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辽”名称探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契丹”、“辽”名称探源
“契丹”、“辽”名称探源
对契丹、辽的名称探源,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看法。我认为,对契丹、辽名称探源,应以当时命名的本俗为依据和标准进行研究,至于本名的语义或孳生出的观念,不能成为其名称起源的第一位依据。这不是说命名的义不能研究,而是要与命名结合起来,以求对问题的全面解决。从东北地区看,古时带有普遍性的命名习俗,是依水、依山或依地理方位而命名,东胡系各族也多是如此。
一、契丹名称源于西拉木伦河
对契丹、辽名称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镔铁”、“刀剑”、“切断”、“奇首之领地”、“部酋名”、“寒冷”或释为“大中国”、“东方太阳神”等诸说。此外,陈述在《契丹政治史稿》中认为契丹有“草原、沙漠或森林相关的意思。”舒焚(辽史稿)谓“辽河地区水草丰富之地。”但还没有认为契丹是因水而得名。目前较为广泛用的通说为“镔铁”。
据研究,《魏书·契丹传》中的悉万丹即契丹,当是契丹原音的书写。悉万丹的“悉万”,旧无释,系来源于河名。从“悉万”和“悉万丹”的称呼分析,悉万当源于鲜卑的弱落水,亦称为作乐水、饶乐水,在《新五代史·附录》中为袅罗箇没里或枭罗箇没里,当是同音的异译。弱落、作乐、饶乐即袅罗箇或枭罗箇;没里义为水或河。枭与嫋同,意niǎo,读音如曲挠的“挠”。弱、作,皆属部,弱、作、袅当是音转。但袅亦译写为“枭”,枭属萧部,发声为xi。弱落水今为西拉木伦河,枭与西及悉发声同,当是弱之转音,皆指今之西拉木伦河可证。悉万的“万”,是乌拉的“乌”之异音,并省“拉”为“万”。悉万之本源即悉拉万(乌拉)。契丹的契,今为契约、书契的契,按其字亦作“”,发声为xi。
从悉万丹分析,丹字有的释为“斯坦”,即土地或领地,可备一说。但从悉万丹三字分析,在室韦中有“深末怛部”,深末怛与悉万丹语词结构很相似。深末怛系以水名部,深末即黄水。其部在今黑龙江北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下游之东西地,其水东支流名昔林(林是剌、离、勒、里的同音之变)穆迪河(黄水),即深末怛水之东源。深末怛与昔林穆迪译写异而义同。当即在今黑龙江上游北的大室韦,因依水名部为深末怛室韦,所谓黄头室韦当是深末怛室韦的汉语义译。
怛、迪、头、丹发声相近,其本义或即头或大。悉万丹疑其义为悉万大契丹,契丹称大契丹盖源于此。契丹住地在黄水(今西拉木伦河)南、朝阳北,其北境达今嫩江下游一带。因住地在弱乐水,乃名其族为悉万丹。契丹在东、奚在西,奚本作“库莫奚”,库亦作“厍”,音舍,厍莫当即沙末,即沙拉木伦,今西拉木伦河。奚亦以水名厍莫奚,厍莫为水名,奚为族称。
二、辽国号源于辽水
冯家升《契丹名号考释》(《燕京学报》第13期)认为辽以辽水得名,即实《契丹国号解》亦主此说。对此尚有问题需要弄清,一是史书记载的大辽水是否都指其西源西拉木伦河;二是辽之本义是什么,是中原汉语还是鲜卑语或契丹语。辽水最早记载见于《山海经·海内东经》:“潦水出卫皋(《水经注》作卫白平)东,东南注渤海,入潦阳。”《汉书·地理志》望平县注:“大辽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十三州志》:“大辽水自塞外西南至安市入海。”《水道提纲》谓辽河有二源,自东北者古曰小辽水;自西北者古曰大辽水。按汉志小辽水与辽水分别称之,辽水即《山海经》之潦水,出卫皋山,与出辽山小辽水不同。此水出白平东,其源山名为白平山,吴承志谓望平即白平,县在辽水东西二
源间的辽水东。此辽水当指今东辽河,其东南流当指至望平后的走向,千二百五十里指东西二源合流后的今辽河里数。东辽河古为高夷、韩侯所在地,故有句丽河、汉水之称。《辽史》仍称东辽河南北为槀离,其源盖古。
《淮南子·地形训》:“辽出砥石。”《水经注·大辽水篇》:“辽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东流,直望平县西。”砥石,山名,即《荀子·成相篇》:“昭明居于砥石”的砥石,其山指今赤峰市七老图山的白岔山,直望平县西,此大辽水指今西拉木伦河。
辽水及以辽为地称,至少在战国或以前就已存在。而弱落水名出现在此以后。鲜卑在此水时称弱落水,契丹居此水因以水名为悉万丹。汉语义皆为黄水。辽,是中原固有的名称,其义为辽远。以辽为镔铁始于金初,《金太祖实录》及《金史·太祖纪》皆译言辽为镔铁。明陈士元《名疑》卷4:“辽国号辽,实以镔铁为号。”《蒙古游牧记》卷7:“按旧说契丹建国号曰辽,译言镔铁。盖《尔雅》白金美者谓之镣。”此皆就辽之译言而论,契丹名源于水为黄水,与译言为镔铁或白金之美者谓之镣无关,白金非铁。而契丹谓铁为“曷术”,与镔铁亦不相涉。此当是金以金能胜铁孳演而来,非契丹、辽之本义。《三朝北盟会编》卷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
1引张汇《节要》均称“辽以辽水名”当属实。
今据冯家升说,并结合辽以前东北入据中原的前燕等改国号之事看契丹改国号为辽的宗旨:其一,从去本族国号改为中原国号看,前燕慕容廆时自称“鲜卑大单于”,至慕容廆因据辽西之郡县地称燕王,及慕容隽于249年称帝,做中国皇帝。《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诸大臣议“燕宜承晋为水德。”而韩恒则认为“大燕王迹始自震方,于《易》震方为青龙;受命之初,有龙见于都邑城,龙为木德,幽契之符也。”辽太宗据有燕云十六州后,做中原主,也以五行德运之说为其嗣统立论,因以腊为辰日,用水生木为木德。《大金德运图说》亦云:“辽以水为德,水生木”为木德。此即辽太宗去契丹号,以辽水为国号的历史背景和改国号为辽的宗旨。其二,契丹为宇文之后,同属鲜卑。北朝宇文氏建国自称为炎黄之后,以便取得做中原帝的资格。契丹也继承了为炎黄之后假讬,又以其地属北辰,文化与中原无异,以原中原称的辽水、辽地改契丹为辽,以符合契丹是先帝先王之后,据先帝先王土地为中原帝之先例。其三,辽改原来在契丹内部分南北为南北面的契丹与汉人不同制,为把新占领汉地统一,改国亦势成必行,改原晋为大辽即属此。其四,辽水、辽地曾设辽西、辽东郡县,属中原水及地名称,契丹以辽为国号,标志着契丹在向中原化发展道路上走出了最关键一步,此前是有本族
特色的国称,此后是与中原相等的国称,辽作为北方中原王朝与北宋对峙当从此即开始。
三、从契丹、辽看东北族、国命名之变化与特点
从东北古代族名、国名综合分析,有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特点,应依其发展变化进行具体研究,不能一概而论。东北民族一般地讲经历了原始民族、部族和统一的民族和国家。由东北民族所建立的国家而言,有地方政权、中原割据政权、北朝和全国统一的王朝。在天下一体时,在地方建立的政权多是族与国名统一,如夫余、高句丽、渤海莫不如此。而进入中原的慕容鲜卑,先称“鲜卑大单于”,继称“燕”及至慕容隽为中国皇帝,仿中原五行德运之说,定为木德。到前中华一体的辽金时,辽金皆依水名国,而情况又有不同。辽依辽水,改契丹国号为大辽,并以五行德运之说水生木为木德。与慕容隽为中国皇帝后情况大体相似。女真兴起于东北的按出虎水,一开始即定国名为“金”,以按出(金)虎(水)名国。
金灭亡辽、北宋后,不再改国名,也不以五行德运之说符之,尊太祖遗训,尚白,其五性之说与五行德运之说天关,不称其为先帝先王之后,以绌辽、宋为中原继承者。及修《辽史》,方涉及金之五行德运嗣统问题,经过争论,由章宗定继宋为土德。到元统一全国,乃废过去以地名国,取义为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