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鲁教版选修 《史记》选读第三单元面对现实的智慧 6淳于髡
《淳于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体会淳于髡巧妙的讽谏艺术。
2、把握淳于髡人物形象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理解文本,探讨淳于髡进谏成功的原因,把握淳于髡人物形象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探讨淳于髡进谏成功的原因。
【教学方法】诵读涵泳、启发诱导【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过程和步骤:一、导入新课说话是一门艺术,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同的说话方式给人迥然不同的感受,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结果。
尤其在古代,臣子劝谏君王,更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分寸,因为一言不慎就可能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看文中主人公淳于髡是如何劝谏君王的?二、明确目标(展示幻灯片)1 、体会淳于髡巧妙的讽谏艺术2、把握淳于髡人物形象特点。
三、文本学习(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现在我们来读一下课文,请三位同学,每人一段,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标出他们读的不准的词语、句子。
同学们读后,稍作评价,找同学指出错误。
(结合学生朗读情况稍作指导:读音与字义相关;断句与句意、语法相关)2、同学们质疑问难(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中的字词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提出来,一块交流一下)3、教师提问文中重点字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情况,(展示幻灯片)重点实词(1)沉湎不治管理(动词)(2)赍金百斤携带(动词)(3)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4)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延迟(5)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进邀请;同辈重要虚词(1)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2)国且危亡将要(副词)(3)不过一斗径醉矣就(副词)(4)若亲有严客如果(假设连词)(5)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大约(副词)(二)品读课文,赏析讽谏艺术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学生思考回答:淳于髡进谏齐威王的事2、共写了几次进谏?学生思考回答:三次3、那么,淳于髡具体是如何进谏的呢?(1)我们先看第一次进谏①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段思考:淳于髡是因为什么事劝谏齐威王的?找到文中相关描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
高中语文《淳于髡》的教学设计
品味语言细节,捕捉智慧闪光——也谈《淳于髡》的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淳于髡》是高中语文教材《史记(选修)》中的经典篇目,传主淳于髡“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讽谏才能和精神智慧历来为人们称道。
但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进谏艺术时,却往往止于其“委婉”的进谏方式和合理的进谏内容。
我认为如果能另辟蹊径,重点从“进谏形式及要素”的角度深入解读文本,引领学生抓住语言细节,反复朗读和品味,更能捕捉进而领略隐藏在“委婉”背后的智慧闪光。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其主要内容,掌握“莫”“赍”“与”“恶”“若乃”“极”等的意义、用法,“惊”“朝”“乱”“悲”等的活用现象。
2、理解淳于髡高超的进谏艺术,能从“把握对方的性格、喜好、心理,掌握进谏的场合、时机、节奏”等角度进一步领略其智慧风采。
教学方法:朗读体验启发引导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结合课下注释等自主疏通文意)一、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讲究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几个巧用“说话策略”的小故事,认识一下“进谏艺术家”淳于髡。
二、朗读课文,基本疏通文意1、教师范读,强调字音及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预习情况,把不理解的重要的文言知识点标注出来。
3、学生质疑,相互交流,老师订正并强调重点文言现象。
(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在研读内容时穿插进行即可。
重点语句参考:(1)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2)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3)先生少之乎?(4)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现在我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谁愿意给大家讲讲这三个故事?2、同学们能不能用几个字或词语分别概括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参考示例一:鸟奋飞——禳田者——酒几何参考示例二:奋兵出——请救兵——罢饮乐参考示例三:劝威王,振兴齐国——劝威王,保全齐国——劝威王,利于齐国四、研读课文,分析进谏艺术(一)主问题:淳于髡历来被称为“进谏艺术家”,你能体会出他进谏的艺术性吗?情境预设:学生首先会想到淳于髡进谏的主要方式和特点——讽谏,委婉含蓄。
高三语文说课稿之《淳于髡》
高三语文说课稿之《淳于髡》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说课稿之《淳于髡》,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一、教材分析
本文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讲的是滑稽辩士淳于髡智劝齐威王的故事,成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出自本文。
淳于髡是一位智者,既善良正直,又滑稽风趣,就如同汉代的东方朔。
他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
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岂不伟哉!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解古代智者中的一些另类。
二、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积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淳于髡教学设计
淳于髡教学设计[课前预习导读]一、教学目标1、疏通字句,理解文意2、品味语言的智慧,尝试运用劝谏的艺术二、重点难点重点:1、字句疏通、语句翻译2、品味语言的智慧难点:尝试运用劝谏艺术三、学习方法阅读理解、思考讨论、疑难探究、迁移运用四、课前热身1、重温司马迁及其著作《史记》(建议:可从司马迁生平经历、《史记》体裁及文学、史学的地位等几点回顾,对《列传》中出现的几类人物要有所涉及。
)2、预习课文,建议如下:(1)、通读全文,理解文意,标出疑难字句。
(2)、通过查字典和资料,自行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生字、疑难语句。
(3)、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上课解决。
[课堂预习导学]一、疏通字句,理解文意1、给下列字词注音淳()于髡()赘()婿滑稽()()数()使赍()金禳()田瓯()篓()满篝()一石()奉殇()卒()然相睹目眙()遗簪()酒阑()狼藉()罗襦()课文中还有些生僻字,请你找出提供给同学们好吗?你的生僻字:2、找出并解释下列含有古今意义的词语,(1)、滑稽多变(2)、未尝屈辱(3)、左右莫敢谏(4)、先生能饮几何而醉课文中应该还有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请你找出并告诉同学们好吗?你的积累:3、翻译下列语句(1)、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2)、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4)、齐王大说,置酒后宫。
(提醒:以上语句你翻译时注意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了吗?如果没有,再检查一下吧。
)(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2)、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3)、先生少之乎?(4)、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提醒:以上语句你翻译时注意虚词“之”的意思和用法了吗?如果没有,再检查一下吧。
)4、互帮互学(1)、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重要字词或语句在理解或翻译方面应该引起注意?请给大家推荐出来。
你的推荐:(2)、在课文的字词、语句方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让同学们帮你一起解决。
淳于髡
《淳于髡》导学案《史记》选读编制人:刘小燕赵峰审稿人:赵峰编号: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1、2段中的重点实虚词2、掌握1、2段中的文言现象3、品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重要的实词“数”“使”“治”“莫”“说”“知”“朝”“行”“辞”重点的虚词“而”“则”学习难点:1、难句翻译2、虚词用法学习过程:(一)预习:※预习提示:“髡”是先秦时的一种刑法,指剃掉头顶周围的头发,是对人的侮辱性的惩罚。
淳于髡以此为名,可见他的社会地位是非常低的。
“赘婿”则源自于春秋时齐国的风俗。
当时齐国风俗认为,家中的长女不能出嫁,要在家里主持祭祀,否则不利于家运。
这些在家主持祭祀的长女,被称作“巫儿”,巫儿要结婚,只好招婿入门,于是就有了“赘婿”。
这种风俗在齐地由来已久,一直到汉代还很流行。
如果不是经济贫困,无力娶妻,一般人是不会入赘的。
淳于髡身为赘婿,更可以确定他是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了。
淳于髡,髡字读做kūn。
战国时期齐国(今山东省龙口市)人。
齐国赘婿,齐威王用为客卿。
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
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
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
公元前349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
政治思想上,他主张益国益民的功利主义。
在同孟轲就“礼”与“仁”的两次论战中,鲜明地表现了他这一立场。
司马迁称赞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
”所著《王度记》今已失传。
※预习内容:1、反复通读1、2段,注音:淳于髡滑稽淫乐沉湎流言蜚语驷马难追赍钱禳田豚盂瓯窭汙邪蕃穰穰2、整理预习知识点:重点词语通假字三年不蜚又不鸣诸侯振惊见道旁有禳田者汙邪满车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特殊句式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鲁人版《史记《淳于髡》说课稿
鲁人版《史记《淳于髡》说课稿导语本文是关于《史记《淳于髡》说课稿》的文档,通过对这一经典史书的深入解读,将呈现出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重要思想等内容。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深入阐述《淳于髡》的历史地位、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以及与其他史书的关联等方面的内容。
1. 《淳于髡》的历史地位《淳于髡》是古代历史著作《史记》中的一篇,描写了春秋时期淳于髡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点。
作为《史记》中的一部分,它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具有重要地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淳于髡》的历史地位。
1.1 春秋时期的背景《淳于髡》描写的是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纷争不断,社会剧变频繁,同时也孕育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华夏文化的繁荣。
这个时期的历史背景对于我们理解《淳于髡》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1.2 《淳于髡》的文献地位《淳于髡》作为《史记》的一篇,与其他篇章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史书,其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巅峰之作。
而《淳于髡》作为其中的一篇,其地位在整个《史记》中不可忽视。
与其他《史记》篇章相比,《淳于髡》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它所描绘的人物淳于髡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其思想和行为引发了许多学者的讨论与研究。
通过研究《淳于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貌,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发展。
2. 《淳于髡》的主要人物《淳于髡》作为一篇史书,其中描绘了多个人物的故事和思想。
下面将对其中几位主要人物进行介绍。
2.1 淳于髡淳于髡是《淳于髡》的主要人物,也是这篇史书的名字来源。
他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于鲁国的政治军事事务有着重要影响。
他提倡儒家思想,主张仁义道德,并通过改革措施来改善国家的政治状况。
淳于髡的思想和行为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鲁教版语文选修《淳于髡》原创教学设计
鲁教版语文选修《淳于髡》原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说、引、止、绝、辞、遗”和“者、之、以、且、若”等虚词。
2.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熟读本文,把握人物性格。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二、教学重点、难点熟读文本,准确翻译文本,理解隐语的弦外之音。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初读—再读—品读)、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疑难探究、迁移运用四、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五、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为结合学案自主学习,第二课时为师生共同探讨)六、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他很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打出:“髡”(古代五刑之一),“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
他就是淳于髡。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
教材助读1、了解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
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2、关于“滑稽”“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
古义有多义性,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3、劝谏的智慧隐喻法:把劝谏的对象委婉地暗喻做某一种事物,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类比法:把劝谏的对象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比较,从而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如果劝谏的对象和某一相关事物是对立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对比法”。
[淳于髡教案]淳于髡
[淳于髡教案]淳于髡淳于髡篇(一):一鸣惊人的文言文翻译原文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人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悦,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
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若亲有严客,髡淳于髡篇(二):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通过读历史故事,可以让人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
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应该选取什么样的人生榜样,树立怎样的人生志向,如何修炼人生的品格。
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故事的成语故事篇一:呆若木鸡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
《淳于髡》教案
《淳于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积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
3、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品读,理解文本,赏析讽谏艺术,把握人物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赏析讽谏艺术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诵读涵泳、启发诱导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以诵读带串讲文言文文本,以诵读带整体感知文本,以诵读完成对文本人物的分析。
(教学设计目的见教学过程和步骤中的括号说明部分)授课过程和步骤:一、导入语言是一门艺术,生活中有许多难题可以运用语言的智慧来解决。
你知道有关运用语言的智慧来解决难题的小故事吗?请讲给大家。
(启发引导:周恩来总理在几十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以幽默风趣著称。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人公也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们看他是如何处理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淳于髡》。
(目的是用悬念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明确目标(投影2)1、学习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2、熟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
3、品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目的是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很好地达成这些目标。
)三、文本学习(一)初读:正音并落实文言知识点1、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投影3)请一位同学读字音——(投影4)齐读两遍。
2、同学们已在课前借助工具书疏通了文意,请一位同学解释投影上红字的意思。
(投影5)(投影6)把重要的知识点写在学案上。
(知识点见学案,此处略)(目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在诵读的过程中,自主学会正音正字归纳文言文知识点的能力。
)(二)细读:概括段落大意1、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课文。
首先我们来看文章各段讲了什么事?(投影7)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全班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高中语文_ 《淳于髡》 教学课件设计
3 、 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例句:旦日沛公从百余骑见项王 A 先生少之乎 B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C 夜引兵而去 D 髡窃乐此
4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 )
A国且危亡
且,将要
B冠缨索绝
索,尽
C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之,到
D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而,顺承,于是、就
对外奋兵而出,收复侵地。
淳于髡为什么能说服齐威王?
④方法: 隐语比喻
喜隐,投其所好; 含蓄委婉,维护了君主的面子; 身份卑微,没有资格进谏国事; 想让齐威王自己意识到,悟性极高
熟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
第二谏:故事?目的?结果?
①故事: 穰田者拿很少的祭品却想要很多的东西。 ②目的: 之赵请兵,所持者少,请救兵要有诚意,
6 、名句填空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
文言基础知识小结
一 通假字
(1)三年不蜚又不鸣 (2)诸侯振惊 (3)汙邪满车 (4)威王大说 (5)卒然相睹 (6)乃益赍黄金千溢 (7)合尊促坐 (8)髡尝在侧
通“飞” 同“震”,惊恐 同“污” 通“悦” 通“猝”,突然 通“镒” 同“樽” 通“常”
二 古今异义
古义:言谈辩捷 (1)滑稽多辩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2)私情相语 古义:个人情感
今义:私人的交情
三 词类活用
(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使……上朝(使动) (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使……吃惊(使动) (3)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意动)
四 重点实词
(1)沉湎不治 (2)赍金百斤 (3)冠缨索绝 (4)乃益赍黄金千溢 (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6)奉觞上寿
5、翻译:
高中语文_淳于髡教学课件设计
重点字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淫乐长夜之饮 过度 赍金百斤 携带 • 冠缨索绝 尽 断 岂有说乎难道 说法 • 见道傍有禳田者祈祷 五谷蕃熟茂盛丰熟 • 穰穰满家 丰盛、众多的样子 • 赵王与之精兵十万 动词,给 • 夜引兵而去 带领
文言积累之词类活用
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使动用法,使惊讶
⑵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作业
• 请依据文本,结合自己的理解为淳 于髡写一段颁奖辞吗?要求:有文 采,尽量活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字数在50—100之间。
活学活用
• 刘墉曾有一次触怒了乾隆皇帝,乾隆下令将他赐死,为了顾及他 的情面,让他自己回家投河自尽。
• 刘墉去后堂洗了个澡,全身湿淋淋地回来。
• “我叫你回家去死,你怎么又回来了?”乾隆恼怒地问。
• 第二谏淳于髡讲了一个农人禳田的故事。 • 言外之意是认为齐威王礼品少而需求救兵
多,很难达到求救的目的,委婉劝说齐威 王应该增加礼品数量。
拓展延伸
淳于髡的形象无疑是可亲可敬的,你 能依据文本,结合自己的理解为他写 一幅对联吗?
七尺之躯,委身齐国做赘婿 滑稽多辩,尽心帝王解纷忧
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利 益勇敢仗义执言,灵活批评统治者
使动用法,使朝拜
⑶先生少之乎?
意动用法,认为少
⑷夜引兵而去 名作状,连夜
文言积累之古今异义
1、滑稽多辩:
(1)现今多念“huá jī ”,一般指言语、 动作或事态令人发笑。 (2)古音为“gǔjī”,谓能言善辩,言辞流 利。 (3)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着贬 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
2、百官荒乱
淳于髡劝谏齐威王
淳节 选 自
于︽ 史 记
《淳于髡》高三语文说课稿
《淳于髡》高三语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积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熟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3、品读文本,赏析讽谏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品读,理解文本,把握人物形象,赏析讽谏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2、学习淳于髡能为国家与黎民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的优秀品质。
在学生学习基础上,制定:教学重点: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难点:赏析讽谏艺术三、教学方法诵读涵泳,启发诱导。
以诵读带串讲文言文文本,以诵读带整体感知文本,以诵读完成对文本人物的分析。
四、教具及课时安排拟使用多媒体课件拟采用一课时完成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环节:导入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一位教授在做讲座时,看到会场上传来的一张纸条上写了“无聊”两个字,愣了一下,微笑着说道:“哪位先生署了名却忘了问问题?”教授这一幽默,既显示了自己的风度,也给了对方留有余地的反讽。
假如教授当场发怒,那便有失风度。
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主人公遇到了比教授更为棘手的问题,我们看他是如何处理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淳于髡》。
(目的是用悬念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2、重点字音赘(zhuì)婿滑(gǔ)稽沉湎(min)不蜚(fi)十驷(sì)赍(jī)金禳(ráng)田鞠跽(jì)目眙(chì)狼藉(jí)3、学生朗读4、简要概括每段内容大意。
第一段:智谏威王发奋图强。
第二段:出使赵国求援退楚。
第三段:借酒巧谏齐王戒奢第三环节:文言知识积累备要:1、通假字(1)三年不蜚又不鸣通“飞”(2)诸侯振惊通“震”,惊恐(3)汙邪满车同“污”(4)威王大说通“悦”(5)卒然相睹通“猝”,突然(6)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通“镒”(7)合尊促坐通“樽”(8)髡尝在侧通“常”2、古今异义(1)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古义:言谈辩捷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2)未尝屈辱古义:折服侮辱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3)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今义:执行法令、法律(4)私情相语古义:个人情感今义:私人的交情3、一词多义说(1)淳于髡说之以隐劝说(动词)(2)笑岂有说乎说法(动词)(3)威王大说喜悦者(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语气词)(2)今者臣从东方来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3)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故(1)欢然道故旧的事情(2)故曰酒极则乱所以(连词)以(1)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2)以讽谏焉来(目的连词)(3)以髡为诸侯主客把(介词)4、常见实词(1)沉湎不治管理(动词)(2)赍金百斤携带(动词)(3)冠缨索绝断(动词)(4)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增加(动词)(5)赵王与之精兵十万给(动词)(6)奉觞上寿恭敬地捧着(7)后有遗簪丢失(动词)(8)日暮酒阑尽(动词)5、常见虚词(1)数使诸侯屡次(副词)(2)国且危亡将要(副词)(3)左右莫敢谏没有谁(无定指代词)(4)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就(副词)(5)恶能饮一石哉怎么(副词)(6)不过一斗径醉矣就(副词)(7)若亲有严客如果(假设连词)(8)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大约(副词)6、词类活用(1)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使……上朝(使动用法)(2)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吃惊(使动用法)(3)先生少之乎认为……少(意动用法)7、特殊句式(1)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判断句)(2)淳于髡说之以隐(状语后置)(3)侍酒于前(状语后置)(4)止王之庭(省略句)(5)赐酒大王之前(省略句)第四环节:课堂练习找四位同学爬黑板翻译重点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淳于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
2.学习古人高超的劝谏艺术。
3.学习积累文言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1和3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由“一鸣惊人”的故事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关于《史记·滑稽列传》
《史记·滑稽列传》记了淳于髡、优孟、优旃三人的故事,主旨是颂扬淳于髡一类滑稽人物“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可贵精神,以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非凡讽谏能力。
但对三人活动的年代,记载有明显的矛盾和错误。
如说淳于髡是齐威王(前356~前320年在位)时人,优孟是楚庄王(前613~前591年在位)时人,优旃是秦时人,秦亡(前206年)后归汉,数年而卒。
可是原传却又说淳于髡后百余年有优孟,优孟后二百余年有优旃。
这是太史公的疏忽。
淳于髡出身于赘婿,优孟、优旃出身于优伶,这两种人在他们生活的时代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虽出身微贱,但机智聪敏,能言善辩,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
“滑稽”一词的古义与今义并不全同。
古义有多种:屈原在《楚辞·卜居》中使用它带贬义,有“圆滑谄媚”的意思;司马迁在《滑稽列传》里使用它带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
这两种意义与今义都不尽相同,但又都有语义发展上的相承关系。
2.播放“一鸣惊人”视频。
3.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4.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课文大意。
5.课文内容概括。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
“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奋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
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可是给他带的礼品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使齐王大大增加礼品,最后使楚撤兵。
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非凡的才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研讨探究
1.分析淳于髡的形象
提示:
“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多辩,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灵活地批评统治者。
2.司马迁在《滑稽列传》中用“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一语颂扬淳于髡的非凡讽谏才能。
依据文本,谈谈淳于髡向齐威王进谏时“谈言微中”的具体表现。
21教育网
言之成理即可。
3.通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言之成理即可。
四、梳理积累
1.通假字
三年不蜚又不鸣通“飞”
诸侯振惊通“震”,惊恐
汙邪满车同“污”
威王大说通“悦”
卒然相睹通“猝”,突然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通“镒”
合尊促坐通“樽”
髡尝在侧通“常”
2.古今异义词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古义:言谈辩捷今义:(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未尝屈辱古义:折服侮辱今义:受到压迫和侮辱
百官荒乱古义:荒废混乱今义:社会秩序极度不安定执法在傍,御史在后古义:指监视酒政的人今义:执行法令、法律私情相语古义:个人情感今义:私人的交情
3.一词多义
之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到(动词)
止王之庭的(助词)
说
淳于髡说之以隐劝说(动词)
笑岂有说乎说法(动词)
威王大说通“悦”,喜悦
者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
今者臣从东方来用于时间词后,表示“……的时候”(代词)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用于动词、形容词后,指代人或事物(代词) 而
奋兵而出表示承接关系(连词)
髡恐惧俯伏而饮表示修饰关系(连词)
故
欢然道故旧的事情
故曰酒极则乱所以(连词)
引
夜引兵而去退(动词)
六博投壶,相引为曹邀请(动词)
以
淳于髡说之以隐用(介词)
以讽谏焉来(目的连词)
以髡为诸侯主客任用(动词)
4.词类活用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使……上朝(使动用法)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使……吃惊(使动用法) 先生少之乎认为……少(意动用法) 5.特殊句式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判断句)
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
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
止王之庭 (省略句)
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
五、课后作业
1.笔译全文。
2.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其与本文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