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合集下载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易经,又称《周易》,是传统中国哲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易经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哲学,这一理论构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根本规律。

本文将探索易经中的阴阳哲学,并试图解读其深刻意义。

阴阳哲学是古代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一,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医、卦象学等方面。

它提出了一种相对观的思维方式,用于理解宇宙与人类的关系,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规律。

阴阳代表了恒久不变的两种基本属性,表达了一种动态平衡的观念。

在易经中,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实现和谐与发展的关键。

易经所依据的变化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而形成的图形符号。

这些符号,即八卦、六十四卦,以阴阳的方式表示了世界万物的变化。

阴阳的交替变化,象征着宇宙的无穷与无尽,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起伏与循环。

易经通过这种符号系统,描述了事物的起源、发展、衰变和再生的过程。

易经中的经典篇章《系辞篇》深入阐述了阴阳哲学的思想内涵。

它将宇宙划分为阴阳两个极端,认为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对立。

阴阳没有绝对的好坏,它们的相互对立和平衡是推动世界运行的主要力量。

正如《系辞篇》中所言:“是故终始之时,其于理犹大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这句话表达了阴阳交替的普遍规律,以及由此带来的道义观念。

易经的思想对人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它要求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淡定,不要妄自菲薄;在取得成功时要谦逊,不要傲慢自满。

阴阳哲学的核心价值是平衡与和谐,这一理念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同。

只有坚持阴阳平衡的原则,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稳定繁荣。

此外,易经的阴阳哲学还可以延伸到人性、道德和伦理层面。

它告诉我们,人的内心也存在着阴阳两个极端,需要通过内外的互动,寻求心灵的平衡和和谐。

人的善恶、道德行为和社会伦理都受到阴阳法则的指引。

只有在追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中,才能实现真正的内心和谐。

易经中的阴阳哲学是中国哲学的瑰宝,也是古代智慧的结晶。

易经的原理

易经的原理

易经的原理
《易经》是一部古代周易哲学的经典著作。

它通过六十四卦和各种变化的变卦,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易经》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阴阳观念: 《易经》将宇宙万物划分为阴阳两极,阴阳相互
依存、互相转化。

阴阳的不断变化与相互作用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

2. 五行学说: 《易经》中提出了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3. 卦象变化: 《易经》以六十四卦为基础,每卦以六爻的阴阳
不同组合而成。

通过卦象之间的变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人们在对待事物时应持有的态度。

4. 天人合一: 《易经》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易经》的原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和改变个人命运,也可以应用于领导管理、决策思考、人际关系等方面。

然而,《易经》并非迷信或神秘的东西,而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以及对人类生活经验的反思而形成的哲学系统。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易经》原理时,应理性对待,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以期提高自身的认知和智慧。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国学之道: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

它不仅是一本卜筮之书,更是一部揭示人生哲学的智慧之典。

本文将通过解读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探索易经国学之道。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相应易经中最基本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的观念。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的思想与行为必须与自然法则相应。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描述了天地之间阴阳的变化和相互影响。

八卦是易经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代表了天地自然万物的两种基本状态——阴与阳。

易经通过八卦的变化组合,揭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天道人道相应的道理。

二、阴阳平衡:和谐发展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阴阳是自然界相对而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相互调和、平衡相处是推动世界变化的根本动力。

易经中阐述的“阴阳交感”思想,强调了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的平衡则是事物健康发展的关键。

在人的生活中,也需保持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以实现和谐发展。

三、变通无穷:灵活应对的哲学思想易经主张的变通无穷的哲学思想,强调了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易经认为,世界是一个变化不居的整体,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唯有随机应变,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易经中的卦爻变换,展示了变通无穷的智慧。

卦爻的变动代表着事物的不断变化,通过灵活应对,才能在变化中找到机遇,并实现自身的发展。

四、道法自然:顺应自然之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道德观念。

道法自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易经作为道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人崇尚自然的思维方式。

易经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强调了顺势而为、顺应自然的原则。

易经认为,只有适应自然之道,才能获得成功,并实现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宏观与微观的哲学思想易经中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思想。

易经认为,个体的修身需要通过养性、修养和道德修行来实现。

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

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

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浅谈《周易》“中正和谐”观念的认识内容摘要:⼈类的⼀切探索活动,破解未知,寻其规律,都是为⼈服务。

然⽽,⼈类的⼀切群体活动总结都可称之于⽂化,中正是中国古代固有的词汇,特别是在《周易》书中随处可见,它与当代公平、公正相对应。

和谐是相互协调和睦,⼩到邻⾥⼈与⼈,⼤到国与国的和平共处的现实意义,传承阴阳互补共⽣为现代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的理论依据。

借⽤阴阳的辩证关系说明“时势位”理论认识来源于⽣活的总结,天⼈合⼀概念是⼈⽂哲理的理想追求,阐述中国⽂化,中国理念的哲理性。

通过对《周易》相关经⽂研究,分析古⼈对七⽇⼀周与“⼰⽇乃孚”、“中正和谐”等概念的认识及其中蕴含的对改⾰理念的认识。

关键词:中正和谐、天⼈合⼀、⼰⽇乃孚、时势位。

On the concept of "zhongzheng and harmony" in the Book of Zhouyi(Author: Wang Jinlong an employee in Zhangjiakou Cigarette Factory of China Tobacco Group in Hebei Province)Email: zhang23298@Content Abstract:All human exploration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unknown, seek the law, are for the service for human being. However, the summary of all human group activities can be regarded as culture,“Zhongzheng” it is the Chinese ancient words, especially in the book of Zhouyi is everywhere, it related to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modern society. Harmony i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small in the neighborhood, from man to man, great to peaceful co-existence between countries. and It inherits the symbiosis of yin and yang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in-win cooperation in mod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By means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 and yang,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 theory of "time, circumstances and position" comes from the practice of life. The concept of uni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the ideal pursuit of humane philosophy, to expounds the philosophical nature of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philosoph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levant scriptures in Zhouyi,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Ji ri nai fu" and "zhongzheng and harmony" in the one week,and points out the theoretical meaning in guiding social reforming.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leadership of the organization committee, nice greetings! I come from the grassroots, and glad to discuss with you the topic of " zhongzheng and harmony "here, if there is anything improper, welcome to point it out.尊敬的组委会领导,⼤家好!我来⾃基层,在此和⼤家探讨“中正和谐”这个话题,有不当之处请斧正。

周易中的和谐观与世界观

周易中的和谐观与世界观

周易中的和谐观与世界观《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蕴含着深邃而丰富的智慧,其中的和谐观与世界观对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人生以及处理各种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周易中的和谐观首先体现在阴阳的平衡与协调上。

阴阳是《周易》的核心概念,阴阳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世间万物皆有阴阳两面,如天地、男女、昼夜等。

这种阴阳的动态平衡是一种和谐的状态,只有阴阳和谐,事物才能稳定发展。

当阴阳失衡时,就会出现问题和变化。

例如,白天过长或黑夜过长都会打破自然的节律,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在人类社会中,男女平等、分工合理也是一种阴阳和谐的体现,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在人际关系方面,周易强调“和而不同”。

这意味着人们在相处中既要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又要尊重彼此的差异和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性格和价值观,不能强求一律。

真正的和谐不是表面上的完全一致,而是在多样性中寻求共识,在差异中相互包容。

就像一个团队,成员们有着不同的专长和想法,但通过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周易中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有机整体。

这种变化不是无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卦象的变化就是对世界变化的一种象征和模拟。

比如,乾卦从“潜龙勿用”到“飞龙在天”,展示了事物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过程。

这种变化的观念提醒我们要顺应时势,灵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

在顺境时不骄不躁,在逆境时不气馁不放弃,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和把握变化带来的机遇。

同时,《周易》也告诉我们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但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使得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惊喜。

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不确定性而裹足不前,而是要勇敢地去探索和尝试,在变化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策略。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周易中的和谐观要求我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产生焦虑、浮躁等情绪。

周易关于阴阳相生的句子

周易关于阴阳相生的句子

周易关于阴阳相生的句子《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它既是占卜的手段,也是一部关于宇宙与人类形成和发展的哲学著作。

其中,阴阳是《周易》理论的基础,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既对立又统一,无论是在物质世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周易》的阴阳相生方面的句子进行500字以上的详细阐述。

1.天地之大经,万物之纲纪,阴阳是天地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本原则。

《周易》曰:“天地之大经,互相为用,不可一而弃。

”阴阳相辅相成,阴雨润泽,阳光照耀,才能保持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万物繁荣。

2.阴阳相生的具体形式可以用“少阳生阳,阳生太阳;少阴生阴,阴生太阴”的方式来概括。

这种阴阳相生的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的,像一个生生不息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或缺的。

3.阴阳相生不仅在自然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人类社会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只有阴阳两极保持平衡,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和谐发展。

如果阴阳失衡,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和动荡。

《周易》曰:“故天地者,阴阳之大也,升降之本也,变化之父母也”。

4.阴阳是一对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矛盾体。

两者的相互关系不是单纯的对立,而是统一的包容。

正如《周易》所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合历数而有常,动而生乎无穷”。

阴阳的相互作用既可能造成冲突,也可能产生新的合理结构。

只有掌握阴阳的相互关系,才能发挥出它们的最大效益。

5.阴阳相生的过程中,阳始于百度,阴始于九数。

这是因为阳可扩散性强,广易行,故始于百度;阴可聚敛,所处相对狭窄,故始于九数。

两者相互辉映,以成互补之妙。

6.在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医学等许多领域中,阴阳相生的观念也有广泛应用。

比如经济学中钞票的流通、市场需求与供应、金融风险等都有明显的阴阳相生之处。

政治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左派与右派、利益集团与平民百姓等也存在着阴阳相生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人类情感的阴阳极性,如愉悦与忧郁、欣喜与沮丧等,也都是阴阳相生的表现。

《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刘玉平
【期刊名称】《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12)003
【摘要】作为源头活水,<周易>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古代先民"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总页数】6页(P5-10)
【作者】刘玉平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1
【相关文献】
1.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J], 刘玉平
2.从《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阴阳理论之源流探析易医同源 [J], 曹殿朋
3.《周易》的阴阳思想与中国哲学的和谐思维 [J], 刘延刚;潘昱州
4.阴阳“八卦”的演变及阴阳家与《周易》的关系 [J], 高华平
5.《周易》阴阳论与地名阴阳法则 [J], 刘沛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易之阴阳和谐美学思想

周易之阴阳和谐美学思想

周易之阴阳和谐美学思想正如《庄子·天下》篇所云:“易以道阴阳。

”一部《周易》实质上是向人揭示宇宙阴阳对立统一客观规律的书,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周易》理论体系的灵魂。

尽管《易经》本身并没有出现“阴阳”与“和谐”等词语,但其思想却贯穿于《周易》理论系统的始终。

《易经》六十四卦中,除乾、坤两卦之外,其余各卦都是由阴、阳二爻的重叠组合而构成。

阴、阳既是宇宙生命运动中两种基本要素,同时其相互作用又构成宇宙运动的内在动力。

阴、阳不是孤立自存、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这种对立与统一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也构成了《易经》的基本精神。

而《易传》所确立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更是把阴、阳提升为一对可以解释一切现象的最高哲学范畴,并把阴阳变化规律看作是统率天地万物及社会人生的一个最为普遍的规律。

在《周易》作者看来,阴阳的相互作用是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源;“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系辞下传》),也是化生宇宙万物生命机体的两种根本性力量:“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同上)而在阴与阳的内在关系中,协调、统一与和谐是基础,和谐既是宇宙万物的最佳状态又是其基本状态。

《周易》认为,阴与阳在本质上是相互和谐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

”(《乾·彖》)乾为刚,坤为柔,双方互相亲附,就会带来欢乐;双方互相对抗,就会带来忧患:“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杂卦传》)由此看来,要求对立双方的和谐统一是《周易》的基本原则。

钱大昕云:“尝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

”(《潜研堂集·中庸说》)钱氏这里虽有夸大之嫌,但《周易》具有鲜明的尚中观念却是勿容置疑的。

“中”在《周易》中出现126次,《经部》有13次,有5处把“中行”作为名词,具有行中道之意。

有2处用作判词,如“中吉”,处中则吉,明显地表明了尚中思想。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

经典常谈中对周易的点评周易,作为经典常谈中的重要著作,被广大文化爱好者誉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

它涵盖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在点评周易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周易揭示了世界的阴阳之道。

它以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阐释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

通过阴阳的转换和变化,周易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其次,周易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它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再者,周易中的五行理论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相互生克的关系,阐释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这种观念在建筑、医学、占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周易还蕴含着丰富的处世智慧。

它强调了人应谦虚谨慎、审时度势,顺应时势变化,把握时机,追求成功。

这种智慧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最后,周易作为经典常谈中的重要著作,不仅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瑰宝,其哲学思想、文化底蕴、处世智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不仅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还有助于人们在生活中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作为文化爱好者,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周易的智慧,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易经》中的阴阳思维2

《易经》中的阴阳思维2

《易经》中的阴阳思维2《易经》中的阴阳思维2三、阴阳,人生的最高原理如果我们运用阴阳的六大规律,与人生、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对照,就会明白很多道理。

世间与人生,其实处处都是阴阳,无不可以用阴阳解释,也无不可以用阴阳解决。

1、阴阳一体——没有任何一种品格可以高枕无忧一个人清高,就更要宽容,否则易成孤傲。

一个人仁慈,就更要果断,否则易成软弱。

强大,更要懂得敬畏,否则易生暴戽。

富有,更要节俭,否则易成奢靡。

博学,说话更要粗浅,否则易成生硬。

尊贵,更要谦卑,否则易生傲慢。

2、阴阳互生——“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人一走运,便难免心高气傲轻慢待人,于是容易栽跟头。

人一倒霉,门前冷落,正好可以面壁反省,积累修养,等待机会。

吃苦即是了苦,享福即是消福;苦中有希望,福来需提防。

所以最好的心态是静气和淡定,福与祸、顺与逆来来去去,要能跳得出来。

3、阴阳消长——人生有限,在一点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多,别处就会少,所以要做好加法和减法“加法”是追求知识、成功、富贵、名利,人生或因此丰富多彩。

但如果要得太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就很悲哀。

于是还需要做“减法”——看淡一些名利成败,知足、节制、感恩、惜福、避祸。

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人生才会更健康。

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

4、阴阳转化——转化是物极必反,那么要想长久就要学会不过度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

度就是分寸,是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利与害的分界线;“有度”,就是恰到好处。

把握好“度”是智慧,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练出来的,是在反思失败中悟出来的,是苦难对人的回报。

5、阴阳互补——年轻人往往重视“阳”的一面,天行健、自强不息,刻苦读书,努力工作;却往往忽视“阴”的一面,就是地势坤、厚德载物,对人冷漠,不体恤长辈。

性格乖张。

年老时就颠倒了过来,过于“阴”,过于在乎他人,而不够“阳”,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所以,年轻人要“阴”起来,年老人要“阳”起来。

周易读书笔记摘抄三年级

周易读书笔记摘抄三年级

周易读书笔记摘抄三年级《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本经典之作,它深受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

近日,我也读了这本书,并深受启发。

下面是我对《周易》的读书笔记摘抄,感受颇多。

一、阴阳之道《周易》提出了“阴阳”这一重要观念。

阴阳是描述世界万物的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它是存在于宇宙运行规律中的,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

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许多对立但却又互相依存的事物,如光与暗、喜与忧、富与贫等。

了解了阴阳之道,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对立的情况,以争取和谐与平衡。

二、变通的智慧《周易》中有一节讲到“卦”和“象”的关系。

卦是指六爻组合而成的一种形式,它代表着一种状态或者事物的特质。

而象则是通过卦的组合来解读具体的情况或者事件。

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变通”的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但是只有学会“变通”,才能及时应对。

这让我明白了做人做事时需要以变通的态度去应对不同的场景,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道法自然《周易》中的“道法自然”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事物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就会陷入困境。

今天的社会发展迅猛,但同时也有许多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从《周易》中我学到,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道心之美《周易》提到“道心”,它是人们在追求真理与道德的过程中所应有的一种心态。

《周易》告诉我们,只有在追寻道德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达到心灵的安宁与满足。

这一点让我深思。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追求个人利益与享乐,很少关注道德与真理。

读完《周易》,我意识到追求道德与真理,培养一颗纯净的道心,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五、天人合一《周易》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与共存。

易经中的阴阳平衡与调和

易经中的阴阳平衡与调和

易经中的阴阳平衡与调和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对基本概念,也是易经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对立与统一,是一种相对的关系。

阴阳的平衡与调和在易经中被强调为诸多问题的解决之道,它在决策、治理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阴阳的基本原理阴阳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经》,其中的“易”指的是变化,阴阳则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变化状态。

阴阳并非只代表了物质层面上的对立,更是一种宇宙间极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

阴阳的性质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立统一:阴阳是对立面,但又不能完全分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只有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宇宙才能运行和发展。

2. 动态变化:阴阳是一种变化,它们不断地转化和平衡。

无论是日夜交替、寒暑更迭,还是事物的生长和衰亡都是阴阳变化的具体体现。

3. 内在互补:阴阳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正如《易经》所言:“吉凶者,动静之常,变化之道也。

故动而生静,静而生动。

”只有阴阳的和谐互补,才能达到相对的平衡。

二、阴阳平衡在决策中的应用阴阳平衡与调和在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管理决策中,我们需要根据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阴阳对立来进行权衡。

以下是阴阳平衡在决策中的两个具体应用场景:1. 领导力的平衡: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找到权衡阴阳的平衡点。

过于强调阴性特质会导致武断和孤独,而过于强调阳性特质则会变得专制和独断。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在决策中平衡阴阳,既保持果断和坚定的阳性特质,又要有机会听取他人的建议和采纳阴性的思考方式。

2. 制度与个案的平衡:在决策中,需要考虑到整体制度与具体个案的关系。

制度是规则的体现,决定了组织的稳定性;个案则是具体情况的反映,决定了实际执行的效果。

阴阳平衡的决策需要既考虑整体的制度和规则,又要根据具体个案的特殊性来进行调和。

三、阴阳平衡在治理中的应用阴阳平衡在治理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性质和动力的调和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以下是阴阳平衡在治理中的两个具体应用场景:1. 权力与约束的平衡:作为一个国家或组织的领导者,需要在权力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点。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子概括《周易》的核心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

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三、孔⼦概括《周易》的核⼼思想为“阴阳合德”,即和谐哲学这就越来越接近《周易》的核⼼思想了。

《易·系辞上》中所引孔⼦的关于“阴阳合德”之语,为我们提供了⼀把最佳的钥匙:《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不息),以通神明之德(规律)。

(《四书五经》,岳麓书社,1991年版,上册,204页)孔⼦这段话,表达了他⾃⼰对于《周易》的扼要⽽⼜深刻的理解。

他把《乾》、《坤》两卦看成是《周易》的⼤门与⼊门,我们前⾯⾃《乾》、《坤》两卦⾄《睽卦》的全部讨论与分析,可以说,都正是沿着孔⼦的这⼀思路展开的。

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就是“阴阳合德”四个字。

不过,我们需要把孔⼦的这段话详细解剖⼀下,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阴阳合德”四个字的概括深度。

孔⼦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这也就是说,《乾》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阳性的事物;《坤》卦可以象征世上的⼀切阴性的事物。

这个看法,其实是先秦⼀些法先王学派的⼤思想家们的公论。

《⽼⼦》中说:“万物负阴⽽抱阳”(⽼⼦:《道德经下篇》。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5页),正是源于《周易》、解释《周易》的。

《⽼⼦》对《周易》的核⼼思想的理解,是⼗分准确、到位的。

作为对于辩证法思想的阐释,《周易》的《乾》、《坤》两卦,是将阴、阳做了分解性的阐释的。

但是,在⽣活实际中,阴与阳共存于⼀个事物当中,其实是分不开的。

任何⼀个事物,在其内部,都是阴阳共存的。

所以,⽼⼦认为, “万物负阴⽽抱阳”,正是对于《周易》中的《乾》、《坤》两卦的依存关系,表达得恰如其分。

⽽同为道家思想的《庄⼦·天下篇》中,则说:“《易》以道阴阳”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6年3 ⽉版,84页),也正是抓住了《周易》的核⼼观点。

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

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

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易经,又称《易经》、《周易》等,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天下之典籍”。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易经不仅是一本占卜之书,更是对于人类生活智慧的总结。

其中,平衡与和谐观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以探讨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

一、宇宙观与天人合一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立足于宇宙观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

易经认为,宇宙是一个由阴阳二元力量构成的整体,阴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形成了世间一切事物的动态平衡。

在宇宙观中,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调和是维持和谐状态的关键。

同时,易经强调人与宇宙的密切联系,认为人应该与宇宙协调共生,在顺应宇宙的规律中追求平衡与和谐。

二、八卦与阴阳互动易经中的八卦是其核心概念之一,包括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卦象。

每个卦象都由三个爻组成,爻有阴阳之分。

易经认为,八卦代表了宇宙中的各种力量,并且这些力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其中,阴爻代表质地柔顺、动态平衡的力量,阳爻代表质地坚硬、积极进取的力量。

只有阴阳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三、阴阳调和与五行相生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还表现在阴阳调和与五行相生的思想中。

易经将事物从阴阳的角度进行分类,并根据阴阳的相互作用确定了五行的生成关系。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生成,维持着宇宙的平衡与和谐。

易经认为,只有通过阴阳调和、五行相生的方式,事物之间才能形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

四、仁义道德与社会和谐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进一步延伸到人际关系和社会层面。

易经倡导以仁义道德为核心,通过平衡与和谐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共处。

易经教导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强调谦逊、宽容和包容精神,通过平等相待、互相尊重来消除冲突,保持社会的平稳与和谐。

同时,易经也倡导个人遵循道德规范,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五、平衡与和谐的修身养性易经中的平衡与和谐观念还要求个人在修身养性方面追求平衡与和谐。

周易给国家的启示

周易给国家的启示

周易给国家的启示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一,给国家带来了许多重要的启示。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
1. 变革创新:《周易》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大趋势适时变革,而不能僵化保守、固步自封。

这种思想对于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保持国家的竞争力和活力。

2. 团结和谐:《周易》所总结的“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顺天应人、与时俱进的革新精神以及居安思危、思患豫防的忧患意识,都是强调团结和谐的重要价值。

这种团结和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3. 阴阳平衡:《周易》反复强调的阴阳哲学,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而且与人们的决策活动密切相关。

阴阳平衡的思想告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平衡,不能过度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只有保持平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德治思想:《周易》中的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告诉国家,要注重道德教化,提
高人民的道德素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5. 忧患意识:《周易》所强调的居安思危、思患豫防的忧患意识,也是给国家的重要启示。

这种意识告诉国家,要时刻保持警惕,预防可能出现的危机和风险,从而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周易》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参考之一,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启示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易》的和谐思想

《周易》的和谐思想

周易》的和谐思想一、何谓周易《周易》是一本奇书,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由符号和文字组成的神秘典籍。

长期以来,她雄踞“五经之首”,(《易》、《书》、《诗》、《礼》、《春秋》),“三玄之冠”,(《周易》、《老子》、《庄子》)。

《周易》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记载了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乾卦另有用九爻,坤卦另有用六爻,故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每卦列有卦形、卦名、卦辞,卦辞和爻辞共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字,成书于西周。

另一部分是《易传》,她是解释《易经》,《易传》,有七种十篇:《系辞》有上下篇,通论《易经》的经义、功用、筮法等。

《彖传》有上下篇,解释四十四卦卦名和卦辞。

《象传》有上下篇,解释卦义。

主要释卦象,故称象传。

《文言》一篇,解释乾坤。

《说卦》一篇,解释八卦所象之事物。

《序卦》一篇,解释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关系。

《杂卦》一篇,解释六十四卦卦义。

这十篇,后人称为《十翼》,与《易经》合并为《周易》行世。

二、《周易》起源《周易》学说的创造者。

一是伏羲氏。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云:“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可见,伏羲画卦的说法在汉代就流行了。

二是周文王。

文王即姬昌,受商封为西伯,纣王把他囚禁期间,探研天人之理,将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写了卦辞。

三是孔子,孔子是《十翼》的作者,完成了易学体系。

《易经》成书于殷末周初,《易传》成书于战国时代。

《系辞》传说:易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探索卦象起源,也就是探讨八卦的起源。

至今6000年前远古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仰观日月星辰天象,俯察山川泽壑等地形,同时观察鸟兽动物情况,近取之于己身,远取之于外物,于是就作了八卦符号。

由于难以象征宇宙包罗万象,将错综复杂的变化符号重新演变成六十四卦,一卦是六爻乘六十四卦就等于三百八十四爻,进入周代时期由周文王作卦辞,后来周公作爻辞,进入春秋时代孔子又作易传。

每一卦由天人地组成,分内外或上下三爻形成全体形象。

卦辞是一个卦的全体解释,爻辞是每一卦中六个爻的解释,大象是卦的整个说明,小象是各六爻的解说,序卦是六十四卦的顺序。

周易阴阳思想

周易阴阳思想

周易阴阳思想周易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天下之章程,堪称东方文化的瑰宝。

其中,阴阳思想是周易的核心理念之一,贯穿于周易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阴阳的概念、阴阳的相互作用以及阴阳思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探讨周易阴阳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阴阳的概念在周易中,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两个相对、对立且统一的方面。

阴阳二象本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后逐渐发展成一种哲学概念,用以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类生命的变化与运动等问题。

阳始于阴,阴生于阳,阳虽主动,阳中有阴;阴虽柔顺,阴中有阳。

在阴阳相互作用和变化中,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与和谐状态,体现了宇宙的无限循环、无限运动的规律。

二、阴阳的相互作用阴阳在周易中以相对的、互相转化的关系进行描述,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的相互对应与转化。

首先,天地为大阴大阳之始,并以阴阳变化带动万物生成与衰亡的过程。

其次,日与月、白天与黑夜、四季交替等,都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表现。

第三,男性与女性、阳刚与阴柔等生物体呈现出阴阳特点的差异。

第四,光与影、热与冷、上升与下降等现象也彰显了阴阳的交替变化。

第五,喜怒哀乐等情绪的波动,同样是阴阳在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体现。

最后,社会的和平与动荡、战争与和谐等状态也可以归因于阴阳的相互作用。

三、阴阳思想的应用周易阴阳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理论启发作用,还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医学等领域。

在文化方面,阴阳哲学为中国古代文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影响了中国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创作风格和审美体验。

在政治方面,阴阳思想促进了君子治国的理念,主张宽容、和谐、互补的治理方式,为古代统治者提供了具有智慧和行动指南。

在经济方面,阴阳哲学认为天地万物具有无限供给的特性,鼓励人们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倡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在医学方面,阴阳思想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认为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紧密相关,从而将调理身体的方法与阴阳关系联系起来,成为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易经的阴阳之道

易经的阴阳之道

易经的阴阳之道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

它探讨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丰富了人类的智慧,其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阴阳。

本文将介绍易经中的阴阳哲学,并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及含义阴阳是易经中最基本的二元对立概念,它通过描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和万物存在的本质。

阴阳最早的概念源于观察自然变化,观察到的现象如太阳与月亮的交替、天地四季交替以及生长衰老的周期性规律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描述。

阴阳是动态的,互为依存、互相转化,彼此包含,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阴具有内敛、阻滞、负向、消极等特性,代表了黑暗、寒冷、柔弱、沉静等;而阳则具有外放、推动、正向、积极等特性,代表了光明、温暖、刚强、活跃等。

阴阳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世间万物的核心。

二、阴阳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阴阳哲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构架,更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阴阳哲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1. 健康与平衡中医学中,运用了阴阳理论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根据阴阳的概念,人体的健康与平衡取决于阴阳的协调。

当人体阴阳失衡时,就会出现疾病,而通过调整阴阳的平衡可以恢复健康。

2. 人际关系阴阳哲学也可以应用于人际关系中。

在冲突或矛盾出现时,双方应该寻找到平衡点,以达到和谐共处。

在某些情况下,一方的阴性特质(如柔顺、妥协)可以平衡另一方的阳性特质(如冲动、坚持),从而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

3. 经营管理企业管理中也可以借鉴阴阳哲学。

经营中的决策需要在太过保守和过度冒险之间寻找平衡点,正确认识和处理机遇和挑战。

同时,组织中的阴性和阳性元素相互结合和平衡,可以带来更好的团队协作和业务发展。

4. 自然观察阴阳哲学也可用于观察自然现象和规律。

例如,观察四季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可以更好地理解阴阳互生的规律。

三、阴阳之道对个人修养的启示阴阳之道不仅可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也对个人修养具有深刻启示。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

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论《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作者:刘玉平山东大学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摘要: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是古代“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

《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它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周易;阴阳;和谐;思维模式On the thinking of harmoniousness between Yin and Yang in ZhouyiLIU Yu-ping(School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Abstract:The thinking of harmoniousness between Yin and Yang is the core in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of Yi jing and the soul of the interpretative system of Yi Zhuan. As an inevitable result developed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concepts of Five element, Yin yang ,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human, and so on, the thinking was closely linked to Chinese ancient society and history. This thinking conceived in Zhouyi fully exhibited the unique thinking mode of the harmoniousness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 It was gradually condensed into the thinking of upholding the mean and seeking harmony, having thenceforth exerted deep and extensive influences upon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Key words: Zhouyi; Yin yang; harmoniousness; thinking mode和谐,harmony,现代汉语词典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harmony,现代汉语词典释为“配合得适当和匀称”。

和顺、协调、一致、统一等,汉语中许多词都表达了“和谐”的意思。

人与天合一、人与人和谐,构成几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观念,和谐思维成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显著特色。

作为源头活水,《周易》的阴阳和谐观念充分彰显了这一思维特色。

一《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它所讲的变易是指阴阳变易,阴阳变易显现的是整体和谐。

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

如果对“经”和“传”稍作分析,即可说明这一点。

《易经》体系由64卦384爻构成。

从每一卦看(除乾、坤二卦外),构架的基础是-与两个符号,称作阳爻和阴爻。

这种界定给出了两个符号最确切的名称,也反映了-与的本质特性。

-与的重叠组合而成《易》卦。

在《易》作者看来,每一卦中6爻的数学排列组合,表征着阳爻和阴爻的特定内在关系。

每一卦自初爻至上爻,反映了事物由微而显的渐变过程,尽管爻辞看来不甚规范,也没有使用“阴阳”二字,但其体现的阴阳对立统一原理是一致的。

如乾之龙、咸之感、震之雷、渐之鸿等,无不通过各自的爻变而显示事物由微而著的变化规律性。

因为阴阳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抽象,其一指实体即气,“潜龙勿用,阳气潜藏”(《乾·文言传》)。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坤·象传》)。

“阴凝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 (《乾·文言传》)。

因此阴阳为物:“乾,阳物也;坤,阴物也”(《系辞传》)。

其二,阴阳指事物的属性和形式,阳的属性为刚健,阴的属性为柔顺:“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说卦传》),“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传》)。

阴阳既可以从自然属性又可以从社会属性多方面表现出来,阳是君、父、夫,阴是臣、子、妻;阳是善、仁、爱,阴是恶、戾、残。

等等。

在阴与阳的内在关系中,协调、统一、和谐是其基础和底蕴。

阴与阳相互联结、依存,舍阴无阳,舍阳无阴。

虽然看起来乾卦只有阳爻、坤卦只有阴爻,但阴中含阳,阳中含阴,并且两卦是易之“父母卦”,作为一个整体,阴阳俱备化生万物。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系辞传》)。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说卦传》)。

阴与阳的协调是易卦成为统一体的基础。

《易传》及汉代易学揭示了阴、阳爻之间的承、乘、比、应、中的关系。

凡下爻紧靠上爻叫做“承”,即以下承上的意思,凡上爻高凌下爻叫“乘”,阴爻乘阳爻为“乘刚”,六爻之间逐爻相连并列为“比”,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如果为一阴一阳,则为应,一般说来,有应则吉,无应则凶。

“应”即为协调和谐。

“中”即中位,即易卦六爻之二、五爻位,二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

如果阴爻居二、阳爻居五位则既中且正,一般为吉、无咎。

据统计,二、五爻吉辞最多,合计占47.06%,差不多是总数的一半。

正是“二多誉”、“五多功”(《系辞传》)。

在这些关系中“应”与“中”最突出地反映了阴阳和谐性,《易经》爻辞及《彖传》《象传》从许多卦上表现了这一特征。

就六十四卦而言,凡六爻阴阳协调、和谐都为吉卦,如《泰》卦,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皆阴阳谐和,天地交通为泰。

《既济》卦不仅阴阳全应,而且阴爻居二位、阳居五位,既中又正,象征事情有成。

从《易经》体系看,卦与卦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杂乱无章的,64卦的排列顺序体现了阴阳对应,一般是互为综卦排在前后位置。

唐代易学家孔颖达将卦序的系统规律性总结为“二二相耦,非覆即变”(第334页)[1]。

就是说每一组卦的两卦之关系不是覆(两卦卦画相颠倒),如屯与蒙,困与井;就是变(两卦卦画完全相反),如坎与离,中孚与小过。

易卦的这种内在联系还表现在卦名的含义上,如乾与坤、泰与否、剥与复、损与益、革与鼎、既济与未济即是,它们之间都是阴阳的协调与和谐,相反相成。

不仅如此,64卦也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上经始于乾坤,终于坎离。

“乾、坤者,阴阳之本始,万物之祖宗,故为上篇之始而尊之也。

离为日,坎为月,日月之道,阴阳之经,所以始终万物,故以《坎》《离》为上篇之终也。

”(第10页)[1]《序卦传》给我们描述了万物生于天地,经过蒙昧时期的成长,最后活生生地展现出来;下经34卦从咸恒开始,咸为交感,喻指男女婚配交感;恒为恒久,喻男女白头到老。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序卦传》),从人到家庭、社会渐次展开,充满矛盾、纷繁复杂,既济与未济表示事物相对完成又没有终止,无穷无尽。

思维的和谐性、系统性在这里得以清晰体现。

《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十篇,又称作“十翼”。

《易传》多次使用“阴”、“阳”二字,并将它们视作相互对应、统一因而决定事物变化的两种因素,以阴阳和谐理解《易经》,建构成《周易》首要的解释系统。

首先,《易传》从哲学高度、从宏观上说明了宇宙整体的和顺与秩序性。

《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这就把乾坤看作象征天地的符号,天地承顺关系体现了宇宙整体的和谐,而这种承顺性的和谐乃是万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前提。

《序卦传》所编排的六十四卦顺序图式,实际上是一个表征宇宙秩序性的“代数式”,整体的有序性意味着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而且,和谐还是包含差别、对立、矛盾的有序结构,可以称为要素的定位化,以及定位化要素的协调,这在《系辞传》开篇即明确:“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彖传》所言“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表明万物的协调化即“太和”,是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宇宙整体和谐状态。

《易传》把宇宙和谐性概括为阴阳之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说卦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系辞传》)。

其次,整体和谐观念还包括阴阳之间不断地交感或交易,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因阴阳交感而和谐有序,生生不息。

《泰》卦的卦象是天在下地在上,天为阳,地为阴,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二气交感,万物化生。

因此《泰》卦的根本意蕴之所以为通达,有大吉之征兆,正是着眼于阴阳的交感。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彖》)。

《咸》卦也是如此,卦象为兑上艮下,兑为阴、艮为阳,阴气在上、阳气在下,阴阳二气才能发生交感效应。

天地以阴阳二气相感而万物生成,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人类以男女两性交感而家道亨通,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和谐。

《彖传》对此作了精辟的说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系辞传》也有多处论述,如引《中孚》九二爻辞后发挥说:“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应”即为感应响应之意;引《同人》九五爻辞后阐发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融洽的重要意义,成为千古至理名言。

尚中正,是以《周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的鲜明特色。

《易传》在这方面作了不遗余力的运用和发挥。

清人钱大昕说:“《彖传》之言‘中’者三十三;《象传》之言‘中’者三十。

其言‘中’也,曰‘中正’,曰‘时中’,曰‘大中’,曰‘中道’,曰‘中行’,曰‘行中’,曰‘刚中’,曰‘柔中’。

刚柔非中,而得中者,无咎。

故尝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一言以蔽之,曰中而已矣。

”[2]钱氏的结论未免有些夸大,但在《易传》里,尚中正的思想十分突出,则是毫无疑义的。

通观《周易》“经”“传”,阴阳不仅表达万物内在的本质属性,而且表达更根本的“道”与“理”的属性。

阴与阳的对应、统一、和谐,贯穿在《周易》构建的无限时空中,是《易》之为《易》的精髓。

因此,《庄子·天下篇》一言一蔽之:“《易》以道阴阳”[3]。

朱熹说:“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第2159页)[4]。

江永在《近思录集注》中总结道:“易者,阴阳错综交换代易之谓,如寒暑昼夜,阖辟往来,天地之间,阴阳交错,而实理流行其间,非此,则实理无以顿放,故曰其体则谓之易。

言易为此理之体也。

”[5]二《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有其思想来源,她的产生及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她是上古先民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结果。

“易”在现代汉语中主要含义指变易、变化、交换。

从文字学上看,有人认为“易”为上“日”下“月”构成,日为阳,月为阴,象征日月阴阳变化。

《说文解字》引《秘书》云:“日月为易,象阴阳也。

”“阴”“阳”两字虽不见于《易经》而多见于《易传》,但阴阳观念在传说中很早就萌生了。

认识来源于实践。

阴阳观念与五行思想的出现和发展密切相关。

五行是人的日常生活接触最频繁的五种元素,是维持人的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最直接的物质。

箕子总结鲧“汩陈其五行”[6]的教训和禹治水平土的经验,还有扈氏“威侮五行”[6]的教训,对《洪范》九畴第一条予以阐述,五行首次被表达为“水、火、木、金、土”。

统治者为了巩固并占有治水平土的成果,便把五行列为治国的第一大法,并专门设立经常管理水、火、木、金、土等五个部门的“职官五正”[7]。

两周之际的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的观点,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是以和五味以调口……”[8]五行即“五材”,成为产生“百物”的物质元素,并且突出了“和”的作用。

还有后来的医和、晏婴等人对“和”也作了生动的说明,使之与“同”区别开来,反对“过”、“淫”、“不及”。

产生于治水实践的原始五行说向前推进了,和谐思维的萌芽也孕育而生。

刘安在《淮南子》中认为,黄帝时我们祖先就开始“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第65页)[9]。

“治”包含治理、改造之意,“节”与“正”有节制、调整、纠正之意,都是人的活动,从中多少透露一点史影: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为阴阳思想产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阴阳思想的产生在传说中比较早。

相传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

他所创造的八卦符号,最基本的“-”与“- -可能表示男女两性区别,反映了人们原始的生殖崇拜。

但阴与阳作为哲学范畴来使用是比较晚的事情了。

从人类认识的历史发展进程看,在原始五行说的形成阶段,人们的思维水平只能从“百物”中抽象出“五材”,虽然他们看到“润”与“炎”、“曲”与“直”、“苦”与“酸”等方面的差别(第301页)[8],但还不能把“五材”的多样性抽象成两端的对立性。

人类认识又经历了多少年的大大进展,人们已能从“五行”“五材”的简单多样性,上升为认识到乾与坤、泰与否、剥与复、损与益等等的关系。

从“五行”“五材”到“二气”“两端”,这是一个必然的认识推进过程。

在《易经》形成阶段,人们头脑中的阴阳观念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阴阳对偶,是中国哲学史中既古老又重要的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