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的生理作用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8f1ac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9.png)
[综述]一氧化氮的生理病理作用及其检测方法[摘要]一氧化氮(Nitrico某ide,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
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许多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与多个系统疾病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并阐述了血清NO的各种测定方法。
[关键词]NO;生理功能;疾病;检测NO作为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明星分子,长期以来一直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而自从[1]1992年NO被《Science》杂志评为该年度的“明星分子”以来,关于NO文章就层出不穷,现今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NO的生理作用。
在国外每月约有50篇关于NO在各种生理途径中的论文发表,其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从药物、生理到生化各个领域,因此可以说NO已成为生命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氧化氮(Nitrico某ide,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可介导血管的舒张反应,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
体内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神经组织在一定刺激下均可产生NO。
近年来,人们对NO进行了许多研究,本文就NO在人体多个系统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
1NO的合成及代谢NO是一种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30,难溶于水,因此NO在细胞内产生后,可以透过生物膜自由扩散进入周围的靶细胞,进而执行信号分子的功能。
在生物体内左旋精氨酸(L-Arg)在NO合酶(NOS)作用下与O2结合生成左旋胍氨酸(L-Cit)及NO。
生物体内许多细胞是通过此途径来合成NO的,如中枢神经元、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小板、肝细胞及肿瘤细胞等。
催化此反应的NOS有三种同功酶:主要存在于内皮细胞中的eNOS(endothelialnitrico某ideyn2thae),存在于神经细胞中的nNOS(neuronalnitrico某ideyn2thae),以及存在于巨噬细胞、胶质细胞中的iNOS(induciblenitrico某ideynthae)eNOS和nNOS均为构成型酶,统称为cNOS(contitutivenitrico某ideynthae)前2种催化生成的NO量较少,仅在10-12mol/L水平,主要调节细胞的信息[2]传递;iNOS催化生成的NO约在10-6mol/L水平,具有细胞毒素或细胞防护功能此外,临床上应用的硝基扩血管物质(如硝酸甘油)进入机体后,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释[3]放NO,是局部产生NO的化合物生成的NO在生物体液中的半衰期很短,很快就转变为硝酸盐/亚硝酸盐的代谢产物。
一氧化氮新资料

一氧化氮:健康的指挥官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证实,一氧化氮不仅对心脑血管疾病,更对机体的整体健康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功能。
在一氧化氮的诸多作用中,以血管舒张作用最为重要,这有助于调整血流至全身的每一个部位。
一氧化氮可舒张和扩张血管以确保心脏的足够血液供应。
一氧化氮也可阻止血栓形成,血栓可诱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同时一氧化氮可调节血压。
犹如战场的总指挥,一氧化氮对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平衡、防御、指导作用: 1、一氧化氮对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平衡作用。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可使血管舒张,有助于保护血管弹性,缓解血压、清理血液,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预防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康复。
其作用机理在于,在生理状态下,当血管受到血流冲击、灌注压突然升高时,一氧化氮作为平衡使者维持其器官血流量相对稳定,使血管具有自身调节作用。
能够降低全身平均动脉血压,控制全身各种血管床的静息张力,增加局部血流,是血压的主要调节因子。
一氧化氮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血管壁的沉积。
在冠状动脉内,胆固醇和脂肪逐渐增多并形成动脉硬化斑块,结果使动脉变窄、甚至阻塞动脉,从而使心脏血液供应减少,一氧化氮可以消除这种斑块。
这说明利用一氧化氮的这种作用可有效也只能并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2、一氧化氮在免疫系统中起主动防御作用。
一氧化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可以抵御传染性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侵袭,甚至以此抑制某种癌细胞的增殖。
对于中、重度糖尿病患者,一氧化氮能预防多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那些与血供减少相关的并发症。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抗炎物质,可以明显减轻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和疼痛。
一氧化氮作为体内一种强抗氧化剂,可有效消除体内的氧自由基,从而大大减少由于氧自由基的损害而导致的四种主要致死性疾病,即癌、糖尿病、心脏病和卒中的发生。
3、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一氧化氮可指导身体器官的正常运作。
一氧化氮可以通过细胞膜传递生物信号,调整细胞活动,并指导每一个器官完成机体功能,包括肺、肝、肾脏、胃、心脏、大脑、性器官等。
植物中的NO信号通路与生理功能研究

植物中的NO信号通路与生理功能研究植物中的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逆境应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植物中NO信号通路的复杂性以及其在多种生理功能中的作用。
本文将对植物中的NO信号通路与生理功能进行探讨。
一、植物中NO的产生与清除机制1. NO的产生机制NO在植物细胞中主要由亚硝酸还原酶(NIR)、一氧化氮合酶(NOS)以及亚硝酸羟化酶(NiR)等酶类催化产生。
其中,NIR催化亚硝酸的还原反应生成NO,而NOS则专门负责在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中产生NO。
2. NO的清除机制植物中NO的清除主要通过二氧化氮酶(NOD)和亚硝酸还原酶进行。
NOD可以将NO氧化为无害的亚硝酸,而亚硝酸还原酶则能够将亚硝酸还原为氮气,从而进一步降低NO对植物的负面影响。
二、植物中NO信号传递通路1. 受体介导的NO信号传递植物细胞膜上存在多种NO感受器,包括膜联蛋白、离子通道和受体蛋白等。
这些NO感受器能够与NO发生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信号传递过程,并影响下游的生理功能。
例如,NO可以通过活化离子通道,改变细胞内离子浓度,从而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2. NO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蛋白质磷酸化NO可以通过与一些蛋白质发生反应,引发蛋白质磷酸化信号传递过程。
这些磷酸化事件能够调节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如细胞分裂、凋亡和逆境应答等。
三、植物中NO的生理功能1. 生长发育调控NO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NO对植物的种子萌发、根系生长以及膨大生长等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例如,NO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并在侧根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光合作用调控NO在植物光合作用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NO可以调节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速率,并影响植物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
此外,NO还能够调节植物中光合酶的活性,从而调节光合作用的效率。
3. 逆境胁迫响应NO在植物的逆境胁迫响应中具有调控作用。
no在体内的生理作用

NO在体内的生理作用摘要:众所周知,NO这个古老的无极小分子广泛用于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等,殊不知,NO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亦是极其广泛。
NO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它能作为介质、信使、递质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参与集体许多生理或病理过程。
关键字:NO、胃黏膜、血管舒张、生理作用一、NO在体内的生理合成体内多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肝细胞)均能产生NO。
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生成NO的前体物质,L- Arg分子内胍基中的氮原子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催化下被氧化,生成NO。
因此一些L-Arg的类似物可以作为NOS 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减少NO的生成。
二、NO的生理作用2.1 NO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内皮衍化舒张因子和内皮衍化收缩因子,调节血管舒缩,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通过细胞膜迅速传递至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平滑肌松弛,动脉血管扩张,从而调节血压和血流分布。
这种舒血管作用可被NOS抑制剂L-单甲基精氨酸(L-NMMA)阻断。
内源性NO调节血管内皮生长,触发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管生长与再生。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在生理、病理情况下均有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
实验证明,NO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脑血管扩张剂,参与脑血管基本张力的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所释放的NO可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导致环一磷酸鸟苷水平升高,从而使血管松弛;相反,如给实验动物应用NOS抑制剂,则发现环一磷酸鸟苷含量下降,脑动脉收缩。
NO还通过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以保护脑的血管内皮。
基础含量的NO亦能阻止脑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物质所致的收缩效应。
基于以上原理,在缺血性脑损害发生的早期,NO对脑缺血的边缘带、脑侧支循环的开放和脑微循环血流灌注及恢复有肯定的促进作用。
2.2 NO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作用在CNS中,NO促进递质释放,参与突触可逆性过程,参与视觉、痛觉及嗅觉的气味区分等方面,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参与脑的高级功能活动,如学习和记忆功能。
no的化学键

no的化学键一、引言氮氧化物(NOx)在化学、生物和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中,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是最为常见的氮氧化物。
本文将探讨NO的化学性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环境影响及控制与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二、NO的化学性质1.氮氧化物的生成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氮气(N2)和氧气(O2)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反应。
在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氮气和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NO2等氮氧化物。
2.一氧化氮(NO)的特性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
它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
NO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3.二氧化氮(NO2)的性质二氧化氮(NO2)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它具有较高的氧化性,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在空气中,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进一步加剧大气污染。
三、NO在生物体内的作用1.一氧化氮合酶(NOS)在生物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负责催化氨基酸(如精氨酸)生成NO。
NOS分为两类:神经元型NOS(nNOS)和内皮型NOS(eNOS)。
2.生物体内NO的生理功能O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影响神经传递等。
这些功能使其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NO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抗凝、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NO的生成和活性密切相关。
四、NO在环境中的影响1.汽车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其中以NOx为主。
这些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大气污染与NOx排放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与其他有害气体共同导致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现象。
3.环保措施与氮氧化物减排为减轻氮氧化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燃料汽车、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等。
一氧化氮报告单

一氧化氮报告单一、概述一氧化氮(N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分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一氧化氮也是大气污染物的一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本报告将就一氧化氮的生理功能、来源、危害及监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生理功能1. 血管舒张作用:一氧化氮可以通过促进血管松弛,增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促进血管扩张,提高血流量。
2. 神经递质作用:一氧化氮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对于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调控有重要的影响。
3. 免疫调节作用:一氧化氮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对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具有重要作用。
4. 炎症调节作用:一氧化氮能够调节炎症反应,参与控制机体的炎症过程。
5. 细胞信号传导作用:一氧化氮可以通过活化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对细胞的活性、增殖、凋亡等进行调节。
三、来源1. 自然源:自然界中,一氧化氮主要来自于雷电过程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2. 人为源:一氧化氮也是工业生产中的常见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燃煤、工厂排放等。
四、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氧化氮过量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并且长期暴露会增加患上肺癌的风险。
2. 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氮对环境的主要影响包括臭氧层破坏、酸雨的形成、水体污染等。
五、监测方法1. 大气中一氧化氮的监测:通过设置一氧化氮监测站点,采用化学分析法、光学法或电化学法等对空气中的一氧化氮浓度进行监测。
2. 生物体内一氧化氮的监测:采用血液、尿液、呼气中的一氧化氮浓度进行监测,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进行检测。
六、结论一氧化氮是一种重要的生物信使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但过量的一氧化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会造成危害。
我们应该妥善监测和控制一氧化氮的浓度,避免其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NO在体内的生理作用

NO在体内的生理作用摘要:众所周知,NO这个古老的无极小分子广泛用于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等,殊不知,NO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亦是极其广泛。
NO是目前所知的最强的血管舒张因子和收缩因子,它能作为介质、信使、递质或细胞功能调节因子参与集体许多生理或病理过程。
关键字:NO、胃黏膜、血管舒张、生理作用一、NO在体内的生理合成体内多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肝细胞)均能产生NO。
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生成NO的前体物质,L- Arg分子内胍基中的氮原子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催化下被氧化,生成NO。
因此一些L-Arg的类似物可以作为NOS 的竞争性抑制剂从而减少NO的生成。
二、NO的生理作用2.1 NO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内皮衍化舒张因子和内皮衍化收缩因子,调节血管舒缩,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通过细胞膜迅速传递至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平滑肌松弛,动脉血管扩张,从而调节血压和血流分布。
这种舒血管作用可被NOS抑制剂L-单甲基精氨酸(L-NMMA)阻断。
内源性NO调节血管内皮生长,触发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管生长与再生。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在生理、病理情况下均有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
实验证明,NO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脑血管扩张剂,参与脑血管基本张力的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所释放的NO可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鸟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导致环一磷酸鸟苷水平升高,从而使血管松弛;相反,如给实验动物应用NOS抑制剂,则发现环一磷酸鸟苷含量下降,脑动脉收缩。
NO还通过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以保护脑的血管内皮。
基础含量的NO亦能阻止脑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物质所致的收缩效应。
基于以上原理,在缺血性脑损害发生的早期,NO对脑缺血的边缘带、脑侧支循环的开放和脑微循环血流灌注及恢复有肯定的促进作用。
2.2 NO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作用在CNS中,NO促进递质释放,参与突触可逆性过程,参与视觉、痛觉及嗅觉的气味区分等方面,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参与脑的高级功能活动,如学习和记忆功能。
NO的生理学作用

NO的生理学作用NO的生理学作用NO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它在人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理学作用。
NO的生理学作用涉及到多个系统和器官,包括血管、神经、免疫、消化等系统。
下面将详细介绍NO的生理学作用。
1. 血管系统NO对血管系统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它能够扩张血管,促使血管平滑肌放松,从而增加血管的内径,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
通过这一机制,NO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氧供应,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NO还参与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维持血管的正常生理状态。
2. 神经系统NO在神经系统中具有调节神经传递的作用。
它可以在神经元之间充当信号分子,参与神经传递的过程。
通过释放NO,神经元能够相互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NO能够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神经元之间的突触传递,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此外,NO还参与神经发育和修复过程,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3. 免疫系统NO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
NO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杀菌活性和抗炎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
此外,NO还能够调节T细胞和B 细胞的活性,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通过这些作用,NO能够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机体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抵抗。
4. 消化系统NO参与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它能够通过扩张消化道血管,增加血液供应,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吸收。
此外,NO还能够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运动,调节胃肠蠕动、胃排空和肠道吸收。
通过这些作用,NO调节了消化过程的进行,保障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综上所述,NO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
它参与调节血管、神经、免疫和消化系统的功能,维持这些系统的正常生理状态。
研究NO的生理学作用,对于揭示人体的生理机制,发现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bert F Furchgott, born 1916 Dept. of Pharmacology, SUNY Health Science Center New York
Louis J Ignarro, born 1941 Dept. of Molecular and Medical Pharmacology UCLA School of Medicine Los Angeles
Ferid Murad, born 1936 Dept. of Integrative Biology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 Medical School, Houston
3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在一定条件下,如乙酰胆碱的 作用下,可将L-精氨酸分解产生NO和L-瓜氨酸。 NO又称内皮舒张因子(EDRF),是一种活性很强 的物质,即可以有效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6
在痛觉及嗅觉的气味区分等方面,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 性,参与脑的高级功能活动,如学习和记忆功能。NO还能 放大神经细胞中的钙信号,使微弱的、易被忽略的信号放大, 而引起细胞内显著的生理变化。高浓度的NO具有细胞毒性 作用,可以加重缺血性脑组织损害。研究发现,脑缺血后局 部兴奋性氨基酸增加,激活N-甲基-D-天冬氨酸(NMDA) 受体,Ca2+内流。NO过量产生能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并在 初级皮层物由NMDA介导的神经毒性中起主要作用。应用 NOS抑制剂对脑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能保护胚胎的皮 层、海马及尾—壳核免遭谷氨酸神经毒性的毒害作用,而且 NOS抑制剂的抗毒作用能被L-精氨酸逆转。据此认为,NOS 抑制剂和NMDA拮抗剂具有保护神经不受损伤的作用,人们 正在开发其医疗价值。
9
一氧化氮NO是一种上世纪80年代发现确定的一种
重要的执行信使作用的分子,又称内皮舒张因子, 是一种活性很强的物质,可以有效地扩张血管降低 血压。 NO供体药物为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除 了有机硝酸酯外,还有吗多明(Molstdomine)和 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
O2NO
7
实验证明,生理条件下,NO能引起胃肠道平滑肌和括 约肌舒张,过量NO则起抑制作用,从而调节胃肠的运 动。有报道NO作为胃肠道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 (NANC)神经的递质,引起犬十二指肠纵行肌舒张。 刺激支配犬回盲括约肌的NANC神经释放NO,产生舒 张效应。在人胃肠道平滑肌离体实验中,外源性NO对 空肠平滑肌的舒张作用类似于电刺激NANC神经的反应, 综上所述,NO作为NANC神经的一种递质在人和哺乳 动物的消化道内广泛分布,对胃肠道正常的运动起重要 的调节作用。同时,NO通过对壁细胞、主细胞、黏液 细胞及胃肠上皮细胞的影响,调节胃酸、胃蛋白酶原、 黏液、HCO-3等胃肠的分泌功能。
4
5
在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可产生内皮衍化舒张因子和内皮衍化 收缩因子,调节血管舒缩,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通过细胞膜 迅速传递至血管平滑肌细胞,使平滑肌松弛,动脉血管扩张,从 而调节血压和血流分布。这种舒血管作用可被NOS抑制剂L-单甲 基精氨酸(L-NMMA)阻断。内源性NO调节血管内皮生长,触发 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管生长与再生。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NO在 生理、病理情况下均有保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实验证 明,NO作为一种强有力的脑血管扩张剂,参与脑血管基本张力的 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所释放的NO可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鸟 苷酸环化酶的活性,导致环一磷酸鸟苷水平升高,从而使血管松 弛;相反,如给实验动物应用NOS抑制剂,则发现环一磷酸鸟苷 含量下降,脑动脉收缩。NO还通过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以保 护脑的血管内皮。基础含量的NO亦能阻止脑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 和5-羟色胺等物质所致的收缩效应。基于以上原理,在缺血性脑 损害发生的早期,NO对脑缺血的边缘带、脑侧支循环的开放和脑 微循环血流灌注及恢复有肯定的促进作用。
8
NO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黏附,减少白细胞的聚集, 防止血栓的形成;还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制肥 大细胞的活性,抑制巨噬细胞的氧化产物;在慢性 感染和炎症时,激活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产生的NO, 参与杀灭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肿瘤细胞的 作用,以及参与其他一系列的免疫过程,过量的 NO则可诱导基因突变和肿瘤。
制药091
1
在 1980 年前,一氧化氮还是个恶名昭著、会破坏大 气层、制造酸雨的环境污染毒物和致癌嫌犯,自 1986年Louis J Ignarro和Robert F Furchgott, 提出「內皮衍生放松因子」(EDRF) 是一氧化氮后, 全世界众多研究人员竟相对其展开研究。惊讶發现轻 薄短小、无任何色香味的一氧化氮在心血管循环系统、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抗癌物、呼吸系统、消化系 统……等许多领域竟有奧妙重要的有益也有害的功能。 Robert F Furchgott, 、 Ferid Murad 、 Louis J Ignarro 199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ONO2 ONO2
硝酸甘油
O2NO
H O
O H ONO2
硝酸异山梨酯
ONO2 ONO2 ONO2 ONO2
丁四硝酯
10
硝酸酯是一种原药或前体药,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内 于浆膜部位或经细胞外途径历一系列的脱硝基代谢过程,最终转化为 一氧化氮(NO)。目前对催化硝酸酯代谢生物转化形成NO的多步酶 促反应尚不清楚。形成NO的可能步骤为[5]:首先由单硝酸基分子进 入平滑肌膜,与肌膜内的巯基(-SH)结合形成亚硝基硫醇(Snitrosothiols),然后形成NO。NO是一种强力扩血管物质,与肌膜 上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的血红素上活性位点的Fe2+结合形 成复合物,从而激活sGC,催化三磷酸鸟苷(GTP)生成环磷酸鸟苷 (cGMP)使细胞内cGMP增加,后者加速Ca2+从细胞内释放,抑制 Ca2+内流,加速肌浆网对细胞内Ca2+的摄取,导致VSMCs胞浆内 Ca2+减少,血管平滑肌松弛。cGMP依靠什么机制降低胞浆内Ca2+ 浓度,这可能涉及到肌浆网Ca2+泵-ATP酶活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