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词三首公开课比赛课优质课一等奖(省教研室)

合集下载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九上语文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九上语文诗词三首教案第1篇一、学习目标《古诗三首》的教案设计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第一学时(一)学习《枫桥夜泊》。

1、借助拼音自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试读,正音。

4、在朗读的基础上,结合插图整体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意境。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5、借助注释,弄懂诗句的意思。

(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

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花。

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渔火,即渔船上的灯,江边的枫树,江面的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构成一幅幽美的江中夜景,带着旅愁的诗人一夜未眠。

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

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

)6、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

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7、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8、朗读时,可按下列节拍进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朗读时要略带感伤语调,语速要慢。

姑苏城外寒山寺要稍快,要有惊奇之感。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运用自主学习法、朗读品味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②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体会古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情感与价值目标:运用名家配乐朗诵、吟唱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重难点]1.运用自主学习法、朗读品味法,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秋天傍晚的山林美景。

2.运用情境朗读法、借助微课示范引领等方式,初步了解体会古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3.运用名家配乐朗诵、吟唱视听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体会诗人寄情山水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朗诵配乐、吟唱视频[教学过程]课前播放《山居秋暝》古诗吟唱视频,初步感知古诗意境美。

导入:如果古诗词是千百年前的一道光,那老师希望它可以落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人生顺利时它可以为我们照见更广阔的世界,在我们人生遇到坎坷时,它可以帮助我们照见内心,让我们知道我们还有抬头仰望星空的权利。

经典咏流传,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山居秋暝》。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活动一、穿越时空会诗人知作者师:学习这首诗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几句我特别喜欢的诗句,请三位同学来帮我读一读: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树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熟悉的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吗(王维)【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王维的三首古诗,引出诗人王维。

通过复习提问的互动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家对王维并不陌生,接下来,老师即将带领同学们乘坐时光隧道,穿越到10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长安城。

古诗《古朗月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古朗月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名称:古诗《古朗月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古朗月行》,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创作特点和作品主题。

2.培养学生欣赏和理解古典诗词的能力。

3.通过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古诗《古朗月行》的基本内容和诗歌结构。

2.学习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诵古诗。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古诗《古朗月行》的课本或复印件。

3.录音设备或电子设备。

4.绘有古诗内容的教具或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月亮和夜晚的背景音乐,创造出安静祥和的学习氛围。

然后,通过展示一幅描绘月亮和夜晚的图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你们能想到与月亮和夜晚有关的诗词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第二步:学习古诗《古朗月行》(20分钟)1.教师分发古诗《古朗月行》的课本或复印件给学生。

学生认真阅读诗歌,并标出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

2.请学生归纳古诗中出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组展示归纳结果。

教师做出点评,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3.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知识: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以豪迈挥洒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古朗月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步:朗诵古诗(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朗诵古诗《古朗月行》,并注重语调、情感的表达。

2.教师模范朗诵古诗,并对学生的朗诵进行指导和反馈。

3.同学们分组进行朗诵比赛,并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第四步:理解诗意(15分钟)1.教师将古诗的内容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李白通过描绘月亮和夜晚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古诗的意义和李白的创作意图,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并提供自己的见解。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古诗《古朗月行》中的描述有什么技巧?这些技巧给你什么感受?”第五步:拓展活动(20分钟)1.教师播放李白另一首诗歌的朗诵录音,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朗诵练习。

《13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13 诗词三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名句,丰富文化积淀。

2. 研读品味,体悟诗词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研读品味,体悟诗词的表现手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我们曾学过刘禹锡哪些作品?你能背出来吗?(学生背诵《秋词》、《陋室铭》)二、走进作者2、作家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三、解题1“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地点是在扬州。

“初逢”理解为久别之后,再次相逢。

“见赠”在古汉语中,“见”后加动词时,“见”的意思是“我”。

所以“见赠”是“赠给我”的意思。

做的不好请多多见谅中“见谅”是原谅我的意思。

背景链接:这是一首赠答诗。

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

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

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这首诗,对刘禹锡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无限感慨和不平。

诗人说:你远在边远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

怨愤与对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见其直率与坦诚,亦见其与刘禹锡友情之深厚。

为此,刘禹锡作了一首酬赠诗,即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四、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2、学生齐读五、赏析诗歌1、读懂诗意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力与素养: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能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猜诗人:“( ) 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同学们猜一猜,这酒中仙是谁——李白李白与酒有浓的化不开的情缘,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诗赞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可是,这位酒仙也有对着美酒佳酿无心举杯的时候,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行路难》。

(板书)2.范读听老师范读,在听的时候,请大家听准字音,体会风格。

3.解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乐府题解》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二、初读“难”情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一读诗意: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以规定的形式展示——透过诗歌我看到了……(用自己的话描绘情境、画面)二读节奏:学生自由诵读,指导:诗人此时心情是比较郁闷的、茫然的,所以读这首诗时不宜用较跳脱的二二三的节奏,而要用比较沉郁舒缓的四三节奏。

三读重音:指导:诗人每句要强调哪个词语,哪个词语就要重读,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人在这里极力强调酒菜的价值,所以要重读“十千”“万钱"。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九上语文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李白、刘禹锡、苏轼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这三首诗词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三首诗词。

2、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3、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音频朗读、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古老的中国是个诗国,自从《诗经》开源之后,诗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发展到顶峰。

唐诗宋词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繁荣的象征。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学习三首古代诗词,进一步领略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

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写作背景《行路难》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四、检查预习1.学生同桌先交流,提出自己预习中不会的字词,相互解答。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生字词,加以整理,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全班学生朗读正音。

五、诗歌赏析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3.理解字词。

(1)金樽:金酒杯。

樽,盛酒的器具。

(2)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3)直:同“值”,价值。

(4)箸:筷子。

(5)歧路:岔路,大路分出的路。

(6)会:一定,必然。

(7)云帆:高悬的帆。

诗词三首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诗词三首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诗词三首优秀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诗词三首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古诗词描述的景物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4、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词的习惯。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想象描写的画面。

2、背诵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课前准备】1、师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指导学生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了解诗人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乡村四月。

师生谈话: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2、出示插图,观察感受:师:仔细观察插图,图上描绘一幅怎样的生动画面?(学生仔细观察后谈感受,教师从“初夏美景”和“农民繁忙”进行指导。

)3、师生交流资料,了解诗人: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相互评价。

4、小组合作,结合文中的插图和注释,利用工具书弄清句意。

5、小组交流,讲讲诗意。

三、全班交流,品评朗诵,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结合画面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诵读升华。

师:前两句诗描写了那些景物? (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师:作者用这些特有的景物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图,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给我们描述?(3~5位同学描述)(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师:这样一幅美丽动人的乡村风光,假如你是诗人,你的感受如何?(喜爱、高兴、赞美、欣赏)师: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师:谁来读后两句诗,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022年部编语文九上《 诗词三首》课件(公开课)

2022年部编语文九上《 诗词三首》课件(公开课)
想渡过黄河,可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 太行山,但大雪盖满了山。闲时坐在碧溪上垂钓, 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歧路:岔路,大路上分出来 的小路。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方?也 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 哪里?
会: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 万钱),形容酒美价贵。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 “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夸张
金樽 内心抑郁,心情激荡
金酒杯里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 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不能下咽,拔出 剑来,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一(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9年版)。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 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 遂作此词。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出 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 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 “词牌”。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 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 称谓。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 文人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水调歌头
苏轼
què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qióng q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古诗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抹、磨"。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会朗诵、背诵三首古诗,会默写《望天门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至孤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练习背诵古诗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背诵三首古诗词,了解不同体裁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

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学生能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处境、追求、情趣等,理解诗歌在语言组织、意象组合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处境、追求、情趣等,把握李白和刘禹锡的情感倾向,学习李白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学习刘禹锡被贬之后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心态。

2、难点:体会诗歌的深层内涵及在语言组织、意象组合等方面的特点,把握李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象征、用典手法的运用;结合相关手法,赏析名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我们。

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著名的古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学习《行路难》(1)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诗仙”之称。

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创作风格:其乐府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或具有豪放的浪漫气质;其歌行笔法多端,营造出一种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其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雄奇奔放,清新俊逸。

(2)解读文题行路难,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古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格律诗产生以前的诗歌形式,又称古诗或古风,主要形式有“诗经"、“楚辞”、“汉乐府"、“南北朝乐府”等。

古体诗不受格律的束缚,形式比较自由,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

近体诗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

格律诗的分类:(1)律绝,即绝句。

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律绝通篇共有四句,二四句押韵。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古诗词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 在活动体验中,能根据要求提取语言文字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初识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

2.在阅读的引领下,能写出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注意用关键语句表达情感,将自己的快乐融入习作,写出乐园“乐”在哪里。

【单元任务群目标】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1.认识2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正确读写26个词语。

2.朗读并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卜算子·咏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1.能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想象体会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3.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转述。

4.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

5.能联系语境,展开联想,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1.推荐阅读:《春种秋收》《像风一样奔跑》。

2.实践活动:(1)让学生亲身走进乡村,感受生活的美丽景致,培养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根据通知要求及对象正确转述。

【单元任务群设计】1 古诗词三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乡村生活独特、迷人的景致,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感受乡村生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根据课文描绘的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思维能力: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关键语句表达情感的,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本课由三首古诗词构成,前两首分别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及杨万里的名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共有六十首,全诗都是写景,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诗句浅近通俗,却意境悠远。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整首诗给人留下了无尽想象的空间。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宿建德江》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古诗。

经过仔细研读小学语文课标里对古诗的相关要求,我知道了高年级学段的古诗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并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真正做到可以激发鼓励学生多多积累课外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宿建德江》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五言诗,它是唐朝诗人孟浩然隐居家乡多年,四十岁时奔赴长安求取功名失败归途中所作。

这首诗写了诗人停船夜宿江洲时的愁苦心情,全诗以“愁〞为诗眼,以舟泊夜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感慨人生的复杂心情。

本课“研读古诗〞又再一次创设了这样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当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从反复朗读中去感悟,并在读中想象诗中画面,充分锻炼并培养学生们自学古诗的能力来晶读感悟古诗意境。

课标分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诗句的自学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等自学的方法,想象描述能力正处于发展状态,所以学习理解这首古诗并不难。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思维活跃但抽象思维薄弱,仍有很大的不自觉性和具体形象性。

我在做到“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对于知识的重难点力求把握准确,让学生通过古诗想象出画面,置身感受诗人内心的忧愁。

对基木技能的训练,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古诗所描绘的不同情景中去感受,在理解的基础上去体会,而不是一味的输入,因为一味的输入并没有发展意义,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感受情感,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本首古诗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围绕学习重、难点,我将采取质疑、品读、赏析等方法,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古诗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古诗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古诗优质课一等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古诗词,通过一等奖教案设计,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了解古代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古诗词的内容、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古诗词朗诵视频或者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词(20分钟)选择一首经典的古诗词进行教学,比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

老师可以先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然后逐句解释古诗词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所学古诗词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4. 课堂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让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和交流。

5.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多欣赏和学习古诗词。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学生也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这样的一等奖教案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堂优质的古诗词课。

12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2 词四首满江红(小住京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满江红(小住京华)》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多音字、形近字、偏旁部首等语言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提高语言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生字、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难点1. 课文中特殊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 课文中蕴含的深层思想感情的领会。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背景介绍(1)介绍秋瑾的生平与成就。

通过多媒体展示秋瑾的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对这位女词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讲述秋瑾的字号、别号以及她在中国民主革命和女权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课文背景的兴趣。

(2)讲述《满江红(小住京华)》的创作背景。

通过讲述秋瑾在1903年中秋时节,与丈夫发生冲突后寓居北京阜城外的泰顺客栈,决心投身革命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词中情感打下基础。

2. 激发思考(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秋瑾为何会有冲破家庭束缚的决心?"、“她是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抱负的?”这些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力,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2)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和见解,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二)课文朗读1. 朗读前的准备(1)教师简要介绍《满江红(小住京华)》的背景和作者秋瑾的生平,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接着,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停顿,让学生感受词的节奏和韵律。

03《诗词三首》(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公开课精品讲堂(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

03《诗词三首》(课件)-六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公开课精品讲堂(统编五四学制2024版)
湖水
翻墨 跳珠 卷地 如天
雨急 景奇
结构梳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上阕
江南水乡美景
下阕
躲避即来山雨
声色兼备
感受细腻
静谧的夏夜 丰收的喜悦
随堂练习
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__明__月__别__枝__惊__鹊__,_清__风__半__夜__鸣__蝉_。稻 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七__八__个__星__天__外___,两三点雨山前。旧 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词中描写的是_夏__季__(季节)的景象。
3 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一说名 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 “孟襄阳”。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人,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作者简介
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 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 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 时间。传说唐玄宗诏咏其诗,孟浩然吟出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语,惹玄宗恼怒。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品读诗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 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品读诗文
词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 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 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 边传来阵阵蛙声。
品读诗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 ①茅店:用茅草盖的小
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是孟浩然途经建德江时所作。 当时诗人因科举失利,仕途受到打击而漫游吴越。 临近黄昏,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 烟雾朦胧的小洲边,看到行人各自归家,而漂泊 他乡的诗人不免又增添了新的愁绪,诗人触景生 情,写下了这首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有许多不同的调,每种词调,各 有特定的名称——词牌名,如《水调歌 头》、《定风波》、《渔家傲》、《西 江月》等。
豪放派&婉约派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 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 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 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 去。’公为之绝倒。”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遇此困境,刘禹锡对自己说
沉_舟__侧__畔__千__帆__过__,___病__树__前__头__万__木_ 春
思考: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沉舟”和“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千帆”和“万木”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 得意的新贵们。
客观上包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生事物 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
课堂小结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 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 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对生活的乐 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词,诗歌的一种,源于唐而盛于宋。 原为和乐演唱,因此也称曲子词;和诗 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因 此,也叫长短句。
苏轼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今四川 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散文家、诗人和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豪放派代表人物。
坎坷一生
➢ 落尽繁华皆不是 ➢ 面折廷争与万家忧乐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qu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行路难 乐府古题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zhù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háng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值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像姜尚垂钓磻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恨人生不得志 恨月圆人不圆
苏轼作此词时41岁,为密州太守,与弟弟苏 辙已经七年不见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宴饮欢乐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内心苦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诉说坎坷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增加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低沉徘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奋发昂扬
《 行路难》小结
层层叠叠的情感起伏变化,显示 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 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诗人怀才不 遇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又突出 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 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出生于河 南郑州,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93年,刘禹锡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贞元 末,加入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连州刺 史、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842年卒,追赠户 部尚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 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 唐玄宗重用,只作御用文人,还受到权臣的 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长_风__破__浪__会__有__时__,___直__挂__云__帆__济__沧_ 海
思考:诗歌全篇都透露出昂扬向上的状态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
上阕
哪一年
端起酒杯
担心,害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哪里比得上
想要 经受不住
月光下作者起舞的 清朗身影
思考探究
➢ 作者喜欢人间还是喜欢天上?“天上”和“人间”各 有什么含义?
喜欢人间:“何似在人间”表达对人间的赞美。 天上:精神家园;“庙堂之高” 人间:人间生活;“江湖之远”
诗词三首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生活不如意时, 你常对自己说什么?
行路难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 “李杜”,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红色的楼阁
下阕
雕花的窗户
不能入睡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 也代指明月
只是希望
思考探究
➢ 请用最美的语言给同桌翻译“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不应有恨”,“恨”的是什么?
qióng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的弟 弟,苏辙
的字
小序
直到天明
同时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酒喝得很畅快,一直 喝到天亮,酩酊大醉,作这首词,同时表 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