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岭峪地质分析
松岭峪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松岭峪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松岭峪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北25km处于晋元冲压系,地质类型复杂,成矿活动密集,构造活动激烈,成为丰宝地质研究的主要地区之一。
本次综合实习,我前往松岭峪山采集固体系的地质资料,做了以下调查和研究:
一是实地考察,包括地貌、土质、植被等,靠近场地,对松岭峪山当地的构造环境、岩石和矿物结构及其关系进行了认真观察,并繁体地勘查了当地的错综复杂的构造形式;
二是地质调查,包括矿产调查、岩芯钻探、岩石检查、岩心鉴定等,其中采集岩芯实际力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性质实测样品,运用冷抽过滤的方法,对地壳物质的内部构成、演化历史、构造演化特征、能源物质含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三是地
貌变化调查,通过比较了不同时期之间地貌形态进行研究,从形态到各种形貌变化,松岭峪山地面和地质构造发育程度相当明显,构造活动持续强烈,由此对晋元冲压系的构造和运动规律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四是矿产研究,手工探坑、样品分析等方法,探明了松岭峪山植物矿床和火山熔岩地质类型,检查了铁和金的普遍分布区以及存在情况,发现了较为丰富的铜矿物,对松岭峪山资源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次综合实习,最终我对松岭峪山的构造及其发育规律、火山熔岩类型、植物化矿床资源、铁、金和铜等矿产资源研究做出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与总结。
景陵峪地质课程设计
• ①
•
•
•
•
F1,F2,F3断层 • F1断层长约2km,倾向向北, • 上盘为北盘下志留统(S1), 下盘为南盘中志留统(S2); F2断层长约4km,倾向向北, 上盘为北盘下志留统(S1) 和中志留统(S2),下盘为 南盘中志留统(S2); F3断层长约3.5km,倾向向北, 上盘为北盘下志留统(S1), 下盘为南盘中志留统(S2)。 三条断层均形成于中志留世 (S2)之后,中泥盆世(D2) • 之前,共同组合构成北高南 低的叠瓦式逆冲断层构造。
• 岩该 、区 花出 岗露 岩的 岩 浆 岩 有 两 种 玄 武 ——
岩 浆 岩
----
第四章 地质演化史
• 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地层,地质作 用形成青风岭背斜,应力使得发育三条断层F1、F2、F3,之后地壳抬 升遭受剥蚀;
→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中
沿不 状 发 花 断整 的 育 岗 裂合 侵 在 岩 带接 入 羊 在 侵触 岩 山 清 入, , 、 风 形是 出 红 岭 成岩 露 地 一 的浆 面 的 带 。在 积 背 , 断较斜可 裂大核见 形,部两 成与,处 之围为分 后岩片布 ,
•
触不 界 发 玄 带规 限 育 武 挤则 的 在 岩 压状 一 平 在 围的 系 望 平 岩带 列 岗 望 冷状 小 古 岗 凝、 背 新 一 出片 斜 统 带 露状 的 和 , 形, 的 上 可 成是 核 白 见 ;沿 部 垩 三 岩,统处 层呈地分 接现层布 ,
逆冲推覆构造,叠瓦状排列
• ----黄山—下台向斜
• 沿东西方向发育在该区的西部,核翼部在平面上均为条带状分布,核 部是中上二叠统(P2+3)岩层,两翼分别是下二叠统(P1)、下中石 炭统(C1+2)。两翼产状分别为:北翼190°∠45°,南翼5°∠55°, 南翼相对较陡但相差不大,基本对称呈直立褶皱,翼间角约20°,为 紧闭褶皱。 • 形成时代:早中二叠世(P2+3)之后,晚白垩世(K1)之前
大兴安岭松岭区北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成因及构造环境
大兴安岭松岭区北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成因及构造环境摘要:大兴安岭松岭区北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主要位于额尔古纳构造岩浆岩带与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带的结合部位,通过对其岩石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物源、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认为本期侵入岩该期混合岩化作用于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的碰撞拼贴有关,形成时代在晚寒武世。
关键词:大兴安岭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大兴安岭松岭区北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的位于额尔古纳构造岩浆岩带与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带的结合部位。
本期侵入岩空间分布主要位于库楚河及大杨气河东岸,该期岩体受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联合控制,岩体时代较老,受后期区域构造热流体活动影响强烈,发育条带状或脉状构造,产状整体北西向或北东向展布,在变质深成岩体内部局部可见中-晚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二云斜长变粒岩的捕虏体(残留体)。
一、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岩石及矿物学特征晚寒武世混合岩受地壳深层次韧性变形影响强烈,岩石中多见混合岩化形成的条带及矿物拉长定向,局部可见岩石发生韧性褶曲,主要由长英质斜长浅粒质混合岩、长英质角闪斜长质条带状混合岩、黑云条带状混合岩及二云条带状混合岩等组成。
晚寒武世变质深成岩主要出露长英质斜长浅粒条带状或脉状混合岩、黑云条带状混合岩,且与中-上元古界兴华渡口岩群相伴产出,个别地段呈互层状产出,且混合岩内基体成分与其相邻的兴华渡口岩群的岩石类型基本一致,为变粒岩类及浅粒岩类,说明该期变质深成岩与兴华渡口岩群的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的变质岩具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混合岩岩石构造差异反映了混合岩化的强度,下部层位岩石以条带状构造为主,中上部出现脉状混合岩,说明晚寒武世混合岩化作用由早至晚由逐渐减弱的趋势,且混合岩不同的岩石类型很有可能也反映了原岩成分的差异,即下部以黑云斜长变粒岩混合岩化形成的黑云条带状混合岩及斜长浅粒混合岩,向上由斜长浅粒岩混合岩化形成的斜长浅粒混合岩,由于混合岩化强度不大,岩石中多见原岩残留,故依据混合岩中基体特征即可判别原岩的岩石类型。
北秦岭松树沟榴辉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4 1 0 9 0 3 7 4 、 4 1 4 7 2 0 5 3 、 4 1 4 3 0 2 0 9 ) 、 国家“ 9 7 3 ” 计划项目( 2 0 1 5 C B 8 5 6 1 0 3 ) 及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 I R T 1 2 8 1 ) 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陈丹玲, 1 9 6 7年生, 女, 博士, 教授, 从事岩石大地构造研究, E m a i l :d l c h e n @n w u . e d u . c n
沉积岩系, 其下部的火 分布于宽坪群以南, 主体为一套火山 山岩具有弧后盆地型火山岩和蛇绿岩类特征, 其中的硅质岩 夹层中发现早中奥陶世牙 形 石 和 放 射 虫 化 石 ( 王 学 仁 等, 1 9 9 5 ) , 最新定年获得火山岩和蛇绿岩中的辉长岩 辉绿岩中 锆石的形 成 年 龄 为 4 6 3 4 7 4 M a( 陆 松 年 等, 2 0 0 3 ; D o n ge t , 2 0 1 1 a ; 赵姣等, 2 0 1 2 ) 。秦岭岩群呈透镜状夹于二郎坪群 a l 和丹凤群之间, 以造山带东段豫陕交界一带出露的规模最 大, 向西经涝峪在太白、 西秦岭地区和向东经内乡至桐柏地 区断续出露, 为一套中深变质杂岩系, 是北秦岭构造带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秦岭岩群主体由各种正、 副片麻岩、 石英 片岩和大理岩以及少量呈透镜状或似层状产出的斜长角闪 岩和石榴石角闪岩组成。早期研究认为秦岭岩群的形成时 代为古元古代, 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主体可能为新元古代 ( 时毓等, 2 0 0 9 ; 万渝生等, 2 0 1 1 ) 或中元古至新元古代( 陆松 2 0 0 9 ; 杨力等, 2 0 1 0 ) 。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发现, 秦岭群 年等, 片麻岩中的这些斜长角闪岩或榴闪岩透镜体多数为退变的 高压 超高压榴辉岩( 杨经绥等, 2 0 0 2 ; 陈丹玲和刘良, 2 0 1 1 ; 刘良等, 2 0 1 3 ; Wa n ge t a l , 2 0 1 4 ) , 在部分围岩片麻岩中也发 现了指示超高压变质的金刚石显微包裹体( 杨经绥等, 2 0 0 2 ) 或矿物的特殊出溶结构( L i ue t a l , 2 0 0 3 ) 。年代学研究揭 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时代为 4 8 5 示, 北 秦 岭 造 山 带 高 压 5 1 1 M a ( 杨 经 绥 等, 2 0 0 2 ; 陈 丹 玲 等, 2 0 0 4 ; 陈 丹 玲 和 刘 良, 2 0 1 1 ; Wa n ge ta l , 2 0 1 1 , 2 0 1 4 ; C h e n ge ta l , 2 0 1 2 ; 刘 良 等, 2 0 1 3 ) ; 榴辉 岩 原 岩 具 有 板 内 玄 武 岩 特 征, 形成时代为 8 0 0 M a ( 张安 达 等, 2 0 0 3 ; 陈 丹 玲 和 刘 良, 2 0 1 1 ; Wa n ge t a l , 2 0 1 3 ) 。丹凤群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最南侧, 构成分割南、 北 秦岭的缝合构造带, 是秦岭古生代洋盆闭合的产物。丹凤群 主体由一套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的火山 沉积岩系组成, 具有以岛弧型火山岩为特点的镁铁质、 超镁铁质岩石组合, 形成于洋内岛弧构造环境( 张成立等, 2 0 0 4 ; 张旗等, 1 9 9 5 ; 张 旗和周国庆, 2 0 0 1 ; 张国伟等, 2 0 0 1 ; 陆松年等, 2 0 0 3 ) , 其中的 放射虫硅质岩夹层中发现寒武 奥陶纪放射虫 ( 崔智林等, 1 9 9 5 ) ; 新近, 在丹凤群西段的岩湾、 关子镇、 武山等地发现典 型的 N M O R B和 E M O R B型蛇绿岩, 并确定其形成时代为 5 2 3 4 5 0 M a ( D o n ge t a l , 2 0 1 1 a , b 及其参考文献) 。 松树沟岩体是北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的一个镁铁 超镁 铁质岩体, 分布于陕西商南县富水镇以北, 商丹构造带的北 侧。岩体长约 2 7 k m , 宽约 2 k m , 呈巨大扁长透镜体状产于秦 岭群片麻岩中, 透镜体的长 轴 方 向 与 围 岩 片 麻 理 一 致 ( 图 1 ) 。其中超镁铁岩体分布于透镜体的核部, 主要由橄榄质糜 棱岩、 中粗粒纯橄岩及少量方辉橄榄岩组成; 镁铁质岩类主 要由斜长角闪岩及少量呈透镜状产于其中的石榴石角闪岩 ( 榴闪岩) 和基性麻粒岩( 刘良等, 1 9 9 5 ) 组成, 它们绕超镁铁 岩体围成一圈, 两者以构造关系相接触, 在接触面发育滑石 菱镁片岩( 安三元等, 1 9 8 1 ) 。围岩片麻岩主要为含不等量黑 云母和角闪石的长英质片麻岩和大理岩等, 部分长英质片麻 岩保留了高压麻粒岩相变 质 作 用 的 记 录 ( 刘 良 和 周 鼎 武,
松岭峪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前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对所学地质专业课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尤其是《构造地质学》。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读图分析后,使我们可以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外貌特征,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有了初步了解。
为了更好的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分别从地层;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图,读图时,我们要先图外后图内,先地形后地质,先地质后构造。
图外有地质图名称、比例尺及图例,图外要从下往上读。
地形主要是看河谷和山地,而地层则可以以岩性、厚度、出露地区、接触关系等方面着手。
构造主要是看褶皱的位置、性质、延伸长度、时代、轴面和断层的落差、两盘时代、性质等,同时也要了解到断层与褶皱、岩浆岩的关系。
使我们学到分析地质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这次课设计,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同时掌握地质图的读图方法。
在读图时,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于实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地层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
现有老到新分述如下:一、元古界(Ar)本区元古代地层仅有震旦系。
震旦系(Pt)分布于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主要为震旦系片岩。
二、古生界(Pz)本区古生代地层有寒武、奥陶﹑泥盆及石炭系,缺失志留和二叠系。
1、寒武系(∈):分布于F2断层附近及王村、刘村之间地区,自下而上分为三统。
分别为下寒武统千枚岩和中上寒武统板岩。
两者为整合接触。
2﹑奥陶系(O):本区缺失中﹑上奥陶统,仅有下奥陶统。
其分布于毛村北部地区,和寒武系整合接触。
3﹑泥盆系(D):广泛分布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附近地区,缺失上泥盆统。
岩性为下泥盆统砾岩和中泥盆统砂岩,和奥陶系角度不整合接触。
4﹑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本地区,其位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周围地区,缺失上石炭统。
岩性为下石炭统砂岩和中石炭统砂页岩,和泥盆系整合接触。
三﹑中生界(Mz)本区中生界仅有三叠系,与下伏石炭系角度不整合接触。
工程地质峪沟水库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峪沟水库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峪沟水库实习报告篇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北京市浅山区地质资源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刍议
尊重自然规律,加强浅山区多层面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研究已迫在眉睫。
北京市地质资源环境工作程度较高,但浅山区范以往地质工作主要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并未开展多要素综合地质调查工作,本文在以往工作成果基础上,对浅山区地质资源环境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并提出保护对策建议,以期支撑浅山区开发利用。
13菱山区地质背景1.1地貌特征北京市浅山区位于山地和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过渡带(图1),处于我国地势格局的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处。
北京的山系由北部燕山山脉(军都山)和西部太行山脉的余脉(西山)组成,两个山系的地质构造特征不同,其浅山区的地貌形态差别悬殊。
按照所属山脉分为西部浅山区和北部浅山区。
北部浅山区受断裂(如南口山前断裂、二十里长山断裂)控制明显,一般山地与平原分界线平直,如昌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
北部浅山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蓟县系碳酸盐岩及中生代侵入岩,在密云、怀柔及昌平地区出露有新太古代片麻岩系(鲍亦冈等,2022)o1.3地质构造浅山区构造上位于中元古代一中三叠世燕山一辽西裂陷带和始新世一全新世华北盆地2个三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跨越了4个四级和5个五级构造单元,夏垫断裂、黄庄一高丽营断裂、南口一孙河断裂、紫荆关断裂等区域重大断裂均穿越了该区域。
房山变质核杂岩、云蒙山变质核杂岩的伸展构造形迹和十三陵推覆构造的挤压构造形迹,在该区域均有不同程度表现,形成了现今的复杂的构造格局(北京市地质矿产局,1996)o2浅山区地质资源禀赋2.1固体矿产北京市浅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地247处,涉及10种矿产(《北京市矿产资源储量表》(2022年))。
西部浅山区以石灰岩、建筑石料(大理岩)及煤炭资源为主,其中汉白玉大理岩自古以来作为皇家建筑材料,是珍贵矿种;北部浅山区主要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
北部浅山区主要出露中元古界蓟县系碳酸盐岩及中生代侵入岩,在密云、怀柔及昌平地区出露有新太古代片麻岩系(鲍亦冈等,2022)o1.3地质构造浅山区构造上位于中元古代一中三叠世燕山一辽西裂陷带和始新世一全新世华北盆地2个三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跨越了4个四级和5个五级构造单元,夏垫断裂、黄庄一高丽营断裂、南口一孙河断裂、紫荆关断裂等区域重大断裂均穿越了该区域。
松岭峪地质图剖析[整理版]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松岭峪地质图上虽然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红石崖、彩云岭、松岭、云岭山、杉岭、松岭峪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还有一条NW-SE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判断出该图的地形轮廓是:图区总体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松岭峪地质图是一幅很复杂的地质图,对该图可以作如下的分析:图区的下寒武统底面、下泥盆统底面和古新统底面是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根据这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可以把图区分为四大构造层,从下向上分别是前寒武系构造层、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和新生界构造层,各构造层具有不同的地层组成和构造特点。
1. 四大构造层的主要特点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角王村—任村—杉岭一带,主要由中元古界(Pt2)片岩组成,片岩中发育枢纽近EW向的褶皱,褶皱的轴面向北倾斜。
该构造层内还分别发育NW—SE向延伸的、断面向NE倾斜的F4正断层和断面向SW方向倾斜的F3逆断层。
断层截切片岩中的褶皱, F4正断层被刘村一带的辉长岩体截切,而F3逆断层的上盘则覆盖了刘村辉长岩体,表明断层形成于褶皱作用之后,而且F3逆断层形成于F4正断层之后。
在下构造层的丁村和刘村一带发育辉长岩侵入体。
从丁村辉长岩体被下寒武统覆盖的地质事实知道,辉长岩体侵入活动发育在早寒武世之前,很可能与F4正断层同时,刘村辉长岩体截断F4正断层只是同一次伸展活动中的相对早晚关系的反映。
下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部,主要围绕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由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组成。
该构造层内发育NW-SE向褶皱和NW-SE向延伸的F2逆断层。
F2逆断层的断面向SW方向倾斜,由于该断层的作用,范村背斜的NE翼和毛村向斜的SW翼地层倒转。
后期的剥蚀作用在毛村东南部形成了一个由中—上寒武统地层组成的飞来峰构造。
在该构造层的东北角发育花岗岩体,该花岗岩体侵入于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之中。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
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存在断裂、冲断带以及隆起等构造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属于二叠系古近系太平洋海盆前陆盆地,孕育着丰富的构造变形历史,并形成紧密联系的构造体系及构造事件。
从该地区断裂地质分析来看,它由一系列主要山脉和支脉构成,其中有四支克罗伊斯支脉,均为横断面断层,包括北方四つの支脉、南方四つの支脉以及东南方向的原初支脉和变形支脉。
每条支脉的断层都存在断层落差和褶皱,有多处发展成滑动断层,断层破裂幅度较小,以平坦的地貌特征出现。
松岭峪地区的冲断带与褶皱、断层有密切的关联,横断面有若干个冲断带,均为沟槽型冲断带,有冲断抬升、断裂抬升、倾斜抬升和折叠抬升等。
此外,该地区也有多处隆起构造,包括发育在陆内的褶皱隆起、断层隆起以及抬升隆起等,均性质复杂,岩性变化很大。
松岭峪地区课程设计报告(10000字)
松岭峪地区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第一章引言1.1 目的与要求1.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
初步掌握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的综合分析方法。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分析地质图的方法,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 发挥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对地质图进行细致的分析,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4.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5.学会地质学上基本的绘图技能,例如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进一步明确各种图件的图式规格。
6.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和总结能力。
7.通过课程设计的过程,复习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1.2 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1.图幅名称:松岭峪地质图2.比例尺:1:100000(小比例尺图件)3.地形地貌特征:该图中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云岭山、红石崖、彩云岭、松岭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其中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1320,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600m左右,估算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800-1000m。
另外还有一条北西-南东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其他河流也大致成这样的方向分布在该地区。
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大致判断出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北西—南东向的山岭与谷地呈相间分布,香溪所处地段地势最低,向两侧逐渐升高。
1.3 作业完成情况1.松岭峪地质图(涂色)(1:100000)2.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1:100000)3.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两幅(1:100000)4.松岭峪地区地质图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一份(10000字)第二章地层2.1 主要的地层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年代地层从老至新依次为:震旦系(Z);寒武系(∈)、下奥陶统(O1);下-中泥盆统(D1-2)、石炭系(C);下三叠统(T1);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
松岭峪构造实习报告
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2.1 新元古界2.2 早古生界2.3 晚古生界2.4 中生界2.5 新生界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3.1 岩浆岩3.2 变质岩第四章地质构造4.1 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4.2 总体构造特征4.3 褶皱分析4.4 断裂分析第五章构造发展史第六章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I 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II 松岭峪地区A-B地质剖面图附图III 松岭峪地区C-D地质剖面图第一章引言本次读图资料为松岭峪地质图。
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属于中比例尺地质图,图区面积约243平方千米.图区总体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点,最高点位于图西的云岭山,海拔为1320m;低处于图东南香溪处,低于630m。
河流自西北汇至东南。
村镇主要分布于沿河带与图东北一带。
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展布、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期等,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内各种繁杂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理解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第二章地层松岭峪地区地层发育不太齐全,缺失地层较多。
图区内出露的地层按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表1):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和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表(1)松岭峪地区地层概况第四系Q 砂砾粘土图东南赵村-黄村一带喜马拉雅阶段新近系N 泥灰岩图西云岭山渐新统E3 泥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始新统E2 砂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古新统E1 砂岩砾岩图西云岭山,北西红石崖下三叠统T1 灰岩,泥灰岩沿香溪,白玉山海西—印支阶段上石炭统C2 泥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下石炭统C1 砂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中泥盆统D2 砂岩沿松岭,彩云岭下泥盆统D1 砂岩砾岩松岭、彩云岭,沿陈村-范村下奥陶统O1 板岩千枚岩毛村加里东阶段中上寒武统∈2+3 板岩,变砾岩毛村南东下寒武统∈1 千枚岩,变砾岩范村,陈村-王村震旦系Z 片岩,大理岩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2。
景陵峪_构造报告_构造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报告第一章前言1.1实习目的综合作业是使我们学生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己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所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一种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分析图的过程中再次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的整合,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转换方法,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在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全面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两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所读图幅情况名称:景陵峪地质图,其比例尺为:1:100000,总面积为(18.2*1000m)(14.1*1000m)=2566.2km2,地貌特征为:由图上标高可以观察到最高海拔为1180m(平望岗处),最低海拔为250m(平望岗北部边缘),由地质图亦可以观察到景陵峪地区河流、山地、沟谷、丘陵等地貌均发育较好,河流依照地势基本为南北走向。
根据地质图综合作业的要求,结合忠老师的指导,最后完成的作业为:景陵峪构造纲要图一幅,景陵峪地质剖面图两幅,景陵峪地质构造的说明分析及构造发展史等相关容。
第二章地层与岩体特征根据图例判断地层的连续性与否,在结合地质图上地层的出露特征及产状,可以看出景陵峪地区最新出露地层为第四系(Q4),最老地层为下志留统(S1),中间缺失上志留统(S3),下泥盆统(D1),三叠系(T),侏罗系(J),下第三系的始新统(E2)和渐新统(E3),以及第四系的上中下更新统(Q3、Q2、Q1)地层,其它时代的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划分标志明显,易于识别。
全区围出露的地层有下志留统(S1)、中志留统(S2)、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与中石炭统(C1+2)、上石炭统(C3)、二叠系(P)、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古新统(E1)和全新统(Q4)。
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
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松岭峪地区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一个区域性的断裂带和山岭系统。
该区域是中国古生代岩石的代表地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地质科学价值。
本综合报告将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
(一)地质背景松岭峪地区所处位置是北华地台东缘,是早古生代岩石的代表地区,岩石类型较多,有花岗岩、闪长岩、斑岩、变质岩和水成岩等。
该地区处于东北—西南向的断裂带上,具有明显的构造特点,地壳运动较为活跃。
松岭峪地区地处盆山区交界处,是华北地区地壳变形的重要区域之一。
(二)地质构造松岭峪地区是一条唐山—昌平大断裂带的中段,该断裂带的总长约700公里,成为华北地区地壳形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该地区以北山为主,南山较低,断裂比较明显。
该地区的燕山期构造以及中新世以来构造变化对该地区地质构造发育起了重要作用。
(三)地质特征1. 岩体类型多样:松岭峪地区具有丰富的岩体类型,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斑岩、变质岩和水成岩等。
2. 长样是主要矿物:在松岭峪地区的岩中,长样是其中的主要矿物,如长石石英岩、长英岩,长分别为30%,35%和55%。
3. 性质较为复杂:该地区岩体性质较为复杂,有受环境影响的变质岩和侵入性的花岗岩等,其结晶状态和形成方式也各不相同。
4. 地貌类型多样:松岭峪地区地貌类型多样,有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和坡地地貌等,地貌特征与地质构造有密切的关系。
(四)地质演化历史在松岭峪地区漫长的地质演化历程中,该区域经历了从古生代到现代的四个主要地质时期,即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在这四个时期中,松岭峪地区的构造和地貌形成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其原因主要包括不同的构造运动、沉积、抬升、剥蚀和侵蚀等。
(五)综合分析和结论通过对松岭峪地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和描述,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早古生代岩石的代表地区和东北—西南向的断裂带;其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是华北地区地壳变形的重要区域之一;而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则表现为多样性,包括岩体类型多样、性质较为复杂、地貌类型多样等。
小秦岭潼峪金矿区地质特征及中深部成矿远景分析
小秦岭潼峪金矿区地质特征及中深部成矿远景分析齐耀辉;孙小攀;杨春雷;高毅;严晓磊;刘普凯【摘要】潼峪金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西段,处于大月坪—金罗斑复式主背斜北翼,断裂构造为北东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3组.含金构造带受控于这3组断裂构造,由石英脉及蚀变岩组成.矿脉分为陡倾斜和缓倾斜两类,缓倾斜矿脉具有等间距平行分布特征.通过坑道及钻孔工程控制,矿区中深部存在同类型缓倾斜富集矿段,结合控矿因素分析,在矿区中深部及边部,通过进一步地质找矿工作,有望发现新的大型金矿床.%The Tongy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gold ore field and northern part of Dayuping-Jinluoban complex domain anticline,the NE-,EW-and NS-trending faults are well developed in the deposit area.The gold-bearing structural belt consisting of quartz veins and altered rocks is controlled by these three groups of faults.The gold vein is divided into steep inclined vein and gentle inclined vein,and there is equidistant parallel distribution for the gentle inclined vein.By the verification of tunnelling and drilling engineering work,it was found there is enriched gentle inclined vein.In combination with orecontrolling analysis,it is predicated it is probably to find new gold orebodies in the middle and deep parts of the gold mine area in the next stage exploration.【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7(008)005【总页数】10页(P741-750)【关键词】小秦岭;潼峪金矿区;缓倾斜金矿体;地质特征;成矿远景【作者】齐耀辉;孙小攀;杨春雷;高毅;严晓磊;刘普凯【作者单位】咸阳西北有色七一二总队有限公司,咸阳712023;咸阳西北有色七一二总队有限公司,咸阳712023;咸阳西北有色七一二总队有限公司,咸阳712023;咸阳西北有色七一二总队有限公司,咸阳712023;咸阳西北有色七一二总队有限公司,咸阳712023;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秦岭地区从中生代早期开始进入了陆内造山构造演化阶段[1],以燕山期岩石圈拉张伸展构造背景和大规模花岗岩浆的浅成侵位活动为特征,形成了众多的金矿。
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
北京昌平虎峪地质实习报告序言本次实习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接触实物,加深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使能更好的掌握并巩固相关的知识,并且加强知识的可用性丰富野外实习经验,为以后的地质工作做更好的铺垫,2013 年 6月 1日上午,我们在北京昌平虎峪进行了地质考察活动 ;实习地:北京市昌平区虎峪自然风景区实习时间:2013年6月1日实习内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进一步识别并分析三大类岩石其颜色、结构、矿物成分及可能形成环境;地质地貌和形成环等;岩石沉积岩.角砾岩:具砾状结构,由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组成,成棱角状或次棱角状,胶结物为硅质胶结物为硅质;白云岩:一种沉积碳酸盐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其中还有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方解石和粘土矿物;呈灰白色,性脆, 硬度小,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是细粒或中粒结构细粒或中粒结构,,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常为粒状或块状;其表层常发育有刀砍纹刀砍纹;石英砂岩: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碎屑物质中 90% 以上为石英碎屑, ,以中—细粒常见,磨圆及分选性良好,石英颗粒表面光滑石英颗粒表面光滑、干净;在滨海或浅海地区沉积而成;在虎峪主要在团山子组中出现;页岩:具有泥质构造主要由粒径<的各种粘土矿物主成,也可含有少量其他的矿物碎屑和化学沉积物;具有极薄的层理构造;岩浆岩辉绿岩:成分相当于辉长岩的基性浅成岩,深灰、灰黑色;主要由辉石和基性长石长石,含少量橄榄石、黑云母、石英、磷灰石、磁铁矿钛铁矿等;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辉绿岩为深源玄武质岩浆向地壳浅部侵入结晶形成,常呈岩脉、岩墙岩墙、岩床或充填于玄武岩火山口中的岩株状产出;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在虎峪主要发育在团山子组和串岭沟组;此处为岩床如图为侵入的岩浆岩变质岩石英岩:主要矿物为石英,可含有云母类矿物及赤铁矿、针铁矿等; 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石英岩含量大于 85%,是石英砂岩及硅质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在虎峪的石英岩为在浅层侵入岩正长斑岩附近的石英砂岩经过热接触变质作用而形成;在岩浆岩层边缘出现冷凝边,在石英砂岩层边缘出现烘烤边片麻岩: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等,有各种岩石经较深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片麻状构造;在虎峪的太古宇地层中大量存在;表层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球状风化:在砂岩、泥灰岩、辉绿岩和花岗岩等结构胶均匀的块状岩石中,若有三组接近于正交的裂隙发育时,可将岩体分割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立方形岩块, 岩块中在二组裂隙相交的棱和三组裂隙相交的棱角处, 岩石的自由表面最大,易受温度、水溶液、气体等因的作用而首先风化破坏,经过一段时间后,使岩块的棱角逐渐消失而圆化,形成大大小小的球体和椭球体;差异风化: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节理状况不同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它们抵抗风化的能力不一致, 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地表,抗风化能力弱的岩石凹入;图中含砂较多的部分抗风化能力强而突出;根劈作用:在风化作用中,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根据虎峪景区入口段呈现沉积基岩---松散堆积物---沉积基岩的产状,以及岩段下部为河谷,河谷岩石分选性差可以推断此处原先为洪积扇;虎峪地区主要由河流和洪流冲击物堆积而成;沿着洪积物的沉积路线和岩石倾斜方向可以推测上游在山谷;阶地:经分析,虎峪的河谷有三层阶地,,;河流方向的右侧农田为河流的一级阶地,在河流左侧则比较明显,农田的地势有显着的上升;根据阶地的形成过程,我认为虎峪在地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分阶段的地层整体上升;由于地层上升,河流的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的下蚀作用增强,河流面也下降,使原先的河漫滩变成为洪水期也达不到的一级阶地,然后,重复两次这样的过程,经过抬升—稳定—抬升的重复出现了三级阶地;如图为居民居住的三级阶地如图为二级阶地如图为一级阶地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岩石受力作用超过其强度极限时岩石破裂,形成断裂构造;岩石破裂并且沿破裂面有明显滑动时为断层,无明显活动为节理;断层:断层主要由断层面和断层盘组成;断层面是指被错开的两部分岩石沿之滑动的破裂面;有时断层两侧的运动不是沿一个面发生,而沿着由许多破裂面组成的破裂带发生,这个带被称为断层破碎带或断裂带;断盘是指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叫上盘,位于断层面以下的叫下盘;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通常在拉力和重量作用下形成;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在较强的水平挤压力下形成;平移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相对水平错动的断层;多在水平剪切力偶或水平挤压力下形成;如图为虎峪地区的断层判断断层的移动方向:1擦痕是指断层面上平行而密集的沟纹,擦痕的指示断层相对运动的方向;手摸擦痕时感到光滑的方向为对盘运动的方向;2断痕面上与擦痕方向垂直的小陡坎为阶步;阶步的倾斜方向指示对盘的运动方向;节理:剪节理:发育在沉积岩中,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 其节理面较平直光滑,有时产生共轭 X 型节理系,可将岩石切成菱形或棋盘格式;节理往往成较好的等间距排列;张节理:发育在沉积岩中,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其面粗糙不平,无擦痕,在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过;有时会沿着原先形成的共轭剪节理张裂,从而形成追踪张节理;石香肠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褶皱构造:褶皱是岩层受力变形产生的连续弯曲;它是岩层塑性变形的体现;褶皱的主要要素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面;其主要有背斜与向斜.背斜在形态上为向上拱的弯曲,两翼岩层相背倾斜;其主要特点为核老翼新;向斜在形态上为向下凹的弯曲,,两翼岩层相向倾斜倾斜,其主要特点为核新翼老地层的接触关系: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关系;其有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三种;我们观察到的片麻岩在分布上出现了下为古远古宇上为长城系的角度不整合;如图为太古宇的深度变质岩--片麻岩;同时该处出现了时代的突变,上层是长城系,下层是太古宇,为不整合接触;。
辽宁兴城地区大红峪组底界性质及地质意义
辽宁兴城地区大红峪组底界性质及地质意义杨明;张梅生;李晓波;王旖旎【期刊名称】《世界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摘要】为进一步确定燕山裂陷槽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底界性质, 笔者对位于燕山中元古代沉积盆地边缘的兴城地区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多个剖面上大红峪组底部砾岩的特征、类型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得出该组沉积之前地表经历了差异性侵蚀, 造成古地形起伏较大.大红峪组底部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包括单斜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两种类型, 其代表的\"兴城运动\"没有影响到更广阔的范围.根据大红峪组底界明显的沉积间断现象, 笔者认为将标准剖面大红峪组底界置于\"小白石英岩\"之下更为合理.%In order to further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bottom boundary of Mesoproterozoic Dahongyu Formation in Yanshan aulacogen,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outcrops in Xingcheng area located at the edge of the Yanshan Mesoproterozoic sedimentary basin. Through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types and genesis of the conglomerate at the bottom of Dahongyu Formation in several sections in the study area, it is shown that there had been differential erosion before the deposition of Dahongyu Formation, resulting in obvious fluctuations of palaeotopography. The unconformity includes two types, namely monoclinic unconformity and overlapping unconform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Xingcheng Movement\"represented by it may not affect the broader scope. According to the obvious depositional hiatus at the bottomboundary of Dahongyu Formation,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put the bottom boundary of Dahongyu Formation in the standard section under the \"small white quartzite\".【总页数】9页(P1101-1109)【作者】杨明;张梅生;李晓波;王旖旎【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 13006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长春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3;P539.2【相关文献】1.辽宁兴城地区长城系团山子组与大红峪组不整合接触特征及其对兴城运动的意义[J], 张丛;郭巍;于松;刘孟骐;张庆飞2.辽宁兴城新立屯地区岩浆杂岩岩石学特征、侵位顺序及地质意义 [J], 周晓萍;郑常青;徐学纯;刘云虎;钟定鼎;张慧明;崔一兵3.河北兴隆中元古界大红峪组微生物成因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陈留勤4.辽宁本溪连山关地区辽河群浪子山组、里尔峪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陈井胜;蒋职权;李崴崴;李斌;刘淼;杨帆;邢德和;汪岩;谭红艳5.辽宁兴城钓鱼台—朝阳娘娘庙地区大地电磁探测及地质意义研究 [J], 曾昭发;李文奔;李静;刘万崧;陈雄;黄大年;徐学纯;郑长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