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教案-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合集下载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丰富,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小组合作与团队协作: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收集资料、讨论问题、设计实验,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度,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八年级生物上册的“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这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后,对动物行为的一次深入探讨。动物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能够观察和体验到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更重要的是能够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从而增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动物行为实验,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或修正自己的假设,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到自然的奇妙和生命的丰富,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同时,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二上生物教案动物行为的类型

初二上生物教案动物行为的类型
2. 对 的研究。
3. 对 的研究。
4. 对 的研究。
他用 进行了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证明了蜜蜂的确能分辨不同的颜色。
他写就 一书,书中记录了 。 如“ ”,讲得极为详细,包括了那些食粪虫如何制作、滚动和食用粪球等。 在描写两只 如何争夺一只粪球时,情节也非常复杂。
、4,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见张良用蚂蚁排成“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蚂蚁能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此行为是动物的( ) A、学习行为 B、节律行为 C、取食行为 D、防御行为
5,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对这种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是防御行为 B、这是本能行为 C、这由遗传物质所控制D、这是学习行为 下列各项中,属于取食行为的是( ),防御行为的是( ),繁殖行为的是( ),节律行为的是( ) A、狮子追捕羚羊 B、一只母猪哺育着8只小猪C、黄鼠狼遇险释放臭气 D、秋后大雁南飞
7,下列几种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红雀喂金鱼 B、野鸭的迁徙 C、鹦鹉学舌 D、蜘蛛结网 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 A、亲鸽衔虫喂雏鸽 B、鸟占巢区并筑巢 松鼠将蕈类挂在树枝上 雄鸟在雌鸟身旁“跳舞”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3、节律行为的概念,并举例 4、生物钟是以( )为基础的复杂机制 5、社群行为的特点( ) 6、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有()()() 7、法布尔利用( )法,研究昆虫,写就( )一书。 8奥地利的()被称为“现代动物学之父”。 9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 )和( )
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大山雀偷饮牛奶 B、蚯蚓走迷宫 C、猕猴做花样表演 D、母狼哺育刚出生的小狼
蚯蚓走迷宫实验

(八年级生物教案)初二生物知识点整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八年级生物教案)初二生物知识点整理: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八年级生物教案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先天性行为
1)概念:是动物生来就有的,不依赖于个体生活的经验,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行为,又叫本能行为。

2)特点:1所有动物都具有先天性行为,2是动物出生后每一次遇到的某一特定刺激能做出的反应。

3)举例: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哺乳动物幼崽吸吮乳汁等。

●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概念: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

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2)意义: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作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3)特点:1大多数动物都具有学习行为,不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较大的差异。

2最简单的学习行为是一种习惯化,当同一刺激重复发生和连续多次作用于一只动物时,该动物对这一刺激的反应就逐渐减弱直到消失。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多种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等)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的意义。

2.通过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学习,体会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及适应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意义。

(二)教学难点
通过小组学习,体会动物各种行为类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活动、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一、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

2.能够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3.能够举例说明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类型。

2.教学难点:能够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内容1.动物行为的类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2.本能行为本能行为指动物天生就具有的行为。

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学习也能够正确地表现出来。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本能行为:(1)寻找食物动物的寻找食物的本能行为可以分为两类:•捕食性动物:捕食动物的行为包括追逐、发现、抓住、咀嚼和吞咽等动作,这些动作都是天生具备的。

•食草性动物:寻找食物的本能行为包括辨认食物、寻找食物和采食等。

(2)求偶交配动物求偶交配的本能行为包括吸引异性、展示自己的特征和能力、觅食和巢建等。

(3)驻扎和觅巢驻扎和觅巢是鸟类和昆虫的本能行为。

这些动物会在特定的地点建立巢穴或栖息地,以保护自己和后代。

3.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指动物通过对环境的适应和学习,在发生行为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经验和训练来获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学习行为:(1)记忆能力许多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能够记住曾经学到的知识,并在以后的行为中应用。

(2)观察和模仿行为许多灵长类动物可以观察和模仿其他动物的行为。

例如,猴子可以学会用石头砸开坚果。

(3)训练行为人类可以通过训练将动物培养成为善良、温顺、能够协助工作等的“助手”。

例如,警犬、导盲犬等,它们可以在人类的帮助下发挥出它们的天赋才能。

四、教学方法本课将采用讲授、问答、示范演示等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行为的类型。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类型,能够区分动物的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例子和图表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动物行为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的教学中,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首先,我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动物行为的意义和作用。例如,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动物会进行迁徙?”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迁徙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一种行为。
2.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动物行为,并解释其适应意义。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学习,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案例研究:学生通过研究具体的动物行为案例,深入理解不同行为类型的特点和适应性。
4.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和解释生活中的动物行为现象,运用所学的动物行为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本教学案例作为特级教师的示范教案,突显了以下五个亮点:
1.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动物行为实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使他们对动物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2.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能够在实践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1.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和适应意义。例如,我问道:“动物的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行为有哪些适应意义?”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理解动物行为的形成机制和适应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类型》教案、教学设计
2.提问引导: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动物的行为有哪些特点?这些行为对它们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动物行为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功能。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动物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基本概念。
(2)开展生物学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针对动物行为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结合时事新闻,讨论与动物行为相关的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动有趣的动物行为视频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视频,让学生对动物行为产生直观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动物行为;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行为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要求:观点独特、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4.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话题: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及启示”。
要求:各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分工合作,整理讨论成果,形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创新作业: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项关于动物行为的研究项目,可以是实验、调查或观察等。要求项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能够体现对动物行为的深入思考。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提问、讨论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生物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生物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2、通过探究实验“蚂蚁的觅食行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和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体意识和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探究实验结束后,提醒学生将蚂蚁放回,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四、学法指导:观察、探究、讨论、分析、归纳、总结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课前捕捉蚂蚁并准备材料用具,如糖、面包、辣椒酱、纸盒、放大镜等,搜索有关动物行为方面的资料。

五、知识链接动物的觅食行为是通过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当雄蛙和雄蟾蜍在一起以美妙的鸣声向雌性求爱的时候,蝙蝠却能分辨出是可食的青蛙还是不可食的.蟾蜍。

响尾蛇的红外线感受器极其灵敏,能够感知鸟或哺乳动物的准确位置。

六、导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动物世界”中的相关录像[学生]观察、欣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欣赏,同学们可以看到,在自然界中,动物有多种多样的活动。

如果你留心观察周围的动物世界,你会发现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虫鸣鸟唱、大雁南飞、亲鸟育雏等等,你会被这些奇妙的现象所吸引。

其实,这种种现象都是动物行为的表现,那么,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探究过程: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学生]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学生4人一组,讨论并制定方案,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学生]讨论:1)蚂蚁是怎样觅食的?2)蚂蚁喜欢什么样的食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并回答,学会之间相互补充。

学生4人一组,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和图片,然后讨论并填写表17-1中的相关内容。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参考教案2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参考教案2

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动物群体组织的特点。

3.动物群体内通讯的方式。

教学难点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述法结合谈话法。

教学准备蜂王、雄蜂及工蜂标本(6份);白蚁家族(自绘,示蚁王、雄蚁、工蚁及兵蚁)挂图;动物叫声的录音(自录)。

教法建议动物的社会行为是动物群体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观察,学生对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又较少。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转录蚂蚁、白蚁、狒狒、黑猩猩、大猩猩等有社会行为动物的生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如果距养蜂场较近,可组织学生去参观,请养蜂人讲述蜜蜂的群体组织及生活习性;也可以选择适合地点挖掘一个蚁巢,观察蚁群中不同个体的形态及职能,还可观察到蚂蚁的变态发育。

教材中谈道“蜂王的上颚腺能够分泌一种物质与工蜂联系,可以抑制工蜂生殖腺的成熟和新蜂王的产生,以便维持整个蜂群的组织。

”这是讲述动物的化学语言的实例之一,在教学中不应忽略。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少,对上颚腺、生殖腺、成熟等术语往往产生疑点,但只能简单加以解释,不必过多占用时间。

教材中讲雌蚁的专门职能是产卵,“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从教材的图上雌蚁的体形来看,是大白蚁的雌蚁,腹部可能长到14厘米长、3.5厘米宽,每日产卵30000个以上。

一般的雌白蚁的体形没有这么大,这一点应向学生讲明,以免误解。

教学过程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学生] 讨论:动物行为的类型学生4人一组,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和图片,然后讨论并填写表【讨论——动物行为的类型】举例表18-1中的相关内容。

[教师] 组织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和图片,并指导学生完成表18-1。

[学生]讨论:(1)动物的行为主要包括哪些类型?(2)动物的觅食、防御、生殖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群繁衍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并相互补充。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我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作用吗?它们是如何帮助动物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繁衍后代的?”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动物行为的定义,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将详细讲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觅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3.将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动物行为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意义。
2.实践探究,培养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如观察校园内的小动物,分析其行为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4.思考作业: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如何从人类活动中体现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意义?”要求不少于300字,以论述形式提交。
5.拓展作业:观看一部关于动物行为的纪录片,如《动物世界》等,从中学到更多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观影后,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观后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1.作业要求真实、准确地记录和描述,切勿抄袭或虚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动物行为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动物行为进行整理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4.繁殖行为:介绍动物为了繁衍后代而进行的行为,如筑巢、求偶、交配等,并强调繁殖行为对物种延续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优秀教学案例
2.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形成全面、深入的认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功能。
2.强调各类动物行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培养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行为,选择一种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其类型、功能及适应意义。
2.布置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运用动物行为原理来改善人类生活。
3.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注重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4.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行为的精彩视频,如狮子的狩猎、蜜蜂的采蜜等,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感受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行为,如养宠物、参观动物园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增进对动物行为类型的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哪些动物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针对学生回答,总结出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导入新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本能行为的概念、特点及实例,如鸟儿迁徙、蜘蛛织网等,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先天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释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类型-冀少儿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授课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并了解它们与动物适应环境的关系。

二、授课内容1.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本能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2.动物行为与适应–类型与环境适应的关系–行为的适应性与生存的联系三、授课过程1. 导入(约3分钟)让学生回顾动物形态结构与生物分类,了解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关系。

2. 新知讲解(约15分钟)(1)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指出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有三种:本能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本能行为:天生具有的行为方式,通过本能行为,动物能做到许多看似神奇的事情,如飞行、潜水等。

•学习行为:后天习得的行为方式,主要是通过简单体验,利用神经元组织的改变和加强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

•社会行为:一种类似人类的群体行为,动物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适应。

(2)动物行为与适应让学生理解行为与生存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种类与环境适应之间的联系。

•类型与环境适应的关系:由于动物行为类型的不同,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也不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生存。

•行为的适应性与生存的联系:行为模式适应环境,为动物生存提供了一定帮助,保障了它们的生存。

3. 案例探究(约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一些动物的行为,找出它们是属于哪种类型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有什么适应性。

4. 小结(约5分钟)回答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问题,以及对生物和生态学领域的简要介绍。

四、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和动物行为与适应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化和行为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探究,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种类的行为模式,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行为种类对于动物生存的影响。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2.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方法3.掌握动物的生存行为和繁殖行为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方法2.理解不同类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及其反映的生物学意义三、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对内行为指由动物的本体构造和代谢机能控制的活动,包括呼吸、运动、消化等基本生命活动。

(2)对外行为指动物为适应环境而具有的种种功能性活动,包括进食、求偶、求生、逃避、保护等活动。

(3)训练行为指通过学习从而形成的行为,如类固醇性条件反射、习得性条件反射等。

2. 动物行为的分类方法1.按反应的性质分类。

•先天反应:出生时即有反应,又称先天性反应。

•后天反应:由环境刺激引起,又称获得性反射。

2.按某些行为出现的时空间特征分类。

•活动节律行为:如昼夜节律、周期性动物行为等。

•空间定向行为:如趋光性、趋味性、趋磁性等。

•社会行为:如交配、护卫、群居等。

3. 动物的生存行为和繁殖行为1.生存行为:包括搜索食物、逃避捕食者、选择栖息环境等生态行为。

2.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产卵或生产后代等行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花瓶中游来游去的金鱼,介绍动物行为的类型和分类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即对内行为、对外行为和训练行为。

2.分别讲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行为的分类方法。

3. 练习环节1.让学生分组,对某种动物进行行为分析,提炼出这种动物的行为特点,总结其分类方法。

2.提出一些生存和繁殖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搜集相应的动物行为,并总结分类方法。

4.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练习的结果,对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和分类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听课效果,评价学生对动物行为主要类型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分类方法比较陌生,容易误解某些行为类型。

因此,我在教学中更注重分类方法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不同类型的动物行为,提高了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

生物: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生物: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生物: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一篇:生物: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第2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第二课时)第2课时动物和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的录像:如鸟的筑巢、求偶、孵卵等行为,鳄鱼的产卵、哺乳动物的哺乳等行为。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繁殖行为想想议议:观察书中插图,动物和繁殖行为有哪些方面的表现?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点拨: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育以及对后代的哺育等。

2、节律行为:课件演示:多媒体播放蝙蝠、老鼠、蟑螂等夜间出没动物的活动,鸟、狗、兔等到白天活动的动物,招潮蟹等海边活动的动物行为。

讨论: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什么行为类型?这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点拨:随着地球、日、月的运转,动物表现出的周期性和有节律和行为是节律行为。

这种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的环境,利于动物的生存。

3、社群行为说一说:哪些同学可以说出蜜蜂的一些特点?点拨:蜜蜂是群体生活的,有工蜂、雄蜂、蜂王。

三种成员。

工蜂数量最多,雄蜂较少。

蜂王只有一只。

他们各自的职责不同。

讨论::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相似,它们有什么样的共同特征?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点拨:蚂蚁的群体和蜜蜂的群体成员一样,有明显的分工,共同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存,有利于种族的延续。

想想议议:你还知道哪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一些特征?迁移:狼王、狮王、猴王等。

㈢灵活运用,巩固提高例1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说的是什么行为?例2青蛙等动物在温暖的季节活动,冬天则冬眠,这种行为属于哪种动物行为?它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例3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什么特点?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我们学习了动物和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时,知道各种行为的特点,以及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1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案1北师大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围绕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能力:
1.科学探究:通过分析具体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命观念: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衍的关系,形成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命观念。
3.社会责任: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环保意识。
5.课后作业:
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动物行为短文或报告,体现了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通过撰写短文或报告,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动物行为特点、适应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展示生动的动物行为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答案:这一现象表明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能够逐渐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鸟类在初期可能对假鸟模型感到恐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发现这些模型并不会对它们构成威胁,因此逐渐克服了恐惧,适应了这种环境。这有利于鸟类在农田环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4.创新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动物行为的实验,并说明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分析题:请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动物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意义。狮子群体的狩猎行为、蜜蜂的采蜜行为、鸟类的迁徙行为。
2.论述题:请论述以下两种动物行为类型的区别和联系。领域行为与攻击行为、繁殖行为与取食行为。
3.应用题: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实际案例中动物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意义。某农田里,农民为了防止鸟类啄食庄稼,设置了一些假鸟模型。但一段时间后,鸟类逐渐适应了这种环境,不再害怕假鸟模型。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物行为的多样性。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6.18.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案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待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18章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重点介绍动物的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

以及动物的各种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动物行为的含义,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动物行为的含义,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2分钟):当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时候,你们一定会被快速奔跑的猎豹;展翅飞翔的雄鹰、在大海中自由翱翔的鱼儿这些情景所吸引。

研究动物的这些行为,能使我们对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动物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本节课来学习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通过课件播放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行为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教师阐述使学生明确目标。

( 1分钟):1、理解动物行为的含义,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对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三)、学习新课(35分钟)探究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1、师: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行为方式,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动物都有哪些行为?2、出示自主学习问题,提出自主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边读边勾画重点来学习基础知识。

3、指名学生口头交流来汇报自主学习效果,其他组补充,教师及时诊断学情并补充。

4、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常见的各种行为图片,并讲述“动物的行为”的含义。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
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
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课例研究综 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

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
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
和空间等。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
保护色.
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备课,提高
课堂的教学效率。上课时,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矫正,
让学会的学生去教不会的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做教师的
乐趣与辛苦。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往的教学
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
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
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
后天性学习行为的学习,对动物行为并不陌生,而没有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这个专题的角度来认识和思考这个
学生学习能 问题.
力分析
2,能力水平: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生物课程学习,已
具备一定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生物学知识,对研究动物
行为有浓厚的兴趣,为顺利地进行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
础.
(一)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及总结 反思
学科
初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生物学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十
八章《动物的行为》一章中的第二节内容.教材列举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第十七章动物的行为第一节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设计
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
促进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积极建构知识的过程,更是发
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过程。

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分析、加工、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等。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对动物的诸多行为非常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基于此,本节课的总体设计――课后自主观察探究和课上交流互助的方式。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群行为对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 蚂蚁的觅食行为”和搜集动物行为方面的素材,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创新、合作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列举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教学难点1、动物行为的含义。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与协调工作,活动结束时小组长给小组成员进行评价。

2、制作多媒体课件;剪辑动物各种行为的影像资料等,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梳理。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内容(见预习提纲
及要求)2搜集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的资料以便与同学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在我们的地
球上,现存百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
游的、草里跳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

闭上眼睛,不论你的思绪遨游在辽阔的海洋、奔跑在美丽的草原、还是飞翔于蔚蓝的天空……那机警聪明、通晓人意的海豚,矫健优美、快如闪电的猎豹,稍纵即逝、娇小玲珑的蜂鸟,善于伪装、以求
存身的竹节虫……都会不经意地闯入你的脑海,侵占你的心田,你一定会被那个千姿百态、奥妙无穷的动物行为所吸引,让我们悄悄走近它们吧!二、新课§17.1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活动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预习提纲:动物行为的含义?
动物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哪些?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

学生可以归纳出动物行为含义:动物的运动以及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例如:蚂蚁觅食、青蛙鸣叫、孔雀开屏、刺猬缩成一团、侯鸟迁徙等等。

活动二:看一看,选一选目的:让学生对照教材中的概念选出属于动物行为的选项,进一步巩固对动物行为含义
的理解和记忆。

选择题如下: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鸟
儿鸣叫、筑巢、孵卵、育雏 b狼捕鹿,鹿
奔跑 c 变色龙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
色d血液在家兔的循环系统内循环流动 e
昆虫假死f小狗吃奶活动三:交流信息、展示成果学生急于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就给他们空间让他们进行交流和展示,并请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展示结果,评出最佳收集者、最佳演讲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