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修身之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孔子的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 不逾矩。 •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 “善人也,信人也。” • “何谓善?何谓信?” •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 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 下也。”
• 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 变而从时,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 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 丧、祭、射、御、朝、聘。 • 礼者,诚与敬也。 • 曲礼篇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 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 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 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 • 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 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 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 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 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 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 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 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 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 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 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 •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 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 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 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 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 之者,可传圣道。 •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 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 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尤苦 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杨杰
•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道:天命谓之性,真心;寂照湛然之心体 德:心之所动,直心而行;率性之心相 仁:亲切加厚,仁者爱人;自利利人之心用 艺:百工技艺,礼乐射御书数;行仁之方,仁术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闭目真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浑, 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 邪魔不敢近,梦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迍。 子前午后作,造化合乾坤;循环次第转,八卦是良因。
•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论语· 雍也》 •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 中庸》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 上》 • 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 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 公孙丑 上》 •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 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 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 告子上》
•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 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 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 • 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 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 舍礼何以治之? •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 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 不见其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礼记∙礼运》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 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大学,修身在正其心也。 •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 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 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 告子上》 • 达摩祖师与禅宗二祖慧可大师的公案。
• 凡心之刑,自充自盈,自生自成。其所以失之,必以忧乐喜怒欲 利。能去忧乐喜怒欲利,心乃反济。彼心之情,利安以宁,勿烦 勿乱,和乃自成。 • 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 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 不以官乱心,是谓中得。 • 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 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乃能穷天地,破四海。 中无惑意,外无邪灾,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 窖,谓之圣人。 •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 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 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