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doc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用)-XiU —1—刖日《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教学大纲是根据张卓然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供医学检验专业用,第3版)编写而成。
教学分课堂讲授和课间实验两部分,本大纲主要内容为课堂讲授的理论部分,课间实验部分另见实验教学大纲。
将理论部分授课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部分,要求教师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部分,要求教师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其他预防医学课程及从事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学时分配:讲课42学时,课间实验40学时。
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新进展。
3. 了解微生物的属、种、型、株的概念。
1.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和分布。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医学微物生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
3.临床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其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地位第一章微生物与感染[目的要求]1.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致病性。
3.了解感染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1 2.细菌的致病物质。
3.感染的临床表现:病证和症状。
第二章细菌感染的实验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临床标本的采集与处理;细菌形态学检查;细菌的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的理论基础;细菌的血清学鉴定。
2.熟悉细菌L型的检查;熟悉人工培养及生化试验。
3. 了解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和动物实验【教学内容]123其培养基的特点。
4.细菌感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和实验动物的选择、接种途径与观察。
第三章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目的要求]1.掌握真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临床标本的采集与检验程序。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对临床微生物样本进行正确分析和诊断的能力。
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临床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特点、诊断方法、药物治疗等内容。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了解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特点及诊断方法。
2、掌握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包括细菌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等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3、熟悉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的质量管理,了解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生物风险评估。
4、能够独立进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章临床微生物学概述(2学时)1.1 临床微生物学的定义和任务 1.2 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3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的关系第二章细菌学基础(4学时)2.1 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2.2 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培养 2.3 细菌的生理和代谢 2.4 细菌的致病性和免疫第三章病毒学基础(2学时)3.1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3.2 病毒的增殖和培养 3.3 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第四章真菌学基础(2学时)4.1 真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4.2 真菌的增殖和培养 4.3 真菌的致病性和免疫第五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6学时)5.1 细菌分离培养技术 5.2 细菌鉴定技术 5.3 药敏试验技术 5.4 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六章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特点及诊断方法(8学时)6.1 细菌性病原微生物 6.2 病毒性病原微生物 6.3 真菌性病原微生物第七章实验室质量管理(2学时)7.1 实验室安全防护 7.2 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 7.3 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第八章综合实践(4学时)8.1 临床病例分析 8.2 实验室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8.3 学习成果汇报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临床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检验技术。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英文名称:Clinical Microbiologyand Inspection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84 学分:4.0 理论课学时:42 实验课学时:42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性质和地位《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高等医学检验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通过对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以及对人类的致病性、用药及预后观察,细菌的分离鉴定等。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是医学检验系主要的课程,是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准确而快速的诊断,及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和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①与临床医师密切结合,通过巡视和会诊,研究感染性疾病的诊治;②对临床标本作出准确而快速的检验报告以满足临床需要;③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及耐药性试验,指导临床用药;④进行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研究。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重点讲解,结合CAI课件对板书及其相关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检测原理以及试剂配制等方面,加强对理论的理解。
并通过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强化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菌的大小、形态结构。
胞膜、胞质功能。
【熟悉】细胞壁结构第二章细菌的生理与遗传变异【掌握】细菌代谢、生长繁殖条件、规律。
【熟悉】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三章细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掌握】细菌形态学。
染色、培养基种类【熟悉】标本的采集第四章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掌握】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分支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厌氧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检验教学
《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31025课程名称: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总学时:136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68学时)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面向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单位:基础教学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总论部分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基本知识,各论部分主要介绍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形态染色特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特点、抗原性和分类,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验的标本采集要求与方法、检验鉴定程序、具体的鉴定方法及鉴定要点和报告方式。
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加强对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理论、知识方面1.明确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学习微生物学检验的目的,认识医学微生物分类的意义及各类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特性。
2.掌握医学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机理、理化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医学微生物的影响。
3.熟悉病原微生物的主要传播途径、致病性及免疫性。
学会对各类病原性微生物感染的常用实验室诊断方法。
4.明确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特异性防治和药物治疗原则。
5.掌握常见的微生物所致疾病的临床症状和诊断指标6.了解对各类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原则。
(二)能力、技能方面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
2.正确阐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主要传播途径及引起疾病的类型。
3.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方法。
4.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相结合,熟练掌握各种基本的医学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机理,熟练各种基本实验的操作。
5.能运用学到的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专业知识,对各类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的鉴定,及时地发出规范、准确的鉴定报告。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微生物学检验基础绪论(1学时)1.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教学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使用)Ⅰ前言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微生物学检验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得到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训练;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并熟悉临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以及各种临床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的基本程序。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的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提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时数60学时。
四教材:《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指导》,洪秀华,2版,2003年。
Ⅱ正文实验一细菌形态学检查一教学目的不染色和革兰染色的细菌基本形态观察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细菌基本形态观察。
(二)掌握不染色临床标本检查方法。
(三)熟悉细菌涂片、临床标本涂片方法。
(四)了解特殊结构染色、结果观察和临床意义。
三教学内容(一)不染色临床标本检查方法(二)革兰染色法的原理、染色方法、染色液配制、细菌基本形态观察。
(三)细菌涂片、临床标本涂片方法。
(四)特殊结构染色、结果观察和临床意义。
实验二消毒与灭菌一教学目的证明细菌在自然界和正常人体的广泛分布,树立严格的消毒和无菌观念。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正常人体的细菌分布、物理、化学消毒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正常人体的细菌分布情况。
(二)物理、化学消毒的原理和方法。
(三)消毒灭菌效果评价。
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教学大纲前言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课程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特性等基本概念,以及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和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等内容。
本文档旨在对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和归纳,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教学内容第一章微生物的分类与结构本章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和结构特点,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类微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以及微生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核酸等结构特点。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本章主要讲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生长速度、生长周期、营养方式、代谢产物等内容。
第三章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本章主要讲授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包括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感染的症状和诊断方法、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等内容。
第四章常见的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常见的微生物感染。
第五章微生物检验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检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细菌的培养、菌落计数、药敏试验、细菌鉴定等内容,以及常见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特性,掌握临床微生物学的学科体系和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熟练掌握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术,并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营养需求。
2.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微生物感染,使用微生物检验方法和技术。
3.具备对抗微生物感染的预防和管理能力,做好病人的健康保障。
教学方法和评价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理论授课、实验操作、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和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
学生的评价主要基于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和综合考试等方面。
本文档对临床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和评价进行了详细的和系统的描述。
希望这份教学大纲能够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更好地促进医学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临床微生物学概论一、目的要求(一)了解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二)掌握细菌的命名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
(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
(三)细菌的命名的原则,科、属、种、型、株的概念。
(四)细菌的传统分类法、数值分类法及遗传学分类法。
三、教学时数 1学时第二章细菌形态学检查一、目的要求(一)掌握细菌不染色标本、染色标本的检查法。
(二)了解显微镜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一)显微镜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二)细菌不染色标本检查法:悬滴法、压滴法。
(三)细菌染色标本检查法:革兰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荧光染色法。
三、教学时数 1学时第三章细菌的分离培养一、目的要求(一)掌握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及分类。
(二)掌握细菌分离及接种法、培养法,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掌握菌落的概念及种类(光滑型、粗糙型、黏液型),熟悉其特征;掌握半固体穿刺法检测动力的原理及结果判读。
二、教学内容(一)培养基的概念、种类、组成成分及制备方法,常用的培养基。
(二)细菌的接种法与培养法,细菌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性状。
三、教学时数 1学时第四章细菌的生化反应一、目的要求掌握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试验、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酶试验、抑菌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糖(醇)发酵试验、氧化/发酵双管(O-F)试验、β-半乳糖苷酶(ONPG)试验、七叶苷水解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应用。
(二)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试验:明胶液化试验、吲哚(靛基质)试验、硫化氢(H2S)试验、尿素分解试验、氨基酸脱羧酶试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应用。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丙二酸盐试验、葡萄糖酸盐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应用。
(四)酶试验:氧化酶(Oxidase)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硝酸盐(Nitrate)还原试验、DNA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CAMP试验、胆汁溶菌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编号:22010000实验课性质:专业基础
课程负责人:姚苹、宋艳艳开放实验项目数:13
大纲主撰人:宋艳艳大纲审核人:王志玉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80 实验学时:40
课程总学分:4 实验学分:1.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预防医学四年级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和创新意识。
要求每个同学掌握各种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接种技巧、常见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常规药敏实验方法等;要求每个同学操作规范、基本操作熟练,并能自己设计完成一个完整检验。
四、主要仪器设备
生化培养箱、CO2培养箱、电冰箱、电冰柜、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显微镜、高压灭菌器、微波炉、多媒体幻灯机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
(1)试验报告:要求内容完整,书写认真,对试验结果进行合理讨论。
(2)考核方式: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笔试。
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七、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一)教科书
1.张卓然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
2.洪秀华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微生物检验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年(二)参考书:
1.李影林主编.《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年
2.黄贞祥主编.《病毒学基本原理与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年
3.巫向前主编.《临床检验结果的评价》.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4.王庸晋主编.《现代临床检验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