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PPT精品课程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童
趣》课件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幺欢快,多幺有趣,至今记忆犹新,请欣赏这几幅图片,让它带我们回到那快乐的童年时代,用一段话讲述自己最难忘的童年趣事.
作者沈复童趣[作者作品]
沈复,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 年),卒年不详。

字三白,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

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

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

此后情况不明。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
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三维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培养语感,达到背诵的目的;。

第5课《童趣》课件10(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初中语文

第5课《童趣》课件10(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ppt--初中语文

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地仔细
看, 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蚊虫当作野兽,把土块突出部分
当成山丘,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感觉自己就在这“山林”

游玩一般,感到愉快而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之,兴正浓,忽有
有一天 看见 相斗 观看 它们 兴致
忽然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 一癞虾蟆, 舌
(1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4)驱之别院。 (之,它。指癞蛤蟆。)
于:
又留蚊于素帐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于,在。
以: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把
其:
必细察其纹理。蹲其身。神游其中。
其,代词。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件趣事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 青云白鹤的景象。 ——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其 必细察其纹理(代词,它的) 蹲其身 (代词,指自己)
观 做青云白鹤观 (景象) 昂首观之(看)
以 以丛草为林(把) 徐喷以烟(用)
(9)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10)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11)以草为林。(以,把。) (12))神游其中。
(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把成群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用烟喷蚊当作青云白鹤 的景象。 ——观蚊如鹤
(2)在土墙的凹凸处定神细视,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神游山林
(3)见癞蛤蟆吞食二虫,鞭之数十,驱之别院。 ——鞭打蛤蟆
2.这几件事中的童真童趣表现在哪里?
(1)小—大。 (2)丑—美。 (3)益虫—坏人
如:丛草—树林 虫蚊—禽兽 土块—峰、谷 如:蚊虫飞舞—白鹤舞空 如:癞蛤蟆吞食二虫——捉、鞭、驱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趣》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童
趣》课件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目标: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能见言而知意
3、积累文言词汇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1763~?)
中国清代散文家。

字三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一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

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

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英、法、德、俄等多种译本。

《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读准字音
童稚()藐()小
项为()之强()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凹()凸()
土砾()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PPT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童趣》PPT课件

复 述 大 意
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一、要对生活充满情趣 二、要善于观察生活 三、要具有丰富的想像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童趣》是一篇饶有趣味 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出我们很 多美丽的联想和想象。其实世界上许多 重大的发明,都是在联想、想象甚至幻 想中产生的。少年儿童有着天生的好奇 心,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 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同时, 希望同学们能逐渐引起对文言文的兴趣, 多多积累文言词汇,为今后学习文言文 打好基础。
第四段译文
•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 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 极大的兽推倒山压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 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 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 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去。
翻译技巧总结:1、加字; 2、换字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 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 明“趣”在哪里?
趣 文章围绕“ ”字着墨,展现了一幅 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图。“趣”在事,更 在超乎物外的稚情,那么,这种“物外之 趣”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 想象与联想 物外之趣
分析2、3、4段,思考一下:只是“明 察”“细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第一段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 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 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 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疏通文意
私: 私下,私自。 拟: 比,比拟。 舞于空中: 于,在;倒装句,是“于空 中舞”的倒装。 之: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不译。 则: 连词,那么,就; 或千或百: 成千成百。 观之: 之,代词,代蚊子。 项: 颈,脖子。 为(Wèi): 介词,因为。 为之: 之,代词,代“昂首观之” 这一动作。 强: 通假字,通“僵”,僵硬的 意思。 于: 介词,在。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童趣PPT课件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童趣PPT课件
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 达工具。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物外之趣”是什么?
自然景物 夏蚊
草丛 虫蚊 土砾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群鹤舞空 森林 野兽 丘壑
物外之趣 怡然称快
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得
癞蛤蟆
庞然大物 大快人心 拔山倒树 (鞭打、驱赶)
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自然景物 夏蚊
草丛 虫蚊 土砾
思维方式
联想 想像
新的形象
群鹤舞空 森林 野兽 丘壑
物外之趣 怡然称快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 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 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1,珍惜生命。
2,处置有度。
3,不忍心。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5/72 021/5/7 Friday , May 0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5/720 21/5/72 021/5/7 5/7/202 1 8:18:23 A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5/720 21/5/72 021/5/7 May -217-May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5/72021 /5/7202 1/5/7Fr iday , May 07,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5/72021/5/7202 1/5/720 21/5/75/7/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5月 7日星 期五202 1/5/720 21/5/72 021/5/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5月20 21/5/72 021/5/7 2021/5/75/7/20 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5/72021 /5/7May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5/720 21/5/72 021/5/7 2021/5/7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第一单元 《童趣》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第一单元 《童趣》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文中概括了哪三件趣事?(用简练的语 言概括)
• 1、观蚊成鹤 • 2、神游山林 • 3、鞭打蛤蟆
•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 简洁典雅。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 之趣。
我回忆童年的时候,张大眼睛直视太阳,看 见藐小的事物一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所以常常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 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 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 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 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 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 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 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 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 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 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 也因此变得僵硬了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 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为之怡然称快。
•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 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我把它比作 “青云白鹤观”的景象,果然像鹤群在青 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因为这,我感到高 兴极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 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其中,怡然自得。
•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 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 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 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 足.

语文:1.5《童趣》课件(5)(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1.5《童趣》课件(5)(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夏蚊成雷
徐喷以烟
联 想
物外之趣
群鹤舞于空中 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呀然一惊
草丛、虫 林、兽、丘壑 想 蚁、土砾 象
癞虾蟆 庞然大物
“物外之趣”是借助于丰富而有创造性 的联想和想像。沈复观昆虫写成此文 ,你在童年时也有回想起来令人忍俊 不禁的故事吗?请参照本文,运用联 想和想像,从你记忆的仓库中采撷一 两朵童年为亮丽花瓣,写一个表现童 心童趣的片断。
于:
又留蚊于素帐中。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于,在。
以: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以,把
其:
必细察其纹理。蹲其身。神游其中。 其,代词。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找出文中的一词多义的词语。 如:以、观、之、为、其等 3、积累文中的成语并了解它的意思。 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 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 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 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 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 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 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 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 习惯。 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 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 知“意”。 三、要主动积累词汇,目的是掌 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自读自悟
边读边体味,并结合注释, 疏通文句。画出解决不了的 疑难字词。
文言文句子翻译六法
⒈扩:单音词扩成现代汉语双音词。 ⒉换:文言词语换成现代汉语。
⒊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人地官名)
⒋删:句首尾的语气词、连词、副词。 ⒌调:特殊句式调换顺序。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课件

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趣课件
v 2.“我”对癞虾蟆一点也不怕,从文中第四段 的三个动词—、—、—可以看出。用句俗语 来概括这种性格特点是:———————。
v 3.我之所以会把癞虾蟆看成“庞然大物”是 因为—————。
v 3、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难忘的“物外之 趣”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
快速背诵课文,2分钟后看谁背得快又准。 要求根据老师的提示速记课文
1余( ),能( )、( )、见( ), 必( ), 故( )。
2夏蚊--私拟---舞---,心---,则或---,果然--,昂---项---, 又留----中,徐---,使之-----,作-----,果如----为之---。
七年级语文(上)第五课第二课时
沈复
“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 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 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 并从中得到乐趣。
教学目标:
1、探究“物外之趣”的原因。 2、找出文中的“物外之趣”,体
味童真童趣。 3、反复诵读课文,背诵本文。
1、作者是怎样获得 “物外之 趣”?
要求:细读课文第一段,运用选词法及 课下注释找出答案,2分钟后看谁回答 的准确。
见藐小之物 (助词,的) 之 心之所向 (助词,不译)
使之冲烟而飞鸣(代词,它,指蚊子) 以虫蚁为兽 (wéi,作为、当作) 为 为之怡然称快 (wèi ,介词,因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wèi,被)
v 1、故时有物外之趣 v 2、以丛草为林 v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v 1.“拔山倒树而来”中的“山’实际是——, “树”实际是——。
1、四人小组合作,用描述性的语言说说作者发现了哪 些物外之趣?
要求:反复读课文2、3、4段,并在书中找出相关答案,
添加合理情节,4分钟后检查,看谁讲 ( 物外之趣)一词,依次写 (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 件趣事。要求:用四字概括。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PPT课件

小伙伴
父亲
关爱孩子,注重引导和教育,通过实 际行动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
天真活泼,与沈复志趣相投,共同分 享童年的快乐。
人物塑造手法探讨
通过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形象,如沈复观察蚊群、与小伙伴一 起捉蟋蟀等情节,生动地展现了他们 的性格特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来 展现其内心世界,如沈复在观察蚊群 时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 爱和好奇心。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等 场景,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天真、好奇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童趣》,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和想象力。
作者沈复及时代背景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清代文学家。 他一生经历坎坷,但性格豁达开朗,善
于发现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0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倡导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过《童趣》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人生的 意义在于追求真、善、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勇于挑战自 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沈复
本文的作者,通过描写自 己的童年生活,展现了儿 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小伙伴
沈复的童年玩伴,与沈复 一同探索自然,体验童趣 。
父亲
沈复的父亲在文中虽然没 有直接出现,但通过沈复 的描述可以感受到他对孩 子的关爱和引导。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童趣PPT课件

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童趣PPT课件

拓展练习
阅读拓展
推荐学生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 的优秀作品,如《童年》、《小 王子》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
读和思考。
写作拓展
布置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写作任 务,如“我的童年趣事”、“难 忘的童年时光”等,要求学生能 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
活动拓展
组织学生进行与本单元主题相关 的活动,如“童年趣事分享会” 、“童年照片展”等,让学生在 活动中感受童年的美好和快乐。
虽然我已经掌握了一些写作技 巧,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 的写作水平,多进行写作练习 。
学习态度需端正
有时候我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 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 题,需要端正学习态度,保持
专注和耐心。
下一步学习计划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计划每天花费一定时间复习汉字和词汇,巩 固语言基础。
加强写作训练
计划每周至少写一篇作文或日记,以提高自 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方法建议
01
02
03
Hale Waihona Puke 04自主学习建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通过 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解决生 字、生词问题,初步了解课文 内容。
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共同探究问题,互相交流学习 心得。
朗读背诵
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选 择自己喜欢的诗文进行背诵。
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相关主题的课外读物 ,拓宽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古代诗歌四首》课文解读
总结词
传承古代诗歌文化
详细描述
本课选取了四首古代诗歌,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和《天净沙·秋思》。 这些诗歌代表了古代诗歌的精华,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 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痛。《浮生六记》共六卷:《闺 房记乐》、《闲情记趣》、《坎 坷记愁》、《浪游记快》、《中 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 法、德、俄等多种译本。《童趣》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读准字音
童稚 ( zhì ) 藐小 ( miǎo )
项为之强( jiāng ) 鹤唳云端( lì )
壑hè 蟆 ma
朗读课文
听磁带,标记停顿。 例如: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 鹤/观 (句中“/”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 极短的停顿)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 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文言文导学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学习关键:1、熟读背诵
2、用心领会 3、积累文言词汇
一读课文
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二读课文 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 握句中停顿
2、跟读,给生字词标音
稚 zhì 强jiāng 凹 āo 庞 páng
藐 miǎo 唳 lì 怡 yí 凸 tū 砾 lì 癞 lài 虾há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更高的朗读要求
平稳——字字珠玑 舒缓——疏通词句承接 从容——给读者以思索的空间 整体平缓 深沉——达到探幽发微的目的
本文具体叙述了幼时的两件趣事。第一
件趣事是把“
”想象成

”。
第二件趣事是观看
的情景。
作者把这份乐趣称之为“

疏通文意
余 忆 童 稚 时,能 张 目 对 日,明 察 秋 毫,
我 回忆 幼小
睁开 直视
明察秋毫
见 藐 小之 物 必 细 察 其 纹 理,故 时 有
细小
一定 仔细观察
因此,所以 常常
物外
之趣。
指超出事物本身 乐趣
夏 蚊成 雷, 私
拟作群鹤舞
夏天 发出 雷鸣般声响 暗自、暗暗 比
走进作者:沈复
名:沈复(1763~ ?)
字三白,号梅逸。 时:清代 地:江苏苏州人 评:文学家。工诗画、散文。 作:《浮生六记》
作品简介《浮生六记》
一部自传体作品。记叙了他与妻 子陈芸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过 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因 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难, 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
地方
杂草丛生
其 身,使与台齐:定神 细 视,以丛草为
指自己 身体 让 一样高 聚精会神 仔细 看 把 当作
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 凸 者为丘,凹者为壑,
石块、土块 突出 山丘 低陷 山沟
神游其 中,怡然自得。
代山林
愉快 满足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 之,兴正浓,忽有
有一天 看见 相斗 观看 它们 兴致

沈趣

复习
背诵全文
复述大意 (参照图片,发挥联想, 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润色, 复述课文大意)
解释加线的词的含义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脖子 ; 通“僵”僵硬
2、果如鹤唳云端。
果然 ; 鸟鸣
3、以丛草为林。 把……当作,把……看作4、兴正浓兴趣Fra bibliotek5、方出神
正好,正在
6、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一、导入激趣
李白有诗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竹马”是什么意思? 小孩子跨在竹竿上当马来骑,这种游戏表
现了小孩子丰富的想象和天真。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么欢 快,多么有趣,至今记忆犹新,下面请欣赏几副 童年的图片,让它们带我们回到童年时代。
文言文导学
鞭打、抽打 ; 驱赶
解释下 明察秋毫 列成语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夏蚊成雷
思考
1、文章提到哪些 事情具有“物外 之趣”?
2、“物外之趣” 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 怎样获 得“物外之趣”
自然景物 夏蚊成雷 草丛 虫蚊 土砾 癞虾蟆
新形象 群鹤舞空 森林 野兽 丘壑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
想象与联想
心情(乐趣)
怡然称快


怡然自得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

“我”为小虫打抱不
抒 平,为什么只是将癞蛤蟆
己 “鞭数十,驱之别院”,而
见 不是将它处死?
课外延伸
一、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的经历?给大 家谈谈你的童年趣事。
二、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 人?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
3、积累文中的好词 好句,抄录在语文学 习本上。
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 也;

想就
变成鹤
昂 首观之,项为(wèi )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抬头
脖子因为 “强”通“僵” 僵硬 白色
徐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慢慢地 用 让 冒
叫 当作
景象
果 如鹤唳 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然 像 鸣叫
高兴得连声叫好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 处,蹲
忽然
庞然大物, 拔山倒树而来,盖 一癞虾蟆, 舌
很大
推倒 压倒
原来是
一吐而二虫尽 为 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
伸出
全被
幼小 正
呀然一惊。神 定,捉 虾蟆,鞭 数十,驱 之
惊怕 心神 安定 捉住
别院
抽打 几 驱赶 它
别的 院子
齐读全文 复述大意 当堂背诵
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3、思考: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 指什么?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 怎样产生的?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
特点:简洁、典雅。
意义:继承文化、了解历史、丰富语言。
文言文学法指导
1、读— 读准字音、节奏停顿。能流利背诵 2、译— 能从词语入手,准确翻译课文
方法:增、删、调、换、补、直。 3、析— 分析课文:分层次、知内容、
探主旨、品名句。 4、积— 积累:成语、名句、名段。 5、拓—拓展迁移:相关名篇、名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 元第五课童趣
作者及作品简介 沈复
(1763~ ?)
中国清代 散文家。字三 白,号梅逸。 江苏苏州人。 工诗画、散文。 一生为幕僚。
《浮生六记》
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他与妻子陈芸志趣投 合,情感深厚,愿意过一种布衣素食而从事艺 术的生活。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和贫苦生活的磨 难,理想终未实现,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浮生六记》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 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 山记历》、《养生记道》。有英、法、德、俄 等多种译本。《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 记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