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
《金色的秋天》教案
初一级第一学期音乐教案-《金色的秋天》教案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初一级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好,绝大多数喜欢音乐课,活泼好动,课堂能够与老师紧密配合,课堂气氛活跃。
但大部分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体验不够明确。
教学内容:1.欣赏《金色的秋天》、《庆丰收》。
2.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
课型类别:欣赏课教学设想:本课想通过学生课内的体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用语言、律动、表演、节奏等模仿表达生活中的声音,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表现活动。
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认识到生活给音乐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听辨乐曲主题与主奏乐器。
2.为《庆丰收》配伴奏。
二、过程与方法: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把握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1.为《庆丰收》伴奏。
2.学生自编节奏、律动。
自然大方地表演。
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部分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四季图片进入情境,引入秋天话题。
看图片进入情境,展开联想。
在观看四季图片的同时,产生对四季的兴趣,为后面寻找秋天、探索秋天音乐做准备。
二、欣赏《金色的秋天》1.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
讨论得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相关的社会活动的主题词有:金色、收获、红叶、谷穗、登高、旷远、赏荷、狩猎、凋零、萧瑟等。
2.欣赏《金色的秋天》引导学生体会乐曲采取了哪种艺术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a:听赏。
b:讨论得出结论《金色的秋天》采取了小提琴独奏的艺术形式。
表达了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等情感。
3.分配诗歌朗诵的任务:要求吐字清晰、抒情性强、有韵味。
《金色的秋天》教案及反思
《金色的秋天》最新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知道秋天常见的景物和活动。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秋天的季节特点2. 秋天常见的景物和活动3. 秋天的文化习俗4. 秋天的环保意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知道秋天常见的景物和活动。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感受秋天的特点。
2. 体验法:让学生参与秋天的活动,体验秋天的快乐。
3.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天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的景物,参与秋天的活动。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秋天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秋天的季节特点,让学生了解秋天的气候变化。
2.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秋天常见的景物和活动。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秋天的特点和活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秋天的季节特点和常见景物、活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记录下自己喜欢的秋天景色。
2. 学生参与秋天的活动,感受秋天的快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了解了秋天的季节特点和常见景物、活动。
在课堂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课后作业环节,学生观察秋天的景物,参与秋天的活动,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课堂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初中音乐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金色的秋天《金色的秋天》
《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唱、背唱《西风的话》,体会作品中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并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
2. 欣赏小提琴曲协奏曲《秋》,了解、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
3.能够辨别作品主题与主奏乐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
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唱歌曲《西风的话》教师:请同学思考乐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的)(热爱生活,珍惜时光)2.教师介绍作者黄自。
3.发声练习。
教师:要求声音圆润,气息连贯。
(解决作品中的难点:音程大跳。
可先带学生从音阶入手,然后让学生记住的高度,反复练习)4.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视唱乐谱。
5. 填唱歌词。
教师: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意境?哪些地方应做强弱处理?感受乐曲的力度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要求学生按照旋律线的走向,进行力度变化的处理,音阶上行渐强,下行渐弱。
)这首作品一共四句,四句的处理可以借鉴古诗中的起、承、转、合的感觉来演唱。
演唱时注意咬字,特别是演唱“袍”、“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6. 教师带学生有感情地演唱作品。
(让旋律“流动”起来,有“摇荡”的感觉)二、欣赏协奏曲《秋》1. 完整地欣赏协奏曲《秋》。
学生思考:作品是什么体裁样式?2. 教师介绍协奏曲。
教师:协奏曲指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作品。
它的特点是独奏(乐器演奏)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技巧性。
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
教师:了解作品的演奏形式,并在欣赏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表格。
学生回答并完成表格:作品的演奏形式为小提琴协奏曲。
3. 维瓦尔第和他的《秋》。
教师介绍维瓦尔第及《秋》。
三个乐章。
(1)聆听作品第一乐章,并展示主题谱例。
主题旋律的节奏平稳,音高进行以同音反复为主。
主旋律由乐队齐奏,表现出农民的纯朴和敦厚。
(2)聆听作品第二乐章,并展示主题谱例。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金色的秋天》教案【三篇】
【导语】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度,可以表现不同的⾳乐风格。
为⼤家准备了⼈教版七年级⾳乐上册《⾦⾊的秋天》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1.欣赏:⼩提琴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 2.唱歌:《西风的话》 教学⽬标: 1、通过欣赏⾳乐作品⼩提琴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了解、感知⾳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感受⾳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重点与难点: 指导学⽣⽤⾃然、舒展的声⾳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过程: 1、采⽤提问导⼊新课。
引导学⽣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主题词。
如“⾦⾊”、“秋收”、“红叶”、“⾕穗”、“旷远”、“凳⾼”、“赏荷”、“狩猎”、“载歌载舞”、“凋零”、“肃瑟”等。
2、⾳乐家是如何运⽤不同的⾳乐形式描写秋天的? 播放《⾦⾊的秋天》,请同学讨论该乐曲采⽤了哪种⾳乐形式,表达了何种情感(悲凉、热烈、抒情、昂激、愤怒等)? 3、介绍维⽡尔第与《四季--秋》。
出⽰三个乐章的主题⽚段谱例并播放乐曲,请同学伴随⾳乐朗读每个乐章前的附诗。
启发学⽣讨论乐曲表现了哪些⽣活场景(如村民的舞蹈,酒宴,狩猎,枪声,⽝吠,野兽的恐惧、奔逃、死亡等)。
4、请同学思考并举出其他描绘⼤⾃然和⽣活场景的⾳乐作品的例⼦,调动学⽣个⼈的⾳乐经验,引发其对⾳乐具有描绘性功能的认识和兴趣。
5、介绍黄⾃和《西风的话》。
(1)黄⾃的这⾸⼉童抒情歌曲创作与20世纪30年代,当时在青少年中⼴为传唱。
歌曲表现了作者对青少年⼀代的殷切期望--珍惜时光,热爱⽣活和对光明的憧憬。
(2)G⼤调:四四拍;引与为d1--e2。
(3)歌曲为⼤调式,⼀段体,有四个规整的乐句沟成。
6、教唱《西风的话》,教学⽣⽤⾃然、舒展的声⾳演唱这⾸抒情歌曲。
设计提问:该曲给予了作曲家对青少年怎样的殷切期望?该曲的⾳乐风格、节奏特点、⼒度记号的表情作⽤是怎样的? 经过讨论总结,再次有表情地演唱,可分为男⼥声轮唱,着重要求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金色的秋天》教案
《金色的秋天》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学习和理解《金色的秋天》这首诗歌的内容和主题;2. 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3.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美的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修辞手法;2.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描绘秋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元素及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感觉。
2. 学习诗歌(15分钟)教师朗读《金色的秋天》这首诗歌,并引导学生一起朗读。
然后,教师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诗歌通过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秋天的美?3. 分析诗歌(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解释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拟人等。
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深层次思考和理解:- 诗人为什么用“金色”的秋天来形容?-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4. 诗歌鉴赏(2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描绘秋天的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想象来配合音乐进行即兴舞蹈创作。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形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分别选择一段诗句,并运用表演、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小组作品,并开展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诗歌的美以及对自然和美的感受与表达的重要性。
四、课后练习学生回家后,要求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注意运用本课所学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以展示对秋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色的秋天》这首诗歌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并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美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创作展示和课后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秋天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观点,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音乐课《金色的秋天》优秀教案1500字
音乐课《金色的秋天》优秀教案1500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金色的秋天》这首歌曲,了解民歌的特点和特色。
2.学习童声、女声、男声三种不同音色的演唱技巧。
3.通过歌曲表演,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节奏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热爱。
2.通过感受《金色的秋天》中蕴含的怀念故乡和家庭温馨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学会演唱《金色的秋天》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使不同音色的声部融合演唱。
2.让学生理解民歌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小组合唱。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听一首自然风景的音乐,给学生烟雾弥漫的视听感受。
2.利用家乡情节,让学生回忆在家乡的生活和日常。
二、新课介绍1.老师向学生展示《金色的秋天》的歌词和曲谱,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概述。
2.引导学生对歌曲打一些情感标签,例如:“悲伤”,“温馨”,这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三、学唱歌曲1.老师将歌曲分配给不同组别的学生,安排演唱的时间和计划。
2.教师先给学生演示如何唱歌曲,然后要求学生跟着唱。
3.在学生掌握了歌曲的主旋律后,教师将不同角色的声部的部分演示。
4.组织全班合唱,让学生感受不同各个声部相互融合的演唱效果。
5.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讲述自己组别的唱法和感受,相互交流与学习。
四、巩固练习1.组织学生对没有掌握的曲子进行巩固锻炼。
2.让学生互相练唱,不断跟进。
五、评价1.在评价中,老师先评价学生们的合唱效果。
2.学生间交流,评价彼此的表现,鼓励和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演唱能力。
3.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促进学生反思。
六、结束语最后,在结束课程前,老师让学生用简洁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金色的秋 教案
《金色的秋天》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2.欣赏乐曲《秋》。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2.体会旋律的起伏与音乐情感发展与变化之间的关系。
3.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小提琴曲协奏曲《四季——秋》,了解并感知用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感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调号中一个降号的调及该调的首调唱名与位置。
2.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充分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钢琴、CD机、多媒体。
【教材分析】1.歌曲《西风的话》《西风的话》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黄自谱曲、音乐理论家廖辅叔作词。
歌曲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并在当时的青少年学生中广为传唱。
歌曲为G大调、四四拍。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平稳对称。
第一乐句以属音为基础,经过主和弦的分解,旋律的先扬后抑,奠定了全曲舒展、宽广的风格;第二乐句曲调的级进上行和渐强处理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第三乐句在高音区展开,完成了全曲的转折,是全曲力度最强的乐句;结束句以下行的旋律结束于主音,作渐强渐慢的处理,表现了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
歌曲歌词含蓄、深邃;曲调婉转、典雅。
2.乐曲《四季——秋》《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于1725年创作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四季》这部曲集是由“春夏秋冬”四首乐曲组成的。
每首乐曲均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前都附有短诗,表现乐曲的意境。
《秋》《秋》共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F大调,四四拍。
表现农民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场面;第二乐章小提琴在乐队的衬托下独奏出歌唱性的舒展旋律,描绘出了秋天的美景;第三乐章描写秋日狩猎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说出描绘秋景、对秋天的感受及与之相关的主题词。
如“金色”、“秋收”、“红叶”、“谷穗”、“狩猎”、“载歌载舞”等。
二、教师根据图式讲解1.讲解降记号:降记号:表示将本位音降低半音。
2.讲解一个降号的调:(1)教师弹奏C大调音阶,请同学用唱名模唱。
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 金色的秋天音乐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
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给音乐分段。
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7、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兴高采烈,愉快的②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马蹄声8、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
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
《金色的秋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听辨乐曲主题与主奏乐器。
2.为《庆丰收》配伴奏。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音乐作品,同时展开联想与想象,从中进行思考探索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与他人共同创造演练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珍惜时间,把握命运。
【教学重点、难点】
1.为《庆丰收》伴奏。
2.学生自编节奏、律动。
自然大方地表演。
【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实践演练法。
【教具准备】
课件、部分民族打击乐器。
【教学内容】
1.欣赏《金色的秋天》、《庆丰收》。
2.演艺《扬鞭催马送粮忙》。
《金色的秋天》-乐秋-教案(修改)
《金色的秋天》(第二课时乐秋)教学设计(选自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科书中分别利用《庆丰收》、《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三首乐曲与本单元主题紧密结合,形象生动的刻画出秋天喜庆丰收的场景。
利用图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民族乐器,并让学生听辨乐器、辨别各民族乐器的音响效果,并通过一组节奏让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律动。
【学情分析】: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节拍和节奏型,在日常生活中对民族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民族乐器的进一步了解,同时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律动,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教学类型】:欣赏实践课【教学方法】:对比欣赏法、实践演练法、奥尔夫教学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让学生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天丰收的场景,体会其抒情性和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在教学中享受音乐审美的愉悦。
2.通过欣赏乐曲《丰收锣鼓》,听辨乐曲的主奏乐器,并通过图片使学生加深对我国常见民族乐器的印象。
3.听辨乐曲《庆丰收》,听辨乐曲的节奏,学生亲身参与打击节奏和节奏律动的训练、器乐合奏等活动,实现音乐实践创造活动。
过程与方法:用体验、想象、对比、演练、视觉图象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了解音乐的同时能自主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学生能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乐风格,进而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力和理解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整节课中秋景贯穿始终,并融入秋天喜庆丰收的画面,欢快、热闹的语言、氛围、音乐交融一体,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和秋的情境。
3.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果实,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与秋天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和色彩,体验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具体内容包括:1.欣赏歌曲《金色的秋天》,感受歌曲中描绘的秋景和气氛。
2.学习歌曲《金色的秋天》的旋律和歌词,通过演唱和演奏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
3.分析歌曲《金色的秋天》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理解其音乐表现手法。
4.创作一首与秋天相关的歌曲,运用所学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1.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与秋天相关的歌曲,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3.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演唱和演奏能力,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感受秋天的气息和色彩,理解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 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通过学习歌曲《金色的秋天》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音乐元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通过演唱和演奏《金色的秋天》,让学生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情感和感受。
4.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通过创作一首与秋天相关的歌曲,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元素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5.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通过欣赏《金色的秋天》等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音乐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欣赏和学习歌曲《金色的秋天》,以及分析其音乐元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感受音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金色的秋天—教学详案
第三单元金色的秋天教学详案课题:学唱《西风的话》一、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小提琴曲《金色的秋天》,协奏曲《四季——秋》,了解和感知音乐如何描绘秋景,体会其抒情性,在教学中体会音乐审美的愉悦。
2.学会演唱《西风的话》。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2.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不同风格的关于描写秋天的音乐。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互动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上课之先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
(放图片)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知道是四季的哪个季节吗?生:略师:那我现在请几个同学用一个词或是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们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大家一起把眼睛闭上,想象一下面对这样金黄的景象,不时吹来一缕凉风。
虽然有一点凉意但还是觉得很美好,也带着秋的信息。
好像是置身与一副美丽画卷当中。
对吗?生:略(二)、进入新课师:秋天是一个充满惊喜的季节。
我们今天的音乐课就是让你们在音乐中来感受秋天的气息。
我们先来听一首曲子《金色的秋天》(听乐曲)师:好了现在乐曲听完了。
那同学们先根据老师给出的选择讨论一下看这首乐曲采用了哪种方式来表达感情?等一下老师请人回答。
(放幻灯片给出选项悲凉、热烈、抒情、激昂、愤怒)生:讨论回答师:同学们回答的很不错。
《金色的秋天》是郭祖荣老师1961年的作品,是一首歌唱祖国金秋、礼赞劳动丰收的优美小提琴独奏曲。
听完这首乐曲之后,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音乐作品。
这首作品就是《四季》中的一个篇章。
《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的协奏曲《和声与创意尝试》中的前四部分,分别为“春、夏、秋、冬”。
在欣赏乐曲之前我们来了解一下他的曲作者——维瓦尔第。
放幻灯片安东尼奥·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
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
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
维瓦尔第在1704年开始作曲,第一部作品出版于1705年,是一组12首三重奏奏鸣曲。
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
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教案主题: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作品《金色的秋天》的背景和意境。
2. 学生能够辨认出音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3. 学生能够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内容:1. 介绍《金色的秋天》的背景和意境。
2. 听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主题和旋律。
3. 分组讨论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秋天的特点和美丽的景色。
2. 问学生是否喜欢秋天,为什么喜欢。
导入:1. 介绍音乐作品《金色的秋天》的背景和意境。
a. 背景:写秋天的美丽景色,温暖的阳光、金色的枫叶。
b. 意境:带给人们温馨、宁静和忧伤的感觉。
发展:1. 播放音乐作品《金色的秋天》。
2. 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注意音乐的主题和旋律。
3. 让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感受。
4. 鼓励学生用词语描述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巩固:1. 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让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提问和交流对方的观点。
延伸: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用诗歌或画作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法。
2. 将学生的诗歌或画作展示出来,让其他同学进行欣赏和评论。
总结:1. 让学生总结他们对音乐作品《金色的秋天》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和意义。
拓展:1. 给学生推荐其他关于秋天的音乐作品,让他们继续进行音乐欣赏和探索。
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
2.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欣赏也可以作为评价的方式。
初中音乐《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
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1、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2、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3、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4、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1、播放音乐《西风的话》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2、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炊烟、小河、冬麦、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3、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4、选择合适的乐器。
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5、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6、给音乐分段。
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7、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兴高采烈,愉快的②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马蹄声8、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
详细的《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
详细的《金色的秋天》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季节的更替与秋景特点;学习诗歌的感受与表达技巧;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感的感悟与表达能力。
2.态度与情感:通过欣赏诗歌,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爱与探索兴趣。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神奇和美丽;通过诗歌张扬自己感受和情感,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请学生朗读、欣赏或唱一首秋天相关的歌曲;或者教师给学生播放秋日的音乐,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气息。
2.观察与感知(10分钟)请学生观察图片,描述秋天的特点和美景,如松柏、枫树、落叶等,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氛围。
教师可以展示轮廓线稿,组织学生加工色彩,呈现秋天的景致。
3.朗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朗读《金色的秋天》并做简单解释,让学生朗读、背诵并理解诗歌的意义。
可以通过唱歌、朗读等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唤起情感,加深理解。
4.讨论与分析(20分钟)将诗歌分为段落,给学生解释每段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探究作者的情感表达、营造的美感、描绘技巧等方面。
可以设计分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5.创作与表达(3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拓展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独立创作、朗诵、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1.归纳分析法:通过归纳《金色的秋天》中的情感表达、营造美感和描绘技巧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或全班分组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共同探究诗歌背后的意义与内涵。
3.创意表达法:通过课堂创作、朗诵、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想法。
四、教学评价1.课堂互动: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出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2.学习成果:通过学生诗歌创作、朗诵、表演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金色的秋天》理解与表达的程度和质量。
初中音乐_《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综合课《金色的秋天》教学设计【总体设计意图】本节课我利用欣赏理解、聆听感受、器乐演奏、身体律动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创设一个探求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同时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一、教材分析《丰收锣鼓》由彭修文、蔡惠泉编曲与1972年。
五段音乐主题借鉴了我国民间吹打约得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打击乐器的表现力,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高亢明亮的打击乐器音色和力度淋漓尽致的表现了欢庆丰收的热闹场面。
二、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电子琴、堂鼓、锣、镲。
材料补充:中央人民广播乐团演奏的《丰收锣鼓视频》、钢琴曲《秋日私语》、秋天美景和丰收的图片。
学生预习:收集与秋天相关的知识。
三、目标制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复习欣赏小提琴协奏曲《秋》,新授学习中国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感受同一主题(喜庆丰收),运用不同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不同民间音乐色彩和生活气息。
2.聆听乐曲,感受丰收时节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从而热爱生活,热爱民间音乐,享受音乐。
3.能够乐于积极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主动表现自我同时感受合作的愉快。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对比法分析《秋》与《丰收锣鼓》的音乐情绪、节奏、速度、旋律、力度等音乐要素,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喜庆丰收的气氛。
2.运用讲解示范、律动感受的方法学习3/8拍含义,体验节拍强弱规律,学习节拍指挥图示并划拍视唱第三乐章主题旋律。
3.运用直观演示法认识民族管弦乐器,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的常识。
通过聆听能够大胆准确地听音色辨别乐器。
4.通过参与探究练习活动,了解节奏的多样性,激活学生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感受合奏效果,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掌握乐器的形状和音色。
2.准确掌握3/8拍指挥图示并能随音乐正确指挥,准确视唱3/8拍的乐谱。
音乐课《金色的秋天》优秀教案
音乐课《金色的秋天》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金色的秋天》的背景和歌词内容,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同时还要注重表达情感。
3.练习唱歌技巧,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通过合唱和个人表演,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和个人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内容。
2.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培养学生的表演和歌唱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表达情感,让歌曲更具感染力。
2.如何让学生练习唱歌技巧,并在集体合唱和个人表演中发挥出应有的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1.歌曲欣赏:让学生先听一遍歌曲,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让学生对这首歌产生一定的认识和感情。
2.歌曲背景介绍: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发生背景和创作背景。
3.歌词分析:对歌曲的歌词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歌曲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
4.歌曲教唱:教师以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为基础,对全班进行歌曲教唱和齐唱。
5.分组合唱: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分组合唱,锻炼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表演能力。
6.个人表演:选几位学生进行个人表演,通过个人表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演能力。
2. 教学过程步骤1:歌曲欣赏1.让学生专注于音乐,将歌曲用大声的声音播放。
2.播放完毕后,让学生听一遍歌曲,让学生通过听歌来感受曲子的节奏和旋律。
步骤2:歌曲背景介绍1.讲师给学生介绍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曲子的发生背景和创作背景。
2.学生讨论这首歌曲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背景,以及这首歌曲传达出的情感。
步骤3:歌词分析1.让学生投入到歌词中,阅读并分析歌词的内容和情感。
而且可以辅助学生了解生字和生词。
2.学生谈论这首歌曲想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步骤4:歌曲教唱1.唱歌前,先做些动作热身,以准备好喉部。
2.教师领唱,全班跟唱。
3.注意语音准确,发音标准。
步骤5:分组合唱1.按照歌曲的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
通过欣赏歌曲《西风的话》和《在希望的田野上》《丰收锣鼓》《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相同题材的音乐,不同的表现方法,所产生的不同音乐效果。
能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表现秋天丰收的气氛,并且可以了解几种打击乐器。
听辨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中各种乐器的效果,并能够排列出现顺序。
能够自选乐器为《扬鞭催马运粮忙》伴奏,并随着音乐模仿马蹄声和动作。
教学重点:教师联系秋天的自然景色变化,引导学生说出秋天应该有的情绪,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从而,引出音乐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形式来表现秋天落寞的情绪,以及秋天丰收人们喜庆的场面。
展开新课播放音乐《西风的话》设计提问:该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以及它所表达的音乐感觉是什么样的。
(抒情歌曲,速度中速,表现了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的意境,有点淡淡的忧伤。
)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设计提问:①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下一页;(欢快,热烈,喜气洋洋的情绪。
)②音乐中出现了哪些事物?表现了什么场景?(炊烟小河冬麦
高粱荷塘果香等等,表现了一副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农村富了,粮食丰收了开始,引出农民欢庆丰收的场面。
选择合适的乐器。
来表现丰收场景。
主要乐器:笛子二胡云锣木鱼唢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更有利的加深印象。
播放民乐合奏《丰收锣鼓》,请听辨先后出现的演奏乐器。
①堂鼓②唢呐③唢呐④二胡⑤云锣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听觉灵敏度,也可以加深对民族乐器的印象。
给音乐分段。
每一段表现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开镰收割,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竹笛开始,表现秋天美景,抒发劳动者欢快的心情。
第三部分:全曲高潮,表现欢庆丰收的热烈场面。
播放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设计提问:①音乐表达了又是怎样的一种情绪?兴高采烈,愉快的②音乐中反复出现的声音是什么?马蹄声上一页下一页请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扮演角色,全班分组,一组用打击乐器模仿马蹄声,为音乐伴奏,另一组随音乐做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场景。
设计意图:律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和创造性。
小结:选择不同的乐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力度,可以表现不
同的音乐风格。
多种音乐做比较,可以使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情绪,《西风的话》速度舒缓,表现的是秋天落寞的感觉,其他音乐使民族乐器伴奏,速度稍快,力度强,表现的是一种热烈欢快的情绪。
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欣赏课《金色的秋天》教案一文由中国XX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