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其他外科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其他外科疾病第一节冻疮冻疮是指人体受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
相当于西医的冻伤。
局部性冻伤者病情较轻,以局部肿胀、麻木、痛痒、青紫,或起水疱,甚则破溃成疮为主症;全身性冻伤者病情较重,以体温下降,四肢僵硬,甚则阳气亡绝而死亡为主要持征。
[病因病机]冬令时节或寒冷潮湿环境,加之平素气血虚弱,或因饥饿,或因病后,或因静坐少动,寒邪侵袭过久,耗伤阳气,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而成冻疮,重则肌肤腐烂。
此外,暴冷着热,或暴热着冷,也可致气血瘀滞腐烂成疮。
若寒邪太重,耗伤阳气太过,则可因阳气耗竭而亡。
[诊断]局部性冻疮,主要发于手背、足跟、耳廓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皮肤先苍白,继而红肿,或有硬结、斑块,边缘掀红,中央青紫,自觉灼痛,麻木,暖热时自觉灼热、痒痛。
重者则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皮肤淡白或暗红,或转紫色,疼痛剧烈,或感觉消失,局部出现暗红色血疱,血疱破溃后渗流脓血水,收口缓慢,常需1—2个月或更长时间。
根据冻伤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度。
工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皮肤红肿,疼痛瘙痒。
Ⅱ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先出现红肿,继而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血疱,局部感觉迟钝,疼痛较剧烈。
Ⅲ度(坏死性冻疮):损伤皮肤全层,严重者可深达皮下,肌肉或整个肢体坏死,一般伤后3—7天出现水疱,肢体活动受限,病变部位变紫黑色,周围水肿,疼痛明显,约7天后出现干性坏疽,患部感觉和功能完全丧失。
约2—3周后,冻伤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
如感染毒邪可变为湿性坏疽。
全身可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甚至出现内陷证。
全身性冻疮者,初起出现寒战,继则感觉迟钝,疲乏无力,视物模糊,幻觉,嗜睡,不省人事,体温逐渐降低,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呼吸变浅,脉搏细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鉴别诊断]一、类丹毒多见于肉类和渔业的工人,在手指或手背出现深红色的片状红肿,痒痛相兼,但有游走性,一般2周左右自行消退,不溃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中医外科学相关知识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中医外科学相关知识1、外科学学科界限划分:主要依据是指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
2、命名原则一般是根据①脏腑:肠痈,肝痈,肺痈等。
②病因:破伤风,冻疮,漆疮等。
③形态:蛇头疔,鹅掌风等。
④颜色:白驳风,丹毒等。
⑤疾病牲:烂疔,流注,温疮等。
⑥范围大小:小者为疖,大者为痈等。
⑦病程长短:千日疮等。
⑧以穴位命名:如人中疔,委中毒,膻中疽等。
⑨传染性:疫疔等。
⑩发病部位:如子痈,乳痈,对口疽等。
基本术语1)疮疡:广义上是指一切外科疾患的总称,狭义上是指发于体表的化脓性疾病。
2)肿疡:体表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3)漏:指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犹如滴漏。
它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病理改变,一事瘘管,指停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脓水淋漓,具有内口和外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二是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脓水淋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
4)顺证:“顺”指正常的征象,但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
5)逆证:“逆”就是指反常的征象,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6)五善:“善”就是好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好,包括心善,肝善,脾善,肺善,肾善*7) 七恶:恶就是环的征象,在病程中出现恶的症状,表示预后较差,七恶包括心恶、肝恶、脾恶、肺恶、肾恶、脏腑败坏、气血衰竭(脱症)。
8) 痰:是指发生皮里膜外。
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9)应指指患处已化脓或有其他液体,用手指按压时有波动感。
*10护场:护,保护;场,斗争场所。
所谓护场是指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
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向愈,没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差。
例题:1、在我国医学史上出现专职外科医生始于A 商代B 周代C 秦代D 西汉E 东汉2、葱管导尿术的记载最早见于A 《肘后方》 B《诸病源候论》 C《千金方》 D《外台秘要》 E 《刘涓子鬼遗方》3、不属于丹毒的疾病是A 抱头火丹B 缠腰火丹C 流火D 赤游丹E 内发丹毒4、乳痈成脓切开后并发乳漏的主要原因是A 恣食膏梁厚味B 脓毒壅盛C 脓液引流不畅D 手术时损伤乳络E 局部挤压碰撞参考答案1 B2.C3 E4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致病因素外科疾病的发生,大致有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个方面的因素。
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1]精
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1](精)中医外科学考试复习重点笔记第一单元疮疡一 . 疮疡暑疖1. 内治 :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加味2. 外治 :1 初期 :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2 珠疖 :清黛散3 成脓 :切开排脓4 溃后 :九一丹 . 太乙膏贴5 并发湿疮 :清黛散疖病1. 内治 :祛风清热利湿─防风通圣散2. 外治 :千捶膏 . 三黄膏二 . 疔疮颜面疔1. 内治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 . 黄连解毒汤2. 外治 :1 初期 :箍毒消毒─玉露散 . 千捶膏2 中期 :提脓祛腐─九一丹 . 八二丹 . 玉露膏 . 千捶膏3 后期 :生肌收口─太乙膏 . 红油膏 .红丝疔1. 外治 :1 初起 :太乙膏掺红灵丹2 成脓 :切开引流3 溃后 :八二丹 . 九一丹药 . 红油膏4 脓尽 :生肌散 . 白玉膏三 . 痈颈痈1. 内治 :散风清热 . 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 . 银翘散2. 外治 :1 初起 :金黄膏2 溃后 :八二丹 . 金黄膏 . 红油膏3 脓尽 :生肌散 . 白玉膏四 . 丹毒1. 内治 :凉血清热 . 解毒化瘀1 头面者 :─普济消毒饮2 胸腹腰胯者 :─龙胆泻肝汤 . 化斑解毒汤3 下肢者 :─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4 新生儿丹毒 . 毒邪内攻者 :─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锁喉痈1. 内治 :1 初起 :.散风清热 . 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2 溃后 :清养胃阴─益胃汤2. 外治 :玉露散 . 双柏散有头疽1. 内治 :1 初期 . 溃脓期 :和营托毒 . 清热利湿─仙方活命饮2 阴虚火毒炽甚 :─竹叶黄芪汤3 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 :─托里消毒散4 收口期 :气血两虚 :─十全大补汤2. 外治 :1 初期 :金黄膏 . 千捶膏2 溃脓期 :八二丹 . 金黄膏3 收口期 :白玉膏 . 生肌散六 . 无头疽附骨疽1. 内治 :1 初起 :清热化湿 . 行瘀通络─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2 成脓 :清热化湿 . 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五神汤3 溃后 :气血两虚者 :调补气血 . 清热化湿─十全大补汤 . 托里消毒散 . 2. 外治 :1 初起 :金黄膏 . 玉露散2 成脓 :切开引流3 溃后 :七三丹 . 八二丹 . 红油膏 . 冲和膏七 . 走黄与内陷1. 走黄 :凉血清热解毒2. 内陷 :1 火陷 :凉血清热解毒 . 养阴清心开窍2 干陷 :补养气血 . 托毒透邪 . 清心安神3 虚陷 :脾肾阳衰 :温补脾肾 .八 . 瘰疬1. 内治 :1 初期 :疏肝养血 . 健脾化痰─逍遥散合二陈汤2 中期 :疏肝养血 . 健脾化痰 . 托毒透脓─逍遥散合二陈汤3 后期 :滋肾补肺—六味地黄丸2. 外治 :1 初起 :冲和膏 . 阳和解凝膏2 中期 :冲和膏 . 阳和解凝膏3 后期 :七三丹 . 八二丹 . 红油膏 . 白玉膏 . 生肌散1. 内治 :1 初期 :益肾温经 . 散寒化痰─阳和汤2 中期 :扶正托毒─透脓散气血两虚者 :调补气血─人参养营汤阴虚火旺者 :养阴除蒸─清骨散2. 外治 :1 初期 :阳和解凝膏2 中期 :切开引流3 溃后 :五五丹 .第二单元乳房疾病 :一 . 乳痈1. 内治 :1 初起 :疏肝清热 . 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2 成脓 :清热解毒托里─透脓散3 溃后 :排脓托毒─四妙汤2. 外治 :1 初起 :金黄散 . 玉露散2 成脓 :金黄散 . 金黄膏3 溃后 :八二丹 . 九一丹 . 金黄膏4 脓尽 :生肌散 . 生肌玉红膏 .二 . 乳癖1. 内冶 :1 疏肝理气 . 化痰散结─开郁散2 冲任失调者─二仙汤 . 小金丹2. 外治 :温阳活血 . 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三 . 乳疬1. 内冶 :1 肾阳虚者 :温阳化痰─右归丸合小金片2 肾阴虚者 :滋阴化痰─左归丸合小金片2. 外治 :参照乳癖 .三 . 乳腺增生病1. 内治 :1 肝郁痰凝治 :疏肝解郁 . 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 . 六神全蝎丸2 冲任失调 :调理冲任 . 温阳化痰─二仙汤合四物汤 . 合十全大补汤 2. 外治 :阳和解凝膏 .四 . 乳衄内治 :1 肝火偏旺 :疏肝解郁 . 清热凉血─丹栀逍遥散2 脾虚失统 :健脾养血─归脾汤 .1. 情志郁结 :疏肝解郁 . 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2. 冲任失调 :调理冲任 . 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3. 毒蕴溃烂 :解毒扶正─化岩汤4. 气血虚弱 :调补气血─归脾汤第三单元瘿一 . 气瘿内治 :疏肝理气 . 解郁消肿─四海舒郁丸二 . 肉瘿内治 :理气解郁 . 化痰软坚─海藻玉壶汤三 . 石瘿 :内治 :化痰软坚 . 开郁行瘀─海藻玉壶汤第四单元皮肤病 :一 . 热疮1. 内治 :1 风热毒盛者 :疏风清热解毒─辛夷清肺饮2 湿热重者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3 阴虚内热者 :养阴清热 . 解毒利湿─增液汤2. 外治 :青吹口油膏二 . 缠腰火丹1. 内治 :清肝火 . 利湿热─龙胆泻肝汤皮疹消退后 . 皮肤仍刺痛者 :疏肝理气 . 活血 . 重镇止痛─逍遥散 . 2. 外治 :玉露膏 . 双柏散 . 三黄洗济 . 解毒洗济 . 颠倒散水疱破后 :青黛膏三 . 疣1. 内治 :清热解毒 . 活血化瘀 . 平肝潜镇─马齿苋合剂2. 外治 :寻常疣 . 扁平疣 . 传染性软疣 . 掌趾疣丝状疣 .四 . 癣头癣白秃疮肥疮外治 :一扫光或雄黄膏手足癣鹅掌风外治 :1 潮红湿润者 :雄黄膏或皮脂膏2 水疱为主者 :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3 粗糙皲裂者 :用枫油膏外搽脚湿气 (水疱型 . 糜烂型 . 脱屑型1. 内治 :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2. 外治 :1 脱屑型和水疱型 :一号癣药水 . 复方土槿皮酊 . 藿黄浸剂2 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 :雄黄膏3 有脓疱者 :青黛膏4 糜烂型 :皮脂膏 . 雄黄膏圆癣外治 :二号癣药水 . 一号癣药水 . 颠倒散皮损有糜烂 . 疼痛者 :雄黄膏 . 二号癣药水 . 一号癣药水紫白癜风外治 :密陀僧散干扑 . 二号癣药水或 10%土槿皮酊外搽 .五 . 疥疮1. 内治 :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合黄连解毒汤2. 外治 :硫磺软膏 . 一扫光 . 雄黄膏 .六 . 接触性皮炎1. 内治 :清热解毒 . 利湿1 上部者 : ─消风散2 下部者 : ─龙胆泄肝汤3 严重者 : ─普济消毒饮或清瘟败毒饮2. 外治 :1 潮红 . 丘疹者 :三黄洗济外搽 , 用青黛散2 肿胀 . 糜烂 . 流滋较多者 :用 10%黄柏溶液湿敷3 糜烂 . 结痂者 :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七 . 湿疮1. 内治 :1 湿热证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 萆解渗湿汤 . 二妙丸湿重于热者 :宜健脾利湿 . 佐以清热─除湿胃苓汤2 血虚风燥证 :宜养血祛风 . 消热利湿─四物汤合萆解渗湿汤 2. 外治 :1 急性者 :10%黄柏溶液 . 青黛散2 亚急性者 :三黄洗剂 . 黄柏霜3 慢性者 :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婴儿湿疮1. 内治 :疏风清热利湿─消风导赤汤2. 外治 :1 湿性者 :青黛膏 . 黄连油2 干性者 :三黄洗剂 . 黄柏霜八 . 药物性皮炎1. 内治 :1 风热证 :祛风清热─消风散2 湿热证 :清热利湿─萆解渗湿汤3血热证:凉血.清热利湿─ 3血热证:凉血.清热利湿─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血热证 4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 火毒证: 4火毒证:清营解毒.养阴泄热─清营汤5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 气阴两伤证:5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清热.健脾和胃─增液汤合益胃汤. 2.外治三黄洗剂. 外治: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九. 瘾疹 1.内治: 1.内治: 内治 1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风寒证: 1风寒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桂枝汤或麻黄桂枝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风热证: 2风热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肠胃实热证: 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 气血两虚证: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 冲任不调证: 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十. 牛皮癣 1.内治内治: 1.内治: 1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 风湿热证: 1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消风散 2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 血虚风燥证: 2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 2.外治外治:2.外治: 1风湿热证风湿热证: 1风湿热证: 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血虚风燥证: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十一. 十一. 白庀 1.内治内治: 1.内治: 1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 血热证: 1血热证:凉血清热─犀角地黄汤.凉血地黄汤2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 湿热蕴积证:2湿热蕴积证:清热利湿.和营通络─萆解渗湿汤 3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血虚风燥证: 3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 4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 火毒炽盛证: 4火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清营汤十二. 十二.粉刺 1.内治内治: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 肺经风热证:1肺经风热证:疏风宣肺.清热─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 肠胃湿热证: 2肠胃湿热证:清热化湿.通腑─茵陈蒿汤 3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 脾失健运证:3脾失健运证: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 2.外治颠倒散洗剂. 外治: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十三. 十三. 多形性红斑 1.内治内治: 1.内治:1风寒证和营祛寒─ 风寒证: 1风寒证:和营祛寒─桂枝汤 2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 风湿热证: 2风湿热证:疏风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 3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 火毒证: 3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利湿─普济消毒饮 2.外治外治: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 皮肤糜烂者: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2粘膜糜烂者粘膜糜烂者: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十四. 十四. 结节性红斑 1.内治内治: 1.内治: 1疏风清热和营利湿─ 疏风清热.1疏风清热.和营利湿─四物消风饮 2表证解后表证解后: 2表证解后: ─桃红四物汤2.外治用金黄膏. 外治: 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十五. 十五. 红斑性狼疮盘状红斑性狼疮 1.内治滋阴补肾─ 内治: 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 2.外治外治: 2.外治:白玉膏系统性红斑狼疮 1.内治内治: 1.内治: 1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 热毒炽盛证: 1热毒炽盛证: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热毒内陷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 热毒内陷神昏者: ─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 阴虚火旺者: 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3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 气滞血瘀证3气滞血瘀证:疏肝解郁.理气活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 4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 心阳不足证: 4心阳不足证:益气养心─生脉散.苓桂术甘汤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 脾肾阳虚证: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真武汤重者─ 重者─参附汤 2.外治白玉膏. 外治: 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一. 痔1.内治内治: 1.内治: 实证: 实证: 1血热者清热凉血─ 血热者:1血热者:清热凉血─凉血地黄汤 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 湿热下注: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黄连丸虚证: 虚证: 1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 养心健脾.1养心健脾.益气补血─归脾汤.十全大补汤 2脱出气虚:补气升举─ 脱出:2脱出:气虚:补气升举─补中益气汤血虚:补血养血─ 血虚:补血养血─四物汤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 肿胀痒痛: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如神汤便秘:便秘: 1实证通腑泄热─ 实证: 1实证:通腑泄热─大承气汤 2虚润肠通便─五仁丸.2虚证:润肠通便─五仁丸.麻子仁丸 2.外治外治: 2.外治:熏洗法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1.内治: 1.内治: 内治 1实证清热解毒─ 实证:1实证: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 2虚证养阴清热利湿─ 虚证:2虚证:养阴清热利湿─青蒿鳖甲汤与三妙丸 2.外治外治: 2.外治: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 初起: 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 2成脓成脓: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 溃后: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三. 脱肛 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 内治: 1.内治:补气.升提.固摄─补中益气汤2.外治苦参汤. 外治: 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一. 前列腺炎 1.内治内治: 1.内治: 虚证: 实证:疏导法. 虚证:补益法实证:疏导法. 1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 湿热壅阻证:1湿热壅阻证:清利湿热─八正散.龙胆泻肝汤.大分清饮 2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 阴虚火动证:2阴虚火动证: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 3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 肾阳不足证: 3肾阳不足证: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 4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 气血瘀滞证: 4气血瘀滞证:活血散瘀─前列腺汤 2.外治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 外治: 2.外治: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二. 前列腺增生症 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 肺气失宣.1肺气失宣.水道不利证:开泻肺气.清热利水─黄苓清肺饮 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 湿热下注.2湿热下注.膀胱涩滞证: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 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 中气下陷.3中气下陷.膀胱失约证:补中益气.制约膀胱─补中益气汤.补元煎 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 肾阴不足.4肾阴不足.水液不利证:滋肾养阴.清利膀胱─知柏地黄汤 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肾阳不足. 5肾阳不足.气化无权证: 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尿闭:补肾湿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失禁.遗尿: 失禁.遗尿: ─螵蛸丸 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 下焦蓄血. 6下焦蓄血.瘀阻膀胱证:活血散瘀.通利膀胱抵挡丸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外科其他疾病一. 烧伤 1.内治内治: 1.内治: 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 火热伤津证: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 阴伤阳脱证: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 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 火毒内陷证: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 热毒传心: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气血两虚证: 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脾胃虚弱证: 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 2.外治外治: 2.外治: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中期:黄连膏.红油膏. 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 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二. 臁疮1.内治内治: 1.内治: 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 急性继发感染: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 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 气阴不足: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 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肾亏疮面乌黑不痛: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 ─附桂八味丸 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 外治: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三. 脱疽内治: 内治: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 寒湿证: 1寒湿证:温阳通脉.祛寒化湿─阳和汤.独活寄生汤. 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 血瘀证: 2血瘀证:活血毒.止痛─四妙勇安汤. 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 热毒证: 3热毒证:清热解毒.止痛─四妙勇安汤.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 气血两虚证:4气血两虚证: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5肾虚证肾虚证: 5肾虚证: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肾阳虚:温补肾阳─附桂八味丸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滋补肾阴─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四.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 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 内治:1.内治:和营活血.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 外治: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 早期:1早期:湿热蕴阻.气血瘀滞: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通络活血方.抵挡汤 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 后期:2后期:气虚血滞.寒湿凝滞:温阳利水.活血化瘀─阳和汤.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六. 肠痈 1.初期初期: 1.初期: 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温热内蕴.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寒湿夹瘀血凝结者: 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 2.酿脓期酿脓期: 2.酿脓期: 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3.溃脓期溃脓期: 3.溃脓期: 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阳明腑实.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 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 阴损及阳: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岩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岩岩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
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
古代“癌”、“岩”、“岩”、“岩”等字义相同且通用: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皮色不变,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石榴子,色紫恶臭,疼痛剧烈,难于治愈,预后不良,故有绝症之称。
本章所讨论的舌菌、茧唇、失荣、乳岩、肾岩是属于外科范畴的岩病,属西医恶性肿瘤范畴。
关于本类疾病的记述,远在隋唐以前的文献就已出现,如《肘后备急方》云:“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名曰石痈。
”《小品方》也有“痈结肿,坚如石,或如大核,色不变,或作石痈”等记载,不过多以“石痈”称之。
岩作为病名,始见于宋代文献,如《仁斋直指附遗方论》云:“癌或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赘,……毒根深藏,穿孔透里,男则多发于腹,女则多发于乳或项或肩或臂,外症令人昏迷。
” 古代医籍中,除少数称本病为“癌” 外,宋元以来,多以“岩”立名,如“乳岩”、“肾岩”、“舌岩”等。
此外尚有不以“癌”、“岩” 命名者,如“失荣”、“茧唇”、“石疽”等。
总之,历代医家对本病有诸多的描述与论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病因病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内因、外因两个方面。
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刺激。
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障碍,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交结而造成肿瘤的发生。
其常见病因病机如下:一、情志郁结人的情志变化与内脏有密切关系。
七情所伤,情绪抑郁不畅,内脏的气机失于正常运行,气滞日久,必有瘀血,气滞血瘀长期蕴结不散,常可逐渐形成肿块。
二、六淫之邪六淫之邪为四时不正之气,乘虚内侵,渐成气血凝结,阻滞经络,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邪浊与郁气、积血相合为病,留积不散,久之结为岩肿。
三、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邪气留滞面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互相搏结而致岩肿。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
(精)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瘤瘤是瘀血、痰滞、蚀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而产生的赘生物。
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
瘤的名目很多,《灵枢》中有筋瘤、肠瘤、脊瘤、肉瘤等。
其中内脏肿瘤,后世文献多归属于症瘕范畴。
生于体表的外科肿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分为六种,即:气瘤、血瘤、筋瘤、肉瘤、骨瘤、脂瘤。
西医一般称良性肿瘤为“瘤”,故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但中医所称的骨瘤则包括有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病因病机]瘤的发生原因,薛己认为:“夫瘤者留也,随气凝滞,皆因脏腑受伤,气血乖违。
”说明瘤是内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气瘤是肺的功能异常,气机郁结;血瘤是心的功能异常,血络纵横丛集;肉瘤是脾的功能异常,痰聚肉里;筋瘤是肝的功能异常,筋脉曲张;骨瘤是肾的功能异常,骨络瘀阻。
因此,瘤的发生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从而导致瘀血、浊气、痰凝留着聚结而成。
[检查方法]瘤的检查,首先要尽量暴露病变所在部位,观察肿块的位置、数目、形态、皮肤表面的变化。
再用右手食、中指平揿肿块,扪触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有无压痛、肿块与皮肤是否有粘连,或与骨骼的关系等。
同时结合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摄X线片,配合B型超声检查或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直至切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获得正确诊断。
[治疗]瘤的治疗,原则上是以手术切除为主,特别是当肿瘤在短期内明显增大,或有癌变危险时,更应及时手术。
但对多发性及某些生长在不便于施行手术部位的肿瘤,可运用中药治疗。
内服药应坚持辨证论治的原则,按《外科正宗》所归纳,主要有行气散结、破瘀消肿、化痰软坚3大法则。
外治法除手术外还有腐蚀、硬化剂注射、冷冻等方法。
[结语]中医的瘤相当于西医的部分体表良性肿瘤(也包括骨的恶性肿瘤)。
其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消渴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复习笔记消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复笔记:消渴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治疗外科疾病。
消渴是中医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多饮、多尿,容易疲乏等症状。
下面将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复和总结。
病因消渴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内伤和凶恶三类。
外感是指感受风、寒、暑、湿、燥等六淫之邪;内伤是指情志不畅、饮食不节、饮酒过度等长期不良的生活惯;凶恶是指肝肾阴虚或消渴久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
病机中医对于消渴的病机认识较为复杂,常见的有虚实、气肾失调、热毒互结等。
其中,肾虚是消渴的主要病机之一,可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肾阴阳两虚并存。
虚实结合的辨证方法在治疗消渴中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中医对于消渴的治疗主要采取辨证分型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按摩、气功等。
对于虚症患者,要调补肾阴或肾阳,补益元气;对于实症患者,要清热、泻火、利水、祛湿。
此外,平衡情志、调节饮食和生活惯对于消渴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预防与保健对于消渴患者或易患者,预防和保健至关重要。
中医认为,保持适当的饮食结构,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适度运动等都对于预防和管理消渴具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定期进行中医体检,及时了解自身体质和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调养方法也非常重要。
结语消渴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方法多样。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与治疗外科疾病,对于消渴的治疗也有独到的见解。
本文对消渴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与保健等方面进行了概要性的介绍和复,旨在帮助中医执业医师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中医外科学知识。
中医外科笔记--执医考试
中医外科学笔记第一单元疮疡一、疖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2、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3、阴虚毒恋,阴虚内热:养阴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4、体虚毒恋,脾胃虚弱:健脾和胃,清化湿热,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二、痈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行瘀活血—仙方活命饮2、热胜肉腐:和营清热,透脓托毒—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三、有头疽1、火毒凝结:清热泻火,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2、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3、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4、气虚毒滞:扶正托毒—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四、丹毒1、风热毒蕴:疏风清热结毒—普济消毒饮2、肝脾湿火:清肝泻火利湿—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3、湿热毒蕴:利湿清热解毒—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4、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六、褥疮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2、蕴毒腐溃: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3、气血两虚: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第二单元乳房疾病一、乳痈1)初期:气滞热壅证: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旁汤2)成脓: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3)溃后:正虚毒恋证: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二、乳癖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三、乳核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散2、血瘀痰凝证:疏肝活血,化痰散结—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五、乳岩1、肝郁痰凝证: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栝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证: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3、正虚毒炽证: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4、气血两亏证:补益气血,宁心安神—人参养荣汤5、脾虚胃弱证: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或理中汤第三单元瘿第五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一、蛇串疮1、肝经郁热:清泄肝火.解毒止痛—龙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解毒消肿—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通络止痛—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二、癣1、风湿毒聚: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消风散或苦参汤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消肿——湿重于热用萆薢渗湿汤——湿热兼瘀用五神汤——湿热并重用龙胆泻肝汤三、湿疮1、湿热蕴肤:清热利湿止痒—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3、脾虚湿蕴:健脾利湿止痒—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4、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四、接触性皮炎1、风热蕴肤: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2、湿热毒蕴:清热祛湿,凉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毒汤3、血虚风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合消风散五、药毒(药物性皮炎)风热侵袭:疏风清热解表----消风散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萆薢渗湿汤2)热毒入营:清热解毒凉血,—清营汤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六、瘾疹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止痒,麻黄桂枝各半汤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止痒—消风散3)肠胃湿热: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4)气血两虚:调补气血熄风潜阳----八珍汤5冲任不调: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七)痱子1)暑湿犯表:疏表解暑化湿--新加香薷饮2)暑侵三焦:清热利湿---三石汤八)疥疮湿热蕴结:清热化湿解毒杀虫---黄连解毒汤合三妙丸4)十、粉刺1)肺经风热: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2)肠胃湿热: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3)痰湿瘀滞: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十三、淋病1、湿热毒蕴:(急性淋病)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2、阴虚毒恋:(慢性淋病)滋阴降火,利湿祛浊—知柏地黄丸十四、梅毒1、肝经湿热:清热利湿,解毒驱梅—龙胆泻肝汤酌2、血热蕴毒:凉血解毒,泻热散瘀—清营汤合桃红四物汤3、毒结筋骨:活血解毒,通络止痛—五虎汤4、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填髓熄风—地黄饮子5、心肾亏虚:养心补肾,祛瘀通阳—苓桂术甘汤十五、尖锐湿疣1、湿热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薢化毒汤2、湿热毒蕴:清热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十六、艾滋病1、肺胃受邪:宣肺祛风,清热解毒—银翘散2、肺肾阴虚:滋补肺肾,解毒化瘀—百合固金汤合瓜蒌贝母汤3、脾胃虚弱:扶正祛邪,培补脾胃—补中益气汤合参苓白术散4、脾肾亏虚: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肾气丸合四神丸5、气虚血瘀:补气化瘀,活血清热—补阳还五汤、犀角地黄汤合消瘰丸6、窍闭痰蒙:清热化痰,开窍通闭—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丸十七非淋菌性尿道炎湿热阻滞:清热利湿,化浊通淋萆薢分清饮、八正散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通淋橘核丸阴虚湿热:滋阴补肾,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十八生殖器泡疹肝经湿热清热利湿,化浊解毒龙胆泻肝汤阴虚邪恋滋阴降火,解毒除湿知柏地黄丸第六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一. 痔1)风热肠燥:清热祛风凉血止血—槐角丸2)湿热下注:清肠止血—脏连丸3)气滞血瘀:活血消肿—止痛如神汤4)脾虚气陷:益气,升提—补中益气汤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痈)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2)火毒赤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3)阴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4)正虚邪伏:益气补血托毒敛疮---托里消毒散5)湿热蕴结:补益脾肺燥湿化痰消肿---二陈汤合百合固金汤肛瘘1)湿热下注:清热解毒除湿消肿------萆薢渗湿汤和五味消毒饮2)火毒蕴结:泻火解毒清热散结---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3)正虚邪恋:补益气血托里透毒---托里消毒散4)阴液亏损:养阴清热----青蒿鳖甲汤三、肛裂1、血热肠燥:清热凉血润肠通便—凉血地黄汤合脾约麻仁丸2、阴虚津亏:养阴清热润肠—润肠汤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润肠通便—六磨汤第七单元. 男性前阴病六、慢性前列腺炎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合龙胆泻肝汤2、气滞血瘀: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前列腺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4、肾阳虚损:补肾助阳—济生肾气丸或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5.寒凝肝脉:温肝散寒活血通滞--暖肝煎天台乌药散七、前列腺增生症1、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消癃通闭—八正散2、脾肾气虚:补脾益气,温肾利尿—补中益气汤3、气滞血瘀:行气活血,通窍利尿—沉香散代抵当汤或桂枝茯苓丸加减4、肾阴亏虚:滋补肾阴,通窍利尿—知柏地黄丸5、肾阳不足:温补肾阳,通窍利尿—济生肾气丸6)肺热失宣:清热宣肺通调水道---黄芩清肺饮第九单元. 外科其他疾病一. 烧伤1)火毒伤津:清热解毒,益气养阴—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或犀角地黄汤2)阴伤阳脱:回阳救逆,益气护阴—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3)火毒内陷: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或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热毒传心─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兼清余毒—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5脾虚阴伤:补气健脾,益胃养阴—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四、肠痈:1、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2、湿热证:通腑泻热,解毒利湿透脓—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3、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冻伤寒凝血瘀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当归四逆汤、桂枝加当归汤寒胜阳衰回阳救逆,散寒通脉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汤寒凝化热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四妙勇安汤气血虚瘀益气养血,祛瘀通脉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合桂枝汤破伤风风毒在表祛风镇痉玉真散合五虎追风散风毒入里祛风止痉,清热解毒木萸散阴虚邪留益胃养津,疏通经络沙参麦冬汤。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预习笔记
中医执业医师《外科学》预习笔记一、血热风燥证-油风内治法证候:突然脱发成片,偶有头皮瘙痒;或伴头部烘热,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苔薄,脉弦。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生发。
方药:四物汤合六味地黄东加减。
风热偏胜,脱发迅猛者,宜养血散风、*清热护发,以神应养真丹。
二、气滞血瘀证-油风内治法证候:病程较长,头发脱落前先有头痛或胸胁疼痛等症;伴夜多噩梦,烦热难眠;舌有瘀斑,脉沉细。
治法:通窍活血,养血生发整理。
方药:通窍活血东加减。
失眠多梦加夜交藤、珍珠母、远志。
三、气血两虚证-油风内治法证候:多在病后或产后头发呈斑块状脱落,并呈渐进性加重,范围由小而大,毛发稀疏枯槁,触摸易脱;伴唇白,心悸,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血生发。
方药:八珍东加减。
心悸失眠者加柏子仁、炒枣仁、远志;乏力纳呆者加砂仁、陈皮。
一、油风的其它治疗针刺:主穴取百会、头维、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联机中点),配翳明、上星、太阳、风池、鱼腰透丝竹空。
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次取3-5穴,每天或隔天1次。
如病期延长,可在脱发区和沿头皮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用梅花针移动叩击,每天次。
激素:对迅速而广泛的脱发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二、风热血燥证-疣的内治法证候:皮损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暗红,或自觉瘙痒;可伴烦躁易怒;舌质红、苔薄,脉弦数。
治法: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方药:治瘊方加板蓝根、夏枯草等。
三、风热蕴结证-疣的内治法证候:皮疹淡红,数目较多,或微痒;可伴有口干不欲饮,身热,大便不畅,小便黄;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方药:马齿苋合剂去桃仁、红花加板蓝根、木贼草、郁金等。
疣外治法(1)洗揉法:用于各种疣。
用马齿苋、大青叶、板蓝根、紫草、香附、苦参、木贼草、蜂房、蛇床子、细辛等中药煎汤,先熏后洗,边洗边揉,;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
(2)挑疣法:用于传染性软疣。
局部消毒之后,用针头或三棱针挑破软疣顶端,挤出奶酪样物质,并压迫止血,外涂碘酒,常一次痊愈。
中医医师笔记-外科学
北京星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成脓: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 七、走黄与内陷 1、走黄:凉血清热解毒 2、内陷 1)火陷: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 2)干陷:补养气血、托毒透邪、清心安神 3)虚陷:脾肾阳衰:温补脾肾 八、瘰疬 1、内治 1、气滞痰凝证;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开郁散加减。 2、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加减。 2、外治 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 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 九、褥疮 内治 1、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血府逐瘀汤加减。 2、蕴毒腐溃证;益气养阴、理湿托毒。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3、气血两虚证;气血双补、托毒生肌。托里消毒散加减。 外治法; 1、初起外擦红灵酒或红花酊。或撒滑石粉后按摩。 2、溃烂后尽可能剪除坏死组织,溃烂处可用九一丹或红油膏纱布外敷。 3、疮口脓腐脱净,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必要时加用垫棉法。 十、窦道:外治法; 1、腐蚀法,先用五五丹或千金散蚀管拔毒,红油膏或太乙膏盖贴。如有丝线、死骨等异物 应及时起出。 2、冲洗法;适用于心胸外科等手术后行成的窦道。 3、灌注法;用于窦道内脓净无异物者,注入生肌收口的药油,促进窦道愈合。 4、扩创法;用于引流不畅者。 5、垫棉法。
北京星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2)风热犯表证:疏风清热─消风散 3)肠胃实热证:疏风解表、通腑泄热─防风通圣散加减。 4)血虚风燥证;养血祛风,润燥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5)冲任不调证:调摄冲任─四物汤合二仙汤。 外治; 1、炉甘石洗剂外擦。 2、香樟木晚蚕砂汤熏洗。 十、牛皮癣 1、内治 1)肝经化火证;疏肝理气,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2)风湿蕴肤证;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消风散加减。 3)血虚风燥证;养血润燥,熄风止痒。当饮子加减。 2、外治 1)风湿热证:三黄洗剂 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 十一、白庀 1、内治 1)血热内蕴证: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加减。 2)湿毒蕴阻证:清利湿热、解毒通络─萆解渗湿汤加减。 3)血虚风燥证:养血滋阴润肤熄风。当归饮子加减。 4)火毒炽盛证: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清温败毒饮加减。 5)气血瘀滞证;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桃红四物汤加减。 十二、粉刺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疏风清肺。枇杷清肺饮 2)肠胃湿热证:清热除湿解毒、茵陈蒿汤加减。 3)痰湿瘀滞证;除湿化痰,活血散结。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 十三、多形性红斑(猫眼疮) 1、内治 1)风寒阻络证: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当归四逆汤加减。 2)风热蕴肤证: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消风散加减。 3)火毒炽盛证: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清温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 4)湿热蕴结证;清热燥湿解毒止痒。龙胆泻肝汤加减。 2、外治 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
中医外科学笔记总结
中医外科学笔记总结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外科治疗。
以下是中医外科学的一些学习笔记和总结:
1.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外科学知识和技术,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与西医外科学相比,强调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和辨证施治。
2.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外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辨证论治原则等。
中医外科学强调外科疾病与人体整体功能和平衡的关系,关注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整体调理。
3. 中医外科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包括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等。
四诊合参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和语言、询问病情和按诊患者的脉象等进行诊断。
4. 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中医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针灸、推拿等。
其中,手术治疗是中医外科的一项重要方法,常用于外科疾病的治疗,如骨折、创伤、瘤病等。
5. 中医外科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外科治疗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整体调理。
同时,还需要遵循医学伦理、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结合中医学和外科学的学科,它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学习中医外科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粉刺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粉刺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因典型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之粉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云:。
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清肺饮,外敷颠倒散。
”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
好发于颜面、胸、背部。
多见于青春期男女。
相当于西医的痤疮。
[病因病机]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
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
累累相连。
总之,素体血热偏盛是发病的内因;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若湿热夹痰,则会使病程缠绵,病情加重。
[诊断]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上部及肩胛部等处,典型皮损为毛囊性丘疹,多数呈黑头粉刺,周围色红,用手挤压,有小米或米粒样白色脂栓排出,少数呈灰白色的小丘疹,以后色红,吨部发生小脓疱,破溃后痊愈,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有轻度凹陷的疤痕。
有时形成结节、脓肿、囊肿等多种形态损害,愈后留下明显疤痕,皮肤粗糙不平,伴有油性皮脂溢出。
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瘙痒,若炎症明显时,可引起疼痛或触痛。
病程缠绵,往往此起彼伏,有的可迁延数年或十余年,一般到30岁左右可逐渐痊愈。
[鉴别诊断]一、酒渣鼻好发于中年人,损害为面部中央及鼻尖弥漫性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形成鼻赘。
二、职业性痤疮常见于与矿物油接触者,可产生痤疮样皮损,损害较密集,可伴毛囊角化,除面部外,常侵犯手背、前臂、肘及膝等接触部位。
[辨证论治]一、内治法(一)肺经风热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辨证分析:肺经风热,壅阻于肌肤,故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为肺经风热之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外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第一单元疮疡一. 疮疡暑疖1.内治:暑热浸淫:清暑化湿解毒─清暑汤2.外治:1)初期:千捶膏黄金散玉露散2)珠疖:清黛散3)成脓:切开排脓4)溃后:九一丹.太乙膏贴5)并发湿疮:清黛散疖病1.内治: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体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防风通圣散2.外治:千捶膏.三黄膏二. 疔疮颜面疔1.内治: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火毒炽盛: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2.外治:1)初期:箍毒消毒─玉露散.千捶膏2)中期:提脓祛腐─九一丹.八二丹.玉露膏.千捶膏3)后期:生肌收口─太乙膏.红油膏.红丝疔1.外治:1)初起:太乙膏掺红灵丹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药.红油膏4)脓尽:生肌散.白玉膏三. 痈颈痈1.内治:风热痰毒:散风清热,化痰消肿─牛蒡解肌汤或银翘散2.外治:1)初起:金黄膏2)溃后:八二丹.金黄膏.红油膏3)脓尽:生肌散.白玉膏四. 丹毒五龙普柴1.内治:风热蕴毒:散风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萆解渗湿汤合五神汤胎火蕴毒: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五. 发锁喉痈1.内治:1)初起:.痰热蕴结:散风清热,化痰解毒─普济消毒饮热盛肉腐:清热化痰,和营托毒—普济消毒饮热伤胃阴:清养胃阴—益胃汤2.外治:玉露散.双柏散臀痈湿火蕴结:清热解毒,和营化湿—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湿痰凝滞:和营活血,利湿化痰—仙方活命饮气血两虚:调补气血—八珍汤六、有头疽1.内治:火毒凝结:和营托毒,清热泻火—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湿热壅滞:清热化湿,和营托毒—仙方活命饮阴虚火炽:滋阴生津,清热托毒—竹叶黄芪汤气虚毒滞:扶正托毒—托里消毒散收口期:气血两虚:调补气血—十全大补汤2.外治:1)初期:金黄膏.千捶膏2)溃脓期:八二丹.金黄膏3)收口期:白玉膏.生肌散七. 无头疽黄八仙附骨疽1.内治:1)湿热瘀阻:清热化湿.行瘀通络─仙方活命饮合五神汤2)热毒炽盛:清热化湿.和营托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3)脓毒蚀骨:调补气血.清化余毒─八珍汤.2.外治:1)初起:金黄膏.玉露散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冲和膏八. 走黄与内陷1.走黄:热毒入血:凉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2.内陷:1)邪盛热极:凉血清热解毒.养阴清心开窍2)正虚邪盛: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3)脾肾阳衰:温补脾肾.4)阴伤未败:生津养胃九. 瘰疬1.内治:香开六骨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逍遥散合二陈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加清骨散3)气血两虚:益气养血—香贝养营汤2.外治:1)初起:冲和膏.阳和解凝膏2)中期:冲和膏.阳和解凝膏3)后期:七三丹.八二丹.红油膏.白玉膏.生肌散十. 流痰1.内治:1)阳虚痰凝:益肾温经.散寒化痰─阳和汤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托毒─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透脓散3)肝肾亏虚:补益肝肾—左归丸合香贝养营汤2.外治:1)初期:阳和解凝膏2)中期:切开引流3)溃后:五五丹.第二单元乳房疾病:一. 乳痈1.内治:瓜农毒1)气滞热壅:疏肝清胃.通乳消肿─瓜蒌牛蒡汤2)热毒炽盛: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3)正虚毒恋:益气和营托毒─托里消毒散2.外治:1)初起:金黄散.玉露散2)成脓:金黄散.金黄膏3)溃后:八二丹.九一丹.金黄膏4)脓尽: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二. 乳癖1.内冶:二仙逍遥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逍遥蒌贝散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二仙汤合四物汤2.外治:温阳活血.化痰软坚阳和解凝膏三.乳疬1.内冶:1)肝气郁结:疏肝散结—逍遥蒌贝散2)肾气亏虚:肾阳虚温阳化痰─右归丸肾阴虚:滋阴化痰─左归丸2.外治:参照乳癖.四. 乳衄内治:当归1)肝郁火旺:疏肝解郁.凉血止血─丹栀逍遥散2)脾虚血亏:健脾养血止血─归脾汤.第三单元瘿一.气瘿内治:1)肝郁脾虚:疏肝解郁─四海舒郁丸2)肝郁肾虚:疏肝补肾.调摄冲任—四海舒郁丸合右归饮二.肉瘿内治:逍遥脉1)气滞痰凝:理气解郁.化痰软坚─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软坚散结—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三.瘿痈柴胡牛蒡风热痰凝:疏风清热化痰—牛蒡解肌汤气滞痰凝:清肝理气,化痰散结—柴胡清肝汤四.石瘿:第四单元瘤一.血瘤内治芩连担子顺气归1)心火妄动:清心泻火、凉血散瘀—芩连二母丸合泻心汤2)肾伏郁火:滋阴降火、凉血化瘀—凉血地黄汤合六味地黄丸3)肝经火旺:清肝凉血祛瘀—凉血地黄汤合丹栀逍遥散二.肉瘤三.脂瘤内治1)痰气凝结:理气化痰散结—二陈汤合四七汤2)痰湿化热:清热利湿、活血行瘀—龙胆泻肝汤合仙方活命饮第五单元岩阳开活血保五味一. 失荣内治化开五阳珍1)肝郁痰结: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开郁散2)痰毒凝结:祛寒温阳、化痰散结—阳和汤3)气虚痰凝:益气养荣、化痰散结—补中益气汤合海藻玉壶汤4)气血两亏:调补气血—香贝养荣汤二.乳岩内治八仙生神人1)肝郁痰凝: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2)冲任失调:调摄冲任、理气散结—二仙汤合开郁散3)正虚毒炽:调补气血、清热解毒—八珍汤第六单元皮肤病:一.热疮新龙正1.内治:1)肺胃热盛:疏风清热─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2)阴虚内热者:养阴清热─增液汤2.外治:青吹口油膏二.缠腰火丹1.内治:胡桃除龙1)肺经郁热:清肝火.利湿热─龙胆泻肝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除湿胃苓汤3)气滞血瘀:理气活血、重镇止痛—桃红四物汤2.外治:玉露膏.双柏散.三黄洗济.解毒洗济.颠倒散水疱破后:青黛膏三.疣寻常疣猴马推1)风热血燥:养血活血、清热解毒—治瘊方2)湿热血瘀:清化湿热、活血化瘀─马齿苋合剂扁平疣1)热毒蕴结:清热解毒—马齿苋合剂2)热蕴络瘀:清热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四.癣消皮龙头癣外治:一扫光或雄黄膏手足癣鹅掌风内治风湿毒聚:清热除湿、消风止痒—消风散、苦参汤外治:1)潮红湿润者:雄黄膏或皮脂膏2)水疱为主者:用二号癣药水或复方土槿皮酊外搽3)粗糙皲裂者:用枫油膏外搽脚湿气(水疱型.糜烂型.脱屑型)1.内治:1)风湿毒聚:清热除湿、消风止痒—消风散、苦参汤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解毒─龙胆泻肝汤、五神汤2.外治:1)脱屑型和水疱型:一号癣药水.复方土槿皮酊.藿黄浸剂2)脱屑干燥或有皲裂者:雄黄膏3)有脓疱者:青黛膏4)糜烂型:皮脂膏.雄黄膏圆癣外治: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颠倒散皮损有糜烂.疼痛者:雄黄膏.二号癣药水.一号癣药水紫白癜风外治:密陀僧散干扑.二号癣药水或10%土槿皮酊外搽.五.疥疮黄三1.内治:湿热毒聚:清热化湿解毒─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2.外治:硫磺软膏.一扫光.雄黄膏.六.接触性皮炎1.内治消龙归1)热毒湿蕴:清热去湿、凉血解毒─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2)血虚风燥:清热祛凤、养血润燥─消风散合当归饮子2.外治:1)潮红.丘疹者:三黄洗济外搽,用青黛散2)肿胀.糜烂.流滋较多者:用10%黄柏溶液湿敷3)糜烂.结痂者:青黛膏或清凉油乳剂外搽七.湿疮1.内治:五匹龙除湿1)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合萆解渗湿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3)血虚风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2.外治:1)急性者:10%黄柏溶液.青黛散2)亚急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3)慢性者:外搽青黛膏或皮枯膏婴儿湿疮1.内治:1)胎火湿热:凉血利湿清火—消风导赤汤2)脾虚湿蕴:健脾利湿─小儿化湿汤2.外治:1)湿性者:青黛膏.黄连油2)干性者:三黄洗剂.黄柏霜八.药物性皮炎1.内治:清皮胃1)湿毒蕴肤:清热利湿解毒2)热毒入营:清营解毒─清营汤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增液汤合益胃汤2.外治:三黄洗剂.青黛散九.瘾疹1.内治:消防归枝1)风寒束表:疏风散寒─桂枝汤或麻黄桂枝各半汤2)风热犯表:疏风清热─消风散3)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当归饮子十.牛皮癣1.内治:消龙归1)肝经化火: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2)风湿蕴肤:疏风利湿—消风散3)血虚风燥:养血祛风润燥—四物消风饮或当归饮子2.外治:1)风湿热证:三黄洗剂2)血虚风燥证:二号癣药水外搽十一.白庀1.内治:红皮清溪归1)风热血燥: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犀角地黄汤或凉血地黄汤2)血虚风燥:养血和血、祛风润燥─四物汤合消风散3)瘀滞肌肤: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十二.粉刺1.内治:茵陈枇杷1)肺经风热:清肺散风─枇杷清肺饮2)湿热蕴结:清热化湿─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3)痰湿凝结:化痰健脾渗湿─海藻玉壶合参苓白术散2.外治:颠倒散洗剂.痤疮洗剂外搽酒渣鼻:枇杷通黄猫眼疮:请消龙归瓜缠藤:阳皮褥疮:生血解里乳核:小四十三.多形性红斑1.内治:1)湿热蕴结:清热解毒利湿─茵陈蒿汤合消风散2)寒湿阻络:和营祛寒化湿─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2.外治:1)皮肤糜烂者:三黄洗剂外搽.青黛膏2)粘膜糜烂者:青吹口散吹十四.结节性红斑1.内治:1)湿热瘀阻: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萆解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2)寒湿入络:温阳健脾.通络理湿—当归四逆汤合三妙丸2.外治:用金黄膏.玉露膏十五.红斑性狼疮盘状红斑性狼疮1.内治: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2.外治:白玉膏系统性红斑狼疮1.内治:西弟六父四逍遥1)热毒炽盛证: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热毒内陷神昏者:─加安宫牛黄丸.紫雪丹2)阴虚火旺者:滋阴降火─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4)脾虚肝旺:健脾清肝—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5)脾肾阳虚证:温肾壮阳.健脾利水─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重者─参附汤2.外治:白玉膏.黄柏霜十六.淋病内治青龙归1)湿热毒蕴: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 2)正虚毒恋:滋阴降火、利湿去浊—知柏地黄丸3)毒邪流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龙胆泻肝汤4)热毒入络:清热解毒、凉血化浊—清营汤十七.梅毒内治五苓弟请龙 1)肝经湿热:清肝解毒利湿—龙胆泻肝汤2)痰瘀互结:祛瘀解毒、化痰散结—二陈汤合消疬丸3)脾虚湿蕴:健脾化湿、解毒去浊—芎归二术汤4)气血两虚:补气养血、扶正固本—十全大补汤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补肾填精—生脉散合大补阴丸十八.尖锐湿疣内治黄草1)湿毒下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萆解化毒汤2)火毒炽盛:清火解毒、化浊利湿—黄连解毒汤生殖器疱疹:白龙艾滋病:银白合补肾通脉第五单元.肛门直肠疾病一.痔1.内治:补脏凉血散瘀通脉1)风伤肠络:清热凉血祛风─凉血地黄汤2)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血─脏连丸3)脾虚气陷: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4)气滞血瘀:清热利湿.祛风活血─止痛如神汤2.外治:熏洗法小儿无蒂息肉:注射疗法低位带蒂息肉:结扎法较高位小息肉:电烙法二.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内治:黄仙透青山1)实证:火毒蕴结: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火毒炽盛:清热解毒透脓—透脓散2)虚证:阴虚毒恋:养阴清热解毒─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2.外治:1)初起:实证用金黄膏.黄连膏.虚证:冲和膏2)成脓:切开引流3)溃后:九一丹纱条引流,生肌散纱条三.脱肛1.内治:补草1)脾虚气陷:补气升提.收敛固摄─补中益气汤 2)湿热下注:清热利湿—萆薢渗湿汤2.外治:苦参汤.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四. 锁肛痔1.内治: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槐角地榆丸2)气滞血瘀:祛瘀攻积、清热解毒—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3)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四君子汤合增液汤肛裂:六肠凉第六单元.男性前阴病一.子痈内治:狗龙橘急性子痈1)湿热下注:清泻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2)瘟毒下注:清热解毒—普济消毒饮合金铃子散慢性子痈1)气滞痰凝: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橘核丸 2)阳虚寒凝:温肾散寒、理气散结—右归丸合阳和汤血精:龙知桃红归二.子痰内治十阴阳1)湿痰凝结:温经通络、化痰除湿—阳和汤 2)阴虚内热:滋阴清热、除湿化痰、透脓解毒—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3)阳虚痰凝:补肾温阳、化痰散结—先天大造丸合小金丹阴茎痰核:阳和汤三.前列腺炎1.内治:虚证:补益法实证:疏导法.1)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或大分清饮2)阴虚火动:补肾滋阴.清泄相火─知柏地黄汤合萆解分清饮3)肾阳不足:温肾固精─金锁固精丸合右归丸4)气血瘀滞:活血散瘀─前列腺汤2.外治:湿热下注.气血瘀滞.金黄散.葱归塌肿汤坐浴五. 前列腺增生症内治:前列腺增生:八补济柏香1)肺热失宣:.清热宣肺、通调水道─黄苓清肺饮2)湿热下注: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八正散3)中气下陷:补中益气─补中益气汤4)肾阴不足:滋肾养阴─知柏地黄汤5)肾阳不足: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失禁.遗尿:─螵蛸丸6)气滞血瘀:活血散瘀、通气利水—抵挡丸尿石证:三斤肾慢性前列腺炎:知龙第七单元.外科其他疾病一.烧伤1.内治:黄四营山1)火热伤津证:养阴清热─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2)阴伤阳脱证:扶阳救逆.固护阴液─参附汤合生脉散.四逆汤3)火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热毒传心:─安宫牛黄丸.紫雪丹4)气血两虚证:调补气血─八珍汤5)脾胃虚弱证:调理脾胃─益胃汤.参苓白术散2.外治:初期:清凉膏.万花油外搽.虎地酊中期: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后期:生肌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黑布膏二.臁疮1.内治:1)急性继发感染:清利湿热─萆解渗湿汤2)气阴不足:宜益气养阴─六味地黄丸3)肾亏疮面乌黑不痛:─附桂八味丸2.外治:九一丹药.红油膏.生肌散.白玉膏三.脱疽内治:1)寒湿阻络:温经散寒活血─阳和汤或黄芪桂枝五物汤2)血瘀脉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桃红四物汤3)湿热毒盛: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4)气血两虚:补养气血─十全大补汤、八珍汤5)热毒伤阴:清热解毒、益气养阴活血—顾步汤四.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青蛇毒)1.内治:请复活1)血热瘀结:清热凉血、和营利湿─五味消毒饮合三妙丸2)瘀阻脉络: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活血通脉汤2.外治:早期: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血栓性深静脉炎(股肿)内治:1)气滞血瘀:理气活血.清热利湿─通络活血方合抵挡汤2)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阳利水—补阳还五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六.肠痈1.初期:黄柴毒1)温热内蕴.气滞血瘀者:行气祛瘀.通腑泄热─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锦红片2)寒湿夹瘀血凝结者:疏化导滞.理气行瘀─藿香正气散合红藤煎剂2.酿脓期:积热不散.热胜热腐:通腑泄热.解毒透脓─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3.溃脓期:1)阳明腑实.热盛伤阴者:通腑排脓.养阴清热─大黄牡丹汤合增液汤2)阴损及阳:温阳健脾.化毒排脓─薏以附子败酱散合参附汤毒蛇咬伤:黄龙清血筋瘤:黄红顾阳四股肿:生活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