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电池锌饼》送审稿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广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广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依据的标准名称、
代号〔含年号〕
限制范畴
或 说 明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海绵钛
仲钨酸铵
农用硝酸稀土
钐铕钆氧化物富集物
富铈氢氧化物
氧化稀土
氧化镧
氧化铈
氧化镨
氧化钕
氧化钐
氧化钆
氧化铽
氧化钇
混合稀土金属

铝及铝合金晶粒细化剂 第1部分:
铝-钛-硼合金线材
广东省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广东〕省质监认字〔031〕号
授权证书附表


项 目 名 称
依据的标准名称、
代号〔含年号〕
限制范畴
或 说 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铜精矿
锆英石精矿
铅精矿
锌精矿
钛铁矿〔砂矿〕精矿
磷钇矿精矿
铌铁矿精矿
标准阴极铜
电解铜粉
电解镍粉
锌锭
铸造黄铜锭
铝合金建筑型材-阳极氧化着色型材GB5237.2-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电泳涂漆型材GB5237.3-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粉末喷涂型材GB5237.4-2004
铝合金建筑型材-氟碳漆喷涂型材GB5237.5-2004
工业用铝及铝合金热挤压型材GB/T6982-2003

行业标准《锌冶炼用氧化锌富集物》编制说明 (送审稿).doc

行业标准《锌冶炼用氧化锌富集物》编制说明 (送审稿).doc

36.9
36.6
37.5
加拿大
41.9
35.3
29.2
32.2
34.4
俄罗斯联邦 19.3
19.2
20.6
26
27.9
瑞典
17.7
22.2
25.2
26.2
25.6
土耳其
20
21.1
18.4
20.2
22
巴西
15.2
16.9
15.6
15.7
15.6
伊朗
13.4
13.9
12.4
13.5
14
纳米比亚
21.5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全球 中国以外地

1318.1 722.1
1360.3 735.3
1357.6 729.6
1370.7 713.7
1386.5 723.5
中国
596
625
628
657
663
美国 印度 韩国
93.5
96.6
93.1
81.9
82.9
65.5
具 汽车、家用设备、机械器
件、玩具、工具等 建筑物、汽车、各种机械 装置的零部件,电子元件
汽车/交通运输工具、计算机、 医疗设备、家用电器 轮胎、橡胶制品、颜料、陶瓷 釉料、静电复印纸、医药、化 妆品、染料等 颜料、荧光材料、食品工业、 动物饲料、化肥、木材、制革、 纸浆、医药等
2.1.1 全球锌资源概况
矿查明资源储量均保持较高的年增长率,其中 2013 年和 2016 年查明资源储量分别较前一年增加
11.2%和 18.5%,超过了 10%。增长区域主要为新疆、内蒙、云南、湖南等地,2016 年新增新疆田

国家标准《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编制说明(送审稿)

国家标准《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编制说明(送审稿)

国家标准《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项目背景和立项意义导电类型是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电学参数。

在本征半导体中添加施主或受主物质(通常称为掺杂物),通过施主型杂质解离向导带注入电子或受主型杂质俘获价带电子产生的自由载流子,使本征半导体产生额外的电导,成为非本征半导体。

非本征半导体由于添加施主型杂质或受主型杂质分别成为N型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

在半导体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非本征半导体导电类型的测定对半导体设备的制造及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半导体材料产业的飞速发展,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近年来也在不断改进,原有标准GB/T 1550-1997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目前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原有标准进行修订。

本标准主要参照SEMI MF 42-1105(0611)对国家标准GB/T 1550-1997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的测试方法。

鉴于半导体晶片做得越来越薄(供太阳能电池用的硅片厚度已经达到160~180μm),原有标准GB/T 1550-1997中的三探针法及冷热探针法等测量导电类型的方法极易引起晶片损伤,也无法适应现代化晶片自动分选的要求,本标准在修订时增加了表面光电压法测试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的方法。

本标准修订后扩展了原标准的适用范围,有较强的适用性,将更为完整、先进,更好地满足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的需要。

2、任务来源2015年8月,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5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5]52号)的要求,《非本征半导体材料导电类型测试方法》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由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负责,计划号为20151793-T-469,任务完成时间为2015年~2017年。

3、项目承担单位概况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是四川省乐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直属质检技术机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设置的法定检验机构,于1989年按照《计量法》规定首次通过计量认证和实验室审查认可。

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修订送审稿编制说明根据中色协综字「2008」242号文件,由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负责起草的GB/T 12689.7-2004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镁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将进行修订。

2008年9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了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制(修)订任务落实会。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湖南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陕西东岭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四川省阿波罗太阳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铜业(贵溪)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省鑫炬矿业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共12个单位的30多名代表,与会代表对原国家标准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深入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订方案,对修订的主要技术路线、起草单位、验证单位、进度、样品提供单位等事项逐一进行了落实,具体见表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贸易量逐渐增加,本次标准的修订以满足国际贸易需求、力争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为目的,为此,我们查找了国内外的同类标准及有关资料,确定镁的测定方法为: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3750:2006,分析方法不变,测定范围由原国标的0.010%~0.20%下延到0.0020%~0.20%,补充测定范围在0.0020%~0.010%之间的精密度试验。

经过大量的工作,起草单位和验证单位于2009年3月底前完成了起草和验证工作,全国有色标委会于2009年4月在重庆市召开了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预审会,出席会议的有15家单位的20多名代表,与会代表对起草(验证)报告及标准预审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肯定方法的同时要求标准稿增加技术性附录。

根据预审会的要求,起草单位于8月中旬完成了工作,并送交了标准送审稿等资料。

国家标准《锌粉》(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粉》(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粉》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转发2010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有色标委[2011]4号)中转发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0]87号)精神,国家标准GB/T6890-2000《锌粉》的修订工作,由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豫光锌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负责起草,计划编号:20102303-T-610 ,并于2011年底前完成。

2.工作过程2011年1月,我公司接到《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后,首先成立了国标《锌粉》的修订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并填报了落实任务书,以确保按阶段完成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

2011年1月20日开始,修订工作小组参考国际标准ISO 3549-2002《色漆用锌粉颜料规范和试验方法》,结合我公司生产和使用锌粉实际情况,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对原标准GBT 6890-2000 《锌粉》进行修订,制定了国标GB /T6890—20××《锌粉》的草稿(第一稿),并在2011年3月24日~3月27日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会议中心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审定、讨论、任务落实会和有色金属标准编写研讨暨培训会上对株洲冶炼厂、河南豫光锌业、柳州锌品股份有限公司、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和内蒙古紫金锌业等9家锌冶炼企业分发了草稿和征求意见函,同时对天津大港,保定世纪隆昌,廊坊大正,四川石棉等生产厂家发出了征求意见函,2011年6月20日~6月23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有色金属标准审定会、预审会和讨论会上进行讨论。

根据讨论意见和建议完成《送审稿》,于2011年10月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

二、编制原则1.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

2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提高生产单位的产品质量。

国家标准《超细钴粉》(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超细钴粉》(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超细钴粉》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本标准的制订任务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中色协综字[2007]237号文件《关于下达2007年第二批有色金属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计划编号20079048-T-610,项目序号12。

本标准由金川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计划2009年12月完成。

二、编制背景及意义钴粉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应用于硬质合金、金刚石工具、高温合金、磁性材料等冶金产品,也可用于可充电电池、工业爆破剂、火箭燃料和医药等化学制品。

但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对钴粉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超细晶粒硬质合金领域,不仅对钴粉的化学成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钴粉物理性能如费氏粒度、激光粒度、晶体形貌等也提出了要求。

但目前国内尚无超细钴粉相关标准,市场产品质量又普遍存在Fsss粒度大、粒度分布宽等问题,因此制定超细钴粉国家标准,规范超细钴粉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制定《超细钴粉》国家标准,将国内超细钴粉的生产按规格及等级的不同进行了详细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制定不同的标准;利用国内钴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根据各地钴资源的具体特点,通过有效的生产过程控制均可达到标准中要求的等级范围和规格要求,既可满足不同领域、同一领域不同需求的顾客对产品的要求。

三、工作内容1.2007年,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公司近5年来超细钴粉的生产状况以及下游客户对我公司产品质量的要求,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制定《超细钴粉》国家标准的申请并得到认可,同年接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下发的《超细钴粉》国家标准制定任务。

2.2007年,成立《超细钴粉》国家标准编制小组并提交“推荐性国家标准项目任务书”,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3.2008年1月-5月,调研国内硬质合金、催化剂行业对超细钴粉的市场需求及生产状况,以及目前国内在硬质合金、催化剂等行业对超细钴粉需求的变化,确定制订标准的具体内容,并拟定制订方案。

国家标准《银靶》编制说明(送审稿)

国家标准《银靶》编制说明(送审稿)

银靶编制说明(送审稿)2009年8月20日银靶一、任务来源及计划要求本标准根据国标委综合【2008154】号文(项目序列号:20082165-T-610)的要求,按照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2008年度标准计划”的安排,由有研亿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本起草工作。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琳、杨华、李蕊、杨永刚、雷继锋、熊晓东、江轩二、编制过程1.编制原则近年来,银靶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行业用材料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可提供该类产品,但由于未对银靶制定相应的标准,也未检索到相应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市场上的银靶质量、规格多样,验收规则也千差万别,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以规范该类产品的生产、流通和质量。

目前美国材料协会标准、日本电子协会标准、欧盟标准中均没有银靶的相关标准,因此银靶产品国家标准的制定对该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国内银靶的研究成果,根据多年产品的生产经验和使用要求,积累一定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的,充分考虑了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标准完全按《有色金属加工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编写条例》规定的格式进行编制,以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顺序进行编写,内容完整全面。

2.工作过程接到本标准制定任务后,标准起草单位组织起草人查阅了部分国内外生产厂商的产品技术指标,征求了一些主要使用厂商的意见,作为制定本标准的技术依据。

结合国内生产及使用现状于2009年2月完成草案稿。

草案稿完稿后,分别发给了深圳深爱、中电大成等应用单位,征求了各单位对相关技术指标的意见和建议。

各应用单位对标准中涉及的杂质元素含量、尺寸公差、晶粒度等指标给予了关注,并提出了晶粒度尺寸控制要求应在50微米到150微米以内。

针对这些意见和要求,多次修改后形成了标准预审稿。

预审稿完稿后,通过征求有色标准所、贵研铂业、西部金属材料等单位意见。

《标准名称》(□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编制说明【模板】

《标准名称》(□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编制说明【模板】

附件3
《标准名称》
(□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编制说明
主编单位(签章):
年月日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包括任务来源、编制单位主要工作过程、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二、主要内容及来源依据
1. 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

修订类标准,还应增列新旧标准技术内容对比。

2. 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三、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分析
1. 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2. 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性分析。

四、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五、标准中尚存在主要问题和今后需要进行的主要工作
六、标准实施建议
七、其他说明事项。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的编写

附件2:《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省质监局于2015年02月11日发布《关于批准下达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第二批)的通知》(粤质监标函〔2015〕92号),将《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列入2014年广东省服务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二)协作单位及分工本标准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提出,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归口,由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起草。

其中,牵头单位负责从自身所开展相关业务实践及经验出发,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进行梳理、提炼以及归纳,并在参与单位协助下起草标准文件;参与单位基于标准文件研究制定的专业视角,对标准文件进行规范性审核,使之更加符合标准制定要求,便于在全省推广应用。

(三)主要工作过程根据《广东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协作单位在粤质监标函〔2015〕92号文发布后,即着手开展上述标准的制订工作,截止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一是由协作单位派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了标准文件起草小组,研究确定了标准文件制订工作安排(15年4月16日);二是搜集国家、兄弟省市及省直部门相关管理办法、标准文件并进行分析研究,借鉴、提炼经验做法(15年6月17日完成);三是研究起草标准文件讨论稿,并经牵头单位在当年承担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工作中进行试验验证以及协作单位研究讨论(16年2月29日完成);四是根据试验验证结论及研讨修改意见,修改形成了目前的标准文件征求意见稿(16年6月15日完成);五是分别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顺德科技、质监管理部门以及部分立项评审服务机构行文征求意见,并根据相单位提出的意见形成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一)标准编制原则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服务规范》项目研究过程中,协作单位坚持以下三大原则:一是贯彻国家、广东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二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与发展为导向,确保标准的市场适用性;三是坚持与时俱进、适度超前。

《锌负极原电池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编制说明

《锌负极原电池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编制说明

GB XXXX-XXXX《锌负极原电池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报批稿)标准修订起草组强制性国家标准《锌负极原电池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科函[2019]341号,科技司关于转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轿车轮胎>等3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函,我们接到计划号20190073-Q-339《锌负极原电池汞镉铅含量的限制要求》合并GB24427和GB24428修订计划。

2标准的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轻工业大学,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高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长命电池有限公司,山东华太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浙江昀邦电池有限公司,浙江恒威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力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松柏(广东)电池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国标,王海波,王力臻,刘煦,肖启聪,王胜兵,陈水标,成红,徐增富,王嘉军,丁丞,卢艳芳,王红旗,徐国鹏,江谨,马扣祥。

3修订过程3.1成立编制组标准编制组成立大会于2019年5月9日上午在中国浙江宁波召开,由全国原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承办,参会的有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国家化学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轻工业大学、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广州市虎头电池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四川长虹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永高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长命电池有限公司、山东华太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浙江昀邦电池有限公司、浙江恒威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力王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松柏(广东)电池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17家单位的代表。

2.标准编制说明(修订)

2.标准编制说明(修订)

XXXX公司食品安全企业标准《XXXXXX》编制说明一﹑标准编制目的本文件规定了XXX的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以XX、XXX为主要原料,XX、XXX为配料,经XX、XX、XXX等工艺加工制成的XXXX。

为了规范本公司对产品的生产管理,保证产品食用安全和质量,同时为监督监测提供依据,制定了本文件。

二﹑标准编制过程本文件于20XX年XX月开始修订工作。

为确保标准各项指标的安全性、适用性和科学性,我公司成立专门的修订小组,负责查阅相关标准和资料、征询专家意见等工作。

我公司通过反复测试、验证及参阅其它相关标准,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于20XX年XX月完成了标准(修订)送审稿及编制说明。

本次文件修订:——XXXXXX。

——XXXXXX。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三﹑技术指标确定依据本文件各项技术指标中,XX、XX的限值依据 XXXX《XXXX》制定,其中XX的限值严于国家标准;致病菌限量依据 XXXX《 XXXX》制定;微生物限量依据 XXXX《 XXXX》制定;农药残留限量符合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兽药残留限量符合GB 316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符合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致病菌限量及检测数据统计微生物限量及检测数据统计四、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的说明: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

XXXX年XX月XX日。

国家标准《镍锰酸锂》-(送审稿)编制说明.doc

国家标准《镍锰酸锂》-(送审稿)编制说明.doc

《镍锰酸锂》国家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与计划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6]39号)的文件精神,由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起草《镍锰酸锂》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160772-T-610,计划完成年限2018年。

1.2 产品简介目前已经实用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可以根据其结构大致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六方层状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LiMO2(M=Co、Ni、Mn),属(R 3m)空间群,其代表材料主要为钴酸锂(LiCoO2)、三元镍钴锰(NCM)酸锂和镍钴铝(NCA)酸锂材料(NCM: LiNi x Co y Mn z O2,x+y+z=1和NCA: LiNi x Co y Al z O2,x+y+z=1);第二类是尖晶石型结构,其代表材料主要有4 V级的LiMn2O4和LiNi x Mn2-x O4(0<x<2),还有作为负极的Li4Ti5O12;第三类是具有聚阴离子结构的化合物,其代表材料主要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

镍锰酸锂为第二类,属于尖晶石结构的锂金属氧化物。

其电化学性能与锰酸锂和钛酸锂类似但又有差别,具体如表1所示。

表1常见尖晶石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性能对比商品化的镍锰酸锂是尖晶石型结构,化学式可表示为LiNi0.5Mn1.5O4,其SEM图如图图1 镍锰酸锂产品SEM图镍锰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制作成的锂离子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无人机、军工等领域。

该类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长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高安全性;高电压平台;快速充放电。

1.3 标准编写的目的和意义镍锰酸锂材料绿色环保,符合国家新能源材料产业政策的导向,各国都把动力电池的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配套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力度很大。

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镍锰酸锂随着存量市场的开发和增量市场的渗透,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电池行业整体发展速度。

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送审稿)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修订送审稿编制说明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2009.8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修订送审稿编制说明根据中色协综字「2008」242号文件,由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起草的GB/T 12689.1-2004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铝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将进行修订。

2008年9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了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制(修)订任务落实会。

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中冶葫芦岛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湖南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金岭南韶关冶炼厂、陕西东岭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四川省阿波罗太阳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铜业(贵溪)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省鑫炬矿业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共12个单位的30多名代表,与会代表对原国家标准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深入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修订方案,对修订的主要技术路线、起草单位、验证单位、进度、样品提供单位等事项逐一进行了落实,具体见表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贸易量逐渐增加,本次标准的修订以满足国际贸易需求、力争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为目的,为此,我们查找了国内外的同类标准及有关资料,确定铝的测定方法为: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1169:2006,分析方法不变,测定范围由原国标的0.5%~13%扩展为0.5%~30%,补充测定范围在13%~30%之间的精密度试验。

经过大量的工作,起草单位和验证单位于2009年3月底前完成了起草和验证工作,全国有色标委会于2009年4月在重庆市召开了国家标准《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预审会,出席会议的有15家单位的20多名代表,与会代表对起草(验证)报告及标准预审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肯定方法的同时要求标准稿增加技术性附录。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废料》-编制说明(送审稿)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废料》-编制说明(送审稿)

《铜及铜合金废料》送审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根据国标委综合〔2017〕128号,《铜及铜合金废料》(项目编号为20173795-T-610)的修订任务由广东兴奇金属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鸿铜管有限公司、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参加起草,计划完成年限为2年,具体完成时间限期为2019年12月。

2. 工作简况2.1 项目概况和立项目的铜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相当重要的金属原材料之一,通常以铜或铜合金的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当中。

随着新的工业技术革命浪潮的来临,人类对铜的需求也将逐步增长。

目前,我国铜资源的储量有一定的限度,铜的产量一直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缺口日益扩大。

铜资源的循环利用,既可以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又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据统计,2017年,我国精炼铜表观消费量为1193万吨,其中来自于矿产铜958.4万吨,再生铜产量约234.6万吨。

一方面,国内铜矿资源禀赋不佳,平均品位不足1%,开采难度大,使用铜精矿作为原材料进行精炼的能耗是使用铜废料作为原材料进行精炼的能耗的9倍之多;另一方面,与铜精矿相比,用铜废料生产同样的产品,每吨可减少固体废物排放约376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0.17吨。

无论是从节约铜矿资源的角度,还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铜再生资源已经成为我国铜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为铜再生资源流通提供参考依据显得尤为重要,《铜及铜合金废料》标准对铜及铜合金废料(下简称铜废料)进行分类,可为国内的铜废料贸易及有色金属熔炼企业、加工制造企业作为原材料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然而近十年来,铜废料的来源、种类、品种及品位均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有色金属熔炼企业、加工制造企业对铜废料的成分、形貌、水分及夹杂物含量等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原有的GB/T 13587-2006《铜及铜合金废料》标准已很难适应当前铜废料回收、贸易与加工利用领域的要求。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送审稿)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送审稿)标准编制说明

《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一、编制过程1、项目立项企业生产“以人为本”、安全化生产越来越受到各部门的重视,国家也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及各项有关安全生产考核的要求,国家应出版各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规范,以帮助企业更好的执行安全生产的要求。

目前行业内还没有《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生产规范》的相关规范,为提高铜及铜合金熔铸生产的安全性,提高我国铜及铜合金熔铸技术的进步,经我公司提出申请,全国有色金属标委会于2008年11月发布了《关于编制2009年有色金属国家规范、行业规范项目计划的通知》,其中规定了该规范由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编写,文号有色标委[2008]52号。

2、前期调研接到任务后,公司联合安全管理、熔铸生产的相关人员成立了规范编制小组,编制小组首先了解了国内铜及铜合金熔铸的方法、设备等相关情况,其后搜索国内相关安全生产的要求及规定,参考本公司内的管理方法开始了本规范的编写工作。

3、征求意见稿形成本规范编制小组于2009年底完成该规范的草稿,后经公司内部讨论形成了该规范征求意见稿。

4、预审稿形成2010年4月20日,有色标委会在福建武夷山组织各企业相关专家对该规范进行了讨论,会上各专家对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设施管理及作业环境等主要内容提出了问题,给出了修改意见。

会议结束后,本单位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研究了相关的安全规范及法律法规,查阅了其他安全规范方面的规范,根据实际情况对该规范作出了修改,形成了该规范预审稿。

5、送审稿形成2010年6月29日,该规范预审会在安徽黄山市进行,与会专家对该规范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具体修改意见见意见处理汇总表。

该规范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了仔细修改和再确认,形成该规范送审稿。

6、各起草单位工作参与情况根据该标准起草内容及各起草单位的特点对参编人员进行了分工: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驰铜铝材有限公司负责主持标准起草、修改以及相关单位的反馈意见汇总整理;宁波长振铜业有限公司、绍兴市力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对起草参照文件及标准的收集,并对起草标准进行补充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池锌饼》国家标准送审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07)68号《关于编制2008年有色金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下达了重标委国家标准部分项目表序号第25项“电池锌饼”的标准修订任务,并确定由佛山市三水广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全国电池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起草。

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佛山市三水广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组织了标准起草小组,按照计划要求开展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国内外标准研究、编写标准草案和广泛征集意见等各项工作。

二、编制原则
根据标准化“十一五”规划中,“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提高我国标准中自主创新技术含量,坚持国际化原则,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研究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快速机制,将可形成的标准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标准制订的工作程序,实现国家标准国际化”的要求,本标准代替GB/T 3610-1997《电池锌饼》,以求体现以下原则:
1、符合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法律、法规要求,从源头上解决我国年产200多亿只锌锰干电池中有害元素铅、镉污染生态环境、危害国民健康这一重大国计民生问题;
2、适应以欧盟第2006/66/EC号指令为代表的国际环保无危害标准趋势,使我国电池行业依靠材料技术进步得以突破欧盟等先进发达国家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使自主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得以通过标准化去推进新产品的产业化,以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三、修订依据
1、锌-铅-镉合金已不适宜作为电池负极材料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锌锰干电池一直以锌-铅-镉合金为负极材料。

现行GB/T 3610-1997《电池锌饼》要求,镉(Cd)为0.03~0.06%,铅(Pb)为0.35~0.80%;YS/T 565-2006《电池锌板》要求,镉(Cd)为0.20~0.35%,铅(Pb)为0.30~0.50%。

为减少废弃电池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对人类的危害,近年来市场上推出了按日本标准生产的“环保电池”(P型电池),其电介质由氯化铵改为氯化锌,将镉含量降低至≤0.002%,但铅含量仍然维持在0.4
±0.05%的常规水平。

从执行标准上分析,无论是我国或者先进国家如日本生产的锌锰干电池,由于采用添加铅(Pb)的锌合金作为负极材料,就不可避免地污染生态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

为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我国,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2003年联合发布的《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4年12月修订2005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信息产业部等七部委署局公布2007年3月1日起施行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都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高度阐明了“实行减少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危害性”这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原则,强调了“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认定了“铅、镉、汞等为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明确了“通过制定有关电池中镉、铅的最高含量的标准,限制镉、铅等有害元素在有关电池中的使用”。

针对传统碳性电池的污染问题,2000年起国内不少大型电池企业转产环保节能的碱性电池,但碱性电池在电池产品的销售比例却是增长缓慢,目前仅有2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普及率相距甚远。

市场反映冷淡的原因,可认为一是国民环保意识不强、二是销售价格较高,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

国际上,以欧盟为代表的先进发达国家则明显加快了禁止使用有害物质和销售含有害物质的电子电气设备和电池的环保指令力度。

RoHS 2002/95/EC指令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新投放欧盟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中不得含有六种有害物质,其中铅、镉、汞在均质材料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铅(Pb)1000mg/kg(即0.1wt%),镉(Cd)100mg/Kg(即0.01wt%),汞(Hg) 1000mg/kg(即0.1wt%)。

而欧盟第2006/66/EC号指令进一步规定,从2008年9月26日起,在欧盟市场禁止销售镉(Cd)含量超过0.002%、汞(Hg)含量超过0.0005%的电池和蓄电池,并对铅(Pb)含量超过0.004%的电池采用标示性限制。

欧盟的电池指令不仅对进口电池设置了近乎苛刻的汞、铅、镉含量限制,而且还决定强制回收电池,规定将由电池出口国生产厂家承担高昂的电池回收费用,令不少电池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给我国电池出口带来冲击。

作为一个电池产销和出口大国,我国正在积极探讨应对欧盟指令的办法。

在“欧盟第98号电池指令技术型贸易壁垒(TBT)通报评议会”上,与会行业专家认为,从长远看,欧盟指令促使企业采用新技术,有利于推动中国电池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采用无铅、无镉、无汞新材料已成大势所趋,否则将面临产品积压、出口锐减、重税制裁,最终淘汰出局。

2、科技成果及其产品已为修标提供技术支持
科研项目“环保电池用(无铅无镉)锌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已在2006年5月29日通过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专家们一致通过的鉴定意见为:
·提供鉴定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要求;
·完成单位依据国家《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为从源头上解决锌锰干电池材料的铅、镉危害问题,适应欧盟市场对电池产品的环保要求,研制出“环保电池用(无铅无镉)锌材料”。

该成果属国内首创,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该材料经国家轻工业电池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电池认证检测中心实验室的检测,符合企业内控标准,其化学成份中的铅(Pb)、镉(Cd)、汞(Hg)等有害元素含量达到欧盟RoHS指令要求;
·经电池生产厂使用和测试,用该公司的无铅、无镉锌材料生产的电池放电、防漏、贮存等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产品国家标准(GB 8897.2-2005)要求;并且不用增加设备、不用改变工艺就可直接使用该材料生产电池,有利于推广使用。

该项目为科技部创新基金支持项目(立项代码:06C26214401582,批准文号:国科发计字[2006]452号),该产品已被广东省认定为符合2006版《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中新材料类产品(编号:750-8061010)。

该项目核心技术“一种环保电池用锌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ZL 2005 1 0035091.3)和“一种无铅环保锌锰干电池”(专利号:ZL 2005 1 0036517.7)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四、修订内容
本标准与GB/T 3610-1997《电池锌饼》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化学成分
依据国内科研成果“环保电池用(无铅无镉)锌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和欧盟第2006/66/EC 号指令的规定,以锌铝钛镁合金取代了锌铅镉合金,对本标准产品化学成分进行了重新规定。

其中,将有害重金属元素铅(Pb)最高限量为0.004%、镉(Cd)最高限量为0.002%,杂质总和最高限量为0.040%。

2、牌号、型号
本标准对电池锌饼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重新规定,并增加了对牌号的命名。

保留了锌饼的型号规定。

3、试验方法
3.1化学成分仲裁分析方法
GB/T 12689《锌及锌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未有钛量测定的标准,经可行性验证,本标准钛(Ti)含量的分析方法完全等同采用法国标准NFA06-827:1968《锌合金的化学分析钛含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法》(附录A)。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3.2硬度试验
将电池锌饼的布氏硬度要求改为38.0HBW~50.0HBW。

4、检验规则
按标准编制要求改写了检验规则。

五、结束语
本标准根据国际环保无危害要求及国家环保政策法令,参照欧盟第2006/66/EC号《电池、蓄电池、废电池及废蓄电池》指令对有害元素铅、镉含量的限定,结合了经生产验证的国内、国外相关科研成果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对GB/T 3610-1997《电池锌饼》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修改得到有关生产和使用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同时也请与会专家及代表多提宝贵意见,以使本标准更趋完善。

《电池锌饼》国家标准起草小组
2008年6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