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测量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置的学科。

2.测量学的任务:测图、测设、用图。

3.测量学的作用:测量在国民经济、国防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4.测图:也称测绘,就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将测区内的地物和地貌缩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使用。

5.测设:也称放样、标定,就是把图上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标定到实地去,作为施工的依据。

6.用图:指识别和使用地形图的知识、方法和技能。

7.铅垂线:重力的方向线。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

8.水准面:海洋或湖泊的水面在静止时的表面。

9.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

10.大地水准面:与平均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11.大地体: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

12.参考椭球:旋转椭球面所包围的球体。

长半径a =6378143 m;短半径b =6356758 m;扁率f= a-b/a=1:298.255
13.高斯投影规律:1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长度不变,其他子午线为对称且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

2赤道投影后为直线,与中央子午线正交,其他纬线为对称且凸向赤道的曲线。

3经纬线保持正交,投影后无角度变形。

14.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X轴:中央经线;Y轴:赤道;原点:交点。

通用坐标:Y=带号+y(自然) + 500000 m
15.高斯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异同:坐标轴不同;坐标象限不同;方位角的起算基准不同。

16.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

17.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18.高差:地面上任意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

后视-前视。

Hab=a-b(负,a高)
19.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H水准原点=72.289 m
20.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H水准原点=72.2604 m
21.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制图。

22.测量工作的原则: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步步有检核。

23.测量工作的步骤:技术设计;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检查和验收测绘成果。

24.测量误差概述:仪器(测量仪器本身不够完善)人(观测者感觉器官的鉴别能力及技术水平有限)外界环境条件(风、温度、亮度、气压、大气折光等影响)
系统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5.偶然误差: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一量进行一系列观测,如误差出现的符号和大小均不一致,且从表面上看没有任何规律性,但就大量误差而言,具有统计规律,这种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特性:有界性、大小性、对称性、抵偿性。

26.中误差为误差分布曲线的拐点。

测量工作中通常采用中误差来衡量精度。

27.相对误差就是绝对误差的绝对值与相应观测值之比。

K= 1/(D/│m│)
第二章水准测量
1.水准点(BM):永久性水准点;临时性水准点
2.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fh=∑h测:高差闭合差的修正按路线长度进行分配:Vhi=(-fh/ ∑L) ×Li按测站数进行分配:Vhi=(-fh/ ∑n) ×ni。

3.支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修正取往测和返测高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作为两点间的高差值,其符号与往测相同hi平均= (hi往+ ∣hi返∣)/2
4.高程计算:高差法:HB = HA + hAB;仪高法H视= HA + a;HB = H视– b
5.水准仪:是为水准测量提供水平视线的仪器。

组成: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安平:安置仪器;圆水准器气泡居中;检查“警告窗”是否为绿色;瞄准水准尺进行读数。

6.望远镜的组成:物镜、调焦透镜、十字丝分化板、目镜
7.水准尺:直尺、塔尺、折尺
8.尺垫:防止尺子下沉;转点使用
9.水准仪的安置:AB外转右移;C顺时针上移
10.水准测量的校核方法和精度要求:测站校核(双仪高法、双仪器法、双面尺法)、11.路线校核(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12.转点的作用:传递高程,在统一转点上,既有本站前视读数,又有下站后视读数。

13.一般工程水准测量高程差允许闭和差为±40√L(mm)或±12√n(mm)。

14.水准测量高差闭合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其符号,按各测段的水准路线长度成比例分配或按测站数成比例分配。

15.用水准仪望远镜筒上的准星和照门照准水准尺后,在目镜中看到图像不清晰,应该物镜对光螺旋,若十字丝不清晰,应旋转目镜对光螺旋。

16.在水准测量中,水准仪安装在两立尺点等距处,可以消除i角误差、地球曲率的影响、大气折光的影响、望远镜对光调焦透镜运行的误差。

17.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时,每站有8个前、后视读数。

第三章经纬仪(全站仪)与角度测量
1.经纬仪主要由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

2.照准部主要由水平轴、支架、望远镜、照准部水准管等组成。

3.水平角: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方向线,垂直投影在水平面上所夹的角度。

4.竖直角:地面上一点至观测目标的方向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

(倾斜视线、水平线之间的角度)仰角正,俯角负。

5.测回法:两个方向的单角测量。

6.测回法观测步骤:1安置经纬仪于测站O点;2盘左照准左方向起始目标A,水平度盘置零,读实际读数a;3盘左顺时针照准右方向目标B,读数b;β=b–a;上半测回;4纵转望远镜,盘右照准目标B,读数b′;5盘右逆时针照准目标A,读数a′;β′= b′–a′。

7.方向观测法:两个以上方向水平角测量。

8.方向法观测步骤:上半测回观测、下半测回观测、归零差、2c的计算、计算盘左、盘右观测值的平均值、归零方向值计算
9.经纬仪的安置:对中(对中的目的是使度盘中心与测站点在同一铅垂线上)、整平(整平的目的是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仪器的竖轴处于铅垂位置)
10.竖直角观测步骤:1安置仪器于测站A点,对中、整平、量仪高;2盘左瞄准目标B,横丝照准某一高度,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L;3纵转望远镜,盘右再次照准目标B,气泡居中,读竖盘读数R;4取盘左、盘右的平均值作为B点一测回的竖直角。

11.水平制动螺旋经检查没有发现问题,但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微动螺旋失效,其原因是没有将水平制动螺旋制紧。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视距测量: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学原理,利用仪器望远镜内视距装置及视距尺。

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仪器和工具:经纬仪、视距尺。

2.视距测量观测: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并量取仪器高;在待测点上竖立视距尺;盘左、盘右分别瞄准视距尺,读取上、下、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计算水平距离及高差。

3.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水平夹角。

标准方向:真子午线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坐标纵轴线方向
4.真子午线方向:通过地球表面某点的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方向。

5.磁子午线方向: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自由静止时其轴线所指的方向称为该点的磁子午线方向。

6.坐标纵轴线方向:直角坐标系中的纵坐标轴方向;天文测量方法或陀螺经纬仪测定;在测
量工作中,一般采用坐标纵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

7.方位角: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量至已知直线的水平角0°~ 360°
地面点的标志,按保存时间长短可分为永久性标志和临时性标志。

8.距离丈量是用相对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该误差是用分子为1的分数形式来表示。

第五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x,y)的工作。

2.平面控制测量建立方法:三角测量、导线测量、GPS测量。

3.高程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H)的工作
4.高程控制测量建立方法: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
5.导线:将测区内控制点连接成折线图形,称为导线,其转折点称为导线点。

分类:
6.经纬仪导线、经纬仪电磁波测距导线。

7.导线的布设形式: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8.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点、边长测量、角度测量。

9.闭合导线:由某一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控制点后,又回到原来的控制点上,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称为闭合导线。

10.附和导线:由某一高级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控制点后,附合到另一个高级控制点上,称为附合导线。

11.支导线:由一已知控制点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控制点后,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上,又不回到原来的控制点上的导线,称为支导线。

12.角度测量:观测导线点的转折角,一般观测左角,即前进方向的左侧或闭合导线的内角。

13.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由已知边长和坐标方位角来推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14.坐标反算:已知相邻两点的坐标,反求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15.角度闭合差:若导线转折角无误差,则由起始边方位角与角度观测值计算终边方位角,应与已知的终边方位角相等,若不相等,其差值为角度闭合差。

16.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1安置水准仪,视距法检查前后视距差;2瞄准后视尺,读取黑面下丝、上丝、中丝;3瞄准前视尺,读取黑面下丝、上丝、中丝;4瞄准前视尺,读取红面中丝;5瞄准后视尺,读取红面中丝;6将数据记入记录手簿。

第六章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1.比例尺:将图上任意线段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
2.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 所表示的实地水平距离。

意义:测图时可根据比例尺的精度取舍地物;根据设计图所须表述的最小尺寸选取用图的比例尺。

3.依比例符号:既表示出地物的位置,又表示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地物符号,称为依比例符号。

4.不依比例符号: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不能表示出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的地物符号,称为不依比例符号。

5.半依比例符号:长度可按比例缩绘,宽度不能按比例缩绘的地物符号,仅表示出地物的位置、长度,不能表示物体的宽度,也称为线形符号。

6.注记符号:采用数字、文字或特定的符号在地图上对地物地貌及地面信息作辅助说明的符号。

7.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8.等高线特性: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等;等高线是连续不断的闭合曲线;除悬崖、绝壁等特殊地貌外,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等高线平距越大,坡度越小,等高线平距越小,坡度越大。

9.等高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高差。

10.等高线平距: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11.首曲线:从高程基准面起,按固定登高距描绘的等高线,也是基本等高线。

12.计曲线:从高程基准面算起,每隔4条(或3条)首曲线加粗的一条等高线。

13.间曲线:用基本等高线不足以表示局部地貌特征时,可以按1/2基本登高距用虚线加绘半距等高线。

14.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等高线平距相等表示坡度均匀。

15.地形图的测绘方法:经纬仪测绘法、大平板仪测绘法、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光电测距测绘法。

第七章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1.地图: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图通称地图。

2.图号:地形图的编号。

3.图名:本幅图的名称。

常用图内最著名的地名、村庄、厂矿企业等名称来命名。

4.接图表:表明该图幅与四邻图幅的相互关系。

5.图廓:图幅四周的范围线。

6.分度带:在中比例尺图的内、外图廊之间绘制的分图廊,黑白相间的分格,每格表示经差(或纬差)1′。

7.坐标格网:由等边的正方形组成,方格边长一般为10cm。

8.测图时间:根据测图时间判断本图反映的是何时的现状。

9.测图方法:航测成图、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绘法成图、数字测图。

10.土坝坡脚线:坝坡和山坡的交线以及坝脚和河床的交线。

11.汇水面积:汇水面积的边界是指某地能汇集雨水的实际边界。

它是一系列分水线即山脊线的连线。

第八章测设的基本工作
1.测设的基本工作:水平角度、水平距离、高程的测设。

2.测设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步。

第九章施工测量
1.施工测量:是根据图纸上建(构)筑物的设计尺寸,算出各特征点与邻近控制点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数据,然后以邻近控制点为基础,将建(构)筑物特征点标定于实地。

2.施工测量的任务:施工控制测量;场地平整、基础施工;建(构)筑物定位;建(构)筑物构件与设备的安装;竣工测量、变形观测。

3.测量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图纸、现场踏勘、平整和清理施工现场、制定测设方案、准备测设数据。

4.踏勘选线:在地面上确定道路、渠道或管线等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位置,并用木桩在地面上标定出来。

5.中线测量:在实地标出线路的中心线、打桩编号并测出各转折角等工作。

纵断面测量:测定中线各里程桩的地面高程,绘制线路纵断面图,供线路纵坡设计之用,又称中线水准测量。

6.横断面测量:测定线路两侧垂直于中线的地面高程,绘制横断面图,供路基设计、计算土方量及施工放边桩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