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表时间:2013-07-12T11:20:38.73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13期供稿作者:钱磊

[导读]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钱磊

摘要:七年级学生大多数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怎样让这种兴趣持久地坚持下来,是笔者这些年在数学教学中长期思考、不断探索的课题。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培养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旨在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起始阶段;数学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一、重视起始阶段的教学过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刚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欲望,尤其是看到崭新的数学课本,翻开本册导引眼前一亮,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就是对数学兴趣的表现,每每遇到这种情景,笔者就不自然地让学生读“主编的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时,让学生先举例说明小学学过的数有那些,然后通过引言中的温差,产量增长率,收支情况表的实例,引入负数,进而给出正数和负数的定义,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小学的数是不够用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数学活动课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谈进入初中后对数学的感悟,学习方法和技巧,数学是否有趣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四章“角的大小比较”时,让学生四人一组动手画角并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通过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不但化难为易,掌握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和技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绝对值”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两辆汽车同时从O点出发,分别向东,西方向行驶10千米到达A,B两点,提问:它们行驶的路线相同吗?它们行驶的路程相等吗?学生通过直观看到的现象就能回答,从而给出绝对值的定义,初步学会了求绝对值的方法。这样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轴”时,笔者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文,然后思考:画数轴需要哪些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最后让学生上黑板演示画数轴的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纠正。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从而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数学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的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自学提纲。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通过一组自学检测题来检查阅读效果。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例如在讲“单项式”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完内容后,集体讨论自学指导出示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2.培养观察的习惯。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室里有关于平行的实物,及时提问,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3.培养小结的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评价是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学完一节课,有意识的让学生对自己或本小组在本节课的所学及表现作一个小节,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认识自己或小组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学习习惯。慢慢地从课时小结过度到章节小节。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习惯。进入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很差,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直接写答案,因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习惯必须及早开始。例如在讲“角的平分线”时,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点O在直线AB上,∠AOC=62度,OD是∠BOC的角平分线,求∠AOD的度数(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如果这是填空或是选择题,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就太简单不过,但是要写出过程还是有难度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出结果,再启发学生得出这个结果的理由。最后由教师写出整个过程,并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个过程。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认识到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