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
一、导入新课
【导入】在自然界中,生物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问题】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 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臭氧分子(O3)含有3个氧原子,是氧 气(O2 )的同素异形体;一种蓝色、 带有腥臭气味的气体。
紫外线
O2
2O
O + O2
O3
臭氧不稳定:O3
O + O2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问题】臭氧层对人和生物有什么影响? 太阳光中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
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 合作用。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C.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以上都是
【措施】 ①减少使用化石能源,改进技术,提高利用效率; ②保护森林,植树造林; ③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非化石能源(如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④控制人口增长。
三、温室效应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B )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思考】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
开窗通风,白天放 置绿色植物。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思考】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
人工适当补充二 氧化碳,肥水管 理,增强光照, 夜间适当降温等。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教案 浙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三章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教案 浙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教案浙教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地球上氧循环和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2.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及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3.训练学生建模的科学研究方法。

4.通过对防治“温室效应”加剧措施的讨论,让学生懂得“我能做些什么?”的道理。

2新设计颠倒教材内容,紧扣“温室效应”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成因(主要是CO2的过度排放),再从 CO2的化学式分析引出弄清“氧循环”和“碳循环”是有效解决“温室效应”加剧的根本方法。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型研究方法腾出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1课时完成2课时的教学。

3学情分析1.学生的前概念:己学习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2.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什么是温室效应并不陌生,各种低碳概念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也感受到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例如:天气特热、变化无常等现象)。

3.科学方法:学生在本册第2章就学习过模型的研究方法综上所述,课堂上学生具备“有话可说”、“有问题可问”、“能展开讨论”等课堂活动展开的基本条件,教师完全可以实施“问题引导”、“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4重点难点重点:1.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的主要途径2.温室效应的原理及控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难点1.模型的研究方法思维的训练2.让学生感受“我能为地球家园做些什么?”的情感教育。

5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课引课:你了解这些新名词吗?(碳交易、碳税、碳中和、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减少CO2的排放)T:你说,这些新名词的产生背景是什么?(过量排放CO2)T:那么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CO2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呢?(温室效应)活动2【活动】采用模型研究方法来探究温室效应原理T:温室效应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实验: B中水温高→ 玻璃片有“保温”作用。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三、温室效应
学以致用: 利用碳的循环分析,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温室 效应的加剧?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和利用燃料,寻找新 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地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保护森林和植被,制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利用森 林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③控制人口激增。
本节小结
自 然 界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光合作用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 植物光合作用 。
2、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1)
生物呼吸作用

(2) 各种燃烧现象

(3)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现象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酶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光
二氧化碳+水 叶绿素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 然 界 中 的 碳 、 氧 循 环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 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 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 氧平衡。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 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 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问题:在自然界中,生物在不断地进行呼吸消耗氧气,产生
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 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讨论:
1.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呆久了,会有什么感觉?
2.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 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 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2019-2020年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知识点练习十九

2019-2020年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知识点练习十九

2019-2020年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科学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知识点练习十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下列发电方式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A、火力发电B、水力发电C、风力发电D、核能发电【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B、分解者在生物圈的依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含量的稳定D、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气体中,能显著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 ,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CO2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北极冰山覆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趋势明显B、冰河期来临C、海洋污染加剧D、太阳辐射逐年加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由于气候变暖,南极冰川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A、O2B、CO2C、SO2D、N2【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人口过快增长B、植被遭受破坏C、全球气温升高D、野生生物灭绝【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 )A、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C、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4.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 做法与此无关的是( A ) A. 及时清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 B. 开发风能、太阳能 C.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5.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 CO2 释放 O2 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 O2 释放 CO2 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D. 提倡“低碳生活” ,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6. 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碳—氧平衡有重要意义 B. 煤、石油的过量燃烧对碳—氧平衡具有严重破坏作用 C. 碳—氧平衡被破坏是导致酸雨多发的重要原因 D. 植树造林、低碳生活可以有效缓解碳—氧平衡的破坏 7.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下图所示,请你在上下两个方框中填上适当的物质名称。
(1) 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使用;②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面积减少。 (2) 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②开发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课前自测
1.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主要是指( C ) A. 氧气 C. 二氧化碳 2. 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D ) A. 生物呼吸 B. 物质燃烧 C. 光合作用 D.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3. 氧循环和碳循环密不可分,其中属于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变化是( C ) A. 海水吸收二氧化碳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水蒸气 D. 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海平面上升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复习特训第六十九篇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复习特训第六十九篇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复习特训第六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A、COB、CO2C、SO2D、NO2【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

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A、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的大量氧气C、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达30%D、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温室效应”致使2016年多地发生洪灾、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下列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 )A、O2B、N2C、SO2D、CO2【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状态.超临界二氧化碳可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某些有机溶剂、氟利昂等.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替代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B、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物质后,可在常温常压下使二氧化碳挥发除去D、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新合成的一种物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近年来北极冰山覆盖面积减小的原因是( )A、全球变暖趋势明显B、冰河期来临C、海洋污染加剧D、太阳辐射逐年加强【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的2015年“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C、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B、用洗洁精洗涤餐具油污属于乳化作用C、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废弃的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D、铝合金比铁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铁活泼【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D、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图为表示生态系统中含碳物质的部分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生物,①~③表示生理过程。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原卷版+解析)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原卷版+解析)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考点全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界的氧循环2.掌握自然界中的碳循环3.掌握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关系【知识精讲】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概念(1)概念:大自然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2)图解:2.氧气产生的主要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3.氧气消耗的途径(1)生物的呼吸作用:吸人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2)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动植物死亡后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最后被氧气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3)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如煤、天然气)等的燃烧,消耗氧气,放出三氧化碳。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它占机体总干重的49%。

生态系统中碳的循环过程是这样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首先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合成碳水化合物,供动物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同时,消费者和生产者本身的细胞呼吸、动植物遗体被分解者分解、燃烧(包括泥炭、煤、石油的燃烧)火山活动等不断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送回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里(如图所示)。

1.自然界中碳的形式:碳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单质(如金刚石、石墨等)或化合物(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主要途径3.影响碳循环的因素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破坏了碳在自然界中的平衡。

4.氧循环与碳循环的联系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

三、温室效应1.大气温室效应的含义地球上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化学式为CH)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被地面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能量逸散到宇宙空间去,使气温升高,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有哪些途径?
2.碳循环的途径: CO2
光 合





植物呼吸作用
动物吸收
体内氧化
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分解
煤、石油 天然气
燃烧
实验探究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 这对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大幅升高,破坏自然界的碳 平衡,带来温室效应等一系列巨大的自然灾害。
O2
大自然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但涉及氧气,还涉及 二氧化碳。CO2是碳元素的气态化合物。自然界中的碳以单 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知识讲解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
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被重 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 释放出的数量大致相等。
金鱼呼吸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水草需要二氧化 碳,产生氧气。因此在金鱼缸环境中进行氧循环。
实验探究
1.取两个封闭的玻璃钟罩, 在A中放入蜡烛;在B中放入 植物和蜡烛,然后将两个钟 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2.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为
烛熄灭的时间为

;而B钟罩内蜡
3.B钟罩内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来自于 植物光合作用 。 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 。
起着保温的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3.“温室效应”的利弊。 利: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恒定,适于动 植物生存。
冬季利用温室效应,使蔬菜具有合适的生长环 境,增强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⑴海平面上升,直接淹没沿海城市和良田; ⑵破坏食物和淡水资源,以各种难以预测的方式传播 疾病;

2019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课后练习七十八

2019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课后练习七十八

2019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课后练习七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相关的是( )A、臭氧空洞——氧气B、雾霾——氮气C、温室效应——二氧化碳D、酸雨——甲烷【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自然界中有几千万种含碳物质,并循环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碳循环B、森林的减少对碳循环没有影响C、金刚石中碳原子间没有间隔D、地下的煤中碳原子是静止不动的【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人类B、细菌、真菌C、哺乳动物D、绿色植物【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空气成分中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对维持地表温度起着重要作用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慢慢沿烧杯内壁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C、高钙奶粉中含有的钙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实验室进行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应在瓶底放少量水以防止瓶底炸裂【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A、AB、BC、CD、D【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两周谈判,最终达到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它是史上第一份全体缔约方通过的具有法律约束的全球减排协议.下列做法不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是( )A、开发研制氢能源,光伏电池等新能源B、大力开发化石能源,以弥补能源不足C、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D、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节能技术和产品【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Ⅰ、Ⅱ、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八年级科学第丨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八年级科学第丨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 7 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 [ 宁波中考] 2016 年“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获取电能
的途径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A )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核能发电
第 7 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解析 火力发电一般用煤作燃料,消耗的是化石能源,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因此容易产生温室效应的是火力发电;水力、风力发电利用 的是水和风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可以循环利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属 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核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也不会加剧温室 效应。
全品大讲堂
科学
八年级 下册
新课标(ZJ)
本课件仅供交流学习使用, 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7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和碳循环
第 3 章 空气与生命
第 7 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 循环
常考透视
挑战自我
第 7 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常考透视
常考1 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考试热度】 ★★★
例1 有人曾做了如图3-7-7 所示的实验:把密闭的玻璃罩放在 有光照的适宜环境下。
第 7 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图A 是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不一会儿,蜡 烛熄灭了。 图B 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中,几个小时后小白鼠 死亡。 图C 是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蜡烛 可以燃烧较长时间。 图D 是把一只小白鼠放在装有绿色植物的密闭玻璃罩中,小白鼠可 存活较长时间。
第 7 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小明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通过④的作用维持自然界碳氧平衡B.生理过程④④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C.图中的碳元素的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D.由于④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答案】C【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④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A正确。

B.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结合分析可知,生理过程④④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B正确。

C.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往复;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C错误。

D.④是人类活动中,化石燃料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通过燃烧的方式释放二氧化碳。

由于④等原因存在,目前二氧化碳排放已有超过生物圈碳中和的趋势,D正确。

2.下列为一生长着大量绿藻的池塘一天内池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A.B.C.D.【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6﹣18时为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从18时到次日6时为黑夜时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断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从四个选项的图示来看,只有B图曲线符合要求。

3.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图④表示树林里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情况B.图④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图④,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D.图四表示,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答案】D【解析】A、一天内,6时至18时光照充足,树林的光合作用较强,树林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图④B点表示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当,树林中二氧化碳增加的浓度为零,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AB段肺内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的过程,选项错误;D、由图可知,b点时果蔬储藏室内的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最低,果蔬的呼吸作用最弱,所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a点好,选项正确,故选D。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2019_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O2
CO2
植物的光合作用
自然界中氧循环
1
O3 O2
光合作用
3
2
O2 呼吸作用 CO2
物质燃烧
根据氧循环原理分析问题
1.换水、用增氧泵、放养水草都能使鱼缸内水的溶解氧 增加, 分析哪种方法最好?
2. 房间内门窗紧闭, 人会怎么样? 3. 有人在室内喷洒空气清新剂使气保持清新是否合理? 4. 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 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18.5℃
B 18℃ 21℃
C 18℃ 22℃
D 18℃ 23℃
19.5℃ 21℃ 22.5℃
【实验分析与说明】
1.四个集气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原因是 __使得本实验中四__瓶__气__体__的_初__始__温__度__相__同_________;
2.本实验中A瓶的作用是___对_照_____;
【实验结论】针对本次实验的目的,结合表中实验数据, 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_二__氧__化__碳__是_ 温室气体;二__氧__化___ _碳_ 浓度越高,_温__室__效_ 应_越__严__重__。 【反思与评价】结合本次探究的结论,要控制全球变暖 的趋势,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 _大__力__植__树__造__林__、__对__煤__和_ 石油等化石燃料进_行_ 综_合__利_用__、_ __使_用__清__洁__能__源__、__开__发_ 新__能__源__等___。
0.03 2×10-4
温室效应指数 0.1 1 30
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1】用5个规格相同的塑料矿泉水瓶分别收集1瓶空气、 1瓶CO2以及3瓶空气和CO2的混合气体(CO2含量分别为10%、 20%、30%),并用带温度计的胶塞塞紧瓶口; 【步2】把上述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放到白炽灯下照射,每 隔1分钟记录一次 温度,实验数据 记录如右表所示。 请分析右表,回 答下列问题: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教学课件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教学课件
4.氧循环的意义:能够使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典例1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生活中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A.开窗 B.在阳台上种花C.在室内多放点盆栽 D.装空气清新装置
C
[解析] 空气清新主要指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室内的光照总体上是不充足的,尤其是晚上,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处于与人争夺氧气的状态,不利于室内氧气含量的提高。
(2)请写出图二中 <m></m>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解析] 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图二中 段该植物一直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其表达式为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 水+能量。
B
[解析] 多使用一次性餐具,能增加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题型 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典例4 某科学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此实验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请据图分析作答。
知识点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教材第117页读图: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2.碳循环的意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消耗,又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各种燃烧以及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体上保持稳定的状态。
3.碳—氧平衡在自然界中,氧循环与碳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七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七节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指的是氧气的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燃烧。

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指的是碳的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作用。

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
学物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4)如何防止:植树造林、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积极开发新能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课件共31张PPT

温室效应过强,导致全球气 温升高,气候变暖.冰川熔化, 海平面升高

直接 温室效应 防治
原因
措施
大气中CO2 浓度增大
降低大气中 CO2浓度
(1)含碳物质大量燃烧 (2)植被大面积破坏
(1)减少煤、石油、天然气使用开发 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减少CO2的排放)
(2)植树造林(增大CO2的吸收)
②这个密闭的环境中放什么?
A
B
蜡烛— 提供CO2、判断有氧气产生
植物— 吸收CO2、释放O2
观察A钟罩内蜡烛熄灭得 快 ;而B钟罩内蜡烛熄 灭得 慢 .
结论: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尝试画一个氧气循环的模型.
生物呼吸包括
(1)来源: O2=====2O O+O2====O3
生物的呼吸 然后再将四个集气瓶避光保存了10分钟,再次观察温度计的读数,记录结果如下:
研究证实,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过高,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
原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此比较感兴趣,准备设计实验探究一下
二氧化碳浓度与空气温度的关系。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针对本次实验的目的,你所提出的问题是

【设计实验】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该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A瓶内充满空气,B、C、D三瓶
假如把这个温室看作是一个巨大的地球,那么 玻璃是什么?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具有与温室玻璃相似的作用, 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从而产生“温室效应”
研究温室效 应的实验
图1装置研究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的化学式是 CH4 ,该 小组需要定时观测并记录的数据是 温度 . 气图瓶2中装盛置放来C进O行2气C体O2,产右生侧温集室气效瓶应中的盛模放拟研空究气,在(填左气侧体集 名称).设计意图:希望实验时,能观察到食用油a侧液 面高度 低于 (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 液面高度,以此证明CO2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常见气体和物质的检验①二氧化碳(CO2)的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氧气(O2)的检验: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③水(H2O)的检验:能使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

3.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78% 21% 0.93% 0.04% 0.03%特点相对固定成分可变成分4.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P)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O2),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广口瓶加入少量水,将剩余瓶子容积用记号笔分成5等份。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并观察现象。

③分燃烧后(等火焰熄灭),振荡广口瓶直至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①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5)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6)注意事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7)思考与讨论:(1)实验时为什么要选用红磷,用木炭代替红磷是否可行?为什么?答:不可以。

木炭燃烧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而红磷燃烧生成的是固态的五氧化二磷(P2O5),能使瓶内气压有效减小。

(2)在这个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答:①红磷的量不足或燃烧不充分,没有完全消耗掉氧气。

②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单选题1.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A. ①④⑦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⑤⑥⑦2.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以解决温室效应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3.大自然中氧气的消耗有多种途径,下列不是氧气在大自然中消耗途径的是()A. 植物的光合作用B. 物质的燃烧C. 微生物氧化分解 D. 生物的呼吸作用4.如图所示为一个封闭透明的生态瓶,该瓶放在有光的地方,3天后小鱼仍能正常生活,最关键的原因是()A. 水草能制造氧气 B. 水草能制造有机物C. 水草能吸收二氧化碳 D. 水草能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5.自然界中氧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A. 生物的呼吸作用B. 含碳燃料的燃烧C.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微生物氧化分解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氧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氧气B. 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二氧化碳C. 植物→呼吸作用→氧气→光合作用→二氧化碳D. 植物→光合作用→氧气→呼吸作用→水7.在寒冷地区,每到冬季几乎所有的植物都会落下叶子,植物的光合作用基本停止,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并不感到缺氧,这是因为()A. 天气寒冷,人们都在室内活动B.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全球性的C. 由于寒冷,人们的呼吸作用减弱D. 在夏季植物释放了大量的氧气,储存到冬季用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建立世界环境日的目的是: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目的是()A. 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 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C. 充分利用太阳能D. 直接燃烧煤炭9.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A.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C.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 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10.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00~第二天早7:00)温室大棚中CO2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口的目的是()A. 补充大棚内的CO2B. 补充大棚内的O2C. 降低大棚温度 D. 降低大棚湿度1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B.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D.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12.下列有关碳及碳的化合物叙述中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B. 一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C.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单质,两者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D.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3.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B. Ⅰ、Ⅱ、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C. 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D. 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14.厄尔尼诺的原因之一是大气中CO2剧增,为减缓之,最理想燃料是()A. 优质煤B. 天然气C. 汽油 D. 氢气15.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 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 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填空题16.如图所示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1)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

(2)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 。

①大气中CO2浓度增加②造成台风灾害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⑤寒潮多发17.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原来,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温室中的玻璃顶棚一样,既能使太阳光顺畅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散放出的热量,这就势必导致大气温度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有人认为世界部分地域的干旱也是温室效应的后果。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 。

(2)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过程是________ 。

(3)你认为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

(4)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物,请你列举出二氧化碳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两种重要用途:________ 。

18. 自然界中无时不在进行着CO2、H2O、O2的循环,使地球充满勃勃生机.(1)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2)大气中的C02含量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排放人空气中的CO2过多,可能会加剧________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是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

(4)写出一个消耗02产生CO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5)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

其中淀粉属于________(填一种营养素的名称)。

(6)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如图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 (填宇母)。

19.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变化。

请回答以下问题:(1)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从①~⑥中选择数字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填字母)。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环d.氧在自然界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e.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20.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

如图是氧在自然界的主要循环途径。

请认真观察并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图示中氧循环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没有参与图中循环的气体是________ (填名称)。

(2)臭氧(O3)和氧气从物质组成上看,相同点是都由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

(3)图示大气中氧气的三种主要来源是________ (填编号)。

(4)大气中氧气除了供给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外,主要是与某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

写出甲烷(CH4)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1.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____,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_______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________的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2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简单示意图,请填空:(1)图中所示矿物包含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__和________;由煤焦化得到的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处于不停的循环过程中。

因此,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方向有两个: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要________。

23.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表面状况、距离太阳的远近等都不同。

金星表面有较厚的大气层,平均温度高达464 ℃,其大气的主要组成如图所示。

据此推测,金星表面温度高的原因之一是________,从而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

24. (1)有观点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大气温度,导致温室效应。

如图是科学家对1955~1995年间地球大气的一个观测结果,你认为这个结果是否支持上述观点?请先判断,再写出判断依据。

________。

(2)下表中的温室效应指数是以二氧化碳为相对标准,测定一定大气压下每单位体积的气体所吸收的热量。

表中展示了部分气体的数据,据此可得出,水蒸气对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要比甲烷气体________。

物质大气中的含量(体积百分比) 温室效应指数H2O 1% 0.1CO20.03% 1CH40.0002% 3025.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缓全球气体变暖是当今世界要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极为重要。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变化中,对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总量平衡至关重要的是(填序号)。

A. CO2+H2O===H2CO3 B. 光合作用C. CO2+C2CO D. CO2+2NaOH=Na2CO3+H2O(3)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 +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____ (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③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三、实验探究题26.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

他们查阅的有关数据如表一:CO2空气25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比热0.684千焦/(千克·℃)0.72千焦/(千克·℃)0 ℃,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体的密度 1.96克/升 1.29克/升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相同温度计的橡皮塞(如图所示)。

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支玻璃瓶中的温度,并记录如表二:时刻9:23 9:28 9:33 9:38 9:43 9:48甲瓶温度13.0 19.8 23.5 26.0 26.4 27.0(℃)乙瓶温度13.0 19.0 22.8 25.0 26.0 26.5(℃)时刻9:53 9:58 10:03 10:08 10:13甲瓶温度27.0 27.8 28.0 28.0 28.1(℃)乙瓶温度26.5 27.4 27.9 28.0 28.1(℃)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