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人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鼓励和支持。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是,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懂得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预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 深厚情谊和乐观向 上的精神风貌
感受古诗的韵味和 语言魅力,培养对 古诗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珍惜友情,乐观 向上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传 承意识
教学内容
第三章
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课文内容: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 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音 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情境模拟:通过模拟情境的方式,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 境和情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 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新课学习环节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引导 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朗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熟悉生 字词和句子的节奏
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 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环节: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回顾,加深学生的印象
诗人情感
难点:培养学 生对古诗的欣
赏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 过创设具体的情 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情感 共鸣
朗读教学法:通 过朗读,培养学 生的语感和语调, 加深对诗歌的理 解和记忆
讨论教学法:通 过小组讨论,引 导学生主动思考 和交流,提高课 堂参与度和学习 效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赠刘景文一、导入1、出示课题: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
(相机板书)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设计意图】按照我校上学期精品研究中“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
(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古诗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二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内涵,感悟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以及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2.掌握生字词,如“刘”、“景”、“文”等,学会正确朗读和书写。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针对以上重难点,教学设想如下: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人与朋友相聚的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体验诗人的情感,加深对诗句内涵的理解。
1.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把握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人的情感。
2.教师挑选几个学生进行示范朗读,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诗句的理解程度。
4.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歌或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总结归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赠刘景文》,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培养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情感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心态。
2.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友谊的珍贵,懂得珍惜与同学、朋友的相处时光。同时,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感悟诗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词的节奏和韵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理解诗词内涵的能力尚需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友谊、关爱等主题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厚友谊及人生哲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表现积极,乐于参与,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羞于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残、犹、傲、君、橙、橘”,指导书写“赠”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古诗大意。
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一、诗歌导入,揭示诗题。
1.背诵《山行》引出古诗《赠刘景文》。
2.板书诗题《赠刘景文》。
3.指导书写“赠”。
(1)学生观察“赠”。
(2)自由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仿写(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评价。
4指导理解题。
5了解诗人(简单了解)。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读好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荷尽,擎雨盖、菊残犹傲霜枝橙。
3、检查生字:(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3、把生字送进句子自由读一读。
注意读通句子(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
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诗歌诗歌,诗中一定藏着动听的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读出节奏。
5、师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对读、叠读),男女生合读(对读、叠读)、齐读。
三、再读诗歌,想象画面,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诗中不仅有歌,诗中还有画呢。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边读边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景物(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交流。
3、相机板书“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
4、用所圈的词语理解诗句。
(1)、看到“荷”你想到了什么?深秋的“荷”在诗人眼里又是怎样的呢(指导看插图,副板书:看插图)?理解“擎雨盖”(副板书:借助注释)看到这样的景诗人会发出怎样的感叹?请你用上一个感叹词。
(板书:唉!),带上这个感叹词读:唉!荷尽已无擎雨盖(指名读,齐读,合作读)(2)、根据所圈的“菊残”“傲霜枝”你看到、想到怎样的画面?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说课稿)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审美情趣;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赠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刘景文的深情厚谊。
2. 诗歌内容:本诗共三首,分别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对友人的祝福和重逢时的喜悦。
3. 诗歌艺术特色:本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韵律美,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4. 朗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5. 背诵诗歌:学生集体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作者:王维3. 诗歌内容:离别、祝福、重逢4. 艺术特色:意象、描绘、情感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送给朋友的祝福语。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但在感悟作者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教案及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四、说教学程序: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2、教学流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四、指导诵读诗句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设计设计】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2、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3、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生吟诵《山行》、《暮江吟》,)4、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1、指名朗读古诗,2、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⑴观景感受深秋气息:①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②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③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⑵说理领悟深秋美好:①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②引导“最是”的理解,(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③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④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⑶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2、对了,苏东坡,苏轼,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⑴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⑵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⑶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4、交流:(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⑴苏轼想用这诗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⑶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四、指导诵读诗句1、是啊,苏轼就是这样鼓励刘景文的,虽然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呤诵这首诗……2、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3、多元吟诵: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现在,让我们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你的同桌吧……让我们也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自己吧……也让我们把这首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诗送给在座的老师们……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1、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教师配乐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是深秋来了,/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2、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3、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4、是啊,是深秋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教学内容: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课前透视: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信息资料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教学时间一课时切入举偶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话平台初读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研读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4、汇报交流诗意,5、多种方式朗读,(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诵读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2、学生自由练读,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拓展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苏轼是我国古代着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三、细读品味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1)荷尽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2)菊残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四、熟读背诵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2、熟读背诵,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教学反思: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首诗,初读时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学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虽然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这些生字,读通了课文,但是积累拓展的环节就显得匆忙,学生书写生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
•••••••••••••••••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教案(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赠刘景文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6个生字,掌握傲、君、须,了解擎、橙、橘。
3、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1、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理解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分析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深层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一齐回答:喜欢)老师也很喜欢,因为古诗是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理解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
(多媒体出示读)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与苏轼友谊很深,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赋诗,苏轼写下这首诗送给刘景文。
看了《赠刘景文》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生答:为什么赠?、赠什么?、为什么只赠刘景文、(出示全诗)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指生认读,小组读。
3、自读古诗指名读齐读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第一二行容易读得生硬,朗读时要注意适当停顿,读得不好,指导后再练,再反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赠刘景文》《赠刘景文》教学方案1. 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荷花凋谢,荷叶枯萎,菊花虽残,但枝茎仍傲霜斗寒。
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则是诗人对友人的劝勉,告诉友人虽然青春已逝,但人到中年也是大有可为的。
这首诗通过对秋冬景色的描写,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但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诗人的情感表达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画面想象等方法,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教学目标3.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 能够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 学会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古诗的方法。
3.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提高朗读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思想的启迪。
4. 教学重难点4.1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背诵古诗。
-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4.2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悟。
5. 教学方法5.1诵读法古诗教学离不开诵读。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
在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
例如,在教学本诗时,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如“擎(qíng)”“犹(yóu)”等。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诗句的节奏: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部编《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说课稿(附教案)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学情分析有了第一单元的适应,学生已经基本上进入了常态化学习轨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字识写经验,能够识记、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借助已有的认知进行自主学习,因而教师在生字教学时不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将围绕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赠刘景文》进行说课。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苏轼的作品,以秋末冬初的景象,寄寓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
此诗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刘景文在苏轼困厄时给予他很多帮助,两人友情深厚。
诗中以秋末冬初的景象,寓言人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重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来比喻人到中年,虽然青春已逝,但仍有坚韧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提醒朋友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这首古诗语言简洁,画面生动,易于引发学生的共鸣。
同时,诗中的寓意丰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情感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含义。
2. 能力目标:通过品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傲霜枝”的象征意义,感受古诗的深层哲理。
四、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古诗接触,但对古诗的深层理解能力有限。
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秋天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境。
2.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人与刘景文的对话,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傲霜枝"的象征意义,使抽象的哲理具象化。
六、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欣赏。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优质说课稿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优质说课稿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赠刘景文》优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等6个生字,会写刘、枝、记、首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与鼓励。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古诗教学,我定位于学生在会认,会读,会背的基础上,通过老师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中,了解诗意,体悟情感。
《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出秋末虽然萧条冷落,却是个丰收的季节。
诗人志在通过景物的对比、转化等手法间接表达对人的敬佩之情,鼓励刘景文重拾自信,坚忍不拔,勇于面对困难。
可这样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悟的。
因此,在设计时采用了故事串联,诗画结合,诵读强化,拓展积累等环节。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等4字。
2、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赠刘景文三、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理解课题。
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教学生字赠、刘(生字卡片赠、刘)。
3、书写刘字。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标注的拼音。
2、检查朗读整首诗。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读诗时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生口头汇报)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板书:荷尽菊残)4、欣赏图片,理解诗句。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难点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菊残君橙橘(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
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总结时,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示对某些内容不太明白。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计划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问。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表达的情感。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赞美和鼓励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在讲解“傲霜”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菊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菊花在寒霜中依然傲然挺立的景象,从而理解“傲霜”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诗人与刘景文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赠刘景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赞美或鼓励?”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赞美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举例和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赠刘景文》二年级语文上册一等奖说课稿
《赠刘景文》二年级语文上册一等奖说课稿《《赠刘景文》二年级语文上册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赠刘景文》二年级语文上册一等奖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中的《赠刘景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第【1】篇〗【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说教学过程】〖说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需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赠、残。
4、指导写字:枝、记、刘,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同学讨论后教师点拨。
⑴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⑵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⑶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⑷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⑴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快乐,幸福、丰收……)⑵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喜爱、快乐……)⑶齐读诗歌,注童重读以下词语: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第1篇】《赠刘景文》说课稿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赠刘景文》的教学进行说明: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二首古诗,它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根据单元主题以及语文要素,结合学生实际,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从荷尽、菊残、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教学重难点是: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教法、学法:1.诵读法。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诵读,体会古诗的节奏美。
2.抓词扣句,引导想象。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想象画面,感悟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及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3.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贵在疑,在自主预习中,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4.学生在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中,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板块:激趣导课,板书诗题;理解诗题,了解作者;检查预习,学会质疑;想象画面,理解诗意;唱读古诗,背诵积累;课堂检测,巩固提升;拓展延伸,欣赏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说课稿
本文是关于《赠刘景文》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感知力。
所以我想谈谈自己对《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理解及教学思路,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
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
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
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