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15)
2015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复习(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了我国现阶段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表明我国实现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亦即正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具体指从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根据这一特定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尚未建立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阶段,而是指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发展过程1979年,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讲话中初步表露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
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大会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党的十五大对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又做了进一步阐释。
"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概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发展过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补充;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知识点辅导(5)
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一)产出、就业与经济发展(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上来分析的话,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应该能够拉动就业能力的迅速扩大,从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绝对数量上看,经济的发展对于就业能力的增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了就业能力的扩大,要解决就业压力的问题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2)但我们以经济发展的增长率与就业的增长率为分析的出发点,二十多年来的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发挥出就业增长能力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增长体现出不一致性。
特别是在进入了90年代以后,经济的发展反而对就业能力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挤出作用。
从而可以认为,要解决我国的就业压力持续扩大的问题,盲目的依靠加大经济的增长是不合理的,应该从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出发去考察能够拉动就业能力扩大的合理的经济增长动力,合理的调整经济发展的结构,使经济与就业能力的一致性的前进,才能够使经济与就业达到良性的协调的互动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我国要从以第一、第二产业推动经济发展转向以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
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服务业的比重比较小,到目前为止,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还不到5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一直很大,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当中,如果把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就能够吸收更多的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加速人力资本形成、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化改革对经济增长的溢出作用,推动中国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吸收就业的能力没有以前那么高,过去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就业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不能再完全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因而仍然需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015年高级经济师知识点-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1.产权和产权的类型产权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个新的经济学范畴。
目前,人们对产权的内涵尚无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和理解。
产权通常是指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
它既包含了财产所有权的基本内容,又涉及到了平等的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因此,与所有权相比,产权具有更广的外延。
从产权的内容上看,产权不是指一种权利而是一组权利。
它包括经济行为主体对资源或财产的使用权、转让权以及收入的享用权。
产权所包含的上述权利可以界定给不同的经济行为主体。
如果将其界定给一个共同体,在共同体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分享这些权利,并且排除了共同体以外的成员对共同体内的任何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产权即表现为公共产权;如果把产权所包含的各种权利界定给国家,然后再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产权则表现为国有产权;如果产权归属的主体是私人,并且对所有产权权利的行使完全由私人决策,产权即表现为私人产权。
2.产权制度及其功能产权制度是指由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并且能够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保护、调节和组合的制度安排。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一个有效的产权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排他性的产权关系和明确的产权规则。
包括:①市场交易主体对交易对象应当拥有明晰的、惟一的产权,并且产权在数量上应当是可以度量的,即能够在市场价格上反映出来;②产权规则应允许产权所有者在不违反法律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条件下,不受限制地行使其所拥有的产权,并由产权所有者自行承担其行使产权的后果;③为使资源能够实现最优配置,产权应具有可交换性,这是市场平等交易和资源自由流动的必要条件。
(2)清晰的企业产权结构。
包括:①明确界定出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把经营者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并使出资人能够有效地约束代理人或经营者的行为;②确立法人财产权,使企业法人能够对法人财产拥有完整的支配权、转让权和收益权,并能够对企业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2015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28)
环球网校经济师,刘艳霞领衔主讲,业内最高通过率辅导课程!
/leraning/class_jjs/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教材最新变化、报名消息、考试重难点及免费资料及时获取
免费QQ 群:129666620,欢迎加入千人备考交流群!
2015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28)
4.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决定了劳动者和非劳动者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性。
在居民的收入中,既有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也有非按劳分配的劳动收入,如个体劳动者的直接劳动收入等。
同时还有资本收入、租金收入、非资本资产的收入、劳动力价值收入、社会保障收入和福利收入以及风险收入、投机收入等。
居民收入来源和收入形式的多样性,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前提,但也是导致个人收入出现不平等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上(47)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上(47)3、规模收益规模收益:当所有投入要素的使用量都按同样的比例增加时,这种增加会对总产量的影响。
假定 L 单位的劳力和 K 单位的资本结合可以生产 Q 单位产品,即 L K →Q 。
规模收益问题要探讨的是:如果 L 和 K 都增加 a 倍,产量 Q 将发生的变化。
假定 aL aK →bQ ,那么,根据 b 的值的大小,可以把规模收益分为三种类型: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模收益递减。
规模收益(Return to Scale)规模收益是指涉及到厂商生产规模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果生产规模的变化是由所有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扩大或减少而引起的,那么对应的产量变动就有三种情况:(1)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2)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3)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率,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具体来讲,所有投入成比例增加时产出的增长率。
例如,如果所有投入增加1倍而产出也恰好增加1倍,则说这一生产过程呈现的是固定的规模收益(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而如果所有投入增加 1倍而产出增加却不到 100%,则这种生产过程呈现的就是递减的规模收益(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如果产出增加了 1倍以上,那么,该生产过程就具有递增的规模收益(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第一种类型b>a ,即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譬如,人工和资本增加 1倍,能使产量增加 2倍。
这种类型叫做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第二种类型b=a ,即产量增加的倍数,等于投入要素增加的倍数。
2015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复习(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表现在:一是经济活动市场化,二是企业经营自主化,三是政府调节间接化,四是经济运行法制化。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是指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1993年11月11日至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这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决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五十条决定。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这一框架包括五个部分: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②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运行的基础。
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2015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复习(4)
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形式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经济范畴,其实质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它包括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归属或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包含的归属、占有、支配和使用等诸方面的经济关系中,归属关系或所有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方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它规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因此,不同的生产方式总是有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与之相联系。
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有制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2)财产所有权经济上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产生以后,必然在法律关系上表现出来。
财产所有权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基本表现。
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一个所有关系体系一样,财产所有权也不单纯是一个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而是指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即是说,财产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财产所有权所包含的四项权能既可以集中于同一经济主体,也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分离。
正是由于所有权各项权能的统一与分解,才有可能使同一性质的所有制形式或经济形式出现不同的存在形态。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财产所有者的组成关系划分,所有制可以分为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三种最基本的财产所有权形式。
(1)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私人所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包括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和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个体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主要依靠个体劳动进行生产和经营,生产的产品和收入归劳动者个人所有。
个体所有制是在几个社会中都存在,但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不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私有制形式。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从属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打印版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3. 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基本知识
4.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
5.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政策的启示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2. 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分析
3.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5. 决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三、经济法基础知识
1. 公司法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2.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与实施
3. 市场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基本概念及运作机制
4. 知识产权法与行政法的关键要素
5. 债权法与债务追索的程序和方式
四、金融学基础知识
1.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及功能
2. 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作原理和监管要求
3.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 投资基金和投资组合的构建与管理
5.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的提纲,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建议您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实现更好的考试准备和成绩。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知识点
2015年高级经济师知识点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竞争、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机制。
因此,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就构成了市场机制的主要要素。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最基础的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市场机制的功能:形成价格,优化资源配置,平衡供求关系,激励市场竞争主体。
市场机制的显著特征:第一,市场机制的运行动力来自市场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第二,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分散地做出;第三,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资源的配置是自发和自动地进行的;第三,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向微观经济主体传递信息。
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的长处表现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对经济运行进行自动地调节,并在大多数领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自动地实行优胜劣汰,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
政府的作用和宏观调控(3)2、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进行,以便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1)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具有自觉性、诱导性、间接性、灵活性,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通常的做法是,政府运用工资、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经济杠杆,实行劳动政策、物价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经政策,达到劳动平衡、产品平衡、货币平衡,财政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国内外总供求平衡。
例如:为了吸引外资、鼓励出口、促进高新技术、加强农业基础等,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为了解决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可以设法将外部性内部化,对外部成本增加税收,对外部收益给予补贴。
(2)法律手段。
国家根据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市场经济运行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市场交易行为,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手段具有超前性、普遍性、稳定性、强制性,是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百年的积累,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使一切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015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复习(2)
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经济1、资源配置现代经济学是指由马歇尔创立新古典经济学以来的经济理论。
现代经济学认为: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生产和消费间的关系是全部经济研究的出发点。
生产的本质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只有投入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才能生产出产品。
消费的实质是对产品的需要。
需要的两个特点:一是需要的无限性;二是需要的层次性。
资源(生产要素或要素):为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资源通常包括:①人力资源,即劳动;②土地、矿藏、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③由这种初级资源生产的为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原材料等资本资源。
资源的两个特点: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二是资源的多用性。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资源是稀缺的,需要又是无限的。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由基本矛盾产生经济问题:如何最优地或有效的配置资源。
资源配置:一定量的资源按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至少包括两个内容:①稀缺资源应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②稀缺资源应尽可能多地由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者使用。
现实经济中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的两种表现:①部分产品滞销和部分产品脱销并存;②低效率生产者得到较多的稀缺资源。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源配置概念属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
资源稀缺性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方式为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方式:(1)自给自足经济基本上没有资源配置,因为每个个体占有资源,自己生产自己消费,不需要进行资源配置。
(2)计划经济,所谓计划经济,是指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资料和各种资源都为国家所有或主要为国家所有,企业只是政府的附属物。
资源配置是通过中央政府的统一计划进行的。
首先,中央政府要搜集和掌握有关资源的拥有量、社会对各种产品的需求量,然后根据政府的特定目标来编制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然后把这个计划按照行政层次逐层分解下达,最后到企业或其他生产单位。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中(52)
环球网校经济师,刘艳霞领衔主讲,业内最高通过率辅导课程!/leraning/class_jjs/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教材最新变化、报名消息、考试重难点及免费资料及时获取免费QQ 群:129666620,欢迎加入千人备考交流群!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中(52)L3、论外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对策。
1)外在性又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一个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应,但这种效应并没有通过市场交易反映出来。
外在性有正负之分,或称为外在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2)外在性与资源配置的效率外在性造成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缺乏效率。
之所以如此,原因是社会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私人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不相等。
假设社会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收益,在外在不经济时,私人边际成本小于社会边际成本,从而私人决策所生产的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反之,如果存在外在经济,则私人产量不足。
3)纠正外在性的传统方法主要有征税或补贴以及外部影响内部化的主张。
征税或补贴方案是政府通过征税或者补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
合并企业使得外在性问题内在化。
4)如果产权界定明确,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在性问题是可行的。
通过权利的自由交换,经济当事人会以最低的成本寻求解决方案。
以Y 厂商向x 厂商就污染问题而施加外在成本的情形为例。
在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如果法律界定X 厂商有权不受污染,那么Y 厂商为了能够生产就必须向X 厂商购买污染权。
这时,Y 厂商将因此增加一部分边际成本,而x 厂商则得到相应的收益。
反之,如果产权界定给Y 厂商,即Y 厂商有权向X 厂商施加污染,那么,X 厂商将购买这一权利以便Y 厂商不释放污染。
结果,市场交易本身使得污染问题得到解决。
不仅如此,由于交易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因而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中(15)
环球网校经济师,刘艳霞领衔主讲,业内最高通过率辅导课程!
/leraning/class_jjs/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教材最新变化、报名消息、考试重难点及免费资料及时获取
免费QQ 群:129666620,欢迎加入千人备考交流群!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中(15)
(二)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是一种与完全竞争市场相对立的极端形式的市场类型。
完全垄断市场也叫做纯粹垄断市场,一般简称垄断市场。
垄断一词出自于希腊语,意思是“一个销售者”,也就是指某一个人控制了一个产品的全部市场供给。
因而,完全垄断市场,就是指只有唯一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类型。
完全垄断市场的假设条件有三个方面:第一,整个市场的物品、劳务或资源都由一个供给者提供,消费者众多;第二,没有任何接近的替代品,消费者不可能购买到性能等方面相近的替代品;第三,进入限制使新的企业无法进入市场,从而完全排除了竞争。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知识点辅导(15)
经济波动1、经济增长波动在实际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是在经济波动中实现的。
经济波动一般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和萧条、高涨和衰退现象。
其大都由一个经济扩张期和接下来的收缩期(或者说经济调整期)构成。
并用“峰顶”和“谷底”分别表示两个阶段的转折点。
经济波动可以分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
正常经济波动即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的波动;经济波动的幅度超出一定的范围,给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的称为超常经济波动。
经济波动又称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波动有规律的重复扩张与收缩。
一般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
2、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资源供给。
经济增长过程是将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在一起投入生产的过程。
经济增长需要使用原材料、劳动力和资本等各种资源。
当资源被过度利用时,经济将超高速增长;当资源供给不足时,经济增长率将降得很低。
因此,资源的供给适度与否,就成为经济是否平稳增长的重要因素。
(2)投资率的变动。
一般说来,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
当投资率保持在积累率允许的限度内时,投资的增长将促进经济的正常增长;当投资率的增长超过积累率的限度时,就会导致投资品供应短缺,投资周期延长,新的生产能力形成减缓,进而导致整个投资效益下降,最终实际经济增长率也会下降。
因此,保持一个适度的投资率是影响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扭曲和落后,会制约经济增长。
(4)消费需求的波动。
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需求的不足,会导致社会总需求水平小于社会的总产出,这样一部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无法实现。
消费需求的不足会导致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从而使实际经济增长率下降。
2015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市场要点复习
1、金融市场的涵义
金融市场指有关主体,按照市场机制,从事货币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或营运网络。
是由不同市场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是各种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关系的总和。
简而言之,是资金融通的场所。
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包括金融市场主体、客体、中介和金融市场价格
(1)金融市场主体--参与者
从资金角度看: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
从主体性质分: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监管机构
(2)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工具。
是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或交易标的物。
(环球网校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金融市场要点复习)
(3)金融市场中介:金融市场中介指在金融市场上充当交易媒介,从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组织、机构或个人。
金融市场中介的作用:促进资金融通、降低交易成本、维持市场运行等
(4)金融市场价格
通常表现为金融工具的价格。
有效的金融市场中,金融工具的价格能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其代表资产的价值。
金融市场构成要素中金融市场主体与客体是金融市场形成的基础。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价格是重要组成部分
2。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中(45)
环球网校经济师,刘艳霞领衔主讲,业内最高通过率辅导课程!
/leraning/class_jjs/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教材最新变化、报名消息、考试重难点及免费资料及时获取
免费QQ 群:129666620,欢迎加入千人备考交流群!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复习中(45)
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4、边际生产力(marginal productivity)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一个要素投入量不断增加,而其他要素不便,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在一个时期内可以增加或保持不变,但最终还是会递减。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56)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56)(三)诉讼管辖1.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是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大多数民事案件均归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2.地域管辖地域管辖又分为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等。
(1)一般地域管辖。
通常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
是以诉讼标的所在地、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管辖法院,也称特别管辖。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9种属于特殊地域管辖的诉讼:①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民事诉讼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②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险标的物所在地法院管辖。
③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④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⑤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⑥因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车辆、船舶最先到达地、航空器最先降落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⑦因船舶碰撞或者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⑧因海难救助费用提起的诉讼,由救助地或者被救助船舶最先到达地法院管辖。
⑨因共同海损提起的诉讼,由船舶最先到达地、共同海损理算地或者航程终止地的法院管辖。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11)
环球网校经济师,刘艳霞领衔主讲,业内最高通过率辅导课程!
/leraning/class_jjs/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教材最新变化、报名消息、考试重难点及免费资料及时获取
免费QQ 群:129666620,欢迎加入千人备考交流群!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11)
五、代位权
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次债务人)享有的到期债权,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为保障自己的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解释】代位权与撤销权共同构成合同的保全制度。
其中代位权是针对债务人消极不行使自己债权的行为,撤销权则是针对债务人积极侵害债权人债权实现的行为。
两者或者为了实现债务人的财产权利,或是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从而确保债权人债权的实现。
代位权图示:
(债权人)甲--乙(债务人)--丙(乙的债务人)
原告 怠于行使?丙的债权 被告。
2015年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要点复习(8)
公司治理结构
1、概念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
简单的说,就是如何在公司内部划分权力。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解决公司各方利益分配问题,对公司能否高效运转、是否具有竞争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2、特点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采用三权分立制度,即决策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属于股东会、董事会或执行董事、监事会。
通过权力的制衡,使三大机关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保证公司顺利运行公司通过切实履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权、职责,形成了各司其职、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完善公司制度,约束和规范了员工的行为。
(1)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执行机构(经理层)作为法人治理结构确立了所有者、公司法人和经营者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并在不断发展中建立完善了300多项管理制度,做到了每项经营活动、每个工作环节员工的行为规范有规可循,每个岗位的职责、义务、奖惩都有明确的规定,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与奖惩、升迁等挂钩。
(2)经营中的重大问题由董事会充分讨论民主决策;经理层由股东组成,确保了投资者的利益;监事会列席董事会,从不同角度审查、监督董事会的各项决策活动和对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形成了各负其
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
并通过管理创新,使各项制度得到了不断完善和提高。
(3)通过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重视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包括对经理层与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避免了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5)
一、合同的变更
1.《合同法》所称合同的变更是指合同内容的变更,不包括合同主体的变更。
2.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当然可以变更合同。
如果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
3.合同的变更,仅对变更后未履行的部分有效,对已履行的部分无溯及力。
二、债权转让
1、债权转让的概念及条件。
债权人转让权利的,无须债务人同意,但应当通知债务人。
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2、禁止债权转让的情形。
《合同法》规定,下列情形的债权不得转让:(1)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
主要指基于当事人特定身份而订立的合同,如出版合同、赠与合同、委托合同、雇用合同等;(2)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3)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3、债权转让的效力。
对债权人而言,在全部转让的情形,原债权人脱离债权债务关系,受让人取代债权人地位。
在部分转让情形,原债权人就转让部分丧失债权。
对受让人而言,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
三、债务承担
债务人将合同义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
人同意。
四、合同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合并的,由合并后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
当事人订立合同后分立的,除债权人和债务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由分立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合同的权利和义务享有连带债权,承担连带债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球网校经济师,刘艳霞领衔主讲,业内最高通过率辅导课程!
/leraning/class_jjs/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
教材最新变化、报名消息、考试重难点及免费资料及时获取
免费QQ 群:129666620,欢迎加入千人备考交流群!
2015高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15)
3.产权的界定与保护(产权要清晰)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产权都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
根据现代产权理论,产权模糊一般是指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产权的归属不清晰,即对财产的所有者没有明确的界定,这意味着无人对财产拥有排他性的所有权;二是在产权归属清晰的情况下,对产权所有者运用财产时的行为边界的界定不清晰,即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如何受益、如何受损和如何补偿的规则不清晰。
在产权不清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必定是扭曲的或者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为了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必须明确地界定产权,使经济行为主体的产权清晰,责、权、利明确。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的界定通常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界定和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私下交易。
究竟运用何种方式来界定产权,一般应取决于被界定的产权的性质和不同界定方式的成本。
例如,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界定,就只能采取法律界定的方式。
而两个企业之间由于一方的行为致使另一方受损的权利界定,通常总是采用成本较低的界定方式。
产权不仅包括财产所有权,也包括财产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行为权利。
因此,在经济活动中,一些产权主体的利益被其他人有意无意地侵犯和损害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为了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就必须保护产权主体的正当权益。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只能是国家,对产权实施有效保护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在国家机器基础之上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