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分析文献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研究在宁波奇美电子有限公司的应用探讨》文献综述

【摘要】在当今中国,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工作研究技术也的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工作研究领域中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同时讨论了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并对工作研究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工作研究、方法研究、作业测定

Abstract: In today's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ork study also came to widely used.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tents of the method study and time study of the work study,and talk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f the work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at last the work study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discussed in the future.

Keywords: work study, method study, time study

第一章工作研究的定义

工作研究又称为基础IE,最显著的特点是:只需很少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1]。工作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对从原材料投入至产品产出的生产全过程,决定如何使作业人员最有效地完成作业,制定出最佳工作方法及其所需的标准工时。

泰罗提出了确定基本动作标准时间的原则,并首先提出了秒表时间测量法等时间研究的方法,他关于标准时间的基本概念就是现在工作测量中的所谓标准数据。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进行铲掘作业的作业研究,使每个人的作业效率从16吨/天提高到59吨/天,作业人员从400~600减少到140人[2]。

1912年,工作研究的另一位奠基人吉尔布雷斯在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上发表了《细微动作研究》一文,所谓细微动作研究,就是利用电影摄影机和计时器将某一操作单元拍摄下来,使计时器在影片上准确显示动作与动作的时间间隔,

因而可从影片上分析其基本动作,确定每项动作所耗用的时间。吉尔布雷思提出工作研究的原则是:构成作业的要素要少,每个工作要素的时间要短,带给人的疲劳要少;决定作业方法时,必须主要考虑工艺装备、设备及工作地布置、操作者身体各部位的使用方法、动作方法和环境条件。这些原则奠定了方法研究的基础。吉尔布雷斯对砌砖进行动作研究,把砌砖动作从18个减少到5个,每人每天砌砖速度从120块提高到350块。由泰勒、吉尔布雷斯创立的“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后就发展成为工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工作研究[2]。

193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工程师莫金逊给传统工作研究以一种新的概念,他称之为“工作简化”,把工作研究的范围,由工厂作业扩大到行政事务管理、商业、医院等各个领域,特别注重于“简化”意识的培养[3]。

另一个美国工业工程师梅那特认为,研究某一特定工作时,应将该工作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予以考虑,并首先提出“力法工程”的概念。

此后,不断有学者利用现代统计学、概率原理以及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提出工作研究新的理论和方法,如工作抽样理论、预备标准时间法、模特法(MODAPTS)等等[4]。

第二章工作研究国内外发展现状

第一节国外发展现状

工作研究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上已有上百年历史,60年代以前就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在那以后,工作研究不断创新,引入计算机辅助方法。国外各工作研究相关的软件企业和机构也纷纷崛起,研制开发了一批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的应用软件。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工作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进行流程分析、动作研究和时间标准制定与管理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工作研究技术已从最初的现场手工记录工作过程发展到可以借助数码相机或摄像机等设备辅助纪录,一些研究机构还利用36人体模型或机器人来进行动作轨迹的研究。

1932年,康乃尔大学的工业工程师莫根森(AllanHMogensen)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工作研究上,提出“工作简化计划(WSP)”,并将其定义为“由全公司的成员运用每一个人的常识有组织地开展全公司性的改善活动”。此后最重要的进展是20世纪30年代预定动作时间法的出现。预定动作时间法的采用使所得到的测定数据变得更加精确和水平一致,但当它应用于循环周期长、重复性小的工作时存在严重缺点。所以,最初的那些精确方法很快地就被更适合于测定长周期工作的二、三级方法所补充[2]。

1934年,英国人迪佩特(LH.Tippett)把工业上应用的抽样原理引进到测定技术中来,从而为更大量地收集数据提供了方便。同时,别的一些技术如评定速率的作业活动抽样法等,后来都被包括在测定工具的范围内[5]。

澳大利亚的海特博士(GC.Heyde)(1996)在长期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模特排时法(Modular Arrangement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简称MOD法。

20世纪60年代,台式电子计算机和分时系统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作业测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数学的结合为作业测定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新方法[6]。

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计算机辅助工时定额管理系统。由于西方国家白领阶层的数量超过了体力劳动工人,越来越多的公司转向了间接作业的测定,以寻找一个能实现科学管理和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对于办公室工作、维修保养工作和间接工作等方面的测定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一些新技术已经从原有的测定方法上发展起来。

Southern PolytechnicState University[7]的Lawrence S.Aft(1998)从产能评估和生产仿真模型出发,介绍了计算机软件在标准工时的制定中的应用情况。

University of Manitoba[8]的A.Gill, C.R. Bector,O.Hawaleshk(1994)通过设计出种一种模糊环境的样本采样的方法,是数据统计法在判定标准工时的时候得到了更优的效果。

工作研究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界面也日益人性化。大多数现代工作研究软件都支持Windows平台,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研究人员无需额外的培训,这是新一代工作研究软件的特点;网络化和3分布式工作研究系统也成为了重要趋势;有的系统还配有便携手持终端采样系统,为亲临现场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采样数据的准确性和高效性[9]。

从以上来看,在国外,信息技术已经全面介入到工作研究各个应用领域。计算机辅助工作研究已经成为工作研究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第二节国内发展现状

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八十年代中期[10]。从1985年开始,机电行业部分企业推行了工作研究。冶金行业推行工作研究,也取得了类似效果。目前,工作研究在机械、电子、冶金、航天航空、轻工、化工、建筑等部门的应用已经起步,有的正在深入与普及,尤其是随着日资企业、台资企业、韩资企业的在国内的兴起与发展,工作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与应用。然而,工作研究在我国的应用尚不能和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作研究的实施,基本上还处于手工的和凭经验估计的状态,由人工进行测绘、记录、分析、评价和改进。这样形成的基础数据,其准确性、准时性、规范性和可靠性一般都比较差,很难为各种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但是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变得更为普遍。这部分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各种标准工时制定软件系统的设计上[11]。

浙江师范大学的陈卫增[12]将工作研究技术应用于当前的当前的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中,提出了工作研究与人的能动性的结合。

湘潭大学袁仁平[13]提出在工作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操作人员的能动性并积极协助、参与工业工程师工作,不断消除现场工作的不合理和浪费现象,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最终保证现代企业生产科学、有序地进行,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庄长远[14]、翟存荣(1996)通过建立分类编码系统描述的劳动定额工艺特征信息,以及对劳动定额标准进行建模处理,实现了信息的计算机辅助编码快速输入、工时自动计算、工时报表打印输出及相关工序检索等功能。

蔡永林[15](2001)针对传统时间定额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典型零件确定时间定额的思想,并相应的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时间定额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过程。

西北工业大学的张吉楠[16](2003)将基元化理论引人到标准工时测算工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