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毛概第一次课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
性、必然性和科学内涵。 ▲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 论成果产生(时代背景、历史根据、 实践基础)、内容、意义(历史地位、 指导意义)。 ▲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 果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的关系
wk.baidu.com 【案例呈现】马克思:千年第一思想家
人类在过去的一千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谁在过去的千年中对人类文 明的贡献最大?谁最能名留青史、受到万人敬仰?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在资 本主义故乡,接连爆出了四条震惊世界的“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新闻: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 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紧随其 后,也就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又以同一命题评选“千年 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 仍然是马克思位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2002年,英国路透社又邀请政界、 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结果是马克思以一分之差 略逊于爱因斯坦。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又以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为题, 调查了3万名听众,结果是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谟第二(马克思以27.93% 的得票率荣登榜首,居于第二位的苏格兰哲学家休谟得票率仅为12.6%,远 远落在其后)。西方其他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第 一 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 党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重点与难点:
▲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 涵是什么?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怎 么样的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有着 共同的“根”,这个“根”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问题: • 作为一个半世纪前(时间)产生于 西方(空间)的理论,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旗帜? • 评价: 1、历史选择。 2、没有照搬。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认识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 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革命的崭新思想武器,但是 找到了这个武器并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中国革命的问 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 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案例讨论
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案例点评
马克思为何能成为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为何在西 方资本主义社会受到如此青睐?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 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魅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 根本原因在于从赫鲁晓夫集团到戈尔巴乔夫集团逐渐脱 离、背离乃至最终背叛马克思主义所致。这个评选结果 无疑表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令人信服的科学性与价值力 量。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像 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 如此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不管你 是赞同马克思主义还是反对马克思主义,都会承认这一 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件
思 政 教 研 室
课堂 讲授
教学环节
调查实践
自 学 课堂 讨论
看录像
感兴趣的 热点新闻
听课
作业
20%
20%
课堂纪 时事 律和考 汇报 勤 20% 20%
期末 考查 20%
取消 考试资格
缺课 1/4
旷课1/5
教学导入
拿破仑:“世上只有两种力量: 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 败在思想手下。” 什么是“思想”?为什么“利 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思想” 为什么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最伟大思想家排名 •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 2.爱因斯坦(犹太裔科学家) •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 6.霍金(英国科学家) • 7.康德(德国哲学家) •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1938年,毛泽东在六 届六中全会上作《论 新阶段》的政治报告
毛泽东:“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 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 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 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 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 应用它。
……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 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 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 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 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 问题。” ——党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关系问题 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
(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小结: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正反 两个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涵义
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 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 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把马克思 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中国共产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 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少数人认识到 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党的幼年时期 (酝酿) 遵义会议 (认识到重要性)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命题) 延安整风 (全党共识) 党的七大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一)过程:
问题:你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 想了解多少
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在普遍性 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体现出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 在要求
恩格斯:“马克思的 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 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 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 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实践根据:解 决中国实践问题的 需要: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 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 俱进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 点、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 基本遵循。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 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3、全党的共识: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党的七大通过的 新党章指出: “毛 泽东思想,就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理 论与中国革命的实 践之统一的思想, 就是中国的共产主 义,中国的马克思 主义。”
党的七大会场
(二)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主要原因或根据
为什么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 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 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 造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 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两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 略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 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把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加以马克 思主义的改造,形成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 结合的理论,并用中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 通俗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 方法论,阐明中国革命建设的理论和路线方针 政策。例如毛泽东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 思主义世界观,用“知”和“行”的关系来阐 明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邓小平 用“温饱”、“小康”、“富裕”来表明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各阶段给人民带来的实惠,用 “一国两制”来概括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等。
1、思想的酝酿:
李大钊等曾经提出 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 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 去的思想,但没有形 成深刻的、完整的、 统一的认识。
• 李大钊:“ 一个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 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精良应用于环绕着他 的实境。”(1919) • 社会主义的理想“因各地、各时之情形不 同,务求其适合者行之,遂发生共性与特 性结合的一种新制度(共性是普遍者,特 性是随时随地不同者),故中国将来发生 时,必与英、德、俄……有异。” (1920)
• 陈独秀在把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归纳为: 第一,“实际研究的精神”; 第二,“实际活动的精神”。 “我很希望青年诸君能以马克思实际研究的 精神研究社会上各种情形,最重要的是现 社会的政治及经济状况,不要单单研究马 克思的学理。” (1922)
2.命题的提出:
1938年,毛泽东在 六届六中全会《论 新阶段》的报告中, 提出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命题。
同欧洲相比,中国的 历史发展和社会状况: 一、没有资本主义的 完整发展,受到的主 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压迫,二、农 民为主要群众,而不 是以工人为主要群众。
列强瓜分中国漫画
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普遍 性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结合 起来,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结合,才能体现出理 论的普遍性价值,而且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