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25 诗词五首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25课笔记八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五课《诗词五首》包括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是杜牧的《赤壁》、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这些诗词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是本课的笔记内容:一、课文主题本课选取了五首经典古诗词,分别涉及历史、自然、人生、离别和壮志等方面,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诗词,了解古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体会离别之情和壮志之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重点生字词杜牧(dùmù):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零丁洋(Líng Dīng Yáng):地名,位于中国南海,是著名的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的地方。

苏轼(sūsh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豪放派代表人物。

水调歌头(ShuǐDiào Gētóu):词牌名,有多个调子。

辛弃疾(xīn qìjí):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òzhèn zi ·wèi chén tóng fūfùzhuàng cǎn yǐjìzhī):题目名,出自辛弃疾的词作。

三、重点词语解释折戟沉沙:形容兵器折断后沉入沙中,比喻失败或灭亡。

东风不与周郎便:指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周瑜就不会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人生如梦:形容人生短暂,像梦一样。

干戈寥落四周星:指战争频繁,四年的抗元战争中只有寥寥数次战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课件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尔:如此,这样。 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远,远远地。 偏:偏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此情此景蕴含着人生的真正 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暗指辞官归隐乃是诗人的 人生真谛。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本诗是陶渊明的言志之作,通过它你看到了一 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示例:超然物外 心志高远
悠然自得 闲适豁达
写作背景
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间,是 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饮酒》组诗共二十首, 此为第五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 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 成篇。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 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 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 何其深永。
国破:指京城长安沦陷。国,国都,京城,这里指长安。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深:茂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伤心离别,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溅泪:流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信抵得上万金。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连三月:接连三个月。 抵:值。
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前四句构成这首诗的第一层次,大意是什么? 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诗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 式表达这种心态? 大意:居住在闹市而不觉得喧闹,是因为内心闲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 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是今河南洛阳宜阳 县)。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 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雁 门太守行》《秦王饮酒》《梦天》。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 此起彼伏,产生过重大的战争。史载809年(元和 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 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 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 翻,狼狈逃窜。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 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
小结: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二)、特点:借物咏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渔家傲
李清照
知人论世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历城人பைடு நூலகம்是婉约派的代表。
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 期,以“靖康之变”为界 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 福美满,自小受到良好的 家庭教育。 “靖康之变”, 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 张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有《漱玉词》传世。
天寒霜降,战鼓声 沉闷而不响亮。
形容鼓声低沉; 不高扬。
【句解】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
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

八上25课诗词五首语文版剖析

八上25课诗词五首语文版剖析

25课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译文八月深秋狂风怒号,卷走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吹过江,洒在江边,高的挂在长林树梢,低的飘沉池塘、洼地。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狠心地当着我的面作盗贼。

公开地抱着茅草跑入竹林,口唇干燥也不能呼喊,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一会儿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渐渐黑暗。

多年的布被像铁一样冰冷,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屋顶漏雨,床头没有干地方,密集的雨点像麻杆一样没有间断。

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就很少,长夜漫漫,湿淋淋的如何挨到天亮?怎样才能有高楼大厦千万间?让天下的寒士们皆大欢喜;风吹不动,雨淋不进,安如泰山!唉!什么时候眼前耸现这样的房屋?唯独我的茅屋破烂,我冻死了也心甘情愿!译词三:不定数,表示多。

挂罥:挂住,缠绕。

塘坳:池塘和洼地。

忍:狠心。

公然:公开地。

俄顷:不久。

漠漠:灰蒙蒙的。

布衾:布被。

恶卧:睡相不好。

屋漏:房子的西北角。

古人设床在屋的丧乱:战乱(安史之乱)。

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

这用两个方位词借指整个屋子。

雨脚:雨点。

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安得:如何能。

庇:遮蔽,保护。

突兀: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全诗可分为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八…塘: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情景。

2.…息:写茅草被顽童抱去和诗人的叹息。

3.…彻:写大雨中长夜沾湿的苦痛。

4.…足: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

找出第一段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它们在诗歌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段运用“号”“卷”“飞”“洒”“挂罥”“飘转”“沉”等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大,茅屋受害之重,刻画出作者愁苦、无奈的神情。

2.赏析第二段“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顽童顽皮之状跃然纸上,诗人无可奈何之态也形象生动。

一老一少构成画面。

说明诗人生活的穷困。

3.赏析第三段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33张PPT)

面对沦陷的山河,思念久别无音讯的家人,一位 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 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 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 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问题探究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做简要赏析。
刻画了一位苍老的诗人,面对春城破败景象, 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感时恨别,老泪纵横, 白发稀疏,忧心如焚的诗人形象;展现出诗人悲 凉愁苦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 情。是感时恨别的形象,是忧国思亲的形象。
望 盼
所感 所盼 所思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饱含感慨 感时 借景抒情 【翘首望景】 恨别
忧国
心系亲人 充满离情
思家
【低头沉思】
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 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望”字有哪些含义?
望见的景物:国都、山河、草木、花、鸟 “望”字的含义: 1、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败,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2、诗人心中的盼望: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望。 3、希望战火平息,国家安定。
所望之景:山河、城、草 木。
画面: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但杂草丛生, 树木苍苍,组成一幅沦陷长安城破败荒凉的画面。
2 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既点明写作背景,又融情于景,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你认为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请做简要赏析 “破”字用得好。“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24
如何理解《春望》一诗中诗人的形象?
读了全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 破的长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 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 乱早日平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 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 白发稀少得都有些插不住簪子了,一个忧 国忧民,念家悲己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新版)语文版
第二十五页,共68页。
为什么诗人临 走时要主动相 约重阳再聚?
诗人(shīrén) 应邀赴约 欣赏(xīnshǎng) 田园风光
享受农家情趣
再约重阳欢聚
第二十六页,共68页。
诗歌(shīgē)探究:
思考: 1、读了此诗,你觉得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shì诗人qi接n受g)(ji?ēshòu)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情。
•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 • 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
国忧民之情)
第十二页,共68页。
结合诗歌内容,体会(tǐhuì)诗 中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第十三页,共68页。
结合(jiéhé)诗歌内容,体会诗中 表现了杜甫怎样的崇高思想?
诗人由“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自身处境,想到“天下寒士”同样饱受风雨,发 出(fāch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的呼喊,表现了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 崇高思想。
文言(wényán)知识
• 一词多义
• 1.衣沾不足惜(值得) • 2.丰年留客足豚(丰足) • 古今异义(yìyì)词
• 春社近:古义“土地神”,今义一种集体组织。 • 词类活用
•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第三十四页,共68页。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 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 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 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 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 景象(jǐngxiàng)。腊酒在开春后饮用, 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 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 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 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 为丰盛。

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25 诗词五首

初二八年级语文上册25 诗词五首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 后自己的生活状况。他并没有隐居山林 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而是身处喧嚣 的“人境”,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 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 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 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以“君” 自指,言语之间自豪而自足。“心远地 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炼的语言进行了 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 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 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湖北襄阳,生于 河南巩县。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 “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 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贤县咏怀五百 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 “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 名作。
2.请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 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 “采菊东篱下”本是 写实,因为陶渊明爱 菊,寄予菊花以高洁 的情致,菊花几乎成 了陶渊明的化身。
“东篱”则象征远离尘俗、洁身自 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 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 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 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写 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心底的哀愁。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 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 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板书设计
国都破——草木深(见)
春 翘首望京 花溅泪——鸟惊心(感) 望 思念家人 烽火连——家书少(盼)
的心境。“通章意在‘心远’二字,‘真 意’在此,‘忘言’亦在此。从古高人只 是心无凝滞,空洞无涯,故所见高远,非 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岂俗物之所妄干。” (王士祯《古学千金谱》)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9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件(共97张PPT)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 为「诗圣」。
杜甫现存诗一千四百多首。诗“三吏”“ 三别”皆被传诵,作品汇为《杜工部集》。
他善于表现重大的主题,也 善于描写细小 的事物,题材是多 方面的。无论五言、七言、 古体、近体,都特别出色,又能融合前 人艺术 的各种长处,形成了自己 “沉郁顿挫”的独特 风格。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此地此时的情景,总指隐逸的田园生活。真 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辨:辨别,说明。 忘言:不知怎样用言语表达。
诗人在大自然启迪下,已领悟到人生的真意, 又何须用语言表达。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真意” ,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明确:这里的“真意”是指:包括自然情趣和 人生真谛。人应归化于自然,不必有意追求生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只要心境旷远,保留一 颗远离俗世的心,就不 会受到世俗的干扰。
写景名句
揭示主旨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 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充分表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乐府曲名。
雁门太守行
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
李贺
黑 云 压 城 城 欲 摧,
甲 光 向 日 金 鳞 开。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原文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原文

八上语文唐诗五首原文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原文如下:
(一)《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四)《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
还有:“飞”——“洒”——“挂”—— “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 飞扬的动感场面。
5、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这一段的叙述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内 心情感?
• 诗人对茅草的关注,透露着对现实的焦虑, 侧面反映着诗人处境的艰难窘迫。根根茅 草的动向都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使人 痛苦的心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停) (阴沉灰暗)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儿)(像墨一样黑) (渐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qīn,被子)
(睡相不好)(被里)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泛指整个屋子 ) (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到天亮) (睡得很少) ( “由何”,如何)
思考:这节诗表现了怎样的情形?诗人此 时的心情怎样?
明确:一群顽皮孩童当面将茅草抱走,诗人喊得 口干舌燥也无济于事,只能回来倚着拐杖独自叹 息。表现了诗人焦急而又无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 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 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 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 用 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
qīn chóng
bì 庇
ào
突兀 布衾 zhuǎn qǐng
三sā重ng茅shà沉x塘ià坳n
飘 转 俄 顷 丧 乱 厦 见 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课件

背景材料
赤壁之战产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是对 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 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东吴统帅周瑜,是 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 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 名抒发感慨。
走进课文
赤壁
杜牧
折戟①沉沙铁未销,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 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所以,当诗人“心远”时, 也就是说诗人精神超脱凡俗时,自然也就不热衷于世 俗的往来,因而即使身居闹市,也就像居住在偏远安 静的地方。开头的四句诗,表达了诗人鄙弃追名逐利 之心的人生态度。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 “真意”,却忘了该怎样表达,诗中的“真意”是 指什么?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 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应出诗人 鄙视官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高 洁人格。
写作特色
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句不事雕琢,神韵独具,如“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抒情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 自偏”。说理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阐明 了诗人隐居的情境。三者融为一体,烘托出一种物我 合一、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
第25课 诗词五首
陶渊明 杜甫 李贺 杜牧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识记陶渊明、杜甫、李清照等诗(词)人的相关 文学常识,掌握诗词中的重点文言词语,背诵这五 首诗词。(重点)
2.品味诗词的语言,掌握解答古诗词炼字题的技能。 (难点)
3.体会诗(词)人的思想情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 域。(重点)
第一首
作者简介
4.从尾联来看,字面上并没有说忧伤,实际上却把忧 国伤时之情写得更强烈。试作简要分析。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25 诗词五首课前预习学习目标1.把握五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词。

知识重点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背景与主题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中的第五首,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三、诗歌赏析1.参考译文建造房舍生活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

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

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雁门太守行》课件 (共23张PPT)

对子交流
1.对子间互相听读古诗,读 准字音,读出节奏。 2.对子合作,译读诗歌内容。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赏析句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炼字角度、思想感情、
角声满天秋色里,在塞这上秋泥色 土里 犹号 如角 胭声 脂响 凝彻 成天 ,空 夜, 色 塞上燕脂凝夜紫。中浓艳的如紫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颔联:叙事写景,从听 觉和视觉描写,极力渲染战 场的惨烈气氛,表现战争的 激烈残酷。
“角声满天”写出战斗 的激烈;“满”勾画出战争 的规模之大;“秋色”渲染 凄凉悲壮的气氛;“夜”点 明交战时间之长。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 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
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将士欲誓死报国的 豪情壮志,点明主旨。
这里的“君”,不能一概解释成皇帝或 朝廷,准确的应当是国家。对于李贺来说, “君”或许是“昏君”。李贺受到了极不公 平的待遇,被拒之于仕途之外,而置个人私 怨于不顾,仍以国家安危为重,这需要何等 的气量,实在难能可贵。此联浸透着诗人的 一种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 惜为国事献身。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 倒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 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 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 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 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 •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 侧面) • 尾联: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用典,主旨)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 诗词五首 (共27张PPT)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5 诗词五首 (共27张PPT)

1.下列对该诗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D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没有隐居在深山, 而是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 “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 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 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 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泊的忧伤。
示例: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 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 “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该句渲染了 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 的情感?
赞颂了边关战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为国的壮志豪情。
(川外附中 中考模拟)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 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 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 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 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 术风格。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 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 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之25课《诗词五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古诗文复习之25课《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复习※饮酒·其五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词解】①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xu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②〔结庐〕建造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③〔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④〔尔〕如此,这样。

⑤〔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⑥〔山气〕山间的云气。

⑦〔日夕〕傍晚。

⑧〔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译诗】建造房舍(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扰。

请问您如何能够这样呢?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而还。

这里面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

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

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

“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课件
诗词五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题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被歌:诗的体例
意思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
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

公元759 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

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世称“杜甫草堂”。

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时,他已经49 岁了。

可好景不长,草堂营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发生了变化。

御史大夫崔光远来兼成都尹,他是个不学无术的赌棍,对诗人杜甫当然不会尊重。

761 年8 月,成都平原风雨成灾。

草堂被吹破了,草堂前的一棵200 年的楠树也被拔倒了。

就在诗人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杜甫写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时代背景:
1.结合注解,疏通诗意,
画出疑难之处。

2.并理清诗歌层次。

抓情节入情境
试抓关键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诗词五首


诗词五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知识与技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名言佳句的含义,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
美。

3.掌握诗词涉及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掌
握诗歌的朗读节奏。

2.搜集与作者、作品有关的资料,了解背景,提高
文化素养。

3.分析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
文化的兴趣。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浔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人。

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
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田园诗人”。

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
殷勤
殷勤
..
问我归何处(形容词,情意恳切)
青鸟殷勤
..
为探看(副词,频繁,反复)




城春.草木深(名词做动词,到了春天)
铜雀春深锁.二乔(名词做动词,囚禁)




倒装句:
采菊东篱下(宾语前置,应该是“东篱下采菊”)




同学们,一个人的性情涵养和想象力的培植主要是凭借什么?是诗歌。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发。

”朗读诗歌,我们可以从心灵里感受诗人的所思、所感,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插上翅膀,朗读诗歌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

读熟一首诗,在休闲时间里吟诵一下,就像唱歌一样,心灵上能受益无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位大诗人的心灵吧!




饮酒(其五)
【整体感知】
通读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文本探究】
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彩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2.“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
么作用?
比拟(拟人)。

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饮酒》(其五)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不事雕琢,神韵独具。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描写自己采菊东篱时无意中偶见到南山,南山静穆超然的胜景与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相交融,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同样属于山。

人闲逸自在,山静穆高远。

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化为一首轻盈的乐曲。

《春望》
触景生情,意境深沉。

《春望》一诗前四句重在绘景(山河、草木、花鸟),但景中有情(破、深、溅泪、惊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时、恨别)。

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断“家书”,搔“白头”),情中自有景。

时代之悲愤、骨肉之深情,郁积胸中,诗人不肯直抒,而是寄寓于花鸟等景物与搔头的细节中,创造了含蓄深沉的诗歌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雁门太守行》
用词精巧,意境奇特。

例如“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霜重”“黄金”“玉龙”
等,诗人以这些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赤壁》
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诗人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历史往事,想到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想象丰富,含蓄而别致。

诗人没有直言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之后东吴的灭亡,而是以二乔的命运来暗示战争的结局。

这种写法发人深省,韵味深长。

《渔家傲》
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这首词运用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想象丰富,瑰丽多姿,笔势雄健,奔放驰骋,充满了浓郁的神话色彩和浪漫气质。

作者创造出虚无缥缈的梦境,把天上的银河与人间的河流联系起来,把闪烁的星群想象成为挂满篷帆的航船。

作者乘船驶入天上的神仙世界,受到天帝的接待。

在下阕中,词人渴望借助大鹏把自己送入神仙般的奇异世界。

而这奇异的神仙世界正是词人理想与精神寄托之所在。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将《春望》这首诗扩写成一段小散文。

(200字左右)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诗眼和警句,引起学生的审美关注,启动学生的诵读趣味。

2.指导学生注意把握节奏韵律及感情基调,反复诵读,促使获得完美的美感。

3.巧妙整合教材,创新诗词教学。

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