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6eed02eefdc8d376ee3287.png)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和非条件反射先天)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 判断传入传出神经:①根据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 ②根据前角(大)和后角(小)判断,与前角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
③根据切断刺激的方法确定④根据突触结构来判断,轴突到细胞体或者轴突到树突是传入到传出的方向。
4、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 兴奋的传导过程: 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机理K +外流)→受到刺激变成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机理Na +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5、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考点:电流表指针问题(三维设计P14)两级都在同一侧时: 电流表若是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则刺激在哪侧,指针就先偏那侧,而且是偏2次,方向相反.(若刺激在两个指针中间,即距离两电极距离相等点,指针不动)若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刺激前一个神经元,指针偏转,一般偏转一次.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https://img.taocdn.com/s3/m/35800bc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1.png)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记忆2021一、神经调节1、兴奋在同一神经元的传导和在不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在其中扮演了__________角色。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它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_____环境变化作出的_________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__________________和它所支配的_________或_________等)组成。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而各种感觉的形成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完成的反射弧。
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_____________,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_____________刺激后,由_____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_____状态的过程。
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_____________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_____________。
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___________状态。
这时,由于细胞膜__________特异的________分布特点,细胞膜_____________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这称为静息电位。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4c13089e3143323868933e.png)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注: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有一层鞘,组成 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 神经。
(2)神经元的 功能: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并 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调控效应。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低等动物 偉履虫,变描虫八 植呦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寻⑻輒爬行动物)及人J 非条件反射*先夭的,俺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编手反射,排尿反肘) i 祭件反弗 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觥〔望梅止渴,惊弓之鸟,淡虎芭变)(2)反射的种类(3)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反射弧(1)反射弧组成:①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④ 传出神经;⑤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轴究}神经纤维早中绘未梢WE -3啓中蟆应激性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 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 答反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1) 传导方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神经冲动。
(2) 传导过程:声息状赣未受刺澈町 丁兴奋狀恋〔受至恻激后) 丁静息狀态:外正內贡K 外渝 U 1外頁內正1V 内療 U 1外正內貞Nf 外涼 管息电傥 謝作电住 欝息电傥 ■腿外|未先苗部位=> 兴奋部住局小电流[膜內:买奋部位 0 未兴奋咅附〔与传导方向相同)向不定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 1、传递方式: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 突触实现的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 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到达突触间隙,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 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范文】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要知识点
![【范文】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3d7902a32d7375a4178054.png)
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重要
知识点
、(了解)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理解)内环境的概念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内环境的组成:
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关系: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4、(了解)神经系统的作用
5、(了解)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及特性
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b09577c281e53a5902ff49.png)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点总结与经典例题一、内环境及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输尿管、输卵管、子宫、生殖道等4、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与内环境的物质:①、外环境的成分:纤维素、各种消化酶;②、细胞内成分:胞内酶、血红蛋白等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7、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8、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9、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10、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神经调节1、人脑的高级功能和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小脑、脑干、下丘脑)和脊髓【注意】: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体液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元主要包括:树突、轴突、胞体【注意】:①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包裹在外的髓鞘→神经纤维→神经②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有且仅有一个轴突(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共26页文档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共26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c5ced6aba1aa8114431d9f5.png)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总结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
![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ca0e24e770bf78a6429543f.png)
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大多数动物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外液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相对于动物体外界环境而言,在机体内部,因此又叫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3、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
(2)组织液与淋巴: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3)淋巴与血浆: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和血浆)5、内环境的成分:(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O2等。
(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等。
(3)代谢废物:尿素、CO2等。
注意:(1)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也是内环境成分,抗原抗体结合也发生在内环境中(2)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它们存在于消化道、尿道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管道内,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3)血红蛋白、细胞内的酶(呼吸作用酶等)、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不是内环境成分6、稳态是:动物体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实现,而与稳态维持直接有关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稳态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原因是细胞代谢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而这些反应需要有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条件。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a946221410a6f524ccbf85bc.png)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4.反射弧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7.突触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8.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扩散作用(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出间隙→突出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3)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出后膜;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9.大脑: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脑小脑:调解躯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脑干:存在许多反射中枢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0.人脑的高级功能: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通过激素的调节1.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2.生长激素:产生:垂体作用:促进生长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过少:侏儒症甲状腺激素:产生:甲状腺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偏高:食量大增,消瘦;喜怒无常烦躁不安(如甲亢)偏低:臃肿;精神萎靡,呆笨,迟缓(如黏液性水肿),幼年动物停止发育(呆小症)促激素:产生:垂体作用:维持正常发育,促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产生:胰岛B细胞作用: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浓度偏高:血糖降低,严重者低血糖;偏低:血糖升高,严重者糖尿病胰高血糖素:产生:胰岛A细胞作用: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一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3.血糖的来源和去向:4. 血糖的调节机制:5.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高中生物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素材
![高中生物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生物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8cdf4e36a58da0116d1749d8.png)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感受器:指传入神经的末梢。
是机体内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
7、传入神经:也叫感觉神经,是将兴奋从感受器传送到神经中枢的神经。
8、神经中枢:是脑或脊髓的灰质部分,具有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功能。
9、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
是将兴奋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的神经。
10、效应器:传出神经的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11、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2、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13、离子通道:是指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特殊通道蛋白质,离子进出细胞方式为协助扩散。
14、静息电位:未受刺激时,K+外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15、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Na+内流,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16、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7、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8、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9、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20、在生物体内,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沿着“树突→胞体→轴突”方向传导;而在实验条件下,神经纤维上的兴奋是可以双向传导的。
21、突触类型:轴突——树突;轴突——胞体。
22、神经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最新-高中生物 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导航 苏
![最新-高中生物 第三节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导航 苏](https://img.taocdn.com/s3/m/8368c473ad02de80d4d84040.png)
第三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一、动物激素的调节1.和人体一样,动物也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动物个体和群体的稳态。
昆虫激素是指昆虫的内分泌器官的细胞分泌到体内或体外,对其他器官或同种其他个体具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昆虫激素分为内激素和外激素。
内激素是由昆虫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主要有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在幼虫蜕皮前,血液内脑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浓度,可促使前胸腺分泌蜕皮激素,控制昆虫幼虫期的蜕皮。
前胸腺一般在幼虫期发达,至成虫期很快退化消失,所以成虫不再蜕皮。
咽侧体受脑激素刺激后,分泌保幼激素,使虫体保持幼虫状态。
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共同调控着昆虫的生长发育。
外激素一般是指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外激素分泌后直接散布到空气或水等媒介物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使它们作出反应。
由于外激素起着在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因此又称为信息激素。
昆虫信息激素具有指示食源、确定领地、吸引异性等作用。
二、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动物激素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量极少,科学家已研制并人工合成了许多激素类似物。
①催情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②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③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
知识导学1.本节内容包括“动物激素的调节”和“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两部分,主要以昆虫激素调节为代表来阐述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述的是无脊椎动物调节,在这里要与脊椎动物的调节进行比较。
2.昆虫生命活动的激素调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包括昆虫个体生长发育的调节和昆虫个体间行为的调节,在过程中充分理解各种激素的作用。
3.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并都与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密切,在学习时应注意体会。
疑难突破1.蚕从受精卵到成虫的过程及调节过程是怎样的?剖析:蚕的发育为完全变态,过程为:从受精卵到蚕,再到蛹,到蛾。
在此发育过程中,脑激素、保幼激素、蜕皮激素共同起调控作用。
必修三 第九单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必修三 第九单元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1240248dbe23482fb5da4c75.png)
第九单元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考纲·明考情]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a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b内环境的稳态及其调节b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 神经系统的作用 a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动作电位的概念 a 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b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大脑皮层的功能 a 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a体液调节的含义及特点a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有关激素的作用a甲状腺激素的作用a雄激素和雌激素的作用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b活动:模拟尿糖的检测b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a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a 特异性免疫 b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a 免疫接种的应用 a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a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a第一讲内环境与稳态素能目标★备考明确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直接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绝大多数复杂的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内环境(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写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3)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等,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3.填出下表中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血浆【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2)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3)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而Cl-不参与(×)(4)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5)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6)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7)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8)内环境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9)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10)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2.热图导析:据图回答有关内环境的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淋巴,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细胞内液(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3.选择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序号填空①血红蛋白②尿素③CO2④麦芽糖⑤激素⑥与需氧呼吸有关的酶⑦氨基酸⑧抗体⑨载体⑩消化酶⑪神经递质⑫淋巴因子⑬受体以上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②③⑤⑦⑧⑪⑫。
必修三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be67508a5e9856a5712600d.png)
稳态与环境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2)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神经冲动),并传导兴奋(神经冲动)兴奋的概念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1)反射弧的概念: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
(2)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静息电位的形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静息)时,大量的钠离子多存在于膜外的组织液中,钾离子多存在于细胞内,由于钾离子透过细胞膜向外扩散比钠离子向内扩散更容易,导致细胞膜外的阳离子比细胞膜内的阳离子多,造成离子外正内负。
膜外呈正电位,膜内呈负电位。
此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的形成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大量钠离子内流,使膜内外离子的分布迅速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发生来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波动叫做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膜电位的变化过程(1)K+通过K+通道外流形成静息电位;(2)Na+通过Na+通道内流形成动作电位;(3)通过Na+-K+泵,细胞排钠保钾,再恢复到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及K+外流均不需消耗能量,但静息电位恢复时,膜内Na+外流为“逆浓度梯度”属主动运输,故消耗能量。
必修三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ecf646360cba1aa911da34.png)
(2) 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 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总和
通常兴奋性突触兴奋一次,并不足以触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但是, 同时传来的一连串兴奋,或者是许多突触前神经末梢通时传来一排兴 奋,引起较多的神经递质释放,就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这种现 象叫做总和
稳态与环境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 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 律性应答。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2) 反射的类型: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别 联系
形成过程
先天具有(遗传获 后天形成(学习训
(3) 功能:大脑皮层具有调控机体活动(包括躯体活动和内脏活动),感知外部变化, 控制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活动的功能。
1) 躯体运动中枢:中央前回,又称“第一运动区”,一般为“对侧支配运动”。
2) 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一般为“对侧感觉”。
3) 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言语区。
人脑的语言功能
(1)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可划分为四个言语区,分别管理人的听、说、读、 写四种智力活动。不同区域的名称的英文字母,分别对应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 母:如 H(hear)、S(speak)、V(vision)、W(write)。
具有低级反射中枢,例如,膝跳反射中枢、排尿反射中枢、排 便反射中枢,并将有关刺激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 间的联络通路
人大脑皮层的组成及功能
(1) 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人的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大脑皮层是人脑的高级 功能呃结构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5c5541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6.png)
紊乱
未兴奋
兴奋
未兴奋
兴奋
反射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双
单
外正内负
单
外负内正
18、突触是由前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与后一个神经元的 ___________相接触而形成。其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9、由于________只存在于________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_________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 奋的传递只能是_____向的。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靶细胞裂解
感应 阶段
反应 阶段
效应 阶段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
分泌
淋巴因子
抗体数量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记忆细胞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二次应答速度快、强度大。
01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等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
0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概念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 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较长
经体液运输,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器官)
3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靠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再由______产生_____发挥作用;细胞免疫主要靠_______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再由__________接触_______发挥作用。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必背知识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必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de2af7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9.png)
姓名班级时期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必背知识1.(必修3 P14技能应用)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的糖分,这说明。
2.(必修3 P19)在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个神经元,也能使和某些(直接作用于效应器)。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3.(必修3 P19图2-4、相关信息)神经递质主要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 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
4.(必修3 P25图2-9)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主要来源是,主要去路是。
5.(必修3 P26模型建构)胰岛素能,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激素调节的特点:。
姓名班级时期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专题必背知识1.(必修3 P14技能应用)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的糖分,这说明。
2.(必修3 P19)在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个神经元,也能使和某些(直接作用于效应器)。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6.(必修3 P19图2-4、相关信息)神经递质主要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 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引发突触后膜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
7.(必修3 P25图2-9)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主要来源是,主要去路是。
8.(必修3 P26模型建构)胰岛素能,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激素调节的特点:。
9.(必修3 P32资料分析)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 (尤以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和。
人体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
7.(必修3 P36)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8.(必修3 P36资料分析)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等疾病。
9.(必修3 P38)过敏反应是指。
高中生物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精讲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精讲苏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2ac58f98561252d381eb6e1b.png)
高二生物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精讲苏教版必修3【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二、良好开端1、重点:描述昆虫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2、难点:昆虫内、外激素的种类、功能三、成功之旅【知识点1】动物的激素调节和人体一样,动物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动物个体和群体的稳态。
如在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昆虫激素发挥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发育方式通常可以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其中,完全变态发育需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如图所示1、昆虫激素的概念昆虫激素是指由昆虫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或体外,对其他器官或同种其他个体具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2、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昆虫激素通常可以分为内激素和外激素两大类。
①内激素由昆虫的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分泌到体液中,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内激素主要有三种:脑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
以斑蝶的发育为例。
脑激素由昆虫的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保幼激素由咽侧体分泌,蜕皮激素由前胸腺分泌。
保幼激素具有保持昆虫幼虫性状、抑制成虫性状的出现等作用。
蜕皮激素具有调节昆虫蜕皮的作用。
脑激素具有调节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分泌的作用。
②外激素概念:一般是指由昆虫体表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
外激素分泌后直接散布到空气或水等媒介物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使它们作出反应。
由于外激素起着在同种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因此又称为“信息激素”。
传播媒介:空气或水等。
作用对象: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
作用:指示食源、确定领地、吸引异性等。
举例:性外激素、聚集外激素、告警外激素、追踪外激素3、内激素与外激素的区别昆虫激素内激素外激素分泌部位内分泌器官或某些细胞体表腺体作用调控昆虫生长发育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作用对象产生该激素的个体本身同种的其他个体传播媒介体液空气或水等媒介物主要类型脑激素、蜕皮激素、保幼激素性外激素、聚集外激素、告警外激素、追踪外激素例题1、在蜂群失散的时候,蜂王能分泌出一种化学物质,使失散的蜜蜂能重新聚集在自己周围,这种物质属于激素;用某种液体喷洒牛粪,使粪中的蛆不能发育成蝇,从而成功地抑制了蝇害,这种液体中含有激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汇总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第二章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如水螅)的细胞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大多数动物体内的细胞必须通过细胞外液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细胞外液:是指动物体内细胞外面的液体,相对于动物体外界环境而言,在机体内部,因此又叫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3、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各组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
(2)组织液与淋巴: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3)淋巴与血浆: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血细胞(血浆)组织细胞(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淋巴和血浆)5、内环境的成分:(1)营养成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O2等。
(2)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等。
(3)代谢废物:尿素、CO2等。
注意:(1)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也是内环境成分,抗原抗体结合也发生在内环境中(2)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它们存在于消化道、尿道等与外界直接相通的管道内,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3)血红蛋白、细胞内的酶(呼吸作用酶等)、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不是内环境成分6、稳态是:动物体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实现,而与稳态维持直接有关的系统(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
稳态意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原因是细胞代谢活动是通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来实现的,而这些反应需要有适宜的温度、PH和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条件。
注意: (1)稳态并不意味着固定不变,而是指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7、维持稳态的实例分析①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产热和散热的平衡。
②保持O2、CO2浓度的相对平衡:通过呼吸系统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和循环系统的运输。
③维持血糖平衡:消化系统吸收,循环系统运输,肝脏形成或分解肝糖元,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调节等。
④含氮废物的排出:排泄系统(肾脏等)把代谢废物等排出体外。
8、几种典型的内环境稳态失调症:(1)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2)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3)渗透压失调——组织水肿等 (4)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9、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不同条件下,人体的渗透压平衡被破坏,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水肿现象。
(1)具体例子:①过敏反应: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②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③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④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血浆蛋白通过尿液流失,而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引起组织水肿。
⑤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组织液浓度升高。
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以神经调节为主)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1)神经系统直接调节或控制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2)神经系统通过调节或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来影响、调节机体各部分的活动(通过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的相应激素控制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来控制内分泌系统活动)总之,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能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对内能协调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它们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整体;对外使人和动物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P18)3、人神经系统的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支持细胞(胶质细胞)构成的(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树突(多个、短、分枝多)和轴突(一个、长和分枝少)。
神经: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2)按照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外周传到神经中枢的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它是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到外周的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3)神经元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p19)4、动作电位的概念:p20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过程。
就是神经受刺激时产生的负电波,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
5、蛙坐骨神经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分析(p20)a:表示刺激部位,b和c表示两个电极过程:在坐骨神经一端a,给予刺激时,可以看到靠近刺激端电极b处先变为负电位,接着恢复;然后另一电极处c又变为负电位,接着又恢复。
(顺序:123456)可见,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一个负电波,它沿着神经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
图7:是依据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绘制的电流变化情况波形图,(一上一下)代表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中间横线表示:静息状态电位)6、对神经纤维上某点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电位变化情况分析(1)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变化方法:如:测量上图方框中部位膜内外电位变化情况下图是测量膜两侧电位的装置,一个电极放在轴突膜的表面,另一个插入膜内。
人为规定膜外的电位为零,则: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向左偏向右偏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大约70mv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膜处于:极化状态,原因:K+外流静息时 刺激时恢复静息时下图坐标图:就是神经纤维上某点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电位变化情况:图乙:a 点显示的是膜外电位,人为规定,膜内电位为0,则膜外电位为70mvbc 段: Na +通道开放;cd 段:复极化过程;K +通道开放; 7、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分析: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也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全过程只需要数毫秒的时间。
8、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分析过程:当刺激部位处于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时,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两者之间会形成(局部电流),在膜内,由(刺激部位)向邻近的(未受刺激)部位流动;在膜外,电流流动方向与膜内方向相反,这个局部电流又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去极化,也形成动作电位,这样,不断地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去,一直到神经末梢。
9、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分析:左图: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图 ab 段:钾离子外流 bd 段:钾离子外流 df 段:钠离子内流膜外电位高于膜内大约35mv 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膜处于:反极化状态,原因:Na +内流 膜内电位低于膜外大约70mv 静息电位:外正内负膜恢复:极化状态,原因:K +外流极化状态:膜内钾离子扩散到膜外反极化状态:膜外钠离子短期内涌入膜内极化状态:膜内钾离子很快涌出膜外反极化过程去极化过程 复极化过程传导形式: 局部电流(电信号) 传导特点: 双向性、不衰减性、绝缘性右图:是神经纤维某点的电位变化图 ab 段:钾离子外流 bd 段:钠离子内流 df 段:钾离子外流 注意:与左图的区别a 点:静息电位,K +通道开放;b 点:0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 +通道开放; c 点:动作电位峰值ab 段:去极化过程,Na +通道开放;bc 段:反极化过程,Na +通道继续开放;ce 段:复极化过程;K +通道开放; 钠内流、钾外排不消耗能量,是易化注意:与右图的区别10、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P23)(1)神经冲动传递过程:(p23)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注意:突触后膜的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化学递质:使后膜兴奋的和抑制的两种突触后膜是兴奋还是抑制要看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还是抑制性递质。
(2)传递特点:单方向性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一个神经细胞只能特异性的释放一种化学递质(兴奋性递质或抑制性递质)11、有关电流表指针偏转的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只发生一次偏转。
12、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反射定义: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完成反射的条件:反射弧5部分完整、适宜刺激(3)最简单的二元反射弧:膝跳反射(股四头肌中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p2513、大脑皮层4个区域(1)白洛嘉区:(左半球额叶)该部位受损,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其思想。
(2)韦尼克区:(左半球颞叶),该部位受损的病人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
(3)运动区:中央前回电流刺激一侧中央前回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引起面部运动。
(4)体觉区:中央后回电流刺激该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刺激体觉区底部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
运动区和体觉区特点: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左右交叉。
14、体温调节过程(1)体温恒定原因:产热量=散热量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安静状态:以内脏、肌肉和脑产热为主;运动状态:主要是骨骼肌收缩产热散热途径:通过传导、辐射、对流、蒸发等物理方式散热。
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其次是通过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
(2)体温调节过程寒冷环境中:炎热环境中: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或细胞膜)神经递质(化学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起作用后被分解或转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成分通道蛋白质、有特异性)突触后膜兴奋前提:电位达到阈值9、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掌握)注意:不同激素用于实验或治疗时的方法①蛋白质类、多肽类激素使用时,不能口服只能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