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言文

合集下载

苏轼经典文言文翻译五篇

苏轼经典文言文翻译五篇

【导语】苏轼(1037~1101),字⼦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宋代重要的⽂学家,宋代⽂学成就的代表。

与⽗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纵横恣肆,为“唐宋⼋⼤家”之⼀。

下⾯是分享的苏轼经典⽂⾔⽂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苏轼经典⽂⾔⽂翻译 ⾚壁赋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壬戌之秋,七⽉既望,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

清风徐来,⽔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

少(shǎo)焉,⽉出于东⼭之上,徘徊于⽃(dǒu)⽜之间。

⽩露横江,⽔光接天。

纵⼀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不知其所⽌;飘飘乎如遗世独⽴,⽻化⽽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歌之。

歌⽈:“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yú)怀,望美⼈兮天⼀⽅。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之嫠(lí)妇。

苏⼦愀(qiǎo)然,正襟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客⽈:“‘⽉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东望武昌。

⼭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东也,舳(zhú)舻(lú)千⾥,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世之雄也,⽽今安在哉?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友麋(mí)⿅,驾⼀叶之扁⾈,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粟(sù)。

哀吾⽣之须臾,羡长江之⽆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客亦知夫(fú)⽔与⽉乎?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zhǎng)也。

高三补充阅读之文言文——唐宋散文选读(1)答案

高三补充阅读之文言文——唐宋散文选读(1)答案

答案1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

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

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

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

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

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

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

”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

”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2、译文:永州有某人,怕犯日忌,拘执禁忌特别过分。

认为自己出生的年分正当子年,而老鼠又是子年的生肖,因此爱护老鼠,家中不养猫狗,也不准仆人伤害它们。

他家的粮仓和厨房,都任凭老鼠横行,从不过问。

因此老鼠就相互转告,都跑到某人家里,既能吃饱肚子,又很安全。

某人家中没有一件完好无损的器物,笼筐箱架中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吃的大都是老鼠吃剩下的东西。

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夜里则偷咬东西,争斗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无法睡觉。

但某人始终不觉得老鼠讨厌。

过了几年,某人搬到了别的地方。

后面的人住进来后,老鼠的猖獗仍和过去一样。

那人就说:“老鼠是在阴暗角落活动的可恶动物,这里的老鼠偷咬吵闹又特别厉害,为什么会达到这样严重的程度呢?”于是借来了五六只猫,关上屋门,翻开瓦片,用水灌洞,奖励仆人四面围捕。

唐宋试进士文言文翻译

唐宋试进士文言文翻译

原文:唐宋试进士,年十八,貌甚俊,才思敏捷,文采斐然。

父为名士,尝谓:“此儿必成大器。

”时举子之试,皆以诗赋见长,唐宝始志于诗,后兼习经义,旁及诸子百家。

一日,唐宝始试进士,奉命至京师。

时值盛夏,炎炎烈日,酷热难当。

唐宝始至,见科举之盛,心生敬畏。

乃闭户读书,勤学不辍,夜以继日,不以为苦。

是时,唐宝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词藻华美,意境深远,传诵一时。

有识者曰:“此子才情横溢,必成一代文宗。

”唐宝始益自励,发愤图强。

及试,唐宝始以诗赋见长,经义亦颇得师友赞许。

然唐宝始志于经世致用,不愿仅以文学扬名。

于是,唐宝始研习经世之学,如《孙子兵法》、《史记》等,以求通达世务。

有一日,唐宝始与诸生论及经世之学,曰:“经世之学,非徒论文而已,当以实学济世。

”诸生闻之,皆以为然。

自此,唐宝始致力于经世之学,不遗余力。

又一日,唐宝始上书朝廷,言经世之要,曰:“今世之务,非一日之工,当广开言路,以招贤才。

”朝廷闻之,深以为然,遂采纳其议,广开科举,选拔贤能。

唐宝始试进士,屡试不中,然其志不屈。

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吾虽不中,亦无悔。

”时有长者叹曰:“此子胸怀壮志,必成大业。

”岁余,唐宝始试进士,终以才识出众,名动京师。

时有名臣见之,曰:“此子才学兼优,堪为国之栋梁。

”遂荐于朝廷,授以官职。

唐宝始仕,勤勉为民,政绩卓著。

后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贬谪。

然唐宝始不屈不挠,坚守正道,终获重用,官至宰相。

翻译:唐宋试进士,当时年仅十八岁,外貌英俊,才思敏捷,文采出众。

他的父亲是一位名士,曾经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能成为大器。

”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都是以诗赋见长,唐宝始先立志于写诗,后来又兼修经义,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的学说。

有一天,唐宝始参加进士考试,奉命来到京城。

正值盛夏,炎炎烈日,酷热难耐。

唐宝始到京后,看到科举考试的盛况,心中产生了敬畏之情。

于是他闭门读书,勤奋学习,夜以继日,不以为苦。

那时,唐宝始创作了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词藻华丽,意境深远,一时传为佳话。

《白兔赋》全文及翻译

《白兔赋》全文及翻译

《白兔赋》全文及翻译白兔赋全文及翻译白兔赋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谢灵运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白兔儿东东,赤眼睛光红。

玉体肥轻重,位高身盈膻。

时跳掷目去,乱傍红霞莲。

似欲非红者,亦有辱常年。

年丰苗不长,春旱麦木颠。

悲获害恐绝,功殚志奔泉。

负山甘玉食,掠水销金链。

用心所求者,不值百千年。

面壁招忧思,乌卵味难喧。

辞汉将何所?乡属思艰难。

世事弥忧忧,舟泊湖多难。

欲将奔鲸有,白兔常窥人。

忽来百年后,白兔同日神。

教道人为食,阳山丹叶春。

灌园润松柏,向日映轩轩。

正与天赋牛,何殊龙虎亲?Translation of "The Ode to the White Rabbit""The Ode to the White Rabbit" is a classical Chinese poem written by Xie Lingyun, a literary figure from the Southern Liang Dynasty, and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Eight Great Masters of Tang and Song poetry.The white rabbit, Dongdong, has red shining eyes.Its jade-like body is light yet heavy, with a noble presence and a fragrant nature.It jumps and gazes around, often among the red lotus.Though not truly red itself, it brings shame upon ordinary rabbits.In years of abundance, crops don't grow as expected, and spring drought causes wheat and trees to wither.Feeling sorrowful, fearing extinction, the rabbit works hard and strives for greatness.It carries mountains and enjoys jade as food, plundering water while its golden chains diminish.Yet, what it seeks with all its heart is not worth a hundred or a thousand years.Facing the wall, inviting sorrowful thoughts, the taste of crow eggs is hard to ignore.Where shall it bid farewell to the Han Dynasty? It misses its hometown, where life is difficult.The world is full of worries and hardships, like a boat anchored in a treacherous lake.It teaches people to pursue the Dao and enjoys eating the red leaves of Yangshan in spring.Nourishing gardens and moistening pine and cypress trees, it shines under the sun.It is now on par with the heaven-given ox, with no difference in status from dragons and tigers.。

文言文:苏轼《后赤壁赋》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后赤壁赋》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苏轼《后赤壁赋》原文译文赏析《后赤壁赋》宋代: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

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赤壁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文言文古文观止卷六唐宋文桐叶封弟辨

文言文古文观止卷六唐宋文桐叶封弟辨

古文观止卷六唐宋文桐叶封弟辨卷六唐宋文桐叶封弟辨(柳宗元)【题解】辨,古代论说文的一种,相当于“质疑”,印对传统的或流行的说法提出异议。

本文针对“桐叶封弟”一事进行了辨说,从而对君主言行绝对化的陈腐观点进行了批判。

【一段】古之传者有言:成王①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

”周公入贺。

王曰:“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乃封小弱弟于唐②。

【注释】①成王:名姬诵,周朝的一个君主,周武王之子。

他即位时因年幼无法理政,由其叔父姬旦(周公)摄政。

②唐:古国名,今山西翼城县西有古唐城。

【译文】古书上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的叶子给一个年幼的弟弟,并和他开玩笑说:“我拿这个封给你。

”周公听说后便进去祝贺。

成王说:“我这是和他开玩笑。

”周公说:“天子不应该开玩笑。

”于是成王便把唐这块地方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二段】吾意不然。

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③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注释】③圣:圣人。

儒家典籍中多以此泛指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等。

【译文】我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成王的小弟弟应当受封,周公就应该及时地向成王提出来,不应该等到成王和小弟弟开玩笑时才以祝贺来促成其事。

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竟然促成这种不适当的玩笑话,把土地和百姓都封给小弟弟,叫他当他们的主人,周公还能称得起是圣人吗?况且周公的意思不过是认为国君不应当随便说话而已,哪能够把国君的玩笑话都变为现实呢?假设不幸的话,成王拿着桐树叶和宫女、太监开这种玩笑,周公也会服从成王的话而促成其事吗?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其行为如何。

如果办事不得当,虽然十次八次加以改变纠正也不算错;关键在于办事得当,只要得当就不必改变,何况这不过是玩笑话啊!如果开玩笑的话也要实现,这是周公教唆成王实行过错啊。

文言文: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译文赏析

文言文:柳宗元《捕蛇者说》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章通过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横征暴敛下家破⼈亡的悲惨遭遇,有⼒得控诉了社会吏治的腐败,曲折得反映了⾃⼰坚持改⾰的愿望。

下⾯是⽆忧考分享的⽂⾔⽂:柳宗元《捕蛇者说》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捕蛇者说》 唐代: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质⽽⽩章,触草⽊尽死;以啮⼈,⽆御之者。

然得⽽腊之以为饵,可以已⼤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

永之⼈争奔⾛焉。

有蒋⽒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吾祖死于是,吾⽗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年,⼏死者数矣。

”⾔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戚,汪然出涕,⽈:“君将哀⽽⽣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吾⽒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岁矣。

⽽乡邻之⽣⽇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

号呼⽽转徙,饥渴⽽顿踣。

触风⾬,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焉。

与吾⽗居者,今其室⼗⽆⼆三焉。

与吾居⼗⼆年者,今其室⼗⽆四五焉。

⾮死则徙尔,⽽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起,视其⽸,⽽吾蛇尚存,则弛然⽽卧。

谨⾷之,时⽽献焉。

退⽽⽢⾷其⼟之有,以尽吾齿。

盖⼀岁之犯死者⼆焉,其余则熙熙⽽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安敢毒耶?” 余闻⽽愈悲,孔⼦⽈:“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风者得焉。

(饥渴⽽顿踣⼀作:饿渴) 【译⽂】 永州的野外出产⼀种奇特的蛇,它有着⿊⾊的底⼦⽩⾊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草⽊全都⼲枯⽽死;如果咬了⼈,没有能够抵挡伤毒的⽅法。

然⽽捉到后晾⼲把它拿来做药引,可以⽤来治愈⿇疯、⼿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死⾁,杀死⼈体内的寄⽣⾍。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传》曰“君子大居正”,又曰“王者大一统”。

正者,所以正天下之不正也;统者,所以合天下之不一也。

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

尧、舜之相传,三代之相代或以至公或以大义皆得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是以君子不论也,其帝王之理得而始终之分明故也。

及后世之乱,僭伪兴而盗窃作,由是有居其正而不能合天下于一者。

周平王之有吴、徐是也;有合天下于一而不得居其正者,前世谓秦为闰是也。

由是正统之论兴焉。

自汉而下,至于西晋,又推而下之,为宋、齐、梁、陈。

自唐而上,至于后魏,又推而上之,则为夷狄。

其帝王之理舛而始终之际不明,由是学者疑焉,而是非又多不公。

自周之亡迄于显德,实千有二百一十六年之间,或理或乱,或取或传,或分或合,其理不能一概。

大抵其可疑之际有三:周、秦之际也,东晋、后魏之际也,五代之际也。

秦亲得周而一天下,其迹无异禹、汤,而论者黜之,其可疑者一也。

以东晋承西晋则无终,以隋承后魏则无始,其可疑者二也。

五代之所以得国者虽异,然同归于贼乱也,而前世议者独以梁为伪,其可疑者三也。

夫论者何?为疑者设也。

尧、舜、三代之始终,较然著乎万世而不疑,固不待论而明也。

后世之有天下者,帝王之理或舛而始终之际不明,则不可以不疑。

故曰由不正与不一,然后正统之论作也。

(节选自欧阳修《正统论》)材料二:不幸有天子之实,而无其位;有天子之名,而无其德。

是二人者立于天下,天下何正何一,而正统之论决矣。

正统之为言,犹曰有天下云尔。

人之得此名,而又有此实也,夫何议?天下固有无其实而得其名者,圣人于此不得已焉,而不以实伤名。

而名卒不能伤实,故名轻而实重。

不以实伤名,故天下不争;名轻而实重,故天下趋于实。

(节选自苏轼《正统论》)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三A代B之C相D代E或F以G至H公I或J以K大L义M皆N得O 天P下Q之R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具备的意思,和《荀子·劝学》中“而神明自得”的“得”意思相同。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以下是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了更好地排版,我将按照原文和翻译的形式分别给出。

【文言文原文】1. 唐宋八大家之一陆游《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牵牛織女星。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 宋代诗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 明代文学家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1. 陆游《秋夕》翻译: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螢。

天阶夜色凉如水,躺着看牵牛织女星。

渭城晨雨洗轻尘,客栈青青柳色新。

劝君再尽一杯酒,西去阳关无故人。

2.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明月何时有?举杯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怕琼楼玉宇,高处难耐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3.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翻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意事项】在排版时,我按照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分别罗列,并采用段落形式呈现,以保持整洁美观。

同时,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没有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文章中没有出现“小节一”、“小标题”等词语,并且没有堆积词语。

没有出现网址链接。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2024届高考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含解析)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

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

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足其法。

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

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

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杅有戒。

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

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

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

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

故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

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噫A何其烦B且劳C如是D然古之学者E必能此F亦可谓G难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相同。

唐宋穿越的文言文翻译

唐宋穿越的文言文翻译

甲子年,岁在丙寅,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吾,一游子也,行于江湖,历尽沧桑。

一日,偶然得遇一异人,言吾乃穿越时空之客,可往返唐宋。

吾闻之,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然。

异人曰:“汝欲游历唐宋,须先习得古人之文言,方能与之交流。

”吾遂拜师学艺,潜心钻研,终有所成。

一日,吾穿越时空,来到了唐朝。

彼时,盛世繁荣,诗酒风华。

吾置身于长安城,见古街古巷,繁华如梦。

时有诗人杜甫、白居易等,挥毫泼墨,吟咏风月。

吾有幸得见李白,把酒言欢,畅谈天下大事。

李白酒后,慷慨激昂,曰:“吾辈当以诗词歌赋,抒发胸中豪情,传颂千古。

”吾深以为然,遂效仿古人,作诗一首:唐都繁华似锦缎,长安城内乐未央。

李白诗酒伴风月,杜甫忧国思故乡。

时光荏苒,转眼间,吾已穿越至宋朝。

彼时,江山如画,文人墨客辈出。

吾来到了汴京,游览了名山大川,见识了苏轼、辛弃疾等豪放派诗人。

其中,尤以苏轼之才情横溢,令人叹为观止。

一日,吾与苏轼邂逅于汴河之畔,共赏明月。

苏轼酒酣耳热,赋诗一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吾亦即兴作诗一首,以赠苏轼:宋都汴京美如画,文人墨客竞风华。

苏轼才情惊天下,吾亦来此共赏花。

游历唐宋,吾深感古人风华绝代,诗词歌赋传颂千古。

然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吾终须回归现实。

临别之际,异人赠吾一诗,曰:唐宋风华留千古,诗词歌赋传天下。

异人传我时空旅,游历人间共欢笑。

吾持诗而归,感慨万千。

从此,吾将以此为鉴,以诗词歌赋抒发胸中豪情,传颂千古风华。

唐宋文言文

唐宋文言文

唐宋时期的著名古诗文1.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 《过华清宫》·李贺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5.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6.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 《寻隐者不遇》·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0.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3. 《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 《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唐宋八大家选读文言文翻译

唐宋八大家选读文言文翻译

原毁: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

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象舜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

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

”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

”(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

”(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

(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

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

”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新高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60篇

新高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60篇

新高考必背古诗词文言文60篇新高考必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是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以下是60篇精选的古诗词和文言文,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

1. 《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桃夭》等。

2. 《楚辞》中的《离骚》、《九歌》等。

3. 《古诗十九首》中的《青青陵上柏》、《涉江采芙蓉》等。

4. 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

5.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饮酒》。

6. 王勃的《滕王阁序》。

7. 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庐山谣》。

8. 杜甫的《春望》、《登高》、《望岳》。

9. 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

10. 李商隐的《锦瑟》、《无题》。

11. 杜牧的《阿房宫赋》。

12. 苏轼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1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 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

15. 王安石的《元日》、《泊船瓜洲》。

16.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7.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18.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19. 韩愈的《师说》、《马说》。

20.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1. 孟浩然的《春晓》。

22. 王维的《山居秋暝》、《鸟鸣涧》。

23.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4. 高适的《别董大》。

25.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26. 李贺的《马诗》。

27.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28.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29.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30. 刘禹锡的《陋室铭》。

31. 李煜的《虞美人》、《浪淘沙》。

32.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33.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4. 黄庭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5.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6. 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37. 王昌龄的《出塞》、《芙蓉楼送辛渐》。

38.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39. 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40. 王翰的《凉州词》。

唐宋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文言文

唐宋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文言文

唐宋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文言文圣历二年,太后①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

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

太后疾甚,张易之、张昌宗居中用事,张束之、崔玄与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谋诛之。

束之谓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曰:“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②也。

” 束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及妻子!”因指天地以自誓,遂与定谋。

俄而姚元之自灵武至,束之、彦范相谓曰:“事济矣!”遂以其谋告之。

彦范以事白其母,母曰:“忠孝不两全,先国后家可也。

”时太子于北门起居,彦范、晖谒见,密陈其策,太子许之。

癸卯,柬之、玄、彦范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王同皎等诣东宫迎太子。

太子疑,不出,同皎曰:“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同愤,二十三年矣!今日诛凶鳖,复李氏社稷,愿殿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太子曰:“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恒!诸公更为后图。

”李湛曰:“诸将相不顾家族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乎!请殿下自出止之。

”太子乃出至玄武门斩关而入太后在迎仙宫束之等斩易之及昌宗于庑下进至太后所寝长生殿环绕侍卫太后惊起问曰:“乱者谁邪?”对曰:“张易之、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彦范进曰:“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于是收张昌期、同休、昌仪等,皆斩之,与易之、昌宗枭首天津南。

是日,袁恕己统南牙兵以备非常,收韦承庆、房融及司礼卿崔神庆系狱,皆易之之党也。

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

惟张易之党不原,皇族先没为官奴者,皆复其籍,量叙官爵。

甲寅,复国号曰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第三十卷)注释:①太后,武则天,唐高亲李治的皇后。

②大帝:指唐高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送董邵南序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捕蛇者说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即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童区寄传柳宗元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

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

因大号。

一虚皆惊。

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

州白大府。

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日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

今若是焉,悲夫!永某氏之鼠柳宗元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

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

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

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

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

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

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

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

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

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临江之麋柳宗元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挞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中与裴迪秀才书王维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水,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清皋,麦垅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读司马法陆龟蒙古之取天下也以民心,今之取天下也以民命。

唐、虞尚仁,天下之民从而帝之,不曰取天下以民心者乎?汉、魏尚权,驱赤子於利刃之下,争寸土於百战之内,由士为诸侯,由诸侯为天子,非兵不能威,非战不能服。

不曰取天下以民命者乎?由是编之为术。

术愈精而杀人愈多,法益切而害物益甚。

呜呼!其亦不仁矣!蚩蚩之类,不敢惜死者,上惧乎刑,次贪乎赏。

民之于君,犹子也,何异乎父欲杀其子,先绐以威,后啖以利哉?孟子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使后之君于民有是者,虽不得土,吾以为犹土也。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