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社会工作概论》PPT 第十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
儿童社会工作涉及的基本理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 人的发展理论。
(一)儿童发展的内容:
➢ 体能发展,主要是肌肉发展、手眼配合、平衡力的发展; ➢ 智力发展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发
展; ➢ 情绪发展要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及对情绪反应的控制能
广义的儿童福利的对象是所有儿童,这 一类型的儿童福利具有发展取向,是一种 制度性的儿童福利,是对儿童时期的生理、 心理、社会环境提供满足需要、促进发展 的活动的总称,包含理念、策略、社会政 策、机构、服务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
4. 儿童福利行政
儿童福利行政是政府机关或公共团体促进儿童身心健 全发展与正常生活的行政过程,是社会福利行政的重要一 环。
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 与我国的“未成年人”概念相当。
2. 儿童概念的基本内涵
“儿童”是一个生理性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心理阶段的 概念,一个社会性的、包含深刻社会含义的概念。
首先,儿童这一概念显示了一个人的特别发展阶段; 其次,儿童是一个权利的概念; 再次,儿童还是一个受保护的概念。
3. 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关于家庭和父母教养态度的相关理论 社会学者巴贝尔(Baber)和阿尔林(Allen)认为,
家庭是最具权威的社会化机构之一,儿童身上出现的很多 问题,常常是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角色是否称职
麦克与马丁认为,儿童的成长与父母的教养态度紧密相 关,不同教养态度可能导致儿童不同的发展方向,形成不 同的人格特征。
2.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对个体的心 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调节起着很大的作用。
乳儿期儿童没有自我意识,分不清作为主体 的自己和客体的区别; 婴儿期的儿童随着言语、动作的发展,自我 意识发展,3岁前后才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 握代词“我”。这是一个质变,即从把自己作为 客体转变为当作主体来认识,是自我意识发展中 的一个飞跃; 儿童期自我意识逐渐复杂起来,不仅包括对 自己的感知,还包括对自己情绪、意志等自我意 识的把握; 随着成长发展,儿童对认识“自我”表现出 更大的兴趣,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关心自己的成 长,个性品质的意识与自我评价能力也不断增长。
童心主义儿童观
童心主义儿童观
童心主义儿童观,是一种尊重并倡导保护儿童天性、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儿童并非“小大人”,而是具有独特心理发展规律与生命价值的存在,应当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的理解与尊重。
1.儿童本位
童心主义认为,儿童有自己的主体地位和内在需求,他们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认知方式。
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儿童的兴趣、喜好和个性差异,让教育回归儿童本身,而非强行灌输成人设定的目标和价值观。
2.珍视童心
“童心”即儿童未经世俗污染的纯真心灵状态,富有想象力、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童心主义鼓励保护和激发儿童的童心,允许他们在游戏、探索和尝试中自由成长,而不是过早地被束缚于严格的规范和规则之中。
3.顺应自然发展
童心主义提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反对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方式。
主张按照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引导,给予适当的挑战和支持,使其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4.和谐教育环境
构建一个充满爱、理解、接纳和包容的成长环境对童心主义至关重要。
在这个环境中,儿童可以无忧无虑地表达自己,犯错误被视为成长的一部分,批评和惩罚不是主要手段,而是通过启发、引导、鼓励来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5.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
童心主义不片面追求知识技能的积累,更注重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包括诚实守信、独立思考、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等素质。
使儿童在保持童真的同时,也能逐渐成长为适应社会、有担当意识的个体。
童心主义儿童观倡导的是尊重儿童、关注儿童内心世界,提供适宜其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方法,旨在促进儿童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简述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
简述科学的儿童观的内涵摘要:一、引言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1.儿童是独立个体2.儿童具有发展潜能3.儿童享有平等权利4.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三、科学儿童观的意义1.对儿童的全面认识2.促进儿童健康成长3.提高教育质量四、树立和践行科学儿童观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环境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们国家,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对于儿童的认识,我们需要站在科学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本文将阐述科学的儿童观内涵,并探讨其意义以及如何践行。
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1.儿童是独立个体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影,他们是具有独立意识、独立行为的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尊严,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和引导。
2.儿童具有发展潜能儿童天生具有发展的潜能,他们的大脑、身体和心理都在不断地成长。
作为家长、教师和社会,我们需要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儿童享有平等权利每个儿童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受教育权、生存权、发展权等。
我们要保障儿童的权利,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4.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在教育和培养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科学儿童观的意义1.对儿童的全面认识树立科学儿童观,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儿童,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和关爱。
2.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遵循科学儿童观,有利于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3.提高教育质量科学儿童观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树立和践行科学儿童观1.家庭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给予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2.学校教育学校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实施个性化教育。
3.社会环境社会各界要关注儿童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儿童发展观
《爱弥尔》的三大命题
儿童价值观 儿童发展观 儿童教育观
•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 是好的。 •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 子看作孩子。 • 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 的道路前进。
1. 儿童价值观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 的手里,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 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 木的果实。他不愿意事物天然的那个样子,甚至 对人也是如此,必须把人像练马场的马那样加以 训练;必须把人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他喜爱 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 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无忧无虑、心情恬静的童 年?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 养他们可爱的本能,决不要剥夺大自然给予他们 的短暂的时间。
自然秩序:孩子,你慢慢来…
幼儿期
身体器官的发展
童年期
保育
感官的发展
儿童观的第一个面向是价值观: 童年的价值是什么? 儿童观的第二个面向是发展观: 儿童发展的力量是什么?
在儿童教育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儿 童发展观。一种是把儿童当作等待文 明书写的白板(洛克式儿童观);一 种是把儿童视作自然生长的花朵(卢 梭式儿童观) 。 在教育方法上,前者诉诸“外铄”, 后者诉诸“内发”。
关于少年儿童的重要论述
关于少年儿童的重要论述少年儿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对于少年儿童的关注和培养是每个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以下是对于少年儿童的一些重要论述。
一、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品德是至关重要的。
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品德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只有在良好的品德教育下,少年儿童才能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社会人才。
二、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身心健康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关怀。
同时,也要注重他们的体育锻炼和营养健康,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
三、教育是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培养少年儿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给予少年儿童良好的学习机会和条件。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四、保护少年儿童的权益是社会的责任。
少年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得到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社会机制,保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少年儿童的关注和监护,预防和减少各类儿童权益受侵害的现象。
五、家庭教育是塑造少年儿童的基石。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倡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
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关心他们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六、社会各界要共同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
少年儿童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少年儿童的良好氛围,提供他们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加强合作,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概括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
儿童观的演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儿期:幼儿的世界观形成于出生后的前几个月,他们相信自己的行为可以控制事情的发展,认为自己拥有控制宇宙的力量,即所谓的“完全控制论”。
第二阶段,学龄期:在4-8岁时,儿童开始思考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认为自己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控制外界的事情,即所谓的“限制性控制论”。
第三阶段,青少年期:9岁以后,儿童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外界的关系,认为自己可以以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外界,即所谓的“有限控制论”。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学校应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公民意识。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创造安全、舒适、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动力。
通过社会教育培养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0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应倡导尊重儿童权利、关注儿童发展的理念,营造关爱儿童、支持
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
了解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他们学习,促 进其智力发展。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
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有助于培养其良 好的心理素质。
儿童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相信儿童的潜力
01
每个儿童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家长和教育者应相信并鼓励他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关注儿童的需求
教育应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提供适合儿童发展的教 育环境和资源。
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和潜 力。
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性
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轨迹,教育应尊重儿童的个 性差异,避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
鼓励儿童发挥特长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与孩子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促进孩子的心 理健康。
在学校教育中实践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注重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的全 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 情感、社会性等方面。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 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 自主学习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 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
简述正确儿童观的内容
简述正确儿童观的内容正确的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行为。
正确的儿童观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培养正确的儿童观。
首先,正确的儿童观应当包括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
儿童是正在成长的个体,他们需要被理解和尊重,而不是被忽视和轻视。
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让他们在尊重中茁壮成长。
其次,正确的儿童观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和鼓励,但同时也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家长和教育者应当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决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此外,正确的儿童观还应当注重给予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当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健康的家庭关系、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学习机会等。
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持下,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发展潜能。
最后,正确的儿童观还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孩子不仅是家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未来。
家长和教育者应当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总之,正确的儿童观是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是对孩子自信和独立性的培养,是给予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是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只有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才能更好地关爱孩子,助力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一个家长和教育者都能认识到正确的儿童观的重要性,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童心主义的儿童观
童心主义的儿童观
童心主义的儿童观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天性、兴趣和需求,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童心主义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个体,他们具有独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因此,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性,不应强加给他们成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童心主义的儿童观还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求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教育应该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童心主义的儿童观认为,儿童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关爱、支持和鼓励。
教育者应该与儿童建立亲密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总之,童心主义的儿童观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他们的天性、兴趣和需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
这种儿童观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儿童观的历史演进
儿童观的历史演进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儿童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一部分.儿童观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关于人的观念问题.从儿童观那里,我们可以透视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对作为个体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基本看法。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的儿童观。
随着历史的演进,儿童的内容也相应地演进着.因此,作为观念而存在的儿童观又辩证地是一种历史存在。
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和成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没有明确的儿童观。
对于原始氏族来说,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原始人急切的希望儿童加入成人行列,因此他们没有把儿童作为儿童看待,而仅仅当作氏族部落的未来成员,当作缩小的成人.儿童概念很长时间被淹没在黑暗中。
即使在被后人认定为相当文明的古希腊,世人对于儿童的社会存在仍然视而不见。
所以他们的儿童观就是儿童就是小大人。
二、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儿童生而有罪到了中世纪(5-15)世纪,即欧洲封建社会的年代。
在这段时期教会变成了维护封建制度的强大精神支柱,僧侣阶级也获得了最高贵的地位。
这种政治经济状况必然决定着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教会认为人生而有罪,自然而然便认为儿童也是具有原罪的。
但即使在中世纪这种认为儿童天生有罪、要用鞭笞来教训等观念盛行的背景中,仍然有些学者倡导爱儿童,给儿童自由。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使得新的人生观沉重地打击了中世纪基督教会所谓的“原罪说”儿童观,并为近代儿童观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的余光照进了儿童观领域,才使得通体散发着人文精神的全新儿童观来临。
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伊拉斯谟认为要研究孩子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的一样,不要指望他们有像小大人一样的举止.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
然后渐渐随之以某种自然和温柔的尊严,而不是畏惧,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用恐怖的手段来使儿童弃恶,乃是一种奴性的作法。
儿童观
儿童观《纲要》中旗帜鲜明地倡导尊重幼儿、保障幼儿权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观。
㈠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⒈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
①儿童是一个人应该享有一切基本的人权。
②儿童又处在一个发展初始阶段。
因此有一些特别的权利,如被保护的权利,发展的权利,并且儿童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包括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和人格的等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⒉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人期做准备的双重价值。
①儿童期作为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必然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首先要关注与重视儿童期独立独特的需要,如游戏的需要②儿童期还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必然会成长于过渡为成人期,老人期,这是自然规律,前面阶段必然是后面阶段的准备与基础。
⒊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①儿童是人,但不是小大人,而是具有独特稳到文化。
即儿童文化,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需要,兴趣,活动与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
②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美好的。
成人在教育儿童时,首先要认识尊重与珍视儿童文化。
⒋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儿童发展具有一些基本规律,也会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但更应该看到具体的儿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也是富有差异的,恰恰差异的存在是儿童之间的合作成了必要,有可能是儿童在对话与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⒌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儿童生来就是游戏的,是在游戏中生长学习与发展的,因此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⒍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天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只有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主动探索与学习儿童才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7.儿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儿童之间有的只是差异,如性别差异,兴趣差异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应该因此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包括特殊需要儿童。
简述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⒈生活照顾者《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学前教育与其他各个教育阶段相比,显著的特点是学前教育要承担保育的任务,这是由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①学前儿童身体各项机能还不完善,心灵也处于发展的开始阶段。
幼儿园儿童观
幼儿园儿童观幼儿园时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塑造儿童观念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儿童观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儿童观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儿童观的定义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知、认识和评价。
它是各个社会和文化对于儿童角色与地位的认知和认同,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一种观念和意识。
儿童观既包括对儿童的基本权利和需求的认知,也包括对儿童潜力和能力的肯定。
二、儿童观的重要性1.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希望。
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儿童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儿童是社会的薄弱群体。
正确理解儿童观有助于保护儿童的基本权益,提高儿童福祉水平。
3. 儿童是个体的重要成长阶段。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来说,建立正确的儿童观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三、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儿童观的方法1. 通过教育引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儿童正确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认同。
2. 营造和谐尊重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当营造宽容、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儿童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体验。
幼儿园应当为儿童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体验,让他们能够开拓眼界,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鼓励儿童尽情表达自己。
幼儿园教师要鼓励儿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充分的发言权和主体性,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园时期是培养儿童观的关键时期。
教育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家长都应当共同努力,为幼儿园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儿童正确的儿童观。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才能够让幼儿园儿童在良好的儿童观中茁壮成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
学前教育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1、学前教育——是指旨在促进学前儿童0~6、7岁的身心全面、健康与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与措施的总和;p22、学前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其子女进行的教育;p33、学前社会公共教育——由家庭之外的社会包括国家、社区、单位、私人指派专人组织实施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活动的总和;它包括托幼机构教育、社区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影响等教育形式;p44、托幼机构教育——是指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由专职的幼教工作者按照社会的要求,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而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学前公共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重要实施形式;p4,p55,p905、学前教育价值——指学前教育与幼儿、成人及社会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应该做什么”、“应该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期待效应;P146、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P157、学前教育的功能——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它回答的是学前教育“具有什么作用”的问题,体现的是一种事实效应;P148、学前教育的效益——指学前教育所产生的结果,以及学前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P31第二章家庭、托幼机构、社区1、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教育影响;p46-472、社区教育——是把教育置于一定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下,在地方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地区为依托,组织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办好教育的新形式;p583、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p61第三章幼儿教师的角色和专业发展1、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主要涉及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特质和能力、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原因等;p1052、教育观——是在一定儿童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要教育儿童、要把儿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等方面的一些基本观点;p1053、隐观念——是教师头脑中已有的,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传统观点和过去工作经验所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p1214、显概念——是教师从学校里学习到的、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的教育理论;p121第四章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1、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p1272、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主要包括: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教学器材、玩具学具、图书声像资料、环境布置、空间布局以及绿化等有形的东西;p1283、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指在以幼儿为中心事物的特定教育机构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的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p1284、适合性原则——一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二要适合幼儿的个性特点;p1305、挑战性原则——即所提供视觉材料、操作材料以及各种信息都要适当超越幼儿现实发展水平,而不是尾随幼儿的发展,也不是平行于幼儿的发展;p1316、启发性原则——在展现感官刺激物时要同时提出问题,并鼓励幼儿自己寻找答案,鼓励有多种结实;环境的启发性不仅包含对思维的激发性,而且包括对幼儿想象、创造、操作的激发性;p1317、丰富性原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课室内外的地面、墙面、空间,为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层次、多侧面、多感官的知识信息、操作材料、实验探索材料等,以充分利用幼儿无意识的学习能力,促进潜能显现;p1328、平衡性原则——环境提供的各种知识信息要平衡,激发各种技能发展的因素要平衡,激发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发展的内容要平衡,提供的知识与能力获得的机会要平衡,促进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内容要平衡;p1329、系统性原则——环境创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而不能盲目或随意;p13210、动态性原则——环境布置的内容应随季节,节日,教学任务,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和能力的变化而不断更新,以使幼儿每天有新收获;p13311、主体性原则——环境创设从布置到评价全过程均让幼儿参与;环境布置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保证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p13312、效用性原则——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多的产出;力求做到一物多用、一地多用、一室多用,使每一设备设施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价值;p133第六章幼儿园班级管理和幼儿行为辅导1、混龄编班——指把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p192第七章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1、课程——课程即学科;课程即计划;课程即目标;课程即经验;p218-2202、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其主要的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课程评价等;p2363、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的系统化活动;p2594、幼儿园的生成课程——是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它要求教师相信游戏的力量——相信在许多可能性中幼儿做出的自发选择;p2635、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p2666、项目活动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生成课程和合作研究式教学,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动态设计”与“随机生成”课程;7、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p221-222第八章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1、教学——就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辨证统一的过程;p2912、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过程;p2953、学习——就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为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p2994、直接指导——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言语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方法;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与技能;p3085、讲解——是教师向幼儿说明、解释某种事实和道理;p3086、讲述——是教师向幼儿叙述时间,描绘所讲的对象;p3087、谈话——由教师根据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围绕教师的问题做出回答;p3098、演示——指教师在各项活动中,配合讲述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幼儿,或者给幼儿做示范性的小实验,用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p3099、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型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p30910、间接指导——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这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p309-31011、观察法——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有目的地感知客观事物,甚至周围环境的方法;p31012、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p31013、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幼儿运用简单的工具,通过改变一定的条件来引出所要得到的结果;p31014、直接教学接受式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幼儿在其中的学习基本是一种接受式学习;p31015、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发现学习为主;p31116、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p31317、合作教学——是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在教学方面的特色;它主张师幼全通道式的多向交往,教学内容和问题面向全体幼儿,努力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潜能,使师幼彼此处在一种心理期待和认同的情境之中;分组教学是其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p31418、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基本相同的事情,活动过程一般是在教师的组织和直接指导下进行;当把这种组织形式应用于教学时就叫集体教学;p31819、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p32020、个别化教学——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主活动;p32321、班级管理——就是教师以让学生适当的承担责任并减少教师给予学生的消极反馈行为的可能性为目的的行为;p318第九章因人施教的原理与方法1、因人施教——就是充分考虑和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以及兴趣、需要、能力、速度、性别等差异,通过教育活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策略、材料以及时空等方面的多选择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使不同受教育者受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p3322、全纳式教育——是指给所有受教育者包括残疾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第十章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与质量评价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托幼机构教育满足社会和个体明确的和潜在的需要的特性;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p3663、效果标准——是从工作效果的角度来确定的标准,用以考查托幼机构教育工作的效果;p3684、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工作业绩的标准;p3685、职责标准——主要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p3696、素质标准——是从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7、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就是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各项内容,按其相互联系、活动顺序,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程序;p3858、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结构——是指评价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顺序安排、衔接方式和相互搭配;p3859、观察法——是评价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托幼机构的活动进行系统、深入的观察,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010、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被评价者进行交谈以搜集评价资料的一种方法;p37111、问卷法——是评价者通过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经过严格设计的问题,从而获取评价信息的方法;p37312、查阅材料法——是评价者对托幼机构保存或准备的材料进行检索、阅读、整理、统计以至浓缩,从而获取定量和定性的评价资料的方法;p374。
儿童观心得体会和方法 幼儿儿童观教育观心得体会
儿童观心得体会和方法幼儿儿童观教育观心得体会主题儿童观心得体会和方法篇一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x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x个孩子,x个都是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纪,自尊心又特别强,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通过我的工作,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
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除此之外,在结对子时应尽量让男生与男孩子、女生与孩子结对,这样他们之间可能共同话题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
我带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亲戚住在一起,她有时就会跟我耍小性子,我觉得应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远她。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
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
针对这一特点,我觉得我们应该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一些健康积极的思想,引导他们合理用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学校也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不要花太多时间在网吧里。
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帮他们少走弯路。
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稿
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稿现代社会中,儿童观和教育观的正确性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作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以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来对待他们,关爱他们,培养他们成为社会新的栋梁之才。
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注重启发和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而正确的教育观则强调面向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
首先,正确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和潜能。
应该充分尊重并给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
就像一句古语所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要让每个儿童都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让他们在自身的优势上不断成长进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正确的儿童观注重启发和激发儿童的潜能和创造力。
儿童天生就是好奇和求知欲强的,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未知领域都充满了探索的渴望。
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要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获取知识和经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正确的儿童教育观强调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价值观。
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还包括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教育应该全面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并在各个层面上给予教育引导。
在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方面,我们应该坚持正确的导向,培养他们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品质,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要实现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提供爱和关怀;学校要运用适宜的教育方法,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和关怀,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只有社会共同关注和培养儿童,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实现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的基石。
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兼谈儿童观与儿童教育实践
▪ “儿童观”是成人的“儿童观”,是与 儿童有着密切成长与发展关系的成人, 即教师、家长的“儿童观”,他们时时 刻刻在影响着儿童,是儿童生命历程中 的“重要他人”。
▪ 作为成人为儿童设计的教育,尊重体现儿童 天性与特性?还是体现成人的要求与意图? 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 人生问题。
(三)走进儿童的心灵
▪ 成人应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学会欣赏每个 孩子,学会欣赏孩子的每一次表现;
▪ 成人要学会关注孩子的日常活动。要真正了 解孩子,成人就必须学会珍惜与孩子共同拥 有的每一寻常时刻,珍惜与孩子每一次交心 的机会,耐心、理智的倾听孩子的想法,用 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
▪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 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 界第一,而创造力却排名倒数第五,在被调 查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 力的只占4.7%。
▪ 第二,这种“儿童观”是已形成的既定的静 止的需要遵守执行的观念条目、规则?还是 一个基于对儿童不断认识、理解和发现而构 建对待儿童的观点、看法和态度的过程?
第一,“儿童观”是谁的“儿童观”?
▪ “这个世界是由成年人统治的,儿童文学的创作者、 ▪ 出版者、阐释者乃至讲解者都是成年人,而接受对 ▪ 象是孩子。于是,由成年人创作的儿童文学势必出 ▪ 现两种现象:一种是处处以儿童为中心(本位)、 ▪ 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的儿童文学;另一种是出于 ▪ 成年人某种宣教、惑众的功利需要或其他需要,用 ▪ 来演绎教义或图释概念的形式上的儿童文学。
▪ 第四,儿童对所有美好事物、艺术,有一种 ▪ 天然的喜好,自然而然,不需要任何人提醒
和引导。
▪
▪ 第五,儿童总是期待着生命处于一种活动状 ▪ 态,时时刻刻能够充分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简述正确儿童观的内容
简述正确儿童观的内容
儿童的观念是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是他们对人生、价值
和道德的理解。
正确的儿童观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都应该重视并努力塑造孩子们的正确儿童观。
首先,正确的儿童观应该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儿童应该
被教导相信自己有无限的潜力和价值,他们应该被鼓励去追求自己
的梦想,而不是被限制在传统的性别角色或社会期望中。
他们应该
被教育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去承担责任,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其次,正确的儿童观还应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儿童应该
被教导尊重他人的不同,包括不同的文化、宗教、种族、性取向等。
他们应该被鼓励去理解和包容他人,而不是歧视或排斥他人。
他们
应该被教育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和平相处。
此外,正确的儿童观还应包括对世界的关怀和责任。
儿童应该
被教导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学会关心和帮助那些处境困难的人。
他们应该被鼓励去参与公益活动,学会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
是只顾自己的利益。
最后,正确的儿童观还应包括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儿童应该被教导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他们有能力去改变世界,创造更好的生活。
他们应该被鼓励积极乐观,勇敢面对困难,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
总之,正确的儿童观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包括对自己、他人、世界和未来的积极认识和态度。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用正确的言行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儿童观。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栋梁。
儿童观的现实意义
儿童观的现实意义儿童观的现实意义一、深化社会参与意识1、增强儿童的公众参与意识:儿童观能让儿童关注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儿童关心社会问题,发现自身事业的使命,提高参与社会资源分配,建言献策、宣传青年文化运动等公民参与意识。
2、培养儿童的分析和创新能力:儿童观能让儿童仔细观察社会现实,在上下文中梳理出理性分析,欣赏问题生成过程,抓住机遇发现解决问题的机会,发掘多样思维,加快创新步伐。
二、发展社会治理能力1、提升儿童的社会参与技能:如何参与,如何和他人合作,如何有效表达,如何表述影响别人等具体社会参与技能。
2、强化儿童的社会责任意识:儿童观能引导儿童学习、理解其社会职责,提升儿童中心意识,将意识转化为实践改变现状。
三、营造诚信文化环境1、指导儿童主张诚信价值导向:儿童观可以帮助儿童在社会中营造诚信文化环境,培养遵守规则、表现诚信的价值观。
2、促进儿童和人权的理解:引导儿童实践及保护基本人权、发挥伦理责任,帮助儿童自觉抵御人权法律、政策和行为的践踏。
四、提升政策参与意识1、让儿童更加了解政策:儿童观可以让儿童深入了解有关政策,掌握家庭社会状况辩证分析,明晰青少年自身权利保障渠道,学习参与政策沟通、参与政策制定等。
2、培养儿童的独立观点:学会让儿童独立思考,学习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政策沟通,关注的原则和规范,加强儿童的独立观点。
五、增强发展意识1、增强儿童的贫困意识:通过儿童观,帮助儿童树立良好的发展观念,让儿童更全面理解贫困问题,明确自身追求责任,尊重不同和更加珍惜发展机会,发挥建设性作用。
2、提升儿童的经济自主意识:引导儿童学习经济管理技能,培养儿童节约意识、理财技能、风险意识和投资策略,从而增强儿童经济意识,提升儿童的经济自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印刻现象的洛伦茨正 带着他的小鹅向前走
劳伦兹研究的“印刻”现象,他成
功的让这两只鹅对他产生了印刻, 在这两只小鹅心里,他就是“妈妈”
制约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
? 遗传 ? 环境
– 学前教育学
? 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以及我可以用以培育他 们的特殊的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其中任
– 儿童承受了各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遭受成人的轻 视,任何带有创新乃至尝试意识的行为都会受到指责, 人格被严重摧残
? 儿童是“私有财产 ”
– 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 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 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 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 想的人。
决定 反映
反应
? 斯金纳
– 人的行为和习惯取决于该行为导致的结果
– 强化
? 班杜拉
– 社会学系理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 果而进行学习
– 替代强化、自பைடு நூலகம்强化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布朗芬布伦纳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微观系统 – 中间系统 – 外层系统 – 宏观系统 – 时间轴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物体,既然人首先是生物体, 那么,人的一切活动的根本 动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冲 动,而本能冲动中最核心的 冲动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 或性欲本能)的冲动
?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
– 口唇期(0-1.5岁) – 肛门期(1.5-3岁) – 前生殖器期(3-6岁) – 潜伏期(6-11、12岁) – 生殖期(青春期)
– 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 最近发展区 ? 支架教学 ? 交互式教学
启示?
? 运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 运用脚手架的方法
? 让能力更强的伙伴充当教 师的角色
? 鼓励合作学习,懂得学习 和学习者团体的关系
? 考虑学习的文化环境。监 控并鼓励儿童使用个人言 语
行为主义理论
? 华生 刺激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皮亚杰
?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前运算阶段( 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 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
? 两种心理机能 ——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
– 低级心理机能
? 是个体作为动物而产生的进化结果,是个体早期以直接 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
– 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 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 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
– 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 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 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的人类观推导出新 的儿童观
– 儿童是自由的,而且具有发展的可能性 – 并未把儿童本身看做有个性价值的存在,也未否定儿
何一个,不问他们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 职业和种族,而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 何类型的特殊人物,比如医生、律师、艺术家、 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 ——华生
儿童发展理论
? 精神分析理论 ?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社会文化理论 ? 行为主义理论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 人之为人,首先其是一个生
儿童观的演变
? 几种典型的儿童观
– 儿童是“小大人” – 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是“私有财产”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是“花草树木”
– 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 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 儿童是“成人的导师”
– 儿童就是“人”、“儿 童”
? 古代儿童观:儿童是小大人
– 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 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 不同而已
儿童发展与儿童观
儿童发展
?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制约儿童发展的主要因素 ? 儿童发展理论 ? 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儿童发展的含义与特征
? 学前儿童发展是指 0-6周岁/7周岁儿童的身心发展 的质的变化
– 儿童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 儿童发展是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 – 儿童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图) – 儿童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 儿童发展具有“关键期”
– 高级心理机能
? 是作为历史产物的进化结果,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 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系统。
–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 心理机能的中介结构 — —历史文化
? 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 心理机能的发展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 会规律的制约
–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 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 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 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 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 地审地生长发育
– 儿童的特点、儿童期的意义则被完全忽视
? 中世纪儿童观:儿童是有罪的
– 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 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可以责骂、鞭 打儿童,对儿童施行体罚是应该的
? 儿童是“成长的植物” /“花草树木”
– 儿童和生长发展是按自然法则运行的,教育者的作用 就象是“园丁”,活动室就象是是儿逐步成熟的“花 园”,每个儿童的成熟都有内部的时间表,在恰当的 时间学习特别的任务,而不能强迫是儿去学习
? 自然主义的儿童观
– 儿童作为人,具有人的根本特性 – 把儿童看做儿童 – 儿童期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价值
? 发展决定教育 ? 教育可以创造发展 ? 教育创造的发展必须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
儿童观
? 儿童观的含义 ? 儿童观的演变 ? 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儿童观的含义
?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 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 – 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
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
童对双亲的绝对服从
? 儿童是“白板”
– 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张白纸,洁白无 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 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 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 儿童的发展仅仅是周围环境的产生,是消极被动地接 受外界刺激的结果,完全忽视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