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总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复习(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复习(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1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复习(八年级)参考答案1、破、深2、望山河草木花鸟3.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4.“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5.笼近酒家6.D7.破碎的国家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8.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9.凄凉(悲凉)10.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

11.B12.不要、无须豪迈旷达(爽朗乐观)13.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4.政治抱负个人志向15.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16.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写出“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17.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8.爱(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19. C20.D2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2.D23.C24.提示: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5.A26.既有对行将永别家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慨叹,又有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

27.颈联表达了他对家乡的依恋,尾联表示了誓死不屈的决心。

28.D29.C30.寓情于景断肠31.深秋晚景图32.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33.D34.D35.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36.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复习(七年级)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复习(七年级)答案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欣赏复习(七年级)参考答案1.乡愁乡思之情(“思乡之情”、“乡愁”亦可)2.“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5.C6.C7.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8.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9.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10.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含蓄蕴藉。

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

11.答案B。

B项中“律诗”应为“绝句”,主题灵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2.答题示例: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

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13.乐观豁达的心境。

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14.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5.神话传说痛苦、哀怨16.“擢”让人如见其形,“弄”让人如闻其声。

这句既写出了纺织女孩子的勤劳,又写出她试图借忙碌的劳动来掩饰排遣自己的愁思。

17.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欲语还休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18.悲苦哀怨19.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20.B C21.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22.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23.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24.①清幽;(或清静、幽静)②欢悦;(或宁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2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全套

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全套

专题训练(一) 文言文阅读◇课标文言文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章[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古诗词

2013年中考试语文题分类汇编古诗词

四)水调歌头xx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句是,。

2.“,”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由心中有所,到心胸,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五)xxxx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选择赏析有误的一项:()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联前一句写出作者一见泰山时的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后一句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细望中所见的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由远及近,时间是从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2.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二句写远眺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

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泰山奇景: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2013年甘肃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13年甘肃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

2013年甘肃省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3.本诗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以“风飘絮”喻,以“雨打萍”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2分)24.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24. (2分)国事衰微或山河破碎(1分)。

坎坷的身世或身世浮沉(1分)25.(3分)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

或者: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意思对即可。

(2013甘肃白银)书事黄宗羲初晴泥路觉蹒跚,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

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1)一、二两句描写了环境怎样的特点?(2分)答:(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

(3分)答:【参考答案】23.(1)山路泥泞,寒风凛冽。

在泥泞的山路上,脚步蹒跚,松涛阵阵,寒风凛冽。

(2)用寒风刺骨的艰苦环境衬托反衬菊花不怕晴雨寒风,不畏艰苦环境,迎风怒放,散发着幽香的形象。

借菊花表明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

(2013甘肃定西)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

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1分)9.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8.(1分)物是人非 9.(3分)C(2013甘肃兰州)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外部分)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外部分)

201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课外部分)所选试题篇目明细书事黄宗羲初晴泥路觉蹒跚,听彻松涛骨亦寒。

莫恨西风多凛烈,黄花偏耐苦中看。

【注】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

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1)一、二两句描写了环境怎样的特点?(2分)答:(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点,请就此作赏析。

(3分)答:【参考答案】23.(1)山路泥泞,寒风凛冽。

在泥泞的山路上,脚步蹒跚,松涛阵阵,寒风凛冽。

(2)用寒风刺骨的艰苦环境衬托反衬菊花不怕晴雨寒风,不畏艰苦环境,迎风怒放,散发着幽香的形象。

借菊花表明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坚定信念,不向困难低头的志向。

(2013甘肃定西)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

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1分)9.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参考答案】8.(1分)物是人非 9.(3分)C(2013甘肃兰州)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7.诗中通过和两个外在的行为举止来表达她对夫死、家亡、国破的浓浓哀愁。

(2分)28.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想梳头却无力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B、“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

C、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2013年重庆市中考必读古诗20篇复习资料全新精全编辑

2013年重庆市中考必读古诗20篇复习资料全新精全编辑

201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题汇编1、《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①蒹葭苍苍,。

(《诗经》)②,白露未晞。

(《诗经蒹葭》)③,白露为霜。

(《诗经》)④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⑤蒹葭采采,。

(《蒹葭》)⑥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诗经·蒹葭》)⑦《蒹葭》在今天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蒹葭》中的,且被谱上了曲演唱,成为了歌曲的一部分。

诗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 , 。

”⑧《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

,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⑨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是源自1、思考: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特点?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2、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3、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4、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苍、霜、方、长、央。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②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③城阙辅三秦,。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天涯若比邻。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阅读
2.诗歌颈联因其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 观”。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2分)
【答案】(2分)示例一:颈联写的景物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 造了一种雄浑旷远、苍凉悲壮的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大、孤、直、长、 圆等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 入到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对仗工整,笔力苍 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突出了边境的荒凉。同时侧面烘托了戍边将士 的艰苦生活,凸显将士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精神。(意思对即可。如 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第31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2022考查鉴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022河南)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3分)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 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 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 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 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析】A项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B项山、月、江 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既有“仗 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C项传达出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情。D项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引发了诗人的乡愁。故选C。

2013苏州语文中考古诗文复习卷

2013苏州语文中考古诗文复习卷

2013年苏州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卷1.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4.莫笑农家腊酒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宋)陆游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宋)苏轼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苏轼7.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宋)范仲淹8.,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夜吟应觉月光12.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宋)14.茅飞渡江洒江郊,,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长夜沾湿何由彻!,,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1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决20. ,以观沧海。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汇编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汇编

201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汇编49.【2013年•四川省绵阳市】 10.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采薇(节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选自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体裁)。

(2分)(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4分)答案: 10.(1)《诗经•小雅》,五言律诗(2)①《采薇》表达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50.【2013年•浙江省义乌市】四、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21题。

(一)(4分)野望【宋】翁卷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湾:水流湾曲的地方。

13.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答: 1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答案: 13.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 14.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51.【2013年•湖南省湘潭市】 (三)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 18.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 17.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或答“表现出国都战乱之后的荒凉萧条”)。

(2分) 18.国家残破(忧国) (1分)。

201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古诗词阅读

201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古诗词阅读

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中考命题规律1.考点扫描考点名称考点热度(1)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3)名句赏析☆☆☆(4)考查诗歌写作特点☆☆☆(5)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2.命题趋势分析(1)本专题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为主,分值在3~8分之间。

c2)预计2013年考查的内容是:①诗意理解。

是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

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

②意境分析(主旨把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

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③名句赏析。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

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

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④技巧分析。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⑤品味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知识梳理与归纳【基础知识梳理】古典诗歌的分类及赏析要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全国各地201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鉴赏

全国各地201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1.【2013年·某某省内江市】一、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5—16题(6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

15请找出本诗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

(2分)16请你谈谈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颈联:尾联:答案:无2.【2013年·某某省某某市】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诗,完成第7题。

(6分)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喜风。

7.(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扬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句子,请你说出这两首诗词中的“闹”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分)(3)请说出作者写作本诗的意图。

(2分)答案:7.(1)B (2)(3)3.【2013年·某某省某某市】10.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6分)湖上徐元杰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2)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4分)答案:无4.【2013年·某某省某某市】9.对X禹锡《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

这篇赋是向秀为悼念被司马昭杀害的朋友嵇康等而写的。

诗人用这个典故也有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之意,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比喻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眼看着别人纷纷志得意满。

这两句诗也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013中考复习古文第三册测试题

2013中考复习古文第三册测试题

2013中考复习古文第三册测试题《陋室铭》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案牍.( )二、解释加点词:有仙则名.( ) 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 )惟吾..( )..德馨.( )( )( ) 鸿儒..( ) 白丁调.素琴( ) 丝竹..( )( )..( ) 劳形..( ) 案牍何陋之.有( )三、句子翻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四、理解课文。

1、本文统领全篇句子是:,。

(用原文回答)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从三个方面紧扣全文主旨、表现中心的。

这三个方面是:(1)写陋室的,突出其恬静、雅致的特点。

这是写之雅。

(2)写陋室中的,突出其谈笑风生的情状。

这是写之雅。

(3)写陋室中的,突出室主人脱俗的情致。

这是写之雅。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的情趣。

5、作者引用“何陋之有”的用意是在于说明。

6、对偶句7、押韵,韵脚《爱莲说》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二、解释加点词甚蕃.()染.()濯.()清涟..()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亵.()君子..()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三、“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的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

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孔子云:何陋之有?5、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四、句子翻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古诗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为之不平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4 分)
( 1)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 2)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
4. 奇士俞的“奇”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文中的巫师?(
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5 分)
为萧浣任职时所建),触景生情,感慨无端,写下这首情致深惋的小诗。
(1) 第 一句中的“绕天愁”一词写出了作者愁绪的怎样特点?(
2 分)
(2) 宋代诗人芳得评价诗的三、 四两句时说:“若只道身世悠悠, 与孤鸿相似, 意思便浅。
‘欲问’、‘不知’四字,无限精神。”你如何理解三、四两句所表达的容?(
3 分)
C. 值.其方饭 (恰逢)
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B.
贡父善强.记
草创未就.
)( 4 分)
(勉强) (完成)
A. 荆公为.参政 B.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C. 默然.良久 D. 荆公饭毕而.出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胜自立为.将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吴广以为然. 尉剑挺,广起,夺而 .杀尉 ( 4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座。语久之 ,问 :“贡父近为文乎 ?”贡父曰 :“近作《兵论》一篇 ,草创未就。 ”荆公问所论大概
何如 ,则以所见稿为己意以对 ,荆公不悟其窥己作也 ,默然良久 ,徐取砚下稿裂之。 盖荆公平日论
议欲出人意表 ,有同之者 ,则以为流俗之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贡父旧与王荆公甚款 . (融洽)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外古诗阅读 (考前用)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课外古诗阅读 (考前用)

2013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课外古诗阅读Ⅰ、课外古诗阅读指津:一、常用诗歌意象:(1)自然景观类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2)植物类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3)动物类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鱼——快乐自由孤雁——孤独、思乡鸿鹄、雄鹰——理想追求蝉——高洁燕子——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二、常用表达技巧:⑴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双关、衬托、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夸张、反复、互文等。

⑵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⑶表现手法:联想、想象、用典、象征、悬念、对比映衬、欲扬先抑、动静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伏笔照应等。

三、古诗常见类型: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Ⅱ、实战演练一、田园诗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

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中考中考语文中考语文模拟题201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中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编辑:sx_haody2013-11-03摘要:只要扎扎实实的复习,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智慧能帮助大家提高成绩,小编为大家分享初三2013语文诗歌试题,供大家参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一二句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己久的愤激心情。

3、三四句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运用向秀和王质两人的典故,抒发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4、最后两句点明酬赠之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5、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慨。

他不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这两句诗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含义(哲理)。

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或新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等。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

其实也是借题发挥,诗人以两位美女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同时,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2、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二句进行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总复习古诗文阅读训练一、(一)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

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

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公三月不出游。

(二)景公游于寿宫②,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

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注]①胔[zì]:带有腐肉的尸骨②战国时齐国的离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通“悦”,高兴) B.殚.财不足以奉敛(害怕)C.上无以亲.下(爱护) D.而恩无所不逮.(到,及)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睹饥者与之.食孤之.有孔明B.为上而.忘下学而.时习之C.殚财不足以.奉敛以.光先帝遗德D.睹长年负薪者.得道者.多助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②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4.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4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含义丰富,请分析有何丰富之处。

(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美妙动人,连宋代欧阳修也十分喜爱。

请作赏析。

二、子产论为政宽猛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①。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讫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施之以宽也。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达,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

又曰:‘不竟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节选《左传》注:①崔苻((huán fú):湖泽的名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其次莫如猛.(严厉)B.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拥挤)C.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调节)D. 布政优优,百禄是遒.(聚集)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B. 取人于.萑苻之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C.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D.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兴徒兵以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②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4.你怎么理解郑子产这种为政宽猛的治国之道?(4分)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客中夜坐【明】袁凯落叶萧萧江水长,故园归路更茫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①诗句中“萧萧”一词渲染了一种怎样的环境气氛?(2分)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回答。

(3分)三、赵普独相凡十年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

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

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

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

‛帝大悦,终宴。

(选自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七》)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赵普独相.凡十年(做丞相) B.普力请与.之(授予)C.帝竟.从其请(竟然)D.帝怒形.于色(表现)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刑以.惩恶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帝竟从其.请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C.普立于.宫门侍卫之臣不懈于.内D.普因.言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

②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4.选文写了赵普哪两件事?你怎样评价赵普这样的宰相?(4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⑴⑵两小题。

(5分)赏牡丹唐·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①,池上芙蕖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②京城。

[注] ①格:品质,格调。

②动:震动,轰动。

⑴一、二两句分别写出了“芍药”和“芙蕖”怎样的特点?⑵“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四、狨狨者,猿猱之属,其雄毫长一尺、尺五者,常自爱护之,极嘉者毛如金色,如人披锦绣之服也。

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

雄而小者,谓之狨奴。

猎师采取者,多以桑弧檑矢射之。

其雄而有毫者,闻人犬之声,则舍群而窜。

抛一树枝,接一树枝,去之如飞。

或于繁柯秾叶之内藏隐之。

身自知茸好,猎者必取之。

其雌与奴,则缓缓旋食而传其树,殊不挥霍。

知人不取之,则有携一子至一子者甚多。

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觉有药气,则折而掷之。

颦眉愁沮,攀枝蹲于树巅。

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

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

前后呕哕,呻吟之声,与人无别。

每口中涎出,则闷绝手散。

堕在半树,接得一细枝稍,悬身移时,力所不济,乃堕于地。

则人犬齐到,断其命焉。

猎人求嘉者不获,则便射其雌,雌若中箭,则解摘其子,掷去复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

若使仁人观之,则不忍寝其皮,食其肉。

若无悯恻之心者,其肝是铁石,其人为禽兽。

(选自《玉堂闲话》有改动)注:①狨:róng ,类似金丝猴,古人常用其皮毛做马鞍的装饰品。

②挥霍:紧张,慌乱。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去.之如飞 (逃跑)B. 颦.眉愁沮 (皱眉)C. 悬身移时,力所不济.(救济)D. 去离不获. (抓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万钟则.不变礼义而受之B. 则折而.掷之聚室而.谋曰C.掷去复来,抱其.母身既克,公问其.故D.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极嘉者毛如金色,如人披锦绣之服也。

②若无悯恻之心者,其肝是铁石,其人为禽兽。

4.狨所表现出来的亲族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你怎样看待捕捉狨的猎人们?(4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⑴⑵两题。

(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简陋的住处。

⑴颔联中的“遍”和“稀”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2分)⑵情景交融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阅读提示】王维的《山居即事》中主要写了柴扉、落晖、松树、绿竹、红莲、烟火等六种景物,颔联中“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比(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后四句营造的“景”(意境):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

本诗所描述的意境幽寂澄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五、(一)石才叔苍舒①,雍人也。

与山谷游从,尤妙于笔札,家蓄图书甚富。

文潞公②帅长安,从其借所藏褚遂良《圣教序》墨迹一观。

潞公爱玩不已,因令子弟临一本。

休日宴僚属,出二本令坐客别之,客盛称公者为真,反以才叔所收为伪。

才叔不出一语以辨,但笑启潞公云:今日方知苍舒孤寒③。

潞公大哂,坐客赧然。

(《玉照新志》)(二)衡山④精于书画,尤长于鉴别。

凡吴中收藏书画之家,有以书画求先生鉴定者,虽赝物,先生必曰此真迹也,人问其故,先生曰:‚凡买书画者必有余之家,此人贫而卖物,或待此以举火⑤,若因我一言而不成,必举家受困矣。

我欲取一时之名,而使人举家受困,我何忍焉。

‛同时有假先生之画求先生题款⑥者,先生即随手书与之,略无难色。

(《四友斋丛说》)注:①石才叔:字苍舒。

②文潞公:文彦博,北宋大臣,封潞国公。

③孤寒:寒微,地位低下。

④衡山:文徵明,明书画家,号衡山居士。

⑤举火:生火做饭。

⑥题款:在书画上题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家蓄.图书甚富(藏)B.坐客赧.然(羞愧)C.尤长.于鉴别(擅长)D.潞公哂.之(讥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因.令子弟临一本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反以.才叔所收为伪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虽.赝物,先生必曰此真迹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D.而.使人举家受困佣者笑而.应曰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才叔不出一语以辨,但笑启潞公云:“今日方知苍舒孤寒。

”②我欲取一时之名,而使人举家受困,我何忍焉。

4.文潞公的座客和文徵明都把赝品当做是真迹,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5.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①②两小题。

(5分)冷香菊陈荣卿晚秋风紧晓霜严,香阵飘飘透竹帘。

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⑴本诗一、二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分)⑵诗歌三、四两句颇有深意,请简要赏析。

(3分)六、张仪之楚贫张仪之楚,贫。

舍人怒而归。

张仪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归。

子待我为子见楚王。

‛当是之时,南后、郑袖贵于楚。

张子见楚王,楚王不说。

张子曰:‚王无所用臣。

臣请北见晋君。

‛楚王曰:‚诺。

‛张子曰:‚王无求于晋国乎?‛王曰:‚黄金珠玑犀象出于楚,寡人无求于晋国。

‛张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张子曰:‚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楚王曰:‚楚,僻陋之国也,未尝见中国之女如此其美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