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让孩子感知泥鳅不行怕,从而激发幼儿捉泥鳅的爱好和士气。

3、请幼儿结合自己的阅历,说说用什么方法能捉住泥鳅。

(老师确定孩子的想法。

)二、介绍材料,幼儿第一次探究:使用什么材料能将泥鳅捉住。

1、师:刚才,小伴侣说了许多的方法,使用很多的材料能将泥鳅捉住,黄老师也预备了一些工具有……(逐一介绍材料),请你用这些材料来试一试,玩一玩,用什么材料可以把泥鳅捉起来。

请你把捉到的泥鳅放到绿色的框子里。

2、幼儿操作。

(放背景音乐《捉泥鳅》)3、相互沟通捉泥鳅的阅历。

师:你捉到泥鳅了吗?你用什么方法把泥鳅捉起来的?出示“捉泥鳅纪录表”,集体记录能够捉起泥鳅的工具。

看着记录表集体说说操作结果。

4、老师小结:毛巾等材料表面比较粗糙,遇到滑滑的泥鳅,能增加摩擦力,这样泥鳅很简单捉起来;而网兜、保险袋他们都有一个兜,能将泥鳅兜住,所以也能捉起泥鳅。

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

中班科学教案:捉泥鳅教学目标:1. 了解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活泥鳅若干条2. 捉泥鳅的工具(如渔网、小桶等)3. 清水一盆4. 观察记录表5. 画笔、画纸教学内容:一、捉泥鳅(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颜色等。

2. 教师带领幼儿用捉泥鳅的工具在盆中捕捉泥鳅,让幼儿亲身体验捉泥鳅的乐趣。

二、观察泥鳅(5分钟)1. 教师将捉到的泥鳅放在清水盆中,让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的行为。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鳅如何呼吸、如何游动,并讲解泥鳅的生理特点。

三、泥鳅绘画(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外形和颜色,鼓励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绘制泥鳅。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绘画作品。

四、泥鳅观察记录(5分钟)1. 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用文字或图画记录泥鳅的外形、颜色、行为等特点。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观察记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捉泥鳅、观察泥鳅的趣事,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捉泥鳅时要注意什么?如何保护泥鳅?3.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鼓励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参与、探索。

六、科学小实验:泥鳅的呼吸(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呼吸方式,引导幼儿观察泥鳅在水中的呼吸过程。

2. 教师准备一个小桶,放入适量清水和泥鳅,让幼儿观察泥鳅在不同水温下的呼吸情况。

3. 教师引导幼儿探讨泥鳅呼吸的影响因素,如水温、水质等。

七、泥鳅的生活环境(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泥鳅的生活环境,引导幼儿了解泥鳅栖息地的特点。

2.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如何为泥鳅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3. 教师带领幼儿动手制作泥鳅的栖息地模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八、泥鳅的保护(5分钟)1. 教师向幼儿讲解泥鳅的保护意义,引导幼儿关注生态环境。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捉泥鳅》附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捉泥鳅》附反思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捉泥鳅》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泥鳅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知道捉泥鳅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特征,学会捉泥鳅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泥鳅若干条,捉泥鳅的工具(如小桶、网兜等)。

2.教学场地:户外泥鳅池。

3.教学视频:捉泥鳅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泥鳅吗?谁知道泥鳅是什么样子的?生:泥鳅是小小的,滑滑的,喜欢在水里游。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来捉泥鳅,你们准备好了吗?2.观察泥鳅师:我们来观察一下泥鳅的特征。

请大家仔细看,泥鳅是什么颜色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生:泥鳅是黑色的,身体长长的,像一条小蛇。

师:很好,泥鳅的身体是长长的,头部尖尖的,身上有很多黏液,非常滑。

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捉泥鳅吧!3.学习捉泥鳅的方法师:捉泥鳅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生:小桶、网兜。

师:对了,捉泥鳅时,我们要轻轻地捉住泥鳅,不要把它弄伤。

现在,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捉泥鳅。

(1)示范捉泥鳅的方法。

师:捉泥鳅时,我们要用手轻轻地去捉,泥鳅很滑,所以我们要小心。

捉到泥鳅后,把它放进小桶里。

(2)幼儿分组捉泥鳅。

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一个小桶和网兜。

大家一起来捉泥鳅吧!师:大家都捉到了泥鳅,我们来数一数,看看哪个小组捉到的泥鳅最多。

生:我们小组捉到了5条泥鳅。

师:恭喜你们,你们小组是第一名!其他小组也很棒,我们一起为他们的努力鼓掌。

5.观察泥鳅的生活习性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泥鳅的生活习性。

请大家仔细看,泥鳅在水中是怎么游动的?生:泥鳅在水中上下游动,有时候还会停下来休息。

师:很好,泥鳅在水中上下游动,喜欢在泥里钻来钻去。

它们是杂食性动物,喜欢吃小鱼、小虾、水草等。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泥鳅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泥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

重点难点: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发声练习。

二、新歌学习。

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
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揭题:捉泥鳅
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

2、再听歌曲。

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
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
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

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

纠正“了”—liao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

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
泥鳅?——出发吧!
4、跟琴练唱歌曲。

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
——练习。

(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
2)注意点。

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
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
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
5、完整演唱歌词。

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

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
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
6、音乐游戏:捉泥鳅
三、延伸:表现歌曲
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
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

师: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
2、声势训练。

1)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拍肩
2)为歌曲伴奏并合唱捉泥鳅。

活动延伸:回家后为父母表演歌曲《捉泥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