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参考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
【摘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它们逐层递进,相辅相成。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因而我们要提升学校品味,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首先应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品味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教育的主旨就是育人,要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但当今社会,我们的教育已不能单凭教师的说教,不能单靠教材这个单一载体来完成这一历史重任了。我们应充分挖掘校园的所有育人资源,通过对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用环境来育人,对制度的建设来规范人,对师生精神面貌的建设来感召人,从而努力达到学校处处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良好效果。而这些恰好就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强有力的育人资源,更是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载体。下面我就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以社会主导文化为基础,又以本校的价值观为核心,蕴涵着学校传统、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养、校园环境等丰富的内涵。简言之,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师生的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校园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因此,我们将校园文化定义为: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层次
根据许多专家的研究,其共同的理解是校园文化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一)校园文化的物质层次
我们说经济与科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校园的硬件设施与校园的美化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校园的设施与美化,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面貌。但如果将现代化的建筑与现代化的技术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这显然是走入了误区。
现代文明在器物上的反映,并不是以现代化的建筑和技术为主要标志的,而更多地体现在设计理念和审美素养上,即在城市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怎样便利人民生活、怎样传承民族文化、怎样体现民族精神。因此在经济条件还不富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在“物”上的反映不是表现在现代化的先进设施上,而更能体现校园文化的则是校园景点的设计、合理的布局以及如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不仅体现着审美理念,也体现着教育特有的内涵。因此学校在校园建设上,决不要过于追求建筑物现代化,也不要过于追求设备与技术的先进程度,而应在有限的条件下,首先是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环境的整洁是环境美的基本条件。其次,要用新的理念来美化校园,要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即使校园空间狭小,仍要布置得体,使其精致优美、凸现高雅。再次,校园环境的美化要强化育人的功能,要考虑让一些警句名言与错落有致的绿化相得益彰,还要使一些景物飘逸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学校的精神和办学特色,要让“精美的石头会说话”,使学生在精巧雅致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
(二)校园文化的制度层次
校园文化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物”上,而更多是体现在制度上。办学质量高的学校都比较强调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学校应该有严密的规章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校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制度就意味着束缚,是对自己手脚的捆绑。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事实上没有对他人的限制就没有自我的宽松,当然没有对自我的限制也就没有群体的和谐。完善的制度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是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学校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当然一所好学校,不是仅看有无制度,还要看制度中体现着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看是否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否体现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尊重、关心和激励,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师追求崇高的师德。当然制度仅是文本,校园文化在制度上的体现,更要看教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当一所学校的教师自觉地用纪律约束自己,将执行制度变成自觉的行为,变他律为自律,学校教学秩序就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学校也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考核学校的办学质量,不仅需要关注是否有完善的制度,而且还要关注是否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体现在制度中,更是要关注教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三)校园文化的理念层次
在学校精神的引领下,当教师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自己,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从管理的角度看,没有规范的管理是随意的,基于规范的管理是稳定的,超越规范的管理才有可能是“自由”的,超越规范不是没有规范,而是在充分认同规范的基础上,将规范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自觉贯彻在日常行为中,并以更高的道德与精神追求来要求自己。因此理念层次的管理是超越规范管理的管理,它依靠的是道德和精神的追求。所以,在充分尊重、提升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用学校的目标去凝聚全体教职员工,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关键。有了精神追求,就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教师就会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教师的才华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有了精神追求,才会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才会在教学实践中潜心研究、呕心沥血。
理念层次的校园文化不像“制度”层次和“器物”层次可以用眼睛看得到,它弥漫在校园的空间里,最终是通过师生的言行举止得以体现的。我们常说某个学校很正气,实际上就是说师生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形成的舆论氛围,舆论氛围是校园文化理念层次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文化如果融入人们的血液中,它就是无坚不摧的力量。”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营造充满精神追求和正确舆论氛围的校园文化。
“物”、制度和理念是校园文化内涵的三个层次,逐层递进,其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层次,但强调校园文化的理念层次并不是忽视“制度”的作用,也不意味着“物”的不重要,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物”和制度层次的校园文化,是失去基础的校园文化,没有价值追求的校园文化是没有方向和目标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的是三个层次完美组合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是靠校长制造出来的,而是教职员工共同创造出来的。只要全体教职员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发展。
三、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指出:“只教会人一种专门的知识和技术虽然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他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格,最要紧的是人要籍着教育得到对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与感悟,人必须对从属于道德性质的美与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了解,才能和别的个人及社会有合适的关系。”在现代历史条件下,人们片面追求教育的科学价值而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将会造成教育的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失衡与冲突;在育人功能上片面促进人的认识心理和科学理性的发展,而忽视促进人的情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展,从而造成人的认识与情感、意志及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失衡冲突。纵观古今中外的名校无不以严谨的治学观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哺育代代健全人格的英才而闻名于世。“人作为文化的创造者,他在创造一个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文化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人自身。”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的必然回归。
校园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校园文化有潜移默化、规范陶冶的素质教育作用
1.校园文化有耳濡目染作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板报、橱窗、广播、电视等,贴进学生生活,反映学生现实,较为学生喜爱,因而耳熟能详,目染深心,其教育效果不可低估,所以学校应重视这些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使其成为教育学生的园地,培养人才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