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目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通常涉及到对学生、社会和行业的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胜任特定领域的工作,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1. 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实际应用技能,使其毕业后能够迅速投入工作并具备职业素养。

2.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对接社会和产业的实际需求,设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方向,确保学生毕业后有较高的就业率。

3. 强调实践和实习:-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实习经验,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适应能力。

4. 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

5. 培养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使其具备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行业中应对挑战的能力。

6. 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7. 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适应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8. 国际视野:-提供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竞争力,能够适应全球化的职业发展。

9. 教育与实际结合:-实行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加强产学合作,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工作需求。

10. 学术与职业发展平衡:-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学术水平,使学生能够在职业领域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定位目标可以根据高职院校所在地区、专业方向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定位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学校的资源、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需求,以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我的思绪像被这束光照亮,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刚刚接触方案写作的新手。

如今,我已经在这个领域里摸爬滚打了十年,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我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一、人才培养定位1.面向市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为企业输送具有实战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置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选修课程:开设各类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

2.教学方法(1)项目驱动: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

(2)案例教学:运用典型企业案例,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3)翻转课堂: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1.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2.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3.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四、综合素质培养1.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教学设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市场需求。

在这个方案中,我特别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为我认为这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首先介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对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分析,接着探讨了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因素,提出了定位的策略和路径,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了讨论。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分析、影响因素、策略、路径、实践案例、总结、展望、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而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而目前各地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

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进行研究,可以有助于明确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对于完善高职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比较分析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定位与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定位与人才培养
一பைடு நூலகம்
2 40 ) 20 6

2 日本 高 校 的 分 类 .
日本 高等 学 校 的分 类 基 本 上 是 按 照 有 无 设 大 学 院 为 高 校 分 类 的 指 标来 区分 的 。主 要 分 为 研 究 型 大 学 、 学 院 大 学 、 大 准 大 学 院 大学 、 士大 学 、 硕 学部 大学 等 5 。 中 大学 院大 学 又 分 类 其 为综合性或多科性 大学 、 医类 单科 大 学 、 他 单 科 大 学 ; 士 其 硕 大 学 又 分 为综 合 性 或 多 科 性 学 、 科 大学 ; 部 大 学 又 分 为 多 单 学 科 性 大 学 、 子 大 学 、 科 学 类 单 科 大 学 、 会 科 学 类 单 科 大 女 文 社 学、 自然 科 学 类 学 。
技 术学 院 、 育 学 院 、 续 教 育 学 院 等 几 种 学 院 组 成 。 进入 2 教 继 0 世 纪9 年代 后 ,随 着 一 大 批 多 科 技 术 学 院 及 其 他 类 型 学 院 升 O 格 为 大学 。 国高 等 学 校 的 发展 由二 元 到 趋 同 , 等 学 校 的分 英 高 类 也 随之 由二 元 走 向 一元 。到2世 纪 的今 天 , 国高 等 学 校 又 l 英 在趋 同下 向多 元 变 迁 。 4 国 内有 代 表 性 的 高校 分 类 方 法 . 国 内有 代 表 性 的 高 校 分 类 方 法 是 广 东 管 理 科 学研 究 院武 书 连课 题 组 研 究 的“ 分 类再 分 型 ” 先 的分 类 方 法 。 针 对2 0 年 00 我 国高 校 合 并 重 组 后 的新 格 局 , 题 组 提 出 了 由 “ ” “ ” 课 类 和 型 两 部分 组 成 的 中 国大 学 分类 标 准 。类 反 映 大学 的学 科 特点 . 按 教 育 部 对学 科 门的 划 分 和大 学 各学 科 门的 比例 . 现 有 大学 分 将 为理 、 、 、 、 合 等 1 类 。 表 现 大 学 的 科研 规 模 . 其 大 工 文 管 综 3 型 按 小 , 现有 大学 分 为 研 究 型 、 究 教 学 型 、 学 研 究 型 、 学 型 将 研 教 教 等 4 。 每个 大 学 的类 型 由上 述 类 和 型 两 部 分 组 成 . 在 前 型 型 类 在 后 。 以上 这 些 分 类 方 法 和 分 类标 准对 我 国 高校 分 类 与 定 位 都 有 重 要 的 参 考 价值 , 疑 值 得 参 考 及 借 鉴 。但 与 此 同 时 , 无 我 们 也 要 正 视 中国 高 等 教 育 与 高 等 职 业 教 育发 展 的 现状 。 18 90 年 全 国第 一 所 由 中心 城 市 举 办 的 职 业 大 学— — 金 陵职 业 大 学 在 南 京 诞 生 , 志 着 我 国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开 端 。 第一 所 高 职 标 从 院校 发 展 至 今 , 国 的 职业 教 育 走 过 了不 平 凡 的 3 年 , 高 速 中 0 在 发 展 的 同时也 面 临 着 问题 与 挑 战 ,例 如 人 才培 养 规 格较 低 、 实 际 就 业 率低 、 才 引 进 只 注重 学 历 而 忽视 与 学 院发 展 的 密切 结 人 合 等 问 题 。 因此 。 们 不 能用 国外 的先 进 理 念 来套 用 中 国 的 国 我 情 , 是 要 根据 不 同地 区 、 同风 格 的 院校 提 出新 的分 类 。 以 而 不 而 所 培 养 的人 才 作 为 高职 院校 分类 标 准 , 疑 是 一种 值 得 探讨 和 无 研 究 的 分类 模 式 。高 职 院校 定位 不 只 是 层 次高 低 的定 位 , 不 也 仅 是 学 科 门类 的定 位 , 养什 么 样 的 人才 才 是 高职 院校 的本 质 培 定位 , 这对 指 导 这 一 类 型 学 校 的科 学 定 位 很 有价 值 。 二 、 学合 理 地 确 定 高 职 人 才培 养 目标 应 注 意 的 问题 科 1认 清 目标 准 确 定位 . 要 构 建 科 学 合 理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 须 明 确 人 才 培 养 目 必 标 的 内 涵 及 其 构 成 要 素 , 据 “ 的 全 面 发 展 学 说 ” 素 质 教 依 人 “ 育 ” 终 身 教 育 ” 想 , 据 社 会 需 要 和 自身 特 色 , 位 于 培 养 “ 思 根 定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改革建议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改革建议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研究与改革建议作者:晏涵等来源:《湖南农业科学》2015年第03期摘要: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为研究对象,对行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从培养理念、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建立专业能动机制、加强实训环节等改革建议,对专业的发展和课程设计提供了保证。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定位;国土资源调查;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S-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5)03-0130-03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资源工程系,并于2008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招生情况良好。

招生对象为高中和中职毕业生,学制三年,办学层次为高职大专,学习形式为全日制。

根据高职专业的发展需要,本专业每年对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修改,并对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进行确定。

1 基于行业背景分析的专业定位1.1 行业背景分析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国土、测绘、地矿系统的基层单位,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土地管理、土地规划与设计等技术工作。

同时也面向地质勘测部门、林业管理部门、水利部门、工程勘察与设计、铁道勘察规划部门等,从事工程测量、土地管理与评估等工作的技术型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管理工作和现代化发展都对土地数据提出新的要求,现有的土地调查所得的信息已难以满足当前新形势下的需要,严格土地管理及经济宏观调控迫切需要新的更准确的土地数据。

土地调查工作的进行,依赖于我们国土资源调查者,依赖于我们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

尤其是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完成后,自2010年起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土地更新调查,再加上国家进行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国庆大普查、农村宅基地测量,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国土资源调查人员。

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目标定位和对策

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目标定位和对策

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职教育中的目标定位和对策作者:张丽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9期[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以来,职业教育备受瞩目,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但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并不乐观。

高职院校要清晰地定位高技能人才培养,就要体现其定位的职业特性、高级性、技术技能性、综合复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过程性考核改革以及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应对。

[关键词] 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9-0172-03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4月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近26年来的首次修订。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根据近几年来国务院、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改革的文件内容,结合职业教育法的改革和发布,培养技能高超的操作人员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

而我国领导人在21世纪所提出的“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一理念引导下,将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明确起来,所以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突出技能与专业技术,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异,如何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手段的人才是目前每个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

新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使职业教育的地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看待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正在慢慢被重视,以后也必将被重新看待和定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因此,探究现代高职教育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十分必要的,也需要相关部门或高职院校本身高度重视。

再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定位

再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之定位
的发 展之 路 , 养实践 能力 强 , 培 具有 良好职业道 德 的高技 能人才 。2 0 0 6年教 育部 又 下发 了《 关于 全面提 高 高 等职业 教育 教学 质 量的若 干 意见》教 高[0 61 ( 2 0 16号)指 出高 等职 业教 育作 为 高等 教育 发展 中的一个 类 ,
型, 肩负 着培 养面 向生产 、 设 、 务和 管理 第一线需 要 的高素质 技能 人才 的使命 。每次文件 的 出台 , 建 服 都给 高 职高 专改 革 与发 展指 明 了方 向 , 都反 映 了国 家对 高职 高专 发 展 的期望 与 要求 , 映 了新 形 势下 高职 高 反
专发 展 中的重大 现实 问题与 理论 问题 。 件政 策性 、 导性 都非常 强 。 文 指
第1 0卷 第 2期 2 0 1 0 年 6月
南 通纺 织职业 技术学 院学报 ( 合版 ) 综
Ju a fNa tn e t eVo ain lTe h oo yColg o r lo no gT xi c to a c n lg le e n l
V0 .0. . 11 No2
南 通纺 织职 业技术 学 院学报 ( 合 版 ) 综
2 1矩 00
教育是 有区别 的 。当前仍需继 续强调 技能 型人才 与技术 型人才 这两类 职业技 术教育 , 自办 出特 色Ⅱ 各 】 。
就文 件 中培 养 目标 描述上 的差 别 , 一些 专家提 出 了他 们 的见 解 。马树 超和郭 扬在他 们编 著的 《 高等职 业 教育 跨越 转型 提升》 一书 中有这样 的一些 认识 :00年 正式 将 高职高 专教 育统一 确定 位为培 养 20 “ 高等技 术应 用性 专 门人 才 ”培 养 目标越 来越 清晰 地定位 于 实施技 术教 育 , 养 “ 术 型人才 ”这 与 国际 , 培 技 , 高职教育 发展 的普遍趋 势是相 一致 的 。同时指 出 , 了培养技 术型 人才 , 将部 分技能 型人才作 为 自己的 除 也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2019-07-28摘要: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对于我国⾼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

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才培养⽬标的定位较为准确、重视各类职业教育⽴法和重视与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三个⽅⾯。

关键词:发达国家;⼈才培养⽬标;经验;启⽰1发达国家⾼职教育⼈才培养⽬标与定位的经验发达国家的⾼职教育相对于我国不管是⼈才培养的⽬标还是定位都较为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国⾼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都具备重⼤的借鉴意义。

1.1⼈才培养⽬标的定位较为准确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益严峻,各国都开始不断开发与应⽤新技术与新设备,这对职⼯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提出了新的更⾼的要求。

因此,职⼯教育被放在了⼗分重要的位置,引起了多⽅的⼴泛关注,与此同时,以职⼯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且发展势头⼀⽚⼤好。

其中⿇省理⼯学院莱斯特•瑟罗就指出:⼀个国家竞争⼒的提⾼,⼈才与技术⽐资⾦与⾃然更为重要。

⾼职教育培养的⼈才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能⼒都应该⽐中专强,并且具备突出的新技术开发能⼒、⽣产运⾏能⼒与组织管理能⼒。

例如,德国⾼职教育定位的⼈才培养⽬标为实⽤性职业技术⼈才,其中《德国⾼等专科教育发展协定》(1968年)规定,⾼等专科教育是完整的⾼职教育。

与普通⾼等学校的⼤学⽣相⽐,接受过⾼专教育的学⽣其专业理论知识稍有⽋缺,但在实践与应有能⼒⽅⾯具备突出的优势,由此,他们是⼀类既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的职业技术性⼈才,且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的转换中起到桥梁式的作⽤,⼜称为中⾼级技术⼈员。

该类型的⼈才适应了当今⼯业与科技的发展,也满⾜了⽤⼈单位的需求。

1.2重视各类职业教育⽴法1862年《莫雷尔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正式纳⼊⾼等教育的范畴。

1963年,美国制定了《职业教育法》以保证和巩固职业教育的地位;1994年,美国的克林顿总统⼜将《学校—⼯作多途径法案》与《2000年⽬标:美国教育法》签署了,这进⼀步推动了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产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很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和源动力,并始终面对就业岗位对学生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与高职院校教师能够教授什么、学生又能学会什么的对立矛盾之中。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通过自身专业建设,有效解决了上述矛盾。

关键词岗位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建设1 基于产业主流技术的专业内涵定位鉴于部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称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并伴随本、专科院校持续扩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空前下降,普遍缺乏空间想象力、概念理解力,学生学习自觉性、自信心和吃苦耐劳精神不高,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效和专业特色,导致一方面企业无法招到胜任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希望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增长学生才干;另一方面,又有越来越多高校学生毕业即失业,希望企业降低用人要求,多多提供就业机会。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谋求生存和市场利益最大化,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企业不可能牺牲企业生存权益来降低用人标准,而只能是要求高校反思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就业岗位对人才复合性能力要求与普通高校单一学科建设间的不可调和性矛盾,从而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由此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存在价值。

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究竟应该讲解哪些理论知识,又该传授什么实践技能,是事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专业内涵定位的重大问题。

伴随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产业必然要求企业细分职业岗位,突出岗位的社会分工和差异性,大口径、宽泛性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就业岗位窄而专的技能要求,直接导致产业细分和新专业的诞生。

这种新技术其实就是针对职业岗位进行人才培养所要传授的产业核心技术,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及产业核心技术存在内在逻辑联系。

产业核心技术在多种企业技术的不断融合和竞争中取得进步。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变革,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才的主阵地,其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首先,在高职院校专业定位方面,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趋势。

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当地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选取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并及时调整和更新。

同时,专业的定位还需与社会需求相协调,避免重复和过度。

在专业定位过程中,学校还应注重对学生个人兴趣和兴趣的发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作为中等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使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学校应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多样化的职场需求。

再次,应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

学校应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其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并在课程设置中融入实际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

另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或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培养和选拔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此外,还需要关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职院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总之,高职院校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合格的人才,高职院校应紧密结合社会和行业需求,定位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人才培养的有机衔接;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再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摘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它既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人才培养的方向,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当前,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论述比较多,但争议也较多。

因此,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演变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时期的阐述不尽相同。

现就不同时期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典型表述进行梳理,以史为鉴,从而更好地探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解放初颁布的《专科学校暂行规程》规定专科学校“培养高等专门人才”。

1952年院系调整后,普通高等工业学校举办的两年制专修科的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

199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培养能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适应基层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等一线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1995年,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这类人才的主要作用是将已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成现实的生产和服务,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和运作工作。

高职教育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研究与实践

i n a c c u r a c y o f t r a i n i n g o b j e c t i v e a n d o r i e n t a t i o n .T a k i n g h 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e c i a l t y a s a n e x a mp l e , t h i s p a p e r p u t s f o r wa r d o b j e c t i v e a n d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a l e n t s t r a i n i n g wh i c h f o c u s o n b e i n g
s t u d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i n g i n r e f o r m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h i g h 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s u c h a s
观臆 断 , 一 味追求“ 时髦 ‘ 新颖” , 甚 至提 出有违教 育的
本质 、 急功近利的 的迷 茫 , 对 高职 教育
的发展 、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 人 才培养的质量等产生
LI U Ji a - c h u n.ZHANG Zi - x i a n
(S c h ool of Co ns t r u c t i o n Equ i p me nt a nd M uni c i p al Eng i ne e r i n g, J i a n gs u J i a nz h u I n s t i t u t e,Xu z ho u,J i a ng s u 2 21 1 1 6,Chi na)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i mp r o v e t e a c h i ng q u a l i t y o f h i g he r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t h i s p a p e r c a r r i e s o u t

浅析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策略

浅析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策略

浅析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策略【摘要】本文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结合目前高职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说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并且积极的围绕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同时对高职学生进行成功素质训练,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成功素质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教学定位;就业;职业发展;创新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教育是其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

黄炎培先生早在1917年就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

”可见,现代职业教育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职业教育的目标——使人趋于全面发展个人需要职业,能够受到职业教育的培训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这个观念在近代工业生产的条件下,以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形式表现出来。

职业教育为个人成才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途径,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职业的变迁,不断为个人发展提供新的教育与培训。

不仅如此,职业教育还同样担负着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的功能。

职业教育最关键的特点就是不仅通过理论教学,而且通过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通过受教育者对未来职业的亲身体验,来激发受教育者对本职工作的热情,进而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二、职业教育的定位——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职业技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因此,高职教育只有围绕市场来办学,围绕“就业”来开设课程,方能凸显职业教育的价值。

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过于重视高学历的大环境问题,也有学校培养特色不明显的问题。

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规范、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用人单位改革人事制度,同时更需要高职院校自身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形式,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其着眼于培养素质与技能兼备的应用型人才,旨在满足市场经济对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本文将解析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特点,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1.全面素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注重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注重素质的提升,包括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

这里的素质教育是指将学生的灵魂、思想、精神培养得更加健康完整,使其在职业发展的同时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思想开放、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

2.职业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另一个核心目标是培养职业能力,以满足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这里的职业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所需具备的技能与知识,使之成为一名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实践型人才。

3.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其目的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可以胜任实际工作的社会角色。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另一个作用是促进学校与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增强学校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声望。

4.实践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实践,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自身,提高实践经验以及总结实践经验,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1.实用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于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实际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人员进行交流,并将学校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深化学生对职业的熟悉度与了解度,增强学生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

2.市场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利用市场的力量,以学生的职业后续前景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直接关系到专业口径、课程构建、教育组织方式以至教育方法等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学院在开设相关专业时的就应该确定的。

如果定位不准确将导致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就业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

如:学生觉得课程太难、实践环节太少、学的知识没有用,找工作太难。

而教师觉得学生底子太差、理解能力差等等、教学困难。

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根源就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问题。

如何才能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呢?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的学院如何培出合格的学生呢,什么样的学生才能是合格的学生呢?所谓合格的学生应该是会学习,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关职业的适应能力。

即便是一所最优秀高职院校,具有非常完善的教学大纲,有着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讲出来。

所以我认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从如下几方面考虑一、把握市场导向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紧密的联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预测,未雨绸缪,适时、超前地开办有发展潜力的专业。

高科技的日益发展,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地发生裂变,这种裂变又不断促使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也引起了产业岗位的不断调整,旧的岗位不断消亡,新的岗位又不断产生,即使是同一个岗位,也会因时代的变化而会注入不同的劳动内容和要求。

越来越频繁的岗位变更和职业流动,需要劳动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对接,更要有功能的整合。

因此,如果高职教育在新的社会需求特点面前无动于衷,那么,高职教育就难以在变化起伏大,发展不均衡的人才市场运行中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

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典型案例研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模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的典型案例研究——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专 业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准确 定 位
实现 人 才 培养 目标 的准 确定 位 是 个 系 统 工程 。
人 才培 养 目标 的准 确定 位 要 解 决 的是 “ 培养 什 么样
收 稿 日期 :00 1 0 2 1 —1 — 2
1服 务 面 向定位— —确 定服 务 的 产业 、 业 . 行
V !2 o4 Srl o8 )2 1 o.6N .(ei .5 0 0 aN
高职 具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准 确 定 位 同 模 的 典 型 案 例 研 究
以 成 都 航 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为 例
李 学锋 ■ I ■
( 成都 航 空职 业技 术学 院 , 四川 成都 6 00 ) 1 10
成 都 航 空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un l fC eg u A rr ui o ra o h nd eok t a c V c t i lad T c nc l ol e o ai m n e h ia C l g o e
21 00年 1 2月第 4期( 总第 8 ) 5期
教学模 式 、 学 团 队 结 构 、 训 基 地 模 式 定 位 的依 教 实
据 。这 一准 确定 位 的最 终 表 现 是 , 合 上 述 各 要 素 集
方共 建 。 学 院 前 身 为 成 都 航 空 工 业 学 校 , 建 于 始
16 9 5年 。四十 多年 来 , 院一 直 坚 持 面 向航 空 与 国 学
vc r na o ,p c t st n cua oio i fo op ,n e oio i ebs e sbi met i o et i sei y eu adac r e s i n ojbg u sadt si n it aio t t lh n e i tn l a p tp tn g r h p tn gsh s fh e a s

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

基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

f 一 对 技 术 型 与 技 能 型 人 才 的 再 认 识
技 术 型 人 才 和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的 分 歧 是 贯 穿 我 国职业教 育人 才培 养定 位探 索 的一条 主线 。 一般 认 为, 技 能型 人 才 习得 知 识 、 技 能 的 过程 是 一 个 自 下而 上 、 反复训练的 、 归纳的、 经 验 的过 程 ; 而 技 术 型 人 才 知 识 与 技 术 的 获 得 则 主 要 是 把 所 掌 握 的 较 为 系 统 的科 学 理 论 知 识 应 用 于 实 践 的 过 程 , 是 不 断
实施 。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 :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中 高 职 衔 接
作 者 简 介 : 盛健 ( 1 9 5 5 一) , 男 , 浙 江杭 州人 , 浙 江金 融 职 业 学院 院 长 , 教 授 , 研 究 方 向 为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管
理 、 热 工检 测技 术及 仪 表 ; 唐 林伟 ( 1 9 7 8 一) , 男 , 河 南泌 阳人 , 浙 江 金 融 职 业 学 院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研 究 中心 讲
之后 在 知识 、 能 力 和 素 质 方 面 达 到 的 规 格 要 求 。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是 其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选 择 、 课 程 体 系建 设 、 教 学 内容 组 织 以及 人 才 培 养 评 价 标 准 等 的基本 依据 。 是 中高 职 进 行 有 效 衔 接 的 基 本 前 提 。
解 决 技术难 题 、 演绎 的 、 迁 移 的 过 程 。[ 习 众 多 的 职 业
教 育 的实践 和 理论 工作 者认 为 .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主 要
进 中高 职教 育有 效衔 接 的“ 热潮” 中, 我 们 也 须 保 持 清 醒 头脑 . 深 入 思考 这 一 工 作 的逻 辑 起 点 、 其 面 临 的 深 层 问 题 及 发 展 路 径 本 文 从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策略。

文章首先回顾了高职教育的历史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过程,指出了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然后,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行业需求的新变化,文章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接下来,文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和优化,包括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文章将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新思考进行总结和展望,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升级。

早期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这一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关注技能的传授和实践的训练,以满足当时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始逐渐转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转变。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创新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不断升级和适应的过程。

从早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后来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再到现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始终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紧密相连。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动力,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影响到每一个人的未来。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因此其人才培养目标有其独特性和特点。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强实际操作能力、高技术操作能力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所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传统高等教育有区别。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该注重教育实效。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社会对于高职教育学生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其能快速进入社会,能应对各种职业环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应该强调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社会实践中的经验为其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多帮助,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强调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真正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

这样可以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得高职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考虑到市场需求。

高职教育是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服务的对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确保高职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应该强调职业性,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各种行业职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市场需求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求职方向、工作领域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新定位

高 职 人 才 培 养 目标 新 定 位
徐 月 华 ,张 钟
( 东机 电职业技 术 学院高 职研 究所 ,广 东 广州 5 0 0 ) 广 10 0

要 :分析 了高职 人 才 “ 强双 弱 ” 的现 状 ,通过 拓 展 自身优 势 ,提 出在 理 论 知 识 比 双
中职 强 , 实践 能力 比本科 强定 位 的 基础 上 ,努 力保 持 实践 知 识 比本科 强 ,综合 技 能 比 中职 强
的优势,丰富高职人才培养 目 标定位 ,并在实践中不断养成 自己的实践 ( 行动) 素质。
关 键词 :定位 ;高职 ;综合 技 能 ;实践知 识 ; 实践 智 慧 ;实践素 质 中图分 类号 :G 7 O 1 文 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一 4 8 2 0 ) 3 o 3 一 4 64 o0 (09 0一 07o
实 际工作 中 , 高 职 本 科 人 才 往 往 处 于 同 一 大 工 中

“ 强 " “ 弱 ” 状 双 、双 现
高 职人 才 理 应 在 理 论 知 识 方 面 比 中 职强 , 实 践 能力 方 面 比本 科 强 , 这 “ 强 ” 势 并 没 有 给 而 双 优
作 系统 中 , 们 之 间 的 竞 争 直 接 影 响 到其 各 自的 他
(ntue0 hr oa oa E uai , Is t f it H e ct nl d ct n V i o G ago gJ i o t h i, unz0 O 0 C ia undn d nP le n G aghu5O 0 , hn ) ia yc c l
Abt c: hs ae nl e esu tno “w t n sadt0w an s s f h md a sf m hge oai a eua sr t T ip pr a zs h i ao f tos e h n ek es ”o eg ut l ihr ct nl dc— a a y t t i r w e t e r 0 v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研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和地位。

本文从高职教育大众化、技术理性思想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希望可以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标签: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性是由其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决定的。

在高职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和评价方式方面存在诸多争议,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面对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职学校必须从根源上重新思考和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问题。

1.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被寄予培养技能型人才精英的厚望,然而高职教育大众化的现实与人才精英的教育理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这种现实面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由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向人力资源开发方向转变,之所以要做出这种转变,是基于以下原因。

高职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生源的多样化和入学方式的多元化造成了学生的成长动机和成才基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原来单一的精英型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变得不切实际,同时也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才目标需求。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突出人力资源开发的功能和角色定位。

基础教育的改革相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较为滞后,精英教育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基础教育,不能为高职教育提供足够的优质生源。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精英教育分流的产物,还不具备作为学生选择性成才的一种渠道,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实际上是精英教育的被淘汰者,他们在学校里经常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属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盲点区域。

要想将这样的生源培养成技能型精英人才,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因此,高职教育目前还不具备培养技能型精英人才这种理想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立足于人力资源开发。

2.技术理性思想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技术理性是指对科学技术与理性的推崇,它注重操作、功能、工作效率,高职教育中技术理性的渗透虽然为职业教育带来了高效率,但它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技术理性思想主导下的高职教育混淆了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将技术这种从属于手段和工具性的东西当成了教育的目
的,强调人应该遵从和适应技术,为技术服务,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技术理性思想主导下的高职教育将市场需求作为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应该树立大市场需求的观念,不仅要考虑市场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还要考虑学生个体自身的需求,放弃单一的技术理性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并促使其全面发展。

3.企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背景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和模式的不同,对人才的类型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性质培养相应的人才。

如建立在产业技术专门化、严格劳动分工、标准化和流水线作业基础上的生产组织方式,其所需求的人才是专门性的技能型人才。

有的企业将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融合在一些彼此合作的工作单元中,以小组合作生产的方式替代流水线作业,以小批量大批次的方式进行生产,将大量重复且技能含量较低的工作由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完成。

这样的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技能人才。

复合型技能人才应该具备专业技能特长,可以胜任多个工作岗位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以高新科技为基础,拥有强大信息网络,以制订产品标准和行业规则为核心,整合控制全球性资源的信息技术产业,需要的是知识型的技能人才。

知识技能型人才具备以下特点:拥有不断创新、持续学习、自主控制生产率的自觉性,以知识作为生产工具,他们是企业的资产或资本,他们不仅拥有技术,还了解技术背后的原理,因此可以适应企业岗位变更和技术创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俊朝,陈晗.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与重构[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2]王健.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科技型学生社团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20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