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史(整理).doc

合集下载

史上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史上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最新整理)

史上最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
来源| 初中生i学习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数届初中生验证,这是史上最全的初中物理知识结构图。

新初二的同学可以用来理解概念、定义、定理,新初三的同学可以用来复习,非常有用哦。

1、声现象
2、光现象
3、透镜及其应用
4、物态变化
5、电流和电路
6、电压和电阻
7、欧姆定律
8、电功率(一)——电能与电功率
9、电功率(二)——电热与安全用电
10、电与磁
11、信息的传递
12、多彩的物质世界
13、运动和力
14、力和机械(一)——常见的力
15、力和机械(一)——简单机械
16、压强和浮力(一)——压强
17、压强和浮力(二)——浮力
18、功和机械能
19、热和能
20、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END-。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精选篇1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m1mm=1 000 l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初中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精选篇2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液化、升华、凝华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①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②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白晶”。

3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4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让我们启航 3 测量的历史(一)(长度、体积的测量)

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让我们启航 3 测量的历史(一)(长度、体积的测量)

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让我们启航 3 测量的历史(一)(长度、体积的测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小明对生活中的几个物理量做了如下估测,其中与实际相符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B.他上学步行平均速度约为C.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kg D.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mm2 .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3 .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40 cm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C.脉搏正常跳动的频率为70Hz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4 . 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适合人洗澡的水温约为60℃B.我国1元硬币的质量大约为6gC.普通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为1.8m 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5 .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测量铅笔的长度可以选用毫米刻度尺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使用测电笔时要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D.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上力的大小6 . 纤维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固体,这种材料被称为“固体烟”,正常情况下成烟云状,这里说的“轻”是指气凝胶的()A.质量小B.体积小C.密度小D.重力小二、填空题7 . 生活在自然之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许多与力、声、热、光、电等有关的现象.在自然科学中诞生的物理学就是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观察思考:a.夕阳西下 b.电闪雷鸣 c.湖光山色d.火山爆发 e.搭弓射箭 f.演奏二胡(1)属于力的现象的有_______;(2)属于声的现象的有______;(3)属于光的现象的有_______.8 .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cm;9 . 如图所示,量杯的量程是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10 . 一名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完整:(1)课桌的高度是80__________;(2)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_________;(3)1节课的时间是0.75_________。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北师大)八年级上册1、开尔文(英国):于1848年创立了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是国际单位制中的温度单位。

2、安德斯·摄尔修斯(瑞典):摄氏度于1742年提出的,其后历经改进。

3、丹尼尔·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生于德国、荷兰物理学家、工程师):1724年创立了华氏温标。

4、牛顿(英国):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证明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5、墨子(中国);发现小孔成像。

八年级下册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2、伽利略(意大利):斜面理想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

的结论第一次把“实验”引入对物理的研究。

单摆的等时性。

3、笛卡尔(法国):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4、牛顿(英国):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万有引力。

5、阿基米德(希腊):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

6、奥托克里格(德国):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7、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强值。

九年级全一册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2、沈括(宋代):最早发现磁偏角。

3、焦耳(英国):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

4、奥斯特(丹麦):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的。

5、法拉第(英国):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电和磁的联系)发电机。

6、安培(法国):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7、贝尔(美国):早期电话的发明。

8、梅曼(美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9、高锟(华裔):提出用光纤通信的构想,这使得用光进行通信的幻想得以实现。

10、莫尔斯(美国):电报机的发明。

11、赫兹(德国):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初中物理 物理学家及贡献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初中物理 物理学家及贡献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物理学家及贡献专题复习(2课时)一、知识考点二、解答方法1.结合教材熟读记住物理学家的名字、国籍及贡献。

2.根据初中物理相关的内容要知道是那位物理学家。

三、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最先确定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物理学家是()...分析:根据我们对于欧姆、牛顿、伽利略、焦耳这四位科学家对于物理所作贡献的了解来作答.解答: A、欧姆总结了欧姆定律,用于研究电流和电阻的故选,故A不符合题意;B、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定律,故B不符合题意;C、伽利略的贡献:比萨斜塔实验,理想斜面实验和用斜面缓冲重力,证明了自由落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平方成正比,故C不符合题意;D、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找出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即发现了焦耳定律,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平时多了解物理学史,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有利于解此类题.例2:第一个发现电磁之间联系的科学家是()四、达标检测1.下列选项中,每位科学家与某项重大发现或重大发现的应用相对应,其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奥斯特——电磁起重机B.沈括——地磁的两极和地理两极并不重合C.法拉第——发电机D.焦耳——电动机2.下列关于科学家与他们的重大发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牛顿发现万有引力B.欧姆发现欧姆定律C. 阿基米德发现电流的磁场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3.下列连线中,完全正确的是()A.电流欧姆B.回声制冷电压伏特蒸发凸透镜成像电阻安培光的折射测距电能千瓦C.电磁感应沈括D.一叶障目音调高电流的磁场牛顿高声喧哗光的反射磁偏角法拉第短路危害电流过大4.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说法正确的是()A.托里拆利————测出大气压的值B.阿基米德————光的色散现象C.牛顿————杠杆原理D.奥斯特————电磁感应现象5.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下列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C.伽利略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D.汤姆逊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电子6.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初中物理热学历史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热学历史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热学历史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热学历史教学目标:1. 了解热学的发展历史,明确热学的重要概念和实验研究。

2. 能够通过历史资料和实验,分析热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重点:1. 热学的发展历史。

2. 热学的重要概念和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历史资料和实验来分析和理解热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教学准备:1. 课件资料、实验器材。

2. 多媒体设备。

3. 相关资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关于热学历史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热学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讲解热学的发展历史(15分钟)1. 介绍热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提出热学的重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3. 讲解热学的发展历史,简要介绍主要科学家和实验,如冯·诺依曼、卡诺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掌握热学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如热传导实验、温度测量实验等。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总结热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对热学的重要概念和实验有更深入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和强化学生对热学知识的掌握。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热学历史和发展。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探索更深入的热学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对热学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学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史总结

初中物理:初中物理学史总结

初中物理学史科学家国籍贡献1 贡献2伽利略意大利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将匀速前进单摆的等时性笛卡尔法国运动物体不受外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英国牛顿三大定律光的色散奥托.克里格德国马德保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托里拆利意大利托里拆利实验—最先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阿基米德希腊阿基米德原理(揭示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欧姆德国欧姆定律(首先通过实验得到了I、U、R的关系)焦耳英国焦耳定律—最先确定出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奥斯特丹麦奥斯特实验—首先发现电和磁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法拉第英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进一步揭示电与磁的关系)安培法国安培定则(发现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瓦特英国发明蒸汽机汤姆生英国发现电子爱迪生美国发明灯泡墨子中国发现小孔成像昂尼斯荷兰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贝尔英国发明电话莫尔斯美国发明电报机麦克斯韦英国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建立电磁场理论赫兹德国证实电磁场的存在氩气的发现:1894年英国瑞利(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科学家国籍主要贡献伽利略意大利1638年,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7世纪)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

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把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得到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

牛顿英国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欧姆德国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834年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奥斯特丹麦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法国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流)法拉第英国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初中物理讲练)专题23 物理学史与开放性问题

(初中物理讲练)专题23  物理学史与开放性问题

专题23 物理学史与开放性问题(讲义)一、知识梳理1.物理学家生平2.历史上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历史上物理学家主要贡献国别伽利略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恒速前进意大利笛卡尔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动方向也不变法国牛顿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光的色散英国奥托·格里克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德国托里拆利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大气压的值意大利欧姆首先通过实验得到电流跟电压、电阻定量关系(即欧姆定律);德国焦耳最先确定电流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英国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丹麦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根据这一发现,后来发明了电动机,是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能,开辟了电气化时代)英国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希腊安培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法则(即安培定则)法国汤姆生电子的发现英国爱迪生白炽灯泡的发明美国墨翟小孔成像中国瑞利氩气的发现,1894年(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英国昂尼斯超导现象(零电阻效应)的发现荷兰贝尔早期电话的发明美国莫尔斯电报机的发明美国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建立了电磁场理论英国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德国爱因斯坦提出了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理论德国沈括磁偏角的发现中国3.用科学家名字命名的物理量单位物理量单位物理量单位电量库仑电流安培电压伏特电阻欧姆电功率瓦特电能焦耳力牛顿压强帕斯卡功焦耳功率瓦特能焦耳摄氏温度摄氏度频率赫兹热力学温度开尔文4.物理规律物理规律名称物理规律内容物理学家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牛顿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与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是:RUI=欧姆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公式是:F浮=G排阿基米德焦耳定律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通电时间成正比;公式是:RtIQ2=焦耳二、重点与难点★重点一:开放性问题近年来,中考物理试题中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出现在中考试卷中。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学史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1.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

如:(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的热量大小的因素;(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大小的因素;(4)电磁铁磁性与哪些因数有关大小的因素;(5)探究响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大小大小的因素等。

2、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学中,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例如: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

⑵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⑶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4)研究多个力作用产生的效果,引入合力。

3、建立理想模型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

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杠杆是一种理想模型。

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籍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

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

4. 实验推理法实验推理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该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如:⑴研究牛顿第一定律;⑵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3)卢瑟的子结构模型;(4)人们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5. 转换法在物理学习中,有时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物质(如电流、分子、力、磁场),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初二物理第一课-让我们起航(一)-学生版

初二物理第一课-让我们起航(一)-学生版

初二物理暑假班让我们起航(一)知识梳理一、物理学原子结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①伽利略在研究摆的摆动规律时,采用了最常用的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每次只让一个因素改变,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伽利略猜想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有:摆的幅度、摆的质量、摆线长度。

实验证实:只有摆线长度对摆的周期有影响。

②世界上第一只钟表是根据摆的等时性的原理制成的。

该原理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发现的。

多年之后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找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定量关系。

2、物理学史的分期①古代物理学时期——科学的萌芽期时间:从远古到16世纪中叶。

特点:主要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载。

这一时期,自然科学与哲学融合在一起,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往往是哲理性的。

文化中心:古希腊和古代中国。

②经典物理学时期:时间: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

15世纪末,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进程。

16世纪中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17世纪晚期,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

③现代物理学时期:时间:从19世纪末到现在是现代物理学时期。

19世纪末一系列实验新事实的发现,使经典物理学理论出现了不可克服的危机,从而导致了物理学革命。

标志:相对论、量子力学的相继建立,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以后,物理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学科群,包括高能物理(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和理论物理等主体学科以及难以计数的分支学科。

物理学与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众多很有发展前途的交叉科学。

二、长度知识点一:长度测量1、眼见为实:图中的两条直线哪条长,______________。

图中的两个长方形哪个长些?_________。

初中物理学史专题练习

初中物理学史专题练习

物理学史专题训练了解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对科学家探究规律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对今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提供思路,对培养创新人才都是好的途径。

通过对涉及物理学史问题的考法与解法的研究,可以开阔思路,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初中阶段,学过的力热电光磁知识体系中涉及的物理学史很多。

知道历史上物理学家的国籍、发现的规律对于深入学习意义重大。

这些知识内容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责任担当不可或缺的养料。

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十分难得的素材。

现把初中物理学史做以总结归纳,是学生解决中考试卷里物理学史试题的重要依据。

1.声学部分沈括(中国北宋)论述了固体传声。

2.光学部分(1)牛顿(英国)用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光,发现了光的色散,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2)墨翟(中国)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3)空中的光速(c=3x108m/s)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3.热学部分(1)1827年,布朗(苏格兰)发现布朗运动。

(2)摄尔修斯(瑞典)制定了摄氏温标。

4.力学部分(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2)笛卡尔(法国)提出了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它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3)伽利略(意大利)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英国)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5)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6)帕斯卡裂桶实验;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用帕斯卡命名。

(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1643年,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9)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5.电磁学部分(1)库仑(法国)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建立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电量单位用库仑的名字命名。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58 初中物理学史中考问题 强化训练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58 初中物理学史中考问题 强化训练

专题58 初中物理学史问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原创题)爱迪生常想声音能使细针颤动,反过来针的颤动能否变成声音?在1877年12月6日,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

他发明留声机的过程用到的物理科学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逆向思维法,C.模型法D.类比法2.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卢瑟福提出的、最为大家接受的原于结构模型与下列哪个图最相似( )3.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总结概括出这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托里拆利4.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常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理量单位。

电流的单位是用下列哪位物理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 )A.法拉第B.帕斯卡C.牛顿D.安培5.《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中“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以下说法符合杠杆平衡原理的是( )A.“权”小于“重”时,A端一定上扬B.“权”小于“重”时,“标”一定小于“本”C.增大“重”时,应把“权”向A端移D.增大“重”时,应更换更小的“权”6.(2020•黄石模拟)为了纪念其在能量转化中发现守恒思想的重大贡献,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和能单位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焦耳C.安培D.欧姆7.1648年,帕斯卡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如图所示,在装满水的密闭木桶的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用几杯水就把木桶压裂了。

该实验说明影响水产生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A.水的深度B.水的体积C.水的质量D.水的密度8.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就对导体中电流,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导体而言,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并于1827年在《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S表示导体中的电流;E表示导体两电压;γ表示导体对电流的传导率,简称电导率)。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笔记-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八章  电功率 笔记-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八章电功率第一节电能电功一、电能1、电能的来源2、电能的利用: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过程,就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消耗了多少电能就得到了多少其他形式的能。

3、电能的单位(1) 国际单位: 焦耳, 符号: J (2)常用单位: 千瓦时(又叫度), 符号: kW·h(3)换算关系: 11kW⋅ℎ=1×10³W×3600s=3.6×10⁶J二、电能的计算1、电能的计量工具—电能表,也叫电度表,是计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

2、电能表的读数:如:读作:2 8 1 8 7 2818.7kW·h (注意:最后一个数字是小数部分)3、电能表上所标参数的含义(1)“220V”——该电能表的适用电压是 220V。

(2)“10(20)A”—该电能表标定电流是 10A, 额定最大电流为20A。

(3)“50Hz”—该电能表必须接到频率是 50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

(4)“3000r/(kW·h)”—每消耗1kW·h的电能,这个电能表的转盘要转过3000转。

4、电能表的计算(1)计算电能:方法一:示数差法,W=月末示数-月初示数= kW·h 1kW·h=3.6×10⁶J方法二:公式法,W=nN=rr/kW⋅ℎ=¯kW⋅ℎn—转数(r) N—转速或参数(r/(kW·h))(2)计算电功率:P=Wt =kW⋅ℎ=¯kW P—电功率(kW) W—电能(kW·h) t—时间(h) 1kW=1000W(3)电路允许通过最大总电功率:P=UI U为220V,I取最大电流,如:10(20)A,I=20A,则P=UI=220V×20A=4400W5、节能的意义(1)1kW·h的作用: a、洗衣机工作约2.7hb、电车行驶约0.85kmc、灌溉农田约330m²等。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

(一)物理学初中物理重点知识点史国籍物理学家画像贡献内容英国牛顿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宇宙间的任何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光学: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焦耳焦耳定律(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

德国欧姆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意大利伽利略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

发现“摆的等时性”单摆摆动时,完成一次摆动所用时间与摆动的幅度、摆锤质量无关。

摆绳越长,往复摆动一次的时间(周期)越长。

伽利略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托里拆利首先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标准大气压为1.013×105Pa 。

法国安倍1.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2.发明电流计1.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让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 极;2.电流在线圈中流动时表现出的磁性和磁铁相似,由此创制出第一个螺线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电流计。

丹麦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磁场。

古希腊阿基米德1.阿基米德原理2.杠杆平衡条件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二)常考物理量的估测、估算数值长度①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 ;②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③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宽度约为18cm ;④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⑤教室的高度约为3m ,长度约为10m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⑥成年人腿长约为1m ;⑦成年人正常的步幅约为0.5m ;⑧头发直径约为70μm ;⑨一拃的长度约为18cm ;⑩手掌宽度约为8cm ;⑪成年人小臂的长度约为30cm ;⑫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⑬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 。

专题三:初中物理学史问题及其试题解析

专题三:初中物理学史问题及其试题解析

专题三初中物理学史问题及其试题解析一、力热电光中的物理学史1.声学部分沈括(中国北宋)论述了固体传声。

2.光学部分(1)牛顿(英国)利用三棱镜将白色太阳光分解成七种不同光,发现了光的色散,证明了白光由七色光组成。

(2)墨翟(中国)首先进行了小孔成象的研究。

(3)空中的光速(c=3x108m/s)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是爱因斯坦提出的。

3.热学部分(1)1827年,布朗(苏格兰)发现布朗运动。

(2)摄尔修斯(瑞典)制定了摄氏温标。

4.力学部分(1)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错误观点)(2)笛卡尔(法国)提出了物体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它就不会改变运动方向.(3)伽利略(意大利)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4)牛顿(英国)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5)胡克提出了胡克定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6)帕斯卡裂桶实验;帕斯卡定律;压强单位用帕斯卡命名。

(7)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8)1643年,依据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数值。

(9)发现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

5.电磁学部分(1)库仑(法国)发现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建立静电学中的库仑定律,电量的单位用库仑的名字命名。

(2)伏特(意大利)发明电压表,电压单位用伏特命名。

(3)欧姆(德国)发现欧姆定律,后人把电阻的单位用欧姆命名。

(4)瓦特(英国)发明蒸汽机;电功率单位用瓦特命名。

(5)焦耳(英国)发现焦耳定律(电流的热效应);是能量守恒定律发现者之一,功和能量的单位用焦耳命名。

(6)沈括(北宋)首次发现指南针和地磁偏角及凹面镜的焦点。

(7)奥斯特(丹麦)1820年,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证实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是第一个发现电和磁之间联系。

物理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10篇)

物理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10篇)

物理初中知识点归纳(汇总10篇)物理初中知识点归纳第1篇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1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g=9。

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

初中学科知识点全面整理与回顾复习参考资料书目

初中学科知识点全面整理与回顾复习参考资料书目

初中学科知识点全面整理与回顾复习参考资料书目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需要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并且对于中考和升入高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充分回顾和复习初中学科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还有助于为他们的高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初中各学科的知识点全面整理与回顾复习参考资料书目,供学生们参考使用。

1. 语文-《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该教材覆盖了初中所有语文知识点,是复习的首选教材。

学生可从课文、语法、作文等方面进行复习。

-《中考语文精练专题训练》这本书涵盖了各种题型,如阅读理解、写作、常识等,通过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点。

2. 数学-《初中数学(人教版)》这本教材是数学复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包含了初中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真题解析》通过解析历年中考数学真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3. 英语-《初中英语(外研版)》这本教材是英语学科的主要教材,包含了各个阶段的知识点和练习题。

-《中考英语专题突破》通过专题练习,学生可以对英语各个知识点进行集中复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4. 物理-《初中物理(人教版)》这本教材全面介绍了物理知识,包括了物体的力学性质、能量转化、光的传播等方面。

-《中考物理重难点透视》从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化学-《初中化学(人教版)》这本教材涵盖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化学式等基础知识。

-《中考化学核心题型精练》该书按照题型对化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复习,帮助学生熟悉各种题型和提高解题能力。

6. 历史-《中考历史快速复习指导》这本书对历史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并提供了历年中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历史知识。

-《历史名著精讲精练》通过精讲历史名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7. 地理-《初中地理(人教版)》该教材涵盖了地理的各个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理、自然地理等方面。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史上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史上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考试目标.doc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考试目标.doc

《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一、考试目标(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及能力掌握物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二)物理教学设计能力能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针对初中生的认知特征、知识基础、学习需要及个体差异等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活动,合理设置作业。

(三)物理教学实施能力掌握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能依据物理学科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和策略,能有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能适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

(四)物理教学评价能力掌握物理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能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能利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了解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路。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 物理专业知识(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常见数据部分
考题方向:(越靠前出题机率越高)
1、长度:成年人2步约1.2m ,课桌高80cm ,一层楼高约3m,一元硬币直径2.5cm ,物理长
26cm 宽18cm ,厚6mm ,水性笔长度12-15cm.
2、温度:洗澡水 40--50℃,一标准气压下水沸点100℃(气压高沸点高),水的凝固点(冰
的熔点)0℃。

,人的正常体温37℃,人感觉舒适的温度25-26℃
3、质量:一元硬币质量6g ,苹果约200g ,鸡2—3kg 羊30kg ,鸡蛋一个50g 中学生50kg ,物理课本质量约280g ,一罐饮料500g 。

4、时间:眼保健操时间 5min,播放一次国歌50s 。

5、速度:人心跳65—80次/min ,成年人步行速度1.2m/s 自行车速度4—6m/s
声速(15℃空气中)340m/s
光、电磁波在真空中(或空气中)速度3×108
m/s
6、力:通过质量估算重力
7、压强:人站立对地面压强1.25×104
Pa
1标准大气压=1.01×105
Pa=760mm Hg=76cm Hg
8、密度:水密度1.0×103
kg/m;;人体密度接近水
9、电压:一节干电池 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路220V
手机电池3.7—4.5V 工业电压380V 人体安全电压≤36V
10、功:成人上一层楼做功1500J 从提起一桶水做功约为150J
11、功率:冰箱,彩电,洗衣机,电脑的电功率约200w;现在的电视大约为100w左右。

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的电功率1000—2000w
日光灯40—60w
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
1. 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

如:(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探究影响电流产生的热量大小的因素;(3)探究影响压力作用大小的因素;(4)电磁铁磁性与哪些因数有关大小的因素;(5)探究响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大小大小的因素等。

2、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学中,将一个或多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一个物理状态或过程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这样的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所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直观化。

例如:⑴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想。

⑵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块等效替换大象,效果相同。

⑶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4)研究多个力作用产生的效果,引入合力。

3、建立理想模型法
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摒弃次要条件,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

例如:匀速直线运动、杠杆是一种理想模型。

在建立起理想化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还需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籍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述物理情景。

例如:原子结构模型、光线、磁感线都是虚拟假定出来的。

4. 实验推理法
实验推理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深该地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如:⑴研究牛顿第一定律;⑵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3)卢瑟的子结构模型;(4)人们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5. 转换法
在物理学习中,有时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物质(如电流、分子、力、磁场),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

如:
⑴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判断。

⑵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便可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它。

⑶磁场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

⑷判断电磁铁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6. 类比法
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民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

通过类比,使人们对所要提示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

⑴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用学生在校的情况类比。

⑵原子核的链式反应与火柴的链式反应类比;(3)中继站与接力赛类比;(4)分子的动能、势能与物体的动能、势能类比;(5)电流、电压类比水路、水圧等。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
只有一套国际单位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二)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三)
附表一:其它物理公式
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分别看成n是1和2的特殊的滑轮组附表二:串联与并联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