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词五首5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教材分析本课所选的五首词作代表了不同时期词的发展和流派,词作经典,韵味深厚,值得学生吟诵赏析。
教材排序按照词作者的生活年代的先后,没有必然合理的逻辑性,教学时可以按照词作风格和内容的不同,将《望江南》与《武陵春》两首婉约派闺情词合讲,而《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三首豪放派爱国词并析,更具系统性,更利于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讲解诗歌要做到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去诵读和理解诗歌,感悟作品思想感情,赏析诗歌写作艺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作好词佳句、抒情言志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能力目标1.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2.利用想像、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歌诗合为事而作”,读诗歌讲究“知人论世”,可通过教师简要介绍、学生自读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的方式让其在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去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难点吟咏品读词作,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
突破方法:以动情美读带动细致品味,教师可启发学生通过想像画面、揣摩心理、描摹形象等方式寻找恰当的情感和语调去诵读词作,达到感受意境、品味内涵的目的。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描绘画面,花间寻美,品读《望江南》说到婉约派,不能不提到它的前身——以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为创作主题的“花间派”,而花间派的鼻祖温庭筠被清代评论家王国维评价是“惊艳绝人”,这倒不是说他本人如何美艳,而是评他绮丽的闺情词作,评他笔下一个个娇美含情的佳人倩女。
25词五首公开课优秀课件
李清照
词作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 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 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 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 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 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 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 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品读赏析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 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 理变化?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 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 心碎。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 812—866),原名歧,字飞卿。 唐 晚
(朝代)太原祁人。诗词兼工,其词多写花间月
下、闺情绮怨,形李商 隐 齐 名 ,
并 称 “ 温李 ” ; 词 与 韦 庄 齐 名 , 并
称“
温韦
”。
词作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 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 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 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 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 人归来的一片痴情。
文脉结构
渔 家 傲
上阕写景 借 异 景 抒 情 下阕抒情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千嶂孤城 (苍凉悲壮) 长烟落日
秋 思
家万里-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抒发思乡 忧国之情
(沉郁雄浑)
主题思想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抒发了边关将士 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同时也表现 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
风住尘香花已尽,
由 交待季节特征—— 说明已是暮春鲜花凋零的时节。 景 自己年老株黄,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到 暗指: 人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 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这两句是通过描写景物、描写典型动作节来抒发情感。 (采用含蓄间接抒情。)
解题: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 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 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 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 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 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 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 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 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千 帆 过 尽 皆 不 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夕阳余晖斜照江面, 江水悠悠无语默默 逝去。
叠音词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江洲依旧, 不见老地点的恋人,怎不寸断 肝肠!
肠断白蘋洲
这首词写法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从早到晚)
时间
跨度大
清晨
黄昏
含蓄 细腻
景物
(动景静 景相结合)
楼头
江水
千帆 斜晖
白蘋洲
感情(复 希望
1.写的是何地何时的景色?哪个字统 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描写塞下(边塞)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秋一 到大雁迁徙到湖南衡阳过冬,一起飞不 回头,无留恋之情,这里的奇寒与内地 的暖有“异” 。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渔 家 傲
25词五首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① 形象刻画 ②
景物烘托 ③ ④ 情感抒发⑤ Nhomakorabea动态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船归 望穿秋水,夕阳西下,令人 失望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主题:本词描写一女子登楼
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作者介绍
温庭筠 , 唐代诗人、词人。他是唐初宰相 温彦博的后裔。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 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齐名,称“温 李”。屡试进士不第。他喜讥刺权贵,多触忌 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不为时俗所 重,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是文人中第 一个大量写词的人,是“花间派”词的先导, 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词多写妇女生 活 ,〔梦江南〕两首写商妇的相思尤为出色。
梦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倚( yǐ )( 凭靠 ) 斜晖( 夕阳的斜光 ) 脉脉( mò )( 静默的样子 ) 悠悠(形容极为伤心 ) n )洲 肠断白蘋(pí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ppt精美课件
齐声诵读
武 陵 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舴
艋
zé mĕnɡ
朗读《武陵春》,概述全词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
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
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 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 1.“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 么?“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 样的感情变化? • 2.本首词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 3.本首词的主旨是什么?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pī lì huī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
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 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
状态。《渔家傲》词即作于这个时期。
齐声诵读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 家 傲
秋 思
zhànɡ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qiān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北秋天的风景异在何处?
写塞下天气之寒冷;塞下特异的声音;塞下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5课《词五首》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五课词五首望江南这是在中晚唐词体初兴时期的一篇名作。
作者温庭筠是诗人,也兼工词,有“花间鼻祖”之称。
他的词多写闺情,音律和谐,主导风格艳、精巧,在词史上有较大影响。
温词也有写得清新、明快的,这首《望江南》便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开头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她清晨起来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
在这里,作者含蓄地交代了两层意思:一是特别突出了一个“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远行爱人的归来;二是“女为悦己者容”,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寥寥数字便简明地写出了这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
同时又自然地引出了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下面写道:“过尽千帆皆不是”,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
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
下面一句“斜晖脉脉水悠悠”是写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
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
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
最后一句“肠断白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于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曾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
25 词五首课件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 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 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 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 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 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 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望江南.温庭筠
阅读思考
4、简析“可怜白发生”的表 达作用
• 此句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 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 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效有心、请缨无门 的悲愤,使全词笼罩着浓郁的悲凉色彩。这 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 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 现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 这是梦醒后的叹息,表达了壮志未酬而人易 老的悲愤之情。
3、可是,这样的“壮志豪情”在现实中作者 体会到了吗?
材料: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已被金兵占领,北方人民的 深重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印记。青年时代, 词人就积极投身军事斗争,他集结两千余人起义,投奔 抗金将领耿京部下,抗击敌人。在他率众投归南宋途中, 辛弃疾亲自带领五十轻骑长驱直入金营,生擒叛徒张安 国,立下卓著的功勋。回归南宋后,他历任湖北、江西、 浙东等地安抚使,但朝廷没有再让他到抗金的前线。他 一生反对和议、盼望早日恢复中原的主张,也未能为南 宋小朝廷所采纳,而且两次被弹劾革职。 从42岁至68岁的漫长岁月,词人主要在江西 上饶一带的农村中度过,把满腔的忧国忧民的热情,都 寄托在所写的词里。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动 自己内心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 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 悠悠)比作展尽还生的野草, 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 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教案课文题目:《词五首》课堂类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重点难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3、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积累∙欣赏《夏日绝句》宋·李清照·五绝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教师学生批注栏:【赏析】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翻译】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学习路径】☆☆导入课文:你知道词还有哪些名称吗?试举例说明。
▲▲▲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千嶂.里(zhàng)燕.然未勒.(lè)羌.管(qiāng )擎.苍(qíng )貂.(diāo)裘.(qiú)鬓.微霜(bìn)千骑.(jì)酒酣.(hān)何妨.(háng)谴.冯唐(qiǎn)麾.下(huī)炙.(zhì)了.却(liǎo)的.卢(dí)2、《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望江南》是词牌名,作者温庭筠,是唐(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3、范仲淹: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5课词五首总结
主题:(悲伤)
本词具体描写一思妇登楼远眺、 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生动、含蓄地 表达了她由满怀希望到失望、怅惘的 情怀。
主题:
1.情景交融 2.多用白描、直叙手法。
(2)渔家傲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北宋著名 的政治家、军事家。
庆历三年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 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 请外任。
6.从表面上看,李清照的“愁”是因为丈昂夫去 世,实际她愁苦的原因是什么?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去世,9月金兵南犯。李清照 带着她和赵明诚一生搜集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赵明 诚生前有托,这些文物是舍命不能丢的。然而这期间, 她寄存在洪州的两万卷书,两千卷金石拓片却被南侵 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着的五大箱文物 又被贼人破墙盗走。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 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 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 声,无心出游,写下了《武陵春》。李清照在流亡途 中行无定所,国家支离破碎,到处物是人非,这愁就 是一条船也载不动啊。
他的词多写妇女生活。
梳洗罢,
凭靠
独倚yǐ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夕阳的斜光 阳光微弱
斜晖脉脉mò水悠悠,
形容极为伤心
无尽样子
肠断白蘋pín洲。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 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译文:
梳洗化妆已罢, 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 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 (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总结:
《望江南》《武陵春》这两首词 在写作风格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 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 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 词五首 江城子 密州出猎课件
擎(qing) 裘(qiu) 骑(ji) 妨(fang)
锦帽貂diao 鬓微霜(bin) 酣(han) 谴(qian)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 北望,射天狼。
变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 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译文
老夫姑且发一发少年疯狂,左手牵黄狗, 右手举苍鹰,戴锦帽,披貂裘,千骑驰骋, 犹如疾风席卷山冈.为了报酬满城的人跟 随太守观猎的盛情,我要亲手射杀猛虎, 像三国的孙郎那样.
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 壮.鬓间虽已染白霜,那又有何妨!手持 符节前往云中,何时朝廷才能再谴冯唐? (召我奔赴战场)(到那时)我定将手中 的雕弓拉成满月的形状,朝着西北方,射 杀犯界的天狼.
作者在结尾处为什么说“可怜白发生”?转 笔使感情从极高点跌落下来,剩下的只有悲愤, 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壮志和理想是美好的, 可是祖国没有统一,自己没有功名,却已经年纪 大了,生了白发,没有机会了。
作者从21岁起投笔从戎,从军杀敌,23岁时, 集合突入军营,生擒叛将,智勇双全,气吞山河。 40岁以后一直闲居在农村,“可怜白发生”,把 自己的悲愤展现在人们眼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强 烈的对比下,使千百载下的读者对作者那种报国 有心,请缨无路的愤慨,还觉得如闻其声,如见 其人。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四中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5《词五首》
肠断白蘋洲
最后一句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 那里收拢回来,集中在“白蘋洲”,那是她当初同 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 的地方。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 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 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1、《望江南》中写出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 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句子 是: 梳洗罢 , 独倚望江楼 。 2、《望江南》中体现女子失望之情的句子 是: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体现主旨的句子是: 肠断白蘋洲 。 4、词中通过眼前所见,烘托出一种空旷无聊、怅然若失 之感的词句是__过__尽__千__帆_皆__不__是_,__斜__晖__脉_脉__水__悠__悠_ 5、词中与柳永的“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 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的词句是_过__尽__千_帆__皆__不__是__, _斜__晖__脉_脉__水__悠__悠_
武陵春
李清照
பைடு நூலகம்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 章丘(今属山 东)人。本文选自《李清照
集校注》。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 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 明 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
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 孤 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
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 对 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首先点明地域 是边塞,季节是秋天。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 全部景物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具体有哪些不同 呢?在秋天,边塞大雁过早地向衡阳飞去,毫无逗留之意。 这实际上是写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他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 “四面边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 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也是中原所没有 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 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了城门,这里和内地 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 森严的特殊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问题探究4.《武陵春》中“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 么?“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词人试图排遣愁绪的做 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词人松一口气,而“只恐”又 让人跌落到词人的万丈愁绪中,这三个词写出了词人的沉重、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 词人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 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词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问题探究3.《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 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 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 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遣冯唐”,据《史记· 张释之冯唐 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 多报了杀敌六人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 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 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射天狼”,天狼星,据《晋 书· 天文志》记载天狼星“主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 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 立业的决心。
下片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一方面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 一方面是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字词盘点
作家作品
主题思想
课文结构
课文全解
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②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③千嶂:崇山峻岭。 ④燕然未勒: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⑤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⑥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word文档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内容预览:25、《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3、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通过反复诵读直至背诵默写,掌握吟读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新授(一)、1、范读词五首。
要求:勾划字词,记住字音。
2、学生齐读词五首。
(二)学习《望江南》1、夯实基础(1)字词过关筠()脉脉()蘋()倚()(2)知人论世。
温庭筠(yún),原名岐,字飞卿。
晚唐太原祁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有“花间鼻祖”之称。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教学过程2、读文本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读文学“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诗词五首》公开课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2 5《诗 词五首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2 5《诗 词五首 》公开 课课件
难点探究
1.诗人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
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 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 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是因为诗人疏远了奔 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 荣誉等。
诗词五首
饮酒
陶渊明
学习目标
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听朗读,注意节奏。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介绍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2 5《诗 词五首 》公开 课课件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2 5《诗 词五首 》公开 课课件
难点探究
3.简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
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 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 泊”,“独善其身”。这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 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人教部编 版八年 级上册2 5《诗 词五首 》公开 课课件
精读品味
2.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诗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诗人悠闲地在篱下
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以
景物衬托诗人的闲适。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自得、闲适、恬
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在 《望江 南》中 词人是 怎样把 握情感 的张弛 的?
(1)“过尽千帆皆不是”里面蕴含了千 百个小的情感张弛。 (2)从这一日来说,又是一个大的张弛过 程——从对早上第一帆满怀期望的紧张 眺望,到斜晖中令人断肠的失落。 (3)限于篇幅,词人撷取的只是思妇一日 的盼望镜头,但是思妇与情人的分别当不是 一日,那么她的思念自然也非一日。在这长 年累月的思念中,她的情感不又是一个更大 的张弛过程吗?
4.《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壮” 是如何体现出来的?结句“可怜白发生”是否与 “壮”的风格一致?
从这首词的题材上看,写 结句“可怜白发生”五个 字,并不是与“壮”的风格 的是军营中的生活情景, 听吹角声和塞外曲,沙场 一致。一方面表明了前面 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 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只 是一种回忆,另一方面说明 种情境都极雄健;从思想 自己华发已生,壮志难酬。 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 看似消沉,其实仍是壮语,只 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 是它已变雄壮为悲壮,充满 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 处处体现了“壮”的特点。了壮志不遂的抑郁和愤慨。
《渔家傲》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 2.《渔 的塞外风景。“衡阳雁去”,刚到秋天,大雁 家傲》 就往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反衬了这个地方秋 所写的 季以后是一派寒风萧瑟、荒凉冷落的景象,与 作者的家乡吴地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 塞下风 景“异” 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 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这种边声当 在哪里 然也是中原所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表达 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 了词人 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这里 怎样的 当然和中原城市华灯初上时的景象迥然不同。 思想感 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情? 表达了词人的忧国思乡之情。
九上语文 25词五首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祖国,为国杀 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 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 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课后练习
• 文中“亲射虎”, “谴冯唐”,“射天狼” 的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 思?
• 1、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 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 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 景是回忆出来的。 2、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 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 和作战时的季节 。
• 1、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 统一祖国的愿望? 2、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 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 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 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 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 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倚(yǐ )( 凭靠 ) 斜晖(夕阳的斜光 ) 脉脉(mò )(形容阳光微弱 ) 悠悠( 闲静的样子 )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 n 白蘋洲( pí )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 么孤独 落寞之情.
独倚望江楼。
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承上启下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 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 的感情呢?
范 仲 淹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
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壮志未酬 看剑,闻角,分炙 军营生活 奏乐,点兵 马飞,弓鸣 杀敌情景 了却,赢得 理想追求 可怜白发生 点睛之笔
追忆往事 豪情满怀 壮志未酬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作者
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 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 壮美的作品。
齐声诵读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辛 弃 疾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可怜白发生。
pī lì huī
1.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 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 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 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
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2. 本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 苦闷。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
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 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
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 “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
第五课时辛 弃 疾来自破 阵 子作者介绍
辛弃疾 (1140--1207) ,字幼
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
存词 600 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 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 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 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 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 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 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 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