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

【摘要】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缺少美,真正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渗透作者从以下四个方面1.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诵读,感知文章的整体美。2.赏析字、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通过形象,熏陶感染,感悟情感美4.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创造美。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26-01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许多的审美因素,它赋予读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潜因,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寓审美教育于教学之中。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新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教师要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

小学语文课本上每一篇都是精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做为一名教师有责任要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审美愉悦,要他们去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呢?以《草原》一文为例谈谈认识。

小学五年级课文《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用自已的亲身经历,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以及美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充分体现了祖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引导学生对全文进行诵读,感知文章的整体美。

朗读对于语文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美感,唤起内心的情愫。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于朗读这样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文章产生共鸣,在情感方面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而怡情怡性,自觉接受语文美感教育。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遂意境,也有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朗读,学生会知道作

者要说什么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感受整体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草原》一文,让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感情,与作者一起走进大草原,走进蒙古包,一同享受草原的景色美和人j隋美。第二、赏析字、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语言生动优美,表达感情细腻准确。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它们大都是名家名作,情感极其动人,语言堪称典范。在教学中,我们应十分重视这一宝贵资源,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如《草原》一文中,揣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等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翠色”“勾勒”“渲染”等词语,并激发学生用心去领悟、用情去体会、用想象去补充,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无穷意境,体验翠色欲流、流入云际、草天一色的意境美第三、通过形象,熏陶感染,感悟情感美。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好的文章是为情而造文的,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情感之美。心理学家认为情感美是指人的情感的纯洁、真挚、美好等审美属性,是一种健康高尚的肯定性情感。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感情真挚、纯洁、高尚.以情为体,以情感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和把握作者的主旨,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去感受文章所体现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在强

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启迪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不仅可使学生领悟深层的艺术美,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于平淡中发现神奇,获得审美的愉悦和满足。

在《草原》一文中描写蒙古人好客的表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我们仿佛看到了主客相见时骏马疾驰、欢呼雀跃的动人场景。让学生感悟出蒙古人民的心灵美,蒙汉人民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情思,使学生获得启迪。

第四、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创造美。

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启迪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的灵魂,在感知美、体验美、鉴赏美的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达到能够表达美、创造美的目的。在《草原》一文教学活动中,在学生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的同时,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充满着意境美的画面,然后续写夕阳西下,蒙汉人民依依不舍的惜别场面。学生从语言、形象、意境等方面去创造美,并表达出来,以达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条件,抓住学科的特点,巧妙渗透,激发思维,并辅以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按照美的标准和规

律塑造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热爱,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