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下册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优秀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作者通过描绘故乡月亮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短语及特殊句式;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短语及特殊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故乡月亮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及特殊句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月是故乡明》。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故乡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讲解特殊句式。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月是故乡明》2. 生字词、短语3. 重点句子分析4. 课文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生字词、短语,每个写三遍。
(2)翻译课文中的特殊句式。
(3)仿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业答案:(1)略(2)略(3)示例: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大地。
望着那轮明月,我不禁想起了遥远的家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乡的诗歌、散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月是故乡明》教案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月是故乡明》中的生词和难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月亮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理解月亮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分析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背景资料,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感受?月亮在你们心中代表了什么?过渡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是故乡明》就是一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作者对故乡深深眷恋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通过月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三)细读课文,分析句子学生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思考为什么写得好。
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分享自己找到的句子和理由。
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重点句子及其分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深深眷恋。
)“我的月亮,永远都是故乡的那个月亮。
”(直接表达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深厚情感。
)“那江畔的月,那山上的月,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不愿意看到的月亮。
”(通过对比,强调故乡月亮的独特和美好。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故乡月亮的深深眷恋。
同时,作者也巧妙地通过月亮这个象征,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四)深入体会,朗读感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通过朗读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月是故乡明课文教案设计板书
月是故乡明课文教案设计板书教案标题:《月是故乡明》课文教案设计与板书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情节和主题,并能熟练背诵课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愁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题,背诵课文。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课文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投影仪、电脑、课件、录音机、板书笔。
2. 材料准备: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复印件、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播放一段有关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之美。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月是故乡明》,并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b. 课文中的情节有哪些?c. 你认为课文的情感表达是怎样的?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解读,并向全班呈现他们的理解。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
4. 课文背诵(15分钟)教师逐句带领学生背诵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可以使用录音机进行录音,以便学生在家中进行复习。
5. 创作表达(20分钟)学生以《月是故乡明》为题材,自由发挥,创作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个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范例。
6.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点评。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月是故乡明板书布局:-------------------| 月是故乡明 |-------------------六、课堂延伸:1.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学校的文学刊物上,与更多的人分享。
月是故乡明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推荐5篇)
月是故乡明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推荐5篇)第一篇:月是故乡明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思乡曲》音乐,教师朗诵《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听完后,谈谈你内心的感受。
(我听到了浓浓的乡愁。
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人间最是乡情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情感。
让我们走进第六组课文,看看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怀着一颗怎样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的。
二、检查预习情况课前咱们同学进行了预习,请拿出预习卡。
整理知识。
、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且不说有嫦娥奔月的美好传说,无数离乡游子更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明月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兵荒马乱的年代,家在哪里啊?只有一声孤雁,一抹白霜。
走遍天涯,还是家乡的月亮最明亮。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道尽了诗人苏轼对兄弟苏辙思念祝福的情怀。
明月千里寄相思。
三、1.在阅读本组课文时你感受到最深的情什么?思乡情。
2.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找出你最打动你的句子,细读品味,写写你的体会。
(学生边画句子,边写批注。
)四、全班交流1,从诗句中体会到乡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
月是故乡明教案(5篇)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精选5篇)语文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人际互动能力的教育,通过阅读、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最新月是故乡明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结合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眷恋家乡的真挚情感。
4.学会本课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达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同学们,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国学大师季羡林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月是故乡明》,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请大家齐读课题。
2、释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出自杜甫的一首诗。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
请大家齐读这首诗。
3、认识作者: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出示课件)《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就是季羡林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过渡:听了对于季羡林老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季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村子,不忘那个小村子的月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请看大屏幕上的读书要求:(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悦耳。
2、检查词语: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我给大家降低了一些难度,首先请同学们带着拼音来读一读,这些词是想来读?(出示课件)有一个词语你读的特别准确,那就是耄耋。
我们一起读三遍。
3、去拼音:现在老师加大难度了,把拼音去掉,又调换了词语的顺序,谁还想读一读?(指生读)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这些词语。
(齐读)刚才我们关注了词语耄耋的读音,你知道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小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月是故乡明教案
探讨月亮在不同文学流派中的表现,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以月亮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表达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 理解。
鼓励学生创作以月亮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提供创作灵感和素材,引导学生 挖掘自己与月亮相关的经历和感
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 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表演水平。
课堂游戏:猜谜语、接龙等寓教于乐的活动
准备与月亮相关的谜语或接龙 题目,如“有时落在山腰,有 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
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思 考、快速反应,培养他们的团 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与游戏
03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
家乡情怀与爱国情感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通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 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伟大成就和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 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同文化对月亮的庆祝方式和寄托的情感。
对比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对月亮的描绘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选取代表性的中国古代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分析其中月 亮的意象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月亮描绘
选取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雪莱的《西风颂》等,探讨 其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故事情节中的作用。
及主题。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 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月是故乡明》教案
写作手法运用
象征手法
01
月作为故乡的象征,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对比手法
02
通过对比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凸显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纯
真。
细节描写
03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乡村生活的点滴,使读者仿佛置身
其中。
写作风格特点
朴实自然
语言朴实无华,贴近生活实际,使读者产生共鸣。
情感真挚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
作者季羡林,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 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散文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 富有诗意。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 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 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 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通过解读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月 亮意象,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自 己的文学知识和审美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完成教材中配套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 掌握程度。
针对课堂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掌握相关 知识。
对于练习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反思和纠正,避免在后续学习中出 现类似问题。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拓展视野
阅读与月亮相关的文学作品,如 古诗、散文、小说等,了解不同 文化背景下月亮的象征意义和审
人。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全文充满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这种情感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和神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意境营造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营造了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月之世界。这个世界既是作者心中的故乡,也是读 者心中的一片净土。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可以感受到自己对故乡的那份难 以割舍的情感。
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故乡的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异乡异地遥望故乡的月亮,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同时提问:“你们看过月亮吗?你们对月亮有什么印象?”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通过描绘故乡的月亮表达了什么情感。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体会,交流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课文,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重点讲解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5.朗读训练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感情饱满,语音准确,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6.课堂小结7.作业设计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是故乡明》作者:_______ 朝代:_______内容:_______ 情感:思念故乡七、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写一篇关于故乡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月是故乡明高职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高职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高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怀.4.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认识到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教学难点】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月亮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景物。
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意。
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释题:大家知道“月是故乡明”这句诗出自哪里吗?2、聊。
三、赏读课文,理清思路文章开篇点题,接着由月过渡到山水,进而过渡到故乡的山水,过渡到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2、的故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3、明明写故乡的月,为什么还要写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五、总结聚焦,深化主题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它的抒情线索是什么?六、拓展练习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各种资源,收集能体现“人与月”这一主题的各种艺术形式。
月是故乡明高职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对《月是故乡明》进行文本研习,体会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以点带面,自学本单元其它几篇文章.3.情感目标:本单元学习的专题是“人与月”.学生能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阅读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教学难点1.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体会文本在表达上的艺术特点以及不同的风格.2.在本专题的文章中,家、故乡等概念有时是具体的,指的就是家庭、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有时又是抽象的,指人的精神的寄托之所,有着很复杂的人文指涉,研读时要仔细体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思月亮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平常的.然而,一位笃实敦厚的长者却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深情蜜意.他就是国学大师季羡林.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他的“明月”情结.二、赏读研习(一)自读奠基1.纠字音大苇(wěi)坑篝(gōu)火嚼(jiáo)烂粘(zhān) 清光四溢(yì)萌(méng)动晶莹澄(chéng)澈(chè) 风光旖(yǐ)旎(nǐ)无垠(yín)慨(kǎi)惆(chóu)怅(chàng)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最新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第十一课月是故乡明语文
月是故乡明一、课文解读本文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生动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眷深情。
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阐释“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离乱之际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情。
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们的思乡共鸣,因而广为传诵。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所以才有“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 ~ 5 自然段),是作者对故乡与童年生活的回忆。
第2 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写家乡的水,写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梦境与感受仍记忆犹新。
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捡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真的乡村生活图景。
第三部分(第6 ~ 10 自然段),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从济南到北京,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美得多的岂止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景都不及故乡的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他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成为他生命的组成部分。
“有故乡可思,甜;思而不得,苦”,这种复杂的滋味越发显示出作者对故乡的特有情思。
第四部分(第11 ~ 12 自然段),以“月是故乡明”点题。
“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的呼告,把思乡之情推向高潮。
本文写得质朴自然,在看似平淡的娓娓道来中,表达出深沉的思乡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值得细细品味。
二、教案示例(一)教学要求1.品味本文质朴自然、生动形象的语言。
2.体会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思想情感。
3.熟读全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中职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修订版)下册教学设计-唐诗三首
唐诗三首春夜洛城闻笛第一部分课文解读内容解读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想象丰富。
他的诗大多是表现对封建权贵的蔑视,对腐败政治的批判,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他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被后世尊称为“诗仙”。
《春夜洛城闻笛》表现的是闻笛声而思故乡的游子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一种与爱国主义相通的崇高感情,具有震撼人们心灵的力量。
这首绝句是通过写笛声来巧妙地表达思乡情的,其巧妙之处是诗人听到《折杨柳》曲的笛声,而这首名曲正是古人用来表达离情别绪、怨别惜乡的,它一下子就勾起了漂泊在外的诗人的强烈共鸣,于是作出了这首千古绝句。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艺术特色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注家多忽略这个字。
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
”(《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
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
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
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
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谁”,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用得妙。
“散”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月是故乡明》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见过月亮,看到弯弯的月亮,我们总会脱口而出: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那么,又大又圆的月亮,让我们想到什么呢?中秋赏月,仅仅是在看月吗?所以,诗中说得好啊——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山东清平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练读,师正音。
多音字“燕”:yān(燕园) yàn(燕子)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为几部分?2.提出问题: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课文第1自然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所以,古诗文中,月亮常用什么东西当陪衬?想到这里,作者便回忆起了小时候的一些趣事。
(3)作者的故乡在哪?因为平原地区没有山,所以他从小没有见过山,他想象中的山是什么样子的?(4)作者没有见过山,那有没有见过水?那么他和水之间有什么趣事呢?还有没有别的趣事?四、精读课文,情感升华。
1.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1)往事: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
感受: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诗《月是故乡明》的诗意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从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方面去解读古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1. 诗句的意义和诗歌的主题。
2. 欣赏古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文、翻译、相关背景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本诗的背景。
(2)学生齐读古诗《月是故乡明》。
2. 诗句解析(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义,解释关键词语。
(2)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诗歌欣赏(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从诗中的意象、情感等方面去欣赏古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4. 情感体验(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设想自己身处异乡,望月思乡的情景。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2)学生抄写《月是故乡明》并背诵。
6. 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杜甫的其他诗作,下节课分享。
(2)写一篇关于《月是故乡明》的赏析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和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诗句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赏析文章,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杜甫的其他诗作: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著名诗作,如《春望》、《登高》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杜甫诗歌的认识。
2. 诗歌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诗歌主题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领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美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月是故乡明》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难点:1.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月是故乡明》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合作探讨的学习材料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做好铺垫。
2. 诗歌朗诵:(1)教师范读诗歌《月是故乡明》。
(2)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月是故乡明》。
2. 写一篇关于故乡的短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分析鉴赏,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诗歌朗诵评估: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时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能力。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理清以“我”对故乡的感情变化串连而成的行文思路。
理解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说主题的写法。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语境意义和作用。
感受“我”憎恨旧社会,同情劳动人民,渴望创造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
2、把握“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尤其要体会最后三段“我”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有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
【学法指导】1、运用析读法,按“初读、整体感知──精读、突出重点──训练、能力迁移”步骤学习,精读部分运用“以人物为中心”研读法。
2、采用对比阅读法,分析人物性格,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走近鲁迅,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⑴鲁迅及作品简介。
⑵查资料,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3、问题与思考:初读全文,整体感知:⑴课文叙述的主要事情是什么?⑵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二、课堂学习1、导语2、师生讨论解决问题与思考中的题目。
3、精读对闰土与杨二嫂的描写部分,研习讨论:⑴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
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神情(对“我”)语言行动(对生活)性格给“我”的印象⑵朗读细节描写部分(外貌和语言),体会人物性格。
⑶讨论:作者揭示闰土的性格变化采用了哪些方法?造成闰土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⑷总结⑸按照上述的方法,自主阅读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①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②四人小组讨论,杨二嫂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杨二嫂这个人物呢?4、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精读“我”心理描写部分)第一步:速读全文,理清心理历程摘抄描写我心理活动语句。
(失望──希望)第二步:体味和推敲第3段和最三段语句的意义和表达作用?问题讨论:⑴离乡20年,“我”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⑵看到故乡,“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⑶“我”希望的故乡是怎样的呢?⑷为什么闰土的希望切近,“我”的希望落远?⑸细读“路”的文字,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5、总结:⑴闰土、杨二嫂、“我”三人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代表?作品塑造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⑵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
月是故乡明的教案范文(5篇)月是家乡明的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其次单元的四篇课文,引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的运用。
2、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3、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群文阅读”的5篇现代诗歌,深化体会“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写法在文章中的运用,并让同学知道这种包含着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教学难点:能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叙事抒情”的写法恰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教学预备:同学每人一份“群文阅读”资料、课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妙的情感。
2、回顾其次单元四篇课文的内容。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借景叙事抒情。
《梅花魂》:借物抒情。
《桂花雨》:借物抒情、叙事抒情。
《小桥流水人家》:借景抒情、叙事抒情。
3、在这些文章中,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如:景、物、事,借以表达自己思乡的情感,这种包含着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连续观赏几首思乡的歌词,来感受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感的。
二、学习“群文阅读”材料(1)自由朗读歌词,想一想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请用“——”画出来。
(2)拓展想象:孩子们在桃园里怎么游玩?姑娘们在桃园里又会干些什么?2、老师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宝岛防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珍贵到中苏边疆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
在采访战士时突发灵感,可是当时由于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直至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沉醉了,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以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能力,我们要认真写好详细的教案,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2、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
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小路》,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积极参与《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1、复习《故乡的亲人》、学唱《故乡的小路》2、听赏《故乡的云》、《那就是我》3、学生创作和表演教学重点:感受、比较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
走遍天涯海角,眷眷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
唐朝诗人李白有这样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出示课件)生:跟着朗读师: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写过这样的诗,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
(放背景音乐)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永唱不绝。
(二)复习《故乡的亲人》聆听歌曲,投影有关图片。
学生齐唱《故乡的亲人》师:这首歌曲该用哪种情绪来演唱?节奏怎样?生:回答。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生:回答。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唱《故乡的亲人》。
生:深情、思念地唱《故乡的亲人》。
(三)学唱《故乡的小路》导入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故乡的亲人》,通过思念故乡的人来表现思乡之情,那么现在请你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呢?生:聆听歌曲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生:讨论后回答。
师:请你轻声跟唱。
生:跟唱《故乡的小路》。
师:你认为这首歌曲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独唱、齐唱、领唱合唱)生:回答。
《月是故乡明》教案(中职教育).doc
《月是故乡明》教案一学习目标:1体会作品农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Z情极其深刻内涵。
2学会从人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占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 与作品展开对话。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白己对故园的情怀。
二导入:(课间播放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上课前3分钟)上课!(起立、问好)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诗歌朗诵。
播放诗歌朗诵《乡愁》)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这让我们想起了?诗歌是?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Z情。
古往今來,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來学习一篇表达思乡Z情的散文。
请人家先看课本前面的目录,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的文本。
(学生查阅,有的说是《我心归去》有的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三解题: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
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1、有可能想到主§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3、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李口的《静夜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口,月是故乡明。
”同学们,诗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
了解了题目,我们再來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作者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山东清平(今临清)县Ao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牛,赴徳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辞掉剑桥大学的约聘,毅然回国。
历任北京人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95年11月,“北京人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成立。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细读课文《月是故乡明》,理解作者季羡林由月亮引发的乡思以及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作者如何通过对月亮的描述,联想到故乡的苇塘、水中的月亮,以及童年时在故乡的趣事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月是故乡明所蕴含的深意。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1)能够细读课文,概述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表达出作者产生的内心感受。
(2)能够搜集并分享思乡的诗文,与同学进行交流,提升语文素养和对语文的兴趣。
(3)学习作者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真实表达感受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体验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通过对比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永恒思念与牵挂。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感悟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与情境营造)复习检查,温故知新开始第二课时之前,先请同学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快速问答形式检验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重点字词的读音与含义,以及课文大致结构。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继续营造与月亮相关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提及更多与月相关的经典诗词,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背后的情感与故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其他月亮诗文及其背后的意义。
明确目标,引入新课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深入了解作者的往事经历与内心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炼作者的情感线索,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做好铺垫。
二、细读品味,深挖文意(一)深入理解课文第一部分细节解读,情感挖掘分组讨论课文第一部分,特别是作者对月是故乡明的个人解读,引导学生探讨开篇点题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文本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这两段话中加点的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②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项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品读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月是故乡明》,感受月下思乡的那份浓情。
学生在摘抄本上记录教师提到的有关月的古诗名句,随背景音乐进入月与故乡、音乐与文本共同交织的情感氛围之中。
创设情境,以相关诗文伏笔,用文学化的评价语言将学生引入课程学习。
二、走近作者
(8分钟)
作者季羡林是怎样的一位人物呢?
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生自行阅读,同时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多媒体课件播放)。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进入文本阅读。
提问和配乐有效帮助学生走进文本,是需要我们多加关注的,它们的使用让你感觉文章的语言更美了?
给字正音,明确词语的涵义和使用的好处(多媒体课件展示)。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用它来作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乡思之情。
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派小组代表作总结发言。
在讨论中,让学生相互学习,充分表达,拓展思维的深度,进而明确文本主题,加深思考与理解。
三、巩固扩展
(8分钟)
(一)配乐诵读
①明确吟诵要求,教师示范朗诵精彩段落,找个别学生诵读。
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作,语言力求逼真、细腻、生动,能够做到真实且详细地描述家乡的景,表达对家乡的情,800字以上。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学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20分钟)
(一)理解内容
教师提问并作总结(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总结明确: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
②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总结明确: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②在文章的描写方面,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圈画出来,摘抄到本上。
③根据课文的旁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的要求,深入阅读文本,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意识,为第2课时的指导阅读做准备。
教学过程(第2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指导阅读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表现的人对家和故乡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及家的深刻内涵。
2.引导学生习得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的阅读习惯,与文本展开对话,学会写景抒情散文的分析方法。
3.通过揣摩语言,感受文本朴实而隽永的语言美。
4.让学生尝试以写散文的形式表达对故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习得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的阅读习惯,掌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分析方法。
总结明确:质朴、典雅而隽永的语言风格。季羡林先生这篇《月是故乡明》写得非常平实,采用的大都是短句,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娓娓道来,甚至不时流露出返老还童般的天真,但越是这样的质朴自然,越是能见出作者对故乡的至情至爱。
归纳季羡林散文的语言风格(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分析文法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语,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会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因此,即使是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辨,培养深入阅读的意识与能力,为之后语言美感的体味作铺垫。
通过学生的诵读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揣摩散文语言的美感,习得揣摩语言的阅读能力,并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与魅力,突破教学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点拨,利用归纳总结法,明确写景抒情散文的分析方法,完成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深入揣摩文本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讲授法、谈话法、提问法、讨论法、范读法
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法、诵读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入文入境
(4分钟)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总会产生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杜甫更有诗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多媒体课件展示所提及的古诗名句、同时播放梅艳芳的歌曲《床前明月光》)。
二、合作学习
(5分钟)
小组讨论(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用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题目呢?你有类似的感受吗?
总结明确:许多平常的人、事、 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多名学生作答。
学生针对教师出示的语段和问题,反复细读,揣摩语言,体味美感,并作简要回答。
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在此基础上准确体味文本在语言方面的妙处。
学生在精彩语段阅读和深入揣摩的基础上,跟随教师一起归纳总结季羡林先生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
学生找作者写到的景物,并思考串联起这些景物的抒情线索,进而在教师的归纳总结中,习得写景抒情散文的分析方法。
——何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⑤读读下面的两组句子,体会一下哪一句更好,说明理由。
第一组:a.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b.我永远忘不掉你,我的小月亮!
第二组:a.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b.月是故乡明,我真想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
⑥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季羡林先生这篇散文在语言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呢?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月下还念念不忘那个儿时的小山村呢?
对所提问题和学生的回答,教师不做结论。
学生摘录文学常识,与教师一同走近季羡林。
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讲授,让学生认识季羡林其人,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人论世,为阅读理解搭建一座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桥梁。
三、美文美读
(13分钟)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月是故乡明》这篇散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现在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朗读课文。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
月是故乡明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班级
2009级广告设计1班
授课类型
阅读课
学情分析
该班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相对欠缺,尚处于浅阅读层次,但思维活跃,对于画面的想象、美感的把握水平较高。
教材分析
《月是故乡明》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所以针对写景抒情散文在写作和鉴赏方面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配乐诵读和探究学习,使学生整体感知内容和情感表达,感受本文朴实而隽永的语言美。教学中,应该突出鉴赏和分析方法,从景物描写、抒情线索两个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习得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方法,进而通过对语言的揣摩,体味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领略文章“月”的母题和散文之妙。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景和情的认同与表达。
扩展学生的文学审美视野,培养学生勤于积累、与人分享的习惯。
四、练习作业
(5分钟)
(一)练习
原文填空,品味语言美(多媒体课件展示习题)。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 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
②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并比赛有感情背诵。
朗诵的同时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多媒体课件播放)。
(二)写景抒情散文的赏析方法
归纳写景抒情散文的赏析方法(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知,找景物及特点,把握内容。