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生命活动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f7d9713a76e58fafab00397.png)
第三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学习目标:1.描述昆虫激素及其作用。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课前导学:一、动物的激素调节1.完全变态昆虫发育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昆虫的激素调节(1)内激素:内激素是由昆虫的内分泌腺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主要有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脑激素是由昆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
具有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保幼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作用。
蜕皮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
具有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在幼虫期,脑激素传递到咽侧体和前胸腺等腺体。
在幼年虫蜕皮前,血液中脑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可促使前胸腺(成虫期退化)分泌蜕皮激素,控制昆虫幼虫期的蜕皮,促使成虫性状的出现。
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共同调控着昆虫的生长发育。
(2)外激素:外激素一般是指昆虫________________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外激素散布在空气、水等媒介物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因此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
昆虫信息激素具有指示食源、确定领地、吸引异性等作用。
例如,性外激素、聚集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
雌蛾分泌的性外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动物激素调节在生产中的应用①运用__________________可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②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
例如,在田间施放适量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用来干扰雌、雄虫之间原有的信息联系,从而干扰它们之间的正常交尾。
高考生物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
![高考生物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2dd73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1.png)
大题03 生命活动的调节【高考真题分布】【题型解读】一、个体生命活动调节:动物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等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是每年的必考题,其中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较多,近年对免疫与健康部分也有较多考查。
除了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外,还对课本涉及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度考查,侧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常结合代谢部分进行深度考查,主要考查考生结合农业生产时的具体应用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动物生命活动与人的生活和人体健康密不可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与动物生命活动相关的情景比比皆是。
动物生命活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通过分析近几年试题,发现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免疫的具体应用及分析、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具体的生活、生产实践以及科研成果等情境在高考试题中得以考查,是本部分内容中的高频考点。
科学研究对人体健康的探索从未停止,相关的论文也成为试题体情境,多以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的形式呈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三、预测2024年可能从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针对某一稳态事例的分析、特异性免疫过程、传染病的预防、激素调节、环境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结合光合作用的具体实例等方面选择素材命题,这些都可以借助生活、生产实践及科研成果等情景进行考查。
因此,在复习时要关注最新的科研成果,明确与生物学相关的内容,从生活、生产实践入手,以实践强化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综合化。
要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应的资料、文献、数据等创设情景,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及分析推理等。
典例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基本过程1.(2023·海南·高考真题)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TH)可调节人体多种生命活动。
双酚A(BPA)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若进入人体可导致甲状腺等内分泌腺功能紊乱。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及BPA 作用位点如图。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cee63e08763231126edb112d.png)
水螅的繁殖
• 细心观察 水螅的运动很特别,不仅身体能伸长、缩短,还会作 全身运动,移动位置。水螅的运动有屈伸前进(尺蠖式) 和翻筋斗两种方式。你用放大镜对准吸附着水螅的水草, 耐心地观察,能看到水螅的运动。有时,它用触手和基盘 相互交替着附着在水草上,像翻筋斗那样地运动;有时, 它弯着身体,用触手附着在水草上,然后基盘向触手的方 向移动,接着触手固定在新的位置,基盘再向前移动,就 这样一屈一伸地向前运动。
示范标本
• 海蜇:属钵水母纲。身体为伞形,伞部很厚,为 半球形。上面叫上伞,下面叫下伞。下伞中部有口 腕,口腕纵分成8条,多皱折,象树根。海蜇没有 大形口,而是在口腕中有很多管,末端为小小的口, 叫做吸口。用来吸食小的浮游动植物。 • 海鳃:属珊瑚纲。群体,部分呈羽状。柄部埋于泥 沙中,有角质的中轴。 • 海仙人掌:属珊瑚纲。体呈淡黄色,棒状,分二 部分,上部为轴柱,周围着生很多水螅体,下部为 柄,无水螅体。
下列为图片为水螅的过什么部位横切片?
下列为图片为多细胞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哪几个主 要阶段?
指出水螅的外胚层、内胚层及中胶层。
水螅玻片标本的观察
3.水螅过精巢和卵巢切片的观察:在显微镜下 观察成熟水螅精巢的横切片,切面上精巢 近似圆锥形,由内向外依次是精母细胞、 精细胞和成熟的精子。再取成熟水螅卵巢 的横切片观察,卵巢为卵圆形,成熟的卵 巢里一般只有1个卵细胞,其余的是营养细 胞。但处在不同发育期的精巢和卵巢,其 内部生殖细胞发育程度亦有不同。 ★精巢和卵巢是从哪个胚层分化出来的?2
水螅有性繁殖一般是一年两次时间在早春和深秋在饲养水螅过程中若人工改变水温如从15以上升到20时或从20下降到15时都能引起水螅卵巢和精巢发育促使其进行有性繁殖
水螅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2460ff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9.png)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理解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对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作用及应用;了解昆虫内激素和外激素的特点以及性外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和关系;2.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有关研究激素调节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研究动物激素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理解激素的调节作用,了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观点;通过联系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高等动物的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研究激素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因为:以上这些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对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是学生认识人体自身生长发育现象和某些疾病的基础,理解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特点的基础。
另外在学习中,可使学生了解研究激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内两大重要的调节方式,二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些是学生全面理解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由于教材中对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关系讲述得较少且抽象,因此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1.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1〕本课题的引入可简单些,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无论从机体结构层次还是活动方式上看,动物比植物要复杂得多,所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比植物要更复杂。
动物生命活动是如何调节的?〞由此引出课题。
〔2〕让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指出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两大类型,本节课学习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3〕接着提出,高等动物的激素是由哪些器官分泌的?主要的激素有哪些?教师可出示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的有关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指出垂体、甲状腺、胰腺〔指出其中有胰岛,是内分泌腺〕、肾上腺和性腺等器官名称〔可简单说明它们与外分泌腺的区别〕以及分泌的主要激素。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ef5d2575f90f76c660371a0b.png)
骨
血、维持矿物质
骼
平衡、肌肉附着
脊椎动物的骨骼演变
圆口类:脊椎骨雏形
鱼类:具典型脊柱
两栖类:脊柱分化、五趾型四肢 羊膜动物:出现胸廓
脊椎动物骨骼系统
(一)骨形态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骨膜 含成骨细胞、血管、神经
营养、保护、生长、再生 骨质 骨密质/骨松质 骨髓 (三)脊椎动物骨骼模式 • 中轴骨:头骨、脊柱、胸骨和肋骨 • 附肢骨:四肢骨、肩带、腰带
流体静力骨骼(水骨骼)
腔肠动物(例如水母、珊瑚虫等)和环节 动物(例如水蛭)这些具有水骨骼的动物体腔 内充满液体,提供静水压支撑身体,能通过收 缩液囊周围的肌肉实现移动,例如蚯蚓通过改 变身体的形状向前移动。
外骨骼
• 外骨骼动物例如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它们的骨 骼是一层保护内部器官的壳。
• 外骨骼限制了动物的生长,不同的动物采用不同 的解决办法。大部分软体动物具有石灰质的壳, 并且随着生长,壳的直径增大,形状不变。节肢 动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蜕皮。
1、中轴骨骼(axial skeleton)
(1)头骨(skull)
头骨包括两部分,即脑颅(neurocra-nium)和咽 颅(splanchnocranium)。
脑颅包围脑和感觉器官;
咽颅支持消化道和呼吸道 的前部、口腔、舌及鳃等。
动物头骨的进化趋势
• 骨骼:软骨→硬骨
• 骨块数目:多→少
•骨连接:逐渐紧密,使结构更坚固,保 护机能趋完善。
雷鸟
一、动物的皮肤及其衍生物
动物的皮肤在结构和功能上,经历从单 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
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一)、无脊椎动物的皮肤(skin)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PPT(1)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PPT(1)](https://img.taocdn.com/s3/m/b648d866af1ffc4ffe47ac7b.png)
第二章的教材体系
动物细胞
细胞内液 组成、关系 结构 生理 神经调节 稳态 细胞外液
代谢
循环、消化、 呼吸、泌尿 外界环境 激素调节 化学性质 结构 生理
内环境
物理性质 体温、 渗透压
必修3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 节
教学分析与建议
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 教 材
教
学
师
生
选择什么样的知识内容来编写 教材,以什么样的顺序编排这些 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什么 样的理念去支撑它、用什么样的 思路去组织它、用什么样的方法 去教好它。这里,既体现教材编 者的智慧,更体现教师的智慧
课标不仅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 教学的依据,还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课标、考试大纲, 学科指导意见,而不是教材。 当然,随着国家教材多样化政策 的推行,教师手头多搜集其他版本, 比照参考,取长补短,还是大有益 处的。针对浙科版教材的特殊性,适 当参考新版《普通生物学》还是很 有必要的
• 主线: 内分泌腺—激素—靶器官、细胞—生理作用 • 重点: 围绕调节轴学习 甲状腺 下丘脑——垂体—— 性腺 肾上腺
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标要求:
1、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4、描述动物激素的调节。 5、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6、调查某种动物激素的应用。 7、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8、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作用 9、描述体温调节、血糖调节。
对照教学指导意见,明确教材知 识掌握的范围与层次
基本要求、发展要求、行为动词、说明中哪些不作要 求、课时安排、教法建议等
谈谈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
![谈谈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6d32f50fc1c708a1294a4428.png)
谈谈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单细胞和一些低等多细胞动物由于没有神经器官和神经系统,因此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只有体液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具体有哪些方式呢?请看以下总结。
1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机体机能活动的控制、协调和统一。
神经调节在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占主导地位,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形式。
它的作用范围准确,速度很快。
它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一般模式为:刺激→神经系统→组织器官(图中A模型)。
如缩手反射的过程:外界刺激→皮肤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缩手中枢)→传出神经→手臂骨骼肌。
2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CO₂、H+ 组织胺等),经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作用时间较长,起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其一般模式为:刺激→内分泌腺(细胞)→体液→组织器官(图中B模型)。
如当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引起胰液分泌的过程:酸性食糜→小肠粘膜→促胰液素→血液→胰腺→胰液3 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
这种情况可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3.1 胰岛、肾上腺等受神经系统的直接调节其一般模式为:刺激→神经系统→内分泌腺(细胞)→体液→组织器官(图中C模型)。
如血糖调节中,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即神经-体液调节。
此外,血糖也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该方式为体液调节(或激素调节)。
0-动物体的生命活动
![0-动物体的生命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abb207641ed9ad51f01df282.png)
1.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
������Fra bibliotek多无脊椎动物均以体腔液作为循环媒介
动物出现了真体腔才可能出现真正的 血液循环系统。其结构一般都具有心耳、 心室、动脉和静脉4部分,血液在其中有固 定的流动方向。 ������
无脊椎动物心脏形态各异,但通常均 位于身体背侧。 ������
无脊椎动物中没有独立出现的淋巴系统。 ������ 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的程度往往与动物 的呼吸形式、以及与呼吸器官的结构有关 系。
鞭毛的摆动是对称的,纤毛的运动是 波状依次进行的。
3.肌肉运动
肌肉的特性: 可兴奋性(可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 可收缩性(收缩与变粗从而做功); 可伸张性(当其松驰时可被动地牵张); 弹性(在收缩与牵张后恢复原状)
肌肉的机能: 运动; 姿势维持; 产热
肌肉的分布: 无脊椎动物中, 在腔肠动物的表皮细胞中已出现肌细 胞(皮肌细胞); 在扁形动物中首次出现平滑肌的肌细 胞。 横纹肌也出现在无脊椎动物整个类群中。
原肾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保持体液稳定,保持动物体内的水盐 平衡(与伸缩泡作用类似)。
(3)后肾型排泄器官
具有真体腔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肾 管或后肾管。 ������
后肾型排泄器官的肾管不是由管细胞和 帽状细胞构成,而是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 育形成的。 后肾一端开口在体腔内,另一个开口在体 表。 肾口具纤毛,可以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 ������
2.无脊椎动物
通常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称为表皮。 这些细胞安置在基底膜上。 腺体分泌硬的角质帮助动物保持体形(如圆 虫门的动物)、或分泌壳(如甲壳类)。 在裸露的上皮细胞上可以有纤毛(如绦虫)。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c13d3e0ddd88d0d232d46a6a.png)
目的与内容
(一)目的 1.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
1.刺丝泡的发射
制备草履虫临时装片。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滴用蒸馏水稀释 20倍的蓝黑墨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蓝黑墨水浸过草履 虫。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刺丝已射出,在草履虫体周围呈乱 丝状。 **刺丝泡有何功用?
2.草履虫对盐度变化的反应
(1)配制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用蒸馏水稀释1%氯化钠溶 液,配制成0.1%、0.3%、0.5%、0.8%等系列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分别置于小试管内。 **试管上作好标记。
按以上方法观察记录,计算并比较草履虫在蒸馏水和不同 浓度氯化钠溶液中伸缩泡的收缩频率。 **伸缩泡有何功能?
此外,还注意观察草履虫在0.8%氯化钠溶液中时,其体形 和运动有何变化。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蒸馏水,另一侧用吸水纸 吸引,使蒸馏水替代0.8%氯化钠溶液,这时观察到草履虫有何 变化? **以上现象说明什么?
(二)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
取1滴草履虫培养液于另一载玻片中央,用牙签蘸取少许洋 红粉末掺人草履虫液滴中,混匀,再加少量棉花纤维并加盖玻 片。立即在低倍镜下寻找一被棉花纤维阻拦而不易游动,但口 沟未受压迫的草履虫,转高倍镜仔细观察食物泡的形成,其大 小的变化及在虫体内环流的过程。
(三)草反虫的应激性实验
(2)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刺激草履虫 取5块载玻片,第1 块滴入蒸馏水作对照,后4块分别滴人以上配制的系列浓度氯化 钠溶液。再用毛细滴管吸取密集草履虫培养液,分别滴一小滴 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载玻片的溶液中。 **草履虫液不宜过多,以免稀释了盐溶 液;各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滴入草履虫液先后间隔时间需掌握好, 以保证各盐度刺激草履虫5 min后观察。混匀,加棉花纤维和盖 玻片,制成临时装片,依次置显微镜下观察。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63b87dd75ef7ba0d4a733b66.png)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目标1.理解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对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作用及应用;了解昆虫内激素和外激素的特点以及性外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了解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特点和关系;2.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有关研究激素调节的实验,使学生了解研究动物激素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理解激素的调节作用,了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观点;通过联系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高等动物的甲状腺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研究激素的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因为:以上这些激素的分泌器官及其对动物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是学生认识人体自身生长发育现象和某些疾病的基础,理解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特点的基础。
另外在学习中,可使学生了解研究激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为: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是动物和人体内两大重要的调节方式,二者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这些是学生全面理解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在教学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由于教材中对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关系讲述得较少且抽象,因此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1.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2.关于教学过程的说明:(1)本课题的引入可简单些,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无论从机体结构层次还是活动方式上看,动物比植物要复杂得多,所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比植物要更复杂。
动物生命活动是如何调节的?”由此引出课题。
(2)让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指出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两大类型,本节课学习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
(3)接着提出,高等动物的激素是由哪些器官分泌的?主要的激素有哪些?教师可出示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的有关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指出垂体、甲状腺、胰腺(指出其中有胰岛,是内分泌腺)、肾上腺和性腺等器官名称(可简单说明它们与外分泌腺的区别)以及分泌的主要激素。
动物的生命活动与能量转化
![动物的生命活动与能量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e19b67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f.png)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01 动 物 的 生 命 活 动 03 动 物 的 生 命 活 动 与
能量转化的关系
02 动 物 的 能 量 转 化 04 动 物 生 命 活 动 与 能
量转化的研究价值
Part One
动物通过摄食 获得有机物, 并从中获取能 量
动物通过呼吸 作用将摄取的 有机物氧化分 解,释放出能 量
动物的生命活 动需要消耗能 量,如运动、 维持体温等
动物通过调节 摄食和呼吸作 用来适应环境 变化,从而维 持能量平衡
0
0
0
0
1
2
3
4
能量转化对生命活动的支撑作用
动 物 通 过 摄 取 食 物 获 得 能 量 , 这 些 能 量 被 转 化 为 AT P , 为 生 命 活 动 提 供 动 力。
动物对能量的利用效率
消化吸收效率:动物在消化食物过程中对能量的吸收程度 能量转化效率: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有机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时释放的能量与摄入食 物中的能量的比值 活动效率:动物在活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完成同样活动所需能量的比值
生长效率: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所积累的能量与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的比值
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生长机制:动物的生长机制是通过摄取食 物获得能量,用于合成身体组织和器官, 实现生长。
繁殖与生长的相互关系:动物的繁殖与 生长是相互关联的,繁殖是动物种群延 续的基础,而生长则决定了动物的体型、 生理特征等方面的表现。
动物的适应性
食性:动物通过不同的食物来 源获取能量,并适应不同的食 性,如草食、肉食、杂食等。
幼儿园动植物奇妙世界:生命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动植物奇妙世界:生命教育活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1e152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5a.png)
《幼儿园动植物奇妙世界:生命教育活动设计》在幼儿园教育中,生命教育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对世界产生兴趣,他们对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都怀有好奇心。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的生命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幼儿园动植物奇妙世界这一主题展开探讨,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生命教育活动。
一、观察动物与植物观察动物和植物是引导幼儿认识生命的重要途径。
通过观察,幼儿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奥妙,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可以组织幼儿去动物园或植物园参观,引导他们观察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并发现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比如“你看,这只小猴子在做什么?”“这朵花为什么那么漂亮?”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能够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二、小小园丁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活动非常适合开展“小小园丁”活动。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在园内种植一些易于管理的小植物,比如小盆景、小花草等。
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耐心和责任心。
他们可以亲手浇水、施肥,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中领悟到生命的奇妙和自然规律。
三、动物小世界在幼儿园的生命教育活动中,搭建一个小型的动物世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通过养小鱼、小龟或者小鸟等宠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动物的生活,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这些小动物的行为特点,让他们明白动物也有情感,需要呵护和关爱。
四、自然漫步定期组织幼儿进行自然漫步活动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命教育方式。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带着幼儿去校园周围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探索,发现自然界的美妙和奥妙。
在漫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植物的特点、花卉的花语等知识,让幼儿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增加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五、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命的奇迹。
利用纸板、泥土、彩绘等材料,制作小型的动物或者植物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受精
• 受精使精、卵细胞的单倍染色体融合成为合子的 双倍体染色体,过程复杂。
–如:海胆的卵子外是一层厚的卵黄膜,上有能 与精子结合的受体分子,卵黄膜外有胶状厚膜。
–受精时精子顶体前部的顶体囊首先释放糖蛋白 水解酶使卵子的胶状膜溶解 顶体前端的结 合蛋白特异性地和卵黄膜上的受体结合(同种 生物卵子的识别能力,精子仅能和同种动物的 卵受精)
(四)、动物的发育
动物的发育从精子和卵的发生,经过受精、 卵裂、囊胚、原肠胚和中胚层发生等阶段(见多 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发育、生长直至衰老死 亡是生命的必然过程。
陆生脊椎动物胚胎外面有羊膜、绒毛膜、卵黄 囊和尿囊的膜。爬行类和鸟类的绒毛膜很薄,粘 附在卵壳的内面。人和其他胎盘哺乳类的绒毛膜 很厚,紧贴在母亲的子宫壁上,并有许多绒毛状 突起长入子宫壁中
• 精子穿过卵黄膜,精子和卵子的质膜接触融合 – 精子核进入卵子
受精过程中精子具排它性:
– 一精子与卵子的质膜接触融合后,打开了离子通道,使 Na+进入卵细胞,改变了膜电位,使卵子质膜发生去极化, 同时质膜上受体也被破坏。
–水解酶和一些大分子物质被释放到质膜与卵黄膜之间。 水解酶将质膜与卵黄膜之间的物质消化,大分子物质吸 水膨胀使卵黄膜变硬,成为与质膜隔离开的受精膜(阻 止其它的精子进入卵子)
雄性生殖器官和精子的发育与成熟,以及雌性的 发情和排卵都是受激素控制的。
–卵巢的皮质中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卵泡
–卵泡外开始是一层,后为多层细胞,为卵细胞营 养和分泌雌性激素
–幼期的卵泡中央为一来自卵原细胞的初级卵母细 胞,将来发育成卵
–女子性成熟,受激素作用约每28天一个初级卵 母细胞继续发育,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成2个细胞。
–大部分胞质和卵黄保留在一个细胞,即次级卵母 细胞中,另一个子细胞体积很小,称第一极体, 极体不能受精发育。卵巢中排出的卵即次级卵母 细胞
• 绒毛膜和母亲的子宫壁中有丰富的血液供应,血 液不相通。胎儿的血液经毛细血管壁而与母亲子 宫壁中的血液进行气体和物质的交换
• 人类胚胎的尿囊基本没有贮存代谢废物的功能。 但是在爬行类和鸟类中,尿囊的作用是收集代谢 的尿酸结晶,直到幼体孵化离壳
• 卵黄囊是消化道伸出的囊。哺乳动物胚胎的卵黄 囊由于靠母体提供营养而退化,卵生脊椎动物中 卵黄囊中大量的卵黄物质为幼体发育提供营养
–精原细胞(2n)行有丝分裂成多个精原细胞,或 分化成初级精母细胞
–初 级 精 母 细 胞 经 两 次 减 数 分 裂 产 生 4 个 精 细 胞 (n),精细胞不再分裂,每一精细胞发育成一 个精子
–每个精原细胞产生的下一代细胞以细胞质桥相连 接,使分裂的进度一致
–支持细胞为精原细胞和精子提供营养
• 卵子的发生:
动物发育从精子和卵的发生,经受精、卵裂、囊 胚、原肠胚和中胚层发生等阶段。陆生脊椎动物胚胎 外有羊膜、绒毛膜、卵黄囊和尿囊的膜。胎盘哺乳类 的绒毛膜厚,绒毛状突起长入子宫壁中,随发育形成 和胎盘相连的脐带。脐带中有深入到胎盘内形成胎儿 毛细血管网的动脉和静脉。胎儿通过毛细血管网从母 体的血液中获得氧和营养物的生殖
(一)、动物的基本生殖方式
1 无性生殖 2 有性生殖
(二)、动物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
1 无脊椎动物的生殖系统 2 脊椎动物生殖系统
•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 精子的发生:
–曲细精管的内壁复层精上皮产生精子
–精上皮的基层是精原细胞、支持细胞(曲细精管 横切)
随着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从腹面延伸出 的羊膜逐渐将已经缩小的尿囊和卵黄囊包围起 来,形成一条和胎盘相连的脐带。脐带中有深 入到胎盘内形成胎儿毛细血管网的动脉和静脉。 胎儿通过毛细血管网从母体的血液中获得氧和 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物
小结
动物的无性生殖包括裂殖生殖、出芽生殖、芽球 生殖、再生等形式。有性生殖增加了子代的遗传变异, 有利于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