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

合集下载

登革热PPT

登革热PPT

中药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选用具有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等功 效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板 蓝根、金银花等。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传染源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 患者,减少病毒传播。
保护易感人群
加强个人防护,穿着长袖衣裤,避免 暴露皮肤;使用驱蚊液、花露水等防 止蚊虫叮咬。
切断传播途径
清除蚊虫孳生地,减少蚊虫数量;使 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避免蚊虫 叮咬。
实践
政府层面的防控措施
1 2
制定全面的防控计划
政府应制定针对登革热的全面防控计划,包括疫 情监测、病例管理、蚊媒控制等方面。
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并报告登革 热病例,以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
开展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向公 众普及登革热的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
等情况应暂缓接种。
04
登革热并发症及危

常见并发症类型
出血
01
登革热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引发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
出血、皮肤瘀点等。
休克
02
严重登革热病例可出现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四肢湿冷、脉
搏细速等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03
登革热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头痛、呕吐、颈项强直
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登革热病毒特点
01
02
03
病毒类型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有4种血清型,不同血清 型病毒可引起不同临床表 现。
病毒抵抗力
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 灭活,但在4℃能存活数 周,-20℃可存活数年。
病毒变异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预防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和相关信息。

一、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播媒介是伊蚊和埃及伊蚊。

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人体会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皮疹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传播。

当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类后,病毒会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此外,登革热也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垂直传播(即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等途径传播。

三、登革热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消除蚊子滋生地:蚊子主要在积水的环境中繁殖,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清理家中的积水,如花盆、水桶、瓶子等。

另外,清理庭院和花园中的杂物,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蚊子滋生的机会。

2. 防蚊措施:在蚊子多的季节,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防蚊措施,如穿长袖衣物、长裤和袜子,涂抹有效的防蚊剂,安装纱窗或使用蚊帐等。

3. 加强个人防护:如果身处蚊子多的地区,我们需要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在清晨和黄昏时段外出,尽量待在室内。

如果必须外出,应尽量选择穿长袖衣物、长裤和袜子,并涂抹有效的防蚊剂。

4. 加强社区防控:社区应加强蚊子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定期清理社区内的积水,加强蚊子的灭蚊工作,提醒居民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5.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可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宣传活动、在媒体上发布相关信息等方式,向公众传达登革热的预防知识。

四、登革热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登革热。

对于轻型病例,通常采取对症治疗,如控制体温、补充水分、休息等。

对于严重病例,需要住院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支持性治疗,如输液、血小板输注等。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登革热ppt课件

登革热ppt课件

并发症风险评估和监测方法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评估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监测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策略和干预措施
出血的处理
给予止血药物,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输血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
高危因素
居住在或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孕妇、 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者,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传染源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 并隔离治疗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 地,降低蚊虫密度;使用蚊帐、驱 蚊剂等防蚊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登革 热的防控工作。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认识和重视程度
0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基本知识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0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
让公众了解登革热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03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清理积水、穿长袖衣裤、使
用驱蚊用品等,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同时,提醒公众在出现疑似症
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等相关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子。
维持水电平衡,对出汗多、腹 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

登革热

登革热
55nm, +ssRNA, 有包 膜
4个血清型,有交叉 反应
病毒的理化特性
登革病毒对寒冷的抵抗力强,在人血清 中贮存于普通冰箱可保持传染性数周, -70℃可存活8年之久;但不耐热,50℃、 30min或100℃、2min皆能使之灭活;不 耐酸、不耐醚。用乙醚、紫外线或0.05% 福尔马林可以灭活。
病毒血症期很短,产生IgG抗体的时间很快, 在发病第2天即可检测到,并迅速上升到远高 于第一次感染时的水平,此后缓慢下降,可以 维持终生。
IgG


出现症状


出现症状 IgG
病毒血 症期
病毒血症期
IgM
IgM
HAI 1:2560 IgM临界值
初次感染
二次感染 感染登革病毒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示意图
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DHF表现 在发热过程中或热退后,病情突然加重,出现
皮肤湿冷、脉数弱、烦燥或昏迷,血压下降出 现休克或脉压低于2.67Kpa(20mm汞柱以下)等 危象,甚至血压和脉搏测不出 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WHO将DHF/DSS依病情严重度分为4级,在我 国的临床实际意义有待实践中应用和总结。
病毒的酚提取物仍然具有感染性。
免疫反应规律
首次感染的病例中,从发病第5天起血清 中即可检出IgM抗体,1~2周内达高峰, 此后缓慢下降至消失,可在体内维持2~ 3个月。检测到IgG抗体的时间在发病的 第14天左右,14~21天达到高峰。
第二次感染时抗体产生时间完全不同于首次感 染。
IgM抗体在发病后1~2天内达到远低于第一次 感染的水平,然后很快消失,“一闪即逝”。
常规检查
白细胞大多显著减少,从病程第2天开始降低,第 4~5天降至最低点,可低至2×109/L,至退热后1周才 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也减少,淋巴细胞增多,可 见少量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束臂试验可呈 阳性。

登革热(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媒特别是埃及伊蚊传播,多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流行,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3~14日,平均为4至7日左右。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热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 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 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 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022年4月24日,新加坡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部长傅海燕在出席活动时表示,新加坡2022年已确诊近5500例登 革热病例,超过2021年确诊总数。
谢谢观看
病因
登革病毒为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20℃可存活5年,70℃可存活8年以上,但不耐热,50℃加热30分钟或100℃加热2分钟即可灭活;不耐酸,用洗涤剂、乙醚、紫外 线和0.65%甲醛溶液可以灭活。目前已分离出4个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均有致病性。伊蚊(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 伊蚊)是其主要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 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诊断
根据流行地区、雨季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出现两度高热,全身疼痛,明显乏力,在第一次退热或第二 次高热时出现皮疹,有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数减少等,即考虑为登革热。双份血清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 倍以上,或急性期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效价1:32以上,即可作出诊断。注意与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麻疹、 猩红热、伤寒、疟疾、黄热病等鉴别。

登革热及其防治

登革热及其防治

传播途径与高发期
传播途径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伊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雌性伊蚊是主要 传播媒介。
高发期
登革热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5月至11月为高发季节,其中7月至9月 为高峰期。
易感人群与预防措施
易感人群
无特定易感人群,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登革病毒。
预防措施
采取综合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灭蚊、防蚊和个体的防护。
登革热及其防治
2023-10-27
contents
目录
• 登革热概述 • 登革热病理生理 • 登革热防治措施 • 登革热案例分析 • 登革热对公共卫生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 登革热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登革热概述
定义与症状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 在人群中传播。
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征(头痛、眼痛、肌肉痛)、 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
社区现状
该社区存在一些卫生死角,如楼道堆积物、公共垃圾桶等,为蚊 虫滋生提供了条件。
防控措施
社区居委会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卫生死角,开展灭蚊消杀活动,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
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社区环境明显改善,登革热病例明显减少 。
案例三:某医院登革热诊断与治疗体会
诊断经验
防止蚊子叮咬。
个人防护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穿长袖衣服 、长裤,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 外出,如需外出,应使用有效的 防蚊用品。
社区合作
加强社区合作,进行集体灭蚊行动 ,清理积水等蚊子滋生地。
治疗措施
01
02
03
休息与饮食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饮食, 以增强免疫力。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

登革热健康教育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登革热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这两种蚊子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登革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健康教育对于预防登革热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登革热的角度探讨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1.1 登革病毒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尤其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1.2 登革病毒还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性传播等途径传播。

1.3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内的病毒可以在血液中繁殖,引起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二、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2.1 消灭蚊虫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保持环境清洁,清除蚊虫滋生地。

2.2 注意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长裤,使用驱蚊剂,避免蚊虫叮咬。

2.3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促进个人和社区的防护意识。

三、登革热的症状和治疗3.1 登革热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皮疹等,严重时可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3.2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登革热,主要是对症治疗,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3.3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登革热患者康复的关键,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四、健康教育在登革热防控中的作用4.1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感染风险。

4.2 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从而有效地预防疫情的发生。

4.3 健康教育可以促进社区的合作,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工作,提高整个社会对登革热的防控水平。

五、个人应该如何做好登革热的预防工作5.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消除蚊虫滋生地,避免蚊虫叮咬。

5.2 外出时穿长袖衣服、长裤,使用驱蚊剂,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间和地点活动。

5.3 如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总之,健康教育在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众应该增强对登革热的认识,积极参与预防工作,共同努力保障社区和个人的健康安全。

登革热病毒优质课件(2024)

登革热病毒优质课件(2024)

2024/1/26
6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登革热病毒流行病学
Chapter
2024/1/26
7
流行地区与时间分布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南 亚、东南亚、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 等。
时间分布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与气候和季节密切 相关,通常在雨季或雨季结束后出现 疫情高峰。
2024/1/26
8
易感人群与传播方式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登革热病毒的全球威胁,推动疫苗、药物和检测技术的研发 和应用。
22
06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2024/1/26
23
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
登革热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登革热病毒的流行病学
介绍了登革热病毒的分类、结构、生命周 期等病原学特征。
阐述了登革热的流行地区、传播途径、易 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
Chapter
2024/1/26
19
新型检测技术发展
核酸检测技术
基于PCR、RT-PCR等原理,具有 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快速检测 登革热病毒。
2024/1/26
血清学检测技术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实现登革热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 学调查。
生物传感器技术
利用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 元件,构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 生物传感器,用于登革热病毒的快 速检测。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 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传播、血 液传播等途径。
4
登革热病毒结构特点
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50纳米,有包膜。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 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

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病毒
2、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
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 所使用杀虫剂。
截止2011年,尚无疫苗可以防治该病,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学
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给蚊子叮咬。
登革热病的治疗
临床症状
1、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



0℃。一般持续5~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 5天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形热。儿童病例起病较 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 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 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 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 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 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 血尿等。 5、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 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谢谢观看
病毒介绍
伊蚊传代细胞(C6/36细胞)、猴肾、地鼠肾原代和传代细胞中能增 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 在我国,对登革热的描述可以追溯到晋朝;而在西方,从16世纪 开始就有了明确的登革热病例。但是,一直到二战发生,登革热 造成日本和盟军士兵的大量伤亡之后,才由日本科学家和美国科 学家从患者身上分离鉴定得到导致登革热的真凶——一种被命名 为登革病毒的病原体。

国家疾控中心 登革热诊断标准

国家疾控中心 登革热诊断标准

国家疾控中心登革热诊断标准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全球传播,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等。

1、临床症状:登革热的潜伏期为1-5天,大多数感染者会在9-23天出现症状。

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发热、疼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等,其中发热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且常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到39°C以上,伴有剧烈的肌肉、关节疼痛,或者是头痛、腰痛、眼眶痛等。

对于重症患者,还可出现休克、出血等,病情持续1-2天后,皮肤上会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在疹退后开始消退,疹退后会留有脱屑;
2、流行病学史: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太平洋、登革热岛等,存在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可以通过蚊虫传播;
3、实验室检查:登革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以淋巴细胞降低为主,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升高,还可以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是诊断登革热的重要检查指标。

另外,登革热患者可以出现特异性的IgM抗体,在发病1-2天后可以检测出,是诊断登革热的重要标志,但特异性IgM抗体产生时间稍晚于IgG抗体,因此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的时间相对较晚;
4、其他:若临床症状不典型,或登革热患者病情恶化,还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来判断是否存在登革热感染。

登革热治知识科普登革热症状及治疗方法课件

登革热治知识科普登革热症状及治疗方法课件
流行现状
登革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特别是在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登革热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登革热的危害与流行现状
02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
定期清理室内外环境,清除积水、淤泥等蚊虫孳生条件。
消除蚊虫孳生地
使用蚊帐、在户外使用防蚊液及穿着长袖长裤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饮食
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湿毛巾敷额头等,以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降温
对症治疗
针对登革热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补液等。
抗病毒治疗
使用抗病毒药物如达菲等,以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其他治疗方法
如中医中药治疗、免疫疗法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特殊治疗措施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登革热患者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经济影响
登革热疫情的爆发往往会对当地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
健康危害
登革热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可导致患者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皮疹、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
社会负担
登革热的传播与流行,给社会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负担。
登革热对社会的影响
政府应加大防控力度,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蚊虫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要消灭家中的蚊虫,避免再次感染。
康复期的预防复发的措施
消灭蚊虫
外出时要注意防蚊,穿长袖长裤,喷洒防蚊液等,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蚊虫较多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外出防护
登革热康复后,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出现的异常情况。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

登革热预防知识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登革热的预防知识,包括病毒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内容。

1. 病毒传播途径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伊蚊传播,伊蚊属于嗜水性蚊类,常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繁殖。

当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被伊蚊叮咬后,伊蚊再叮咬其他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2. 症状登革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等。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出现出血、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登革热的症状与其他疾病(如流感)相似,因此及时就医进行确诊非常重要。

3. 预防措施(1)消灭病媒体:由于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消灭病媒体是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清除积水、清理废弃物、使用蚊帐、喷洒杀虫剂等方法来减少伊蚊的滋生和传播。

(2)个人防护:在登革热高发期或疫情流行地区,个人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可穿长袖衣物、长裤,使用驱蚊剂,避免在伊蚊活动高峰期外出等。

(3)社区干预:社区干预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供清洁用水、改善卫生设施、加强蚊虫监测和灭蚊工作等措施来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

(4)疫苗接种:目前已有登革热疫苗上市,接种疫苗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手段。

但需要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和个体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接种疫苗,建议在咨询医生后进行决策。

4. 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登革热疫情对于控制疫情的扩散至关重要。

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区应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总结:登革热是一种通过伊蚊传播的传染病,预防登革热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消灭病媒体、个人防护、社区干预和疫苗接种是预防登革热的主要手段。

此外,及时监测和报告疫情也是控制疫情扩散的重要环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提高预防意识,共同防控登革热的传播。

登革热归纳总结

登革热归纳总结

登革热归纳总结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热带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并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对登革热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特征、预防措施以及全球对抗登革热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登革热的病因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

该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即DEN-1、DEN-2、DEN-3和DEN-4。

感染一种血清型后可获得相应的免疫力,但不具备交叉免疫力。

当人体再次感染其他血清型的登革热病毒时,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症状,甚至引发登革热出血热和登革热伴重症(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and Dengue Shock Syndrome)。

二、传播途径登革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主要是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这两种蚊子常集中繁殖在水的容器中,如花瓶、轮胎、瓶盖等。

当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被蚊子叮咬后,蚊子会成为病毒的媒介,进一步传播给其他人。

三、临床特征登革热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通常持续2至7天)、头痛、眼结膜充血、皮疹、肌肉酸痛、关节痛等。

少数病例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

在感染其他血清型病毒后,登革热可进一步发展为登革热出血热和登革热伴重症,表现为出血、血小板减少、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并有生命危险。

四、预防措施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减少蚊子滋生地以及个人防护措施。

减少蚊子滋生地的方法包括清除积水容器、戴蚊帽、使用蚊香等。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穿着长袖长裤,使用防蚊喷雾,睡在有蚊帐的床上等。

此外,科学家还在研究登革热的疫苗,以期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登革热的发生。

五、全球对抗登革热的进展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一直在致力于对抗登革热。

在病毒监测和防控方面,许多国家建立了登革热监测系统,并加强了蚊子的控制和灭蚊工作。

此外,科学家们也在不断研发新型的蚊子控制技术,如基因编辑等,以期更有效地控制蚊子数量。

2024版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2024版登革热防控ppt课件

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响应机制,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
流程。
2024/1/29
病例处置
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 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
散。
疫点处置
社会动员
对疫点进行消杀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社会宣传动员,提 高公众参与度和配合度。
10
03
灭蚊防蚊措施
2024/1/29
11
蚊虫孳生地治理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各种容器积水, 如缸、罐、盆、瓶等,以减少蚊
17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2024/1/29
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相关知识, 遵循医生指导;接种疫苗后,需留观 30分钟,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
禁忌症
对疫苗成分过敏者、患有严重疾病或 处于疾病急性期者、孕妇及哺乳期妇 女等人群不宜接种疫苗。同时,接种 前应告知医生自身身体状况、药物使 用等情况。
虫孳生场所。
2024/1/29
疏通沟渠
保持排水沟渠畅通,避免雨后积水, 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填平洼地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填平洼地 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蚊虫孳生。
12
室内外环境防蚊
安装纱窗、纱门
在居室、办公室等场所安装纱窗、纱 门,防止蚊虫进入室内。
使用蚊帐
喷洒杀虫剂
定期在室内外喷洒杀虫剂,减少蚊虫 数量。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加强与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登革热等 跨国传染病威胁。
2024/1/29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3
18
05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
2024/1/29

登革热防治知识

登革热防治知识

登革热防治知识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传播。

在一些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登革热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登革热的防治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了解登革热1. 病毒传播途径登革热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主要由以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代表的两种蚊子传播。

当感染登革热病毒的人被这两种蚊子叮咬后,蚊子会携带病毒再次咬人,从而导致病毒传播。

2. 症状和潜伏期感染登革热后,患者通常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潜伏期为3-14天,即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

3. 分型和严重程度登革热分为经典登革热和出血热两种类型。

后者较为严重且可能造成死亡。

登革热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症状、脑脊液、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来评估。

二、预防登革热1. 消灭蚊子繁殖地蚊子以水为繁殖场所,因此要预防登革热,首先需要消灭蚊子繁殖地。

清理家中的积水、清洁花盆、修复破损的水管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蚊子滋生的环境。

2. 室内防蚊利用蚊帐、电蚊拍、喷洒驱蚊剂等方法进行室内防蚊。

特别是在黄昏和清晨这两个蚊子最为活跃的时段,要保持室内干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蚊子叮咬。

3. 穿戴适当衣物穿长袖衣物、长裤和袜子可以降低蚊子叮咬的机会。

选择轻色衣物,并尽量避免穿戴过于鲜艳的衣物,因为蚊子对鲜艳颜色更为吸引。

三、治疗登革热1. 就医和观察一旦出现疑似登革热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曾是否去过病疫区。

医生将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检测。

2. 对症治疗目前,对登革热没有特效药物,因此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

患者需要休息、充分补充水分,必要时服用退烧药物、止痛药物和消炎药物等。

3. 预防并发症登革热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性病变和休克。

及早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迅速补充血小板和输液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登革热的全球防治1.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登革热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能够帮助人们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尽早就医。

2024版传染病学课件登革热

2024版传染病学课件登革热

合物,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进行诊断。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
03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利用胶体金标记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抗体,与患者血清中的抗原结合后形
成复合物,在层析膜上移动并显色,实现病毒的快速检测LOGUE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策略部署
消灭蚊虫孳生地,减少传播媒介数量
登革热患者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 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
RT-PCR技术
利用登革热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逆 转录PCR技术扩增病毒RNA片段,具 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基因芯片技术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多种登革 热病毒基因片段,提高检测通量和准 确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3
国际合作与联防联控
面对全球性的传染病威胁,各国将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登革热等传染病的挑战,实现全球公共 卫生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起效快、作用强的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 医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缩 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6
CATALOGUE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本次课件重点内容回顾
登革热的病原学
介绍了登革热病毒的结构、分类、传播途径 和致病机制。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阐述了登革热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 鉴别诊断。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居住环境及其周 围的积水,尤其是雨后积 水,以减少蚊虫孳生。
垃圾处理
妥善处理垃圾,避免垃圾 堆积,减少蚊虫栖息和繁 殖的场所。
水体管理
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 以采取养鱼、放养食蚊鱼 等方法,控制蚊虫孳生。
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二代病例发病日(潜伏期 3-15 日)
全球流行态势
1、全球有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曾发生流行。目前 主要流行地为拉美、东南亚、西地中海和太平洋的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世界各地主要流行区: 巴西,发病73万,死亡321例。 墨西哥,发病21406,死亡23。 洪都拉斯,发病1.46万,死亡16。 多米尼加,发病6600,死亡36。 哥斯达黎加,发病6521。 瓜德罗普岛,发病3.3万,死亡5。 马提尼克岛,发病2.6万,死亡13。
据新华社电根据广东省卫计委7日发布的登革热疫 情通报,截至10月7日零时,今年广东全省共有20 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 例共23146例,其中6日报告新增病例1661例。 病例分布为:广州(19631例)、佛山(2083例)、 中山(335例)、江门(297例)、珠海(178例)、 东莞(121例)、深圳(101例)、肇庆(92例)、 阳江(90例)、湛江(64例)、清远(47例)、汕 头(41例)、茂名(21例)、潮州(13例)、揭阳 (9例)、惠州(7例)、河源(6例)、云浮(5 例)、汕尾(4例)、韶关(1例)。累计报告死亡 病例6例,其中广州5例,佛山1例。
传播机制
传染期 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 8-12 日 Add your title 内潜伏期 (发病前 1 天及后 内潜伏期 5 天) 后再传染给健康的人
登革热传染过程时间图 全球登革热流行态势 登革热流行过程时间图
外潜伏期
3~
5
时间 8~10 日 日
-1
境外输入个案 +
15 日 15 日 Add your title 8~10 日 3~
• 三、开展健康教育。
• 做好登革热防控宣传工作,教育群众养成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自身防护措施, 点蚊香、挂蚊帐、喷涂防蚊药水,到野外 乡间时应尽量穿长袖衣服和长裤等。
• 血清学研究证实,登革病毒表面存在原封不动种 不同的抗源决定簇,即群特异性决定簇和型特异 性决定簇,二次感染时,如血清中增强性抗体活 性弱,而中和抗体活性强,足以中和入侵病毒, 则病毒血症迅速被消除,患者可不发病,反之, 体内增强性抗体活性强,后者与病毒结合为免疫 复合物,通过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 促进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
致病机理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全阐明, 近年来的研究有如下看法。 动物猴实验,以登革病毒作初次感染,发现病毒 在病毒血症前已侵入附近淋巴组织,以后迅速扩 展至全身淋巴组织,病毒血症消失后,病毒仍可 在白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复制,并再次进入血循环 中,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第二次感染时, 组织细胞中的病毒量比初次感染时明显增多。
抗原性 根据病毒包膜蛋白E的抗原性不同,登革病毒分 为1~4个血清型。各型病毒之间抗原性有交叉, 但与黄病毒科的其它抗原群无交叉性。病毒包膜 蛋白E的抗原决定簇既可以诱导宿主产生保护性 的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还可能参与登革出 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的发生。非结构蛋白NS1 和NS3均具有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
症状
人被感染登革病毒的“花 斑蚊”叮咬后, 一般经过 5-8天的潜伏期后,突然 发病。发热是本病的一大 特征,主要为不规则热。 另一特征是痛,包括头痛、 骨痛、肌肉痛或关节痛。 绝大多数病人于起病后3 -6天还有皮疹出现。如 对症治疗,一周可获康复, 这是典型的登革热。
另一种 表现病情较重,除上述症状外,病者可发 生皮肤大片出血、紫癜、呕血、黑便甚至脑出血 或各种组织器官出血,这种病人为登革热出血热。 更严重者,皮肤冰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这 类病人叫做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死率高。
变异性
登革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表明相同血清型病毒中不同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变 异为10%,而不同血清型病毒间的核苷酸变异为 30%。由病毒变异后所形成的新的登革病毒毒株 常常可引起地区性登革热的爆发流行。
灭活
抵抗力 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可以灭活。氯 仿、丙酮等脂溶剂、脂酶或去氧胆酸钠可以通过 破坏病毒包膜而灭活登革病毒。病毒对胃酸、胆 汁和蛋白酶均敏感。对紫外线、γ射线敏感。酒 精、1%碘酒、2%戊二醛、2%~3%过氧化氢、 3%~8%甲醛等消毒剂可以灭活登革病毒。
7 17
新个案 + 蚊媒 健康的人 新个案
蚊媒
健康的人
Add your title
-1 0 5 10 20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 健康的人 Add your title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 新个案 指示病例发病日 30 健康的人
新个案
二代病例平均发病日
有效预防时间
登革热流行预防关键
一代病例 一代病倒
二代病例
登革热病毒
制作:马骐 演讲:乔丹
登革热病毒
• 登革热病毒是小型黄病毒,属于黄热病毒 属,能引起登革热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在 白天叮咬人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登革热病毒能够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包 括有生命危险的失血性休克综合征和较少 见的伴有肝衰与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急性肝炎。感染登 革热病毒轻则突然发热、剧烈肌肉疼痛、 骨关节痛,重则广泛出血、迅速休克
东莞市登革热流行态势 7月12日,在大岭山发现首例输入性登革热 病 例,患者曾经受公司派遣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 的分厂公干 。 8月9日 ,在莞城发现一例登革热病例,患者 曾经受公司派遣前往老挝的分厂公干 。 • 8月15日 ,在寮步发现一例登革热病例,患者 曾经受工厂委派前往孟加拉国的分厂公干 。 • 以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酶切割而形成的。
培养特性
登革病毒可以在多种昆虫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中 增殖,并引起培养细胞发生折光性增强、细胞变 圆或细胞融合等不同程度的细胞病变。昆虫传代 细胞系,如白纹伊蚊等对登革病毒敏感,可用于 病毒分离。哺乳动物细胞系,如人细胞系、乳地 鼠肾细胞、胎猕猴肺细胞、原代狗肾细胞等可用 于病毒效价的滴定和疫苗的制备。
伊蚊
生理学特性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 约55nm。病毒颗粒外被 脂蛋白包膜,并具有包 膜刺突。病毒包膜的外 层含有包膜蛋白E,内层 含有膜蛋白M。病毒核 心是由病毒的单股、正 链RNA(+ssRNA)和病 毒衣壳蛋白C共同组成的 20面体核衣壳结构。病 毒RNA具感染性。
基因与蛋白
登革病毒基因组RNA约含有11000个核苷酸。其 5′端为I型帽子结构,3′端缺乏poly(A)尾,基因 组的5′端和3′端均有一段非编码区。这些蛋白 是以多聚蛋白形式进行翻译合成后,由宿主蛋白
登革热防治总目标
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
预防控制登革热续发病 例
避免出现较大暴发或流 行,减轻登革热的危害
预防措施
• 一、消灭蚊虫孳生地。 • 尽快清除积水,是首要措施。
• 积水是重要的蚊虫孳生地,要迅速发动每 家每户清理室内外积水,翻盆倒罐,填平 洼地,疏通沟渠,使蚊子无产卵之地。

积水是祸源!
• 二、杀灭成蚊。 • 迅速组织专业消杀队伍, 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药物 喷洒灭蚊,使布雷图指 数降至最低水平,防止 成蚊叮咬人体,传播病 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