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
动物的行为_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3)理解动物行为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2.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教学难点:1. 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2. 动物行为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动物行为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 实验器材(如观察显微镜、实验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动物行为吗?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二、新课讲授1. 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2. 讲解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等;3. 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行为;2. 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动物行为知识;2. 强调动物行为对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动物行为知识;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吗?二、实验探究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2. 实验内容: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等;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三、交流分享1. 各小组汇报实验探究成果,分享观察到的动物行为;2. 全班讨论,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动物在同一生理活动中的行为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提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实例。
(2)学生能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动物行为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
(2)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其行为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
(2)提问:你们观察过动物的哪些行为?它们有什么特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和功能。
(2)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为什么动物会有这些行为?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2)每组选取一种动物行为,进行案例分析。
4. 展示与评价(1)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2)教师总结:动物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各种行为,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动物行为是动物适应环境、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关注动物行为,提高保护动物、关爱自然的意识。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课内所学,观察和记录家中或周围的动物行为。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动物行为的书籍或文章,增加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动物行为的分类、产生原因等方面存在理解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奥秘。
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及特点,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2.学会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培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动物行为的能力。
3.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繁殖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规。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阶段,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动物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如鸟类筑巢、蝴蝶迁徙、猴子互相梳理毛发等。通过观察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知动物行为的多样性。随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些行为是如何帮助动物生存和繁衍后代的?”
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即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个体和种群发展的活动。接着,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包括觅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社交行为等。针对每种行为类型,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动物的行为》学科领域:生物学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包括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物的各种行为及行为的意义。
难点: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物行为案例,理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3.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行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了解。
(3)教师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动物的行为》。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行为的分类。
(2)学生举例说明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动物行为案例,如狼的捕食行为、鸟的迁徙行为等。
(2)学生分析案例,讨论动物行为的意义。
(3)教师点评,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作用。
4. 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动物行为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6. 作业布置(1)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课后评价教师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资源1. 教材《生物学》2.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3. 动物行为案例库4. 小组合作工具十、教学进度安排第1课时:介绍动物行为及分类,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2课时:课堂小结,作业布置,课后评价六、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6. 探索动物通讯的方式(1)教师展示动物通讯的实例,如孔雀开屏、狗的叫声等。
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通用6篇)

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上册生物《动物的行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2)通过电影《隐形的翅膀》及印度狼孩等资料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良好世界观和人生面教育。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视频及图片资料;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快乐闯关5分钟利用课件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进行提问,并设计快乐闯关题目。
题目分ABC三档,小组计分,评比红旗小组。
A类: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的结构3、骨骼肌的组成,特点B类:1、骨、关节、骨骼肌在协作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2、关节的结构中有哪些结构特点使关节既灵活又牢固?C类:运动是怎样实现的?屈肘时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以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伸肘时相反。
直臂手提书包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仰面朝天躺在床上最舒服,是因为全身的肌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绕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动物的行为》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年级:四年级学科:生物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的各种行为,并理解其适应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动物的捕食行为。
2. 动物的防御行为。
3. 动物的繁殖行为。
4. 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难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其适应性。
2. 动物行为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学》四年级上册。
2. 教学PPT。
3. 动物行为视频素材。
4. 图片素材。
5. 教学道具。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素材,展示几种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吗?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Step 2: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动物的捕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会行为。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Step 3: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行为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和作用。
Step 4:视频观看(10分钟)1. 播放动物行为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物行为。
2. 观看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
Step 5: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身边的动物行为,并分享讨论成果。
2. 教师点评并总结。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动物行为的特点和适应性。
2. 提问:“你们认为动物行为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三、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动物行为的示意图,标注各种行为的特点和作用。
2. 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行为,并分析其适应性。
四、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共含18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动物个体或群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及其变化的一种适应活动。
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都是十分重要的。
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平时对动物行为有所觉察,但缺乏有意识的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对动物的行为有理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今后能有意识地观察和分析动物的行为,并思考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
同时能初步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虽然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学生本身并不清楚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应先向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动物行为,使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具体形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一些动物行为,教师再总结出动物行为的概念。
在学生了解了动物行为的概念后,再以蜜蜂为例具体学习一种动物(即蜜蜂)的复杂行为。
二、课时安排本课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什么是动物行为及动物行为的意义。
2.了解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二)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列表法归纳知识。
(三)情感目标1.使学生体验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观察和研究动物行为的兴趣,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蜜蜂的社群组织和通讯行为。
2.教学难点:蜜蜂的通讯行为。
三、教学准备蜜蜂通讯行为的教学挂图或投影四、教学过程(一)认识动物的行为自然界中的动物,如果你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比如: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麻雀、家燕等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筑巢;大雁南飞时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
像这些动物所进行的,我们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
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动物行为方式吗?(可以从书本上找)学生经过阅读书本和思考后,列举大量的动物行为类型。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3. 通过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分类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3. 动物的通讯和社交行为4. 动物的生殖和抚育行为5. 人类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增强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直观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动物行为视频和图片资料。
2. 准备动物模型和标本,用于实物展示。
3.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用于学生实验操作。
4. 准备教学PPT和教案,用于课堂讲解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和进化。
3.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动物模型和标本,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4.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动物行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动物行为的过程和原理。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动物行为的原因和意义。
6. 总结:对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意义进行总结,强调动物行为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7.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巩固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练习题和研究报告的质量。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报告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动物行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动物行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动物行为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简介本次公开课旨在向学生介绍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参与度。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见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和解释原理-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动物行为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意识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说明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围2. 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和解释原理- 描述不同行为表现形式的特点和意义- 解释动物行为的生理和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原理3. 动物行为研究方法- 介绍观察、实验和野外调查等常用研究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4. 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教学策略1. 多媒体展示- 利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材料,生动展示不同动物行为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不同动物行为的解释原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力3. 观察实践- 安排学生进行动物行为观察,并记录、分析和描述所观察到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4. 互动游戏- 设计互动游戏环节,加强学生对动物行为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课堂氛围和研究积极性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提问的质量等2. 小组讨论记录- 收集学生小组讨论的记录,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3. 观察实践报告- 要求学生提交观察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动物行为观察和分析的能力4. 口头回答问题- 针对学生的口头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进行评估参考资料- 《动物行为学导论》,作者:约翰·阿尔科克等- 《动物行为学导论》,作者:约翰·阿尔科克等- 《动物行为学原理及其应用》,作者:威廉·别尔- 《动物行为学概论》,作者:约翰·拉文斯克鲁夫以上为《动物行为》公开课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并增强其对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关注意识。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2. 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3. 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4.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以及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动物行为的功能和观察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动物行为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等内容。
2. 动物行为案例图片或视频: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观察动物的场所:如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
4. 调查问卷:用于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5. 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和特点:详细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特点,以及动物行为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 分析动物行为的分类和功能:介绍动物行为的分类,如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等,并分析各种行为的功能。
4. 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组织学生观察动物行为,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方法记录和分析动物行为。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动物行为案例,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功能。
7. 教学拓展: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9.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动物行为的调查问卷,让学生课后完成,提高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3.4动物的行为教案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引入】展示几个动物的行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正式授课】一、动物的行为定义:在自然界中,动物多种多样的活动,如豹的奔跑、鸟的飞翔、蛇的爬行、蛙的跳跃、鱼的游动等,以及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都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由什么来调控?回顾前节课的内容生: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下列动物的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学习获得的?生:与生俱来的二、先天性行为定义: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
提醒:所有的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动物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自由发言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先天性行为:求偶行为,哺育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洄游行为、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指群居性动物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行为。
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形成一定的组织、组织内有明确分工、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你还能举出更多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吗?生:思考讨论防御行为、通讯行为、冬眠行为、趋性和向性人还有哪些先天性行为?生:婴儿啼哭、婴儿睡眠、眨眼等等思考与讨论:以上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小组讨论与生俱来、由遗传物质决定、不会消退。
总结: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的特征:①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③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反应。
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播放猩猩刷的视频,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先天性行为?生:观看判断不是那么猩猩的这种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呢?生:后天学习形成思考与讨论:你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有过类似的行为吗?请举例说明。
生:学画画、学唱歌、学写字、做练习等三、后天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

《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通用8篇)《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刘恩山教授讲到:这部分知识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有直接和间接的相关。
通过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可以在与动物建立更好的关系上起到很好作用。
从学科知识教育来说,动物行为的知识与我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动物行这部分内容,课程标准有具体的要求。
一是要求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第二是能够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这是两个具体要求。
学情分析:知识源于生活,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认识生活,在生活的体验中汲取成长的营养。
这就是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和动物有过接触,因此,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动物的行为。
设计依据:动物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都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因此教学中要以此为主线,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法来完成这课标对这部分内容的两个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回放《动物世界》节目精彩的片段,请同学们举例所看到、想到的动物行为。
二、利用阅读式的自主学习和问题式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的学习:1、自主学习先天性和后天性行为的分类和区别投放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教师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区分出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哪些是通过环境作用,由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并根据这些动物行为的分类,找出其分类依据,得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结论。
分析先天性行为:在学习先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请问哪些同学饲养过小动物?2、你所饲养的动物都有哪些行为?3、把你饲养动物的经历与同学老师分享好吗?4、小动物要吃东西、要睡觉,这些用你教吗?5、那么怎样使你的猫、狗去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呢?6、为什么蚕生来会吐丝,而小猫却不会?8、先天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7、小猫吃奶、鹦鹉学舌、鸟筑巢、鸡孵蛋、蚕吐丝、大雁南飞等,这些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哪些是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天获得的?分析后天行为:在学习后天学习行为时,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如果你是训兽员怎样使动物听你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2、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设计一种训练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又如:3、黑猩猩钓取食物、大山雀喝牛奶是先天性还是后天学习行为?4、比较黑猩猩和大山雀的后天学习行为,你觉得哪个比较复杂?10、学习行为对动物有何意义?5、、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遗传因素作用吗?6、你认为人类的学习行为对人类有怎样的意义?这对你有何启示?学生通过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分析:展图1、2:(孔雀开屏、育雏);展图3:(黑猩猩利用木箱登高取香蕉过程);展图4:(老鼠走迷宫)2、动物社会行为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了解动物的运动基础上,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也有了进一步探究“动物的行为”的兴趣与需要。
动物的行为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马戏团里的动物表演节目、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但是学生对各种动物行为的分类,形成及意义并不了解,因此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对动物本身的意义。
学习本节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进化的观点,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知识的系统性。
通过研究动物的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行为等,学生并不知道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性行为。
对社会行为感性认识丰富,也不知道是社会行为。
教师要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借助视频举例分析讨论,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本节知识点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如视频和图片等,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四、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2、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特点。
3、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概念、联系与区别;社会行为概念和特点难点: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社会行为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图片师点拨:在平静的草原上,一群旱獭正在专心致志的寻找食物。
在群体生活中有明确分工,一个放哨的旱獭注视周围环境,发现鹰后,发出尖叫(通讯信号)同伴迅速逃离危险进入洞中。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和行为的类型及其功能。
- 掌握观察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及其功能。
- 观察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第一课:动物的行为课时安排:1课时主要内容:- 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特点;- 动物的行为分类及其功能。
第二课:观察动物行为课时安排:2课时主要内容:- 观察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观察动物行为时的常用技巧;- 分析动物行为的步骤和要点。
第三课:动物行为的适应性课时安排:1课时主要内容:-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不同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第四课:控制动物行为的因素课时安排:1课时主要内容:- 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 外界刺激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生动的案例和实际观察结果;- 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动物行为观察实验。
教学过程第一课:动物的行为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2. 介绍动物的行为概念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动物行为例子。
3. 分析不同动物行为的类型及其功能,并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分类。
4. 小结: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动物的行为特点和分类。
第二课:观察动物行为1. 导入: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动物行为特点和分类。
2. 介绍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观察时要注意的细节和记录方式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行为的实际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分析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动物行为的步骤和要点。
5. 小结: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如何观察动物行为。
第三课:动物行为的适应性1. 导入:回顾上节课研究的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和技巧。
2. 介绍动物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即动物行为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需求。
3. 分析不同动物行为与环境的适应关系,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动物的各种行为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社群行为等。
(2)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动物行为的视频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动物行为的多样性和奇妙性,增强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行为的类型及特点。
(2)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教学难点(1)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2)如何引导学生将动物行为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解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繁衍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对动物行为有初步的了解。
2、观察法通过展示动物行为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物行为视频,如猴子在树上跳跃、鸟儿筑巢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动物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特点?”2、讲授新课(1)动物行为的概念讲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强调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动作,还包括声音、姿态等。
(2)动物行为的类型①觅食行为展示狮子捕食、蜜蜂采蜜等图片或视频,讲解觅食行为的目的是获取食物,维持生存。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动物的觅食方式和策略。
②防御行为播放刺猬蜷缩成球、变色龙变色的视频,介绍防御行为是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躲避敌害而产生的行为。
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防御行为。
③繁殖行为展示孔雀开屏、鸟类孵卵等图片,讲解繁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育雏等,目的是繁衍后代。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动物的行为》教课方案教课设《动物的行为》教课设课题名称动物的行为计名称计学科(版生物(济南第一版社)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本学时1年级初一教材分本节内容是成立在学生已经认识动物的运动和常有动物的行为的基础析上的,学生对各样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可是学生对各样动物行为的分类、形成及意义其实不认识,本节《动物的行为》主要包含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两部分内容。
主要揭露动物行为的产生、种类以及对动物自己的意义。
经过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计环境,初步拥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
教课目知识目标:标1、差异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看法和特色。
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学习行为的成因。
能力目标:1、经过对动物独到的行为的研究,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察看能力。
2、经过组织学生剖析一些动物行为的例子培育学生办理资料采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过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关注动物的生计环境,进而初步使学生拥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2、经过学习行为产生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认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看法。
教课重教课重点:动物行为对其生计的影响;认可人类学习和自己学习的重重点、难点性;科学地研究实验。
信息沟通的意义。
教课难点: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学情分学生刚才开始学习生物学,对生物知识拥有较大兴趣,关于动物也有很析多感性的经验,所以关于《动物的行为》这节课难度不大,但学生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只逗留在感性阶段,并无系统、规范的理解。
也不知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等,理解起来仍是有些抽象,所以教课中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质是能够打破的。
教课思经过观看视频和课本插图,对一些动物的行为进行剖析,区分动物的先路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理解学习行为对动物生计的意义;经过察看并剖析鸡的学习行为,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成因;经过视频,并察看课本插图,小组谈论社会行为的看法、特色及通信。
小学生物人教版《动物的行为》教案

小学生物人教版《动物的行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为小学生编写的关于《动物的行为》的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以及其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不同类型动物的典型行为特征,如进食、休息、繁殖等;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增强对动物世界的敬畏心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动物的典型行为特征;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行为,并提出以下问题:不同类型的动物有哪些典型的行为特征?这些行为特征有什么作用?3. 学习和讨论(15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查阅教材《动物的行为》,找出不同类型动物的典型行为特征,并讨论这些行为特征的作用。
4. 实例分析(20分钟):学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宠物或校园周边的动物,记录其行为,并归纳总结不同类型动物的行为特征。
5. 活动设计(1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选取不同的动物进行行为观察活动设计。
每个小组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呈现自己选取动物的行为特征,并向全班展示。
6. 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归纳不同类型动物的典型行为特征和作用。
四、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可以安排以下延伸活动:1. 观察自然环境中的野生动物,记录其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2. 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更多动物行为的奇妙之处;3. 思考人类与动物的共性和差异,探讨人类行为对动物世界的影响。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小组的展示和总结;3. 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表。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教案:动物行为教学设计目标:通过学习动物行为,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动物行为。
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动物行为,以及为什么要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行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动物的习性、生活方式和生态适应。
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的目的和意义。
2. 知识讲解:向学生介绍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可以选择几种常见的动物进行介绍,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如寻食行为、繁殖行为、保护行为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动物行为观察实践活动。
可以选择一个具有一定行为表现的动物,如小鱼、蜜蜂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它们的行为,例如观察它们的寻食行为、交流行为等。
学生可以利用相机或笔记本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记录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思考。
4. 分析讨论:学生观察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思考。
引导学生从观察结果中归纳总结动物的行为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动物行为的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和提出好奇的问题,激发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5.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动物行为研究。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更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使用更专业的观察工具,如红外线摄像机、声频录音仪等。
鼓励学生进行文献研究,了解专家学者对于动物行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探究。
6. 总结回顾: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关于动物行为的知识和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或笔记整理,帮助他们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检查学生对于动物行为的认知,并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7. 展示或分享:可以让学生将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进行展示或分享,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注意事项:- 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以免受伤或感染。
- 强调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准确、客观地记录观察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
物行为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也不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等,理解起来还是有些抽象,因此教学中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可以突破的。
教学思路通过观看视频和课本插图,对一些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理解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通过观察并分析鸡的学习行为,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成因;通过视频,并观察课本插图,小组讨论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及通讯。
教具准备视频、课件
学生课前收集常见动物的行为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
景
激发兴
趣3分钟导入:
多媒体播放奇妙的动物王国片段,以
此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喜欢这个片
段吗?在这个片段中你看到了哪些
动物的什么行为?你想知道这一行
为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同走
进今天的动物世界——第四节动物
的行为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
多小动物,你能列举一些动物的行为
吗?
观看视频
议论
积极发言
视频导入,迅速激
起学生探究动物行
为的欲望,并且自
然的引入课题。
联系实际,贴近生
活。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
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
物的社会行为。
总结动物学习行为的
形成过程。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
义。
读标识标明确学习的方向
引导探究一、动物行为的概念
播放动物的防御、觅食、繁殖、节律、
领域等行为的视频,
请同学们分析这几个视频分别表示
动物的什么行为?其行为的目的分
观看视频
争相回答
利用动态的画面展
示各种动物的行为
的情景,帮助学生
建构动物行为的概
念。
学生根据视频,总
结出动物行为的目
的,为总结动物行
5分钟别是什么?
思考: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吗?
课件展示动物行为的概念。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和点拨。
)讨论分析并总
结
为的类型做铺垫。
反馈练
习
2分钟分析课件展示
的实例,理解动
物的行为。
及时反馈,巩固新
知。
过渡:以上动物的行为是按功能划分的,根
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又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听、记
自然过渡,引入新
知。
引导探
究
层层推
进10分钟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播放视频
师:观察课本第94-95页的前三个
图片思考:1.这些行为,是动物一生
下来就会的吗?2.这些行为有什么
共同特点?
课件展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思考:人哪些先天有性行为?课件展
示答案:
观看视频
激烈讨论,看课
本分析并寻找
答案
积极讨论,争相
回答。
通过视频,直观比
较先天性行为和学
习行为,提高学生
区分这两种行为的
能力。
分析课本插图,也
较容易得出结论。
联系人类自己,由
学生熟悉的事例入
手,易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
观察课本第95页的后三个图,
1.这几个行为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课件展示学习行为的概念及意义。
思考:不同动物包括人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动物的行为教
学设计.doc观
看视频
视频列举各种动物
的学习行为,便于
比较不同动物的学
习能力。
分析课本插图,也
较容易得出结论。
思考: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师提示:联系实例,就不难理解了。
播放视频
师:人类正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不断探索中前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积极讨论
联系实例,积极
发言。
观看视频,了解
动物的学习行
为
感悟
直观展示动物学习
行为的成因,易化
了难点,有助于学
生理解。
并获得了
情感体验。
不败之地。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每一项发明创造都凝聚了前辈们辛勤的汗水,印上了他们奋斗的足迹。
组织交
流
点拨建
构
8分钟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观察得非常仔
细,分析得更是合理。
下面,我们乘
胜追击,继续进行探究。
展示图片:
你能分析出上述动物行为的区别
吗?请完成下列表格。
列表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
内容
先天
行为
学习
行为
形成
获得途径
适应特征稳定复杂
小组讨论,填写
表格。
联系动物的学习行
为,对学生及时进
行情感教育。
综合记忆所学知
识,将新知识系统
化。
反馈练习
2分钟说出以下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
为”还是“学习行为”?
鹦鹉学舌候鸟迁徙老马识
途蜜蜂采蜜猴子拉车蜘蛛
织网鲫鱼觅食海豚顶球蚯蚓走迷
宫狗吃骨头母鸡孵卵警犬寻
毒山羊走钢丝
做练习。
及时反馈,巩固新
知。
过渡:每一种动物是不是单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当然不是,有些动物特别是
较高级的动物都是营群体生活,有一
定的社会行为。
引导探究
层层推三、社会行为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直观而
形象地理解社会行
进
5分钟
思考:什么是社会行为?
课件展示社会行为的概念
思考: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
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2.看课本第
96-97页图,归纳社会行为的特征。
课件展示社会行为的特征。
思考: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
何实现分工合作的?
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
么?
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请
举个例子。
播放视频,看课本第98页图,
思考:群体中的成员利用什么来传递信息?课件展示答案。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看课本第98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
的意义。
观看视频
思考总结后回
答
看书、思考讨论
后回答。
小组讨论
观看视频
根据视频内容
回答。
看课本找答案
为的含义。
联系实际,激发兴
趣。
提高合作能力及分
析问题的能力。
在视频中寻找答
案,提高学生感知
新知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
力。
力。
课堂小结
2分钟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
们回忆一下。
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小组讨论,同位
相互提问,并共
同总结。
自我检测,巩固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