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 第二课时
《变色龙》第二课时
![《变色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ce4206733687e21af45a9c9.png)
教学内容《变色龙》第二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课前分析及准备本课教材中,变色龙外形特征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按照“总——分”的写法,先写出了变色龙“全身翠绿”,然后分别从头部和身躯两部分抓住特点来介绍变色龙,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深入的了解。
这一段描写恰好为学生观察小动物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这部分要重点理解学习。
教学预设教学生成一.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变色龙的资料。
二.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说一说哪一部分给你们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
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3.小组学习: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浦洛夫”6.齐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你想到了什么?三.布置作业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教学评价及反思。
变色龙第二课时课件
![变色龙第二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4f2acb10661ed9ac51f35a.png)
合作探究
3.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 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 狗是“疯狗”“下流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 “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嘴巴,使小说 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课堂小结
对比 夸张 讽刺
小说的语言是充满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都会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 《变色龙》这篇小说很能 够体现契诃夫小说的讽刺特点。
总结归纳
这篇小说又有什么社会意义呢?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 能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 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 义是“疯癫”“反复无常的”、“见风使舵”。小 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不仅 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
交代他的身份,写出他 神气十足的样子。
合作探究
2.小说中间写奥楚蔑洛夫听到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 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对叶尔德林说:“帮我把大衣脱下 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活动?
表现他内心恐慌,却又强作镇 定的窘相。借口天热、要下雨,要 脱大衣,是掩盖他对初判的惴惴不 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为他若无 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护。
要求:尽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性格特点,尤其 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合作探究
作者是如何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的?
方法点拨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解题思路:
1.查找勾画人物描写的语句 2.分析每一处性格特点 3.归纳、合并 ,用准确通顺的语言表述
合作探究
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转变化,基本上
是通过他和大家的___对__话____来刻画的。除此之外, 作者还运用了_动__作____、__神__态___ 和 __细___节____描
7 变色龙(第二课时)
![7 变色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04bd7749b6648d7c1c746ae.png)
在情节上增设悬念;在写法上侧面反映了席加洛夫将军的淫威和
奥楚蔑洛夫的奴颜婢膝;在主题上表现俄国的特权社会,就像一只无 形的手控制着中下层人民。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3.【选做题】文章最后写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
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
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示例:①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 ②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狗咬人的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 处理得更圆滑了。 ③去找普洛诃尔套近乎。 ④去将军家邀功请赏,在此之前到首饰店索要一些金银珠宝,一 并送给将军。 ⑤“买”一只小狗送给将军的哥哥。 ⑥去赫留金工作的首饰店寻点儿麻烦。 ⑦去纠集一批地痞流氓准备殴打赫留金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4.奥楚蔑洛夫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小说通过刻画欺下媚 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形象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 伪和反动,辛辣地批判了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5.从被人提及直到文末,席加洛夫将军为什么始终没有出场?谈谈作 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7
变色龙
第二课时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理解小说主题。 2.掌握本文夸张、对比和讽刺的艺术手法。(重点) 3.认识“变色龙”的性格特征及社会意义。(难点)
一课一案 创新导学
1.本文为什么以“变色龙”为题?文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是为
了什么?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着环境颜色的变化 而随时变成不同的保护色以应对外界侵扰。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 善变、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人。用“变色龙”做标题,不仅揭示了 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 警官奥楚蔑洛夫“变色” ,采用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生存方式也是 为了保护自己,使自己能在黑暗、腐朽的社会得以生存。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1d96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0.png)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知识点概述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们对变色龙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包括外形、生活习性等。
本节课将深入探讨变色龙的生命特性,学生将了解变色龙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理变化背后的原理。
同时,学生将有机会在课堂上观察变色龙的一些基本行为,讨论变色龙的行为表现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知道变色龙的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产生的原因; - 理解变色龙与环境的互动,掌握变色龙适应环境的方法; - 观察、记录、分析变色龙的行为表现; -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如下: - 学生们应该清楚生理变化和行为表现之间的联系; - 了解变色龙如何适应环境; - 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变色龙的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下: - 引导学生掌握变色龙生理变化背后的原理; -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课前预习,带入主题; - 观察、记录、分析变色龙的行为表现; - 小组讨论,交流分析结果; -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预习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关文献和资料,让他们在课前了解变色龙的一些基本生理特性和行为表现。
学生可以自行研读相关课外书籍或网站,以提前探索变色龙的知识体系。
二、引入主题教师为学生讲解变色龙适应环境的特性和生理变化的一些原理,并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主题。
学生需要观察变色龙的变色情况,判断变色龙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宜,并探讨变色龙生理变化和环境关系的问题。
三、观察变色龙的行为表现学生根据所分配的任务,观察变色龙的一些基本行为,如觅食、爬行等。
学生需要认真记录变色龙的动作和姿态,并分析其背后的原理。
四、小组讨论和结果展示学生分组讨论所观察分析的结果,并形成小组报告。
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讨论,让学生交流分析结果,展示对变色龙生命特性的深刻理解。
五、课堂总结和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课所学习的内容。
《变色龙》第二课时
![《变色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0a0667f0740be1e640e9a1b.png)
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 社会是沙皇统治最为反动的时期,在亚历山大三 十的统治之下,反动的高压政策使俄国社会笼罩 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下,整个社会经济都处 于崩溃的边缘。
赫留金是受害者!
对可怜的人、可怜的生活的嘲笑,使得 契诃夫的作品具有喜剧性。
契诃夫的作品不仅关注小人物的不幸 和悲惨生活,而且更深入地关注现实、思 考俄国的前途和命运。
赫留金是受害者?
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 的旗帜。
赫留金真的不是受害者吗?
环境描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店的门 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 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 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醋栗:一种落叶小灌木的果实,可以吃。
赫留金是受害者。
证人 证物 证言
……
赫留金是受害者。
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 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赫留金是受害者?
再读文本,请从文中找出赫留 金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 脸上去;狗呢—可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 口……他是个荒唐的家伙,长官!
契诃夫 【俄】
题目的含义 小说情节 人物的语言 对比、夸张手法 讽刺艺术
奥楚蔑洛夫
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赫留金
赫留金是受害者。
它后面跟着追来一个人,穿着浆硬的 花布衬衫和敞着怀的坎肩。他追上狗,身 子往前一探,扑倒在地下,抓住了狗的后 腿。
赫留金是受害者。
请从文中找出赫留金是受害者 的根据。
语文统编版初三下册 变色龙 第二课时PPT课件
![语文统编版初三下册 变色龙 第二课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d8920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9.png)
语文初中
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细节描写
细节: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可以是一个细小的场景,也可以是人的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
细节描写:对人物、景物、事件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进行细致描 绘,与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侧重点不同而有所交叉。
常用的细节描写: ①动作描写 ②心理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场景描写
语文初中
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细节描写
尾段: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 广场径自走了。 ——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在出尽洋相后,继续耀武扬 威、逞凶霸道去了,与开头相照应。
语文初中
文学作品中的“变色龙”形象
胡屠户(《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前——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像你这尖 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变色龙(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XX 日期:XX年XX月XX日
语文初中
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
请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句子,简要分析小 说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请按下暂停键,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语文初中
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 请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奥楚蔑洛夫的句子,简要分析小
语文初中
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细节描写
首段: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军大衣是身份、权力的象征,更是沙皇警犬的标志;
第10段: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 第20段: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
——因“判”错了狗而吃惊、胆怯,一热一冷,一脱一穿, 这一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
初中语文《变色龙》第二课时 教案
![初中语文《变色龙》第二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834fb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65.png)
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1、从情节、写法、语言、主题几方面归纳两篇小说的相同之处;
2、写作启示。
补充点评
人物描写的作用
强调本文出色的语言描写
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课本剧表演
细节
军大衣的作用
板书设计:
6、变色 龙
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骨肉丰满
军大衣:不可或缺的道具
讽刺艺术:对比、夸张
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军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的刻画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学生学过小说,对小说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方面分析已经积累了不少学习方法。对主题理解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分析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的作用。
2.体会本文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小说的讽刺艺术。
教学重点
1.分析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展台展示;
4、点评
5、完善作业题
6、补充笔记
1、思考、回答
2、补充笔记
1、举手发言,各抒己见;
2、学生点评;
3、补充笔记。
1、思考
2、回答
1、小组内分角色片段朗读。
2、择优班上展示。
3、点评
好的小说离不开好看的故事,更少不了精彩的人物描写,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体会。
1、评价优秀作业;
2、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体会小说中人物形象及作用。
学情分析
(总体学情分析)
06《变色龙》(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06《变色龙》(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4714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8.png)
第6课变色龙(第2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关键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本文的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1.分析关键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品析本文夸张、对比的艺术手法,感受讽刺小说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品析本文的主要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本文是一篇杰出的讽刺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是世界文学史上有名的典型人物,他的名字和“变色龙”已经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人物形象?他又是如何塑造出这样经典的人物形象的呢?新知探究一、合作探究【活动内容】1.文中四次写到军大衣,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小说中有关军大衣的语句,同桌之间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大衣既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心理反映的角度自由发言。
2.文中哪三处提到了“法律”?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文中提到“法律”的语句,小组讨论;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与现代社会中法律的公平、正义等进行对比,然后分析三处提到“法律”的作用。
3.文中哪两处提到手指头?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自主分析;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两处手指头出现的语句与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结合起来分析。
4.文中哪两处提到围观群众?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自主分析;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围观群众在围观过程中的具体反应,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
5.席加洛夫将军及其哥哥可能是怎样的人?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可以开展一场小辩论,不同的学生说说自己不同的想法以及理由,教师提示学生结合写作背景进行思考。
6.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什么妙处?教师提示学生将自然界中的变色龙的特点和课文中“变色龙”的特点对比分析。
7.奥楚蔑洛夫“变色”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人物形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在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小说的主旨进行深入挖掘。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
二、写法探究【活动内容】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学生自主完成。
变色龙第二课时
![变色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c403c52168884868762d681.png)
变色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通过前面第四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大自然是本(绿色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那我们如何去打开呢?(探索,发现)大自然当中的许多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大自然的这本绿色的课本,继续学习课文(齐读课题)2.请你们回忆一下,关于变色龙,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二、发现变色龙1.那好,我们就先跟着作者去发现变色龙。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读课文1-8自然段,找一找,他们发现变色龙后有什么反应?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2.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要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呀!)(1)小李叫了起来,因为变色龙出现的突然,很害怕。
(2)中非工人叫了起来,因为发现了变色龙,很兴奋。
“同学们,你知道中非工人为什么要叫吗?”(发现了变色龙!)“还有其他的原因吗?”(因为变色龙很少见,很难发现)3.为什么说变色龙很难被发现呢,课文中什么地方体现出来了?“……找了一阵,没见到……”“……真的……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4.是呀,如此难发现的变色龙让他们发现了,特别是生长这儿的中非工人,他们可能也只见到过一次、两次,有的甚至还没有见过了。
你想此时他们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惊喜、激动、欣喜若狂、激动不已……)5.我们读书,就应该当时的情景真实地,既要体现出发现变色龙的不易,也要体现出发现变色龙的激动。
(生练读1-8节)6.指导合作读课文1-8节,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旁白一起读。
7.他们发现变色龙是这样的兴奋和激动,你们么?(好奇……)三、端详变色龙1.什么才是“端详”?(仔细地看)那就请同学们来端详一下变色龙外形(出示图片,生描述)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9节,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看到的变色龙的外形的。
(生交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3.师小结: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介绍某一个部位时,也要紧紧扣住了其特点,比如颜色、形状等等,这样才能让看到的人印象深刻。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a2e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e.png)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活动设计本课时的活动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色彩变化的原理。
通过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活动一:观察变色龙的生活习性时间:20分钟内容:老师带领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动物园或者实验室,观察变色龙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性。
学生们可以观察变色龙的食性、活动状态、捕食行为等,并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活动二:模拟变色龙变色实验时间:30分钟内容:老师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布料或者颜料,让学生们进行模拟变色龙变色的实验。
学生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布料或颜料放置在不同的背景下,观察颜色的变化,并思考变色的原理是什么。
活动三:设计变色龙保护计划时间:40分钟内容:学生们分组讨论,设计一个保护变色龙的计划。
他们可以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污染源、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最后,全班同学共同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活动四:小组展示与总结时间:20分钟内容:各小组展示他们的保护计划,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点评。
通过小组展示,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收获,加深对变色龙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最后,老师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设计,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及其色彩变化的原理,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这些活动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
![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1e117abdf705cc1754270907.png)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艺术手 法
二、合作探究
1.奥楚蔑洛夫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请 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
2.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语言描写的语句,分析 点评,体味人物性格。
描写了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 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 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 生的社会背景。
二、 合 作 探 究
两次写围观群众。“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 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写出了围观的人聚结之快和他们的无聊心态——以看 热闹为乐;
结尾处对围观群众的描写: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 哈大笑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 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两次描写使小说的社会意义更为深广。
二、 合 作 探 究
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 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 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 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 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 次尖锐讽刺。
• 奥楚蔑洛夫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 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这里以服饰勾画出一个外表威严的警官形 象
• 第二次:
• 当人群里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说:“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 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脱”的动作既揭示 了他因判错了案而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借“脱”来掩盖对初判 的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同时也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
三 、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49fe5f30c22590102029dca.png)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 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
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面萧条。
“跟许多饥饿贫困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
修辞手法。暗示了俄国人民饥饿贫困的生活,整 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环境。
由一个小窗口反映社会的大 问题,这种写法叫什么?
变色龙
契诃夫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 -----
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 想的工具 ---法国(莫里哀)
品鉴语言 走进人物 剖白作品
环节一:
七嘴八舌品鉴语言
问题: 1、如果你饰演奥楚米洛夫,你该 用什么样的语态来对这一角色的话 语进行表演? ?
变化
1 2 3 4 5 6
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有人说好象是将军家的 狗 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 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
对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人
疯狗野畜生
主人:混蛋
对狗
对人
狗:那么小 赫:鬼东西
赫:什么玩意儿
对狗
狗:下贱胚子 狗:什么玩意儿
对人
赫:受了害 主人:好好教训
对狗
对人
赫:混蛋 赫:猪崽子
娇贵的动物 名贵的狗
对狗
狗:野狗
对狗
对人
将军:他老人家 赫:这个家伙
狗:不耐烦 狗:伶俐 好一条小狗
环节二
集思广益走进人物
2、奥楚米洛夫我们感觉他很善 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提示:形容词 感情色彩的词 对狗及其主人的态度 细节)
对小猎狗
野畜生,疯狗把它弄 死好了 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 咬着你的? 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
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含5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含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22a6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3.png)
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含5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研读课文1、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小说开头。
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
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小说结尾。
“裹紧大衣”。
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2、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手指头,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总之,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3、三次提到法律有何作用?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4、再联系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变色龙(第2课时)
![变色龙(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3f06ea051e79b89680226c5.png)
7 变色龙契诃夫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2 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3.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重点:课文用六次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二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目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小说主题。
一、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上反复改判了几次?都是怎样判的?(在书上画出来)2、奥楚蔑洛夫不断变化的依据是什么?3、奥楚蔑洛夫身上有没有始终不变的东西?明确:(1)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2) 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4、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性格)?明确:他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更是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厚颜无耻的变色龙。
二、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司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尖锐辛辣地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
三、社会意义在俄语中,变色龙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
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
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
四、练习:整体感悟部分问题探究(一)(二)(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变色龙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爱护小动物。
3.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四.教学准备:1.变色龙的资料。
五.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
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
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
①自由读。
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
(2)我们端详变色龙。
(3)我们放回变
色龙。
”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
”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
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变色龙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是神奇而伟大的,它赐予我们许多有趣的小动物,变色龙就是其中之一。
前面我们已经交流了大量有关变色龙的资料,被这种奇特的小动物深深地吸引。
那大家想不想对它有更深入地了解?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近变色龙。
二、回忆旧知
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作者是按照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顺序写的。
)
三、学习新知,深入领会课文
(一)感悟“我们发现变色龙”
1、老师可要告诉你们,“我们”发现变色龙绝非易事,整个过程充满了惊险和刺激,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看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朗读体会)
[故作神秘的语言,极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更有利于促进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中。
]
2、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重点:感受变色龙藏身的隐蔽。
3、哎呀!原来发现变色龙这么难呀!那大家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当时惊险和紧张的气氛?我们来分角色朗读。
作者在哪?作者的同伴?几个中非工人?小李呢?我们大家一起读作者叙述的语句。
(生分角色朗读)
(二)图文结合,促进感悟“我们端详变色龙”
原来这个怪物是变色龙,那它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赶快和作者一起细细地端详吧!
1、请大家默读第二部分,看看作者抓住变色龙哪几方面的特点来写的?
(作者抓住变色龙三个特点来写的,分别是:外形、捕食和变色。
)
2、在这三个特点里面,你对哪个最感兴趣?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自主学习,看看这一部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可以把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词语或句子下面画上横线,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地批注上你的心得体会。
待会我们来交流。
(生自主学习)
3、学习完的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4人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
4、谁来谈谈你的学习感受?
A外形
1、请大家默读第9自然段描写变色龙外形的语句。
看看作者抓住变色龙身体的哪些部位来写的?在相应词语的下面画“——”。
(生默读、标画)
(师出示课件:描写外形的语句)
2、指生回答:作者描写了变色龙的头、嘴、两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师随机点击相应文字)
3、很显然,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描写的?
(按从头到尾的顺序)
4、它身体的这些部位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头:椭圆形,嘴:三角形,两眼:突起、凶相毕露,身躯:长筒状,背部:隆起、酷似龟背,脚:四只、短,尾巴:尖细)
(师随机点击相应文字)
5、这条变色龙已迫不及待地想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谁来朗读一下描写外形的语句,引领大家观察。
(一生朗读,其他学生观察)
6、看了这些画面,你觉得作者描写的怎么样?
(学生交流)
小结:作者写的这么好,是因为他细细端详,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体会一下变色龙外形的奇特。
(生一起朗读)
B捕食
(a)先12自然段后11自然段
1、(交流完12自然段后)变色龙捕食如此迅速、准确,那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当时的情景?
2、看了画面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
3、想不想一块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一起读)
4、变色龙捕食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它令人叹服的长舌头的功劳之外,还离不开谁的帮助?(眼睛)
5、那谁想把描写它眼睛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一生朗读)
6、你觉得它的眼睛怎么样?
(学生交流)
7、变色龙的眼睛如此奇特,朋加沙是如何给我们介绍的?(绘声绘色)
8、从这儿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学生交流)
9、那我们能不能也学着朋加沙的样子给大家绘声绘色地介绍?你可以拿着书读,也可以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
好,先准备准备。
(学生练习)
10、学生介绍。
(b)先11自然段后12自然段
C变色
1、(学生交流后)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告诉老师,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3、看到如此神奇有趣的景象,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
4、变色龙果然会变色,把它叫做“变色龙”真是名副其实!那大家能不能也用“名副其实”说一句话?
(学生造句)
(三)感悟“我们放回变色龙”
1、变色龙外形奇特,捕食迅速、准确,变色又是如此有趣,如果有机会捉一条带回家玩,该多好呀!我们可以这样做吗?为什么?
2、作者及其同伴的想法和我们不谋而合,我们来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一起朗读)
小结:在今后的日子,就让我们协起手关爱动物、保护动物,让它们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
六、作业设计
1.搜集你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怪
捕食快
变色多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知道这篇课文描写的变色龙虽然学生平时不能见到,但作者的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这一生理特点,我采用了“强记”的方法来学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邀请学生来扮演工人读课文介绍这一节的内容,然后问学生知道了多少,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的特异功能。
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特点,体现浓浓的语文味。
“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
当他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酒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只有变色龙的眼睛每只眼睛是独立活动,不同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
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
随后我总结到: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学习。
这部分教学时我没有局限在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而且没有游离课文内容,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教学完这篇课文,我想由于这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说明文,它语句生动形象,
也很适合指导朗读,所以教学完课文,我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联系人物心情
读好课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