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剪切和扭转(2)

合集下载

第3章 扭转

第3章 扭转

cc' ( ) dx
在横截面上 d
cc
'

cc d
'
d ( ) dx
d 称为单位长度相对转角 。 dx d 对于两个相邻的截面, 为常数。 dx
18
2. 物理方面
弹性范围内的切应力—切应变关系
d ( ) dx
d ( ) G ( ) G dx
① τ和τ’为同一点的剪应力;
② τ和τ’广所在的两平面相互垂直; ③ τ和τ’的方向都垂直它们所在的两个截面的交线。 否则, τ和τ’不存在互等关系。
14
3.剪切胡克定律
G
其中,比例常数G 称为切 变模量。常用单位GPa
对各向同性材料可以证明,弹性常数E、G、μ存在 关系 E 表明3个常数只有2个是独立的 G
实心圆截面
I
d 4
32
I dA
2 A
4
空心圆截面
I
D 1
4
32
,
d D
22
最大切应力发生在横截面边缘上各点:
( )max
T max T I I
max
T WP
WP为圆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实心圆截面
W
d 3
16
空心圆截面
28
对于组合图形,则先将其分解为若干个简单图形(可以 直接确定形心位置的图形 );然后由式 (7—2)分别计算它
们对于 给定 坐标轴 ( 同一个给定坐标系 ) 的静矩,并求其
代数和,即
n
S y A1 zc1 A2 zc 2 An zcn Ai zci

材力讲稿第3章扭转1-2

材力讲稿第3章扭转1-2

内外径之比
Wp =
Ip D/2
=
π
16
D 3 (1 − α 4 )
扭 转/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Tρ τ ρ = Gρθ = Ip
T
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圆轴, 讨论 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圆轴,里层和外层材 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分别为G 料的剪切弹性模量分别为 1和G2,且G1=2G2。圆轴 尺寸如图中所示。 尺寸如图中所示。 圆轴受扭时, 外层之间无相对滑动。 圆轴受扭时,里、外层之间无相对滑动。关于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有图中( 、 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有图中(A)、(B)、(C)、(D) 、 、 所示的四种结论,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所示的四种结论,请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T
扭 转/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观察到的变形现象 (1)A ) B C D A B C ∴横截面上存在切应力! 横截面上存在切应力! D
(2)圆周线大小、位置、形状、间距保持不变,绕轴线产生相 圆周线大小、位置、形状、间距保持不变, 对转动。 对转动。 ∴横截面上不存在正应力! 横截面上不存在正应力!
薄壁圆轴的扭转 扭 转/薄壁圆轴的扭转
薄壁圆轴两端截面之间相对 转动的角位移, 转动的角位移,称为 相对扭
m
A B
γ
D C
m
ϕ
转角 ,用ϕ 表示。 表示。
薄壁圆轴表面上每个格子的直 角的改变量,称为 切应变。 角的改变量, 用 γ 表示 。
(c)
A D
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只有切应力。 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只有切应力。 且横截面上的切应力的方向是沿着 B 圆周的切线方向, 圆周的切线方向,并设沿壁厚方向 是均匀分布的(壁厚较小 。 是均匀分布的 壁厚较小)。 壁厚较小

材料力学笔记(第三章)

材料力学笔记(第三章)

材料力学(土)笔记第三章 扭 转1.概 述等直杆承受作用在垂直于杆轴线的平面内的力偶时,杆将发生扭转变形 若构件的变形时以扭转为主,其他变形为次而可忽略不计的,则可按扭转变形对其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等直杆发生扭转变形的受力特征是杆受其作用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外力偶系作用其变形特征是杆的相邻横截面将绕杆轴线发生相对转动,杆表面的纵向线将变成螺旋线 当发生扭转的杆是等直圆杆时,由于杆的物性和横截面几何形状的极对称性,就可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求解对于非圆截面杆,由于横截面不存在极对称性,其变形和横截面上的应力都比较复杂,就不能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来求解2.薄壁圆筒的扭转设一薄壁圆筒的壁厚δ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r (10r ≤δ),其两端承受产生扭转变形的外力偶矩e M ,由截面法可知,圆筒任一横截面n-n 上的内力将是作用在该截面上的力偶 该内力偶矩称为扭矩,并用T 表示由横截面上的应力与微面积dA 之乘积的合成等于截面上的扭矩可知,横截面上的应力只能是切应力考察沿横截面圆周上各点处切应力的变化规律,预先在圆筒表面上画上等间距的圆周线和纵向线,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正方格子在圆筒两端施加外力偶矩e M 后,发现圆周线保持不变,纵向线发生倾斜,在小变形时仍保持直线薄壁圆筒扭转变形后,横截面保持为形状、大小均无改变的平面,知识相互间绕圆筒轴线发生相对转动,因此横截面上各点处切应力的方向必与圆周相切。

相对扭转角:圆筒两端截面之间相对转动的角位移,用ϕ来表示圆筒表面上每个格子的指教都改变了相同的角度γ,这种直角的该变量γ称为切应变 这个切应变和横截面上沿沿圆周切线方向的切应力是相对应的 由于圆筒的极对称性,因此沿圆周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相等由于壁厚δ远小于其平均半径0r ,故可近似地认为沿壁厚方向各点处切应力的数值无变化 薄壁圆筒扭转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的切应力τ值均相等,其方向与圆周相切 由横截面上内力与应力间的静力学关系,从而得⎰=⨯AT r dA τ由于τ为常量,且对于薄壁圆筒,r 可以用其平均半径0r 代替,积分⎰==Ar A dA δπ02为圆筒横截面面积,引进π200r A =,从而得到δτ02A T=由几何关系,可得薄壁圆筒表面上的切应变γ和相距为l 的两端面间相对扭转角ϕ之间的关系式,式子中r 为薄壁圆筒的外半径γϕγsin /==l r 当外力偶矩在某一范围内时,相对扭转角ϕ与外力偶矩e M (在数值上等于T )之间成正比可得τ和r 间的线性关系为γτG =上式称为材料的剪切胡克定律,式子中的比例常数G 称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其量纲和单位与弹性模量相同,钢材的切边模量的约值为GPa G 80=剪切胡克定律只有在切应力不超过某材料的某极限值时才适用该极限称为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p τ,适用于切应力不超过材料剪切比例极限的线弹性范围3.传动轴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图 3.1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设一传动轴,其转速为n (r/min ),轴传递的功率由主动轮输入,然后通过从动轮分配出去 设通过某一轮所传递的功率为P ,常用单位为kW 1 kW=1000 W ;1 W=1 J/s ; 1 J=1 N ·m当轴在稳定转动时,外力偶在t 秒内所做的功等于其矩e M 与轮在t 秒内的转角α之乘积 因此,外力偶每秒钟所作的功即功率P 为310}{}{}{}{-⋅⨯=sradmN e kW t M P α 3/10}{}{-⋅⨯=s rad m N e M ω3min/1060}{2}{-⋅⨯⨯⨯=r m N e n M π 即得到作用在该轮上的外力偶矩为min/3min /3}{}{1055.9}{26010}{}{r kWr kW mN e n P n P M ⨯=⨯⨯=⋅π 外力偶的转向,主动轮上的外力偶的转向与轴的转动方向相同,从动轮上的外力偶的转向则与轴的转动方向相反3.2 扭矩及扭矩图可用截面法计算轴横截面上的扭矩为使从两段杆所求得的同一横截面上扭矩的正负号一致按杆的变化情况,规定杆因扭转而使其纵向线在某段内有变成右手螺旋线的趋势时 则该段杆横截面上的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若将扭矩按右手螺旋法则用力偶矢表示,则当力偶矢的指向离开截面时扭矩为正,反之为负 为了表明沿杆轴线各横截面上扭矩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最大扭矩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 可仿照轴力图的作法绘制扭矩图4.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4.1 横截面上的应力与薄壁圆筒相仿,在小变形下,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也只有切应力 ①几何方面为研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处切应变随点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 在等直圆杆的表面上作出任意两个相邻的圆周线和纵向线 当杆的两端施加一对其矩为e M 的外力偶后,可以发现:两圆周线绕杆轴线相对旋转了一个角度,圆周线的大小和形状均为改变在变形微小的情况下,圆周线的间距也未变化 纵向线则倾斜了一个角度γ假设横截面如同刚性平面般绕杆的轴线转动,即平面假设 上述假设只适用于圆杆为确定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变随点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 假想地截取长为dx 的杆段进行分析由平面假设可知,截面b-b 相对于截面a-a 绕杆轴转动了一个微小的角度ϕd 因此其上的任意半径也转动了同一角度ϕd由于截面转动,杆表面上的纵向线倾斜了一个角度γ纵向线的倾斜角γ就是横截面周边上任一点A 处的切应变同时经过半径上任意一点的纵向线在杆变形后也倾斜了一个角度ργρ为圆心到半径上点的距离即为横截面半径上任意一点处的且应变 由几何关系可得dxd ϕργγρρ=≈tan即dxd ϕργρ=上式表示等直接圆杆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切应变随该点在横截面上的位置而变化的规律②物理方面由剪切胡可定律可知,在线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 令相应点处的切应力为ρτ,即得横截面上切应力变化规律表达式dxd G G ϕργτρρ== 由上式可知,在同一半径ρ的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ρτ 值均相等,其值与ρ成正比因ργ为垂直于半径平面内的切应变,故ρτ的方向垂直于半径③静力学方面由于在横截面任一直径上距圆心等远的两点处的内力元素dA ρτ等值且反向则整个截面上的内力元素dA ρτ的合力必等于零,并组成一个力偶,即为横截面上的扭矩T 因为ρτ的方向垂直于半径,故内力元素dA ρτ对圆心的力矩为dA ρρτ 由静力学中的合力矩原理可得⎰=AT dA ρρτ经整理后得⎰=A T dA dxd G2ρϕ上式中的积分⎰AdA 2ρ仅与横截面的几何量有关,称为极惯性矩,用p I 表示⎰=Ap dA I 2ρ其单位为4m ,整理得pGI Tdx d =ϕ 可得pI T ρτρ=上式即等直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当ρ等于横截面的半径r 时,即在横截面周边上的各点处,切应力将达到其最大值p I Tr =max τ 在上式中若用p W 代表r I p /,则有pW T =m ax τ 式中,p W 称为扭转截面系数,单位为3m推导切应力计算公式的主要依据为平面假设,且材料符合胡克定律 因此公式仅适用于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直圆杆 为计算极惯性矩和扭转截面系数在圆截面上距圆心为ρ处取厚度为ρd 的环形面积作为面积因素 可得圆截面的极惯性矩为⎰⎰===Ad p d d dA I 32242032πρπρρ圆截面的扭转截面系数为162/3d d I rI W p p p π===由于平面假设同样适用于空心截面杆件,上述切应力公式也适用于空心圆截面杆 设空心圆截面杆的内、外直径分别为d 和D ,其比值Dd =α 则可得空心圆截面的极惯性矩为⎰⎰-===AD d p d D d dA I )(322442232πρπρρ所以)1(3244απ-=D I p扭转截面系数为)1(1616)(2/4344αππ-=-==D Dd D D I W p p4.2 斜截面上的应力在圆杆的表面处用横截面、径向截面及与表面相切的面截取一单元体在其左右两侧(即杆的横截面)上只有切应力τ,其方向与y 轴平行 在其前后两平面(即与杆表面相切的面)上无任何应力 由于单元体处于平衡状态,故由平衡方程0=∑yF可知单元体在左右两侧面上的内力元素dydz τ应是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一对力并组成一个力偶,其矩为dx dydz )(τ 为满足令两个平衡方程,0=∑xF和0=∑z M在单元体上、下两个平面上将有大小相等、指向相反的一对内力元素dxdz 'τ 并组成其矩为dy dxdz )('τ的力偶该力偶与前一力偶矩数值相等而转向相反,从而可得ττ='上式表明,两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切应力τ和'τ数值相等,且均指向(或背离)该两平面的交线,称为切应力互等定理 该定理具有普遍意义纯剪切应力状态: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状态 等直圆杆和薄壁圆筒在发生扭转时,其中的单元体均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现分析在单元体内垂直于前、后量平面的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斜截面外法线n 与x 轴的夹角为α规定从x 轴至截面外法向逆时针转动时α为正,反之为负 应用截面法,研究其左边部分的平衡设斜截面ef 的面积为dA ,则eb 面和bf 面的面积分别为αcos dA 和αsin dA 选择参考轴ξ和η分别于斜截面ef 平行和垂直 由平衡方程∑=0ηF 和∑=0ξF即0cos )sin (sin )cos ('=++ααταατσαdA dA dA0sin )sin (cos )cos ('=+-ααταατταdA dA dA利用切应力互等定理公式,整理后即得任意一斜截面ef 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公式ατσα2sin -= αττα2cos =单元体的四个侧面(ο0=α和ο90=α)上的切应力绝对值最大,均等于το45-=α和ο45=α两截面上正应力分别为τσσ+==max 45οτσσ-==min 45ο即该两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ασ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即一为拉应力,另一为压应力 其绝对值均等于τ,且最大、最小正应力的作用面与最大切应力的作用面之间互成45° 这些结论是纯剪切应力状态的特点,不限于等直圆杆在圆杆的扭转试验中,对于剪切强度低于拉伸强度的材料(如低碳钢),破坏是由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引起,并从杆的最外层沿与杆轴线约成45°倾角的螺旋形曲面发生拉断而产生的在最大切应力相等的情况下,空心圆轴的自重较实心圆轴为轻,比较节省材料4.3 强度条件强度条件是最大工作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即][max ττ≤等直圆杆的最大工作应力存在于最大扭矩所在横截面即危险截面的周边上任一点,即危险点 上述强度条件可写为][maxτ≤pW T5.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刚度条件 5.1 扭转时的变形 等直杆的扭转变形是用两横截面绕杆轴相对转动的相对角位移,即相对扭转角ϕ来度量的ϕd 为相距dx 的两横截面间的相对扭转角 因此,长为l 的一段杆两端面间的相对扭转角 长为l 的一段杆两端间的相对扭转角ϕ为⎰⎰==lpldx GI Td 0ϕϕ 当等直圆杆仅在两端受一对外力偶作用时,则所有横截面上的扭矩T 均相同 且等于杆端的外力偶矩e M对于由同一材料制成的等直圆杆,G 及p I 亦为常量,则可得pe GI l M =ϕ或p GI Tl =ϕϕ的单位为rad ,其正负号随扭矩T 而定由上式可见,相对扭转角ϕ与p GI 成反比,p GI 称为等直圆杆的扭转刚度由于杆在扭转时各横截面上的扭矩可能并不相同,且杆的长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工程中,对于扭转杆的刚度通常用相对扭转角沿杆长度的变化率dx d /ϕ来度量,称为单位长度扭转角,并用'ϕ表示pGI T dx d ==ϕϕ' 公式只适用于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的等直圆杆例题3-5截面C 相对于截面B 的扭转角,应等于截面A 相对于B 的扭转角与截面C 相对于A 的扭转角之和AC BA BC ϕϕϕ+=5.2 刚度条件等直杆扭转时,除需满足强度条件外,有时还需满足刚度条件刚度要求通常是限制器单位长度扭转角'ϕ中最大值不超过某一规定的允许值]['ϕ,即][''max ϕϕ≤上式即为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刚度条件式中,]['ϕ称为许可单位长度扭转角,其常用单位是m /)(ο需要将单位换算,于是可得][180'max ϕπ≤⨯p GI T 许可单位长度扭转角是根据作用在轴上的荷载性质以及轴的工作条件等因素决定的6.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当圆杆扭转变形时,杆内将积蓄应变能计算杆内应变能,需先计算杆内任一点处的应变能密度,再计算全杆内所积蓄的应变能 受扭圆杆的任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设其左侧面固定,则单元体在变形后右侧面将向下移动dx ⋅γ当材料处于线弹性范围内,切应力与切应变成正比,且切应变值很小 因此在变形过程中,上、下两面上的外力将不作功只有右侧面上的外力dydz ⋅τ对相应的位移dx ⋅γ做功,其值为)(21))((21dxdydz dx dydz dW τγγτ=⋅⋅=单元体内所积蓄的应变能εdV 数值上等于dW 于是可得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即应变能密度εv 为τγεε21===dxdydz dW dV dV v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上式可改写为Gv 22τε=或22γεG v =求得受扭圆杆任一点处的应变能密度εv 后,全杆的应变能εV 可由积分计算dAdx v dV v V Vl A⎰⎰⎰==εεεV 为杆的体积,A 为杆的横截面积,l 为杆长若等直杆仅在两端受外力偶矩e M 作用,则任一横截面的扭矩T 和极惯性矩p I 均相同可得杆内得应变能为222222222)(22ϕρτεlGI GI l M GI l T dA I T G l dAdx G V p p e A p p l A =====⎰⎰⎰以上应变能表达式也可利用外力功与应变能数值上相等的关系,直接从作用在杆端的外力偶矩e M 在杆发生扭转过程中所做的功W 算得7.等直非圆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对于非等直圆杆,在杆扭转后横截面不在保持为平面取一矩形截面杆,事先在其表面绘出横截面的周线,则在杆扭转后,这些周线变成了曲线 从而可以推知,其横截面在杆变形后将发生翘曲而不再保持平面 对于此类问题,只能用弹性的理论方法求解 等直非圆杆在扭转时横截面发生翘曲,但当等直杆在两端受外力偶作用,且端面可以自由翘曲时,称为纯扭转或自由扭转这时,杆相邻两横截面的翘曲程度完全相同,横截面上仍然是只有切应力没有正应力若杆的两端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翘曲,称为约束扭转,则其相邻两横截面的翘曲程度不同,将在横截面上引起附加的正应力8.开口和闭口薄壁截面杆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8.1 开口薄壁截面杆薄壁截面的壁厚中线是一条不封闭的折线或曲线,责成开口薄壁截面如各种轧制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等)或工字形、槽形、T 字型截面等8.2 闭口薄壁截面杆薄壁截面的壁厚中线是一条封闭的折线或曲线,这类截面称为闭口薄壁截面 讨论这类杆件在自由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计算设一横截面为任意形状、变厚度的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 在两自由端承受一对扭转外力偶作用杆横截面上的内力为扭矩,因此其横街满上将只有切应力 假设切应力沿壁厚无变化,且其方向与壁厚的中线相切在杆的壁厚远小于其横截面尺寸时,又假设引起的误差在工程计算中是允许的 取dx 的杆段,用两个与壁厚中线正交的纵截面从杆壁中取出小块ABCD 设横截面上C 和D 两点处的切应力分别为1τ和2τ,而壁厚分别为1δ和2δ 根据切应力互等定理,在上、下两纵截面上应分别有切应力2τ和1τ 由平衡方程0=∑xF,dx dx 2211δτδτ=可得2211δτδτ=由于所取的两纵截面是任意的,上式表明横截面沿其周边任一点处的切应力τ与该点处的壁厚δ乘积为一常数常数=τδ沿壁厚中线取出长为ds 的一段,在该段上的内力元素为ds ⋅τδ 其方向与壁厚中线相切,其对横截面内任意一点O 的矩为r ds dT )(⋅=τδr 是从矩心O 到内力元素ds ⋅τδ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由力矩合成原理可知,截面上扭矩应为dT 沿壁厚中线全长s 的积分,即得⎰⎰⎰===sssrds rds dT T τδτδrds 为图中阴影三角形面积2倍故其沿壁厚中线全长s 的积分应是该中线所围面积0A 的2倍,于是可得02A T ⨯=τδ或者δτ02A T=上式即为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在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可得杆截面上最大切应力为min0max 2δτA T =式子中,min δ为薄壁截面的最小壁厚闭口薄壁截面等直杆的单位长度扭转角可按功能原理来求得22022028)2(212δδτεGA T A T G G v === 根据应变能密度计算扭转时杆内应变能的表达式,得单位长度杆内得应变能为⎰⎰==V V dVGA T dV v V 22028δεε 式子中,V 为单位长度杆壁的体积,ds ds dV ⨯=⨯⨯=δδ1,代入上式⎰=s dsGA T V δε2028 计算单位长度杆两端截面上的扭矩对杆段的相对扭转角'ϕ所做的功,杆在线弹性范围内2'ϕT W =因为W V =ε,则可解得⎰=sdsGA T δϕ20'4即所要求得单位长度扭转角式子中的积分取决于杆的壁厚δ沿壁厚中线s 的变化规律,当壁厚δ为常数时,得到δϕ20'4GA Ts=式子中,s 为壁厚中线的全长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材料力学第3章扭转总结

材料力学第3章扭转总结

5 圆截面的极惯性矩Ip和扭转截面系数Wt
πd 4 实心圆截面: I P 32
πd 3 Wt 16
πD4 空心圆截面: I ( 4) 1 P 32
πd 3 Wt ( 4) 1 16
6. 强度条件
max [ ]
对于等直圆轴亦即
Tmax [ ] Wt
7. 刚度条件 等直圆杆在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圆周扭转时切应力分布特点:
T
max
Tr r Ip
max
d
圆周扭转时切应力分布特点:在横截面的同一半径 r 的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r 均相同,其值 与r 成正比,
其方向垂直于半径。
横截面周边上各点处(r r)切应力最大。
即单元体的两个相互垂直的面上,与该两个面的交线 垂直的切应力 和 数值相等,且均指向(或背离)该两个 面的交线——切应力互等定理。
Tmax
180 [ ] GI p
l
Ti li *若为阶梯扭矩、阶梯截面 GI i 1 pi
总结
1 扭转外力特点:
垂直轴线的平面内受一对大小相等、转向相反 力偶作用
变形特点: 杆件的任意两个横截面围绕其轴线作相对转动
外力矩计算
{M e }Nm
{P}kw 9.55 10 {n} r
3
min
2 扭转时内力:扭矩
扭矩(torque)--其力偶作用面与横截面平行
Me
T(+) T
T(-)
3

第3章-扭转

第3章-扭转

Ⅰ、扭转时的变形 ——两个横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Me
Me
a
b
T
T
O1
O2
A D d
D'
a dx b
扭转角沿杆长的变化率
d T
d x GIp
相距d x 的微段两端截面间 相对扭转角为
d T d x
GIp
相距l 的两横截面间相对扭转角为
d l T d x
四、 IP、WP的计算
d
1、实心圆轴
IP
2dA R 2 (2 d) 0

1 R4 1 D4
2
32
WP

1
16
D3
D
2、空心圆轴
IP
2dA R 2 2 d 1 (R4 r 4 )
r
2
1 (D4 d 4 ) 1 D4 (1 4 )
解: 首先必须计算作用在各轮上的外力偶矩
M2 1
M3 2 M1
3
M4
A
1B
2C
3
D
M1

(9.55 103

500)N 300

m

15.9kN

m
M
2

M3

(9.55 103
150)N 100
m

4.78kN
m
M4

(9.55 103
200)N m 300

6.37kN m
A 2πr0

r0
t

T r0 A

T
2πr02

材料力学第3章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精]

材料力学第3章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精]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图3.9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解(1)校核键的剪切强度 将键沿n—n截面假想地分成两部分,并把n—n截面以下部分和轴作为一个整 体考虑(见图3.9(b))。假设在n—n截面上的切应力均匀分布,所以由式 (3.1)得n—n截面上的剪力FQ为
将剪力FQ对轴心取矩,由平衡方程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挤压面的计算面积视接触面的具体情况而定,与实际挤压面积不是同一概念 。对于螺栓、铆钉、销钉等一类圆柱形构件,实际挤压面是半圆柱面,为了 简化计算,一般取圆柱的直径平面作为挤压面的计算面积,如图3.8所示, Abs=dt。若接触面为平面,如图3.2所示的平键,则取实际挤压面积为计算 面积。
定量的数值关系为 塑性材料:
脆性材料: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例3.2如图3.9(a)所示,轴通过平键与齿轮连接(图中没 有画出齿轮)。已知轴的直径d=70 mm,键的尺寸为 b×h×l=20×12×100 mm,传递的扭转力偶矩Me=2 kN·m,键的许用应力 =60 MPa,[σ bs]=100 MPa。 试校核键的强度。
,得
所以有
可见平键满足剪切强度条件。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2)校核键的挤压强度 以键在n—n截面以上部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3.9(c)所示。由平衡方程
,得 式中Fbs——右侧面上的挤压力。 据式(3.5),得 由于挤压面为平面,所以
联立式(a)、(d)、(e)、(f),可得
由此解得
故平键也满足挤压强度要求。
页 退出
材料力学
出版社 理工分社

材料力学 剪切和扭转.

材料力学 剪切和扭转.

§3–2 连接接头的强度计算
(合力) P 1、连接处破坏三种形式: ①剪切破坏
n
n
P (合力) 剪切面 n
沿铆钉的剪切面剪断,如
沿n– n面剪断 。 ②挤压破坏 铆钉与钢板在相互接触面 上因挤压而使溃压连接松动,
FS n
P
发生破坏。
③拉伸破坏
钢板在受铆钉孔削弱的截面处,应力增大,易在连接处拉断。
2、剪切的实用计算
此杆安全。
[例6]木榫接头如图所示,宽b=20cm,材料[]=1MPa, [bs]=10MPa。受拉力P=40kN作用,试设计尺寸a 、h 。 F F
a
h
剪切面
Fbs
挤压面
F
解: 剪切面面积:As
ab bh
Abs 挤压面面积:
a
h
剪切面
Fbs
挤压面
F
取接头右边,受力如图。
Fs Fbs F
P=40KN,试求接头的剪应力和挤压应力。 h P a 解::受力分析如图∶ P
FS Fbs P 挤压面和挤压力为:
P :剪应力和挤压应力
剪切面和剪力为∶
P b
c
As
Abs
P P
FS P 40 107 0.952MPa AS bh 12 35
Pbs P 40 bs 107 7.4MPa Abs cb 4.5 12
度条件。
P
t
d
t
P
多铆钉连接件,为计算方便,各铆钉受力可视作相同。
上板受力图
F/4 F/4 F/4
F/4
3F/4
F
F
上板轴力图
铆钉受力图
F/4

材料力学 剪切和扭转

材料力学 剪切和扭转

MA A

MB

MC
B
22
C
解: 1、求内力,作出轴的扭矩图
T图(kN· m)
14
第三章 剪切和扭转
2、计算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并校核强度
22
T图(kN· m)
T1 22 10 6 N mm 64.8MPa AB段 1,max π 3 Wp1 120mm 16 T2 14 10 6 N mm 71.3MPa BC段 2,max π 3 Wp 2 100mm [ ] 80MPa 即该轴满足强度条件。 16
π 2 (D d 2 ) 4 39.5% π 2 d 4
第三章 剪切和扭转
空心轴远比 实心轴轻

图示阶梯状圆轴,AB段直径 d1=120mm,BC段直径
d2=100mm 。扭转力偶矩 MA=22 kN•m, MB=36 kN•m, MC=14 kN•m。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τ] = 80MPa ,试校核该轴的强度。
第三章
剪切和扭转
解:
一、计算作用在各轮上的外力偶矩
M2 A B
M3
M1 C D
M4
500 M 1 (9.55 10 ) N m 15.9kN m 300 3 150 M 2 M 3 (9.55 10 ) N m 4.78kN m 100 200 3 M 4 (9.55 10 ) N m 6.37 kN m 300
第三章
剪切和扭转
四、圆截面的极惯性矩 Ip 和抗扭截面系数Wp
实心圆截面:
2 A
I p d A ( 2 π d )
2
d 2 0

材料力学 第 三 章 扭转

材料力学 第 三 章 扭转
扭转平面假设:变形前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形状 、大小
以及间距不变,半径仍为直线。
定性分析横截面上的应力
(1)∵ε = 0∴σ = 0
(2)∵ γ ≠ 0∴τ ≠ 0
因为同一圆周上切应变相同,所以同 一圆周上切应力大小相等,并且方向 垂直于其半径方向。
切应变的变化规律:
D’
取楔形体
O1O2ABCD 为 研究对象
γ ≈ tgγ = DD' = Rdϕ
dx dx
微段扭转
变形 dϕ
γ ρ ≈ tgγ ρ = dd′ = ρ ⋅ dϕ
dx dx
γ
ρ
=
ρ

dx
dϕ / dx-扭转角变化率
圆轴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变γρ
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ρ成正比。
(二)物理关系:由应变的变化规律→应力的分布规律
弹性范围内 τ max ≤ τ P
τ max
=
T
2π r 2t
=
180 ×103
2π × 0.132× 0.03
= 56.5MPa
(2) 利用精确的扭转理论可求得
τ max
=
π D3
T
(1−α 4 )
16
=
180 ×103
π×
0.293
⎡ ⎢1 −
⎜⎛
230
⎟⎞
4
⎤ ⎥
16 ⎢⎣ ⎝ 290 ⎠ ⎥⎦
= 62.2MPa
思考题
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圆轴,里层和外层材料的 切变模量分别为G1和G2,且G1=2G2。圆轴尺寸如 图所示。圆轴受扭时,里、外层之间无相对滑动。 关于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有图中(A)、(B)、 (C)、(D)所示的四种结论,请判断哪一种是正 确的。

材料力学习题册答案-第3章扭转

材料力学习题册答案-第3章扭转

第三章扭转一、是非判断题1.圆杆受扭时,杆内各点处于纯剪切状态。

(×)2.杆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距截面形心最远处。

(×)3.薄壁圆管和空心圆管的扭转切应力公式完全一样。

(×)4.圆杆扭转变形实质上是剪切变形。

(×)5.非圆截面杆不能应用圆截面杆扭转切应力公式,是因为非圆截面杆扭转时“平截面假设”不能成立。

(√)6.材料相同的圆杆,他们的剪切强度条件和扭转强度条件中,许用应力的意义相同,数值相等。

(×)7.切应力互等定理仅适用于纯剪切情况。

(×)8.受扭杆件的扭矩,仅与杆件受到的转矩(外力偶矩)有关,而与杆件的材料及其横截面的大小、形状无关。

(√)9.受扭圆轴在横截面上和包含轴的纵向截面上均无正应力。

(√)10.受扭圆轴的最大切应力只出现在横截面上。

(×)11.受扭圆轴内最大拉应力的值和最大切应力的值相等。

(√)12.因木材沿纤维方向的抗剪能力差,故若受扭木质圆杆的轴线与木材纤维方向平行,当扭距达到某一极限值时,圆杆将沿轴线方向出现裂纹。

(×)1二、选择题1.内、外径之比为α的空心圆轴,扭转时轴内的最大切应力为τ,这时横截面上内边缘的切应力为(B)Aτ;Bατ;C零;D(1- 4)τ2.实心圆轴扭转时,不发生屈服的极限扭矩为T,若将其横截面面积增加一倍,则极限扭矩为(C)A 2TB20 TC22TD4T3.两根受扭圆轴的直径和长度均相同,但材料C不同,在扭矩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的最大切应力τ、τ和扭转角ψ、ψ之间的关系为(B)A1=τ2,φ1=φ2B1=τ2,φ1φ2C1τ2,φ1=φ2D1τ2,φ1φ24.阶梯圆轴的最大切应力发生在(D)A扭矩最大的截面;B直径最小的截面;C单位长度扭转角最大的截面;D不能确定。

5.空心圆轴的外径为D,内径为d,α=d/D,其抗扭截面系数为(D)A3DW1Bp16WpD16312C3D3W1Dp16WpD163146.对于受扭的圆轴,关于如下结论:①最大剪应力只出现在横截面上;②在横截面上和包含杆件的纵向截面上均无正应力;2③圆轴内最大拉应力的值和最大剪应力的值相等。

材料力学第3章

材料力学第3章

dϕ T = dx GIP
dϕ T = dx GIP
T dx ϕ = ∫ dϕ = ∫ 0 GI P l
l
当等直圆杆仅在两端受一对外力偶作用时
TL ϕ= GIP
当等直圆杆有两个以上的外力偶作用时,需要先画出 扭矩图,然后分段计算各段的变形,各段变形的代数和 即为杆的总变形。
Ti Li ϕ =∑ i (GIP )i
)
2
D
δ = 3.7mm
空心圆轴设计
τ max
T = ≤ [τ ] WP
WP =
(D 16 D
π
4
−d4
)
D = d + 2δ
16 DT ≤ [τ ] 4 4 π D −d
(
π × 80 × 106 Pa × D 4 − 16 × 5 × 103 N • m × D − π × (0.1m )4 × (8 × 106
2
2
τ′
τ
τ′
γ
dW = dVε 1 τγdxdydz 1 dVε = 2τγ vε = 应变能密度 2 dxdydz dV
τ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应变能
x
dx
2
2
Vε = ∫ vε dV= ∫∫ vε dAdx
V
1 = τγ γ 2
Tρ = IP
l A
=
τ
G
l T τ Vε = ∫∫ dAdx = 2G IP 2G l A
第三章
§1 扭转的概念和实例
扭 转
ϕ
受力特征: 受力特征:在杆的两端垂直于杆轴的平面内, 作用着一对力偶,其力偶矩相等、方向相反。 变形特征: 变形特征:杆件的各横截面环绕轴线发生相对 的转动。 扭转角:任意两横截面间相对转过的角度。

材料力学课件第三章 扭转

材料力学课件第三章 扭转

工程上采用空心截面构件:提高强度,节约材料,重量轻, 结构轻便,应用广泛。
3.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3.4.2 最大扭转切应力和强度条件
第三章 扭转
1. 最大扭转切应力:

T
Ip
知:当
R , max
max
TR Ip
T Ip R
T Wp
(令 Wp I p R )
max
T Wp
Wp — 扭转截面系数,单位:mm3或m3。
对于实心圆截面: 对于空心圆截面:
Wp
d3
16
Wp
(D4
16
d4)
D3(1 4 )
16
3.4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2、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max
Tm a x Wp
[ ]
第三章 扭转
许用切应力 u
n
τ s---- 扭转屈服极限 ——塑性材料 τ b---- 扭转强度极限 ——脆性材料 τ u---- 扭转极限应力 ——τs和τb的统称
MB
MC
MA
MD
B
C
解:计算外力偶矩
A
D
MA
9549 PA n
1592N m
MB
MC
9549 PB n
477.5N m
MD
9549 PD n
637N m
3.2 外力偶矩的计算 扭矩和扭矩图
第三章 扭转
3.2.2 扭矩和扭矩图
1 扭矩: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记作“T”。
2 截面法求扭矩
剪应力在互相垂直的面上同时存在,数值相等,其方向都垂直于这 两个面的交线,且都指向或者都背离该交线。

第3章 扭转

第3章 扭转
(2) BC段:在截面Ⅱ−Ⅱ处将轴截开,取左段为脱离 体,如图d,由平衡条件 M
å

e4
M
e1
M
x
= 0
T2 + M 4 - M 1 = 0
(d)
A
B
Ⅱ T2 Ⅱ
T 2 = - M 4 + M 1 = - 6 .3 7 + 1 5 .9 = 9 .5 3
(3) CD段:在截面Ⅲ-Ⅲ处将轴截开,取右段为脱离 体,如图e,由平衡条件 M e3 M = 0 Ⅲ å T3 - M 3 = 0
Me n n (a) Me
x
Me
n T x n (b) n
T
n (c) Me
x
12
传动轴的外力偶矩
功率、转速与力偶矩的转换关系:在工程实际中,给出 轴所传递的功率和轴的转速。需要将其换算为力偶矩。 轴转动1分钟力偶所作的功为:
W = 2π 鬃 M e n
A B
电动机每分钟所作的功为:
W ' = 60
t
a
= t co s 2 a
28
s
a
= - t sin 2 a
t
a
= t co s 2 a
讨论:
a = 0
0
s 00 = 0
t 00 = t
max
= t
τ
τ
a = - 45
0
st-
45
0
= s max = t
= 0
τ
45
0
σmin
τ
σmax
a = 45
0
s 450 = s min = - t
t
45
27
e

工程力学第三章剪切

工程力学第三章剪切

剪切应力
剪切应力的定义
01
剪切应力是指物体在剪切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其大小与剪切
力和剪切面积有关。
剪切应力的计算
02
剪切应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sigma = F / A计算,其中sigma
是剪切应力,F是剪切力,A是剪切面积。
剪切应力的作用
03
剪切应力是工程结构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大的剪切
剪切技术的创新应用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发展,剪切技术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剪切技术将与智能材料和结构相结合,实现自适应和智能化的剪切行为,以满足复 杂工程结构的性能要求。
剪切技术将在新能源、环保、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如利用剪切原理实现高效能量 转换和利用,以及在医疗领域中实现精准的手术操作等。
物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能力称为剪切强度。
剪切的分类
纯剪切
在纯剪切状态下,物体仅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产生 相对位移,而没有发生弯曲或拉伸。
弯曲剪切
在弯曲剪切状态下,物体不仅在剪切力的作用下 产生相对位移,同时还受到弯曲力的作用。
拉伸剪切
在拉伸剪切状态下,物体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产生 相对位移,同时还受到拉伸力的作用。
剪切强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剪切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的种类、显微组织、热处理状态、加载条件等。了解和掌 握这些因素对于提高材料的剪切强度和优化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03 剪切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验证剪切理论
通过实验验证工程力学中剪切理论的正确性。
探索剪切现象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剪切现象,深入理解剪 切行为的本质。
工程力学第三章剪切
contents
目录
• 剪切概述 • 剪切的力学分析 • 剪切的实验研究 • 剪切的工程应用 • 剪切的未来发展

材料力学课件第3章扭转

材料力学课件第3章扭转
扭转外力及变 形特点:
杆件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平 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作用, 杆件的横截 面绕轴线产生相对转动。
受扭转变形杆件通常为轴类零件,其横 截面大都是圆形的。所以本章主要介绍圆轴 扭转。
第3章-扭 转
圆轴扭转的内力
3-2 圆轴扭转的内力
1.外力偶矩 直接计算
3-2 圆轴扭转的内力
dx
也发生在垂直于
半径的平面内。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2.物理关系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
G
距圆心为
处的切应力:
G
G
d
dx
垂直于半径
横截面上任意点的切应力 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 成正比。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3.静力学关系
T A dA
T A dA

Wt
Ip R
抗扭截面系数
在圆截面边缘上,有最 大切应力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I

p
Wt
的计算
实心轴
T
Ip
max
T Wt
Wt I p / R 1 D3
16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空心轴


Wt I p /(D / 2)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实心轴与空心轴 I p 与 Wt 对比
m1=1000Nm,m2=600Nm,m3=200Nm,m4=200Nm,G=79GPa,试求:
(1)各段轴内的最大切应力 (2)若将外力偶m1和m2的位置互换一下,问轴的直径可否减小
3-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4.强度条件及应用
B
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n
和主动轮或从动轮所传递的功率P 已知轴的转速 n 和主动轮或从动轮所传递的功率 ,由上式计算作用于每 一轮上的外力偶矩。 一轮上的外力偶矩。
例题3-3:图示一转动轴, 例题 :图示一转动轴,转速为 n=300 r/min (转/分),主动轮 输入的功率 = 转 分 ,主动轮A输入的功率 为P1=500 KW,三个从动轮 、C 和D 输出的功率分别为 P2=P3=150 KW, ,三个从动轮B、 P4=200 KW。试画此轴的扭距图。 。试画此轴的扭距图。
= 2 π(
Ip
d 2 0
ρ
d
4
d /2
4
)
0
πd 4 = 32
O
πd 3 Wp = = d / 2 16
d A = 2πρ d ρ
空心圆截面:
Ip =

π (D 4 − d 4 ) = 32 πD 4 (1 − α 4 ) = 32
α=
d D
D d
D 2 d 2
2 πρ 3 d ρ
O
π (D 4 − d 4 ) πD 3 (1 − α 4 ) Wp = = = D/2 16 D 16 Ip
dϕ γρ = ρ dx
→ τ ρ = Gγ ρ
可见, 的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τ 均相同, 可见,在横截面的同一半径 r 的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 ρ 均相同,其值 成正比, 与ρ成正比,其方向垂直于半径。 成正比 其方向垂直于半径。
3、静力关系: 、静力关系: 由横截面上的扭矩与应力的关系→应力的计算公式 由横截面上的扭矩与应力的关系 应力的计算公式 dϕ ∫ A ρ 2dA T = ∫ A dA ⋅τ ρ ⋅ ρ = G dx dϕ τρ 令 I p = ∫ A ρ 2dA T = GI p ρ
注意:对于空心圆截面
d A = 2πρ d ρ
π 4 I p = (D − d 4 ) 32
π 3 Wp ≠ (D − d 3 ) 16
Ⅱ、斜截面上的应力
1、切应力互等定理 、
从受扭的圆杆 从受扭的圆杆表面处截取一微小的正六面体 —— 单元体
∑ Fy = 0 ∑F
x
自动满足 存在τ' 存在
y
τ′ τ
M2
1
M3
2
M1
3
M4
1
2
3
2、计算各段的扭矩 、
M2
1
T1
M2
1
BC段内: T1 = − M 2 = − 4.78 kN ⋅ m 段内: 段内
M3
2
T2
2
CA 段内: T2 = − M 2 − M 3 = − 9.56 kN ⋅ m 段内:
M2
M3
M1
AD段内: 段内: 段内
3
T3
3
T3 = − M 2 − M 3 + M 1 = 6.37 kN ⋅ m
§3-3 扭转、扭矩和扭矩图 扭转、
扭转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作用下发生扭转。 圆截面直杆在与杆的轴线垂直平面内的外力偶 Me 作用下发生扭转。 薄壁杆件也可以由其它外力引起扭转) (薄壁杆件也可以由其它外力引起扭转) 相邻横截面绕杆的轴线相对转动; ⑴ 相邻横截面绕杆的轴线相对转动; ⑵ 杆表面的纵向线变成螺旋线; 杆表面的纵向线变成螺旋线; ⑶ 实际构件在工作时除发生扭转变形 还伴有弯曲或拉、压等变形。 外,还伴有弯曲或拉、压等变形。 工程实例 螺丝刀杆工作时受扭。 ⑴ 螺丝刀杆工作时受扭。 机器中的传动轴工作时受扭。 ⑵ 机器中的传动轴工作时受扭。
τ =τ ′
切应力互等定理: 切应力互等定理:
z
dx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切应力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 在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切应力总是成对出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 相等 同时指向或同时背离两个面的交线。 同时指向或同时背离两个面的交线。 不论单元体上有无正应力存在,切应力互等定理都成立。 不论单元体上有无正应力存在,切应力互等定理都成立。
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状态称为纯 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切应力而无正应力的状态称为纯 剪切应力状态。 剪切应力状态。
2、斜截面上的应力 现分析单元体内垂直于前、后两平面的任一斜截面 ef (如图) , 上的应力。 e a τ d σα η
t
设平均半径 R = (d+t)/2
T τ = 2π R 2 t
2
d
τ ≤ [τ ]
D
3 2
t (d + t ) =
2
π [τ ]
2T
t + 2 dt + d t =
π [τ ]
2
2T
2 × 5 ×103 N ⋅ m t 3 + 2 ×100 ×10−3 m × t 2 + (100 ×10−3 m) × t = π × 80 ×106 Pa
I
I
T
T
I
T-
I
例题:图示圆轴中,各轮上的转矩分别为 例题:图示圆轴中,各轮上的转矩分别为MA=4 kN·m, MB=10 kN·m, MC=6 , kN · m,试求 -1截面和 -2截面上的扭矩,并画扭矩图。 截面和2- 截面上的扭矩 并画扭矩图。 截面上的扭矩, ,试求1- 截面和
轴承
MA
MA
t = 3.7mm
§3-5 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一、切应力互等定理
从受扭的圆杆 从受扭的圆杆表面处截取一微小的正六面体 —— 单元体
∑ Fy = 0 ∑F
x
自动满足 存在τ' 存在
y
τ′ τ
dz
=0
z
∑M
力偶平衡) = 0 (力偶平衡)
(τdydz)dx = (τ ′ dxdz)dy
dy
x
γ
γ : 切应变
γ
∵ ε = 0 ∴σ = 0
ϕ
2、各纵向线仍为直线 但都倾斜了同一角度γ 原来的小矩形变成平行 四边形。 横截面上必有τ存在其 方向垂直于圆筒半径。 ∵ γ ≠ 0∴τ ≠ 0
扭转平面假设: 扭转平面假设
变形前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 大小以及间距不变, 变形前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且形状 、大小以及间距不变,半 径仍为直线。 径仍为直线。 同一圆周上剪应变相同,所以切应力大小相等, 同一圆周上剪应变相同,所以切应力大小相等, 并且方向垂直于其半 径方向。 径方向。
6.37 kN·m
3、作扭矩图 、
4.78 kN·m 9.56 kN·m
§3-4 薄壁圆杆的扭转
薄壁圆杆: 薄壁圆杆:壁厚 t ≤
1、实验: 、实验:
1 R , R 为平均半径。 为平均半径。 10
变形规律: 2、变形规律:
圆周线 —— 形状、大小、间距不 形状、大小、 变,各圆周线只是绕轴线转动了一 个角度。 个角度。 倾斜了同一个角, 纵向线 —— 倾斜了同一个角,小 方格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方格变成了平行四边形。 结论: 结论: 横截面上
∵ ε = 0, ∵ γ ≠ 0,
∴σ = 0 ∴τ ≠ 0
γ
τ
τ'
τ
根据对称性可知切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 根据对称性可知切应力沿圆周均匀分布
τ τ
D
t
∵ t << D,
可认为切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 可认为切应力沿壁厚均匀分布, 且方向 垂直于其半径方向。 垂直于其半径方向。
3、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W = P×103 ×60 s
若轴的转速为n, 若轴的转速为 ,单位为 r / min,外力偶 M e 每分钟在其相应角位移上所作 的功应为 W ' = Me ⋅ω = Me ⋅ 2π n 由于 W =W ',即 则得
P×103 ×60 s = Me ⋅ 2π n | P |kW | Me |N⋅m = 9.55×103 | n |r
T = ∫ τ dA ⋅ R
A
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τ R 2tdα = τ R 2t 2π
0

dα R
τ
T τ = 2π R 2 t
薄壁圆杆横截面上的切应力计算式 薄壁圆杆
例题3 例题3-5:如图示空心圆轴受扭矩 T = 5 kNm作用,许用切应力 = 80MPa, 作用, 作用 许用切应力[τ] 已知内径d 已知内径 = 100 mm,试确定空心圆轴的壁厚。 ,试确定空心圆轴的壁厚。 (当t≤ R /10时,即可认为是薄壁圆杆) 当 时 即可认为是薄壁圆杆
1、几何关系: 、几何关系
取楔形体O1O2 A B CD 为研究对象
D’
DD ' Rd ϕ γ ≈ tg γ = = dx dx d d ′ ρ ⋅ dϕ γ ρ ≈ tgγ ρ = = dx dx
微段扭转 变形 dϕ
dϕ γρ = ρ dx
dϕ :扭转角变化率 dx
2、物理关系: 、物理关系: 由应变的变化规律→应力的分布规律 由应变的变化规律 应力的分布规律 弹性范围内 τ max ≤ τ P τ = Gγ dϕ τ ρ = G⋅ ρ dx
T⋅ρ 代入物理关系式得: 代入物理关系式得: τρ = Ip
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计算式。 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切应力计算式。
dϕ T = dx GIp
dx
扭转变形计算式 扭转变形计算式
τρ
圆轴横截面上 的确定: 圆轴横截面上τmax的确定: 横截面上
τ max =
T T ρ max = IP IP =
MB


1
2 MC
T1
1 AB段内: 段内: 段内 2 6 kN m
T1 = − M A = − 4 .0 kN ⋅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