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和图表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常识和思维能力,但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内涵,学会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民族团结的内涵、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素材,用于教学呈现。

2.设计好教学PPT,明确教学内容和流程。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同时,呈现一些反面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破坏民族团结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并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4.巩固(5分钟)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课时,主要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教材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例分析,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民族团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受到民族矛盾、民族歧视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分析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引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民族团结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主要讲述的是促进民族团结。

本课时教材通过介绍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深,对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还缺乏具体的实践指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为。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经验。

3.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剧,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设计情景剧,准备相关道具和素材。

3.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起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经验。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给出评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课时促进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能力目标】1.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

2.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2.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表演民族服装秀,思考:你能说出同学身上的服饰分别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教师总结:是藏族、傣族、瑶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黎族、白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探究与分享1(1)欣赏同学的服装表演表演,然后观看幻灯片上的图片。

思考:该如何理解图片的寓意?(2)教师总结: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探究与分享2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新型民族关系(1)请学生将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标示在地图上,思考:该形成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2)师生共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关系上,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民族平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与分享4(1)阅读材料材料一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7 课第一框教学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促进民族团结》第一目讲解了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策,重落在“加强和巩固民族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描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重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确立了以下目标: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基本制度。

3、知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4、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依据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教学重点:理解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制度为保障。

教学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四、说教法、学法考虑九年级学生的情况,采用问题引导,学生答疑,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重难点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等指导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民族团结固始县张广一中殷俊(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我国处理民族地区原则及相关政策。

3、增加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4、作为青少年应该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教学难点: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与学生一起走进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

并设置问题: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我们所在县区有没有少数民族?说出你了解有哪些少数民族?同学们各抒己见。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我们感受到西藏人民群众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团结一致,奋起反抗,民族团结御侮精神,以及置自己生命于外的献身精神;【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P92-96(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饶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环节四:【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陈双村的发展中体会我国的民族关系【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因为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对玉树地震灾区提供大力支援和帮助。

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2)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二、家和万事兴环节一:【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陈双村的发展视频中体会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1.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P93(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环节二:【教师引导】从陈双村的发展中找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出示知识点,明确重点:2.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P94-95(怎么办)①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节《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八年级下册时了解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及新型民族关系,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来学习促进民族团结。

本课主要学习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政策,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做出了哪些努力,以及青少年在促进民族团结时可以如何去做。

为后面的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国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课教材结构清晰,逻辑性强,由浅入深,内容有延展性,为师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

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总体来看,九年级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等问题认识不够。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活动和探究分享,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关系,并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学习党和国家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各项举措。

2.能力目标: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学会与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处,加强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坚决同民族分裂行为作斗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促进民族团结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觉。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4.教学难点:提高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认识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1.教法:多媒体演示,展示问题情境,引导讲解5.学法: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更好的掌握(二)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3分钟)6放视频《56个民族齐聚一堂,喜迎国庆》提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公开课教案_4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中华一家亲:促进民族团结》公开课教案_4
出示PPT(27__32)文化方面:
引导总结: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文化交流。
出示PPT()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
引导总结:①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②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③关心、爱护少数民族同学;
④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④当地群众艰苦奋斗,勤劳努力。
出示PPT(24_25):呈现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举措。2012年至2016年湖南省累计投入援疆资金7.27亿元,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如:在吐鲁番建成6.3万套安居富民房、1.5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援建了19所双语幼儿园、4所高中、3所职业技术学校和3个医疗服务提质项目, 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
问题:玉树地震发生后,有哪些兄弟民族率先参与救援?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救
参与救拨?为什么面对大灾,各族群众主动参与救援行动?
引导总结: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板块二:家和万事兴
出示PPT (18--21) :阅读教材93——96了解新知,归纳知识。
问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引导总结:我国民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出示PPT (9) :呈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内容
问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建立以来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九年级上4.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7.1《促进民族团结》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以及国家采取的措施维护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

3.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感情,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能力和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案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实践教学法:学生参加有关的实践活动,如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民族团结知识竞赛题目、民族团结主题班会的活动方案等。

3.准备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如:各民族共同抗击外来侵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参加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程度。

促进民族团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西藏地区生产 时间
总值
西藏人民生活情况
1951年
1.29亿元
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过着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生活
突破1 900亿 人均住房面积达37.43平方米,实现全面小康,
2020年

人民幸福,民族和睦
对比上述数据和事实,可知( A )
①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②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非选择题(16分) 11. (素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某校九年级同学为了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月”活 动,以“筑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为议题,设计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黑板 报部分板块内容,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关任务。 【板块一】民族政策我知道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我们需要了 解我国的民族国情、民族政策等内容。
③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已彻底改变
④西藏经济社会事业的进步主要依靠发达地区的对口援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题干表明西藏和平解放 70年来,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 荣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①②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彻底”的说 法太绝对且不符合实际情况,排除;西藏经济社会事业的进步离不开发达 地区的对口援助,但“主要”夸大了发达地区援助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故 选A。
一、选择题(30分) 知识点一 民族大家庭
( B ) 1.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2 296名代表 中,少数民族代表264人,占所有代表的11.5%,共涵盖40个少数民族。 这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

《7.1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7.1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7.1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节内容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重点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的情况,对民族团结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培养学生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的能力,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与少数民族同学和谐相处。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会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讲解。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各小组的成果。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本小组的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方面:教学分析一、立足文本说教材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

《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包括“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个目题,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二、立足学生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

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

三、立足生活说目标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提出“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要求和基本点,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政策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觉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立足目标说重难点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懂得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难点是了解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第二方面:教学设计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7.1促进民族团结》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做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同时教育学生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内涵理解不深,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民族团结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2.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就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民族团结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安排好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民族团结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以及民族团结对当事人和社会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7.1《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这一课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知道各民族之间应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相处。

教材中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认知,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深化他们的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案例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民族团结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3.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1框《促进民族团结》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它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尚不深入,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掌握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实效。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民族团结的宣传片,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

3.实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5.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模拟维护民族团结的场景,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说课稿

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说课稿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七课第一框题《促进民族团结》说课稿一、说教材《促进民族团结》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7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中初中阶段的内容与要求。

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初步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

“促进民族团结”第一目介组了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民族政第,重落在“加强和现固民族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第二目通过事实述、原因分析,阐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重点落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二、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我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基本制度。

3.知道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明白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理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2.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少数民族大发展的事实说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

2.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促进民族团结》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对国家民族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

健全人格: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包容心态,促进学生形成和谐、友善的人际交往品质。

2.通过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的历史和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责任意识:1.使学生明确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难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及其在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将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提问学生从歌曲中能感受到什么?歌曲中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构成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2.展示一些各民族特色服饰、舞蹈或传统节日的图片,让学生辨认分别属于哪些民族,并提问学生对这些民族的了解有多少?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促进民族团结。

(二)讲授新课1.我国民族大家庭概况(1)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民族的主要聚居地。

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讲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可以列举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蒙古族建立元朝、满族建立清朝等,同时强调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一方面:教学分析
一、立足文本说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核心资源。

《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包括“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个目题,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二、立足学生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从知识层面看,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多有关我国国情的知识,有了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

从个人能力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辩证分析能力。

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见闻,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

总体来看,九年级的学生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对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树立怎样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认识不够。

三、立足生活说目标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学目标多元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提出“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要求和基本点,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政策和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2、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觉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立足目标说重难点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懂得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难点是了解国家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第二方面:教学设计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因此,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综合运用“情景教学、合作学习、活动体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真正内化。

第三方面:教学过程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活动环节。

活动一:共唱民族融合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播放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引导学生猜出少数民族名称,顺势展示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

这样导入不仅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构建初步认知。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团结友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不断融合中孕育的宝贵传统。

接着通过搜集并分享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并肩御敌的故事及感悟,引导学生明白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正因为如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了相关民族政策。

活动二:共促民族大繁荣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体验,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

首先播放《奋进中的长阳》的短视频,开发本土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思考“长阳近几年取得了哪些成就,为什么会取得这些成就?”从而了解党和国家贯彻落实民族政策,采取诸多措施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用真实的生活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感悟,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接着,将现代化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上,让学生利用网络从生活中搜索能例证促进民族大繁荣的实例,分享到班级学习平台,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个关键词进行分享并学会分析原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放手让学生交流、合作,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扩散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三:共传民族团结棒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被广泛接受,在这一环
节,我将采用活动体验法和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体验中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生活实践,知行合一。

首先请身边的援疆教师张老师讲述自己的援疆故事,并让学生现场采访张老师,启发学生对新疆有更深的认识。

其次创设具体情境——假如暑假班级要组织去新疆研学旅,你作为小组长将提醒你的组员注意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引导学生知道即使我们作为中学生,也能为民族团结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

通过这系列情境引导学生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最后拓展延伸,课后开展走进少数民族——(长阳土家族、五峰土家族等)文化调查”研学旅。

以此激发学生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方面:教学反思
总体上来讲,这是一节朴素、真实的课。

1、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依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本课目标,依据目标,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环节逻辑性强。

本节课采取“小组合作,活动探究”的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动设计环环相扣。

3、开发本土教学资源、贴近生活实际。

积极开发利用本土教育资源,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小课堂见大视野,教学资源来自于学生的原本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以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又回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之处:
1、生活资源挖掘不够彻底。

对视频、音乐未能进行更有效的处理,没有做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要学会把资源用活用透。

在课堂中,要顺着学生走,在活动中追问、挖掘。

2、对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不够到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的回答很是精彩,但是由于拘泥于预设教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动态反馈,没有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继续深挖探讨。

3、课堂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磨炼。

在一节课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小状况,因此对自己的状态和节奏有些许影响,需要在实践中有意识的加强课堂驾驭能力。

《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包括“民族大家庭”、“家和万事兴”两个目题,本框从我国多民族的国情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谈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框讲述“维护祖国统一”打下基础。

丁老师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中展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教育机智,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学生活动组织有序,时间分配合理,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有效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其中的亮点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上课前,丁老师充分了解学情,并让学生通读课本,这样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更有针对性,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后丁老师在时间的分配上也较为合理,一些浅显的、能看懂的知识点丁老师都是一笔带过绝不啰嗦,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重难点的突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探讨,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善于运用学生身边或熟悉的事例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透彻的讲解。

比如在讲到民族地区大繁荣的时候,丁老师开发本土教学资源,选取学生所在家乡宜昌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作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长阳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取得的成就以及原因,启发学生知道党和国家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民族大繁荣。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利用平板,现场查找能例证促进民族大繁荣的实例,启发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在讲到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时候,丁老师请来了身边的援疆教师张老师,现场为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援疆经历,并让学生提出最想了解的问题,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也对民族团结的做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样不仅贴近实际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让重难点在活跃的氛围中得到轻松的解决。

3、教态自然,有亲和力。

丁老师的语言和教态很具亲和力,构建了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各环节衔接自然,能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情感体验。

体现了道法学科特有的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感。

当然,我觉得对生活资源的挖掘不够彻底,比如长阳的视频,在分析问题时,由于拘泥于预设教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灵活的动态反馈,没有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继续深挖探讨,再比如现场采访环节,还能够再努力激发学生们的情感。

整堂课,可以看出丁老师做了很多课外资源的搜集,也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的素材呈现让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也自然提高了。

总体来讲,丁老师的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也是很真实的。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经过这一次的锻炼,丁老师会迅速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