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整脊法
仰卧旋转顶整脊法治疗颈椎病260例
按 摩 与 康复 医学 2 1.O T ) 00 I(
C i s np l i & R hhlai d ie 2 1 , o 3 hn eMa iuao e tn e aitt nMein 0 0 N 0 i o c
.
仰 卧旋 转顶整 脊 法治疗 颈椎病 2 0例 6
刘 驰 袁 秀 丽 ①
h sJ n t e e a n s t eefc , e h so a i’ h rceitc a a ,h n,x mie ,h fet Czc o lv kaSc aa trsi.
Ke wo ds Th e v c lv r e r e s sc Li s s p n e o v n o g g i s he e t eke llw y r : e c r ia e t b a g t ik e u i e r v l i g t o a an t t n i e a r
Li hi uC
Yu t Xi l al ui
A s at 0 jc v : sr e h n i e l h rp e v a v r b atec nc l u aie fet Meh d : ra s 6 x m l O t ai t e v e b t c : be t e Ob ev st e t e e te a yc r i l e t r h l i rt fc. to s T e t 2 0e a p e U p t n ri r i e rk c e i ac ve e s c
压 迫 、 激 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 、 管 的症状 出现 。 刺 血
准》 中颈 椎病 诊 断 标 准[ 进行 诊 断分 型 : 型 、 经根 型 、 动脉 型 、 感 的松 弛 , 椎体 稳 定性 下 降 , 而 促 使 椎 体 发 生代 偿 性增 生 。从 而 引起 1 3 颈 神 椎 交 使 从
中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及思考
中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及思考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是较为严重的类型。
传统中医有许多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整脊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本文介绍一例采用中医整脊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案例,并对其疗效及治疗思路进行分析。
患者,男性,58岁,因颈部疼痛、麻木、肩部、上臂疼痛及头晕一年余,曾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口服了多种药物和局部针灸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
近期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患者来我院中医科就诊。
患者初诊时,神志清醒,唇色红润,舌质红、舌苔黄腻、脉细弱。
查体:颈部强直,叩诊C5-7椎体有明显压痛,肩部、上臂肌肉有明显萎缩,右侧肌力Ⅳ级,左侧肌力⅕级,右胫腓浅、深腘肌肌力Ⅲ级,左侧胫腓外侧肌肌力Ⅱ级,左侧胫腓内侧肌肌力Ⅲ级。
针灸治疗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不够,决定采用中医整脊法治疗。
治疗过程中,先令患者直立于按摩床上,放松全身肌肉,调整颈椎及肩带,采用手法矫正C5、C6、C7椎体。
针对患者症状,采用拇指按揉、拨夹、刮痧、拿捏等手法在颈部、肩部和上臂肌肉进行揉捏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治疗过程中需要让患者配合做一些颈部肌肉锻炼的动作。
治疗1次,每次1小时,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
经过6周的治疗后,患者颈部疼痛、麻木明显缓解,肩部、上臂疼痛减轻,头晕症状消失。
肌力检查右侧肌肉恢复正常,左侧胫腓浅、深腘肌肌力恢复至Ⅳ级,左侧胫腓外侧肌肌力恢复至Ⅳ级,左侧胫腓内侧肌肌力恢复至Ⅴ级。
患者感觉精神状态良好,睡眠质量改善。
中医整脊法采用手法技术进行治疗,通过调整椎体与椎间盘、韧带、肌肉、筋膜等组织关系的平衡,恢复颈部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达到治疗颈椎病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结合针灸、按摩和肌肉锻炼等方法进行。
整脊法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快、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的优点。
总之,中医整脊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传统的有效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需要结合各种中医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整脊疗法教程
整脊疗法教程人体所有软绵绵的组织与器官能“挂”得起来,全靠骨骼系统的帮忙,而骨骼系统的支架,全在脊椎骨,脊椎骨上头顶着头颅,下面吊着骶骨,中间还保护着脊髓,脊髓是周围神经的主轴,周围神经成对的从脊椎骨体中间分出来,向左右再往前及上下分布。
除周围神经外还关联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因此可以说神经网路的原发点在脊椎开始。
脊椎是由七个颈椎体,十二个胸椎体,五个腰椎体及一块大骶椎骨体组成,神经即从由脊髓通过椎体间的空隙走出来,一旦脊椎体发生移位,或产生压迫或甚至周围肌肉,韧带组织紧张,都会直接影响通过的神经,间接引起神经供应的末端器官,肌肉或分泌腺体。
三.脊椎神经与疾病神经分布病症第一颈椎头、耳、鼻、喉、脸、交感头痛、失眠、眼疾、记忆减退、眩晕、第二颈椎耳、鼻、喉、舌、声带、口昏眩、耳鸣、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窦炎、过敏、失声第三颈椎咽、颊、肩、横隔、咽喉炎、颈肩酸痛、呼吸困难、痤疮、湿疹第四颈椎颈部肌肉、咽、臂肩酸痛、牙痛、甲状腺、干草热第五颈椎手肘、食道、气管气管炎、咽喉炎、手臂酸痛第六颈椎甲状腺、手腕肌、大姆指上臂或手腕痛、甲状炎、五十肩、大姆指酸麻痛第七颈椎甲状腺、中指、肱肌甲状炎、手臂外侧、中指、肱、无名指酸麻痛第八颈椎心脏、气管、食道、指尖手指炎、气喘、气管炎、手臂内侧、指尖酸麻痛第一胸椎心脏,气管,食道,前臂心脏病,气管炎,气喘, 手腕痛, 胸痛, 手臂内侧酸麻痛第二胸椎心脏、气管、食道、背肌食道炎、胸痛、手臂内侧酸麻痛、血压、心跳不规律第三胸椎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第四胸椎肺、食道、乳房乳房炎、慢性胃症第五胸椎肝、胆、胃、脾肝炎、胆囊炎、低血压、胃炎、面疱第六胸椎胰、胃、胆肝炎、胃炎、胆囊炎、胃胀、食欲不振第七胸椎肾、胰、十二指肠胃溃疡、糖尿病、十二指肠炎、扁桃腺炎第八胸椎肝、胃、胰、肾、小肠小肠炎、头痛、便秘、风湿第九胸椎小肠、肾上腺肾上炎、过敏、频尿、湿疹、膀胱炎、排尿困难、不孕、下腹痛第十胸椎肾、盲肠、大肠肾炎、水肿、痛风、不孕、输尿管炎、带状疱疹、静脉曲张第十一胸椎肾、大肠、输尿管肾炎、输尿管炎、大肠炎、性无能、痤疮、痢疾、水肿、牛皮癣.第十二胸椎肾、大肠、淋巴、输尿管、膀胱膀胱炎、不孕、生殖器疾病、风湿关节炎、输尿管炎第一腰椎大肠、输尿管、股四头肌、大腿前侧大腿痛、便秘、尿床、疝气第二腰椎卵巢、输卵管、肾、膀胱、外阴、大腿内侧月经不调,子宫卵巢炎、小产、大腿中段酸麻痛、便秘第三腰椎生殖器、下腰、坐骨神经月经不调、生殖器疾病,水肿,坐骨神经痛,血压不正常第四腰椎前列腺、下腰、坐骨神经下腰痛、小腿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障碍第五腰椎子宫、膀胱、直肠、足膀胱障碍、小腿至足踝酸麻痛、痔疮、尿酸, 骶椎直肠、肛门、大腿后侧、前列腺脊椎弯曲、髋骨关节炎、臀部痛、前列腺炎、踝骨痛,尾椎直肠、肛门痔疮、搔痒症、肛门炎、直肠炎正脊功能虽然正脊疗法声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而最常寻找整脊治疗的病痛首以骨骼肌肉疾病为最多,包括肩颈痛、腰痛等,其次为头痛,椎骨变形,上下肢麻痛等。
整脊十法
整脊十法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臵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
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
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
仰卧旋转顶整脊法治疗颈椎病260例
前方,一手扶对侧头部,一手虎 口卡在病变节段的横 突处,用第二掌指关节桡侧紧紧 “ ”住病变节段 的 顶
横突。然后 ,保持牵引力,对侧手腕部 ( 以右手为例) 贴下颌部,并 固定头部 ,当达到有 固定感时,在牵 引
No 1 V_ .2 . 0 1 I
( 下转第 6 页) 9
第 1卷 2 第1 期
3 2旋转顶 手法 : .
首先,确定病变部位,患者去枕仰卧,从寰椎横 突 ( 即下颚 角与乳 突连 线 的中 点 )依 次 向下 逐节 触摸 , 病变节段为横突有偏歪和局部压痛明显处 ;其次,嘱 患者头部 向对侧旋转至最大限度,术者坐在患者头顶
在进行颈部旋转顶手法的时候采用患者仰卧的姿 势, 首先能避免正坐位姿势头颅对颈部所造成的压力, 使颈部肌 肉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 。医者放在患者后枕
节腔减少,关节面 已发生磨损而 出现增生;同时钩椎 关节 面也 因 间隙变 小而 已发生 磨损 , 造成 关节 突增 生 ;
由于前 纵韧 带 、后纵 韧带 的松 弛 , 椎体 稳定 性下 降 , 使 从而 促使 椎体 发 生代偿 性增 生 。从而 引起 压迫 、刺激 神 经 、血 管 的症 状 出现 。
3次 。
种 无痛 、无 副 作用 的 治疗 方法 是解 决 患者 病痛 的关
键。
笔 者 自 20 0 6年 以来 , 用仰 卧旋 转顶整 脊法 治疗 采 颈 椎病 2 0例 ,取得 了 良好 的疗 效 ,现报 道如 下 : 6
4 结 果 . 按照 《 中医病症 诊 断疗效标 准 》…评定 治疗 结果 。 治 愈 :原有 病症 消 失 ,肌 力正 常 ,颈 、肢体 功 能恢 复 正 常 ,能参加 正 常劳动 和工 作 ;好转 :原 有症状 减轻 , 颈 、肩 背疼 痛减 轻 ,颈 、肢 体功 能 改善 ;未 愈 :症状 无 改善 。 在 2 0例 患 者 中,最短 的治疗 3次 即治愈 ,最长 6 共 治疗 l 。 经根型 颈椎 病治 愈 7 例 , 转 l , 2次 神 7 好 8例 治愈 率为 8% 1 ;椎 动脉 型颈椎 病 治愈 3 1例 ,好转 2 1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一、环椎错位整复手法环椎(第1颈椎)错位一般是落枕造成的。
以棘突右偏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扶持患者下颌部,前胸贴在患者的后头部,右手拇指触及偏歪的棘突。
2、复位时,医生前胸和左手轻轻用力稍向上提,并使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10°~15°时,右手拇指会感棘突稍有活动,此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左推动,有时即能听到复位声,医生指下也可察觉到有椎体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手法结束。
3 复位后患者恢复端坐,全身放松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保持端坐位,不要转动头部。
二、颈2至颈7错位整复手法均以棘突偏右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
医生左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触及偏右的棘突。
患者后枕部紧靠医生前胸。
2、复位时,医生左手引导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当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35°左右时,医生指下棘突可有松弛感,再稍用力向左推动。
此时,多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复位声,提示复位。
3、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4、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转动头部。
三、胸椎椎体错位整复手法胸椎整复可以采取坐位整复和卧位整复:(1)、坐位整复以第7胸椎棘突偏右,即胸椎椎体向右错位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双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保持90°;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小腿和脚,双手压住患者左大腿根部。
这是整复工作中的一个杠杆的支点,所以,一定不要活动,如果这个地方移动,整复肯定失败。
助手只是保持患者左腿不动,不必用很大力气。
2、医生左手拇指触及第7胸椎偏右的棘突右臂从患者右腋下伸向左肩,此时用右手引导患者向右转身,带左手拇指下有活动感时,左手拇指将棘突向左轻推。
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的复位声。
但是胸椎椎体复位后,小关节还有微小错动,特别注意在胸7棘突周围有没有隆起,如示椎体有后凸,再借转身之力将其平复。
整脊手法能否有效缓解视力疲劳
整脊手法能否有效缓解视力疲劳在当今社会,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视力疲劳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常见的问题。
许多人在长时间用眼后,会感到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
为了缓解视力疲劳,人们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从眼保健操到眼药水,从调整用眼习惯到补充营养。
然而,有一种相对较新的方法——整脊手法,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那么,整脊手法究竟能否有效缓解视力疲劳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整脊手法。
整脊手法是一种通过调整脊椎的位置和关节的活动度,来改善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功能的治疗方法。
脊椎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保护着脊髓和神经。
当脊椎出现错位、侧弯或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时,可能会影响到神经的传导和血液循环,进而导致身体各个部位出现功能障碍。
那么,整脊手法与视力疲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眼睛的神经与脊椎有着密切的联系。
视觉神经从眼球出发,经过视神经管进入颅内,最终与大脑相连。
在这个过程中,视觉神经会与颈椎和胸椎的神经相互交织。
如果脊椎出现问题,可能会压迫或刺激这些神经,从而影响视觉信号的传递,导致视力疲劳等症状的出现。
此外,脊椎的错位还可能影响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紧张度。
长时间的肌肉紧张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得眼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进一步加重视力疲劳。
通过整脊手法调整脊椎的位置,可以缓解肌肉的紧张,改善血液循环,为眼睛提供更好的营养和氧气环境。
一些临床研究也为整脊手法缓解视力疲劳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有研究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脊治疗后,患者的视力疲劳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包括眼睛干涩、酸胀、视物模糊等症状减轻,眼睛的调节能力和集合能力也有所提高。
然而,这些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且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需要更多大规模、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整脊手法的疗效。
虽然整脊手法在理论上和一些初步研究中显示出了缓解视力疲劳的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发布时间:2023-03-10T13:06:46.18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1月22期作者:王兆鹏赵永林△乔海军赵雨晨王全贺[导读]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验总结王兆鹏 赵永林△乔海军 赵雨晨 王全贺(北京永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00)摘要: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是赵永林主任早年跟随安广林教授和任玉衡教授等多名骨伤专家学习的基础上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特别是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面疗效显著,在治疗中将传统中医经络、经筋理论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相结合,以平衡理念贯穿整个诊疗体系,采用“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效果良好。
本文总结了赵永林主任运用“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 赵永林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颈椎病的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发病率呈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由于动力性或者机械性致使椎动脉受到压迫及刺激,导致血管折曲或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
在临床上可采用西药给予抗动脉硬化和扩张血管药物,改善供血不足症状。
而中医治疗手段主要采取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2]。
整脊理筋平衡疗法能够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能够改善其颈椎功能而且安全、无副作用,在临床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赵永林主任是北京永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从事中医骨伤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倡导整脊理筋平衡疗法,在治疗各类型颈椎病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赵永林主任早年跟随清朝骨伤名医安纯如(御医)传人安广林教授,以及任玉衡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贾国庆主任医师、刘益善教授(空军总医院冯天有弟子)等多名骨伤专家学习,经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将传统中医经络穴位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相结合,以平衡理念贯穿整个诊疗体系,创办“整脊理筋平衡疗法”治疗骨伤科疾病,临床效果良好。
整脊论文
浅谈中医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摘要】颈椎病是指颈推的推间关节(椎间盘、钩推关节、关节突关节)蜕变,累及神经(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血管(脊前动脉、推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的一种慢性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整脊手法手法作用机制颈椎病是指颈推的推间关节(椎间盘、钩推关节、关节突关节)蜕变,累及神经(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血管(脊前动脉、推动脉)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的一种慢性常见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祖国中医典籍中没有颈推病一词,但其散见于“脖颈伤筋”、“颈肩痛”、“颈筋急”、“项痛”、“项强”、“颈项痛”等条目之下。
中医手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也是目前临床主要方法之一。
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纔石、桥引、案杌、毒熨......”,更是把推拿治疗的实际运用上溯到遥远的上古。
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则更为系统地总结了按摩推拿对伤科疾病的治疗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
同时提出了:“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必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辨证施术原则,中医正骨手法的命名也由此开始,至今仍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
1. 手法及手法疗法的概念手法指以治病或保健为目的,施术者用手或手的替代物,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动作,刺激人体经穴的有一定法度的动作技巧。
所谓手法,除了与推拿、按摩同义,作为手法医学的统称外,一般是指手法医学中具体的操作技法。
手法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手法作用于患者的穴位和患处,通过手法本身的作用和经络系统的调节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
2. 中医手法基本治疗原则2. 1整体观念辩证施术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因病机变化大多数均可用阴阳之间的平衡失调来概括。
旋转整脊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
手拇 指伸 直 ,抵 住错 位 椎 骨 的棘 突 ,另一 手 托
住 下 颌 部 .两 手 协 同动 作 使 头 向患 侧 慢 慢 旋 转 ,
出现颈 项 ,肩 背麻 木 疼痛 、头 晕 ,心 悸 ,重 者可
致 肢体 酸 软 无力 ,甚 至 二便 失 禁 、瘫 痪 。近 年 来 我 们用 旋 转 整脊 法 治 疗颈 椎 问 盘 突 出症 均 获 良好 效果 现举例 如下 : 病 例一
轻 托 患者 下 颌 部 向左 侧 慢慢 旋 转 ,当有 阻 力 时稍 停 ,随 即 向左 上方 做突 发 的 ,有控 制 的快速 扳 动 , 同 时右 手 拇 指 向左 上 方推 动 。多 能 听到 一 声或 数 声关节 弹响 声 .说 明手法 操作 成功 。
痛 () + ,第六 颈椎 棘 突右 偏 ,击 顶 实验 ( ) + ,右 臂 丛神 经牵 拉 实验 ( ) + 。颈椎 C T示 :1 、颈椎 生 理 曲度 变 直 ,颈 椎 骨 质 增 生 。 2 2 3 3 4 、C — 、C — 、
颈 椎 问盘 突 出症 是 指颈 椎 间盘 发 生退 行 性 改
疗 8次 后 ,颈项 部 活 动 自如 ,诸 症 消 失 ,随访 至
今未 复发 。
变 而使 椎 间 隙狭 窄 ,关 节囊 ,韧 带松 弛 ,脊柱 活 动 时稳 定性 下 降 ,进 而 弓 起 椎 体 ,关 节 突 关 节 , l
诉 :颈 项 部 僵 硬 ,活 动 不 利 伴 头 晕 3年 。查 体 : 颈 3棘 突 旁压 痛 ( ) + .颈 3椎 体 棘 突右 偏 ,压痛
() + ,椎 问孔 挤压 实验 ( ) + ,右 臂丛 神经牵 3 4 4 5 5 6 、C — 、C — 、C — 、C — 、
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_崔彦杰
一、颈椎病的生理特点与颈椎病手法治疗:颈椎骨骼小,上面负担着头颅的重量,同时颈椎骨具有伸屈、旋转及侧屈等较大幅度的运动范围,因而在力学上形成了不稳定的骨骼结构,在生理状态下,它们借助颈椎坚强的骨骼和软组织得以保持平衡。
到成年期,由于体力劳动强度增加,及头颈部过度运动和不良姿势等原因,致使颈肩背部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劳损,而引起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
随着年龄的增大,颈椎的椎间盘,关节囊以及韧带等相继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
虽然两个相邻椎骨间的运动范围很小,但是整个颈椎的运动范围却很大,能沿三个轴进行运动,即沿额状轴上的屈伸运动,矢状轴上的侧屈运动和垂直轴上的旋转运动。
由于颈椎上关节面斜上方,颈脊柱的运动范围最大。
颈部屈伸运动范围较大,其幅度平均为100-110゜,前屈运动的幅度是在脊柱中最大者,完全前屈时,下颌颏部可抵触胸壁。
颈部的旋转运动范围,左右各均为75゜,颈部的侧屈运动,都伴有旋转运动。
在头颈交接部,因第一、二颈椎的特殊分化,形成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使头颅可在各个方向自由运动。
点头运动是在寰枕关节,此关节的屈伸运动幅度很大,约占颈部运动的1/2。
头部的旋转运动主要是在寰齿关节和寰枢关节,其运动幅度约占颈部旋转运动的一半。
颈椎的生理特点决定了颈椎的不稳定性。
相对于腰椎而言颈椎出现椎间盘问题的几率要低很多,因为颈椎仅承载着头部的重量,而腰椎承载着上半身的重量。
所以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纠正由于颈椎稳定性差所造成的偏位,腰椎病主要是治疗腰椎间盘蜕变等问题。
纠正脊椎的偏位以手法治疗较为专长,因此颈椎病治疗中整脊手法的矫正为主要治疗手段。
二、整脊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原理:颈椎的整脊手法治疗为纯手法操作,是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并结合X线片、CT或核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手段作出准确诊断后对患者颈肩部实施充分的松解、推拿,然后医患双方相互配合,应用整脊手法使颈部做特定方向、特定角度、特定距离、特定力度与速度的运动,从而使颈椎关节的异常位置得以纠正,内外平衡得以恢复。
整脊复位手法
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中医整脊疗法适合哪些人群使用
中医整脊疗法适合哪些人群使用一、关键信息1、中医整脊疗法的定义及原理2、适用人群的分类3、各类适用人群的具体症状和特点4、不适用人群的排除标准5、接受中医整脊疗法的注意事项6、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7、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8、后续护理和康复建议二、中医整脊疗法的定义及原理1、中医整脊疗法是一种运用中医理论和手法,对脊柱及相关结构进行调整和治疗的方法。
2、其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气血理论以及脊柱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3、通过纠正脊柱的错位、侧弯、旋转等异常,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力学平衡,从而改善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功能。
三、适用人群的分类1、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脊柱失衡者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坐姿不正确的办公室人员。
经常弯腰劳作的体力劳动者。
2、脊柱轻度侧弯或曲度改变者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早期患者。
成年人因不良习惯导致的脊柱曲度变直或轻度侧弯。
3、颈肩腰腿痛患者颈椎病引起的头晕、头痛、上肢麻木。
肩周炎导致的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腰肌劳损患者。
4、脊柱相关疾病患者由于脊柱问题引起的内脏功能紊乱,如心慌、胸闷、消化不良等。
脊柱源性高血压患者。
四、各类适用人群的具体症状和特点1、长期姿势不良导致脊柱失衡者常感到颈部、肩部、腰部肌肉紧张、酸痛。
容易疲劳,休息后不能完全缓解。
可能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2、脊柱轻度侧弯或曲度改变者外观上可能有双肩不等高、胸廓不对称等表现。
运动时容易出现身体不协调。
部分患者可能会有呼吸不畅的感觉。
3、颈肩腰腿痛患者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转动时疼痛加重,上肢麻木、无力,手指灵活性下降。
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夜间加重,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减小。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
腰肌劳损患者:腰部酸胀、疼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
4、脊柱相关疾病患者脊柱源性心脏病患者:有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但心血管检查无明显异常。
d陈氏整脊法
筋 与 骨 的 关 系
1: 筋与脉并为 系并相互关联的 循行的体系。
2:主要约束骨骼、 调控关节的屈伸 活动以保持人体 正常的运动功能。
认 识 颈 椎
脑部血管
可能产生的症状:头痛,神 经质,失眠,头部发冷,高血 压,健忘,慢性疲劳症,眩晕, 偏头痛,眼花,面瘫,低热。
可能产生的症状:额窦炎, 过敏,耳鸣,耳周边疼痛, 眩晕,视力下降,斜视, 耳聋,偏头痛,胸闷,心 动过速,排尿异常,高血 压,失眠,
• 可能产生的疾病:滑 膜炎,畏寒,甲状腺 疾病,低血压,心律 失常,上肢后侧及尺 侧麻痛
肩关节 节
肘关
整 复 归 位 前 准 备
1:一杯温水《能 口含的温度》
2:一张凳子
1:通过体格检查法确认症状。
颈 椎 整 复 步 骤 2: 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桡侧(或只以一手 拇指亦可)呈"八"字形分布,沿患者脊柱纵 轴由上至下,左右分拨按摸, 以了解椎旁筋肉(棘上韧带)有无变厚、 挛缩、钝厚及条索样剥离等病变情况。
禁忌症
• 1:年老体弱者, • 2:妇女妊娠,月经期 • 3:伴有急性感染性疾病或严 重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疾患 • 4:肿瘤及骨结核等患者
用按摩手法揉按颈 椎,用五功一体灸 阳罐灸颈部。结束 后约定下次调理时 间。
注意事项
1:应用本疗法,病椎定位准确是获效的前提,熟 练的整复手法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2:检查病椎定位不准或疏漏,偏歪棘突方向判断 错误,均可使疗效不显,甚至加重病情。 3:整复定位必须准确,用力柔和,切忌粗暴。 4:治疗时一次整复不能拨正偏歪棘突,配合分筋 琉理、拿点摩揉等推拿手法解除痉挛,然后再施以 整复手法。
对应身体部位和区域: 声带,腺体,咽喉 • 可能产生的疾病:咽 喉炎,声音嘶哑,咽 喉疼痛炎,眩晕,视 力下降,心动过速或 心动过缓,上臂痛或 下肢瘫软,过敏性鼻 炎,神经衰弱
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0例疗效观察
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将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以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和整脊法不同的方法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显示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采用整脊法配合中药熥敷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整脊法治疗方法、时间、疗程同治疗组。
整脊疗法:患者端坐于定点旋转复位登上。
以患椎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术者站于患者之后首先用双拇指触诊法查清偏歪棘突术者右手拇指顶住偏向左侧的棘突然后左侧肘关节向上牵拉患者颈部使颈椎前屈°~6°(或略小)继续向左侧旋转(>5°)在最大侧弯位时术者用右手拇指向右上顶推偏歪棘突立即可觉察指下椎体轻微错动往往伴随“喀”一声。
然后让患者头颅处中立位术者顺压棘突和项韧带松动两侧颈肌手法完毕。
患椎棘突向右偏歪者术者牵引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施手法时应轻柔酌情用力切忌粗暴术后嘱患者限制颈部活动~天1次5次为1疗程。
中药熥敷:取伸筋草g透骨草g五加皮15g海桐皮15g乳香15g没药15g红花g川椒g桂枝g装入8cm×15cm的布袋内将布袋用少许水浸湿放入蒸锅中蒸分钟置患处热敷~分钟每日次每袋可反复蒸用~5天温度以患者适宜为度皮肤破溃禁用皮肤敏感者慎用。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①痊愈:原有阳性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未复发;②显效:原有阳性体征明显减轻但劳累后出现轻度不适;③有效:原有阳性体征减轻但仍有轻度不适;④无效:治疗前后阳性体征无改善。
结果两组痊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见表1。
讨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患者出现各种症状和体征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骨性学说认为颈椎骨性病变是主要因素包括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松弛、椎体节段间失稳造成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牵拉。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中医整脊治疗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中医疗法,旨在通过调整脊柱的结构和功能,恢复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医整脊治疗可能还比较陌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一、中医整脊治疗的原理1、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不仅支撑着身体的重量,还与脏腑通过经络相连。
当脊柱发生错位、紊乱时,会影响到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整脊治疗强调从整体出发,调整脊柱的同时,也注重调理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功能。
2、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
脊柱两旁分布着众多的经络和穴位,如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
当脊柱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压迫或刺激这些经络和穴位,导致经络气血阻滞,出现疼痛、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调整脊柱的位置,解除对经络和穴位的压迫和刺激,使经络气血通畅,从而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
3、筋骨平衡理论中医认为,“筋束骨,骨张筋”,筋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脊柱的稳定不仅依靠骨骼的结构,还依赖于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支持。
当肌肉劳损、韧带松弛或紧张时,会导致脊柱的力学失衡,容易发生错位和紊乱。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调整脊柱的位置,同时配合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手段,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强虚弱的肌肉力量,恢复筋骨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脊柱生物力学原理从现代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脊柱是一个复杂的力学结构,具有承载、运动和保护脊髓等重要功能。
正常情况下,脊柱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一定的活动度和稳定性。
当脊柱受到外力损伤、不良姿势或退变等因素的影响时,脊柱的力学平衡被打破,容易出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小关节紊乱等问题。
中医整脊治疗通过手法复位、牵引等方法,恢复脊柱的正常力学结构和功能,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缓解症状。
整脊疗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 山西 省 古 交 市 中心 医院 , 0 3 0 2 0 0 )
的肌 纤维走 行 方 向一 致 , 针刀体与皮肤成 9 O 。 , 在 骨 面 纵疏 横剥 2 ~3刀 即可 出针 刀 。
( 2 ) 整 脊治疗 : 每 次针 刀 后 患 者取 坐位 。医 者站 立
于其 身后偏 右侧 , 先 行 准备 手 法 , 用 点 穴 法 松解 颈椎 棘 突旁 椎板及 小关 节 附着 处 颈 部深 长肌 肉与 颈 椎 横 突 附 着处 前 、 中、 斜 角肌 。然 后 嘱 患者 随 医者 挟 持 头 部 之手 缓缓 前屈并 向健 侧侧 屈 , 达 到最 大 的前屈 与侧 屈 限度 , 在此 方 向缓 缓牵 伸患 者头 颈 , 医者按 压右 侧小关 节 的拇 指指 腹 向前 施 压 , 助 手 同 时牵 拉 患 者 右臂 , 待 指 下感 到 小关 节松 动 , 此刻 医者用 右臂 、 肘、 手将其 头颈 部迅 速 向 右、 后、 上方旋扳, 指下每可觉小关节跳动 , 并 闻及 “ 咔 嗒” 弹 响声 。医者之 右 手臂 将 患 者 头 部 扶正 , 然 后 站 中
疗效 标准 : 根据 国 家 中 医药 管 理局 制 定 的《 中医病 症诊 断疗 效 标 准 》 L l 中治 疗 颈 椎 病 的疗 效 标 准 进 行 拟 定 。治愈 : 临 床症状 、 体征 消失 , 肌力 正 常 , 颈、 肢体 功 能
1 .观察 组采 用小 针刀 和整脊 疗法 。
颈椎病 是一 种综 合 病 , 又 称 颈椎 综 合 征 , 是 中老 年 人常 见病 、 多发病 之 一 。是 颈 椎 间 盘发 生 退 行性 变 , 影 响颈 椎 的稳定性 , 发 生 一 系列 病 理 性改 变 , 这 些 变 化 直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课件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
•17
第十四式:过伸腰 肢式
损伤病理:同十五式。 防治机制:调整竖脊肌、腰大肌、 腹外、内斜、腹直肌以及骶髂韧 带前后的维系力。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向前着地 爬下,双下肢伸直,但胸腹不着 地,方法有三: 1式:作俯卧撑式——双上肢屈伸, 使身体及一下肢直上直上。各俯 撑10~20次(可视体力增加); 2式:仰卧、屈膝、双手抱胸,挺 腹挺腰,反复10~20次; 3式:俯卧、伸腰,双上肢后展, 下肢后伸作飞燕式,5~10次。 注意事项:按俯卧撑要求胸腹及 膝不能触地。
•中国整脊学手法治疗学内容十八式
•10
第七式:抱肩转胸
式 损伤病理:维系颈椎椎曲及中轴位之斜方肌、头颈
夹肌,项韧带均以肩胛、胸椎为附着点,上连颈椎 下连上段胸椎。因劳损或风寒损伤,肌力失去平衡, 上可导致颈椎紊乱,下可导致胸椎肋胸关节、胸椎 小关节紊乱,颈椎旋转、侧弯,可压迫神经根、椎 动脉。胸肋关节、胸椎小关节紊乱,导致支配内脏 的神经紊乱,出现心动过速、胸闷、胃脘胀闷等并 发症。另一方面,肩胛骨上部肋骨背部组成胸胛关 节,其冈上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可使肩胛上移; 大小圆肌及大小菱形肌(附着胸椎)可使肩胛骨左 右摆动。肩胛部肌肉可因长期单一上肢活动或风寒 而受损,肌肉缺血粘连,可导致胸椎关节紊乱。 防治机制:运动肩胛内大、小菱形肌对胸椎中轴位 的稳定作用(左右平衡),左右转动胸廓,调节肩 胛内肌肉对胸椎的平衡力,纠正胸椎关节错缝。 练功方式:正立、双手抱紧两肩,左右转摇胸廓各 30~50次。 注意事项:转胸时,尽量腰胯不动。
防治机制:颈椎中轴位依靠两侧斜方肌、胸锁 乳突肌和斜角肌平衡,侧颈锻练这二组肌肉的 肌力,使受损者得到恢复,受累者不致损伤, 维持或恢复正常颈椎力学平衡。
三小定点整脊恢复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手法演示
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评估 治疗的安全性。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选择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神经 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
详细的病例分析。
病情介绍
治疗过程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 职业、病史、症状、体征
及影像学检查等。
描述患者接受三小定点整 脊治疗的具体过程,包括 治疗次数、手法操作等。
疗效评价
中医经络理论
经络系统
中医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存在着复 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的传导 和调节作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穴位与经络
穴位是经络上的特定点,通过刺激 穴位可以调整经络的气血运行,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整脊与经络
三小定点整脊手法作用于特定的穴 位和经络,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改 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胸廓出口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臂丛神经受压症状,如患侧上肢疼痛、麻木、 无力等,但一般无颈部症状,且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颈椎退 变改变。
颈椎肿瘤
颈椎肿瘤可压迫神经根引起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但一 般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等,且影像学检查可 见颈椎骨质破坏或占位性病变。
03 三小定点整脊手法的理论 基础
根据疗效评估标准,评 价该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总结经验教训。
06 安全性分析与风险防范措 施
安全性分析
专业操作
整脊恢复手法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 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适应症筛选
严格筛选适应症,对于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脊柱骨折、肿瘤等患 者,应避免进行整脊恢复手法。
手法轻柔
在操作过程中,手法应轻柔、和缓,避免使用暴力或过度牵拉,以减 少对颈椎的损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整脊法
颈部整脊法适用于落枕、颈部慢性劳损、颈椎病、颈肌筋膜炎及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等,具有松解肌肉痉挛、滑利关节及整复颈椎骨错缝等功用。
患者体位分为坐位与卧位二种,以下七种手法,患者均取坐位。
一、牵颈摇头法
[体位]患者端坐,医者立其身后,双手拇指置于耳后乳突处,其余四指托住下颌。
[手法]医者双前臂压住患者双肩,双手腕立起,牵引颈椎,在维持牵引下先左右摇转头部3~5次,然后再作头部前屈、后伸运动3~5次(图2-2-1A、B)。
图2-2-1 A、B牵颈摇头法
二、揉颈旋头法
[体位]患者端坐,医者立其后,医者一手拇指按在患者颈部痉挛的肌肉处,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保持颈椎牵引力,同时用肩部顶住患者伤侧颞枕部以固定头部。
[手法]医者一手按揉颈部痉挛的肌肉,另一手托住下颌骨,将患者头部缓缓向健侧旋转(图2-2-2A、B)。
图2-2-2 A、B揉颈旋头法
三、快速旋颈法
[体位]患者端坐,头部略前屈。
[手法]医者立其后,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颌,先轻轻左右摇转头部3~5次,使患者颈项部肌肉放松,然后医者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头部向一侧快速旋转,此时常可听到弹响声(图2-2-3A、B)。
图2-2-3A 快速旋颈法
图2-2-3B 快速旋颈法
四、卡颈侧扳法
[体位]患者端坐,医者立其后。
[手法]医者一手虎口卡压患侧颈根部,另一手按住对侧头顶部,两手相对用力侧推,使颈部侧屈的活动度逐渐增大,当抵达一定幅度感到有阻力时,再稍加力量快速侧推,常可听到弹响声(图2-2-4A、B)。
图2-2-4A 卡颈侧扳法
图2-2-4B 卡颈侧扳法
五、双人旋颈法
[体位]患者端坐,助手立其前偏健侧,用一掌心托扶患者下颌,另一手按扶患者后枕部,医者立其后偏患侧,用一手拇指顶住高起且有压痛的棘突,其余四指轻扶健侧颈项部,另一手掌心托握住助手的托扶患者下颌之手。
[手法]维持上述姿势下,助手双手协同用力向上拔伸,医者两手协同将患者头颈部向患侧扳动,使患者头颈部沿矢状轴向外上方旋转30°左右,医者顶抵棘突之拇指用力向健侧水平方向顶推,此时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同时可感觉指下棘突向健侧位移(图2-2-5A、B)。
图2-2-5A、B双人旋颈法
六、定点旋颈法
[体位]患者端坐,医者立其后,一手拇指顶住高起且有压痛的棘突或横突,其余四指轻扶健侧颈项部,另一手先使患者头颈部前屈35°,再向健侧偏45°(或患者能忍受的最大限度),医者上半身躯体前俯,用前胸按压住患者头部,以保持患者头颈部前屈、侧偏的姿势。
[手法]医者手掌托扶患者下颌,将患者头颈部向患侧外上方扳动,使头颈部沿矢状轴旋转45°;与此同时,医者顶抵棘突或横突之拇指用力向健侧顶推,此时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同时觉指下棘突或横突向健侧位移(图2-2-6A、B)。
图2-2-6A 定点旋颈法
图2-2-6B 定点旋颈法
七、扳颈拔伸法
[体位]患者端坐,医者立其后。
医者一手扶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握住患侧手部2~5指,肘部顶住患者肘窝部。
[手法]医者一手推按患者头部向健侧,另一手令患者屈肘,牵伸手臂,向相反方向用力(图2-2-7A、B)。
图2-2-7A 扳颈拔伸法
图2-2-7B 扳颈拔伸法
八、压肩旋颈法
[体位]患者端坐,医者立其后。
[手法]医者一手压患者肩前,固定患者躯干;另一侧肘部扶托患者下颌,手按患者项部,轻轻向上牵引,然后慢慢地向左或向右旋转,动作需稳而有力,幅度逐渐增加,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图2-2-8A、B)。
图2-2-8A 压肩旋颈法
图2-2-8B 压肩旋颈法
九、抱头蹬腿法
[体位]患者端坐,医者平行步立其后。
[手法]一手拇指顶住高起且有压痛的棘突或横突,另一侧肘部托住患者下颌,手抱患者头部,贴肩以固定患者头颈部前屈、侧偏的姿势。
在此姿势下,医者蹬腿向上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患侧外上方扳动;医者顶抵棘突或横突之拇指用力向健侧方向顶推,此时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图2-2-9A、B)。
图2-2-9A、B 抱头蹬腿法
十、仰卧牵伸法
[体位]患者仰卧位,头部伸出床边;医者马步站在患者头部前方,双手分别置于面颊及枕后部。
[手法]医者先牵引患者颈部,并轻轻摇晃,使颈部肌肉放松,在维持牵引下,双手逐渐用力使患者颈部向左与向右旋转(图2-2-10A、B)。
图2-2-10A、B 仰卧牵伸法
十一、按头推肩法
[体位]患者仰卧位,头转向健侧。
医者马步立于床前。
[手法]医者一手托住患者后枕,前臂压着头部;另一手推患侧肩部,双手反向用力,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图2-2-11)。
图2-2-11 按头推肩法
十二、叉手顶颈法
[体位]患者仰卧位,头中立位。
医者马步立于床前。
[手法]医者双手交叉抱拳,拇指向上顶住患者颈后患椎上,双前臂夹住患者面颊部向上牵引,可向左右旋转松弛患者项部肌肉,在头中立位下,医者双手向上发力,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图2-2-12A、B)。
图2-2-12A、B 叉手顶颈法
十三、按颈旋头法
[体位]患者仰卧位,头转向健侧。
医者弓步立于床前。
[手法]医者一手拇指按住患者同侧(或对侧)高起且有压痛的颈椎横突或关节突,其余四指轻扶患者下颌部;另一手将患者头部上托(上颈椎稍上托,中颈椎上托30°,下颈椎尽量上托),然后发力向前、向上45°旋转,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图2-2-13A、B)。
图2-2-13A、B 按颈旋头法
十四、托颌推肩法
[体位]患者俯卧位,头转向患侧。
医者弓步立于床前。
[手法]医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压着头部;另一手推患侧肩部,双手反向用力,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图2-2-14A、B)。
图2-2-14A、B 托颌推肩法
十五、俯卧旋颈法
[体位]患者俯卧位,头转向患侧;医者弓步立于床前。
[手法]医者一手拇指按住患者高起且有压痛的横突或关节突,其余四指轻扶患者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向上向后用力,同时腰部向后发力,使患者头部向后上旋,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图2-2-15A、B)。
图2-2-15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