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db741a4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d.png)
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既是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共鸣和感受,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参与阅读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情感体验在初中生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他们往往情感丰富、好奇心强烈,对于充满情感和故事性的文本更容易产生共鸣。
情感体验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当中,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情感体验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并能够自主思考和推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最后,情感体验对于学生的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进一步影响其行为表现和世界观。
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1.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情感体验的文本。
这些文本可以是优秀的故事作品、人物传记、短篇小说等,尽量选择情节鲜明、富有情感的文本,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
2.创设情境和氛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适合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和氛围。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音乐,或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章情境当中。
3.引导学生分享情感体验在学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情感分享。
可以以小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
4.开展情感体验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情感体验活动,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体验。
比如,可以请学生写下自己对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或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经历文本中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a30ff1b733d4b14e852468e9.png)
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高度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致力于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要求阅读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融情共鸣,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每个学生在阅读中能舒展身心,个性得到解放。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把握情感主线,因势利导体验情感情感是体验的催化剂。
如果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语文教学将变得机械、枯燥,缺少生气和乐趣,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态度和情感状态,特别是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由地、真切地表达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方法得当,因势利导,就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比如《养花》的开篇写道:“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教学时,只有扣准了“爱”,才能使学生深刻领略养花的乐趣;又如《小音乐家扬科》是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就可以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创设教学情境,潜移默化体验情感教学情境的创设,是用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形象的表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饱蘸情感的文学语言等,创设一个个亦真亦幻的艺术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寄予的丰富想象,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情感体验。
《长征》是毛泽东为纪念红军长征的胜利而作,全诗着重表现红军英勇无畏的豪迈气概。
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这一点呢?靠老师的现成结论肯定不行,单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也存在很大困难。
教学时,我剪取一段影视片段制作了一个课件:在泥泞的草地上,暴雨倾泻如注,红军战士互挽着手臂,高唱《国际歌》,昂首阔步。
注重情感体验促进有效阅读
![注重情感体验促进有效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cd8b1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5a.png)
注重情感体验促进有效阅读在我们的阅读过程中,注重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仅是因为情感是我们阅读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为它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索注重情感体验如何促进有效阅读。
一、什么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指读者的感官、情感和认知加在一起,共同构成的一种感受体验。
它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体验可以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和评价。
好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感受。
二、注重情感体验的益处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阅读的终极目标之一。
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增强读者对文本的关注度,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增强读者的兴趣情感体验可以增强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更愿意阅读和学习。
一些有趣的背景故事、文化元素、情感细节等可以为文本增色,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3. 提供更深刻的理解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从而提供更深刻的理解。
当读者能够感觉到文本中的情感,他们将更有可能记住所读内容。
情感体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和感受,理解作者的用意等。
4. 增加阅读愉悦度阅读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他们会更愉快地阅读,并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三、如何注重情感体验1. 注重人物情感人物情感是影响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人物情感描写可以激起读者内心的共鸣,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文本和人物的思想与感受。
2. 运用文学技巧文学技巧是创造情感体验的关键。
比如,对比、悬念、隐喻等等,这些文学技巧可以让文本更加生动有趣,从而给读者带来更好的情感体验。
3. 创造文化氛围文化氛围也是提高情感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在翻译过程中,应该注重文化的转化,让读者尽可能地感受到文本原有的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和作者原意。
4. 运用视觉元素视觉元素也是提高情感体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609547d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c.png)
题目: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境,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世界。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一、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重要性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阅读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情境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同时,情感体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式,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阅读《小王子》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小王子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教师可以通过范读、领读、学生自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体验课堂评价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反馈、建议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和价值意义。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3d00881b6c175f0e7cd13792.png)
.、¨,:dl l l ,0戋~’,t C 谈嗯谚教学中的偏辔循--,●l~-●,●t’◇姚安县光禄镇梯子小学沈洪文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要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下面,我就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阅读过程,以读悟情语文教学重在阅读。
如果学习一篇课文,学生读得少,一味地听取教师的讲解,那么学生就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了。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课文,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断地加深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语言的主体。
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时,教师布置学生初读课文,要求做到边读边想边思,并画出最能表达作者当时感情的句子,朗读中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对我国成功申奥也有了和作者一样的民族自豪感。
教师布置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就能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在理解“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族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反复阅读,从而体会到比赛场上。
强权、种族、金钱都不起作用,竞技体育体现了人类的理想。
最后,教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更好地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加深了情感体验。
二、联系生活实际。
加深情感体验1.以生活体验丰富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认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诱发下产生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中彩那天》为例,当作者知道事情的真相后,激动地说:“可库伯是有钱人,而我们家穷呀!”这一情景中的“激动”,很多同学都体验过,我就调动学生≯骢I~",-_,-l、已有的情感生活,通过学生的体验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了解“激动”是什么意思?再问作者激动的情绪表现在那里?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发现作者由于“激动”,话说得不完整。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05bc4f5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f.png)
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是一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启发思维和提高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本文将探讨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首先,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情感与所阅读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人物和事件。
例如,当学生在阅读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时,如果能够产生共鸣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其次,情感体验可以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将使他们对阅读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从而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最后,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首先,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丰富情感表达的文章,如有关友情、家庭、爱情等主题的文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教师可以进行情感体验的引导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感写作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情感体验。
总之,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增强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重视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更深的情感连接,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意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引导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引导](https://img.taocdn.com/s3/m/b613fb9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9.png)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引导一、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内涵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特点决定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必要性。
情感体验,是指对作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通过以情感人的原则,将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二、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引导的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情境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作品内容,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更好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并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营造春天的氛围。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作者的喜悦之情,从而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2.角色扮演,深入情感体验角色扮演是一种引导学生深入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更好地理解作品情感内涵。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变化和价值观等,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教授《哈姆雷特》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通过扮演哈姆雷特这一角色,深入了解其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悲剧色彩和主题思想。
3.讨论交流,丰富情感体验讨论交流是引导学生深入情感体验的教学环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作品中的某些问题或情感主题进行讨论交流,使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意义,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授鲁迅的《祝福》一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探讨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和社会背景。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605e4f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0.png)
抓牢情感,做精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培养情感、提高情商的重要途径。
要做好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抓牢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情感共鸣,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启迪。
本文将从如何抓牢学生的情感、如何设计精彩的阅读教学活动等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学。
一、抓牢学生的情感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投入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背景故事、引入相关音频、视频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提升学生的情感投入。
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荷花的美丽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好地感受荷花的清新脱俗、高洁亮丽,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2.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可以通过细读文中的情节、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故事中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在教学《小狗钱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狗“钱钱”和小主人小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引发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思考和体验。
3.启发情感思考,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二、设计精彩的阅读教学活动1.配齐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要配齐各种资源,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选取优秀的故事、文章、诗歌等方式,设计精彩的阅读教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取一些生活中的优秀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2.注重情感体验,设计情感体验活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设计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验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3.激发创新思维,设计创新阅读活动在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创新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注重情感体验 促进有效阅读
![注重情感体验 促进有效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7cc0bd65ce050876321315.png)
注重情感体验促进有效阅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越来越被各科教师所关注,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也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在校本教研的引领下,本人就以“注重情感体验,促进有效阅读”切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强化多元朗读,生成情感体验美文需要美读,朱自清先生的《春》就是一篇充满诗意的美文。
因此我在教学本文时,尝试从朗读入手,以朗读品味来构建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多元朗读中,深入文本,去寻美、品美。
1.在默读中理解、体验、酿情阅读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主体内在的知、情、意、行的亲历、感受、体验与验证。
体验过程以认知为基础,以情感活动为核心,是二者相互交融的一种生成状态。
因此以默读为主要方法,可以让学生主体在默读中自主调节已有的认知经验,与文本、作者对话,入乎其内,了解文本内容、文路结构,初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2.在精读中赏析、体验、生情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主要是指对语言艺术以及渗透于其中的思想感情的亲历、感受和领悟,其体验过程应是“披文入情、沿坡讨源”的过程,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主体对中心语段及相关线索语段进行精读。
在精读中结合自己的思想情感去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去把握文本字里行间跳动的情感脉搏,达到情感体验中的共鸣。
3.在美读中感悟、体验、表情语文教材是学生主体的读本,文中或清新淡雅、或幽默生动、或严谨刚健的语言能显现出优美的风景画、生动的风俗画、动人的人物画,能显露出或委婉朦胧、或荡气回肠的意境美,这就是汉语表情达意时丰富的表现力。
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美读文本,在丰富积累的同时,通过美读把学生自己与文本融为一体,甚至从中生成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创造多元情境,升华情感体验1.以美的语言创设情境享受语文教师标准的普通话,积淀丰富的人文素养,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是学生主体共同的心理需求,语文教师的这些特质也是升华学生主体情感体验的宝贵资源。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b62e120c856a561252d36fea.png)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张扬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多元的阅读目标,多元的阅读评价,多元的阅读方式,多元的信息吸纳,多元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走进一个大语文阅读的广阔天地,使语文“活”起来,让个性化的阅读飞扬。
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看法:1、从学生主体的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自身的遗传素质、所生活的社会和家庭环境,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曾读《山东教育》上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深有感触,富有同感。
那4 岁的孩子向与她一起读书的妈妈提出的一连窜看似荒诞、匪易所思的问题时刻印在我的脑海,“她为什么不到房子里去呀?”“小女孩为什么会冻死?”“那她为什么不去警察局,110的叔叔会帮助她的!”“小女孩的爸爸怎么会舍得打她呢?”“她的妈妈为什么不来找她?”“妈妈,让小女孩到咱家做我的姐姐好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无时不在扰乱着我的心。
原来,孩子的心是那样的纯真无邪,善良、博爱,这是人类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孩子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世界,是那样的丰富多彩。
我深深地意识到,阅读教学再也不能对课文只做人性化、概念化、不切实际的处理了,我们再也不能扼杀孩子的“童心”“童趣”了。
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主体的“童心”“童趣”也是课程资源,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持。
况且,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已逐步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他们不再希望我们把他们当作小孩子,而应尊重他们,认可他们。
我们老师当然希望孩子们的表现都是完美的,但是孩子们并不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回答有时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们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精选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f96c24e81c758f5f61f67ed.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一、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分析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搞烦琐哲学,挤掉了阅读主体阅读、思考、讨论、感受、体验的时间,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繁锁分析的弊端。
注重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果我们不去指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于加强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考教师怎样指导才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思考:1. 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
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使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在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感情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动学生之情,倾注真情,以情激情,以情换情,营造师生感情和谐共振的理想情境。
2.要善于抓住课文的“传情点”文章的情感信息总是附着或蕴藏于一定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之中。
所谓传情点,是指那些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
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切入,就能让学生直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e26f3e07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0.png)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心理反应。
良好的情感,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每一篇好的文章,都充盈着作者的情感,奔涌着作者的思潮,在一字一句之间,情感被渗透,被传达,被倾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遵循积极的情感发展规律,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多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一、为情感体验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这是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
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要用真诚和爱心去感染学生。
“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
”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观察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
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
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例如教师用带有明显的情感体验进行朗读和泛读:抑扬顿挫的节奏,声情并茂,富有魅力,时而澎湃激越,直抒胸臆,时而低沉咽郁,蕴意浑长,时而明丽舒畅,惬意入情……这样的朗读,学生就会借娓娓动听的声音气息,进入情境,受到感染。
阅读教学应注重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应注重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5120cdcd76a20029bd642dc5.png)
阅读教学应注重情感体验【摘要】弘扬学生个性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在教与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因此,阅读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着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改革,尤其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对阅读课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心得”,这就明确展示了“阅读个性化行为”的科学理念。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及自己对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1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创造阅读氛围,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
实际教学中我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并陈述推荐理由。
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
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才能积极的思考,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
2课堂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教育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2c686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1.png)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情感教育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而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体验和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可以增强学生与阅读材料的亲密关系,而情感教育则有助于学生的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首先,情感体验是小学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当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情感共鸣时,他们就会更加投入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篇描述自然景色的文章,可以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感受来描绘出阅读中的美丽画面。
这样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
其次,情感教育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与阅读材料中的人物情感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的感受,并将这种理解应用到与他人的交流中。
例如,在读一篇有关友谊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鼓励朋友的问题。
这样的探讨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教育进行情感教育还能增加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此外,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让学生接触具有积极情感体验的阅读材料,如励志故事和正能量文章,可以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也可以从阅读材料中选取一些道德和伦理教育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正义和善良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道德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并为今后的道德选择提供指导。
总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和道德观念。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探讨和分析阅读材料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同时,在学生的情感教育中,教师也应该加强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0d03a96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2.png)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情感教育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一、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二、注重文本解读,挖掘情感因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应该注重文本解读,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在解读文本时,教师应该关注文本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表达。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文本中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四、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情感交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促进情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促进他们情感的健康发展。
五、拓展延伸,强化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环节。
例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例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4eb6325a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1.png)
例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学理解和品味,培养阅读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
情感体验不仅是阅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成长和思维能力提升的关键。
我们应该提倡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真正感受文学的魅力,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情感体验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通过重视情感体验,学生将会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情感体验、引导、文本、情感共鸣、文学理解、阅读兴趣、教师引导、成长、思维能力、提升。
1. 引言1.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语文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而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修养。
通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知识、获得启迪,增长见识、拓展思维。
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作家的情感与思想,体验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悟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作家进行心灵沟通,进而提升自己的情感修养和情感智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审美情趣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2 情感体验在阅读中的作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感体验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内容。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与文本里的人物、情节产生共鸣,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注重情感体验 提高阅读效果
![注重情感体验 提高阅读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3bd2bf39647d27284b73516c.png)
注重情感体验提高阅读效果语文教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说到底就是要做到知情共融,而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实现知情共融的必由之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情实感去体验一个实在的、全面的、有滋有味的情感世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关怀学生的终身成长。
一、展示情景,诱发形象联想,感受文章的情感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意蕴深远、感情丰富,但由于中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有限,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内涵,常常不能被学生准确地理解、感受。
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具体形象的事物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联想,激活他们的思维。
因而,形象联想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直接因素。
教师要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出发,尽可能形象化地展示情景,把蕴涵的情感因素,形象化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理解和感受。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形象化地展示情景的方法很多,可以是用语言描绘情景、实物或图片呈现情景、走进自然观察情景、音乐渲染情景,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情景。
如教学八年级的第一单元《长征之歌》这一组课文时,由于学生对过去长征的历史是十分陌生的,如果硬生生地给学生讲红军长征是如何的艰难,在过草地时周恩来总理是多么高尚,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的接受。
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我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契机,组织学生观看了有关红军长征的一些影片,让学生通过影视的感染力体会红军长征那艰难的岁月。
在课堂上我还剪辑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视频,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似乎走进一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亲历那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使学生产生了与课文一致的情感体验,为阅读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够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二、披文入情,运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文章的情感总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要让学生深刻体验文章的情感,就要引领学生披文入情,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情感体验](https://img.taocdn.com/s3/m/25baf1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81.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情感体验的建议:
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引导学生情感投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阅读中。
可以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
4. 创设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个情感氛围。
可以通过音乐、图片等方式,营造出相应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5. 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变化。
对于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积极情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消极情感,要及时进行疏导。
6. 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通过阅读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如同情心、责任感等。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情感体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注重情感体验 优化阅读教学
![注重情感体验 优化阅读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ec84c601eb91a37f1115c93.png)
注重情感体验优化阅读教学“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
在“总目标”中,把“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列为其中一项;在“实施建议”中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阅读教学的“特点”,而且是阅读教学的“目标”。
诱发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可推动学生积极地感悟和吸收文本语言,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现形象赞科夫指出:“只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才能更完整地认识到那个具体事物,认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
”由此可见,只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形象,使阅读过程与感知、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相连接,才能引导学生真正与文本沟通,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
1.唤起表象积累。
指导学生将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事物与亲身实践、具体实际、所见所闻形成的表象相联系,激发情感体验。
如教学《军神》一课,教师是这样唤起学生的表象积累的:刘伯承元帅手术时不打麻醉药。
你们做过不打麻醉药或打了麻醉药的手术吗?学生纷纷列举自身的经历,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换位思考,领悟到刘伯承元帅在手术中没打麻药忍受了72刀,却“一声不吭”,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了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认识到刘伯承元帅具有钢铁般的意志,真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神”!2.引导再造想象。
即通过描叙、复述等手段“显示形象”。
如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教师让学生当小导游,带大家游“双龙洞”。
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解说,将大家带入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境界,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受到了感染,可以让学生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双龙洞”。
3.启迪创造想象。
某些课文的作者在描写上故意留有“空白”,或仅作概括叙述,对此可通过创造想象,或拓展意境,或丰富形象。
如教学《长城》的第二自然段,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创造想象: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
放飞你的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古代劳动人民正艰难地把巨大的条石拖上陡峭的山岭;有的说,我仿佛看到背条石的人伤痕累累,弯着腰,一步一步吃力地往山上挪动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论文摘要:
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弹奏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关键词:亲近文本激发情感情感转移掀起情感高潮
感受文本语感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更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
其中,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
一、激发情感
小学生知识尚浅,感受、领悟能力较差,情感难以形成和调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开导学生,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去分析、识别事物,自钻自感,以形成丰富的情感。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使我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师的情感投入更为重要,一定要在备课时千方百计地考虑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语文教学情境之中。
要创设良好的知识情境,问题情境和竞争情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有新鲜感,时时处于学习的最佳情绪状态,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教与学升华为愉悦的情感交流。
教学中的情感,往往是因课文的内容而产生的,学生对于这些新的内容大多是局外者,经历少,未能及时产生教师所希望的情感。
为此,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识、了解感知新的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一定的程度,为学生情感的产生夯实基础。
要想学生有的,首先必须自己得有。
教师应将自己置身于课文的情景中,来感染、诱发学生,触及学生心灵,引起关爱、憎恨,从而达到“一花引来万花开”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情感转移
情感也有好、坏之分。
不是说有情感就能达到目的,就意味着成功。
符合理想的、适应客观规律、符合原则的情感,才是高尚的情感。
课文中所选取内容大多是名家经典的优秀之作,文章渗浸情感是多样的、复杂的:。
这就对情感提出多样化的形式。
现在的课文,特别是更高年级的课文对学生的情感要求更多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转化。
如:在教学《虎门销烟》一文中,对鸦片给人们带来的悲惨命运,学生们深切同情;林则徐虎门销烟,又让学生激动万分。
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读完此文后情绪高涨。
但我们不能满足把学生置于这同情,激动的情感之中,必须引导:是谁造成老百性悲惨的命运?挖出祸根,从而情感转移,引发学生对外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教育,勤奋学习,激励学生树雄心,立壮志。
这里学生的悲———恨———喜———爱就是情感不断转化的过程。
当然情感的转化不是一说就成功的事,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激发学生,让学生的心灵经过一次次的碰撞。
三、掀起情感的高潮
激情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教学很重要,
教师如何抓住作者的情感发展变化投入进去与作者情感融为一体更重
要。
每篇文章,每个句子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细细体会,自己先进入角色,再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以文章饱含的真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随着文章高潮的出现,师生情感进入高潮,课堂教学也就自然出现了高潮。
例如:于永正老师七十高龄,朗读《月光曲》的兄妹对话,赢得数千观众的一片掌声。
无需繁碎的讲解,万语千言“读”自明。
让学生自身揣摩,如何去读,从读中听出学生的感情是否和作者一样进入高潮,是否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
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戛然而止,来体会到作品所
表达的感情及浓厚的抒情性色彩,在一次次的朗读与感悟中,从而掀起
情感的高潮。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的语文课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细细品味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一个书声琅琅的“场”,立足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导读、品读、研读、诵读弹奏出一曲语文课堂的情感之歌。
参考文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