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案2《铁道概论》

课程小结
改进措施
部门负责人签字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
新课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铁路勘测设计
1、前期工作阶段;2、基本建设阶段;3、投资效果反馈
§二、铁路等级和技术标准
(一)铁路等级:分Ⅰ、Ⅱ、Ⅲ级
(二)铁路主要技术标准
⑴种类:正线数目、限制坡度、最小曲线半径、牵引种类、机车类型、机车交路、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和闭塞类型等。
(二)曲线附加阻力
1、定义:列车通过曲线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外侧车轮轮缘挤压外轨,摩擦增大;同时还由于外轨长于内轨,内侧车轮在轨面上滚动时产生相对滑动,从而给运行中的列车带来一种附加阻力,称为曲线附加阻力wr。
2、公式:wr=600/R(N/KN)
wr—单位曲线附加阻力,即列车每一吨所摊曲线附加阻力值,N/KN
减速地点标: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20m处。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桥梁减速信号牌:设在需要限速通过的桥梁两端,上部表示客车限制速度,下部表示货车限制速度。
第三节路基、桥隧建筑物和道口、交叉及线路接轨
§一、路基
路基工程主要有路基本体、路基防护和加固建筑物、路基排水设备三部分组成。
§二、铁路线路的纵面图
(一)坡道的坡度
1、坡度—是指坡道线路中心线与水平夹角的正切值,即一段坡道两端点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大小用千分率来表示。i‰=tan a=h/Li--坡度值;
a –坡道段线路中心线与水平线夹角;h—坡道段始点与终点的高差,m;
L—坡道段始点与终点的水平距离,m。
(二)坡道附加阻力
④按桥梁跨越的障碍分:跨河桥、跨线桥、高架桥。
铁道概论教案

铁道概论教案教案标题:铁道概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铁道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2. 掌握铁道的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3. 了解铁道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铁道,引发学生对铁道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铁道了解多少?你们知道铁道的作用和意义吗?知识讲解:2. 讲解铁道的概念、历史和发展,包括铁道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铁道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
通过图表、地图等辅助材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铁道的发展历程。
3. 介绍铁道的组成部分,包括轨道、枕木、道钉、铁轨等,以及铁道的运行原理,包括列车的行驶、制动和转向等。
4. 引导学生思考铁道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包括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人们的出行等方面。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铁道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5.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铁路站点或铁道施工现场。
学生可以观察铁道的构造、列车的运行情况,并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更多关于铁道的实际应用和运行细节。
6. 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铁道模型。
学生可以使用纸板、轨道模型等材料,展示他们对铁道的理解和创造力。
总结与评价:7.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回答以下问题:你对铁道的认识有了哪些新的体会?你认为铁道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有哪些?你在设计铁道模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8. 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拓展,提出更多问题和观点。
扩展活动:9. 鼓励学生阅读与铁道相关的文章、书籍或新闻报道,拓宽对铁道的了解和认识。
10. 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讨论或辩论活动,探讨铁道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教案评估:1. 学生对铁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铁道组成部分和运行原理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铁道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程度;4.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学生在总结与评价中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铁道概论教案

铁道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铁道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掌握铁路线路、车辆、机车、车站、信号等主要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理解铁路运输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4、培养学生对铁道运输行业的兴趣和认识,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铁路线路的构成和技术标准。
(2)车辆和机车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
(3)车站的分类和作业流程。
(4)铁路信号的种类和作用。
2、难点(1)机车的牵引原理和动力传动系统。
(2)铁路运输组织的复杂流程和调度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铁路设备和运输流程。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铁路运输组织和管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铁路运输的视频,如高速列车飞驰、货运列车运输大宗货物等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铁路运输的了解和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铁道概论。
(二)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20 分钟)1、介绍世界铁路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如 1825 年英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
2、讲述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从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到现代高速铁路的崛起。
3、分析铁路运输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和地位,以及技术进步对铁路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铁路线路(30 分钟)1、讲解铁路线路的构成,包括路基、轨道、桥隧建筑物等。
2、介绍轨道的组成部分,如钢轨、轨枕、联结零件、道床等,并解释其作用。
3、阐述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包括曲线半径、坡度、限界等技术标准。
4、结合实例,说明铁路线路的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
(四)铁路车辆(30 分钟)1、介绍铁路车辆的分类,如客车、货车、特种车辆等。
2、讲解车辆的结构,包括车体、走行部、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等。
3、解释车辆的载重、容积、速度等主要技术参数的含义和作用。
第1章 铁道概论课程概述

第1章铁道概论课程概述1.1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作用、培养目标地位:“铁道概论”是铁路高等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知识要求: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作用:1、了解铁路线路的基本知识;2、能够区分铁路车辆和机车,并了解车辆和机车的组成;3、了解铁路车站的分类及各种铁路车站所完成的运输任务;4、了解铁路信号的通信的基本知识;5、能够分辨铁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和行车组织的分别,识别列车运行图。
6、能够认识到铁路运输发展的动向,了解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以及铁路动车组的发展情况。
培养目标:通过对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铁路运输整体概念;掌握铁路运营机制,树立铁路全局观念;了解铁路各专业(机、车、工、电、辆)之间的关系,确立本专业在整个铁路运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和团结精神,树立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兴趣。
1.2课程的主要内容1.2.1铁路发展现状从1876年修建第一条铁路到现在,中国铁路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铁路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一个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干支结合的具有相当规模的铁路运输网络已经形成并逐步趋于完善。
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目前已达 76,580 km,列世界第三(美国、俄罗斯之后),亚洲第一。
其中国家铁路63,342km,合资铁路8,462km,地方铁路4,776km。
目前,中国铁路用占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占世界24%的换算周转量,换算密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
中国铁路客货运量在国内运输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35 % 和55 %左右。
近十几年来中国铁路在客运提速、货运重载、铁路信息化和建立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线路结构进一步优化。
教案1《铁道概论》

(一)、旧中国铁路
1、我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建的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2、最值得骄傲的是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领导下修建的京张铁路(北京丰台至张家口),1909年修建成功,全长201km。
3、存在缺点:
①、数量少、分布偏;
②、标准杂、质量差;
③、管理分割、经营落后。
⑵特点:运量大、速度快、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全天候。
2、公路运输:
⑴定义:公路运输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⑵特点:机动灵活、使用方便;与其他运输业相比,具有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投资回收周期短和技术改造较容易具,在水域沿航线载运旅客和货物的一种运输方式。
(二)、新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1、1950年6月13日修建成渝铁路开始,打响了全国铁路建设的第一战役。
2、取得成就:
①、路网布局趋于合理,路网质量有所提高;
②、铁路运输取得显著成绩;
③、科技进步迈出坚实步伐;
④、铁路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⑤、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三、铁路运输业的特点与任务
(一)特点: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
二、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1、运输业具备生产力的三要素:
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生产力的三要素。
2、运输是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的必要条件。
3、运输业的产品是“位移”。
计算单位是“人.km”或“t.km”。
三、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种类
(一)、五种运输方式的特点:
1、铁路运输:
⑴定义:铁路运输是以固定轨道作为运输道路,由轨道机械动力牵引车辆运送旅客和货物及由动车组运送旅客的运输方式。
⑶缺点:运载能力小、能源消耗大、运输成本高。
铁道概论教案线路

铁道概论教案线路教案编写人:GPT-3助教系统适用对象:高中生或相关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理解铁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2.掌握铁路线路的分类和特点;3.了解国内外重要铁路线路的特点和运营情况;4.培养学生对铁路建设和发展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铁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1.铁路的定义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2.铁路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我国铁路发展的阶段和成就。
第二课:铁路线路的分类和特点1.铁路线路的分类:干线铁路、支线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2.各种铁路线路的特点和适用条件;3.铁路线路的技术参数和运营标准。
第三课:国内重要铁路线路的特点和运营情况1.京沪高铁: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2.广深港高铁: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成渝客运专线: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
第四课:国际重要铁路线路的特点和运营情况1.日本新干线: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2.德国ICE高速铁路: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英国国家铁路: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1.引入:通过提问或展示铁路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2.讲解铁路的定义及其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地位;3.分组讨论铁路的发展历史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展示我国铁路发展的阶段和成就。
第二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介绍铁路线路的分类和特点;3.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实际的角度思考各种铁路线路的适用条件;4.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第三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分组讨论京沪高铁、广深港高铁和成渝客运专线的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第四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分组讨论日本新干线、德国ICE高速铁路和英国国家铁路的特点、建设历程和运营情况;3.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
教学手段和媒体:1.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图片、视频等;2.研讨会: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报告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3.视频资料:通过播放相关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案2《铁道概论》

教案2《铁道概论》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铁道概论》,是一本介绍铁路相关知识的教材。
本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铁路的起源与发展、铁路的组成和功能、铁路接触导线。
主要内容包括铁路的历史背景、铁路的发展与现状、轨道构造和运行方式等。
本教材适合初级阶段的学生,帮助学生了解铁路的基本概念和运作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通意识和安全意识。
同时,通过学习本教材,学生还能了解铁路行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铁路事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铁路的起源与发展,掌握铁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掌握铁路的运行方式和相关安全知识。
(3)了解铁路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铁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了解铁路的运行方式和安全知识。
2.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轨道构造和运行方式。
(2)引导学生关注铁路安全问题,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多媒体资料,介绍铁路运输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板书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铁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铁路线路、机车车辆、信号设备等。
3.示范和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角色(如乘务员、车站工作人员等),通过模拟场景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铁路的运行方式,包括车次安排、行车规则等。
4.安全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多媒体资料和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铁路安全知识,包括如何安全乘坐火车、注意事项等。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铁路在现代交通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内容包括现代高铁的发展和国际铁路合作等。
铁道概论教案线路

坡度标:设在线路坡度的变坡点处,两侧各标明其所向方向的上、下坡度值及其长度。水平线表示坡度为0,箭头朝上表示上坡,朝下表示下坡。。
管界标:设在铁路局、工务段、领工区、养路工区、供电段、电力段的管辖地段的分界点处,两侧标明所向的单位名称。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间距离为4m的中间。线间距离不足4m时,设在两线路中心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警冲标用来指示机车车辆的停留位置,防止机车车辆侧面冲撞。
列车上坡时,坡道阻力规定为“+”,下坡时,坡道阻力规定为“-”。
(三)限制坡度
1、定义:在一个区段上,决定一台某一类型机车所能牵引的货物列车重量(最大值)的坡度,叫做限制坡度(ix‰)。
2、如果在坡道上又有曲线,那么这一坡道的单位坡道阻力值和单位曲线阻力值之和,不能大于该区段规定的限制坡度的阻力值,即:i + wr≤ix
减速地点标: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20m处。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桥梁减速信号牌:设在需要限速通过的桥梁两端,上部表示客车限制速度,下部表示货车限制速度。
[课堂小结]
1.掌握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的组成要素;
2.了解缓和曲线、曲线附加阻力的定义及计算。
特征:从缓和曲线所衔接的直线一端起,它的曲率半径ρ由无穷大逐渐减小到它所衔接的圆曲线半径R。它可以使离心力逐渐增加或减少,不至于造成列车强烈横向摇摆,有利于行车平稳。
(二)曲线附加阻力
1、定义:列车通过曲线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外侧车轮轮缘挤压外轨,摩擦增大;同时还由于外轨长于内轨,内侧车轮在轨面上滚动时产生相对滑动,从而给运行中的列车带来一种附加阻力,称为曲线附加阻力w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一)课程性质和地位本课程是铁道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同学们了解铁道概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运输业对我国国家、社会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任务“铁道概论”是中职学校铁路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可以也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该课程系统地又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
(2)、能力目标: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了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尤其,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
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3)、情感目标:培养与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知识涵,标准的服务技能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在铁路运输第一线的服务与管理人员。
二、课程教学环节的组成采用课堂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列举法、提问法、教学课件、教案等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分析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容纲要第二章铁路线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并掌握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轨道的组成、无缝线路、轨道的几何形位、铁路线路的平面利纵断面及眼界及线路维修等。
(二)教学容本章主要学习路基和桥隧建筑物都是轨道的基础。
教学重点是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及铁路限界。
教学重点是掌握铁路线路的设计要求,包括桥梁、涵洞、隧道等。
铁路轨道的几何形状、水平、轨距等专业术语。
教学难点是掌握铁路轨道设计的注意事项,钢轨连接和防爬现象等。
第四节、高速铁路轨道一、高速铁路轨道结构等级及类型。
二、各国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轨道结构。
三、轨道的组成。
四、无缝线路和新型轨下基础。
第五节、铁路界限及线路维修一、机车车辆界限。
二、建筑界限。
三、接触网支柱的侧面界限。
四、色等信号机安装界限。
五、高速铁路线路维修。
作业与要求(1)、什么是铁路限界?限界起什么作用?第三章铁路车站(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并掌握铁路车辆的分类、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标记及技术参数、车辆方向及配件位置称呼及车辆的检修。
(二)教学容本章节主要学习铁路车辆是运送旅客私货物的乘载工具。
在铁路车辆上一般是没有动力装置的,需要把车辆连挂在一起,由机车牵引车辆在线路上运行。
铁路车辆按用途分为客车和货车;从轴数上分,车辆又分为四轴车、六轴车和多轴车等数种;从载重上分,货车又有50t、60t、75t、90t锌多种。
车辆由车体、下底架、走行部、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五个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是铁路车辆构造中的走行部及制动装置以及车辆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是车辆方向称呼法以及车辆同类型零、部件位置的称呼法。
车辆的检修包括定期检修和日常维修。
第一节、概述。
一、区间、闭塞分区、分界点、区段。
二、车站及分类。
三、车站线路种类与线路间距离。
四、股道和道岔编号。
第二节、中间站。
一、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
二、会让站和越行站。
第三节、区段站。
一、区段站的专业与设备。
二、区段站的分布图。
第四节、编组站。
一、编组站在专业和设备上的特点。
二、编组站布置图的类型。
三、调车设备。
四、编组综合自动化。
第五节、铁路枢纽。
一、铁路枢纽的意思。
二、铁路枢纽设施。
三、铁路枢纽类型。
第六节、高速铁路车站。
一、我国高速铁路车站设计原则。
二、高速铁路车站的平面布置。
三、高速站合理布置。
作业与要求(1)铁路车辆主要由几部分组成?(2)货车走行部组成及作用?(3)说明空气制动机的组成名称。
缓解和制动的基本原理以及空气制动机的特点是什么?(4)铁路车辆的性能参数有哪些?第六章铁路信号及通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铁路信号设备、联锁设备、调度集中及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闭塞设备及通讯设备。
(二)教学容本章主要学习铁路信号设备是铁路行车的指挥与控制系统。
铁路通信设备是铁路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号是在列车运行时及调车工作中,对列车乘务人员及其他行车有关人员发出指示行车条件的命令。
信号分为视觉信号与听觉信号。
铁路信号又可以分为固定信号、移动信号、手信号、信号表示器及信号标志等。
固定信号的设置与显示意义。
信号机的定位状态。
移动信号及手信号。
信号表示器。
线路及信号标志。
高柱信号机、矮型信号机、信号托架和信号桥。
车站联锁设备是保证车站列车和调车作业的安全,以及提高车站通过能力的一种信号设备。
教学重点是铁路信号和通新设备是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重要设备,重点介绍铁路信号,有关联琐、闭塞设备,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简单介绍机车信号。
教学难点是铁路信号又可以分为固定信号、移动信号、手信号、信号表示器及信号标志等,固定信号的设置与显示意义,信号机的定位状态,移动信号及手信号,信号表示器。
第三节联锁设备一、连锁的基本概念。
二、集中连锁。
第四节、闭塞设备。
一、闭塞设备概述。
二、半自动闭塞。
三、自动站间闭塞。
四、自动闭塞。
第五节、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器。
一、高速铁路信号与控制系统概述。
二、高速铁路信号设备的特点。
三、信号与控制系统组成。
第六节、综合调度系统。
一、综合调度系统组成。
二、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系统功能。
第七节、铁路通信系统。
一、铁路通信系统概述。
二、通信。
三、铁路专用通信。
四、高速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作业与要求(1)铁路信号怎么分类?(2)什么是联琐?联琐设备应满足什么条件?(3)什么是自动闭塞?有什么优点?(4)安装机车信号有什么好处?第七章城市轨道交通(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指服务于城市客运交通,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以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常以电力为动力,以轮轨运行方式为特征。
(二)教学容本章主要学习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总体,牵引与传动,转向架,车体结构及车辆装备,制动系统,车体接连装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教学重点是掌握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国家、社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当今社会所必需任务和要求。
教学难点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总体,牵引与传动,转向架,车体结构及车辆装备,制动系统,车体接连装置,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二、城市轨道交通种类。
第三节、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一、牵引变电所。
二、牵引网。
三、牵引供电方式。
四、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类型。
第三节、磁悬浮地铁。
一、磁悬浮系统分类。
二、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
三、磁悬浮铁路车辆。
四、磁悬浮铁路线路。
五、磁悬浮铁路供电系统。
六、列车控制系统。
七、磁悬浮铁路适用性。
八、磁悬浮铁路的优越性。
作业与要求1、简述城市轨道交通种类?2、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3、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网主要包括那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4、接触轨3种布置方式的特点有哪些?5、磁悬浮列车与普通列车有什么不同?6、磁悬浮列车有哪几种类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第八章铁路运输工作组织(一)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任务,合理运用铁路运输技术设备高质量的全面完成运输生产任务。
铁路运输系统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围绕运输任务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教学容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铁路行车组织,高速铁路及重载列车。
教学重点是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及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高速铁路及重载列车。
教学难点是铁路运输系统的各个部门都应该围绕运输任务开展自己的工作。
第一节、重载运输。
一、重载运输概述。
二、重载运输技术设备。
三、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
第二节、铁路运输组织一、旅客运输组。
二、货物运输组。
三、铁路行车组。
四、铁路运输安全。
作业与要求1、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容是什么?2、货物运输的种类?3、装箱运输的优点a)编组货物列车的种类?b)修建高速铁路有几种模式?c)简述重载列车的主要模式?四、教学容及课时安排五、本课程教学方法建议及考核方式本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以实践教学为实施的主要方式,考核方式为考试。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作业。
本专业课程考试评分方法采用对学生作业由教研室集体评分的形式进行。
成绩按百分制记分,成绩为平时作业成绩(30%)加期末考试成绩(70%),60 分为及格,原则上85 分以上控制在20%,70 分以下控制在20% 。
六、选用教材及参考用书1、使用教材《铁道概论》交通大学第一版。
主编:邢香坤强2、参考书:佟立本《铁道概论》中国铁道2002-09-01王行政《铁道运输设备》:中国铁道2001黄方林《现代铁路运输设备》、西南交通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