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课件
合集下载
生命体征评估ppt课件
未来生命体征评估的研究方向将包括开发新型的生命体征监 测技术、建立更加完善的生命体征评估标准、探索生命体征 与其他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等。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生命体征评估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生命体征评估基础知识 • 生命体征评估实践操作 • 生命体征评估案例分析 • 生命体征评估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什么是生命体征评估
01
生命体征评估是对病人的血压、 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基本生 命体征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改进方向
针对生命体征评估的不足之处,未来可以通过研发更加精 准的检测设备、完善评估标准等方法进行改进,提高生命 体征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命体征评估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应用价值
生命体征评估作为一种基础的医学检 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监 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评 估手术风险等。
推广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命体征 评估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 重视,如运动员身体状况监测、特殊 环境下的人类生命体征监测等。
未来生命体征评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
未来生命体征评估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和无创化的方 向发展,通过引入新型传感器和算法,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
研究方向
治疗提供依据。
PART 02
生命体征评估基础知识
生命体征评估的五个方面
体温
评估患者的体温是否 正常,判断是否有发 热、低体温等情况。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2023-2026
ONE
KEEP VIEW
生命体征评估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生命体征评估基础知识 • 生命体征评估实践操作 • 生命体征评估案例分析 • 生命体征评估总结与展望
PART 01
引言
什么是生命体征评估
01
生命体征评估是对病人的血压、 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基本生 命体征进行测量和评估的过程。
改进方向
针对生命体征评估的不足之处,未来可以通过研发更加精 准的检测设备、完善评估标准等方法进行改进,提高生命 体征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命体征评估在医学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应用价值
生命体征评估作为一种基础的医学检 测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监 测患者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评 估手术风险等。
推广价值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命体征 评估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得到 重视,如运动员身体状况监测、特殊 环境下的人类生命体征监测等。
未来生命体征评估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发展趋势
未来生命体征评估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和无创化的方 向发展,通过引入新型传感器和算法,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 。
研究方向
治疗提供依据。
PART 02
生命体征评估基础知识
生命体征评估的五个方面
体温
评估患者的体温是否 正常,判断是否有发 热、低体温等情况。
生命体征ppt课件
3、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 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
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4、护理
(1)收集资料 :一般情况 体温过低的原因 (2)去除病因,给予保暖措施:环境温 度24℃左右为宜;新生儿置温箱中 (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1次/ 小时,直到体温回复至正常且稳定 (4)心理护理
4. 高热病人的护理
(1)定时测体温观察病情普通病人每天测量1 次;新收病人每天测量3次,发热病人每天测 量4次,高热时应每4h测量一次;新收3天后 或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天1次 (2)降温 物理降温 局部和全身冷疗 药物降温 (3)补充营养和水分 (4)增进舒适、预防并发症 (5)加强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原因:感染性与非感染性
1. 发热的程度判断
以口腔温度为例,发热程度可划分为: 低热 37.3~38.0℃ 中等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 41℃ 以上 最高耐受温度约为40.6 ~ 41.4℃ ,43℃ 时很少存活;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 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热持续 在42℃以上2 ~ 4h可导致休克或严重并 发症
二、体温异常的观察护理
(一)体温过高 (二)体温过低
1、发热的程度判断 2、 发热过程 3 、常见热型 1. 定义 4 2、高热病人的护理 、分类
3、临床表现 4、护理
(一)体温过高
即发热(fever,pyrexia):指机体在致 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 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标准: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 超过37.5℃,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 可称为发热
高0.3℃~0.5℃)
(五)影响体温的因素
第十三节生命体征课件
自主性
呼吸运动是自主控制的,受神经系统 调节。
05
血压的测量与正常值
血压的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
通过导管插入血管直接测量血压,这 种方法准确度高,但有创,一般仅用 于危重病人和手术病人。
间接测量法
通过袖带加压阻断血管,用听诊器听 血管音,再根据柯氏音调整压力,以 获得血压值。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适 用于日常血压监测。
第十三节生命体征课件
目录
• 生命体征概述 • 体温的测量与正常值 • 脉搏的测量与正常值 • 呼吸的测量与正常值 • 血压的测量与正常值 • 意识状态的观察与评估
01
生命体征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生命体征是指用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系列生理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 吸和血压等。
意义
生命体征是衡量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和 诊断疾病,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正常血压值范围
正常成人血压
收缩压90-140mmHg,舒 张压60-90mmHg。
理想血压
收缩压<120mmHg,舒 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30-139mmHg, 舒张压85-89mmHg。
血压的生理特性
昼夜节律
一天中血压有两个高峰期,即早晨和下午, 夜间血压较低。
性别差异
女性的血压通常比男性略低。
测量方法
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放在腋下或口腔中;测量脉搏时,触摸手腕或颈部动脉;测量呼吸 时,观察胸部起伏或使用呼吸测量仪;测量血压时,将血压计袖带缠绕在上臂,听诊器放 在肱动脉处。
注意事项
测量生命体征时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测量前应休息片刻;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生命体征讲稿通用课件
5分钟。
脉搏
用手指轻轻触摸桡动脉、颈总 动脉等部位,感受脉搏跳动,
记录每分钟脉搏次数。
呼吸
观察胸部起伏,记录每分钟呼 吸次数。
血压
使用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血 压,注意保持测量姿势正确, 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02
体温的
正常体温范 围
正常体温范围
36.1℃-37.2℃
体温的生理波动
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时 间、活动状态等,而产生一定的波动。
正常呼吸音
呼吸时肺部发出的声音清 晰、均匀且无杂音。
呼吸异常的种类与影响
呼吸急促
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正常 范围,可能导致缺氧和二 氧化碳潴留。
呼吸困难
呼吸费力、急促或出现三 凹征,可能导致严重缺氧 和生命危险。
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 可能导致脑损伤和猝死。
呼吸的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测量方法
血压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血压越容 易偏高,男性血压普遍比女性偏
高。
高血压与低血压的定义与影响
01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长 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脑血 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
02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90mmHg或 舒张压<60mmHg的情况。低血 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慌等 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晕厥或休克。
体温在37.3℃-38℃之间,可能导致 机体免疫力下降、疲乏无力等症状。
体温的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测量方法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有口腔测量法、腋下测量法和肛门测量法。其中,腋下测量法最为 常用。
注意事项
在测量体温前,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热水等行为,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同时,应 选择适当的测量部位,如腋下测量时应将汗液擦干,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测量 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以及是否出现断裂或水银泄漏等情况。
脉搏
用手指轻轻触摸桡动脉、颈总 动脉等部位,感受脉搏跳动,
记录每分钟脉搏次数。
呼吸
观察胸部起伏,记录每分钟呼 吸次数。
血压
使用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血 压,注意保持测量姿势正确, 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
02
体温的
正常体温范 围
正常体温范围
36.1℃-37.2℃
体温的生理波动
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时 间、活动状态等,而产生一定的波动。
正常呼吸音
呼吸时肺部发出的声音清 晰、均匀且无杂音。
呼吸异常的种类与影响
呼吸急促
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正常 范围,可能导致缺氧和二 氧化碳潴留。
呼吸困难
呼吸费力、急促或出现三 凹征,可能导致严重缺氧 和生命危险。
呼吸暂停
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 可能导致脑损伤和猝死。
呼吸的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测量方法
血压范围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血压越容 易偏高,男性血压普遍比女性偏
高。
高血压与低血压的定义与影响
01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的情况。长 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脑血 管疾病、肾脏疾病等并发症。
02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90mmHg或 舒张压<60mmHg的情况。低血 压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慌等 症状,严重时可引起晕厥或休克。
体温在37.3℃-38℃之间,可能导致 机体免疫力下降、疲乏无力等症状。
体温的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
测量方法
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有口腔测量法、腋下测量法和肛门测量法。其中,腋下测量法最为 常用。
注意事项
在测量体温前,应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热水等行为,以免影响测量结果。同时,应 选择适当的测量部位,如腋下测量时应将汗液擦干,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在测量 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水银柱是否在35℃以下,以及是否出现断裂或水银泄漏等情况。
生命体征讲稿通用课件
脉搏的正常范围
年龄 出生- 1个月
1-12个月 1-3岁 3-6岁 6-12岁
12-14岁 14-16岁 16-18岁 18-65岁 65岁以上
正常范围(次/min) 70-170 80-160 80-120 75-115 70-110
男
女
65-105
70-110
60-100
65-105
55-95
2.对需密切观察血压者,应做到“四定”? 3.发现血压听不清或异常,应重测。 4.避免影响测量血压的因素,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测量前如
有吸烟、运动、情绪变化等,应休息15-30分钟后再测量)。
5、注气:听诊器置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一手固定,另一手握加压气球,关闭 压力活门(气门),打气至肱动脉搏 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
6、放气:缓慢放气,速度以水银柱下 4mmHg/秒为宜,注意水银柱刻度和 肱动脉声音的变化。
7、判断:听诊器出现的第一声搏动音, 此时水银柱所指的刻度,即为收缩压; 当搏动音突然变弱或消失,水银柱所 指的刻度即为舒张压。
血压的正常值和异常值
收缩压:90~139mmHg 舒张压:60~89mmHg 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
五、生命体征的记录方法
• 体温 T XX ℃
口温蓝色 ● 肛温蓝色○ 腋温蓝色ⅹ
• 脉搏 P XX/min
脉搏红色● 心率红色○
• 呼吸 RXX/min
成人插入肛门3~4cm。
体温平均值及正常范围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37℃ 37.5℃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36.5~37.7℃ 36.0~37.0℃
生命体征评估及护理-PPT课件
特 点:散热大于产热 体温恢复正常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退热方式:骤降和渐降 临床表现:皮肤湿冷
血压可轻度↓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常见热型
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 持续在3940℃,达数天 或数周,24小 时波动范围不 超过1℃。
常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伤寒
㈠ 体温过高的评估
4. 热型
驰张热:体温在 39℃以上,24小 时内温差达1℃, 但最低温度仍高
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替代体温
测量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腋温 肛温
36.5℃ 37.5℃
温度范围
36.3-37.2 ℃ 36.0-37.0 ℃ 36.5-37.7 ℃
直肠的温度是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
体温的形成:三大营养物质在体
内氧化所释放的能量
糖、脂肪、蛋白质
氧气
50%化学能
氧 化
能量
二氧化碳、水、 含氮化合物
高热、甲亢、心房纤颤、大出血休克、 心包积液、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
(一)正常脉搏
影响 因素?
速率(pulse rate):60~100次/min;脉率与呼吸的比例
是4:1
脉律(pulse rhythm):均匀规则,间隔时间相等
强度(pulse force):每搏强弱相同
动脉壁的情况(condition of arterial wall ):光滑、 柔软,有一定的弹性
注意事项
• 婴幼儿、重病人测温,守侯在旁。 • 避免影响体温的各种因素。 • 不慎咬碎体温计,及时处理
立即清除玻璃碎屑,以免损伤口腔粘膜。 口服蛋清或牛奶,以保护消化道粘膜并延缓汞的吸收 病情允许者,进食粗纤维食物,以加快汞的排出。
生命体征xue优质获奖课件
水果100g/日) (4)食物中钾/钙/镁含量低:钾/钙/镁—降/调压 • 预防措施:钙/钾/镁丰富食物摄入↑ (2块豆腐/
天250g奶/天,香蕉、橙等水果)
生活方式与高血压
(5)体重超标 • 研究显示:体重与血压呈明显正有关 • 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 >5公斤为
超重/肥胖 • 预防措施: • 少糖;少油;少肉;多蔬果;多运动;
运动类型
• (2)有氧运动
• 1)广义:日常生活活动
• 心率 60-100次/分钟运动→强度低→有氧代谢 供能维持在较低水平→神经、内分泌变化旳效 应不明显(肌肉、骨骼、心肺功能等变化) --健身效果不明显
• 2)狭义:锻炼/运动
• 经常心率120-180次/分钟运动→强度↑ ↑→有氧 代谢供能↑ ↑ →规律旳神经、内分泌变化旳效应 ↑↑ →具有健身作用
100g肉类旳脂肪含量(高→低)
• 四腿:猪(28.8g)-羊-牛-兔(2.2g) • 两腿:鹅-鸭-鸽-鸡(9.4g)-鹌鹑(3.1g) • 无腿:鱼(3g、不饱和脂肪↑)√
当心看不见旳“油”---炒货中旳瓜子、花生、 核桃等(切忌边看电视边吃多了此类“油”)
生活方式与高血压
(3)纤维素摄入少 • 机理:纤维素+油脂→肠蠕动↑→毒素/油脂排出↑ • 预防措施:纤维素摄入↑ (蔬菜400-500g/日、
右上>左 上肢
60-89 mmHg
下> 上肢
√ 行为
√ √
意识
√√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肛温 37.5℃ 腋温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36.5℃~37.7℃ 36.0℃~37.0℃
脉搏旳年龄变化
天250g奶/天,香蕉、橙等水果)
生活方式与高血压
(5)体重超标 • 研究显示:体重与血压呈明显正有关 • 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 >5公斤为
超重/肥胖 • 预防措施: • 少糖;少油;少肉;多蔬果;多运动;
运动类型
• (2)有氧运动
• 1)广义:日常生活活动
• 心率 60-100次/分钟运动→强度低→有氧代谢 供能维持在较低水平→神经、内分泌变化旳效 应不明显(肌肉、骨骼、心肺功能等变化) --健身效果不明显
• 2)狭义:锻炼/运动
• 经常心率120-180次/分钟运动→强度↑ ↑→有氧 代谢供能↑ ↑ →规律旳神经、内分泌变化旳效应 ↑↑ →具有健身作用
100g肉类旳脂肪含量(高→低)
• 四腿:猪(28.8g)-羊-牛-兔(2.2g) • 两腿:鹅-鸭-鸽-鸡(9.4g)-鹌鹑(3.1g) • 无腿:鱼(3g、不饱和脂肪↑)√
当心看不见旳“油”---炒货中旳瓜子、花生、 核桃等(切忌边看电视边吃多了此类“油”)
生活方式与高血压
(3)纤维素摄入少 • 机理:纤维素+油脂→肠蠕动↑→毒素/油脂排出↑ • 预防措施:纤维素摄入↑ (蔬菜400-500g/日、
右上>左 上肢
60-89 mmHg
下> 上肢
√ 行为
√ √
意识
√√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口温 37.0℃ 肛温 37.5℃ 腋温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36.5℃~37.7℃ 36.0℃~37.0℃
脉搏旳年龄变化
生命体征PPT优秀课件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 升高超过41 ℃,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达43℃ 很少存活,
观(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察
渐升 伤寒
骤升
肺炎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骤退 大叶 肺炎 疟疾
渐退 伤寒 风湿 热
退热期
产 产热>散热
热
肌肉代谢增加:
寒战、疲乏
散 皮肤血管收缩: 热 皮肤苍白、干燥
• (一)体温过高:
• 又称发热,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 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发 感染性发热
热
(infective fever)
原
因
非感染性发热
(noninfective fever)
由常病见原,体主以要外由的各 种病物原质体引引起起,。如变 态湿见反热于应、各性药种疾物急病热、()风无 菌慢性性坏传死染物病质和的吸 收感(染大性手疾术病后。、内
体温可上升0.2-0.3℃
生理变化
肌
肉
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
活
强烈收缩,产热增加。
动
小儿哭闹也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生理变化
其 体温增高
他 体温下降
日常生活中沐浴、 进食、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等因素
均安可静出、现睡体眠温、一饥时饿性、增高 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发热 (二)体温过低
出血、大面积烧伤、 癌、白血病)、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失 常(颅脑损伤、中
暑)
观 察
(1)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例:
程度
生命体征讲义定课件
Page 2
LOGO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核温度: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 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高、稳定、不易 测量。
体表温度: 皮肤温度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 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 核温度。
LOGO
Page 4
LOGO
正常范围: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平均温度 37.0°C 36.5°C 37.3°C
正常范围 (36.2-37.2) (35.9-36.9) (37.1-37.4)
Page 5
LOGO
生理变动:不超过0.5-1℃
① 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 ② 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③ 性别:女性>男性 ④ 饮食:饥饿、禁食时↓,进食后 ⑤ 运动: ↑ ⑥ 药物影响:麻醉药物 ⑦ 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Page 23
LOGO
三、脉搏的测量
30min内无剧烈活动、情绪波动 患者有无偏瘫、功能障碍
测量部位 最常用--桡动脉 病人手掌向下,测量者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
在桡动脉上,勿用拇指。一般患者用中等压力,测 30s×2 脉搏微弱触不清时,听心率 1min
注意事项:1、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的搏动较 强,易于患者脉搏相混淆)。 2、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 时,应侧心尖搏动1分钟。
LOGO
Page 8
(一)体温过高
3、发热过程及症状
时期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LOGO
过程 产热大于散热
产热和散热趋于平 衡
表现
疲乏无力、皮肤苍白、 干燥无汗、畏寒,甚 至寒战
LOGO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体核温度: 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 中枢神经的温度。 特点:高、稳定、不易 测量。
体表温度: 皮肤温度 较低,易测量,易受影 响。
临床所指的体温是平均体 核温度。
LOGO
Page 4
LOGO
正常范围:
部位 口温 腋温 肛温
平均温度 37.0°C 36.5°C 37.3°C
正常范围 (36.2-37.2) (35.9-36.9) (37.1-37.4)
Page 5
LOGO
生理变动:不超过0.5-1℃
① 昼夜: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 ② 年龄: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③ 性别:女性>男性 ④ 饮食:饥饿、禁食时↓,进食后 ⑤ 运动: ↑ ⑥ 药物影响:麻醉药物 ⑦ 情绪: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Page 23
LOGO
三、脉搏的测量
30min内无剧烈活动、情绪波动 患者有无偏瘫、功能障碍
测量部位 最常用--桡动脉 病人手掌向下,测量者示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按
在桡动脉上,勿用拇指。一般患者用中等压力,测 30s×2 脉搏微弱触不清时,听心率 1min
注意事项:1、勿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的搏动较 强,易于患者脉搏相混淆)。 2、异常脉搏应测量1分钟;脉搏细弱难以触诊 时,应侧心尖搏动1分钟。
LOGO
Page 8
(一)体温过高
3、发热过程及症状
时期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退热期
LOGO
过程 产热大于散热
产热和散热趋于平 衡
表现
疲乏无力、皮肤苍白、 干燥无汗、畏寒,甚 至寒战
生命体征 ppt课件
九、洗手、记录,推治疗车回治疗室。
操作后
回治疗室后正确处理用物
1.体温计:放入含氯消毒液内(1000mg/L)浸 泡三十分钟,冲洗干净,擦干,水银柱甩至35̊c
以下,放置于清洁的容器内备用。
2.血压计:用75%酒精擦拭;袖带每周消毒1次,
浸泡在500mg/L含氯消毒液内半小时,冲洗干净
后晾干备用。
2、对精神异常、昏迷以及病儿要注意试温安全,预 防损伤。在测体温时,护士应全程守候。
3、传染病人应专人专用,体温计单独消毒。
4、切勿把体温计放在热水中清洗或沸水中煮,以防 爆裂
注意事项
二、测脉搏的注意事项: 1、不可用拇指诊脉,因拇指小动脉搏动较强易与 病人的脉搏相混淆。 2、病人如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等患 者稳定30分钟下来再测量。 3、偏瘫病人应测健侧,有动静脉瘘的病人应测健 侧。 4、脉搏短绌患者的测量方法:
操作过程
四、测量呼吸:以诊脉状,观察胸腹部的起伏,计数 30秒;危重患者呼吸不宜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 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操作过程
五、测血压
1、协助患者取卧位或坐位(被测肢体肱动脉、心脏及血压计 的零点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坐位时平第四肋,卧位时平腋中 线) 2、暴露被测肢体(掌心朝上、瘫痪患者测量健侧肢体)。
操作流程
仪表:按医院要求着护士装
操 作 流 程
操作前准备:评估告知准备
操作过程:测量生命体征
操作后: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签字
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
1.病情、意识状态、自理合作程度、生命体征基础
值
2.患者30分钟内有无吸烟、运动、进食、冷热敷、
沐浴、情绪波动
第十三节生命体征课件
呼吸频率随年龄、性别和生理状 态而异,新生儿和儿童呼吸频率
较快,老年人呼吸频率较慢。
正常成人潮气量为500-600ml ,呼吸深度适中。
呼吸的测量 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 次数来计数呼吸频率,注 意在平静状态下进行。
触觉法
将手放在患者的胸部或腹 部,感受呼吸时气流和胸 廓的起伏变化。
器械法
脉搏的正常范围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运动、药物等。
脉搏的测量 方法
01
02
03
测量工具
可以使用电子血压计或传 统的听诊器来测量脉搏。
测量位置
通常选择在桡动脉、颈总 动脉或股动脉等易于触摸 的部位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
将手指轻轻放在所选位置 的动脉上,感受脉搏跳动 ,并记录每分钟的跳动次 数。
脉搏的解读与异常处理
受试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在与心脏 同一水平的位置。
使用血压计
记录结果
选用合适的袖带,将袖带围绕上臂并确保 其与上臂贴合紧密,然后开启血压计进行 测量。
测量完成后,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值。
血压的解读与异常处理
高血压
收缩压和(或)舒张压高于正常 范围。处理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 式(如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量
第十三节生命体征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生命体征概述 • 体温的测量 与解读 • 脉搏的测量 与解读 • 呼吸的测量 与解读 • 血压的测量 与解读
01 生命体征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生命体征是指人体的重要生理参数,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它 们能够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和生理功 能。
意义
肛门测量法
将体温计水银端涂润滑剂后轻轻插 入肛门约3厘米,测量3分钟后取出 读数。
生命体征评估ppt课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呼吸异常的识别主要通过观察呼吸情况来实现,如果呼吸 频率过快、过慢、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症状,应及时就 医。处理呼吸异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等措施 ,具体方法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血压异常的识别与处理
总结词
血压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生命体征产生负面 影响,需要及时的识别和处理。
CHAPTER
03
生命体征评估实践操作
体温评估
总结词
体温是评估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通过测量体温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详细描述
在评估体温时,应选择适当的测量部位,如腋下、口腔或直肠,并确保测量工具的准确性。测量前应让患者休息 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或喝热饮。正常体温范围在36.5℃-37.5℃之间,如果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采取相 应措施。
详细描述
血压异常的识别主要通过测量血压来实现, 如果血压过高,可能表现为头痛、胸闷等症 状,如果血压过低,可能表现为乏力、眩晕 等症状。处理血压异常的方法包括改变生活 方式、药物治疗等措施,具体方法应根据病
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注意事项
评估环境与准备事项
01
02
03
02
生命体征评估基础知识
生命体征定义
01
生命体征是评估个体生理状态的 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 吸频率和血压等。
02
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的 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对于疾病 的诊断、治疗和监测具有重要意 义。
生命体征的测量 方法
测量方法包括传统的手动测量和自动 测量。
手动测量需要使用传统的体温计、听 诊器等工具,而自动测量则通过电子 设备进行自动记录和监测。
详细描述
在评估血压时,应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如上肢肱动脉或下肢股动脉。测量时应让患者休息一段时间 ,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正常血压范围应根据年龄、性别和身高进行判断,如果血压过高或过低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人的生命体征》课件
《人的生命体征》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生命体征概述 • 体温 • 脉搏 • 呼吸 • 血压 • 其他生命体征
01
生命体征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生命体征是指用来判断生命活动 是否存在及其状态的生理指标,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
意义
生命体征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 重要指标,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 以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病等原因引起。
高热
体温超过39°C,可能是 由于感染、炎症、中暑
等原因引起。
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C,可能是 由于严重感染、休克、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
引起。
体温过高
体温高于41°C,可能导 致昏迷、抽搐、心肺功 能衰竭等严重后果,需
要及时就医。
03
脉搏
正常脉搏范围
正常成年人脉搏范围 为60-100次/分钟, 平均为72次/分钟。
临床意义
血氧饱和度是评估呼吸系统和循 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诊 断肺部疾病、心脏疾病等具有重
要意义。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 的图形,通过心电图可以 了解心脏的节律、心肌缺 血、心律失常等情况。
监测方法
心电图通常通过在体表放 置电极进行监测,电极通 常放置在胸部、腹部和腿 部的特定位置。
临床意义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 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体重与营养状况
体重与营养状况
01
体重和营养状况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轻或
过重都可能影响身体的健康。
监测方法
02
体重和营养状况可以通过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进
contents
目录
• 生命体征概述 • 体温 • 脉搏 • 呼吸 • 血压 • 其他生命体征
01
生命体征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生命体征是指用来判断生命活动 是否存在及其状态的生理指标,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
意义
生命体征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 重要指标,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 以及时发现和诊断疾病,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病等原因引起。
高热
体温超过39°C,可能是 由于感染、炎症、中暑
等原因引起。
体温过低
体温低于35°C,可能是 由于严重感染、休克、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因
引起。
体温过高
体温高于41°C,可能导 致昏迷、抽搐、心肺功 能衰竭等严重后果,需
要及时就医。
03
脉搏
正常脉搏范围
正常成年人脉搏范围 为60-100次/分钟, 平均为72次/分钟。
临床意义
血氧饱和度是评估呼吸系统和循 环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于诊 断肺部疾病、心脏疾病等具有重
要意义。
心电图
心电图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电活动 的图形,通过心电图可以 了解心脏的节律、心肌缺 血、心律失常等情况。
监测方法
心电图通常通过在体表放 置电极进行监测,电极通 常放置在胸部、腹部和腿 部的特定位置。
临床意义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 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体重与营养状况
体重与营养状况
01
体重和营养状况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轻或
过重都可能影响身体的健康。
监测方法
02
体重和营养状况可以通过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进
《生命体征评估》课件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严 重贫血等
低血压
体质虚弱、营养不良、慢性失血、急 性大出血等
血压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方法
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使用合适的袖带,听诊器放置于肘窝处肱动脉搏动处,测 量三次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
测量前休息5分钟,袖带松紧适宜,听诊器无阻塞,测量过程中保持安静,避免 讲话或移动,记录测量结果并定期复查。
汞柱之间。
评估方法与工具
评估方法
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需要使用专业 的仪器进行测量,而间接测量法则通过触摸、听诊等方式进行测量。
评估工具
生命体征的测量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这些工 具在医疗保健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准确的生理指标数据,帮助 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02
体温评估
正常体温范围
正常体温范围
36.1℃-37.2℃
体温的生理波动
体温会受到年龄、性别、时间、运动和精神因素 的影响,出现生理波动。
测量部位
通常测量腋温、口温和肛温,不同部位的正常体 温范围略有差异。
体温异常的分类与原因
01
02
03
04
低热
37.3℃-38℃;原因:感染、 风湿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
速或减慢。
意识状态评估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语言反应、刺激反应 、生理反应等来判断意识状态。
注意事项
评估时应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如关闭 手机、保持安静等;注意观察患者的 表情、动作和语言反应;对于无法交 流的患者,应结合其他生命体征进行 综合判断。
07
综合评估与处理建议
综合评估的方法与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给机体
表层的皮肤,再由后者直接传给 其相接触的物体。根据这一道理, 可利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病人降温。
对
流
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受气体或液体
的流动速度的影响,
如吹电扇,由于空气不断
• 体温是怎样形成的?
•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
• 体温是怎样调节的?
(二)体温的产生及调节
1、体温的产生:
糖 脂肪 蛋白质
氧化分解 产生能量
热能 维持体温
转移到ATP中 最终仍转化为 热能
2、产热与散热
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
散发于 体外
产热过程
(肝脏、 骨骼肌)
散热过程 (皮肤、 呼吸、排 泄)
临床上测体温常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 下温度
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温度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来表示。 ℉=℃×9/5+32 ℃=(℉-32)× 5/9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腔 直肠 腋下
37℃ (98.6 。F) 37.5℃(99.5 。F) 36.5℃(97.7 。F)
流动将体热发散到空间。
蒸 发
人体蒸发有二种形式: 不感蒸发和发汗
人体指即从使液处体在变低温为中气,体没的有过汗程液分中泌时, 皮肤和吸呼吸收道热不的断散有热水方分渗式出。被蒸发掉, 当外界温这种度水等分于蒸或发超称过为不皮感肤蒸温发度,时, 另24一h半为是4蒸0由0发~皮是6肤0主0的m要组l,织的其间散中隙热一直半方接是式渗呼。出吸而道蒸蒸发发的,。
•2、掌握体温、脉搏的正常值以及生理 变动。
•3、掌握体温、脉搏的测量方法。
•4、掌握异常体温、异常脉搏的观察及 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来自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概念: 通常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
经的温度,又称体核温度。 身体表面的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无汗、畏寒。
产热==散热
呼吸、脉搏加快, 头痛,消化:食 欲不振,恶心、 呕吐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潮红,灼热
伴有水分丢失: 口干、尿少。
产热<散热
汗腺分泌增加, 大量出汗由于 丧失大量体液, 老年体弱病人 和心血管病人 易出现血压下 降、脉搏细速 等循环衰竭症 状。
观 (3)热型: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察 热型根据病人体温波动的特点分类。
体温可上升0.2-0.3℃
生理变化
肌
肉
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
活
强烈收缩,产热增加。
动
小儿哭闹也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生理变化
其 体温增高
他 体温下降
日常生活中沐浴、 进食、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等因素
均安可静出、现睡体眠温、一饥时饿性、增高 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发热 (二)体温过低
什么叫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观察在护理工作中有怎样的意 义?
生命体征:是体温(T)、脉搏(P)、 呼吸(R)、血压(Bp)的总称。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 生命体征的测量
本次课教学目标
•1、熟悉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方式,
36.3℃ -37.2℃ 36.5℃- 37.7℃ 36.0℃- 37.0℃
(四)生理性变化
• 1、年龄 • 2、昼夜时间 • 3、性别 • 4、其他
生理变化
年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
龄
节其度老低儿旺功体的略及年童盛能温影低活人由,发易响于动由成于体动育受而量于成新温人不环随代少年陈略完境之谢人体代高善温波率温谢于,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 升高超过41 ℃,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达43℃ 很少存活,
观(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察
渐升 伤寒
骤升
肺炎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骤退 大叶 肺炎 疟疾
渐退 伤寒 风湿 热
退热期
产 产热>散热 热 肌肉代谢增加:
寒战、疲乏 散 皮肤血管收缩: 热 皮肤苍白、干燥
生理变化
昼 夜
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 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
差 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1℃。
异 夜间工作者,也可能表现为倒置现象。
生理变化
性 别
成女年性女体性温的平基础均体比温 男随性月高经0周.期3出℃现,规因律 女性性的皮变下化,脂排肪卵比后男由
性于厚孕激素水平上升,
某些疾病的热型具有特征性,观察热型有助于诊断。
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汗液的蒸发 又称为可感蒸发 。汗液从皮肤表面大量蒸发
可带走大量体热而起到散热作用。
3、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 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
(三)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身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一般大脑和 肝脏的温度最高,暴露皮肤的温度最低。
出血、大面积烧伤、 癌、白血病)、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失 常(颅脑损伤、中
暑)
观 察
(1)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例:
程度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体温 ℃
37.3~38.0 38.1~39.0 39.1~41.0 ≥41
。F
99.1~100.4 100.6~102.2 102.4~105.8 ≥105.8
• (一)体温过高:
• 又称发热,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 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发 感染性发热
热
(infective fever)
原
因
非感染性发热
(noninfective fever)
由常病见原,体主以要外由的各 种病物原质体引引起起,。如变 态湿见反热于应、各性药种疾物急病热、)(无风 菌慢性性坏传死染物病质和的吸 收感(染大性手疾术病后。、内
辐 射 是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
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他不接触的 物体表面的一种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同皮肤与环境温度差、 机体有效辐射面积有关。
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 若周围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时,
人体表面则吸收外界物体的红外线, 散热受到影响,体温反而升高。
传 导 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其接触
表层的皮肤,再由后者直接传给 其相接触的物体。根据这一道理, 可利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病人降温。
对
流
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对流散热受气体或液体
的流动速度的影响,
如吹电扇,由于空气不断
• 体温是怎样形成的?
•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
• 体温是怎样调节的?
(二)体温的产生及调节
1、体温的产生:
糖 脂肪 蛋白质
氧化分解 产生能量
热能 维持体温
转移到ATP中 最终仍转化为 热能
2、产热与散热
辐射、传导 对流、蒸发
散发于 体外
产热过程
(肝脏、 骨骼肌)
散热过程 (皮肤、 呼吸、排 泄)
临床上测体温常以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 下温度
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度。 温度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 来表示。 ℉=℃×9/5+32 ℃=(℉-32)× 5/9
正常体温
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腔 直肠 腋下
37℃ (98.6 。F) 37.5℃(99.5 。F) 36.5℃(97.7 。F)
流动将体热发散到空间。
蒸 发
人体蒸发有二种形式: 不感蒸发和发汗
人体指即从使液处体在变低温为中气,体没的有过汗程液分中泌时, 皮肤和吸呼吸收道热不的断散有热水方分渗式出。被蒸发掉, 当外界温这种度水等分于蒸或发超称过为不皮感肤蒸温发度,时, 另24一h半为是4蒸0由0发~皮是6肤0主0的m要组l,织的其间散中隙热一直半方接是式渗呼。出吸而道蒸蒸发发的,。
•2、掌握体温、脉搏的正常值以及生理 变动。
•3、掌握体温、脉搏的测量方法。
•4、掌握异常体温、异常脉搏的观察及 护理。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三、体温的测量来自一、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一)体温的概念: 通常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
经的温度,又称体核温度。 身体表面的温度又称体表温度。
无汗、畏寒。
产热==散热
呼吸、脉搏加快, 头痛,消化:食 欲不振,恶心、 呕吐
皮肤血管舒张: 皮肤潮红,灼热
伴有水分丢失: 口干、尿少。
产热<散热
汗腺分泌增加, 大量出汗由于 丧失大量体液, 老年体弱病人 和心血管病人 易出现血压下 降、脉搏细速 等循环衰竭症 状。
观 (3)热型: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察 热型根据病人体温波动的特点分类。
体温可上升0.2-0.3℃
生理变化
肌
肉
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
活
强烈收缩,产热增加。
动
小儿哭闹也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生理变化
其 体温增高
他 体温下降
日常生活中沐浴、 进食、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等因素
均安可静出、现睡体眠温、一饥时饿性、增高 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一)发热 (二)体温过低
什么叫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观察在护理工作中有怎样的意 义?
生命体征:是体温(T)、脉搏(P)、 呼吸(R)、血压(Bp)的总称。
学习内容
•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护理 •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护理 •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护理 •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 生命体征的测量
本次课教学目标
•1、熟悉人体产热和散热的方式,
36.3℃ -37.2℃ 36.5℃- 37.7℃ 36.0℃- 37.0℃
(四)生理性变化
• 1、年龄 • 2、昼夜时间 • 3、性别 • 4、其他
生理变化
年
新生儿由于体温调
龄
节其度老低儿旺功体的略及年童盛能温影低活人由,发易响于动由成于体动育受而量于成新温人不环随代少年陈略完境之谢人体代高善温波率温谢于,
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 升高超过41 ℃,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高达43℃ 很少存活,
观(2)发热的过程及表现:
察
渐升 伤寒
骤升
肺炎
体温上升期
高热持续期
骤退 大叶 肺炎 疟疾
渐退 伤寒 风湿 热
退热期
产 产热>散热 热 肌肉代谢增加:
寒战、疲乏 散 皮肤血管收缩: 热 皮肤苍白、干燥
生理变化
昼 夜
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 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
差 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1℃。
异 夜间工作者,也可能表现为倒置现象。
生理变化
性 别
成女年性女体性温的平基础均体比温 男随性月高经0周.期3出℃现,规因律 女性性的皮变下化,脂排肪卵比后男由
性于厚孕激素水平上升,
某些疾病的热型具有特征性,观察热型有助于诊断。
临床常见的几种热型: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汗液的蒸发 又称为可感蒸发 。汗液从皮肤表面大量蒸发
可带走大量体热而起到散热作用。
3、体温的调节
体温调节
自主性(生理性) 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
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
(三)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身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一般大脑和 肝脏的温度最高,暴露皮肤的温度最低。
出血、大面积烧伤、 癌、白血病)、体 温调节中枢功能失 常(颅脑损伤、中
暑)
观 察
(1)发热程度的判断
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例:
程度
低热 中等热 高热 超高热
体温 ℃
37.3~38.0 38.1~39.0 39.1~41.0 ≥41
。F
99.1~100.4 100.6~102.2 102.4~105.8 ≥105.8
• (一)体温过高:
• 又称发热,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 调节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 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发 感染性发热
热
(infective fever)
原
因
非感染性发热
(noninfective fever)
由常病见原,体主以要外由的各 种病物原质体引引起起,。如变 态湿见反热于应、各性药种疾物急病热、)(无风 菌慢性性坏传死染物病质和的吸 收感(染大性手疾术病后。、内
辐 射 是指热由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
的形式传至另一个与他不接触的 物体表面的一种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量同皮肤与环境温度差、 机体有效辐射面积有关。
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 若周围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时,
人体表面则吸收外界物体的红外线, 散热受到影响,体温反而升高。
传 导 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其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