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
古诗淳于髡献鹄于楚翻译赏析
古诗淳于髡献鹄于楚翻译赏析文言文《淳于髡献鹄于楚》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
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
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
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
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
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1昔者:从前。
者,表停顿。
2使:派遣。
3鹄:又名“黄鹄”,即天鹅,珍禽之一4于:到。
5邑门:都城门。
这里指齐国临淄。
6道飞其鹄:半路上把鹄放飞走了。
道,在路上。
飞,使动用法,使飞。
其,那。
7徒揭空笼:只托举着空鸟笼。
徒:只;揭:举8造诈成辞:编造出一套欺骗的话。
诈,虚构欺骗的话。
辞,理由。
9于:从。
10之:取独。
11出而饮之:放出它来,让它喝水。
而,表承接。
饮,给……喝。
12去我飞亡:离开我飞逃去了。
去,离去;亡,逃亡13绞颈:上吊。
14而:表修饰。
15之:取独。
16议:讥笑。
17以:因为。
18士:手下的人。
19毛物:长羽毛的东西。
20多相类者:相类似的很多。
类:像。
21者:……的东西。
22而:表承接。
23是:这。
24信:讲信用。
25使:交往。
26故:所以。
27服过:伏罪。
28若:像。
29此:这。
30厚:重重地。
31倍:加倍。
32在:存在。
【翻译】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天鹅。
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天鹅飞走了,他就只托举着空鸟笼,编造成一套欺骗的话头。
淳于髡前往(楚国)对楚王说:“齐王派我献天鹅,到了河上,我不忍心天鹅口渴,放天鹅出去喝水,(谁知)天鹅离开我飞逃走了。
(我)本来想用刀刺腹部,上吊自杀,又怕别人嘲矢楚王因为鸟的原因伤了使臣;天鹅(这种)长羽毛的东西相类似的很多。
(我)想另买一只来顶替,又觉得这样是不诚信的行为而且欺骗了楚王;(我)想逃亡别国,又痛心齐楚两国从此断绝往来。
淳于髡文言文翻译高中
淳于髡者,齐之智者也。
其人仪容俊秀,言辞敏捷,善辩能言。
尝游说诸侯,以才智助齐威王稳固政权,名闻遐迩。
淳于髡初仕于齐威王,时齐威王好酒色,不理朝政。
淳于髡遂以幽默风趣之言,劝诫威王。
一日,威王设宴款待淳于髡,酒酣耳热之际,淳于髡问威王:“王之酒量几何?”威王自信地答道:“寡人饮一石。
”淳于髡又问:“臣能饮一石乎?”威王曰:“可。
”淳于髡遂曰:“臣请王赐臣一石酒,臣愿为大王祝寿。
”威王欣然允之。
次日,淳于髡向威王献上一石酒,自饮一斗,其余九斗请威王代饮。
威王不解其意,问:“余九斗酒,何人代饮?”淳于髡答曰:“愿大王广纳贤才,以充九斗。
”威王恍然大悟,从此重视人才,勤于朝政。
又有一次,淳于髡向威王进言:“大王,臣闻有鸟,名鹪鹩,其身不过一尺,而志欲食南国之珠。
此鸟虽小,其志亦大。
大王何不效仿此鸟,以小见大,求贤若渴?”威王深受启发,自此更加注重选拔贤能,使齐国国力日益强盛。
淳于髡不仅善于言辞,还精通兵法。
他曾对威王说:“大王,兵者,国之大事也。
臣闻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大王宜多了解各国军情,以便制定应对之策。
”威王采纳其言,加强军备,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淳于髡一生致力于辅助威王,使齐国繁荣昌盛。
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淳于髡晚年,齐威王驾崩,齐宣王继位。
宣王不喜淳于髡之才,遂将其罢官。
淳于髡无奈,只得归隐山林,过着隐居生活。
淳于髡虽隐居山林,然其智慧与事迹流传后世。
后人称其为“淳于子”,将其智慧与幽默传颂千古。
淳于髡之生平,堪称战国时期之智者典范,其言辞与行为,为后世传颂不衰。
今以文言文译述淳于髡生平事迹,以飨读者:淳于髡,齐之智者也。
仪容俊秀,言辞敏捷,善辩能言。
游说诸侯,助威王稳固政权,名闻遐迩。
以幽默风趣之言,劝诫威王,使之重视人才,勤于朝政。
精通兵法,助威王加强军备,使齐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晚年归隐山林,然其智慧与事迹流传后世,被誉为“淳于子”。
淳于髡一生致力于辅助威王,使齐国繁荣昌盛,堪称战国时期之智者典范。
淳于髡见梁惠王文言文注释
淳于髡见梁惠王文言文注释
【淳于髡简介】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人,是一位善于辩论的智者。
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口才,多次为齐国解决难题,赢得了各诸侯王的尊敬。
在他的事迹中,他与梁惠王的对话尤为著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之一。
【淳于髡与梁惠王对话内容】
有一天,梁惠王请教淳于髡:“请问国家大事,如何才能使国家强大?”淳于髡回答道:“国家强大的关键在于百姓。
百姓富足,国家自然强大;百姓贫瘠,国家必然衰弱。
”梁惠王又问:“那么如何使百姓富足呢?”淳于髡回答:“使百姓富足的方法在于让他们勤于耕种,充实粮仓;减少税收,降低赋敛;选拔贤能,任人唯贤。
”
【对话中所体现的智慧与启示】
这段对话反映了古代儒家和道家共同的治国理念,即以民为本,关注民生,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这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更是一种道德责任。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国家的繁荣富强与百姓的福祉息息相关。
只有百姓过上好日子,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2.领导者应当关注民生,制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让百姓受益。
3.选拔贤能,任人唯贤,使国家政治清明,促进国家发展。
【对话对现代人的启示】
虽然这段对话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它对现代社会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国家领导人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应该认识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淳于髡与梁惠王的对话为我们传递了一种古老的智慧,即关注民生,以民为本。
《淳于髡传》原文及译文
《淳于髡传》原文及译文赏析《淳于髡传》摘自司马迁(约公元前145~90年)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
该文记载了关于齐国的“招女婿”淳于髡的逸事。
淳于髡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没有受过屈辱。
原文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①满篝,污邪②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帣③韝鞠鯱,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
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三。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
淳于髡,怎么读
淳于髡,怎么读
“淳于髡”的读音:chún yúkūn。
一,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其具体生卒时间不详,然与邹忌同时,略长于孟子,主要活动在齐威王和齐宣王之际。
淳于髡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
他长期活跃在齐国的政治和学术领域,上说下教,不治而议论,曾对齐国新兴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齐国的振兴与强盛,对威、宣之际稷下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曾经辅佐过魏惠王、陈轸等人。
二,人物简介
淳于髡,(约公元前386年~前310年),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
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
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
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
公元前349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
政治思想上,他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
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战中,鲜明地表现了他这一立场。
司马迁称赞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
"所著《王度记》今已失传。
《淳于髡》正式版PPT课件
情节安排
情节紧凑
作品的情节紧凑,结构严谨,让 人一气呵成地读完。
情节起伏跌宕
情节起伏跌宕,有张有弛,能够 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结局出人意料
作品的结局出人意料,让人回味 无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05 《淳于髡》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对《淳于髡》的评价
高度赞扬
许多评论家认为《淳于髡》是一部卓 越的作品,其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和 哲学思考深受推崇。
诚信为先
淳于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 信任和交往准则,也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他提倡言行一致、 信守承诺的道德风尚。
04 《淳于髡》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简练
作品语言精练,用词简练, 表达力强,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修辞手法丰富
运用了排比、对偶、反复 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 生动、形象。
03 《淳于髡》的主要内容
淳于髡的政治主张
主张德治
淳于髡认为德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榜样作用,提 倡以德治国,以德服人。
反对严刑峻法
淳于髡反对过度依赖法律和刑罚来治 理国家,认为这会削弱人民的道德观 念和责任感,主张以教育引导和道德 感化来维护社会秩序。
淳于髡的智慧故事
巧言劝齐王
淳于髡的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在齐国推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提高国家实力。
外交成就
在外交上采取纵横策略,为齐国争 取利益。
文化成就
提倡儒家思想,推动文化教育发展。
淳于髡的历史地位
对齐国的影响
淳于髡的改革对齐国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使齐国成为战国 时期的强国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淳于髡的思想和文化成就对后世 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淳于髡》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淳于髡》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淳于髡》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淳于髡,齐人也。
淳于髡荐才文言文翻译
原文:淳于髡者,齐之良才也。
博学多才,辩才无碍,尤善识拔人才。
当战国七雄争雄之际,各国争相招揽贤才,以求国力强盛。
髡深知人才之重,故不遗余力,荐贤于君,愿齐国兴盛。
髡尝言:“天下之才,如海之波,无涯无际。
吾辈当如舟楫,乘风破浪,引领人才至君前。
”于是,髡广搜天下,访求异士,不辞劳苦,不避艰险。
一日,髡得一人,姓孙名武,吴人也。
武者,兵家之圣,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世称兵圣。
髡见其才,叹曰:“此子非同凡响,若得之,吾齐国必兴。
”遂荐之于君。
又有一次,髡游于山野,偶遇一少年,姓孟名尝,齐人也。
尝者,儒者之才,博学多识,善于辞令。
髡与谈,觉其才思敏捷,议论风生。
髡喜曰:“此子可当重任,吾齐国幸甚。
”遂荐之于君。
又有一次,髡于市井之中,见一老者,姓扁名鹊,秦人也。
鹊者,医术高超,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髡与之交谈,知其医术精湛,道德高尚。
髡叹曰:“此子若得用,吾齐国百姓幸甚。
”遂荐之于君。
淳于髡荐才无数,然君心疑虑,恐其言过其实。
髡知之,遂自请一试。
髡曰:“君若不信,请赐予我牛、羊、酒三牲,吾将以之祭天,若天意不违,吾之荐才必验。
”君许之。
髡于是宰牛、羊、酒三牲,祭天于郊外。
祭毕,髡对君曰:“天意已验,吾之荐才无误。
请君信任,任用此等贤才,吾齐国必兴。
”君乃信之,任用孙武、孟尝、扁鹊等贤才,齐国自此强盛。
淳于髡荐才之事,传为佳话。
后人称颂其识拔人才之慧眼,感叹其为国家兴旺所作之贡献。
髡之荐才,不仅使齐国强盛一时,更使后世受益无穷。
译文:淳于髡,是齐国的优秀人才。
他博学多才,辩论能力强,尤其擅长发现和推荐人才。
在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各国纷纷招募贤能之士,希望国家能够强盛。
淳于髡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不遗余力地向君主推荐贤能之士,希望齐国能够繁荣昌盛。
淳于髡曾说过:“天下的才能,如同大海的波浪,无边无际。
我们应当像船上的舵手,乘风破浪,引领人才来到君主面前。
”于是,淳于髡四处搜寻,寻找杰出的人才,不惜辛劳,不畏艰难。
中考文言文《淳于髡》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淳于髡》全文详细翻译导读:淳于髡作者:司马迁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
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谜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身边近臣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齐国的声威竟维持三十六年。
这些话都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大军侵齐,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求援,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
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的带子都笑断了。
威王说;“先生是否嫌礼太少?”淳于髡说:“怎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边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却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
’我看他拿的祭品很少,而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
”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壁十对、驷马车百辆。
淳于髡告辞,立刻出行,来到赵国。
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包有皮革的战车。
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淳于髡列传文言文翻译
淳于髡生于战国时期,时值诸侯割据,天下大乱。
淳于髡虽身居乱世,然其心怀天下,立志为国家出谋划策,辅佐明君,以安社稷。
于是,他游历各国,广结贤士,以求施展才华。
淳于髡曾游历于魏、楚、燕、韩等国,其所到之处,皆以其辩才折服众人。
一日,淳于髡至楚,楚王闻其名,召见之。
淳于髡遂以楚国为舞台,施展其辩才,为楚王出谋划策。
楚王问淳于髡:“寡人欲伐齐,可乎?”淳于髡答道:“大王,伐齐非易事。
齐国有孔子、墨子等贤才,国家富强,民心所向。
若伐齐,恐难以取胜。
”楚王闻言,犹豫不决。
淳于髡又曰:“大王,臣有一计,可令齐人自乱,然后大王可趁机伐齐。
”楚王问:“计将安出?”淳于髡答道:“大王可遣使至齐,言欲与齐结盟,共抗秦。
齐王闻之,必大喜,以为大王有求于齐,于是齐人自乱。
大王可趁机伐齐,必能取胜。
”楚王采纳淳于髡之计,遣使至齐。
齐王果然大喜,以为楚王有求于齐,遂自乱阵脚。
楚王趁机伐齐,果真大胜而归。
淳于髡不仅善于言辞,还精通兵法。
他曾为燕王出谋划策,助燕王平定内乱,巩固政权。
燕王感激不已,封淳于髡为上卿。
淳于髡虽身居高位,然其不忘初心,始终关注国家大事。
一次,燕王欲伐赵,淳于髡谏道:“大王,伐赵非上策。
赵国虽弱,然其地处中原,兵强马壮。
若伐赵,恐引火烧身。
”燕王不听,执意伐赵。
果然,燕王伐赵之战,燕军大败。
燕王悔恨不已,遂召见淳于髡,问道:“卿曾谏寡人勿伐赵,为何寡人不听?”淳于髡答道:“大王,臣非不知赵国易攻难守,然臣恐大王陷入泥潭,难以自拔。
今大王已败,臣愿为大王献上一计,可令赵国臣服。
”燕王问:“计将安出?”淳于髡答道:“大王可遣使至赵,言欲与赵结盟,共抗齐、楚。
赵王闻之,必以为大王有求于赵,于是赵国自乱。
大王可趁机伐赵,必能取胜。
”燕王采纳淳于髡之计,遣使至赵。
赵王果然大喜,以为燕王有求于赵,遂自乱阵脚。
燕王趁机伐赵,果真大胜而归。
淳于髡一生,言辞敏捷,善辩论,为国家出谋划策,功勋卓著。
然而,他始终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淳于髡》原文、重点词、翻译、检测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 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 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故笑之。”
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 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 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26)讽谏:用婉言隐语来劝诫别人。(27)诸侯主客: 接待各诸侯国宾客的交际官。(28)尝:通“常”。
所以说,酒喝到极点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 就会发生悲痛的事。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这 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 就会衰败。”淳于髡用这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 威王说:“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的 事情,并让淳于髡担任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
旦暮,左右莫敢谏。
2.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
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
地。 3、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 车马十驷。 4、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5、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 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 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振:通“震”。
诸侯震动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 的声威维持三十六年。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 世家》里。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 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 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
齐欲伐魏文言文翻译
齐欲伐魏文言文翻译齐欲伐魏文言文翻译《齐欲伐魏》原文: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导读: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注释: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
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翻译: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
”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阅读题目:一、解释加点的词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谢将休士也( ) ( )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淳于髡见梁惠王文言文注释
淳于髡见梁惠王文言文注释
摘要:
1.淳于髡与梁惠王的背景介绍
2.淳于髡如何向梁惠王进言
3.梁惠王的反应和淳于髡的回应
4.淳于髡的言谈中所体现的智慧和哲理
正文: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名士,以博学多才、机智善辩著称。
梁惠王,即魏惠王,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君主,他崇尚文化,乐于招纳贤士。
一日,淳于髡前来拜见梁惠王。
他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向梁惠王进言,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
故事中,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途中遇到一只乌鸦。
乌鸦问鸟儿:“你为什么要飞到北方去?”鸟儿回答说:“我要去找吃的。
”乌鸦又问:“你找到了吗?”鸟儿回答:“还没有。
”乌鸦于是说:“那你还飞那么远干嘛?”鸟儿回答:“我飞到北方,是为了找更好的食物。
”
梁惠王听后,深有所悟,明白了淳于髡是在告诉他,作为一个君主,应该不断地寻求贤才,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
梁惠王表示同意,并向淳于髡请教如何寻找贤才。
淳于髡回答说:“贤才就像那个鸟儿一样,他们不会自己飞到您的身边,您需要主动去寻找他们。
您要广泛招纳天下英才,让他们为您所用。
只有这样,您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
梁惠王听后,深感震撼,决心按照淳于髡的建议,广纳贤才,治理国家。
淳于髡的言谈中,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他通过寓言故事,巧妙地道出了治国之道。
这个故事,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善辩,也展现了他关心国家、关注民生的胸怀。
淳于髡者文言文全文翻译
淳于髡少时,家贫,不能入学,然性好学,尝于市井之间,闻人诵书,辄窃听之。
日积月累,知识日增,渐成一方辩士。
及长,游说诸侯,以口才著称,诸侯皆敬重之。
一日,淳于髡至赵国,赵王闻其名,召而问之:“子之辩才,何如孔丘、墨翟?”淳于髡对曰:“孔丘、墨翟,古之圣贤,其辩才固不可及。
然臣之辩,亦非同小可。
孔丘、墨翟之辩,以道义为主,臣之辩,以机变取胜。
”赵王曰:“子以机变取胜,敢问何也?”淳于髡曰:“臣闻:‘机变者,无常也。
’无常则不可测,不可测则制人。
臣之辩,变化无穷,犹如水之无常形,风之无常向,能使对方无所适从,从而制胜。
”赵王听罢,笑曰:“善!”遂命淳于髡为客卿,以备国事之议。
又一日,齐王闻淳于髡之名,亦召而问之:“子之辩才,何如苏秦、张仪?”淳于髡对曰:“苏秦、张仪,战国之纵横家,其辩才固不可及。
然臣之辩,亦非同小可。
苏秦、张仪之辩,以权谋为主,臣之辩,以道理取胜。
”齐王曰:“子以道理取胜,敢问何也?”淳于髡曰:“臣闻:‘道理者,公正也。
’公正则无私,无私则能服人。
臣之辩,以道理为据,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从而取胜。
”齐王听罢,亦喜曰:“善!”遂命淳于髡为客卿,以备国事之议。
淳于髡在赵、齐两国,以辩才闻名,然其为人谦逊,不以才高自傲。
常曰:“辩者,国之宝也。
然辩而不知时,则不如无言。
”是以,虽才高八斗,而人皆敬重之。
一日,淳于髡游于郊外,见一农夫耕田,农夫见淳于髡,笑曰:“子之辩才,何不用于耕田?”淳于髡对曰:“辩才者,如剑之利,不用于剑,则无用矣。
然剑之利,亦需时势。
今之时势,非辩才所能为也。
”农夫曰:“然则子之辩才,何时能用于耕田?”淳于髡笑而不答,农夫亦笑而罢。
淳于髡者,以其辩才,名扬四海,然其为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后世之人,多以淳于髡为楷模,传颂其事,以为美谈。
译文:淳于髡,是齐国人。
姓淳于,名髡,字子敬。
他长得不怎么样,但才智过人,擅长辩论,能言善辩,辩才无与伦比,就像春蚕吐丝,绵绵不绝。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
二、翻译:
淳于髡是齐国的“招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没有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居于深宫,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理政事,把政事托付给卿大夫。
文武百官荒淫放纵,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震惊。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
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
三、点评: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淳于髡见梁惠王文言文注释
淳于髡见梁惠王参考译文:孟轲,是邹国人。
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
当通晓孔道之后, 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
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
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
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
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在前的叫邹忌,他借弹琴的技艺得以求见齐威王,随后便参与了国家政事,封为成侯并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时代要早于孟子。
第二个叫邹衍,生在孟子之后。
邹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国之权的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于是就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玄虚的变化。
他的话宏大广阔荒诞不合情理。
王公大人初见他的学说,感到惊异而引起思考,受到感化,到后来却不能实行。
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尊重。
到魏国,梁惠王远接高迎,同他行宾主的礼节。
到赵国,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试席位。
到燕国,燕昭王拿着扫帚清除道路为他作先导,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学习,还曾为他修建碣石宫,亲自去拜他为老师。
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礼尊,这与孔丘陈蔡断粮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岂能是相同的吗!从前周武王用仁义讨伐殷纣王从而称王天下,伯夷宁肯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问作战方阵,孔子却不予回答;梁惠王想要攻打赵国,孟轲却称颂太王离开邠地的事迹。
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着方榫头却要放入圆榫眼,哪能放得进去呢?从邹衍到齐国稷下的诸多学士,如淳于髡等人,各自著书立说谈论国家兴亡治乱的大事,用来求取国君的任用,这些怎能说得尽呢?荀卿,是赵国人。
淳于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王曰:“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
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淳于髡曰:“不然。
夫鸟同翼者而聚居,兽同足者而俱行。
今求柴胡、桔梗于沮泽,则累世不得一焉。
及之皋黍、梁父之阴,则郄车而载耳。
夫物各有畴,今髡贤者之畴也。
王求士于髡,譬若挹水于河,而取火于燧也。
髡将复见之,岂特七士也?”注释:1. 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谋士,以机智善辩著称。
2. 一日:一天之内。
3. 见:使之见,此处有引荐之意。
4. 宣王:齐宣王,齐国的国君。
5. 千里而一士:千里之内有一位贤士。
6. 比肩而立:并肩而立。
7. 百世而一圣:百代之中如果出一个圣人。
8. 若随踵而至:就像接踵而至。
9. 鸟同翼者而聚居:翅膀相同的鸟类聚居在一起生活。
10. 兽同足者而俱行:足爪相同的兽类一起行走。
11. 柴胡、桔梗:都是中药名,生长在山上。
12. 沮泽:低湿的地方。
13. 累世:世世代代。
14. 皋黍、梁父:都是山名,梁父在今山东泰安县东南。
皋黍今地不详。
15. 阴:山的北坡。
16. 郄车而载:犹言敞开车装载。
17. 畴:类。
18. 挹:汲取。
19. 燧:古代取火的工具,有金燧、木燧两种。
翻译:淳于髡一天之内向齐宣王引荐七个人。
齐宣王说:“你过来,我听说千里之内有一位贤士,这贤士就是并肩而立了;百代之中如果出一个圣人,那就像接踵而至了。
如今你一个早晨就引荐七位贤士,那贤士不也太多了吗?”淳于髡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那翅膀相同的鸟类聚居在一起生活,足爪相同的兽类一起行走。
如今若是到低湿的地方去采集柴胡、桔梗,那世世代代采下去也不能得到一两,到睾黍山、梁父山的北坡去采集,那就可以敞开车装载。
世上万物各有其类,如今我淳于髡是贤士一类的人。
君王向我寻求贤士,就譬如到黄河里去取水,在燧中取火。
我将要再向君王引荐贤士,哪里只是七个人。
”在这段文言文中,淳于髡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寓言,向齐宣王阐述了贤士的重要性和自己引荐贤士的能力。
《淳于髡》译文
《淳于髡》译文淳于髡,姓淳于,名髡。
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出生在晋国的一个贵族家庭。
他以勇敢和忠诚而著称,为人谦虚有礼。
淳于髡年少时,前往晋国进行学习,受到了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荀子的指导。
荀子教育他要言之有物,行之有准。
淳于髡虚心听取荀子的教导,努力学习修身养性。
他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希望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淳于髡出色的才智和勇猛的个性很快被晋国官员所注意到。
他被任命为晋国的军事参谋,负责战争策略的制定和指挥。
淳于髡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帮助晋国在许多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他是晋国战争机器的中流砥柱,备受国君和将士的尊敬和信任。
然而,淳于髡不仅以其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而闻名,他还是一位十分善良和仁慈的人。
他常常帮助贫穷的人们,对待人民充满了爱心。
他与晋国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人们都称他为“忠诚的淳于髡”。
淳于髡的忠诚和勇敢在他最后的岁月中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在一次阻挡敌人入侵的战役中,晋国的军队奋勇作战,但淳于髡被敌军围困。
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淳于髡坚守阵地,毫不退缩。
他挥舞着手中的长矛,勇猛地与敌人搏斗。
最终,他不幸壮烈牺牲,为晋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淳于髡的去世使晋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人们为他的忠诚和牺牲感到无尽的敬佩和尊敬。
淳于髡因其勇敢、诚实和忠诚而成为后世人们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他的事迹流传至今,激励着无数人追求真善美,为社会作出贡献。
淳于髡的一生充满了英雄主义和责任感。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勇敢是成就伟业的关键,而仁爱和助人为乐则是塑造真善美世界的基石。
我们应该向淳于髡学习,以他为榜样,努力为社会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淳于髡的忠诚和勇敢一直深深地激励着人们。
他的事迹,尽管已经过去了数千年,仍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颂。
淳于髡的一生展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正义的追求,他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坚守原则,不屈不挠。
在战争中,淳于髡总是冲锋在前,率领士兵们奋勇杀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淳于髡课件文字稿面对现实的智慧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这种智慧有对现实矛盾的准确把握,有妥善解决面临矛盾的方略,又表现出一种洞悉世道人心的锐利。
学习目标学习积累,提高阅读能力熟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检查预习淳于髡( ) 赘( )婿滑( )稽沉湎( ) 不蜚( ) 赍( )金禳( )田瓯窭( ) 汙( )邪目眙( )牶( )韝( ) 鞠跽( )检查预习淳于髡( kūn ) 赘(zhuì)婿滑(gǔ)稽沉湎(miǎn)不蜚(fēi ) 赍(jī)金禳(ráng )田瓯窭( lóu ) 汙( wū)邪目眙(chì)牶( quàn )韝( gōu )鞠跽( jì)初读文本、学习积累第一段:长,cháng ,身长、身高。
数,shuò,屡次、多次。
滑稽,gǔ,言谈辩捷,无所阻碍。
说,shuì, 劝说。
朝,cháo,使......朝见,使动。
第二段:少shǎo,认为......少,意动。
说,shuō,说法。
傍,páng,“旁”,旁边。
乘,shâng,一车四马第三段:说,yuâ,高兴,“悦”。
卒,cù,突然,“猝”。
淳于髡面对怎样的现实情况?齐王: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百官:荒乱、左右莫敢谏诸侯:并侵、国且危亡——现实是齐国内外交困,危在旦夕。
淳于髡怎么做的?说之以隐他挺身而出,劝谏齐威王。
淳于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淳于髡者, 贱名齐之赘婿也。
身份卑微长不满七尺,其貌不扬滑稽多辩熟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体现?第一谏:他讲了什么故事?目的?结果?①故事:大王庭院上停着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不鸣。
②目的:要齐威王发愤图强。
③结果:A朝、一鸣惊人B对内整顿吏治,赏罚分明;对外奋兵而出,收复侵地。
淳于髡为什么能说服齐威王?④方法:隐语比喻喜隐,投其所好;含蓄委婉,维护了君主的面子;身份卑微,没有资格进谏国事;想让齐威王自己意识到,悟性极高。
第二谏:故事?目的?结果?①故事:穰田者拿很少的祭品却想要很多的东西。
②目的:之赵请兵,所持者少,请救兵要有诚意,想跟齐王多要东西。
③结果:益,所持增加10倍不止,赵援退楚。
淳于髡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第三谏:故事?目的?结果?①故事:酒量大小②目的: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治国③结果: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这次的劝谏方法与前两次有何不同?④方法:切身体会、现身说法就事论事、因势利导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你从淳于髡身上学到哪些智慧?1.洞悉世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人心:知己知彼、投其所好2.方法:委婉含蓄、讽谏语言诙谐幽默、生动形象3.品格:胆识和才智 责任和担当作业:课外拓展《滑稽列传》写了三个人,一个赘婿淳于髡,两个倡优优孟、优旃。
司马迁为何要把这类被统治者视为开心工具的小人物列入传记?言不在私而有益于公,位卑未敢忘忧国。
“淳于髡以一言而罢长夜之饮,优孟以一言而恤故吏之家,优旃以一言而禁暴主之欲”,岂不伟哉!课堂检测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淳于髡( ) 赘( )婿滑( )稽沉湎( )赍( )金千乘( )淳于髡( kūn ) 赘(zhuì )婿滑(gǔ)稽沉湎(miăn)赍(jī)金千乘(shèng)2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A威王大说B髡尝在侧C沉湎不治D三年不蜚又不鸣3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旦日沛公从百余骑见项王A先生少之乎B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C夜引兵而去D髡窃乐此4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 )A国且危亡且,将要B冠缨索绝索,尽C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之,到D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而,顺承,于是、就5、翻译:①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各级官吏处理政事懈怠混乱,诸侯各国一起侵犯,齐国将要灭亡,危在旦夕,左右的近侍近臣没有人敢进谏。
②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我看到他们拿出来的东西少但是所希望的东西多,所以讥笑他们。
6、名句填空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文言基础知识小结一通假字(1)三年不蜚又不鸣通“飞”(2)诸侯振惊同“震”,惊恐(3)汙邪满车 同“污”(4)威王大说 通“悦”(6)乃益赍黄金千溢 通“镒”(7)合尊促坐 同“樽”(8)髡尝在侧通“常”二古今异义(1)滑稽多辩古义:言谈辩捷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2)私情相语古义:个人情感今义:私人的交情三词类活用(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上朝(使动)(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使......吃惊(使动)(3)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意动)四重点实词(1)沉湎不治 管理(2)赍金百斤 携带(3)冠缨索绝 断(4)乃益赍黄金千溢 增加(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给 (6)奉觞上寿恭敬地捧着五重点虚词(1)数使诸侯屡次(2)国且危亡 将要(3)左右莫敢谏没有谁(4)于是乃朝诸...... 表顺承,就(5)恶能饮一石哉怎么(6)不过一斗径醉矣 就(7)若亲有严客如果六特殊句式1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判断句)2 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3 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4 止王之庭 (省略句)5 赐酒大王之前(省略句)《淳于髡》课程标准分析《淳于髡》是选自《<史记>选读》教材的必读篇目,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教学篇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这里明确提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双向目标,即“言”与“文”并重。
所谓“言”“文”并重,指的是既重视教学必要的古汉语语言知识,也重视理解古文的思想内容与鉴赏古文的文学艺术。
文言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重视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可以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史记>选读》教材的文言文教学中应有哪些具体要求?我认为:首先,《<史记>选读》是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传文学作品,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把握的实际。
从文言文是中国文化遗产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这个实际来看, 一定要让学生把文言文真正当作文学作品来欣赏,必须通过学习去深入感受文言语言的潜在魅力,去深切体悟文言语言中的情感因素和美的特质。
其次,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文言文理解字面意义是前提,学习古人良好的个性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永不过时的聪明睿智,这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法僵化,程式固定:先介绍作者、时代背景,接着逐词逐句的串讲,――作“内容分析”。
二是目标单一,“言”“文”割裂:一种是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唯恐有所遗漏。
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成了被动记笔记、背诵的工具;另一种是脱离双基,老师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津津有味,但合上书本,又觉似无所获。
所以《淳于髡》的教学设计,我力求在教学内容上,“言”“文”兼顾,在教学方法上“活”“实”并举。
以“言”一注重“言”的落实。
首先,注重诵读教学,学生个别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
在反复诵读中,根据语境推敲词义,根据词义确定字音。
如“说”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读音也不同,要注意区分。
其次,注重重点语句的翻译,落实重点实、虚词的含义。
再次,注意文言基础知识的迁移,联系初中及必修课本所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
最后,评测练习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点的考查。
如字音、通假字、词类活用、重点实虚词、重点句子翻译和名句默写。
二注重“文”的解读。
首先,我把《淳于髡》设计成一个个故事来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不自觉的就会走进文本,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其次,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通过体悟诵读,获得直接的情境体验。
分析夸张、对比、类比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语言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特色。
再次,注意区分淳于髡每次劝谏的方法有何不同。
让学生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最后,课外拓展探讨司马迁为何为其立传?学习他“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及其“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的讽谏才能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与担当。
注意学生积极情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淳于髡》教材分析《淳于髡》是高二年级选用的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的《<史记>选读》教材,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的必读篇目。
本单元共两篇必读篇目《甘罗》《淳于髡》,两篇自读篇目《范蠡》《毛遂自荐》。
在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中,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本单元文章中的人物身份、经历各不相同,但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赢得了成功,使现实的人生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这种智慧有对现实矛盾的准确把握,有妥善解决面临矛盾的方略,显示出一种高度的自信。
这种人生的智慧又被置于对人性把握的基础上,表现出一种洞悉世道人心的锐利,更富有启迪意义。
学习本单元,应充分认识产生这些人生智慧的时代特征,体会采取智慧手段的客观条件,有分析、有批判地吸取智慧的营养;要体会作者是如何恰当处理人物所面对的现实,在或明或暗的叙述中交代条件,在分析议论中展示这种人生智慧的。
《淳于髡》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出自本文。
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
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
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